⑴ 隋唐時期菏澤古代古代五位名人都有誰
徐懋功:唐初大抄將,讀過《隋唐演義》的估計都知道,就是徐三哥,東明人。
單雄信:《隋唐演義》人物,瓦崗山著名領袖,曹縣人。
王仙芝:起義領袖,黃巢的頭頭,鄄城人。
黃巢:著名起義領袖,曹州冤句(今菏澤)人。
徐敬業:唐大臣,曾反抗過武則天,後被鎮壓,駱賓王曾是他的幕僚,曹州離狐(今東明)人。
菏澤:古稱曹州,是山東省所轄地級市之一。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為府,附郭設縣,疆域及治所不變,賜名菏澤,「菏澤」之名沿用至今。是中國著名的牡丹之都、武術之鄉、書畫之鄉、戲曲之鄉、民間藝術之鄉。
⑵ 山東菏澤歷史隋唐以前名人有誰(5人)
吳起、范蠡,吳質、左丘明, 孫臏 。
吳起(前440年-前381年),中國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衛國左氏(今山東省定陶縣,一說山東省曹縣東北)人。
吳起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仕魯時曾擊退齊國的入侵;仕魏時屢次破秦,盡得秦國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業;仕楚時主持改革,史稱「吳起變法」,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國貴族趁機發動兵變攻殺吳起。後世把他和孫武並稱為「孫吳」,《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佔有重要地位。
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宛三戶(今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滔河鄉)人,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後人尊稱「商聖」,是中國道商之鼻祖。越國著名謀臣,與文種一起俱為勾踐股肱大臣,最終滅吳興越。因為意識到勾踐只可同患難,不可共富貴,毅然棄越奔齊,三聚三散,富甲天下。他年輕時,曾拜計然(又名辛文子既《通玄真經》(《文子》)一書的作者)為師,研習治國、治軍方策。引公元前四九六年前後范蠡攜文種遠赴吳越,因在吳國難展才華慨然離吳入越,輔助勾踐二十餘年,終於使勾踐於公元前473年滅吳。范蠡以為大名之下,難以久居,遂乘舟泛湖而去。後至齊,父子戮力耕作,致產數十萬。齊人聞其賢,使為相。范蠡辭而不受,後遷往陶地(今山東省定陶縣)史稱定陶。經商積資巨萬,世稱「陶朱公」。
吳質(177—230),字季重,兗州濟陰(今山東定陶西北)人,三國時著名文學家。官至振威將軍,假節都督河北諸軍事,封列侯。起初因文才而被曹丕所喜愛。在魏文帝曹丕被立為太子的過程中,吳質出謀劃策,立下大功。與司馬懿、陳群、朱鑠一起被稱做曹丕的「四友」。為人放盪不羈,怙威肆行,卒後被謚為「丑侯」。其子吳應數次上疏申辯稱枉,正元年間方改謚為「威侯」。
左丘明 籍貫,一說為魯國中都人,一說為春秋末年魯國都君庄(今山東省肥城市石橫鎮東衡魚村)人,按新見《左傳精舍志》,當以後說近是。
左氏世 為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前551-479)同時,而年輩稍晚。他是當時著名史家、學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他品行高潔,為孔子推崇,稱「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即與其同好惡;漢司馬遷亦稱其為「魯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國語》」為己著述《史記》的先型典範。
吳起、范蠡,吳質、左丘明。
吳起(前440年-前381年),中國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衛國左氏(今山東省定陶縣,一說山東省曹縣東北)人。
吳起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仕魯時曾擊退齊國的入侵;仕魏時屢次破秦,盡得秦國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業;仕楚時主持改革,史稱「吳起變法」,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國貴族趁機發動兵變攻殺吳起。後世把他和孫武並稱為「孫吳」,《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佔有重要地位。
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宛三戶(今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滔河鄉)人,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後人尊稱「商聖」,是中國道商之鼻祖。越國著名謀臣,與文種一起俱為勾踐股肱大臣,最終滅吳興越。因為意識到勾踐只可同患難,不可共富貴,毅然棄越奔齊,三聚三散,富甲天下。他年輕時,曾拜計然(又名辛文子既《通玄真經》(《文子》)一書的作者)為師,研習治國、治軍方策。引公元前四九六年前後范蠡攜文種遠赴吳越,因在吳國難展才華慨然離吳入越,輔助勾踐二十餘年,終於使勾踐於公元前473年滅吳。范蠡以為大名之下,難以久居,遂乘舟泛湖而去。後至齊,父子戮力耕作,致產數十萬。齊人聞其賢,使為相。范蠡辭而不受,後遷往陶地(今山東省定陶縣)史稱定陶。經商積資巨萬,世稱「陶朱公」。
吳質(177—230),字季重,兗州濟陰(今山東定陶西北)人,三國時著名文學家。官至振威將軍,假節都督河北諸軍事,封列侯。起初因文才而被曹丕所喜愛。在魏文帝曹丕被立為太子的過程中,吳質出謀劃策,立下大功。與司馬懿、陳群、朱鑠一起被稱做曹丕的「四友」。為人放盪不羈,怙威肆行,卒後被謚為「丑侯」。其子吳應數次上疏申辯稱枉,正元年間方改謚為「威侯」。
左丘明 籍貫,一說為魯國中都人,一說為春秋末年魯國都君庄(今山東省肥城市石橫鎮東衡魚村)人,按新見《左傳精舍志》,當以後說近是。
左氏世 為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前551-479)同時,而年輩稍晚。他是當時著名史家、學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他品行高潔,為孔子推崇,稱「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即與其同好惡;漢司馬遷亦稱其為「魯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國語》」為己著述《史記》的先型典範。
⑶ 中國古代(隋唐以前)菏澤歷史名人和簡介
吳起(前440年-前381年),中國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衛國左氏(今山東省定陶縣,一說山東省曹縣東北)人。[1]
吳起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仕魯時曾擊退齊國的入侵;仕魏時屢次破秦,盡得秦國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業;仕楚時主持改革,史稱「吳起變法」,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國貴族趁機發動兵變攻殺吳起。後世把他和孫武並稱為「孫吳」,《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佔有重要地位。
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宛三戶(今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滔河鄉)人,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後人尊稱「商聖」,是中國道商之鼻祖。越國著名謀臣,與文種一起俱為勾踐股肱大臣,最終滅吳興越。因為意識到勾踐只可同患難,不可共富貴,毅然棄越奔齊,三聚三散,富甲天下。他年輕時,曾拜計然(又名辛文子既《通玄真經》(《文子》)一書的作者)為師,研習治國、治軍方策。引公元前四九六年前後范蠡攜文種遠赴吳越,因在吳國難展才華慨然離吳入越,輔助勾踐二十餘年,終於使勾踐於公元前473年滅吳。范蠡以為大名之下,難以久居,遂乘舟泛湖而去。後至齊,父子戮力耕作,致產數十萬。齊人聞其賢,使為相。范蠡辭而不受,後遷往陶地(今山東省定陶縣)史稱定陶。經商積資巨萬,世稱「陶朱公」。
吳質(177—230),字季重,兗州濟陰(今山東定陶西北)人,三國時著名文學家。官至振威將軍,假節都督河北諸軍事,封列侯。起初因文才而被曹丕所喜愛。在魏文帝曹丕被立為太子的過程中,吳質出謀劃策,立下大功。與司馬懿、陳群、朱鑠一起被稱做曹丕的「四友」。為人放盪不羈,怙威肆行,卒後被謚為「丑侯」。其子吳應數次上疏申辯稱枉,正元年間方改謚為「威侯」。
左丘明籍貫,一說為魯國中都人,一說為春秋末年魯國都君庄(今山東省肥城市石橫鎮東衡魚村)人,按新見《左傳精舍志》,當以後說近是。
左氏世為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前551-479)同時,而年輩稍晚。他是當時著名史家、學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他品行高潔,為孔子推崇,稱「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即與其同好惡;漢司馬遷亦稱其為「魯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國語》」為己著述《史記》的先型典範。
⑷ 菏澤的名人有哪些
黃巢(?~884年),唐末農民起義領袖,曹州冤句人(今菏澤王浩屯一帶人),青回年時代就寫下了答《題菊花》、《賦菊》
舜,號有虞氏,姚姓,名重華,黃帝八代孫,傳說中五帝之一,原始部落聯盟領袖,史稱虞舜,其生於姚墟,耕於歷山(今鄄城東南),漁於雷澤(今菏澤東北胡集北),30歲時續堯攝政28年,堯帝崩,即繼帝位。在位61年,崩於基梧(今 廣西梧州),年一百一十歲。
湯,又稱武湯、成湯,商朝的創立者,建都於亳(今山東曹縣東南),死後葬於今 曹縣城南十八里土山集。
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宋國蒙(今曹縣南)人,一說為東明縣北庄寨人,戰國時哲學家
孫臏,原名濱,字伯靈, 戰國時鄄城人,孫武後代。軍事家,齊國軍師,曾與龐涓同學兵法於鬼穀子
宋江, 北宋鄆城人,粱山泊農民起義軍領袖
何思源(1895-1982),字仙槎,菏澤城內西界街 (女兒何魯麗也比較有名氣)
其餘還有不是很有名氣的: 馬新貽 趙登禹 姜玉貞 王登倫。。等
⑸ 說說菏澤歷史上有哪些名人
菏澤,中國牡丹之都,隸屬於山東省,古稱曹州 ,歷史上劃分為中原地區,也是交通要沖,屬於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飽經歷史風霜的菏澤自古以來就名人輩出,比如:伏羲大帝、軍事家孫臏、三國文傑曹植、女政治家呂雉等不勝枚舉,下面就我們耳熟能詳的名人來簡單介紹一下吧。
(呂後,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第四,女政治家呂雉。呂後的名字大家都不陌生,無論從史書記載,還是電視劇中的刻畫描寫,呂後都是一個極具傳奇色彩的人物。身為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的發妻,她陪著劉邦打下天下,也曾受制於敵軍手中,大難不死回到漢軍中,又與劉邦的其他夫人比如戚夫人鬥智斗勇,在劉邦死後,更是漢朝的實際掌權人,可謂是輝煌一生。歷史對其褒貶不一,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翻看漢書查閱一下。
⑹ 荷澤的名人大全,要最全的!
名人有:華胥、復伏羲,堯,舜制,萊朱,曹叔振鐸,氾勝之,春秋時期冉耕、冉雍、冉求,孫臏,吳起,彭越,丁姬,董昭,滿寵,呂後,戚夫人,李典,卞壼,李勣、單雄信,涼茂,王叔和,黃巢,宋江、吳用,王禹偁,呂祐之,鄧御夫,晁公溯,晁補之,晁沖之,晁說之
⑺ 菏澤歷史名人有哪些
有著名的宋江啊,宋江的老家鄆城縣就是屬於菏澤管轄吧
⑻ 菏澤歷史上的大戶或者大官都有那些
抗日英雄人物
趙登禹(1898——1937),字舜臣,山東菏澤人。1914年加入馮玉祥的部隊,後任馮的隨身護兵。1926年參加北伐。1933年,任第29軍第37師第109旅旅長,後任第132師師長。
1933年初,日本侵略軍越過山海關,開始侵襲熱河省(今並入河北、遼寧、內蒙古等地),在3月4日攻佔了承德後,開始向長城各口發動大舉進攻。10日,日軍逼近喜峰口。趙登禹率部星夜跑步急行軍40華里,在日軍之前抵達喜峰口孩兒嶺,並將敵先頭部隊擊退,在孩兒嶺及口門一線穩定了前沿。為了有效消滅進攻陣地的敵軍,趙登禹要求部隊待敵進至百米之內,再突然出擊,以手榴彈炸,用大刀砍.由於兩軍混雜,使敵飛機、大炮、坦克無法發揮作用。入夜,趙登禹 又利用敵軍警戒疏忽,率部從兩翼迂迴敵人側後,進行包抄襲擊,打得敵人措手不及,死傷甚眾。戰斗中,趙登禹腿部被炸彈擊傷,但仍裹傷出擊率部眾與敵肉搏相拼。激戰數日,敵人多次攻擊不果,銳氣盡挫,中國軍隊取得喜峰口戰役勝利。喜峰口戰役,共殲滅日軍五六千人,狠狠地打擊了敵軍的囂張氣焰。全面抗戰爆發後,7月下旬,日寇調集數以萬計的日軍在飛機和坦克的掩護下,分別向北平、天津以及鄰近各戰略要地大舉進攻。擔任132師師長的趙登禹,率部抗擊日軍入侵,守衛北京城外的南苑。 日軍出動40餘架飛機輪番轟炸陣地,並有3000人的機械化部隊從地面 發動猛烈攻擊。132師將士在趙登禹的率領下,不畏強敵,奮勇抵抗。 日軍將中國軍隊切成數段,分割包圍。部隊孤軍作戰,在敵人炮火和 飛機的狂轟濫炸下,損失慘重。趙登禹率部誓死堅守陣地,拚死抗擊。 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日軍伏擊,壯烈殉國,犧牲 時年僅39歲。
毛澤東同志曾高度評價趙登禹等國民黨抗日將領,稱贊他們在執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神聖任務中光榮地壯烈地犧牲了」,他們「給了全中國人民以崇高偉大的模範」。1937年7月31日南京國民政府發布命令,追贈趙登禹為陸軍上將。1945年後,北平市政府將北溝沿改名為趙登禹路,以示紀念。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市人民政府對盧溝橋西道口的趙登禹烈士墓進行了多次修繕。
⑼ 菏澤有哪些名人 急急急
黃巢(?~884年),唐末農民起義領袖,曹州冤句人(今菏澤王浩屯一帶內人),青年時代容就寫下了《題菊花》、《賦菊》
舜,號有虞氏,姚姓,名重華,黃帝八代孫,傳說中五帝之一,原始部落聯盟領袖,史稱虞舜,其生於姚墟,耕於歷山(今鄄城東南),漁於雷澤(今菏澤東北胡集北),30歲時續堯攝政28年,堯帝崩,即繼帝位。在位61年,崩於基梧(今 廣西梧州),年一百一十歲。
湯,又稱武湯、成湯,商朝的創立者,建都於亳(今山東曹縣東南),死後葬於今 曹縣城南十八里土山集。
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宋國蒙(今曹縣南)人,一說為東明縣北庄寨人,戰國時哲學家
孫臏,原名濱,字伯靈, 戰國時鄄城人,孫武後代。軍事家,齊國軍師,曾與龐涓同學兵法於鬼穀子
宋江, 北宋鄆城人,粱山泊農民起義軍領袖
何思源(1895-1982),字仙槎,菏澤城內西界街 (女兒何魯麗也比較有名氣)
其餘還有不是很有名氣的: 馬新貽 趙登禹 姜玉貞 王登倫。。等
⑽ 菏澤有什麼什麼名人
伯樂,孫臏,愛國將士何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