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上虞區的歷史沿革
上虞是浙江建縣最早縣之一,史籍記載和出土文物證明,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里生活。上虞縣是虞舜後代的封地,地名虞賓。父系氏族社會後期,虞舜避丹朱之亂來此。
據郭沫若考證,殷商甲骨文中已有「上虞」地名。夏帝少康後屬越國。
戰國時期楚滅越後屬楚。
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上虞縣,屬會稽郡。
新王莽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廢上虞入會稽縣,屬會稽郡。
東漢建武(公元25~56年)初恢復上虞縣,屬會稽郡。永建四年(公元129年),分上虞南鄉入始寧縣,同屬會稽郡,歷三國兩晉南北朝不變。
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廢上虞、始寧入會稽縣,先後屬吳州、越州、會稽郡。唐初,今上虞境仍為會稽縣的一部分,屬越州。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曾以剡縣與故始寧地為嵊州,八年州廢。天寶、至德年間(公元742~758年),屬會稽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後,仍屬越州。貞元元年(公元785年)分會稽復置上虞。長慶元年(公元821年)並入餘姚,次年復置,屬越州。
五代時屬吳越國東府。
北宋仍屬越州。南宋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改越州為紹興府。
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改紹興府為紹興路,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復為紹興府,上虞皆為其屬縣。
清承明制。
民國初年改府制為道制,上虞屬會稽道。民國16年(公元1927年)廢道制,直屬於省。民國21年,屬浙江省第七行政督察區。民國24年,屬第三行政督察區。民國37年,屬第二行政督察區。解放初屬紹興專區。
1952年2月起屬寧波專區,1964年9月起屬紹興專區。1968年6月起初屬紹興地區。1983年8月起屬紹興市。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上虞與紹興縣、餘姚縣相鄰部分地區有幾次變動。1954年秋,紹興縣東關區及湯浦區的四峰、漁浦、湯霞、四村、勝江5鄉和富盛區的長東、保山、長塘、會胡4鄉劃入上虞。1956年11月,豐惠區永興鄉和下管區王家莊、大嶺頂村劃歸餘姚縣,紹興縣川下村劃歸湯浦;1960年8月及1966年1月,管大公社的大山、隱地、黑龍潭、懸岩、溪山5村以及陳溪公社戴王、糜家2村劃歸餘姚縣,1954年9月,縣人民政府遷至百官鎮。1992年10月18日上虞撤縣設市。2013年10月,撤銷縣級上虞市,設立紹興市上虞區,以原上虞市的行政區域為上虞區的行政區域。
上虞位於杭州灣南岸,處在杭州與寧波之間,與上海隔江相望,地域面積1403平方公里,人口77.94萬。上虞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早在距今3000多年的甲骨文中,就已經有了「上虞」的文字記載,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縣歷史,是浙江省建縣最早的縣份之一,是全球最早的青瓷發源地之一,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舜帝會百官之地,是世界青瓷的發源地,是梁祝傳說中祝英台的故鄉,更是全國著名的「葡萄之鄉」、「楊梅之鄉」。在歷史上,形成了「舜會百官」、「東山雅聚」、「白馬春暉」等三次名人大聚會,涌現出了被譽為「中國古代唯物主義者和啟蒙思想家」的王充、「東山再起」典故的謝安、中國山水詩開創者謝靈運、國學大師馬一浮、氣象學家竺可楨、「茶聖」吳覺農、電影名導謝晉等著名鄉賢。上虞也多次斬獲「浙江省十大生態旅遊名城」、「中國最佳休閑小城」、「長三角100個最佳旅遊休閑名城」、「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等榮譽稱號。
『貳』 上虞 是不是浙江省的是市還是什麼
上虞是一個歷史底蘊極為深厚的縣市
『叄』 上虞在浙江哪裡
上虞市位於浙江省東北部,地處杭州灣南岸、杭州市和寧波市之間,與上海市隔海相望。總面積1403平方公里,人口77.4萬,有21個鄉鎮(街道),呈「五山一水四分田」的格局。上虞過去是一個以生產糧棉為主的農業縣,到現在已發展成為以先進製造業為主導的濱江生態型中等城市。是全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浙江省14個經濟強縣市之一,是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市),省級文明城市和省級衛生城市。2006年,實現GDP265.94億元,財政收入25.01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600元,在全國百強縣(市)名列46位。
上虞是一個區位優勢較為突出的縣市。素有「九縣通衢」之稱,鐵路、高速公路、國道、運河一應俱有。距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寧波機場、寧波北侖港僅45分鍾車程。擁有杭州灣南岸唯一的出海港口——上虞港(5000噸級)。已動工建設的杭州灣跨海大橋與上虞相鄰,只有10多分鍾車程。規劃位於我市、即將動工建設的錢塘江紹興跨江大橋將使我市納入上海2小時交通圈。
上虞是一個歷史底蘊極為深厚的縣市。是中國古代「三皇五帝」之一大舜的出生地,是中國青瓷的發源地,是梁祝傳說中的英台故里。公元前222年設縣,1992年撤縣設市。上虞歷史悠久、名人輩出。古時有提出唯物論斷的王充,投江救父的孝女曹娥,在上虞隱居後東山再起的謝安;近代有氣象學家竺可楨,當代茶聖吳覺農;現今又有原全國政協副主席經叔平,奧運之子何振梁,著名導演謝晉等。創辦於1921年的春暉中學,早年享有「北南開、南春暉」美譽,朱自清、夏丐尊、豐子愷、李叔同、朱光潛、葉聖陶等一代名師名家都曾在這里任教或講學,形成了文壇上頗有影響力的「白馬湖作家群」,「與時俱進」當年就是它的校訓。
上虞是一個產業特色比較鮮明的縣市。工業形成了機電、化工、輕紡、建材、食品等五大行業,其中機電、化工兩大行業已佔全市經濟總量的2/3左右。擁有兩個省級經濟開發區。燈具、傘件、銅管、勞保用品是上虞的塊狀狀特色經濟。現有規模以上企業705家,其中11家進入全國民營企業500強,有6家上市企業。上虞是全國專利工作試點城市和浙江省唯一的全國技術創新示範試點城市。上虞依靠科技進步、開展產學研合作,曾被時任國家科技部部長的朱麗蘭稱為「上虞現象」。就農業來看,上虞既是「葡萄之鄉」、「楊梅之鄉」、「板栗之鄉」、「黃花梨之鄉」,2004年又被認定為全國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基地。上虞還是著名的建築之鄉,2006年完成建安產值473億元,名列浙江省之首。
上虞是一個開明開放度比較高的縣市。1999年,作為改革先行市的上虞,率先在全國進行了政府審批制度改革,建立了集中式辦公、一條龍服務的「便民服務中心」,在全國引起很大反響。2004年又率先成立了經濟發展投訴中心、招投標中心、機關財務結算中心和招投標監督辦公室等一辦三中心。近年來,上虞非常重視外向發展,對外開放水平日益提高。已有9家世界500強和著名跨國公司在虞投資落戶,如日本松下、荷蘭菲利浦、西班牙阿克希龍等。去年實現自營出口突破10億美元,實到外資這幾年每年均在1億美元以上,外經業務拓展到近30個國家和地區。
上虞是一個發展活力(空間)極大的縣市。上虞北部,擁有45公裏海岸線,26.7萬畝的海塗,這是一片得天獨厚、未經開發的土地,儲備量大、開發成本低。對此,市委、市政府又規劃建設杭州灣工業新區,將把打造它成為一座現代化的生態型工業新城,成為浙江省打造環杭州灣產業帶的主要區塊。上虞中部,隨著城北新區的開發建設,城市化加快推進,城市框架進一步拉大。市政府所在的這一區塊已成為上虞的政治、文化中心,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和公建項目相繼建成投用,以曹娥江為軸心,「一江兩岸」的城市水系景觀初具雛形,面向公眾開放,正成為融自然生態與人文歷史、現代文明為一體的綠色文化長廊和體育運動長廊。上虞南部,擁有800平方公里的好山好水、青山秀水,那裡人文景觀、歷史遺跡眾多,生態資源非常豐富,對此,市裡正規劃把它打造成為滬、杭、甬城市圈的「後花園」。
上虞是一個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的縣市。文化教體事業蓬勃發展。有14個鄉鎮、街道成為省教育強鄉鎮,先後獲得「全國體育先進縣(市)」、「省級教育強市」等榮譽稱號。素質教育扎實推進,教育質量位居全省前茅。公共衛生體系初步建立,建成公共衛生服務中心,1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55家服務站。教育、文化和醫療衛生的基礎設施條件相比過去有了極大地改善和提高。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完善。全面推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去年全市有55萬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佔全市農業人口的87.2%。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深化,成功創建為省級文明城市,目前,正朝著省級文明示範城市創建目標前進。
面對長三角一體化趨勢,上虞把加快工業化、城市化作為兩大主要任務,確立了「工業立市、開放興市、商貿活市、文化強市、生態靚市」的發展戰略。以浙江省第二大江、上虞的母親河——曹娥江為軸心,上虞的城市發展正從曹娥江時代進邁向杭州灣時代,上虞正在構建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的特色製造業基地、現代物流基地、都市農業基地和旅遊休閑基地。隨著大橋、大閘、大江、大運河、大碼頭、大幹線、大灘塗的開發、建成和啟用,上虞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將會更加凸現,上虞必將以更加開放、大氣的姿態迎接新一輪的挑戰
『肆』 上虞的別名和歷史淵源
上虞城市景觀 浙江省上虞市位於浙江省東北部,地處杭州灣南岸、杭州市和寧波市之間,與上海市隔海相望。總面積1403平方公里,戶籍人口77.31萬(2008年),轄15個鎮、3個鄉、3個街道,呈「五山一水四分田」的格局。上虞過去是一個以生產糧棉為主的農業縣,到現在已發展成為以先進製造業為主導的濱江生態型中等城市。是全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浙江省14個經濟強縣市之一,是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市),國家園林城市,省級文明城市和省級衛生城市。2008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348.34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9.81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436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859元,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為433.84億元,在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榜中排名42位。 上虞是一個區位優勢較為突出的縣市。素有「九縣通衢」之稱,鐵路、高速公路、國道、運河一應俱有。距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寧波機場、寧波北侖港僅45分鍾車程。擁有杭州灣南岸唯一的出海港口——上虞港(5000噸級)。已建設完成的杭州灣跨海大橋與上虞相鄰,只有10多分鍾車程。規劃位於該市、即將動工建設的錢塘江紹興跨江大橋將使該市納入上海2小時交通圈。 上虞是一個歷史底蘊極為深厚的縣市。是中國古代「三皇五帝」之一大舜的出生地,是中國青瓷的發源地,是梁祝傳說中的英台故里。公元前222年設縣,1992年撤縣設市。上虞歷史悠久、名人輩出。古時有提出唯物論斷的王充,投江救父的孝女曹娥,在上虞隱居後東山再起的謝安;近代有氣象學家竺可楨,當代茶聖吳覺農;現今又有原全國政協副主席經叔平,奧運之子何振梁,著名導演謝晉等。創辦於1921年的春暉中學,早年享有「北南開、南春暉」美譽,朱自清、夏丏尊、豐子愷、李叔同、朱光潛、葉聖陶等一代名師名家都曾在這里任教或講學,形成了文壇上頗有影響力的「白馬湖作家群」,「與時俱進」當年就是它的校訓。 上虞是一個產業特色比較鮮明的縣市。工業支撐作用明顯,形成了機電、化工、輕紡、建材、食品等五大行業,以及傘件、銅管、手套襪業、電光源、汽配等八大塊狀經濟,現有規模以上企業732家,其中銷售超億元企業115家,上市企業8家,2007年工業總產值880億元。建築產業十分發達,共有建築企業162家,其中特級和一級企業25家,2007年建築安裝產值590億元,名列全國縣級市首位,是著名的「建築之鄉」。現代服務業發展迅速,2007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4.64億元,在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榜中排名38位。農業基礎扎實、特色明顯,糧食播種面積保持在67萬畝以上,是浙江省糧食生產先進縣市,擁有茶葉、板栗、楊梅、葡萄、女兒紅黃酒等一大批特色農副產品。 上虞是一個開明開放度比較高的縣市。1999年,作為改革先行市的上虞,率先在全國進行了政府審批制度改革,建立了集中式辦公、一條龍服務的「便民服務中心」,在全國引起很大反響。2004年又率先成立了經濟發展投訴中心、招投標中心、機關財務結算中心和招投標監督辦公室等一辦三中心。近年來,上虞非常重視外向發展,對外開放水平日益提高。已有9家世界500強和著名跨國公司在虞投資落戶,如日本松下、荷蘭菲利浦、西班牙阿克希龍等。去年實現自營出口突破10億美元,實到外資這幾年每年均在1億美元以上,外經業務拓展到近30個國家和地區。 上虞是一個發展活力(空間)極大的縣市。上虞北部,擁有45公裏海岸線,26.7萬畝的海塗,這是一片得天獨厚、未經開發的土地,儲備量大、開發成本低。對此,市委、市政府又規劃建設杭州灣工業新區,將把打造它成為一座現代化的生態型工業新城,成為浙江省打造環杭州灣產業帶的主要區塊。上虞中部,隨著城北新區的開發建設,城市化加快推進,城市框架進一步拉大。市政府所在的這一區塊已成為上虞的政治、文化中心,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和公建項目相繼建成投用,以曹娥江為軸心,「一江兩岸」的城市水系景觀初具雛形,面向公眾開放,正成為融自然生態與人文歷史、現代文明為一體的綠色文化長廊和體育運動長廊。上虞南部,擁有800平方公里的好山好水、青山秀水,那裡人文景觀、歷史遺跡眾多,生態資源非常豐富,對此,市裡正規劃把它打造成為滬、杭、甬城市圈的「後花園」。
『伍』 浙江上虞市有多少年歷史了
浙江上虞,是一個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的城市。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縣歷史,是中國古代「三皇五帝」舜會百官之地,是全球最早的青瓷發源地之一,是「浙東唐詩之路」的重要一站,是梁祝傳說中祝英台的故鄉。
『陸』 上虞市歷史
上虞是中國名城紹興下轄縣級市,與上海隔海相望。總面積1406平方公里,人口回77.64萬,地理位置優越答,是紹興大都市圈的城市副中心和商貿繁榮區,隨著紹興跨海大橋的貫通,上虞著力構建濱海新城、新商都和服務紹興大都市圈的交通樞紐。上虞文化底蘊深厚,無論是影響中國歷史的舜帝會百官、晉朝貴族集團謝安東山再起,還是浪漫風雅的梁祝化蝶、白馬湖春暉園,都讓人流連忘返。
『柒』 上虞什麼地方
上虞市位於浙江省東北部,地處杭州灣南岸、杭州市和寧波市之間,與上海市隔海相望版。總面積權1403平方公里,人口77.4萬,有21個鄉鎮(街道),呈「五山一水四分田」的格局。 上虞是浙江省建縣最早縣份之一,歷史悠久。
『捌』 上虞地名的來歷
上虞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化燦爛,積淀深厚,有著4500餘年的文明史.據郭沫若《卜辭通纂》中雲,殷商甲骨文中已有"上虞"地名.《辭源》日"上虞,今縣名,地名虞賓,舜避丹朱於此".秦贏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上虞縣.古籍對"上虞"及其縣治"百官"地名來歷多有記載.
『玖』 上虞市有哪些名勝古跡
鳳鳴山
導 游 : 鳳鳴山風景區(又稱仙姑洞),全山方圓約5平方公里,南依多峰聳立、狀如樓群的百樓山,為四明山北麓之餘脈,東鄰餘姚市四明湖風景區,西接「梁祝」故事中的祝英台故里祝家莊。 離山麓1公里的還珠村是東漢著名廉史孟嘗的故鄉;出鎮西南4.5公里的東溪村是春秋時期越國謀臣范蠡「出三江入五湖」的隱居地,建有陶朱廟。 景區多緩坡寬谷,山體層巒疊嶂,巨石嶙峋,山泉飛濺。
曹娥廟
導 游 : 位於上虞百官鎮西岸的孝女廟村,被譽為「江南第一廟」。 曹娥,時人稱為「孝女」,為頌揚其投江尋父而修建此廟,始建於東漢元嘉元年(公元151年),宋代元佑八年(公元1093年)擴建。後幾度毀壞,幾經重建。目前的曹娥廟是1925年修建的。 : 廟內主要建築有山門、正殿、後殿、曹娥墓、飲酒亭、土谷祠、沈公祠、東岳殿、閻王殿、戲台等。
古纖道
導 游 : 為方便行舟而築,又稱纖塘,在浙東運河蕭山、紹興、上虞之間河岸上。為唐代浙東觀察使孟簡在河岸築起的一條土堤塘,明初山陰知縣李良改用條石築塘,以圖永固。 古纖道中心在紹興柯橋一帶,有臨水依岸和破水而築兩種,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 記不記得魯迅先生所寫的《社戲》,那一大群頑童穿梭於觀眾中的熱鬧場面,以及古纖道上停滿的烏蓬船。
竺可楨故居
竺可楨故居在東關鎮大木橋頭,台門坐南朝北,前臨市河,現已作為上虞市文物保護單位對外開放。竺可楨,字藕舫,又名紹榮、兆熊、烈祖、上虞東關人。先後求學紹興東湖通藝學堂、復旦公學、唐山路礦學堂學校。1910年留學美國,學習氣象學,1918年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後回國,先後任教武昌高等師范和南京高等師范,講授地理學和氣象學。1925年到上海商務印書館任《國際網路全書》編譯室主任。一年後又到南開大學教書。1927年應聘任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所長。1936年4 月起任浙江大學校長13年,倡導學術民主。
祝英台故里
「上虞縣、祝家莊、玉水河邊,有一個祝英台,才貌雙全……」這是我國首部彩色戲劇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的首句唱詞,開宗明義地點明了上虞是家喻戶曉的梁祝愛情故事的源生地,明萬曆三十四年《新修上虞縣志》,清光緒十七年《上虞縣志》都記載了這段史事。祝家莊考古發現,最遲在二千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已開始有人類在這一帶活動。許多珍貴的文物古跡證實了,祝家莊是一處風景秀麗、繁榮昌盛的民宅村莊。上虞市傾力挖掘「梁祝」富礦,在排演劇本、編撰書籍、專題研討、開設網站等基礎上,投資2.3億元的「英台故里——祝家莊風情旅遊。
上虞步行街
上虞步行街是上虞的一張精彩的「名片」。上虞步行街由有著50年歷史的解放街改造而成。上虞步行街南起龍山路,北至人民路,全長650米。設計者通過立面清洗、桿線入地、路面鋪築、景觀增設等手法賦予了這條商業老街更多的文化與休閑。傳統與現代在這里碰撞,古典與時尚在這里交融,購物與玩賞在這里並舉,直可謂文韻悠悠、商氣濃濃、景緻勝勝。上虞步行街是一幅動靜交織的美景,凡是到過上虞步行街的人,無不被那裡獨有的魅力所吸引。花崗岩鋪就的淡紅色路面,富有創意的時鍾雕塑,造型別致的空間膜亭。
鳴鳳山
鳴鳳山旅遊風景區位於浙江省上虞市豐惠鎮南部鳳鳴山麓,距中心市區15公里,通往景區已修築標准三級公路及500平方米停車場,距滬杭甬高速公路入口16公里,與上海、杭州、寧波等 大中城市相距甚近,是城區人們雙休日 休閑和都市居民度假的後花園。鳴鳳山旅遊風景區具有典型的 小橋、流水、人家江南情調,鳳鳴洞內有瀑布,沿石級而上有鳳鳴溪與您作伴,土壤、植被生態環境保護較好,曾於五十年代作為中國第一部彩色影片《梁山伯與祝英台》外景拍攝地,經過一期建設,已建成開放鳳鳴真人祠、魏伯陽煉丹台、懸石飛瀑等八處景點。
稱山風景區
稱山風景區位於上虞市西北部,離上虞市區7公里.相傳春秋末期,越王勾踐為復國雪恥,卧薪嘗膽,奮發圖強.曾在此山稱炭鑄劍,大煉兵器,稱山由此而得名.景區集旅遊;休閑娛樂,餐飲,德教,禮佛為一體,是理想的游覽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