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歷史上都有哪些人被滅了九族
誅九族歷史記載
第一次出現誅九族的明確記載,是出現在隋末。楊玄感趁隋煬帝出征的時候,起兵造反,不過失敗了。楊玄感失敗後,又怕死的太痛苦,就讓自己的弟弟殺了自己。只可惜,隋煬帝並沒有因此放過楊玄感。為了徹底震懾懷有異心的人,不僅楊玄感死無全屍,他家族也被牽連,明確「罪及九族」。
而此後,除了所謂被「誅十族」的方孝孺,史書再也沒有記載過一個被誅九族的人了。所以,古代中國,可能只有楊玄感一人被誅九族。
在古代,古人很重視名聲,也很重視家族後人的發展。帝王不願意落得一個暴君的名聲,而士大夫們往往也想保住香火,讓自己的血脈延續下去,不會就做大逆不道的造反事件。所以誅九族其實很少出現。
(1)歷史上都有哪些人坐在馬桶上辦公擴展閱讀:
「九族」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孫,即玄孫、曾孫、仍孫(古時稱從本身下數第八世孫為仍孫)、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兒子一家、出嫁的姐妹及外甥一家、出嫁的女兒及外孫一家。
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兒子一家。
3、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九族」一說的出現,與古代社會的刑法制度有很大關系。古代社會實行殘酷的株連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滅「九族」,即「株連九族」。隨著時代的變遷,今日「九族」之意有了很大變化,其親屬之意已經淡出,變成了對與之有關的一切人的泛稱。
『貳』 馬桶(坐的)是誰發明的
最早是由英國復貴族約制翰·哈靈頓發明了第一個實用的馬桶。
發展簡史:
1596年,英國貴族約翰·哈靈頓發明了第一個實用的馬桶--一個有水箱和沖水閥門的木製座位。
1778年,英國發明家約瑟夫·布拉梅改進了抽水馬桶的設計,採用了如控制水箱里水流量的三球閥,以及U形彎管等。
19世紀,英國政府制定法律,規定每幢房屋都必須安裝適當的污水處理系統,馬桶才開始大幅改善。
1861年,英國一個管道工托馬斯?克萊帕發明了一套先進的節水沖洗系統,廢物排放才開始進入現代化時期。
1885年,托馬斯·土威福在英國取得第一個全陶瓷馬桶的專利,其後每年都有數十項改善的專利授出。
1914年由英國人在唐山開的啟新陶瓷廠(唐山陶瓷廠的前身)製造出中國第一件陶瓷馬桶。
19世紀六十年代抽水馬桶開始在歐美盛行,後來傳到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
80年代初在北京夠點檔次的賓館里才見得到,但現 在連北京的廁所里都用上了它。
『叄』 被稱為「馬桶將軍」,為何坐在馬桶上辦公開會,甚至連打仗都要帶著馬桶
這民國時期有個叫王懷慶的將軍,非常有趣,是北洋直系老將。性格是非常討人喜歡,專不過他對於馬桶有屬特別的喜好,原因倒不是很清楚,就喜歡坐在馬桶上,甚至開會也坐在馬桶上,打仗也要帶著馬桶,在旁邊督戰。
他還有個特別的稱號,就是「馬桶將軍「,就是有他在的地方一定是有馬桶的,辦公室中沒有椅子,只有馬桶,所以這王懷慶一直都是坐在馬桶上開會。最可惡的是帶兵打仗時候,這王懷慶督戰時候,仍然還是坐在馬桶上。
『肆』 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十位人物都有哪些
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十位人物如下:
1、孔子(前551-前479),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中國的「千古聖人」。孔子是中國歷史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中國文化的標志式人物,是中國人兩千年來行為規范的制定者。他的思想和學說是古代社會長期的意識形態和官方哲學。在古代,小孩進學堂第一個拜的就是孔子。
2、秦始皇(前259-前210),中國歷史上一位叱吒風雲的秦朝開國皇帝,實質也是中國的開國皇帝。「百代都行秦政法」,他創立皇帝制度,並完成了中國一系列的統一,「廢分封,設郡縣,修驛道」,使中國進入了中央集權帝制的時代,這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均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被譽為「千古一帝」。
3、老子(約前571-前471),中國歷史最偉大的哲學家,世界著名的文化名人,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的發展具有深刻影響。中國歷代統治階級奉行「內用黃老,外示儒術」政治理念。道教在其學說的影響下產生。老子所著的《道德經》和《易經》、《論語》被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思想巨著。
4、蔡倫(61?-121)。如果紙是他一個人發明的,他的影響力將在人類歷史中排名第一!「紙」大大的促進了世界科學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深刻地影響著人類歷史的進程。鑒於紙在文化傳承和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蔡倫作為紙的主要發明者之一,將彪炳史冊!可以說,蔡倫是有史以來最佳發明家!
5、漢武帝(前156年-前87),他是使中國漢民族和漢人王朝確立及壯大的劃時代巨人!他構建文明體系,為中國獨尊儒術兩千年奠下基礎,影響力可謂至深之極。漢武帝實質是漢人的第一大民族英雄,他開創了中國封建王朝第一個發展高峰。漢武帝是中國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並確定以正月為歲首。
6、毛澤東(1893-1976),新中國的締造者,他的巨大影響包括統一中國、獨立自主、破除迷信、滅絕匪患、打倒孔家店、建立平等觀念和共產主義信念!新中國的影響,就是毛的影響。毛的革命、政治、經濟、國防、外交、工業、民族和人口等方針政策和措施,以及毛的思想、軍事和文學才能,都影響至今!
7、孟子(前372-前289),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其《孟子》一書是中國古代的「四書」之一。孟子的仁政學說和人類性善論,是中國不會出現宗教統治的重要原因之一。孟子加速了中華文明的成熟和強大。
8、隋文帝(541-604),五胡亂華使中國漢民族陷入了類似歐洲黑暗時代的年代,且長達三個半世紀。隋文帝這時統一中國,他使中國避免了蠻夷化!楊堅是西方人眼中最偉大的中國皇帝,首先他確立三省六部制度,再次是廢除酷刑,最重要的是建立了影響巨大的科舉選士制度。「讀書做官」的歷史動力和影響力大得無法估量。
9、朱熹(1130-1200),朱熹是程朱理學的集大成者,是中國封建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繼孔孟以來最傑出的儒學的大師。他的學術思想在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統治階級的官方哲學。朱熹給中國人帶來了更嚴格的價值標准和行為准則,其客觀唯心主義體系,其「存天理,滅人慾」等觀點,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響。
『伍』 歷史上都有哪些人曾經垂簾聽政
最早的「垂簾聽政」始於何時?誰是始作俑者?「垂簾聽政」的制度,在中國歷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舊戰國時期。
戰國時期,如果皇帝去世後,嗣君年幼,則可由小皇帝的母親輔政,幫助處理國家大事,被稱之為「女主臨朝稱制」。歷史上最早「臨朝稱制」的女主應是戰國時期秦國秦惠文王的的姬妾羋八子,即後來的宣太後。
羋是楚國的國姓,八子是封號。在秦國的後宮,八子的地位居於中下游,當時秦國後宮分為八級——皇後、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
秦惠王更元十四年(公元前311年),秦惠王去世,年輕的太子盪即位。羋八子和兒子嬴稷被送去了燕國當了人質。三年後,秦武王死於意外後,羋八子在燕國的支持下,和自己的異父弟魏冉一起扶持嬴稷登上了皇位,成為秦昭王。她因而成為「宣太後」。
秦昭襄王公元前306年至公元前251年在位,宣太後羋八子也就在秦國臨朝稱制了四十一年,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早「臨朝稱制」的女主。 其後,西漢高祖劉邦的皇後呂雉又成為大一統王朝中首位臨朝稱制的皇太後。惠帝去世後,呂雉就正式臨朝代行天子之權,成為西漢真正的掌權者。為此,《史記》《漢書》等正史為她專門立了帝王資格的「本紀」。 唐朝著名的女皇武則天在稱帝前,也曾搞過垂簾聽政。據《舊唐書·高宗本紀》記載:自從誅殺上官儀後,高宗每次臨朝,則天皇後都垂簾於御座之後,參與處理國家大小政事,人稱「二聖」。當然,她後來還突破了這道簾幕,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惟一一個女皇帝。 歷史上記載垂簾聽政的史料不少,《宋史·禮志二十》:「乾興元年,真宗即位,輔臣請與皇太後權同聽政。禮院議:自四月內東門小殿垂簾,兩府合班起居,以次奏事,非時召學士亦許至小殿。」又「徽宗即位,皇太後權同聽政。三省、樞密院聚議……曾布曰:『今上長君,豈可垂簾聽政?請如嘉佑故事。』」 《後妃傳下·哲宗昭慈聖獻高皇後》:「帝聞事急,詔禪位元子,太後垂簾聽政……朱勝非等誘以復辟,命王世修草狀進呈。太後喜曰:『吾責塞矣。』乃以手札趣帝還宮,即欲撒簾。帝令勝非請太後一出御殿,乃命撒簾。是日,上皇太後尊號。」《元史·後妃傳·定宗欽淑皇後》:「定宗崩,後抱子失列門垂簾聽政者六月。」《清史稿·後妃傳·孝欽顯皇後》:「咸豐十一年十一月乙酉朔,上奉兩太後御養心殿,垂簾聽政。」 1861年(咸豐十一年),咸豐帝去世後,有了我們最為熟悉的慈禧垂簾聽政,她垂簾聽政之途,操縱同治、光緒兩朝皇帝,把持朝政長達四十七年,是中國歷史上垂簾聽政時間最長的人。
載淳舉行了象徵式的登極典禮,兩宮皇太後就立即以皇帝的名義發出上諭,令大臣匯編以往各代皇太後臨朝預政事跡,並美其名為《治平寶鑒》,作為一本垂簾聽政的歷史依據。於咸豐十一年十一月初一日,她們攜載淳到養心殿東暖閣,正式垂簾聽政,設兩太後寶座在皇帝寶座之後,中間以八扇黃屏風隔開。為使此舉更具合法性,恭親王等人還制定了《垂簾章程》。至1873年(同治十二年),載淳成年後,兩宮皇太後被迫撤簾歸政。 但同治帝親政不及兩年,就因病而死。因無子嗣位,慈禧再次玩弄政治手段,精心設計擇立同治帝年幼的叔伯兄弟載湉繼位,使兩宮皇太後二次垂簾終又得逞。至1881年(光緒七年)慈安皇太後暴死,只剩慈禧一人垂簾聽政。
『陸』 歷史上最會裝病的都有哪些人
愚人節快樂
『柒』 普光歷史上都有哪些名人
姓張歷史名人 張 儀:戰國時期魏國著名的政治活動家、軍事家和外交家,張儀的連橫戰略增強了秦的力量,加快了中國的統一進程。 張 良:西漢謀臣。(公元前?-公元前186),漢初大臣,城父(今安徽省亳縣)人,劉邦的重要謀士。和蕭何、韓信等人輔佐劉邦創建了西漢王朝,封留侯。劉邦稱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張 騫:西漢外交家,陝西城固人。兩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國與中亞各國的友好往來。公元前139年,漢武帝派張騫前往大月氏國(在今中亞阿姆河流域)。他的使命是幫助該區人民起來抵抗侵略者。張騫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獲釋後再度前往中國以西的地方探險。他的旅行路線經過阿富汗,直達現在的烏茲別克共和國境內的撒馬爾罕。當時尚無人到過中國以西這么遠的地方。因此,張騫給皇帝帶回了在中國第一次聽到的關於印度、中東以及歐洲諸國的消息。後來中國商人帶著絲綢和玉石,沿張騫所經過的路線,翻山越嶺來到中國西北並穿過了戈壁沙漠。這條路線後來被稱為「絲綢之路」。 張 角:東漢傑出的農民起義軍領袖,他組織發動的農民戰爭給漢政權以沉重的打擊。 張 衡:東漢科學家、文學家,河南南陽人。他在天文上一改「蓋天說」,提出「渾天說」,繪制星象圖,發明「渾天儀」、「地震儀」等。 張 飛:字冀德,燕人,三國時名將。為蜀國五虎上將,戰長坂名震於時。傳與劉備、關羽結義於桃園,世稱桃園三結義,被後世所傳誦。 張 遂:唐朝天文學家,河南省南樂人,唐初開國功臣張公謹之孫,少聰敏,博覽經史,尤精於歷象、陰陽、五行之學。為避武則天之侄武三思,而出家做和尚,法號一行。唐玄宗即位,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歷法、氣象、地震的調查統計工作,支持「渾天說」。後人只知其善演算法,他演算法方面的書籍早已散佚,是世界上第一個測出子午線的人。 張 旭:唐代大書法家,江蘇蘇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後乃下筆,逸勢奇絕,連綿回繞,人稱「草聖」。 張 謇:江蘇南通人,清代著名實業家和政治活動家。張謇創辦的大生紗廠有力地推動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並開創了士林一代新風。 張 瀾,愛國民主人士。(1872-1955),四川南充人。他是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創始人和領導人,著名愛國人士和教育家。1949年9月,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先後擔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和全國政協副主席。 張擇端字正道,北宋畫家,東武(今山東省諸城)人。曾在北宋宋徽宗時供職翰林圖畫院,專事繪畫,因為丟失官位家居,以賣畫為生。宣和年間翰林待詔,擅長「界畫」,尤善畫舟車、市街、城廓、橋架皆獨具風格。他的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圖》、《煙雨風雪圖》和《西湖爭標圖》等。最著名的作品是《清明上河圖》,據說歷時十年完成,歷經輾轉,後為明賈似道得手,迭經明清兩朝皇室收藏。曾被溥儀帶至關外,是中國古代繪畫作品中的極品,存北京故宮。 張道陵:原名張陵,字輔漢。東漢沛國豐(今江蘇省豐縣)人,留候張良九世孫,生於吳之天目山。通達五經,曾入太學,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任巴郡江州(今重慶)令。後棄官隱居北邙山(今洛陽北)。漢章帝、漢和帝征沼皆不就。與弟子王長杖策入淮,經鄱陽(今波陽),溯流至雲錦山(今貴溪龍虎山)煉丹,修長生之道,三年丹成。聞巴蜀診氣為害,遂與弟子赴四川鶴鳴山(一作鴿鳴山,今四川大邑縣境)傳道。在四川灌縣創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稱張天師。 張仲景:東漢醫學家,河南鎮平人。勤求古訓,博採眾方,著《傷寒雜病論》,造福人民,為後人尊為醫聖。 張僧繇:南朝梁代吳中(今江蘇省蘇州)人,著名書畫家。創造了「凹凸法」的繪畫手法,與顧愷之、陸探微並稱魏晉三大畫家。 張景岳:明朝中醫理論家,浙江紹興人。他闡發了醫易相通的中醫理論,對中醫理論的發展,起了重大作用。 張居正:明末著名政治家。字叔大(1525-1582),號太岳,湖廣江陵(今屬湖北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