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松江省的歷史沿革
「上海之根」——松江,可謂滄海桑田。昔日的上海,是松江府的一個縣;今天的松江,是上海市的一個區。松江歷史悠久,自古經濟發達,文化興盛,人才薈萃。松江地處長江三角洲東南部「岡身」以西,從古海岸線形成時算起,距今約7000年歷史,是上海市成陸最早的地區,隨著松江地區逐漸變成濱海湖沼澤低地,高墩和低丘已有人類活動,在距今7000年至4000年間,先民們在九峰一帶勞動生息,創造了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型文化和廣富林文化。史載,松江是上海歷史文化的發祥地,早在4000年前,魯豫皖地區的龍山文化王油坊類型文化部族為躲避洪災和戰亂遷入松江,移入了外來特徵明顯的「廣富林文化」,從考古發現的建築物特徵、禮器用品紋飾以及生活垃圾堆場規模來看,廣富林應是古老的上海城鎮之根,松江廣富林文化以血脈相
通的柔美經緯,編織起海納百川、多遠文化交融的和諧搖籃。
松江是江南著名的魚米之鄉,古稱華亭,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19),呂蒙破荊州,擒關羽,拜撫邊將軍,受封華亭侯,「華亭」一詞始見於史籍。松江的其他別稱包括茸城、五茸、鱸鄉、鶴城、雲間等等。這些別稱皆與松江文化種群和人文環境緊密關聯。茸城、五茸,與古代松江水草肥美,適應梅花鹿生存環境有關。梅花鹿在九峰三泖繁衍生息長達四千餘年,於是就有了「十鹿九回頭」的俗語。如今,上海松江地區還有茸城論壇、茸城計程車公司等。鱸鄉,因松江盛產鱸魚,故稱。鶴城,與「華亭鶴」有關。雲間,是松江至今使用得最多的別稱,典出陸雲在洛陽與名士荀隱聯對之句「雲間陸士龍」。此外,松江舊時水名還有松水、淞江、吳淞江之稱。黃浦江水系未形成前,則由吳淞江水系導流泄洪。楚時,松江為楚相春申君黃歇的封地。相傳,黃歇曾經治理松水、故後來的浦江姓「黃」,有名「春申江」。人說松江水脈開啟申城史河,皆源於此。
春秋時,地屬吳。闔閭後屬長水縣(據唐《吳地記》記:周敬王十年設長水縣;宋《嘉禾志》記:周敬王六年設長水縣)東境。戰國初吳亡屬越,中期後屬楚。秦時屬會稽郡長水縣(秦始皇三十七年,改長水縣為由拳縣)東境、海鹽縣北境和婁縣南境地。
東漢永建四年(129年),分浙西為吳郡,浙東為會稽郡;由拳、海鹽、婁縣皆屬吳郡。
三國吳黃龍三年(231年),改由拳為禾興。赤烏五年(242年),孫權立子和為太子,為避諱,改禾興為嘉興。
東晉咸和元年(326年),成帝封其弟司馬岳為吳王,改吳郡為吳國,嘉興、海鹽、婁縣改隸吳國。
南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吳國仍改為吳郡。
梁天監六年(507年),裁婁縣,並入信義縣,隸信義郡。大同元年(535年),又分信義縣的原婁縣部分,建崑山縣,今縣境西部屬之;又析海鹽縣東北境先後置前京、胥浦兩縣,今縣境南部屬之,隸信義郡,旋改隸吳郡。
唐天寶十年(751年),吳郡太守趙居貞奏劃崑山南境、嘉興東境、海鹽北境,置華亭縣(華亭名稱由來,初見於《三國志·吳志》中記: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吳孫權封右都督陸遜為華亭侯。華亭是當時由拳縣東境一個亭,故址在今松江境內)。唐乾元二年(759年),改吳郡為蘇州,隸浙江西道。華亭縣屬蘇州。
唐末,農民大起義。廣明元年(880年),王騰據華亭反唐。騰敗後,華亭以蘇州屬縣,或為浙西所有
Ⅱ 松江歷史
有很多,你可以去松江電子檔案回館看答看 http://daj.songjiang.gov.cn
Ⅲ 上海松江的歷史
松江區,是抄中國上海市的市轄區,位於上海西南,黃浦江上游。面積605平方千米,人口50萬人。
松江古稱華亭,別稱雲間,唐置華亭縣,元初改稱松江縣,明清時亦曾為松江府駐地,曾列為全國著名的15個大城市之一。明清的松江府大體上轄有今天蘇州河以南的大半個上海市,在明初下轄華亭、上海2縣,後來陸續增設,到清末擁有7縣(華亭、婁縣、上海、南匯、青浦、奉賢、金山)和1廳(川沙)。1958年,整個松江地區由江蘇劃歸上海。1998年撤縣設區。
松江古代曾是織染工業的中心,經濟發達,現存古跡也較多,其中松江唐經幢、興聖教寺塔(方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境內的佘山上還有始建於清的天主教佘山聖母大堂和佘山天文台。
現在,松江已經是上海最重要的衛星城,經濟以輕工業為主,多外商投資企業。
[編輯] 行政區劃
松江區下轄4個街道、10個鎮:
街道辦事處:岳陽街道、中山街道、永豐街道、方松街道
鎮:九亭鎮、泗涇鎮、泖港鎮、車墩鎮、洞涇鎮、葉榭鎮、新橋鎮、石湖盪鎮、新浜鎮、佘山鎮
Ⅳ 上海松江由來
松江得名由來松江源於古代境內一條主河道名。《尚書
Ⅳ 傳說中的上海松江
松江秦時建鎮、唐時置縣、元時升府、明清時為全國紡織業中心,東南一大都會,江南著名的魚米之鄉。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19),東吳名將陸遜以功封華亭侯,華亭始見於史志。唐天寶十年(公元751年)至清末,華亭縣、華亭府、松江府、婁縣均設治於此。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為華亭府,翌年改為松江府。 清嘉慶十年 至清嘉慶十年(1805年)演變為1府(松江)、7縣(華亭、上海、青浦、婁、奉賢、金山、南匯)、1廳(川沙)。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華亭、婁縣合並為華亭縣。民國3年(1914年)改為松江縣。民國時期,松江縣政府及江蘇省第三、第四區專員公署皆設於此。 解放後,蘇南行政署設松江專區。民國初期,該鎮名華亭市、松江市,後改稱城廂區、城區。民國36年(1947年)撤區,由縣直轄。解放初,設松江市(隸蘇南行政區松江專員公署),轄華陽、中山、岳陽、永豐4鎮。 1949年8月1日,松江市、縣合並為松江縣,松江市改為縣轄市。11月撤市,建立城區人民政府,轄中山、岳陽、永豐3鎮。1958年3月,松江專區撤消,改隸蘇州專區。1958年11月由江蘇省劃歸上海市。 改名 1963年改設城廂鎮,1980年12月改今名。1984年劃入五里塘鄉8個生產隊,建立樂都路大隊(後改村)。1985年,松江鎮有中山、岳陽、永豐3個街道辦事處,48個居民委員會,654個居民小組,1個行政村,8個村民小組。1998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區。松江區現轄有11個鎮、4個街道。全區有134個居委會,115個村委會,擁有國家級出口加工區、旅遊度假區、市級工業區、科技園區,五厙農業園區。松江是上海市「十一五」發展規劃中重點推進建設的三個新城之一。 別稱 松江古稱華亭,別稱有雲間、茸城、谷水等,「松江」兩字的來歷據史料記載是因為(民國時期)「華亭」和甘肅省一地名重復而改,「松江」即指現在上海境內的蘇州河(吳凇江),自古在松江府管轄范圍內,且宋朝以前吳凇江水量大於黃浦江,故因江而得名(吳凇江本名即為松江(見《尚書·禹貢》));而現在松江區至黃浦區境內的黃浦江段(即黃浦江中上游)在以前稱之為「上海浦」,蘇州河口以東的黃浦江(以前為吳凇江的支流,即外灘源至長江入海口,)稱之為下海浦,「上海」這名稱即取自於松江府境內的這條「上海浦」。 此外,上海話經可靠的語言學研究,目前確定並非先前認為的寧波話蘇州話簡單合成,而是融合松江方言發展的結果。(錢乃榮,2003年,艾約瑟《上海口語語法》1853年)。 上海開埠之前,松江是上海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由於歷史悠久,文脈淵遠,近年來被稱為「上海之根」,已得到廣大的專家學者和民眾的支持和認同。
Ⅵ 松江的歷史
松江區,是中國上海市的市轄區,位於上海西南,黃浦江上游。面積605平方千米版,人口50萬人。權
松江古稱華亭,別稱雲間,唐置華亭縣,元初改稱松江縣,明清時亦曾為松江府駐地,曾列為全國著名的15個大城市之一。明清的松江府大體上轄有今天蘇州河以南的大半個上海市,在明初下轄華亭、上海2縣,後來陸續增設,到清末擁有7縣(華亭、婁縣、上海、南匯、青浦、奉賢、金山)和1廳(川沙)。1958年,整個松江地區由江蘇劃歸上海。1998年撤縣設區。
松江古代曾是織染工業的中心,經濟發達,現存古跡也較多,其中松江唐經幢、興聖教寺塔(方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境內的佘山上還有始建於清的天主教佘山聖母大堂和佘山天文台。
現在,松江已經是上海最重要的衛星城,經濟以輕工業為主,多外商投資企業。
[編輯] 行政區劃
松江區下轄4個街道、10個鎮:
街道辦事處:岳陽街道、中山街道、永豐街道、方松街道
鎮:九亭鎮、泗涇鎮、泖港鎮、車墩鎮、洞涇鎮、葉榭鎮、新橋鎮、石湖盪鎮、新浜鎮、佘山鎮
Ⅶ 松江在什麼地方
松江區,位於上海市西南部,歷史文化長遠,有著「上海之根」 的稱呼。黃浦江上游,東與閔行區、奉賢區為鄰,南、西南與金山區交界,西、北與青浦區接壤。區境南北長約24千米,東西寬約25千米。總面積605.64平方千米。截止到2013年末,總共有戶籍人口595378人。常住人口173.66萬人。2013年松江區居民平均期望壽命達82.68歲,其中男性80.16歲,女性85.26歲。
全區轄6個街道、11個鎮[1] :岳陽街道、永豐街道、方松街道、中山街道、廣富林街道、九里亭街道、泗涇鎮、佘山鎮、車墩鎮、新橋鎮、洞涇鎮、九亭鎮、泖港鎮、石湖盪鎮、新浜鎮、葉榭鎮、小崑山鎮。區政府駐園中路1號。境內有國家級松江經濟技術開發區、佘山國家旅遊度假區、松江大學城和五厙農業園區。
主要河流有流貫南境的黃浦江,以及淀浦河、泗涇塘等。工業以機械、輕紡、冶金、化工、電子、食品等行業為重點。國家商品糧基地和上海市副食品基地之一。特產有「四鰓鱸魚」等。滬杭鐵路、滬杭高速公路、滬青平高速公路、嘉金高速公路、同三國道等干線過境。
古建築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代陀羅尼經幡、宋代興聖教寺塔(俗稱方塔)、始建於1899年的佘山天文台、廣富林遺址。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代照壁、秀道者塔,還有初建於清同治二年(1863)的佘山天主教堂等,有天馬山高爾夫俱樂部、佘山高爾夫俱樂部、世茂國際會議中心、月湖雕塑公園等旅遊休閑場所。
Ⅷ 松江市的歷史
在4世紀至8世紀的時候,這里曾是出雲文化的發源地,後來也成為出雲國的國府所在地。在江內戶時代堀尾吉晴容移封至此後,初時稱為出雲富田藩,但由於當時的藩廳月山富田城是一座山城,為了方便對外來往,1607年決定建造松江城及城下町並將政治中心轉移至此;歷經堀尾氏、京極氏、松平氏歷任領主的開發,逐漸形成現今的城市樣貌。1871年廢藩置縣後,一度單獨設置松江縣,後成為島根縣的一部份。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期間,市區也未受到破壞,因擁有各種歷史文化資產的松江市在1951年被指定為國際文化觀光城市。
Ⅸ 明朝歷史上松江現在的位置在哪
明朝松江即復今上海市老城那一部分制。
上海地區,春秋屬吳。戰國先後屬吳越、楚。唐天寶十年(751年)設華亭縣。北宋時期,上海大陸地區分屬華亭縣和崑山縣,崇明地區屬海門縣。南宋設立嘉定縣。元至元十四年華亭縣升府,次年改稱松江府,仍置華亭縣隸之。至元二十九年上海縣立,也轄於松江府。元代後期,上海地區有松江府和嘉定、崇明2州及華亭、上海2縣。至明末,有松江府及所屬華亭、上海、青浦3縣,府治所在地即上海老城那部分;蘇州府所屬嘉定、崇明2縣,金山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