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歷史上哪個朝代道士

歷史上哪個朝代道士

發布時間:2021-02-05 11:35:48

⑴ 中國古代第一位道士出自於什麼時期

因為道士來的前身是「方士」源,所以如果要上溯到中國古代第一位道士的話?就不能不說到「方士」這一群體。以此,這里摘錄中國道教首部全景式歷史傳記——《創道記》之《前言:與中國歷史血肉相連的文化國粹》一文,簡要介紹一下中國古代這位最早的道士,雖然那時候還叫「方士」。原文刊發於網路閱讀網頁鏈接

據《史記•封禪書》記載:中國古代最早的方士是西周時期的萇弘(公元前582~492年。亦作萇宏。字叔,又稱萇叔。四川資州、今內江市資中縣人。周景王、周敬王時代劉文公下屬大夫。遺著《萇弘》15篇,惜已無存,但言論現可散見於《左傳》《國語》《孔叢子》《呂氏春秋》《淮南子》等書)。據稱他因掌握陰陽之學,明鬼神之事而被周王授予官職。他當時主要的工作是觀測天象、推演歷法、占卜吉凶,對周王室的出行起居、祭禮戰事等做預測,對自然變遷、天象變化進行預報和解釋。晚年在「晉卿內訌」中因幫助上司劉文公的姻親世家范氏,因而被晉卿趙鞅聲討而殺,忠骨葬於河南洛陽北邙山上。據說死後三年,其心化為紅玉,血化為碧玉,從而遺留下「萇弘化碧」、「碧血丹心」這一意喻忠誠正義的千古傳說。

⑵ 道教創始哪個朝代

道教創始於戰國中期。

戰國中期的齊國興盛起了尊崇黃帝和老子的黃老道教,西漢前期的統治者推崇無為而治的黃老之學,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漢武帝後,黃老學說走向民間,與方仙道合流成黃老道,由政治信仰轉變為宗教團體。

孔孟的儒家思想被道教所兼容,構成宗教倫理道德的主體;墨家尊天明鬼、兼愛互助和科技方術等思想與內容,被道教涵蓋;《易經》是道士的基本經典,易學理論滲透到神學哲學、符籙丹道和齋醮科儀各方面;先秦道士鄒衍的陰陽五行學說,也為道教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兩漢黃老道教的《太平經》宣揚氣化天地、天人合一、天道承負、樂生好善,以「太平世道」為目標。東漢丹鼎道派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將易學、黃老、火候三者參合,總結發展了道教的養生煉丹術。

西漢時期,文帝景帝兩代(前179—前141)以 「清靜無為」之學治理天下,與民修養生息,對於社會的各種生產活動及老百姓的生活,盡量不加干涉,任其自然發展,遂形成了以黃老道家思想為主的政治學說,世稱「人君南面之術」,史學界稱這一時期為「文景之治」。是故,黃老之學,蔚然而興。

(2)歷史上哪個朝代道士擴展閱讀

隋朝實行佛道並重政策,隋文帝使用道教名詞「開皇」作為開國年號,蘇元朗開啟了內丹學說,隋朝是道教發展的轉折時期。

唐朝尊老子為祖先,奉道教為國教,採取措施大力推崇道教,提高道士地位。搜集晉魏時期隱流、秘傳的道書,普傳大道。唐玄宗積極推動道教內部改革,讓道教回想黃老的輝煌時代,剔除天師道巫術迷信色彩。發展道家義理,使道教在偏離道家之後,再次對道家的回歸。

如果說寇謙之對道教改革未完成與徹底,那麼唐玄宗時期基本已經完成,道教發展到全盛,社會上的崇道之風發展到極致。

盛唐高道輩出,李淳風的《乙巳占》推動了天文學的發展,成玄英、李榮和王玄覽的重玄學說發展了道教理論建設,茅山派宗師司馬承禎、吳筠、杜光庭的《坐忘論》、《天隱子》、《玄綱論》、《神仙可學論》、《宗玄先生文集》、《道德真經廣聖義》等提出的修煉方法成為內丹學先驅,道教學者對教義、修煉、齋醮及科學技術都做出了巨大貢獻。此時的道派在理論教義和法術科儀上相互融合,以終南山少陽派(全真道前身)、茅山宗為道教主流。

⑶ 中國的道教最早起源於哪個朝代

道教這個名稱起源有兩個說法,一個是起源於古代的「神」道,另一個是起源於老子的《道德經》。

老子的道論以及思想,又要追溯到莊子,畢竟道教奉老子為教主,但是道教與道家絕對不是一回事。如果你們提前了解過便知道,道家所講的道學並不是宗教,也不是一個教派,更不主張去成為教派。

到了公元2世紀,有一個叫張道陵的人奉老子為教祖,所以才創建了道教。道教主要是崇敬天,地,水神。但還有風,山,這些信徒大部分都是窮人,農民,藉此來安慰心靈。

⑷ 中國都有哪些朝代把道教定為國教、

道教沒有單獨作為中國國教過,但在唐宋時期,道教非常繁榮,一是道教始祖姓李,被李姓唐皇尊為祖先。道教真正建立的階段,根據史實的資料,當以唐太宗建國的時期為准。唐太宗立國之初,由於傳統宗法思想的觀念,要拉出一個名垂萬古,而天下人人都知其德業的遠祖做炫耀,便晉封老子李耳為道教的教主,確定其尊稱為太上老君。並且正式命令天下,以道教為國教,位居佛教之先,後來雖然引起佛教徒們一度的爭辯,但始終不變道先佛後地位次序的成命。

二是宋代趙姓皇帝,宋代的道教,因為未真宗開始利用宗教信仰,來掩飾在軍事、政治、外交上種種失敗的恥屏,便奠定後來徽宗、欽宗迷信假道士們的謊言,至於國破家亡的後果。

王重陽在陝西開創全真道,再由他弟子邱長春的繼續宣揚,便普及於山東、河北之間,而建立道教全真派的門庭,明、清以後,成為道教北派主流龍門派的根源。當元朝崛起蒙古,成吉思汗遠征印度邊境的時期,他為了邱長春,曾經派兵通過西夏,到山東來請邱長春,間關萬里,遠出沙漠,在印度北方的邊境見面,後來便給邱長春以鋼符鐵券,做為信守的契約。當元兵進入中國,凡持有全真道的信符,可以免除殺戮與劫掠,這事是否為邱長春在事前有先見之明,或後人有指他為漢奸的嫌疑,實在不可亂下斷語,總之,這是中國文化宗教史上的一個大案。

道教正式創立於東漢末年,其標志是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現。南北朝時期經過葛洪、寇謙之、陸修靜、陶弘景等人努力和改革,道教成為與佛教並列的中國正統宗教之一。南北朝以後,五代統治者基本上都重視儒釋道三教,只是各個皇帝對每個教的喜愛、信奉程度有差異,有的更重視佛教,有的更重視道教。在尊奉的同時,統治者也加強了對佛道二教的控制。唐宋時期,道教受到統治階級的推崇而得到進一步發展,形成了多種流派,元以後逐步形成全真派和正一派兩大流派。明代道教走向衰落,對統治階級的影響遠遜於唐宋時期。到了清代,皇室尊崇藏傳佛教,對道教採取嚴厲限制的方針,道教更加衰落,活動主要在民間。鴉片戰爭以來,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道教亦受到帝國主義的壓迫和西方思想的沖擊,道教進一步衰敗,在五大宗教中降為實力和政治影響較弱的一個。許多道士文化素質低下,宗教知識缺乏。道教組織鬆散,各地聯系和團結不夠緊密。但仍有一批道士潛心修煉,著書立說,課徒傳戒,使道教法脈得以延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初,在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時期,道教界配合土地改革,開展了宗教制度民主改革運動。經過民主改革,全國道教徒加強了聯系和團結,在沈陽太清宮方丈岳崇岱道長的倡議和政府的支持下,1957年4月於北京召開了道教界第一次全國代表會議,成立了中國道教協會,由岳崇岱任第一屆理事會會長。中國道教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⑸ 盛行道教是哪個朝代來著

唐朝尊老子為祖先,奉道教為國教,採取措施大力推崇道教,提高道士地位版。唐高祖規定「道大權佛小,先老後釋」,唐太宗重申「朕之本系,起自柱下」,搜集晉魏時期隱流、秘傳的道書,普傳大道。唐高宗尊奉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積極推動道教內部改革,讓道教回想黃老的輝煌時代,剔除天師道巫術迷信色彩。發展道家義理,使道教在偏離道家之後,再次對道家的回歸。如果說寇謙之對道教改革未完成與徹底,那麼唐玄宗時期基本已經完成,道教發展到全盛,社會上的崇道之風發展到極致。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東漢末年出現大量道教組織,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教團組織,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道教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將道教對「道」之信仰人格化體現。道士是道教的神職人員,全國現有住觀道士3萬餘人。

⑹ 道教創始哪個朝代

道教在東漢晚期形成有組織的宗教形式,由方仙道、黃老道演變而成道教,在民間廣泛流傳;魏晉以後,由於統治者的支持,因而能夠躋身社會上層得以發展;從隋唐至北宋,更是道教的興盛時期,社會地位大大提高,宮觀不僅遍布全國,且規模日益宏大,道教學者輩出,道書數目大增並匯編成藏;南宋以後至明代中葉,道教在統治者的扶持下仍然繼續發展,但由於與金、元南北對峙,民族矛盾異常尖銳,道教內部亦因而宗派紛起;明中葉以後,內憂外患,朝廷自顧不暇,對道教未能從財力上支持;滿清入關後,統治者對道教不感興趣,因而失去政治上的支持,道教遂由在上層社會轉入民間發展,漸變成秘密宗教團體。道教的發生、發展與中國漫長的歷史進程交織在一起,在政治、文化、思想、生活等方面曾經發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研究中國道教史,對於研究我國思想文 化、社會發展深具重要意義。
中國道教史可以分為五個階段:
早期道教(從道教的起源(從上古至東漢順帝時,即公元一四二年以前);
東漢順帝時至東漢末,即公元一四二年至二二零年);
道教的發展和改革(從三國初至五代末,即公元二二零年至九六零年);
道教的分宗分派(從宋初至元末,即公元九六零年至一三六八年);
明、清時代的道教(從明初至清末,即公元一三六八年至一九一一年)。

⑺ 茅山道士起源於哪個朝代

茅山道士源流
上清派祖師楊羲等和東晉煉丹家葛洪,都先後在此修煉過。南齊版永明十年,做權了十四年朝廷閑官「奉朝請」的陶弘景,突然提出辭呈,齊武帝准允後,他就到茅山做了隱士。在金壇華陽洞內住了下來,並給自己取了個道號「華陽隱居先生」。
茅山宗前身為道家的上清派,陶弘景繼承了楊羲、許謐所傳的上清經,悉心編纂了專門記述著上清派早期的教義、方術,以及歷史的《真誥》及《登真隱訣》《真靈位業圖》等的兩百餘卷道經,在此弘揚上清經法。後又經他及眾弟子數十年的苦心經營,教理和組織逐漸完備,後人因以茅山為祖庭,才逐漸發展演變成了以後的"茅山宗",亦是上清派以茅山為發展中心的別稱。 自陶弘景以後,茅山宗人才輩出,其影響也日漸擴大。唐宋時期的茅山宗發展到了高峰,唐代茅山道士王遠知、潘師正、司馬承禎、李含光等,均極得大唐宗室的尊崇。 茅山宗主要傳承了《上清大洞真經》,修持方法以思神、誦經為主。也有煉丹,宗師陶弘景本人就是一位精於煉丹的高手,梁武帝就曾經服食過他的丹葯。 宋朝至明朝時期茅山宗與各派所融合,不復存在。

⑻ 道教始於哪個朝代 道教興盛時期產生於哪個朝代

道教的創立和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一。原始道教階段,以五斗米道和太專平道為代表,東漢末年在屬蜀中鶴鳴山,張陵倡導五斗米道,以《老子五千文》為主要經典。二。道教上升為理論化階段:以東晉道士葛洪,北朝嵩山道士寇謙之,南朝齊梁間茅山道士陶宏景為代表。三。道教形成兩大派系階段:金元以來至今全國道教形成全真道與正一道兩大教派。全真道主要創派人為王重陽。正一道是元朝形成的道教宗派。

⑼ 道士在哪一個朝代比較活躍

唐朝尊老子為祖先,奉道教為國教,採取措施大力推崇道教,提高道士地位。內唐高祖規定「道大佛小,先老容後釋」,唐太宗重申「朕之本系,起自柱下」,搜集晉魏時期隱流、秘傳的道書,普傳大道。唐高宗尊奉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積極推動道教內部改革,讓道教回想黃老的輝煌時代,剔除天師道巫術迷信色彩。發展道家義理,使道教在偏離道家之後,再次對道家的回歸。如果說寇謙之對道教改革未完成與徹底,那麼唐玄宗時期基本已經完成,道教發展到全盛,社會上的崇道之風發展到極致。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東漢末年出現大量道教組織,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教團組織,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道教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將道教對「道」之信仰人格化體現。道士是道教的神職人員,全國現有住觀道士3萬餘人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哪個朝代道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