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左傳記敘歷史散文有哪些

左傳記敘歷史散文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03-05 01:46:51

① 《左傳》的敘事特點是什麼

《左傳》是先秦散文「敘事之最」,標志著我國敘事散文的成熟。該書以《春秋》的記事為綱,增加了大量的歷史事實和傳說,敘述了豐富多彩的歷史事件,描寫了形形色色的歷史人物。把《春秋》中的簡短記事, 展成為完整的敘事散文。

《左傳》在敘述復雜歷史事件時,真實生動,委婉周詳,頭緒清楚,注意伏線,照應,重點突出。其敘事方法,也多種多樣,有正敘、順敘、倒敘、補敘等二十餘種,奇妙無比。

事件敘述按時間的推移進行。順序是最基本的敘事手法,其它敘事手法在進入各自的敘述過程時,也是順敘。

(1)左傳記敘歷史散文有哪些擴展閱讀:

《左傳》的出現,標志著我國古代史書的編纂步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左傳》為後世所提供的春秋及其以前階段之大量的思想史、經濟史、社會史以及其它學術史的重要資料,是此前或相同時期的任何其它一部史所難以企及和不能比擬的。

它對於公元前八世紀至公元前五世紀一個重要歷史階段大事的可靠記載,填補了空白,有助於後人對中國古代文明進程的全面了解,彌足珍貴。

《左傳》對歷史人物的褒貶,集中體現了對仁、義、禮、德等道德規范的肯定。由於這類道德觀念大體屬於儒學的范疇,而兩漢以後,儒學被定於一尊,此道德觀念逐漸融入正統思想,成為傳統文化之相當重要的評價體系,由是決定了後世史家對於《左傳》的上述道德觀也總是持認同和承襲的態度。

《左傳》雖未完全否認天命鬼神,卻極力強調人事作為,重視民心向背的重大政治作用,反對「困民之主」,都突出地體現了「以民為本」的思想。發軔於春秋戰國(或稍前)的民本思想。

經《尚書》、《左傳》以及《國語》、《孟子》等典籍的推重,不斷得到後世史家的繼承、發揚,形成了貫穿於我國古代史學精神傳統的一條引人注目的紅線,其積極意義已不限於史學此一領域了。

② 春秋戰國時期歷史散文記言為主的史書有哪些

先秦歷史散文的發展,大致可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夏到春秋時期,以《尚書》和《春秋》為代表,此期史官分司,言、事不混,如《尚書》記言,《春秋》記事,文字古樸簡潔.第二階段從春秋末到戰國初期,代表作是《左傳》和《國語》,此時的創作,既記言又記事,言事相融,篇幅加長,內容詳贍,記事曲折,寫人生動,富於文采.第三階段是戰國中後期,以《戰國策》為代表,它採取國別體,吸取《左傳》、《國語》的創作技巧並加以發展,使歷史散文發展到新的高峰.
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散文以《左傳》、《國語》為代表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古代散文蓬勃發展的階段,出現了許多優秀的散文著作,這就是文學史上的先秦散文.先秦散文分為兩種,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前者包括《左傳》《國語》《戰國策》等歷史著作;後者是儒、墨、道、法等學派的文章,其中如《論語》《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軻的弟子對其師言行的記錄,《莊子》《荀子》《韓非子》等則為本人的著作.
一、先秦歷史散文
我國的史官建制很早,按周代的制度,有大史、小史、左史、右史等職位.《漢書·藝文志》記載「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事為《春秋》,言為《尚書》」《尚書》記載了商周君王對臣民發布的各種政令,文辭簡練.《春秋》是魯國的遍年史,記事嚴謹,語言精煉.
應該說真正具有文學價值的歷史著作,產生於春秋戰國時代,《左傳》、《國語》、《戰國策》等是其代表.
《左傳》是《春秋左氏傳》的簡稱,是用歷史事實來解釋《春秋》的著作,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春秋》是概括的記述歷史,而《左傳》則詳細的記載事件本末細節,此書豐富多采,敘述了春秋時期各諸侯國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的情況和歷史人物的言行.
《左傳》擅長戰爭描寫,它不僅把紛繁復雜的戰爭有條理的敘述出來,並且從大處著眼,通過人物對話,寫出戰爭的性質,決定勝敗的因素等內容.《曹劌論戰》和《秦晉搖(沒找到這個字)之戰》等篇,都寫得非常出色.
《國語》是戰國時代出現的一種國別史,記載周王朝和諸侯各國的大事.它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遠不及《左傳》,然而它有的敘事比《左傳》更鮮明生動,如寫「厲王弭謗」和「勾踐復國」的文字,就是這樣.
《戰國策》記述的基本上是戰國時期謀臣縱橫捭闔的謀略和辭說,它的文風是劇談雄辯,書中還刻畫了許多生動的人物形象.例如寫唐且出使秦國,唐且與秦王談起「布衣之怒」,秦王輕淡的說,布衣之怒不過「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唐且慷慨陳詞:「此庸夫之怒,非士之怒.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說完,拔劍而起,這一番慷慨豪壯的言辭,打掉了秦王不可一世的凌人盛氣.
《戰國策》中的縱橫家辯士,還擅長運用寓言進行說理、論證,象狐假虎威、畫蛇添足等成語故事,都出自《戰國策》.
《左傳》和《戰國策》對後世的散文家有著深刻影響.司馬遷的《史記》,曾經大量採用這兩書的材料,並汲取了它們的寫作技巧和語言風格.漢代賈誼、晁錯等人的政論文章,其雄辯風格得之於這兩書也很多.歷代史書的編撰,以至唐宋散文家的記敘問,在語言和表現方法上,也都受到先秦散文的影響.
二、諸子文章的風采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競作,九流並起.」各種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紛紛著書立說,宣傳自己的社會政治主張.諸子的文章,各具風采.
《論語》是孔子的弟子記述孔子言行的著作.《論語》風格是語言簡練,含義深遠,雍容和順.其中許多形象化的語言,往往包含著深遠的社會和道德含義.例如,孔子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這既是對松柏的禮贊,又是對一種堅強人格的稱頌,形象與哲理交融在一起.
《墨子》一書,語言質朴,但有很強的邏輯性,善於運用具體事例來說明道理,又經常從具體問題的爭論中作出概括性的總結.例如,《非攻》篇中說:「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人桃李,眾聞則非之,上為政者得則罰之.此何也?以虧人自利也.」以下又從盜竊別人雞狗說到,侵略他人國家,指出這些行為的本質都是「虧人自利」的不義之舉.這樣的由小及大,層層推進,既是演說,又是比喻,論證明白而嚴謹.
《孟子》散文的特點是氣勢充沛,感情強烈,筆端鋒芒顯露.例如,忘了是哪篇了,記述孟子與齊宣王的對話,孟子對齊宣王所問「齊恆晉文之事」避而不言,卻引齊王談論王道.在對話中,孟子經常連連發問,步步緊逼.他的雄辯鋒芒,有時竟使得「王顧左右而言他.」《孟子》的文章還善用比喻.他在談及不能和不為的區別時說:「挾泰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他所用的比喻常常是多樣的,有時整段用,有時全篇用.就象「魚,我所欲也」,就是層層深入,運用曲折的比喻揭出所論主旨.
在先秦思想中,莊子的思想具有一種虛無主義色彩.在先秦散文中,《莊子》是最具風格的.大量的採用虛構的寓言故事,來說明思想論點,這是《莊子》的一大特色,《莊子》想像神奇,在古代散文中獨樹一幟.《莊子》寓言豐富,並且很多出自作者自創.這些寓言也不是簡單的比喻,而是有著奇幻斑斕的色彩.象寫河伯看到「秋水將至,百川灌河」的景象,便「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當他來到北海,看到大海的浩瀚天際,這才感到天外有天,自己的沾沾自喜是可笑的.接著通過與河伯的對話,又道出宇宙之大,大海在其中也是渺小的等的道理,既是寓言,又有壯闊的景物描寫,充滿著浪漫主義色彩.還有,寫諸侯間的戰爭時說:有兩個國家,一個建在蝸牛的左角,一個建在蝸牛的右角,「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屍數萬,逐北旬有五日可返」象這樣的奇幻的想像,在《莊子》中還很多.
《韓非子》的文章注重論述,論事證理切中要害而又精闢深刻.在先秦諸子中,韓非子的分析力最強.有一篇寫亡國的理由,竟寫了47條之多.他的文章中也大量引用寓言故事和歷史知識,我們今天還在運用的成語,如守株待兔、買櫝還珠等,都出自《韓非子》.
先秦諸子散文風格多樣,或氣勢磅礴,或雄辯銳利,或浪漫奇幻.諸子散文對我國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③ 屬於先秦歷史散文的文章有那些

先秦散文主要可分為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就大體情況而言,歷史散文主要是敘事的,諸子散文主要是說理的。歷史散文有《春秋》《左傳》《戰國策》《國語》等。《春秋》是孔子編訂的戰國最早的一部編年史。記敘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至哀公十四年(前480)這242年間的各國大事,孔子還按照他自己的觀點對那些事件作了一些評斷,選擇了他認為恰當的字來暗寓褒貶之意,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微言大義」。《左傳》仿照其體例,順著隱、桓、庄、閔、僖、文、宣、成、襄、昭、定、哀12個魯國君主的序次進行記載,全書30卷,詳細記敘了春秋時代各國的政治、外交、社會事件以及某些代表人物的活動。從文學角度來看,它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創造了多樣的精密的篇章結構和富有魅力的文學語言,生動描繪了一系列人物形象,尤其擅長以委曲盡致的筆調來寫復雜的戰爭事件。如寫齊魯長勺之戰、晉楚城濮之戰,秦晉餚阝之戰、晉楚必阝之戰,均是情節緊張而極富戲劇性,成為後世敘事散文的典範。《戰國策》亦稱《國策》,傳為戰國時期各國史官或策士輯錄。西漢時,經劉向整理,編為33篇。主要記敘了當時謀臣、策士游說各國或相互辯論時所提出的政治主張和斗爭策略。其間有傳記、故事、論辯、書信,反映了當時各國間尖銳而復雜的政治斗爭,是先秦繼《春秋》《左傳》之後又一部著名歷史散文。在藝術創作上,較之《左傳》又有發展,常在復雜的政治事件中生動描繪人物言行,刻畫出不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寫出不少情節曲折的故事。如《馮諼客孟嘗君》《荊軻入秦》《觸詟說趙太後》、《蘇秦始將連橫》等均為膾炙為口的名篇。此書尤重語言藝術,大量運用了誇張、比喻。排比等藝術手法,並雜以寓言故事,呈現出一種「敷張揚厲」「辯麗恣肆」的鮮明特色。《國語》共21卷,據說為左丘明所作。這部書有重點地記敘了各國歷史中若幹事件。文字朴實平易,特點在長於記言,同時也善於描寫人物神態。
諸子散文可分為三個時期:一期是春秋末年和戰國初年,主要作品中,《論語》是語錄體,《老子》多用韻,它們都詞約義豐,《墨子》開始向組織結構嚴密的論說文形式發展。二期是戰國中葉,主要作品有《孟子》、《莊子》,它們的文辭比前一個時期繁富,說理也暢達。三期是戰國末期,主要作品有《荀子》、《韓非子》等。諸子散文中有代表性的文章均邏輯謹嚴,分析深入、文辭絢麗,達到了很高成就。諸子散文中有些文字一是以表現人物性格、描寫人物行為見長,使人讀了如見其人的音容笑貌。《論語》《孟子》中這類文字較多,《墨子》里的《公輸》也屬這類。如《論語》里寫孔子門徒子路,寫出了他的直率、魯莽、剛烈的性格;寫顏淵寫出了他沉默好學和安貧樂道。《論語》中形象性地句子也很多,如「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等。二是多採用含義深刻的寓言故事形象地闡明理論。《莊子》在這方面的成就最為突出。《莊子》中有所謂「寓言」「重言」「卮言」。莊周認為世人都「沉濁」,不可以「庄語」,故以「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詞」的「寓言」「重言」來表達他的思想。寓言包括一些神話式的幻想故事和通常說的寓言;重言是引證一些歷史故事和古人的話;卮言是抽象的理論。《莊子》藝術上的成就首先在於它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和濃郁的詩意。如《逍遙游》開頭寫「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它一開頭就說天地的廣大,寫鯤鵬的任意變化遨遊。寫出了一個十分開闊的意境。在藝術上,後世許多詩人和散文家都愛學習《莊子》的風格和技巧。它那些想像豐富的寓言和重言給後世文學家無窮啟發。三是重在抽象分析。同時也富有文采,如《荀子》《韓非子》。《荀子》中的《勸學》《天論》《性惡》善以說理見長,議論風生,沉著渾厚;《韓非子》中的《五蠹》《孤憤》《說難》均風格峻峭犀利,論理精細周密。它們都給後世散文以重要影響。
展開其他相似回答 (1) 隱藏其他相似回答 (1)
45857 2009-4-8 22:48:31 113.132.202.* 舉報 先秦散文主要可分為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就大體情況而言,歷史散文主要是敘事的,諸子散文主要是說理的。歷史散文有《春秋》《左傳》《戰國策》《國語》等。《春秋》是孔子編訂的戰國最早的一部編年史。記敘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至哀公十四年(前480)這242年間的各國大事,孔子還按照他自己的觀點對那些事件作了一些評斷,選擇了他認為恰當的字來暗寓褒貶之意,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微言大義」。《左傳》仿照其體例,順著隱、桓、庄、閔、僖、文、宣、成、襄、昭、定、哀12個魯國君主的序次進行記載,全書30卷,詳細記敘了春秋時代各國的政治、外交、社會事件以及某些代表人物的活動。從文學角度來看,它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創造了多樣的精密的篇章結構和富有魅力的文學語言,生動描繪了一系列人物形象,尤其擅長以委曲盡致的筆調來寫復雜的戰爭事件。如寫齊魯長勺之戰、晉楚城濮之戰,秦晉餚阝之戰、晉楚必阝之戰,均是情節緊張而極富戲劇性,成為後世敘事散文的典範。《戰國策》亦稱《國策》,傳為戰國時期各國史官或策士輯錄。西漢時,經劉向整理,編為33篇。主要記敘了當時謀臣、策士游說各國或相互辯論時所提出的政治主張和斗爭策略。其間有傳記、故事、論辯、書信,反映了當時各國間尖銳而復雜的政治斗爭,是先秦繼《春秋》《左傳》之後又一部著名歷史散文。在藝術創作上,較之《左傳》又有發展,常在復雜的政治事件中生動描繪人物言行,刻畫出不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寫出不少情節曲折的故事。如《馮諼客孟嘗君》《荊軻入秦》《觸詟說趙太後》、《蘇秦始將連橫》等均為膾炙為口的名篇。此書尤重語言藝術,大量運用了誇張、比喻。排比等藝術手法,並雜以寓言故事,呈現出一種「敷張揚厲」「辯麗恣肆」的鮮明特色。《國語》共21卷,據說為左丘明所作。這部書有重點地記敘了各國歷史中若幹事件。文字朴實平易,特點在長於記言,同時也善於描寫人物神態。 諸子散文可分為三個時期:一期是春秋末年和戰國初年,主要作品中,《論語》是語錄體,《老子》多用韻,它們都詞約義豐,《墨子》開始向組織結構嚴密的論說文形式發展。二期是戰國中葉,主要作品有《孟子》、《莊子》,它們的文辭比前一個時期繁富,說理也暢達。三期是戰國末期,主要作品有《荀子》、《韓非子》等。諸子散文中有代表性的文章均邏輯謹嚴,分析深入、文辭絢麗,達到了很高成就。諸子散文中有些文字一是以表現人物性格、描寫人物行為見長,使人讀了如見其人的音容笑貌。《論語》《孟子》中這類文字較多,《墨子》里的《公輸》也屬這類。如《論語》里寫孔子門徒子路,寫出了他的直率、魯莽、剛烈的性格;寫顏淵寫出了他沉默好學和安貧樂道。《論語》中形象性地句子也很多,如「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等。二是多採用含義深刻的寓言故事形象地闡明理論。《莊子》在這方面的成就最為突出。《莊子》中有所謂「寓言」「重言」「卮言」。莊周認為世人都「沉濁」,不可以「庄語」,故以「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詞」的「寓言」「重言」來表達他的思想。寓言包括一些神話式的幻想故事和通常說的寓言;重言是引證一些歷史故事和古人的話;卮言是抽象的理論。《莊子》藝術上的成就首先在於它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和濃郁的詩意。如《逍遙游》開頭寫「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它一開頭就說天地的廣大,寫鯤鵬的任意變化遨遊。寫出了一個十分開闊的意境。在藝術上,後世許多詩人和散文家都愛學習《莊子》的風格和技巧。它那些想像豐富的寓言和重言給後世文學家無窮啟發。三是重在抽象分析。同時也富有文采,如《荀子》《韓非子》。《荀子》中的《勸學》《天論》《性惡》善以說理見長,議論風生,沉著渾厚;《韓非子》中的《五蠹》《孤憤》《說難》均風格峻峭犀利,論理精細周密。它們都給後世散文以重要影響。

滿意請採納

④ 中國古代著名散文有哪些

先秦散文主要可分為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就大體情況而言,歷史散文主要是敘事的,諸子散文主要是說理的。歷史散文有《春秋》《左傳》《戰國策》《國語》等。《春秋》是孔子編訂的戰國最早的一部編年史。記敘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至哀公十四年(前480)這242年間的各國大事,孔子還按照他自己的觀點對那些事件作了一些評斷,選擇了他認為恰當的字來暗寓褒貶之意,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微言大義」。《左傳》仿照其體例,順著隱、桓、庄、閔、僖、文、宣、成、襄、昭、定、哀12個魯國君主的序次進行記載,全書30卷,詳細記敘了春秋時代各國的政治、外交、社會事件以及某些代表人物的活動。從文學角度來看,它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創造了多樣的精密的篇章結構和富有魅力的文學語言,生動描繪了一系列人物形象,尤其擅長以委曲盡致的筆調來寫復雜的戰爭事件。如寫齊魯長勺之戰、晉楚城濮之戰,秦晉餚阝之戰、晉楚必阝之戰,均是情節緊張而極富戲劇性,成為後世敘事散文的典範。《戰國策》亦稱《國策》,傳為戰國時期各國史官或策士輯錄。西漢時,經劉向整理,編為33篇。主要記敘了當時謀臣、策士游說各國或相互辯論時所提出的政治主張和斗爭策略。其間有傳記、故事、論辯、書信,反映了當時各國間尖銳而復雜的政治斗爭,是先秦繼《春秋》《左傳》之後又一部著名歷史散文。在藝術創作上,較之《左傳》又有發展,常在復雜的政治事件中生動描繪人物言行,刻畫出不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寫出不少情節曲折的故事。如《馮諼客孟嘗君》《荊軻入秦》《觸詟說趙太後》、《蘇秦始將連橫》等均為膾炙為口的名篇。此書尤重語言藝術,大量運用了誇張、比喻。排比等藝術手法,並雜以寓言故事,呈現出一種「敷張揚厲」「辯麗恣肆」的鮮明特色。《國語》共21卷,據說為左丘明所作。這部書有重點地記敘了各國歷史中若幹事件。文字朴實平易,特點在長於記言,同時也善於描寫人物神態。 諸子散文可分為三個時期:一期是春秋末年和戰國初年,主要作品中,《論語》是語錄體,《老子》多用韻,它們都詞約義豐,《墨子》開始向組織結構嚴密的論說文形式發展。二期是戰國中葉,主要作品有《孟子》、《莊子》,它們的文辭比前一個時期繁富,說理也暢達。三期是戰國末期,主要作品有《荀子》、《韓非子》等。諸子散文中有代表性的文章均邏輯謹嚴,分析深入、文辭絢麗,達到了很高成就。諸子散文中有些文字一是以表現人物性格、描寫人物行為見長,使人讀了如見其人的音容笑貌。《論語》《孟子》中這類文字較多,《墨子》里的《公輸》也屬這類。如《論語》里寫孔子門徒子路,寫出了他的直率、魯莽、剛烈的性格;寫顏淵寫出了他沉默好學和安貧樂道。《論語》中形象性地句子也很多,如「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等。二是多採用含義深刻的寓言故事形象地闡明理論。《莊子》在這方面的成就最為突出。《莊子》中有所謂「寓言」「重言」「卮言」。莊周認為世人都「沉濁」,不可以「庄語」,故以「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詞」的「寓言」「重言」來表達他的思想。寓言包括一些神話式的幻想故事和通常說的寓言;重言是引證一些歷史故事和古人的話;卮言是抽象的理論。《莊子》藝術上的成就首先在於它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和濃郁的詩意。如《逍遙游》開頭寫「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它一開頭就說天地的廣大,寫鯤鵬的任意變化遨遊。寫出了一個十分開闊的意境。在藝術上,後世許多詩人和散文家都愛學習《莊子》的風格和技巧。它那些想像豐富的寓言和重言給後世文學家無窮啟發。三是重在抽象分析。同時也富有文采,如《荀子》《韓非子》。《荀子》中的《勸學》《天論》《性惡》善以說理見長,議論風生,沉著渾厚;《韓非子》中的《五蠹》《孤憤》《說難》均風格峻峭犀利,論理精細周密。它們都給後世散文以重要影響。

⑤ 從戰國策到左傳看先秦敘事散文的藝術成就

《戰國策》的敘事有很高成就。書中圍繞謀臣策士的游說活動,描寫了一大批個性鮮明的人物,其范圍之廣泛,上至國君貴族,下至閭巷細民。其中刻劃最精採的,還是那些「天下駿雄弘辯之士」。作者以生動的筆觸,再現了他們在戰國政治舞台上的卓越風采。與《左傳》在編年敘事中隨事寫人有很大不同,《戰國策》往往在一篇作品中集中敘寫一個人的事跡,在敘事中又有不少誇張、渲染乃至虛構,作者不僅通過富於特徵的言行表現人物性格,而且注意揭示其內心世界,這樣就使人物形象血肉豐滿,形神兼備。例如《秦策一》記蘇秦早年以連橫說秦王,受到冷遇:
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羸滕履轂,負書擔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狀有歸(愧)色。歸至家,妻不下衽,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蘇秦喟嘆曰:「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綉,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說當世之君矣!」
於是乃摩燕烏集闕,見趙王於華屋之下,抵掌而談。趙王大悅,封為武安君。受相印,革車百乘,綿綉千純,白璧百雙,黃金萬鎰,以隨其後,約從散橫,以抑強秦。

……

將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妻側目而視,傾耳而聽,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蘇秦曰:「嫂,何前踞而後卑也?」嫂曰:「以季子位尊而多金。」蘇秦曰:「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貴,蓋可忽乎哉?」
文中再現了一個縱橫家的發奮史。蘇秦早年的落魄,後來的尊貴以及深夜發憤的情景,都寫得歷歷在目;前後幾次獨白,有力的表現了其性格和思想特徵;而家人的前踞後恭之態,又使人看到了蘇秦生活的典型環境,使這一形象更加真實可信。在這些方面,作者都是有意加以渲染、誇張,甚至加入了想像的成分。
《戰國策》敘事記言,都以人物為綱;書中所記,多為權謀之士出奇智謀異策,轉危為安,運亡為存的事跡,作者又往往著意渲染,因此,奇異曲折的情節與恢奇卓異的人物有機結合在一起,是作品帶有傳奇色彩,如《齊策四》「馮諼客孟嘗君」一節,馮諼一出場便給人以不同尋常之感,接著,作者又通過彈鋏而歌、焚券市義、營造三窟等情節,不斷製造懸念,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展現了馮遠的奇士風采。清代吳楚材、吳調侯說:「三番彈鋏,想見豪士一時淪落,胸中磈礧,勃不自禁。通篇寫來,波瀾層出,姿態橫生,能使馮公須眉,浮動紙上。淪落之士,遂爾頓增氣色。」(《古文觀止》卷四)另外,作者在寫人敘事時,往往不惜筆墨,加以細致入微的描寫,如《齊策一》「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幾次覽鏡自照的心理活動,《趙策四》「觸龍說趙太後」中觸龍與趙太後對話的情景以及趙太後態度的轉變,都寫得細入毫發,惟妙惟肖。《戰國策》中的這些細致描寫,與以簡練為宗的《左傳》有很大不同。

從戰國策到左傳,不難看出,先秦歷史散文奠定了古代史傳散文的傳統。史家用記載史實的方式總結歷史經驗,表達思想見解,他們或在敘事中寄寓褒貶愛憎,或敢於秉筆直書,這種以史見志的精神被後代史傳文學作家發揚光大。漢代司馬遷極為贊同孔子「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行事深切著明」的觀點,他通過作《史記》,「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既在其中寄託了理想與愛憎,又寫成一部「不虛美,不隱惡」的「實錄」。先秦歷史散文把嚴謹的史筆與生動的文學表現手法結合起來。達到了真實性與形象性的統一,作品在敘事中注重刻劃人物,描寫細節,善於表現戲劇性的情節。從這些作品中發育出編年、國別等不同的體式,《穆天子傳》、《晏子春秋》等雜史進而以一個人物為中心記載史事。這些創作特徵與經驗不僅為後代歷史散文所繼承,而且直接孕育了《史記》、《漢書》等傳記文學的誕生。《史記》所創立的人物傳記,大量借鑒了《左傳》、《國策》等書敘事寫人的藝術,其中的《本紀》、《表》、《世家》、《列傳》等記事體例,也借鑒了《世本》中的《帝系》、《紀》、《王侯譜》、《世家》、《傳》等體裁,而篇末的「太史公曰」,顯然又受到《左傳》中「君子曰」的啟發。

我國古代的小說與史傳文學有密不可分的淵源關系,先秦歷史散文就是它們的一個重要源頭。先秦的一部分雜傳如《穆天子傳》等,本身就帶有小說色彩,逐漸發展為漢魏六朝小說。另一部分史傳文學則通過《史記》等後代傳記文學為紐帶,影響了古代小說的形成。我國古代小說往往以歷史故事為題材,又往往採用史傳的敘事形式,作者按時間的發展順序安排情節結構,在敘事過程中通過主人公的行動和語言來刻畫人物,很少進行靜止的描寫。這些鮮明的民族特徵,都能在先秦歷史散文中找到遺傳基因。先秦歷史散文的豐富內容,更是成為後代小說、戲曲取材的寶庫。

先秦歷史散文的風格、語言和寫作技巧,也成為後代散文家學習的典範。西漢前期的散文家大都帶有戰國縱橫家的余習,司馬相如等人的大賦也明顯帶有《戰國策》鋪采馳騁的痕跡。唐宋散文家在倡導古文運動時,都把先秦歷史散文當作學習的榜樣。韓、柳的散文都受《左傳》的影響,韓愈的《平淮西碑》模仿《尚書》而寫成,柳宗元還主張為文要「參之國語以博其趣」(《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歐陽修非常推崇《春秋》的「簡而有法」,而蘇洵、蘇軾父子的論說文則較多的借鑒了《戰國策》。直到清代桐城派,仍把《左傳》等先秦歷史散文當作古文的楷模,方苞的「義法」理論就是在總結《左傳》、《史記》的創作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

⑥ 以宮之奇諫假道篇目為代表的左傳史學散文在記事上有什麼特點

以《宮之奇諫假道》為代表的《左傳》史學散文,在記事上的特點主要體現在版以下四個方面:
一、權《左傳》敘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敘述事件的過程和因果關系,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寫戰爭。
二、《左傳》對事件的起因有著超乎尋常的關注。特別是寫戰爭,不局限於對交戰過程的記敘,而是深入揭示戰爭的起因,醞釀過程及其後果。
三、既有宏觀的歷史背景和場面描寫,也有細致入微的細節描寫,及其真實而生動的再現豐富多彩的歷史畫面。
四、刻畫了一系列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徵和命運,這一特點對中國史傳作品有深刻的影響。

⑦ 春秋戰國時期歷史散文記言為主的史書有哪些謝謝啦!

先秦歷史散文的發展,大致可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夏到春秋時期,以《尚書》和《春秋》為代表,此期史官分司,言、事不混,如《尚書》記言,《春秋》記事,文字古樸簡潔。第二階段從春秋末到戰國初期,代表作是《左傳》和《國語》,此時的創作,既記言又記事,言事相融,篇幅加長,內容詳贍,記事曲折,寫人生動,富於文采。第三階段是戰國中後期,以《戰國策》為代表,它採取國別體,吸取《左傳》、《國語》的創作技巧並加以發展,使歷史散文發展到新的高峰。
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散文以《左傳》、《國語》為代表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古代散文蓬勃發展的階段,出現了許多優秀的散文著作,這就是文學史上的先秦散文。先秦散文分為兩種,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前者包括《左傳》《國語》《戰國策》等歷史著作;後者是儒、墨、道、法等學派的文章,其中如《論語》《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軻的弟子對其師言行的記錄,《莊子》《荀子》《韓非子》等則為本人的著作。

一、先秦歷史散文

我國的史官建制很早,按周代的制度,有大史、小史、左史、右史等職位。《漢書·藝文志》記載「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事為《春秋》,言為《尚書》」《尚書》記載了商周君王對臣民發布的各種政令,文辭簡練。《春秋》是魯國的遍年史,記事嚴謹,語言精煉。

應該說真正具有文學價值的歷史著作,產生於春秋戰國時代,《左傳》、《國語》、《戰國策》等是其代表。

《左傳》是《春秋左氏傳》的簡稱,是用歷史事實來解釋《春秋》的著作,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春秋》是概括的記述歷史,而《左傳》則詳細的記載事件本末細節,此書豐富多采,敘述了春秋時期各諸侯國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的情況和歷史人物的言行。

《左傳》擅長戰爭描寫,它不僅把紛繁復雜的戰爭有條理的敘述出來,並且從大處著眼,通過人物對話,寫出戰爭的性質,決定勝敗的因素等內容。《曹劌論戰》和《秦晉搖(沒找到這個字)之戰》等篇,都寫得非常出色。

《國語》是戰國時代出現的一種國別史,記載周王朝和諸侯各國的大事。它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遠不及《左傳》,然而它有的敘事比《左傳》更鮮明生動,如寫「厲王弭謗」和「勾踐復國」的文字,就是這樣。

《戰國策》記述的基本上是戰國時期謀臣縱橫捭闔的謀略和辭說,它的文風是劇談雄辯,書中還刻畫了許多生動的人物形象。例如寫唐且出使秦國,唐且與秦王談起「布衣之怒」,秦王輕淡的說,布衣之怒不過「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唐且慷慨陳詞:「此庸夫之怒,非士之怒。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說完,拔劍而起,這一番慷慨豪壯的言辭,打掉了秦王不可一世的凌人盛氣。

《戰國策》中的縱橫家辯士,還擅長運用寓言進行說理、論證,象狐假虎威、畫蛇添足等成語故事,都出自《戰國策》。

《左傳》和《戰國策》對後世的散文家有著深刻影響。司馬遷的《史記》,曾經大量採用這兩書的材料,並汲取了它們的寫作技巧和語言風格。漢代賈誼、晁錯等人的政論文章,其雄辯風格得之於這兩書也很多。歷代史書的編撰,以至唐宋散文家的記敘問,在語言和表現方法上,也都受到先秦散文的影響。

二、諸子文章的風采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競作,九流並起。」各種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紛紛著書立說,宣傳自己的社會政治主張。諸子的文章,各具風采。

《論語》是孔子的弟子記述孔子言行的著作。《論語》風格是語言簡練,含義深遠,雍容和順。其中許多形象化的語言,往往包含著深遠的社會和道德含義。例如,孔子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這既是對松柏的禮贊,又是對一種堅強人格的稱頌,形象與哲理交融在一起。

《墨子》一書,語言質朴,但有很強的邏輯性,善於運用具體事例來說明道理,又經常從具體問題的爭論中作出概括性的總結。例如,《非攻》篇中說:「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人桃李,眾聞則非之,上為政者得則罰之。此何也?以虧人自利也。」以下又從盜竊別人雞狗說到,侵略他人國家,指出這些行為的本質都是「虧人自利」的不義之舉。這樣的由小及大,層層推進,既是演說,又是比喻,論證明白而嚴謹。

《孟子》散文的特點是氣勢充沛,感情強烈,筆端鋒芒顯露。例如,忘了是哪篇了,記述孟子與齊宣王的對話,孟子對齊宣王所問「齊恆晉文之事」避而不言,卻引齊王談論王道。在對話中,孟子經常連連發問,步步緊逼。他的雄辯鋒芒,有時竟使得「王顧左右而言他。」《孟子》的文章還善用比喻。他在談及不能和不為的區別時說:「挾泰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他所用的比喻常常是多樣的,有時整段用,有時全篇用。就象「魚,我所欲也」,就是層層深入,運用曲折的比喻揭出所論主旨。

在先秦思想中,莊子的思想具有一種虛無主義色彩。在先秦散文中,《莊子》是最具風格的。大量的採用虛構的寓言故事,來說明思想論點,這是《莊子》的一大特色,《莊子》想像神奇,在古代散文中獨樹一幟。《莊子》寓言豐富,並且很多出自作者自創。這些寓言也不是簡單的比喻,而是有著奇幻斑斕的色彩。象寫河伯看到「秋水將至,百川灌河」的景象,便「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當他來到北海,看到大海的浩瀚天際,這才感到天外有天,自己的沾沾自喜是可笑的。接著通過與河伯的對話,又道出宇宙之大,大海在其中也是渺小的等的道理,既是寓言,又有壯闊的景物描寫,充滿著浪漫主義色彩。還有,寫諸侯間的戰爭時說:有兩個國家,一個建在蝸牛的左角,一個建在蝸牛的右角,「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屍數萬,逐北旬有五日可返」象這樣的奇幻的想像,在《莊子》中還很多。

《韓非子》的文章注重論述,論事證理切中要害而又精闢深刻。在先秦諸子中,韓非子的分析力最強。有一篇寫亡國的理由,竟寫了47條之多。他的文章中也大量引用寓言故事和歷史知識,我們今天還在運用的成語,如守株待兔、買櫝還珠等,都出自《韓非子》。

先秦諸子散文風格多樣,或氣勢磅礴,或雄辯銳利,或浪漫奇幻。諸子散文對我國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⑧ 先秦歷史散文的種類有哪些

先秦諸子散文諸子百家是先秦至漢初各個學派的總稱,諸子即指各家的代表人物,亦指他們的代表作;百家即指各學派。《漢書·藝文志》作者根據劉歆的《七略》一書,把儒家經典列入〈六藝略〉中,在〈諸子略〉中,又把先秦至漢初各學派分為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等十家。同時,還著錄各家著作,「凡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

小說家
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採集民間傳說議論,藉以考察民情風俗。《漢書·藝文志》雲:「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

雜家
戰國末期的綜合學派。因「兼儒墨、合名法」,「於百家之道無不貫綜」(《漢書.藝文志》及顏師古注)而得名。秦相呂不韋聚集門客編著的《呂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雜家著作集。

農家
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注重農業生產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農業生產的官吏。他們認為農業是衣食之本,應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記有許行其人,「為神農之言」,提出賢者應「與民並耕而食,饔饗而治」,表現了農家的社會政治理想。此派對農業生產技術和經驗也注意記錄和總結。《呂氏春秋》中的〈上農〉、〈任地〉、〈辯土〉、〈審時〉等篇,被認為是研究先秦農家的重要資料。

縱橫家
中國戰國時以縱橫捭闔之策游說諸侯,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的謀士。列為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蘇秦、張儀等。戰國時南與北合為縱,西與東連為橫,蘇秦力主燕、趙、韓、魏、齊、楚合縱以拒秦,張儀則力破合縱,連橫六國分別事秦,縱橫家由此得名。他們的活動對於戰國時政治、軍事格局的變化有重要的影響。《戰國策》對其活動有大量記載。據《漢書·藝文志》記載,縱橫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名家
名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從事論辯名(名稱、概念)實(事實、實在)為主要學術活動而被後人稱為名家。當時人則稱為「辯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為惠施和公孫龍。

陰陽家
陰陽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提倡陰陽五行學說,並用它解釋社會人事而得名。這一學派,當源於上古執掌天文歷數的統治階層,代表人物為戰國時齊人鄒衍。陰陽學說認為陰陽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兩種對立和轉化的力量,可用以說明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五行學說認為萬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原素組成,其間有相生和相勝(葜)兩大定律,可用以說明宇宙萬物的起源和變化。鄒衍綜合二者,根據五行相生相勝說,把五行的屬性釋為「五德」,創「五德終始說」,並以之作為歷代王朝興廢的規律,為新興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論根據。《漢書·藝文志》著錄此派著作二十一種,已全部散佚。成於戰國後期的《禮記·月令》,有人說是陰陽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屬陰陽家之作,《呂氏春秋·應同》、《淮南子·齊俗訓》、《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保留一些陰陽家的材料。

法家
法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主張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故稱之為法家。春秋時期,管仲、子產即是法家的先驅。戰國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開創了法家學派。至戰國末期,韓非綜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勢」和申不害的「術」,以集法家思想學說之大成。這一學派,經濟上主張廢井田,重農抑商、獎勵耕戰;政治上主張廢分封,設郡縣,君主專制,仗勢用術,以嚴刑峻法進行統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則主張禁斷諸子百家學說,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其學說為君主專制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論根據和行動方略。《漢書·藝文志》著錄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書》和《韓非子》。

墨家
墨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創始人為墨翟。這一學派以「兼相愛,交相利」作為學說的基礎:兼,視人如己;兼愛,即愛人如己。「天下兼相愛」,就可達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張尚賢、尚同和非攻;經濟上主張強本節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時,又提出「非命」的主張,強調靠自身的強力從事。墨家有嚴密的組織,成員多來自社會下層,相傳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勵志。其徒屬從事談辯者,稱「墨辯」;從事武俠者,稱「墨俠」;領袖稱「巨(鉅)子」。其紀律嚴明,相傳「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呂氏春秋·去私》)。墨翟死後,分裂為三派。至戰國後期,匯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認識論、邏輯學、數學、光學、力學等學科的研究,是謂「墨家後學」(亦稱「後期墨家」),另一支則轉化為秦漢社會的游俠。

道家
道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又稱「道德家」。這一學派以春秋末年老子關於「道」的學說作為理論基礎,以「道」說明宇宙萬物的本質、本源、構成和變化。認為天道無為,萬物自然化生,否認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張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提倡清靜無為,守雌守柔,以柔克剛。政治理想是「小國寡民」、「無為而治」。老子以後,道家內部分化為不同派別,著名的有四大派:莊子學派、楊朱學派、宋尹學派和黃老學派。

儒家
儒家是戰國時期重要的學派之一,它以春秋時孔子為師,以六藝為法,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張「德治」和「仁政」,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的一個學術派別。同時,儒家強調教育的功能,認為重教化、輕刑罰是國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張「有教無類」,對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應該進行教育,使全國上下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在政治上,還主張以禮治國,以德服人,呼籲恢復「周禮」,並認為「周禮」是實現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戰國時,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兩派。
諸子散文包括:
1、士的興起與諸子百家。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與士這一階層的興起有密切關系,由社會各個階層轉化而來的士,成為此期活躍於政壇及思想界、教育界的風雲人物,其中「九流十家」,有完整的思想體系,成為諸子百家的代表。
2、兵家與早期道家的格言體散文。《孫子兵法》謀篇布局的特點;《孫子兵法》的語言特色;《老子》的思想;《老子》的格言式散文。
3、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孔子的思想;《論語》精粹的語言藝術;《論語》對人物性格及語態的描寫。
4、對話式論辯體散文《孟子》和《莊子》。《孟子》的思想;《孟子》的論辯特點;《孟子》的語言藝術;《孟子》的寓言藝術;《莊子》的思想;《莊子》散文的浪漫主義特點;《莊子》的寓言藝術。
5、論說體散文《荀子》與《韓非子》。《荀子》說理文的藝術;《韓非子》的寓言藝術。

⑨ 從左傳,國語到戰國策,先秦歷史散文在塑造人物方面有什麼發展

《左傳》和《國語》,既記言又記事,言事相融,篇幅加長,內容詳贍,記事專曲折,寫人生動,富於文采。屬

《左傳》作者總是盡量避免簡單平板地記載歷史事件而採用故事化的手法,從言論和行動的立體把握中去描寫人物。這樣,不但寫出歷史運動過程中的各個細部,也寫出了歷史的深度。

《國語》以記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時期各國貴族言論為主,通過各有風格、各有特色的語言來塑造人物性格,表述不同人物的思想及命運,記載波瀾壯闊的歷史大事。

《戰國策》的文學成就首先表現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全書對戰國時期社會 各階層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鮮明生動的描寫,尤其是一系列「士」的形象,更是 寫得栩栩如生,光彩照人。

先秦歷史散文發展的總趨勢是,由簡到繁,由質而文,由片斷的文辭到較詳細生動的記言、記事、寫人。

發展: 越來越注重描寫與刻畫人物特徵,使歷史人物形象化。使記敘記言聲情並茂。

⑩ 先秦歷史散文的類型主要有

先秦散文主要可分為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
就大體情況而言,歷史散文主要是敘事的,諸子散文主要是說理的。
歷史散文有《春秋》《左傳》《戰國策》《國語》等。《春秋》是孔子編訂的戰國最早的一部編年史。記敘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至哀公十四年(前480)這242年間的各國大事,孔子還按照他自己的觀點對那些事件作了一些評斷,選擇了他認為恰當的字來暗寓褒貶之意,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微言大義」。《左傳》仿照其體例,順著隱、桓、庄、閔、僖、文、宣、成、襄、昭、定、哀12個魯國君主的序次進行記載,全書30卷,詳細記敘了春秋時代各國的政治、外交、社會事件以及某些代表人物的活動。從文學角度來看,它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創造了多樣的精密的篇章結構和富有魅力的文學語言,生動描繪了一系列人物形象,尤其擅長以委曲盡致的筆調來寫復雜的戰爭事件。《戰國策》亦稱《國策》,傳為戰國時期各國史官或策士輯錄。西漢時,經劉向整理,編為33篇。主要記敘了當時謀臣、策士游說各國或相互辯論時所提出的政治主張和斗爭策略。其間有傳記、故事、論辯、書信,反映了當時各國間尖銳而復雜的政治斗爭,是先秦繼《春秋》《左傳》之後又一部著名歷史散文。在藝術創作上,較之《左傳》又有發展,常在復雜的政治事件中生動描繪人物言行,刻畫出不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寫出不少情節曲折的故事。如《馮諼客孟嘗君》《荊軻入秦》《觸詟說趙太後》、《蘇秦始將連橫》等均為膾炙為口的名篇。此書尤重語言藝術,大量運用了誇張、比喻。排比等藝術手法,並雜以寓言故事,呈現出一種「敷張揚厲」「辯麗恣肆」的鮮明特色。《國語》共21卷,據說為左丘明所作。這部書有重點地記敘了各國歷史中若幹事件。文字朴實平易,特點在長於記言,同時也善於描寫人物神態。
諸子散文可分三個時期:
1一期是春秋末年和戰國初年,主要作品中,《論語》是語錄體,《老子》多用韻,它們都詞約義豐,《墨子》開始向組織結構嚴密的論說文形式發展。
2二期是戰國中葉,主要作品有《孟子》、《莊子》,它們的文辭比前一個時期繁富,說理也暢達。
3三期是戰國末期,主要作品有《荀子》、《韓非子》等。 諸子散文中有代表性的文章均邏輯謹嚴,分析深入、文辭絢麗,達到了很高成就。

閱讀全文

與左傳記敘歷史散文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