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北辰區的歷史沿革
區境古為幽陵(都、州)地。西周屬燕國。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屬漁陽郡。漢高祖元年(前206)屬漁陽郡泉州縣。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屬漁陽郡雍奴縣。唐天寶元年(742)屬范陽郡武清縣。契丹會同元年(938)分屬幽都府武清、香河縣。
遼保大三年(1123)分屬廣陽郡武清、清化縣。金天會三年(1125)分屬析津府武清、寶坻縣。蒙古至元十三年(1276)分屬大興府漷州、寶坻縣。明洪武元年(1368)分屬北平府漷州、寶坻縣;十年(1377)分屬北平府漷州、通州;十三年(1276)概屬北平府通州;永樂元年(1403)屬順天府通州。
清順治元年(1644)分屬順天府武清、寶坻縣;康熙二十七年(1688)分屬東路廳武清、寶坻縣;雍正三年(1725)分屬東路廳寶坻縣和天津州武清縣;五年(1727)分屬順天府武清、寶坻縣;九年(1731)分屬順天府武清、寶坻、寧河縣和天津府天津縣。
1913年,分屬北洋政府京兆尹武清、寶坻縣和直隸省天津、寧河縣。1928年,分屬南京國民政府河北省武清、寶坻、天津、寧河縣和天津特別市五區。1935年,分屬南京國民政府河北省天津、武清縣,天津特別市五區和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寶坻、寧河縣。
1938年,分屬偽臨時政府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寶坻、寧河縣,河北省天津、武清縣和天津市八區。1943年7月,霍莊子、西堤頭一帶村莊屬抗日民主政府冀東武寶寧聯合縣,其他各村屬日偽河北省武清、寶坻、寧河、天津縣和天津市八區。
1945年9月,境地皆屬民主政府管轄。其中宜興埠、天穆等吳嘴村以南各村和溫家房子、劉快庄等村屬天津工委五(四)市分區郊區,霍莊子、西堤頭等村屬冀東武寶聯合縣,南王平等村屬冀中武清縣,其他村、鎮屬冀中天津縣。
1946年11月,霍莊子、西堤頭等村屬民主政府冀東寧河縣,京山鐵路以東和以西各村分屬民主政府冀中武清縣、津武縣。同時,境地又分屬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河北省武清縣、寧河縣、天津縣和天津市三區。1949年8月1日始,境地改屬河北省人民政府管轄。其中霍莊子、西堤頭等村屬寧河縣,南王平等村屬武清縣,宜興埠、天穆等村屬天津市三區,其他村鎮屬天津縣。
1949年10月,境內無鄉建置,各村直屬天津縣七、八、九區(1950年7月,九區改三區,七、八區並為四區),武清縣七區(1950年7月改十五區,9月改三區),寧河縣四區和天津市三區(1952年10月改屬天津縣四區)。
1953年5月,區境行鄉統村制,始劃8鄉;7月,根據政務院關於「每萬人左右為一個鄉」和「非縣級地方國家機關所在地聚居人口在2000人以上,有50%以上的非農業人口,並確有必要」(設鎮)的規定,境內設33鄉(天穆因不受人口限制為回族自治鄉)1鎮(宜興埠);1958年4月,根據政務院關於「每鄉不超過1.5萬人」的規定,將各鄉鎮裁並為16鄉2鎮(北倉、宜興埠)。
1958年8月,並為幸福(北倉)、興淀(宜興埠)兩大公社,梅廠公社的南王平大隊(1959年3月改為管理區,1961年5月劃歸宜興埠公社)和潘庄公社的東堤頭大隊(1959年1月劃建和平區畜牧場,1960年10月改為和平區衛南公社的堤頭管理區,1961年3月改建為堤頭公社)實行政社合一,撤消鄉、鎮、村建置。
1961年5月,兩大公社分解為北倉、雙街、天穆、雙口、青光、小淀、宜興埠、南王平、蘆新河(1963年6月改稱霍莊子)、朱唐庄(1992年5月改稱大張庄)、大畢庄(1964年2月2日劃歸東麗區)12個公社。1963年2月,析青光公社置岔房子(1985年1月改稱上河頭)公社;析北倉、雙街2公社置李嘴公社(1974年10月撤並)。1970年6月,和平區的趙庄農場改建為戰斗公社劃入(1986年1月劃歸市勞動局)。
1972年,依據國家民政部關於「10萬人以上的市轄區應當設立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的管理區域一般應當同公安派出所的管轄區域相同」規定,增設北倉(1981年改稱果園)新村街;1980年9月增設集賢里街,11月增設天穆街(1986年4月並入天穆鎮)。
1983年,根據憲法規定改公社為鄉,改生產大隊為村,行區統鄉轄村制,時有12鄉3街。1985年1月,依據國家民政部關於「總人口在2萬以上的鄉,鄉政府駐地非農業人口佔全鄉人口10%以上的設鎮」規定,宜興埠鄉率先改鎮。隨後,依據「總人口在2萬以下的鄉,鄉政府駐地非農業人口超過2000人的,可以設鎮」規定,天穆鄉於1986年4月,北倉鄉於1986年12月先後改鎮。
1995年8月,雙街鄉改鎮;1995年11月,雙口、青光、小淀、西堤頭鄉改鎮;1997年6月,霍莊子鄉改鎮,1997年12月,大張庄、南王平鄉改鎮。1998 年,上河頭鄉改鎮。
2001年並鎮,南王平鎮並入大張庄鎮,霍莊子鎮並入西堤頭鎮,上河頭鎮並入雙口鎮。
Ⅱ 北辰區的由來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論語·為政》
當初,起的名字很多,最後決定用「北辰」。北辰區就是根據這句話來的。
Ⅲ 天津市北辰區有哪些鄉鎮
北辰區轄4個街道、9個鎮:
果園新村街道、集賢里街道、普東街道、瑞景街道。
天穆鎮、北倉鎮、雙街鎮、雙口鎮、青光鎮、宜興埠鎮、小淀鎮、大張庄鎮、西堤頭鎮。
Ⅳ 天津北辰區歷史
網站瀏覽去
http://www.tjbc.gov.cn/html/liaojiebeichen_liaojiebeichen.html
Ⅳ 天津都有哪些歷史古跡
清朝以前的天津歷史古跡
千像寺造像 唐至遼 薊縣盤山
獨樂寺 遼 薊縣城內武定街
天妃宮遺址 元明清 河東區大直沽
京杭大運河天津段 春秋至清 靜海縣、西青區、北辰區、武清區
Ⅵ 北辰區有哪些景點是可以展現中國歷史的
北辰區展現中國歷史的景點有萬源龍順度假庄園 、御河園 、灤水園。
Ⅶ 天津市北辰區有什麼景點和特色
北辰區位於天津市城北,北運河畔,是天津市環城四區之一。東以北京排污河與寧河縣相鄰;東南隔金鍾河、新開河與東麗區相望;南與河北區、紅橋區相連;西南以子牙河與西青區相界;西、北均與武清縣相接。南北緯寬20.8公里,東西經長43.2公里。面積478.48平方公里。
北辰區的地貌屬華北平原區,在天津市地貌分區中屬海積沖積平原區;是地質構造下沉,河流、湖泊、海洋搬運堆積,人為改造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形成的。歷史上每當暴雨季節,永定河、北運河、子牙河往往泛濫,洪水攜帶的泥沙物質逐漸沉積淤積,造成自西向東由細砂至砂石粘土等多種質地的沉積相。
京津塘高速、津保高速公路在本區設有進出口,京津、京福、津霸、津榆、津圍等十幾條公路干線縱橫交錯。京山、津薊鐵路和京九鐵路津霸聯絡線穿越中部,設有四個鐵路客貨運站和全國最大的鐵路編組站。
北辰區
北辰區是天津市環城四區之一,位於市中心區北部,距首都北京110公里,距天津新港50公里,距天津濱海國際機場15公里。總面積478.5平方公里,轄果園新村、集賢里、普東、佳榮等4街,天穆、北倉、雙街、雙口、青光、宜興埠、大張庄、小淀、西堤頭等9鎮,戶籍總人口32萬人。北辰區交通、通訊、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發達。有4街3鎮坐落於中心城區中環線與外環線之間。京津塘高速、津保、津薊高速公路在本區設有進出口,京津、京福、津霸、津榆、津圍等十幾條公路干線縱橫交錯。京山、津薊鐵路和京九鐵路津霸聯絡線穿越中部,設有四個鐵路客貨運站和全國最大的鐵路編組站。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基礎設施為經濟與社會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北辰區通過大力實施調整強區、科教興區、開放富區、環境立區和高新產業帶動戰略,加速推進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產業化進程,努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各業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城鄉面貌進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2005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167億元,比上年增長19.2%;三級財政收入30.83億元,增長30.75%,其中區級收入10.11億元,增長24.61%;農民人均純收入8800元,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45.5億元,增長27.1%。
工業經濟快速發展。機電、現代醫葯、冶金深加工、汽車配件、橡塑製品、食品飲料等六個骨幹行業的主導、輻射作用突出,到2005年底,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達到480家,其中超億元企業77家。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的企業累計達到105家,市級以上名牌產品達到14個,著名和馳名商標33個。2005年全區工業實現銷售收入508億元,比上年增長17.8%;增加值1001億元,增長15.7%;利稅65.2億元,增長17.1%。
服務業總體規模不斷擴大。2005年建成投入500萬元以上新項目63個,其中千萬元以上24個。銀河旅遊區和鋼鐵物流園納入市政府重點服務業項目。天士力現代中葯文化交流展示中心、雙街新家園商城等一批較大商業設施建成投入使用;郎園汽車銷售中心、東瀛培訓服務中心主體工程已經完工;儲寶鋼材、寶儲菱板材、普濟河東道汽車等專業市場的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投資2億元的汽貿服務園動工興建,投資6億元的小淀水產批發市場成功簽約。物流業快速發展,家世界配送、鼎鼎物流、中捷眾和物流建成營業。大通綠島二期、御龍灣、秀荷園等一批高檔商品房相繼開工建設,開發商品房82萬平方米。農村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240億元、增加值52億元、利稅23.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2.4%、22.8%和22.8%。
農業結構調整取得成效,農業產業化格局日益顯現。全面落實小額貸款貼息等扶持政策,培育發展11個農業龍頭企業、20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新建10個高標准養殖小區,無公害農產品檢測檢驗中心和青光動物防疫中心站,無公害畜產品、水產品及牛奶生產基地等農業服務組織和農產品基地達到57個,新增無公害果品、蔬菜基地5760畝,有「徐堡牌」大棗、「家口福牌」太陽杏、「祝君福」牌冬棗、「韓家墅」牌蔬菜和「夢綠」牌果蔬等農產品商標5個,優質安全農產品供應能力明顯提高。啟動了青光千畝蔬菜和千畝葡萄、雙口萬畝果樹等觀光農業和劉房子花卉市場建設,加快了特色農業發展。完成1萬畝中低產田改造、3座大型泵站更新和2條二級河道清淤。完善了重大動物疫病應急預案,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動物口蹄疫的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農業實現增加值6.02億元,比上年增長5%。
對內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全年引進內資項目260個,合同內資額56.8億元,內資到位35.6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7.2%和53.6%。新批「三資」項目113個,增資項目54個。合同外資額4.04億美元,外資到位1.67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5.3%和35.7%。全區出口交貨值達到120億元,出口創匯12.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0%和29.7%。北辰科技園區對外開放的「龍頭」作用日益突出,完成合同外資額2.2億美元,外資到位1.04億美元;「三資」企業產值和出口創匯佔全區比重均達到75%以上;實現稅收16億元,佔全區財政收入的比重達到50%以上。
城市化建設取得新的進展。編制、調整了部分鎮村和科技園區環外部分控制性詳規。繼續推進舊村改造工程,啟動了宜白路、二機床等4片還遷房建設,實施了北倉道延長線、鐵東路快速路、志成道快速路、果園北道東段道路建設以及集賢地區6條道路線纜入地、納河裡公園改造等一批重點工程,修建鄉村公路17.9公里。實施了舊樓區改造,完成集賢地區7個小區的集中供暖。加強了環境保護工作,通過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累計達到27家。加大了對化工污染企業的綜合治理,藍天、碧水、安靜等六大環保工程取得明顯成效,順利通過國家有關部門的「創模」驗收。新建6座中型垃圾轉運站,改造農村戶廁1.49萬座,區容區貌進一步改觀。
突出科技帶動,優先發展教育,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2005年建成水產、奶牛養殖、蔬菜種植3個農業科技服務中心和現代醫葯、生物技術、電子信息、鋰離子動力電池四個研發中心。啟動了「農業科技孵化器」建設,引進、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設施36項。開發新產品30個,完成科技成果鑒定8項,申報專利2000項。我區第四次通過全國科技進步考核,第八次在天津市科技進步監測中位居農口區縣第一名。教育水平明顯提高,實驗小學都旺校區、河頭小學教學樓、華辰學校初中部、九十六中和朱唐庄中學宿舍樓相繼建成投入使用,啟動了南倉示範中學擴建工程。全區高考一次上線率達到88.8%,比上年提高8個百分點,47中學(含華辰)一次上線率達到100%。
舉辦了北辰區文學節、「萬民同樂」大聯歡、北辰之春焰火晚會、社區文化藝術節、廣場文化「月月演」等多種群眾性文化活動。區文化局和天穆鎮被評為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建成34處體育健身場所,在全國第十屆運動會上北辰籍運動員獲得2.5枚金牌、2枚銅牌,實驗小學、天穆鎮被授予全國群眾體育工作先進單位稱號,我區榮獲第28屆奧運會和全國十運會貢獻獎,被評為全國全民健身宣傳周和天津市農村體育工作優秀單位。制定了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相關政策,區引導資金由人均20元提高到30元,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業人口比例達到86.1%。醫療水平進一步提高,北辰中醫院引進開發的「介入治療下肢靜脈曲張」項目填補了我市技術空白,創建全國農村中醫先進區工作通過初審驗收。計劃生育綜合改革不斷深化,符合政策生育率達99.83%,鞏固了「國家級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成果,被評為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集體。檔案管理工作被評為天津市檔案系統先進標兵區。在各鎮街建立了勞動保障服務中心,全年安置下崗失業人員、農村富餘勞動力和新生勞動力8000餘人。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深化,加快了農村和社區的「五個一」建設,環外已有50個村高標准完成建設任務,建成區22萬平方米的舊樓區得到徹底改造。實施了農村「351」培訓工程,「五支隊伍」的培訓達到3.4萬人。我區被評為天津市創建文明村鎮和創建文明城鎮先進區。
Ⅷ 天津市區有哪些歷史古跡
鼓樓、盤山、古文化街、黃崖關長城等等。
天津,簡稱津,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回國家答中心城市、超大城市、 環渤海地區經濟中心、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改革開放先行區。
天津自古因漕運而興起,明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築城,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歷經600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獨特城市風貌。
天津位於華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匯流處,東臨渤海,北依燕山,海河在城中蜿蜒而過,海河是天津的母親河。天津濱海新區被譽為「中國經濟第三增長極」。天津是夏季達沃斯論壇常駐舉辦城市。
Ⅸ 天津市劃定的歷史文化和歷史風貌保護區有哪些
劃定的9片歷史文化保護區分別是:估衣街、一宮花園、赤峰道、中心花園、內勸業場、承德容道、解放北路、五大道、鞍山道。其中,鞍山道為新增的歷史文化保護區。
5片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分別為:老城廂、古文化街、解放南路、泰安道和海河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其中,解放南路和泰安道為新增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
Ⅹ 天津著名歷史遺跡有哪些
生態城在建設之初就堅持「城市建設兼顧歷史文脈延續」的原則,將歷史作為一種資源進行詳細的梳理,通過重現、整合和擴充珍貴的歷史遺跡和文化要素,打造自然環境與歷史文脈相融合的生態城特有的地域文化。目前,生態城每一處景觀公園,都能看到自然歷史遺跡。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生態城薊運河故道濕地景觀公園看到,雖然已經進入冬季,但來這里遊玩的市民絡繹不絕。「在這里游覽,並不只是看綠色景觀,這里的歷史遺跡同樣值得欣賞。」市民王先生告訴記者。
記者注意到,在公園中心地帶,有一座用石片圍起來的圓形灰白顏色的高大土台,不遠處還有兩座地下碉堡。「這片區域原是清軍騎兵駐漢沽營城北炮台的選將營,也就是練兵操場,而這座土台就是當時的騎兵點將台,距今已有150多年歷史了。」昨天,天津市口述史研究會會員、新區民俗文化研究者李瑞林告訴記者。
據李瑞林介紹,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進犯大沽口,於1859年5月受到守軍的頑強抵抗,最後敗退南逃。為加強海防,預防敵人再次來犯,率軍防守的欽差大臣僧格林沁向朝廷奏請,把防務重點從北塘移到漢沽營城,並在薊運河兩岸另建選將營壘,修築炮台。1859年5月12日,清政府選定營城邵家蘆葦圈、崔家蘆葦圈建炮台兩座,並於當日動工,1859年5月下旬修成。
「就一些史料記載的情況看,營城炮台3000多名馬步官兵參加了抵抗英法聯軍入侵的殘酷戰斗,付出了很大的犧牲,在大沽之戰中作出了一定貢獻。」李瑞林說,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種種原因,漢沽營城炮台被拆除,而選將營的點將台得以保存。1958年,從朝鮮凱旋的志願軍來此駐防。當時此地為荒蕪凄蠻、雜草叢生的鹽鹼地,戰士們脫坯蓋房、墾荒坨,用血汗建成了佔地5平方公里的鹽田,定名為「八一鹽場」。2008年,中新天津生態城開工建設,漢沽八一鹽場整體搬遷。
「生態城管委會堅持『城市建設兼顧歷史文脈延續』的原則,在種植花木的同時,對遺跡進行修復保護,並通過文字、圖片等介紹,教育遊人了解歷史、尊重歷史,打造自然環境與歷史文脈相融合的生態城特有的地域文化。」生態城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說。目前,生態城內有多處文物遺址,另外還有薊運河文化、鹽業文化、河口濕地等地域自然景觀特色文化資源。生態城將這些歷史文化作為一種資源進行詳細的梳理,有針對性地進行保護、挖掘、提升、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