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哪些歷史的記載不是准確的

哪些歷史的記載不是准確的

發布時間:2021-03-04 22:52:16

❶ 古代的歷史基本准確嗎感覺民間的史料更准確。

首先,我要說的是,正史的可信度永遠比野史高(《宋史》和《明史》除外)。
因為正史是由官方編寫,權威度要高,史料的來源也遠比野史中的坊間傳說更可靠。野史記載不用負什麼責任,所以多有誇大、虛構的演義成分,以娛樂大眾為目的,他才不管真實性呢。當然,真也不是說正史就是對的,因為大部分的史書都是隔代修史,即本朝修前朝的史,由於朝代更替的戰亂,肯定會有一部分的史料丟失,再加上出於政治需要,肯定會對前朝的一些記載進行篡改,畢竟像司馬遷那樣鐵筆直書的史官並不多。
以《宋史》為例,現代人對宋朝的印象大多是「屈辱」,殊不知兩宋時期正是華夏文明發展的顛峰時期!很多人說在檀淵之盟中宋朝贏了戰爭卻賠款是懦弱,為什麼不想想二戰結束後美國對日本的援助?!都說宋朝軍事能力弱,但蒙古鐵騎在歐洲所向披靡,而滅南宋卻用了五十年,還折損了一位大汗!!
至於你提到的「燕王掃北」之類的缺乏記載,那是因為史書是由文官記載的,他們提倡文治,而武將勢力強那文官勢力就會弱,他們當然就不會為武事歌功頌德了。
當然,野史記載就更離譜了,比如劉關張根本沒有桃園三結義,包黑炭其實臉很白,宋朝時的駙馬別說是陳世美根本連姓陳的都沒有,楊門女將根本不存在,一百單八將根本沒那麼多正式名稱叫梁山三十六盜,武大郎其實很帥還是個官兒,西門慶其實是明朝人,康熙微服私訪記其實說的是明武宗正德皇帝的事兒……
最後總結一下,如果說正史是八分實兩分虛,那野史就是兩分實八分虛了。這主要是要分析史料記載是否與當時的社會狀況和人物性格等相符,是則可信度高,否則反之。

❷ 幾百或者幾千年前,記載的歷史,也不一定完全是真的,大家覺得嗎

什麼一沾上【全】字就說不清了,
因為沒有十全十美。

❸ 歷史書上的記載都是正確的嗎

當然不是,唐太宗就改過史書將對自己不利的修改。後世的清朝很多皇帝都這么干過,清朝遺老寫的明史裡面充滿了污衊和胡說八道。

❹ 歷史書上說的都是最准確的嗎

答:如果你還想考高分,歷史書必須是最准確的~
否則,好好打你的麻將吹你的牛,誰死誰活都無關~

❺ 中國有準確記載的歷史是從什麼時間開始

春秋末來年以前

人類最初的源記錄自己活動及其物質生活條件的方式,既有語言的形式,也有形體的形式。後來,隨著文字的發明,文字記錄逐漸成為歷史記載的主導和主流形式,歷史記載也發展成為一種專門的職業,以記載歷史作為主要職責的史官應運而生。在中國,春秋末年以前,史官一直壟斷著歷史記載活動,並由此而形成了中國最早的一批歷史典冊。除了史官的歷史記載活動外,也還有其他的歷史記載活動存在,例如《詩經》。不同形式的歷史記載活動的存在,為史學的產生提供了直接而豐富的現實前提。

❻ 歷史記載的都是正確的嗎

是人都有情感,我抄們不可能像冷冰冰的機器一樣完全摒棄情感去記錄歷史,所以我想像司馬遷那樣幾乎可以做到不悖離歷史的史官肯定不多,但是歷史上的史官都知道一個很重要的原則,記古難記今,因為他們作為後朝人可以論證的去看待上一朝的是是非非,記錄的時候也比較客觀,可是對當朝的對錯作為當局者的他們也許真的不能做到很客觀……也許也會有迫於統治者的壓力,出現留下錯誤的信息,這也難免,畢竟作為皇帝,有至高無上的生殺大權么!
但是我相信絕大多數史官都還是站在真實這一方的,因為他們被賦予了歷史的使命,這是他們存在的最基本的原則和理由。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

❼ 現代歷史的記載如何確保其真實性和准確性

現代歷史的記載的真實性和准確性可以通過史書的記載描述以及考古發掘來回共同確定同時答配合一些高科技手段大家都不是神都不可能知道每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如果人不想讓你知道你可能真的不會知道所以研究歷史盡量用現有資料去還原真實歷史缺少了資料就會差了許多所以我認為永遠不會有真實的歷史只有可以接近真實真相的歷史

❽ 史書記載的不一定真實,那讀歷史有什麼用

只有少部分就被完全篡改的,剩下的大部分是篡改了一部分或者真實的,所內以不是太影響你的學習容
再說讀史使人明志,即使是錯誤的,被篡改的歷史,只要你從中吸取了錯誤的教訓,以後避免它就可以了,看到了正確優秀的一面,你發揚光大就可以了,歷史其實不論對錯,是讓你從中學到東西的,只要你從中體會到了對自己有幫助的東西,歷史真實不真實又有什麼差別呢,當然對你了解整個中國歷史會產生些許偏差,但這是不可避免的,歷史的編寫是勝利者的特權。
希望我的這番回答,對樓主有幫助,謝謝

❾ 史記中提到的史實有哪些是不正確的或者不確切的這部歷史奇書是否值得我們用正確的眼光去看待

歷史的記載總會有缺憾,特別是生活在皇權專制的時代。雖然司馬遷是專有名的耿直,史記的可信度極屬大,但還是有錯誤的記載,如韓信謀反一事,司馬遷的記載中有漏洞,所以史學界很多人認為韓信沒有謀反,所謂的謀反是韓信功高震主,劉邦除去他的借口,而司馬遷以漏洞暗示史實。

❿ 歷史上有哪些人與歷史記載完全不符,讓世人誤解了很久

讀過三字經的人都知道這樣一句話:“如囊螢,如映雪;如負薪,如掛角。”古代隋唐時期有個人叫李密,關於李密有個成語典故叫“牛角掛書”與成語故事中的懸梁刺股、囊螢映雪、鑿壁偷光相並列,強調家境貧寒,但是依舊勤奮刻苦的高尚品德。

楊素之子楊玄感也是個野心勃勃的人,經過與李密的接觸,深感兩人相見恨晚,於是兩人便結為摯友,經常在一起談經論道。日後楊玄感為實現自己的野心,起兵謀反,此時李密離他很遠,他還派人不遠千里將李密接來,給自己出謀劃策。

閱讀全文

與哪些歷史的記載不是准確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