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如何理解意識形態沒有歷史

如何理解意識形態沒有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05 01:09:17

Ⅰ 形式與政策如何理解中國在意識形態領域打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西方自由世界的人們早就預言:中國社會的和平演變將發生在第三代、四代人身上,這個預言能否實現?西方文明是否就是世界發展的終極目的?除了西方道路之外,世界還有可能創造出新發展文明呢?這些疑惑,開始不斷引起先前所有社會主義國家的關注,也引起了轉型中的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選擇,它迫使人們在文化上進行諸多地思考。改革開放的30多年來,在逐步完成中國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化進程的轉變中,我們全面地接受西方科技文明、並吸取其部分意識形態中比較合理的思想精髓,推動了中國社會全面變革。但是,人們還是已經清醒地察覺到,中國社會在意識形態方面正遭遇和平演變這一沒有硝煙的戰爭!

Ⅱ 如何正確理解意識形態

所謂意識形態, 一般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上形成的系統的思想觀念,回 代表了某一階級或社會集團答( 包括國家和國家集團) 的利益, 又反過來指導這一階級或集團的行動。
意識形態由法國哲學家d•de Tracy創造於1801—1805年間,原指向人們揭示觀念的成見和偏見的根源的「觀念科學」。 在1927年馬克思《德意志意識形態》發表後重新流行。馬克思哲學認為意識形態是一種獨立化的精神生產及其成果,表現的是階級的利益及價值觀念,以維護現存的制度。提出意識形態是與一定社會的經濟和政治直接相聯系的觀念、觀點、概念的總和,而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藝術、宗教、哲學和其他社會科學等,也以特殊的方式,從不同側面反映現實的社會生活。

簡言之,是與一定社會的經濟和政治直接相聯系的表現階級利益的觀念。

Ⅲ 阿爾都塞為什麼說"意識形態沒有歷史

意識形態當然沒有歷史了,這個詞出現的歷史就不長,而且意識形態屬於哲學范疇,是在時刻改變的。

Ⅳ 如何理解意識形態

意識:是人的頭來腦對客源觀物質世界的反映,是感覺、感知、心理思維過程的總和.通過身體與大腦信息被意識的過程,稱為意識過程.
形態:指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的表現形式,形是空間概念,態是時間概念.
意識形態就是對事物的理解、認知,它是一種對事物的感觀思想,是觀念、觀點、概念、思想、價值觀等要素的總和.意識形態不是人腦中固有的,而是源於社會存在.人的意識形態受思維能力、環境、信息(教育、宣傳)、價值取向等等因素影響.不同的意識形態,對同一種事物的理解、認知也不同.
舉例如對女性相貌人體審美觀,我們都知道燕瘦環肥的典故和不喜天足扎小腳的風俗,都反映不同社會時代的審美意識和文化價值觀,也就是意識形態的一種反映.又如對待金錢財富態度,中國傳統價值觀有「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的說法,西方宗教《新約全書》「「財富就像海水你喝得越多,你就越感到渴」,是兩種不同的意識形態.

Ⅳ 如何理解中國在意識形態領域打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戰爭,往往從沒硝煙,發展到硝煙彌漫,血流成海,屍積如山。文革一開始沒有硝煙回,結果有目共答睹。自古以來,意識形態領域的情形一直如此。
意識形態領域,人們相互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無法區分對錯,必須相互容忍包涵,平等和平地相處,並且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而不是天天互挖牆腳,斗得天翻地覆,沒完沒了。不然,最終誰都得不到任何益處,不管有無硝煙。
意識形態領域,一旦一定要區分對錯,那麼沒有硝煙,都會以硝煙彌漫收場。

Ⅵ 如何理解「宗教本身沒有歷史」這句話

宗教是一種社會意識形式。馬克思、恩格斯力求用唯物史觀原理作為揭示宗教歷史發展過程的理論和方法。他們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明確指出,宗教本身沒有自己的歷史,宗教的發生、發展與消亡為客觀的社會條件所決定。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通過自然力的人格化,產生了最初的神。隨著各種宗教的進一步發展,這些神越來越具有了超世界的形象,直到最後,通過智力發展中自然發生的抽象化過程——幾乎可以說來是蒸餾過程,在人們的頭腦中從或多或少有限的和互相限制的許多神中產生了一神教的惟一的神的觀念。」(《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l995年版,第224頁。) 因此,宗教觀念的產生不僅有其客觀原因,而且並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它經過了一個歷史發展過程:自然宗教——多神教——一神教。宗教觀念的發展實際上是與神的人格化分不開的:沒有人格化即沒有宗教觀念,沒有人格化即沒有宗教;沒有神,就沒有宗教觀念,沒有神就沒有宗教。宗教一般說來總是有神論,宗教觀念的發展就是一個不斷造神的過程,不論是自然宗教、多神教和一神教,都是圍繞著造神活動而展開的。但是,是否任何有神論都能成為一種完整的宗教呢?不一定。因為一種完整意義上的宗教,它不僅有對神的崇拜,而且應有一套教義的理論體系和較為固定的教會組織、教規教儀以及傳授歷史等等。世界上沒有「無神」的宗教,這既是宗教的根本特點之一,也是宗教的最大的致命弱點。馬克思主義反對宗教神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反對有神論。

Ⅶ 「意識形態」的定義

意識形態是指意識的表現和表述形式。
形態是形式的別名、形態就是形式。形式是認識對象的彰顯和外露部分,是我們認識對象的本質和內在規定必須經過的橋梁。
意識是世界的內在規定、一般規律和組成部分,是具有客觀實在性同世界和萬物的其他組成部分處在對立統一關系中的「物」或物質。
意識的表現形式是世界和萬物的存在、運動、變化、行為等。例如:天體運行、四季變化、社會運動、人體行為。
我們要發現意識,全面了解和掌握意識的特徵,必須通過意識的表現形式這座橋梁,通過觀察世界和萬物的存在、運動、變化、行為等意識的彰顯部分才能夠實現,舍此再無其他道路。
意識的表述形式是人所創造的概念、理論、觀點、知識等。
現在絕大多數人所說的意識形態,是指狹義、具體的意識形態——社會意識形態。
人是社會的主體,社會意識是人關於如何在社會中生活和行為的意識、意念、願望、理想、方案、路線、觀念。
社會意識形態是指社會意識在社會現實生活中的表現和表述形式。社會意識是社會意識形態或形式的本質、內在規定和組成部分。
社會意識在現實社會生活中的表現形式是人的社會活動和社會行為。例如,人的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活動和人自身的繁衍生產行為。
我們通過觀察人的社會活動和行為就可以發現社會意識、了解和掌握社會意識的本質和特徵。
社會意識的表述和傳播形式是社會個人創造的思想、觀點、理論、主義、文學、藝術、語言、文字、圖畫、法律、規章等。
全面認識意識形態,我們還需要對下面一些知識有所了解:

意識形態(ideology)是一個諸種觀念和表象(representation)的系統,它支配著一個人或一個社會群體的精神。 louis althusser, ideology and 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uses, in slavoj zizek, ed.,mapping ideology, london: verso, 1994. p.12
意識形態是法國哲學家d. de tracy創造於1801—1805年間。原指向人們揭示觀念的成見和偏見的根源的「觀念科學」。隨後被廢棄。馬克思《德意志意識形態》在1927年發表、卡爾曼海姆(karl mannheim)1929年出版《意識形態與烏托邦》(1936年譯成英文)後重新流行。當代定義:
(1)指觀念、理想、信念、熱情、價值觀、世界觀、宗教、政治哲學、道德證明。
(2)社會群體用來使世界更利於他們所理解的解釋框架。
無論是馬克思主義者還是主要社會學傳統都視之為對現實的扭曲(以上《楓丹娜現代思潮辭典》p276-277)
(3)社會意識中構成社會觀念上層建築的部分,包括藝術思想、道德觀念、政治法律思想、宗教觀點和哲學(《辯唯和歷唯原理》p130)。
(4)伴有某種政治傾向和政治選擇的思想體系。具體指自由主義、社會主義、保守主義、共產主義等政治思想(《現代社會學》p292)。
以下羅列幾種有代表性的定義.
1馬克思的意識形態定義
G.馬爾庫塞指出,在馬克思那裡,意識形態有三種定義(1)是對歷史唯心主義的否定和揭示.(2)它是一種對社會存在的系統解釋.(3)它在總體上是一類確定的文化.這種文化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受社會存在的制約.個人或集體都要自覺不自覺地受這種文化的影響.
2曼海姆對兩種范圍意識形態的區分
曼海姆在其著作<意識形態與烏托邦>中將意識形態看作是"思想方式",並據此分析了兩種意識形態,一種是"特殊的"意識形態,指的是由於情況真相不符合其利益,所以對某社會情景真相的掩飾或扭曲,包括有意識撒謊,半意識或無於是地掩飾,有心欺騙或自欺.這實際上體現了特殊集團的自我利益.另一種是"全面"的意識形態,指的是一種世界觀或對一種生活方式的徹底信奉.
意識形態是個體與其真實的生存狀態想像性關系的再現。
為了說明我關於意識形態的結構和功能的中心議題,我將首先提出兩個主題,一個是否定的,另一個是肯定的。第一個主題涉及到用意識形態的想像形式來"再現"的對象;第二個主題涉及的是意識形態的物質性。
主題一:意識形態再現了個體與其存在的真實狀態的想像性關系。
當我們承認意識形態並不與現實對應時,亦即承認意識形態構成了一種幻覺時,我們就是認可了意識形態構造了一個現實的幻覺,它們只需被"解釋"為發現了隱含在那個世界想像的表象後面的世界之現實(意識形態=幻象/暗示)。
主題二:意識形態有一個物質的存在。
在說到那些看來塑造意識形態的"觀念"或"表象"但卻沒有一個觀念的或精神的存在,有的則是一個物質存在時,我已經觸及到這一主題。我甚至提出,"觀念"的觀念性或精神性存在只出現在"觀念"的意識形態中,或意識形態的某種意識形態中,這里我要補充說,它只出現在自科學涌現以來似乎就奠定了這一概念的意識形態之中,亦即出現在科學實踐者在其自發的意識形態中向他們自己展示(真實或虛假)的"觀念"之中。

Ⅷ 如何認識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歷史進步性和階級局限性

資本主義的優點:資本主義制度在歐洲的確立和發展,是人類歷史的巨大進步。版它創造了權空前巨大的生產力,積累了空前的社會物質財富;它開辟了世界市場,不斷把世界上各個孤立地區的人群從互相隔絕狀態中解放出來,逐步融為一體;它創造了政治文明改變了世界的政治面貌,使民主共和制度為一切文明民族所認同;它所創造的一系列可操作性的政治規范則陂證明使頗具效果的社會管理方式而稱為人類文明的公共財富;它使得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使得民主、平等、自由等等成為人類社會所追求的共同理想與新年的不可或缺的構成要素;它創造了空前燦爛的資本主義文化,促進了科學和技術的飛速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文化素質和社會價值觀念。

資本主義的缺點:資本主義以最大的慾望追求剩餘價值,造成社會的貧富分化加劇,用血和火去侵略亞非拉美各民族地區。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社會化大生產和生產資料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無法解決,造成經濟危機的出現。在資本主義早期,大幅度發展經濟,追求工業化,造成環境的惡化等等。

Ⅸ 如何理解「中國在意識形態領域打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西方自由世界的人們早就預言:

中國社會的和平演變將發生在第三代、四代人身上,這個預言能否實現?西方文明是否就是世界發展的終極目的?除了西方道路之外,世界還有可能創造出新發展文明呢?

這些疑惑,開始不斷引起先前所有社會主義國家的關注,也引起了轉型中的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選擇,它迫使人們在文化上進行諸多地思考。

改革開放的30多年來,在逐步完成中國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化進程的轉變中,我們全面地接受西方科技文明、並吸取其部分意識形態中比較合理的思想精髓,推動了中國社會全面變革。但是,人們還是已經清醒地察覺到,中國社會在意識形態方面正遭遇和平演變這一沒有硝煙的戰爭!

閱讀全文

與如何理解意識形態沒有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