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培養我們的規則意識
規劃意識的話,一定要就是相對來說規劃的好才可以,有一定好的長計劃成員的機會就可以因此的話
㈡ 如何培養小學生規則意識和遵守規則的能力
如何培養小學生規則意識和遵守規則的能力?
1、 堅持正面正確引導學生,引導學生主體參與。創設形式多樣的導行氛圍,使學生在形象生動中受到教育,認識自我,規范自我,完善自我。「糾錯」要與「導行」相結合,及時糾正學生不良習慣。
2、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強調他們的「主體地位」,使外部客觀的東西自覺「內化」為自己內部主觀的東西。通過促進內化進程,提高內化效果,「外化」為良好的行為習慣。
3、 嚴格約束,規范訓練。「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學生的各種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於健全規章制度和嚴格嚴肅的規范訓練。只有形成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嚴格管理的約束氛圍,才會在學生幼小稚朴的心靈中,烙下良好習慣的印痕。
如:學校規則的訓練:在樓道里行走慢步輕聲靠右行,不說笑打鬧;課間不奔跑追逐,不大聲叫喊,學會休息和游戲。
4,、教師講明為什麼提出這樣的規則;講明怎樣遵守這些規則;進行右行禮讓、慢步行走的訓練;教給孩子一些有趣的游戲。發現好的課間活動形式向學生推薦。
規則意識不是一朝一夕能培養成的,因為小學生年齡小,自控力弱,因此需要學校和家庭不斷地提醒、監督,幫助引導學生逐漸形成明確、統一、可持續發展的規則意識,使學生的個性和社會性相得益彰。這樣,予學生、予社會都有好處,我們才可以構建真正和諧有序的社會。
㈢ 如何對中學生進行規則意識的培養
如何對中學生進行規則意識的培養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自古以來的教育,都崇尚培養學生講規矩,守規矩。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經說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這里的「習慣」,不僅指學習習慣,更為重要的是行為習慣。為了促使我們的學生行為習慣向更好的方向轉變,為我們的學生建立一種規則意識已是刻不容緩。
然而,現在的社會講求學生的個性和創新,似乎不按常理出牌才會成為成功者。但這樣的成功者必然是少數,而且生活在一個集體中,必然應該有一些規則來約束大家的行為。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作為中學生,國家也制定了《中學生守則》,可見規則意識還是需要我們去培養的。
一、將規則擺在眼前,樹立規則意識。
有的老師在活動之前不向學生提出任何要求,當發現出了問題時,怒氣沖沖責問學生,其實這樣對學生是不公平的,因為他們事先並不知道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我們只有把要求提在活動前,學生才有可能在活動中有意識地約束自己的行為。
本學期開學之初,我就利用一節主題班會課,明確地提出了學生該遵守的各項規則,並列出了班規,班規里附上了違反班規後的懲戒措施,儼然成了班裡的一部小法律。因學生年齡不大,認知及生活經驗不夠,有些事情不能准確地明辨是非,因此,老師有義務告知學生那些是可以去做的,那些是不可以去做的,不該做的事情做了會有什麼後果等。把規則貼在牆上,時時提醒學生。
二、互相監督,互相促進。
班規制定出來,還需要一個監督者,教師不是時時刻刻和學生待在一起,有些不良行為不能及時發現,因此需要每一位學生去監督身邊的每一位同學,出現不良行為及時去制止,督促其改正;做了好事也要及時在班裡表揚,讓其他同學向做好事的同學學習。讓同桌結成對子相互監督和競爭,是我目前採用的一種很有實效的方法。每周公布考核結果,學生的積極性相當高。
三、了解規則,才能更好的執行規則。
教師制定的規則,不能強硬的讓學生去執行,這樣只會適得其反,學生不懂規則的意義,在好奇心的趨勢下很可能會違反規則。因此,教師在制定規則後,要耐心地為學生講解為什麼要制定這項規則,學生理解了規則,自然會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當然把班級制定的規則分成幾部分,要求學生背誦後再寫出自己的感想,也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
四、尊重學生意見,使規則民主化。
規則是為學生制定的,為了使學生心服口服的去接受、執行這些規則,我們要提供民主化的環境,讓學生參與制定班規的制定。為使學生從思想上尊重規則,發揮學生在規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學生自己制定班規,作為規則教育的突破口,在討論、篩選、確定、執行班規中自己教育自己,達成一致性。這樣才能制定出更合理的規則。
五、獎懲及時明確,共同維護規則。
班主任平時事情多,有事可能忙起來就顧不上去處理班裡的一些事務。但是既然制定了班規,就要嚴格地去執行它,不能有懈怠,特別是制定之初。否則時間久了,班規就形同虛設,學生會存在僥幸心理,認為違反了班規老師有時也不會懲罰他,這樣學生的規則意識就會模糊,對學生今後的成長不利。但同時要講求懲罰的藝術性,懲罰要有一定的限度,並與說理和引導相結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六、注意語言的暗示和環境的熏陶與內化。
一方面,心理學告訴我們,對中學生不能講反話。因為他們存在著一種 「逆反心理」。你不要求他們做的事情他們越是喜歡嘗試著去做。如在學生上下樓梯時,我們可以告訴他們「上下樓梯都靠右邊走,這樣會更安全、更方便」,而不能說「不要靠左邊走,靠左邊會很危險的」,從而出現過激行為。如果教師正面提出規則,就會讓孩子感到老師是尊重他的,相信他的,更有助於增加遵守規則的意識。另一方面,禁止學生做的事,我們不能用商討的口氣來表達,和學生交流時,要讓他們明白地感受到什麼是我應該做的,什麼是不被允許的,而不是形成錯誤的或模糊的意識和判斷。
另一方面,教育學又告訴我們,不同的環境可以誘發不同的行為。一個良好、積極的校園環境是一個能夠積極強化學生行為的環境。校園硬體的創設和教師自身的示範作用有助於學生適應環境。首先,應規范教師的行為,以身作則,帶動全校學生逐漸樹立起良好的規則意識。其次,校園走廊及牆壁上展示一些標語、名人名言。比如「請講文明語」、「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等等,讓學生在無意識中內化各種規則,從而自覺演變成自身的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
七、長期堅持,鞏固規則
有些學生常規習慣不好,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老師對學生的要求,不能做到始終如一,長期堅持。只是什麼時候突然想起,什麼時候才對學生提出要求,或者看到出現問題時才提出要求;有時活動前提了要求,活動後卻沒有進行檢查評價。而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只有長抓不懈,才能日積月累,使規則意識得到鞏固。
總而言之,規則意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成的,因為中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弱,因此需要學校和家庭不斷地提醒、監督,幫助引導他們逐漸形成明確、統一,可持續發展的規則意識,使學生的個性和社會性相得益彰。同時,規則意識的培養還需要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做有心人,點點滴滴、隨機滲透、日積月累,這樣才能鞏固效果,使我們的學生更能健康成長;也只有這樣,對學生、對社會都有好處,我們才可以真正構建和諧有序的社會!
㈣ 如何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九年級政治
1、以思想政治課堂為主陣地,運用講授法和啟發法相結合,提高學生規則意識的版思維能力。
2、政治教師權應該具有自覺的規則意識和行為,以自己的言行給予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3、通過班級生活規則化的鍛煉,使學生能適應今後的社會規則。本人主張:為了加強班級規則的權威性和執行力,規范化、人性化的懲戒是必須的。
4、積極參加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真正體會到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實踐證明,通過以上努力,確實可以有效增強中學生的規則意識。但對學生的規則意識培養是個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學校和家庭的密切配合,這樣才能產生強大的持久影響力。
㈤ 對學生規則意識的培養
今天我就行為習慣方面談談我自己的一些具體做法,如何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 開學初,我先組織學生討論他所知道的學校有哪些規則,接著討論沒有這些規則,學校將會變成什麼樣子的?比如沒有統一的上下課鈴聲。就會出現我們班在上課,別的班在下課。老師在上課,同學們有的喝水,有的打鬧,有的大聲聊天兒,還有的上廁所,可能還有的同學是在操場上玩。我還和學生做了一個游戲。老師說「下課」,所有學生一起跑向教室門口,老師說游戲結束,所有人都要停下來。游戲開始大家你擠我擠,擠來擠去結果只有門口的孩子的兩個孩子順利出去,其他孩子擠成一堆。幸虧老師在場,及時喊停。每個學生在這種實際情況的經歷過程中,體驗無秩序無紀律。沒有了規則的約束孩子們享受著充分的自由。但沒有的規則的約束,將處於一片混亂之中,甚至於連個人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意識到規則的重要性,接下來就是讓學生自己制定規則。具體規則就不一一啰嗦了。總之,在制定規則的過程中,尊重每位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最後,也就是最重要的環節,遵守規則的過程。孩子們小,雖然他們知道應該怎麼做,但是要真正做到卻不容易。結合學校的流動紅旗,我和孩子們在一起找差距。孩子們總結:上學不遲到,每天一穿三戴要齊全,文明游戲,見到老師要主動問好,和同學要友好相處,兩操認真,路隊口號響亮,隊列整齊等等。討論結果,流動紅旗,需要全體同學的共同努力才能獲得。所以我又把全體學生分為五個大組,組長負責,全體同學互相監督。主動幫助同學撿拾垃圾等做了好事加一分,上學遲到不帶胸卡和紅領巾等等要扣一分。有獎有罰,公開公正透明,孩子們心服口服。記得有一次我們班的郭同學在操場上跑鬧。有監督崗要記他的名字,他知道要扣班級分兒跑得更猛啦。據說最後三個監督崗的孩子,才把他堵住記下班級姓名。郭同學回到教室給我說:「我被扣分兒啦!咱班扣分兒啦!紅旗沒啦!」我還沒反應過來,人家又自言自語的說:「管不住自己以後下課還是不出去玩兒啦?還是看書吧!」
在遵守規則的過程中,孩子們可能還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狀況。但是孩子們有了規則意識我們需要的就是靜待花開,相信總有一天,孩子們能自由享受規則帶來的快樂。
㈥ 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如何給孩子建立規則,是很多家長困惑的問題。在我們的家長課堂上,經常有家長提出這個問題。他們說,如果對孩子要求規則,孩子馬上表現出退縮的狀態,唯唯諾諾的樣子讓人看著心疼。如果放手不管,孩子就會無法無天。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何讓孩子懂得守規則和有一定的規則意識,家長感到很難把握。
我給大家幾點建議:
一、給孩子構建一個和諧有序的家庭環境。
規則意識是一種被內化的秩序。在和諧的家庭中,長幼有序,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恩愛,和睦相處。這種和諧有序的家庭氛圍,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心靈,慢慢滲透到孩子的生命中。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成長的孩子,他的內心是有序的,是充滿愛的,是溫暖的,是善良的。一個內心充滿愛,有秩序的孩子,他不需要別人經常的強迫他做什麼或不做什麼。所以說,和諧的家庭出孝子賢孫,混亂的家庭出逆子逆孫。
二、給孩子更多的自由,讓孩子從小學會自律。
在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的過程中,不要事事干涉,處處控制,讓孩子無所適從。如果你不給孩子成長的自由空間,事事處處干涉控制孩子,這樣的結果有兩種:一是孩子被管成逆來順受的小綿羊,長大之後,一點主見也沒有,什麼事情都要家長做主,你即使放手,他也找不回自己。二是被管炸窩,孩子早早就會叛逆,什麼事都與你對著干,經常干一些讓你頭疼或無法收拾的事情。
被干涉控制中長大的孩子,是不會自律的。因為他沒有思考的空間,沒有自我管理的體驗。體驗是不能代替的,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必須親口嘗一嘗。孩子的成長是不能代替的。你如果什麼都限制孩子,不讓做這個,不讓他做那個,你就是在把你自己體驗過的東西強加給孩子,就等於把你自己嚼過的梨子再讓孩子嚼一次,那麼孩子能知道梨子真正的味道嗎?對於孩子來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未知的,都是好奇的,都是好玩的。如果你不讓孩子摔跤,孩子怎麼知道摔跤會疼,他以後走路怎麼知道看路呢?你如果不讓孩子撞牆,他怎麼知道牆是硬的,在以後的路程中會繞開牆行走呢?自律是從自我管理中學會的,只有你給他真正的自由,他才能學會自律。
三、家長身體力行,發揮榜樣的作用
在我們李凌雲自由繪畫樂園有一個四歲男孩的媽媽,她第一次來上課就抱怨孩子不懂事,沒有規矩。說她睡覺的時候,孩子老是大喊大叫,怎麼制止都沒用。我問媽媽早上幾點鍾起床?媽媽說一般是上午十一點左右。大家想一想,媽媽每天十一點鍾才起床,這個家庭的生活是一種什麼樣的秩序?一個生活無序的家庭環境,怎麼可能培養出守規則的孩子,孩子不鬧騰才怪呢!要想讓孩子有一定的規則意識,我建議媽媽從自己做起,在家裡建立一個正常的生活秩序。有序的家庭生活秩序,會給孩子的內心帶來安寧、溫暖和愛,同時也培養了規則和秩序。
目前家庭的無序和社會的無序都是因為人的內心無序造成的。如果讓一個孩子的內心充滿溫暖,充滿愛,充滿自由,達到一種和諧有序的狀態,規則就已被內化在心。如果每一個人的內心都能達到一個有序的狀態,我們的社會就充滿和諧和有秩序。
㈦ 《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幼兒園大班是孩子規則意識形成的關鍵期。錯過了這個關鍵時期,孩子的規則意識就很難形成。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規則意識首先是在家庭中萌芽發展的。因此,家長應當重視孩子規則意識的培養,那麼,作為家長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呢?給家長朋友提幾點建議: 一、在日常生活中定規則 首先家長本身要有規則,再給孩子定生活、學習、與人交往等方面的基本規則,家長要有幫孩子定規則的意識,比如說,早晨要按時起床,上學不遲到,與人交往時主動打招呼等。大班孩子面臨升入小學,到學校後要遵守紀律。紀律是什麼?在家庭中就是一些小的規則,給孩子定規則,讓孩子知道應該怎麼做。 二、規則表述要清楚明確,易於理解 比如當你發現孩子邊看電視邊吃飯時,你不應該對孩子說:「你快點吃!」因為你要求他「快點吃」,他會理解為「加快速度,狼吞虎咽地吃」,而不能正確理解你的意思是讓他吃飯要細嚼慢咽,不做別的事情。 三、以積極的方式對孩子提出規則 家長要積極正面的影響孩子。比如,家長告訴孩子吃飯時要一心一意地吃,不要帶著情緒說反話。倘若家長說反話,告訴孩子「你就慢慢吃吧!」有些孩子就當真慢慢吃,並且振振有詞地說,「不是你讓我慢慢吃嗎?」其實這一階段的孩子能聽懂反話,但他就和家長對著干,所以,家長最好用積極肯定的方式、愉快的方式向孩子提出要求。 四、讓孩子參與定規則 要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參與定規則。如家長和孩子一起出門,讓孩子當導游,領著家長過馬路,啟發孩子說出:紅綠燈要遵守,要走斑馬線。讓孩子身體力行,他接受起來會很容易。這樣,讓孩子覺得這個要求不僅在要求自己,也在要求別人,孩子還會有一種責任感和自豪感。 五、對孩子遵守規則的行為及時進行鼓勵 當孩子做得很好時,家長應給孩子表揚或鼓勵,這種表揚或鼓勵不一定是買玩具或零食,可以是一個擁抱或口頭上的鼓勵,都會使孩子非常愉快,關鍵是家長的態度,及時的鼓勵可以強化孩子的好行為。 六、家長要以身作則 家長要時時、處處、事事注意自己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年幼的孩子最擅長的一種學習方式就是模仿,比如說,家長要求孩子不能玩電腦游戲,而家長自己卻痴迷網路,這樣就會影響孩子,所以家長的榜樣示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要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比如,看完書後放回原處,見到客人主動打招呼等。這些細小的行為都會對孩子良好規則意識的養成產生積極的影響。 七、規則意識的培養要持之以恆 孩子終歸是孩子,規則的意識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形成的。孩子有點反復也是正常的,但家長的要求要始終如一。比如,定在每天6點起床,家長就必須6點起床,每天都這樣做,這對孩子是一種帶動,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不管規則怎麼合理,講得怎麼細,如果不能堅持的話,所有的一切都是零。在這里給家長朋友提個醒,當我們決定做這樣的事情,孩子也願意做這樣的事情,那麼,我們一定要堅持下來,持之以恆。
㈧ 如何培養中學生的規則意識
從某種意義上講,規則是現代文明社會的一個重要內容,
規則意識也就成為文回明的標志,規則意識越強,公答民的素質就越高,社會的文明程度就越高。
學校要培養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
就要加強對學生進行規則意識的教育與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