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歷史上修成陽神都有什麼人
真正的史書是不會寫這些道家故事的,現在研究這個也只能從一些野史、傳記和版經文中去尋權找;
不過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有一個,就是呂洞賓;當然其他比較著名的有全真的紫陽真人,其開創的金丹流派至今仍舊影響深遠;
實際上所說的陽神,頗有類似於佛教的自性說,但實際上還是性命休養的一種方法罷了!
⑵ 陽都的歷史人物
享譽中外
遠有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顏真卿,近有沂蒙母親王換於,沂蒙紅嫂明德英,火線英雄李桂芳,活烈士韓成山,支前模範朱富勝。今有和庄村的好支書王金法和全國勞模後峪子村好支書梁兆利……。其中三國時期一代名相諸葛亮,是他們當中最耀眼的一顆明星。
諸葛亮字孔明,公元181年出生在陽都古城,十四歲時,跟叔父諸葛玄去豫章(今江西南昌),後流寓荊州。27歲出山輔佐劉備,南征北戰,匡扶漢室,公元234年病逝於五丈原軍中。諸葛亮的少年時代在這片土地上度過。降生在這片土地上的諸葛亮,凝聚靈氣的山川賜予他靈秀,書香門第的熏陶和發達齊魯文化啟迪了他的智慧,東漢末年的國破家難冶煉了他義無反顧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他日後成為了一個「大名垂宇宙」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
歷史的諸葛亮不是完人,但千百年來封建帝王把他視為值得推崇的范臣,歷代官員把他視為學習的楷模,平民百姓把他視為智慧的化身。這種古今、中外、朝野共贊譽的歷史人物,在歷史上是少有的。諸葛家族中不僅諸葛亮名垂青史,其兄諸葛瑾、族弟諸葛誕也是權重一方,名震一時,影響一帶。諸葛瑾少游京師,學習《毛詩》、《尚書》、《左氏春秋》,後仕於東吳,官至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是東吳屈指可數的軍事將領,一生深受孫權信任和重用。諸葛誕仕魏,明帝時累遷御史中丞尚書,後受封山陽亭侯、高平候。兄弟三人,官仕三方,各忠其國,政績斐然,時人譽為「一門三方為冠蓋,天下榮之」。經過千百年的歷史積淀,諸葛亮已形成了罕見的文化現象,不論歷史的諸葛亮,還是藝術形象的諸葛亮以及諸葛亮文化現象,是沂南人民的寶貴財富,也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瑰寶。
與歷史望族名人祖居地有關的,還有近在陽都故城咫尺的常桑杭村。常桑杭村是顏氏祖居地,也是顏真卿的後裔居住地。該村顏氏祖林乾隆三十三年的譜碑上記載了顏盛至顏懷仁共四十八代顏氏子孫的世系源流,村內至今仍保存有清道光、同治年間朝廷通過顏氏世襲翰林院發給該村顏氏族人的信牌、移文、札等信物。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顏氏文化」研究工作方興未艾,常桑杭顏氏淵源的研究必將對發掘和弘揚沂南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有著積極的意義。
⑶ 歷史上有哪些有名的人物有龍陽之癖
龍陽就是個人名,龍陽之好指的就是他和魏安厘王的關系!
斷袖之癖指的是漢哀帝與董賢
苻堅和慕容沖也有一腿,當時歌謠「一雌復一雄,雙飛入紫宮」
陳文帝和韓子高,韓子高號稱差點成了中國第一男皇後!
⑷ 歷史上有叫陽祖祥的人嗎
按照概率學來說是有可能的!
乾隆59年,人口3.13億!
常用漢字大約是2500到75000之間。版我們取權7000吧,保守估計。
那麼一個人取陽祖祥這個名字的概率為7000分之3
數學期望就是3.31億乘7000分之3
你說有沒有可能
⑸ 歷史上著名的人物有哪些
1、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
自名武曌 ,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82歲),與漢朝的呂後並稱為「呂武」。
2、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
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 ,秦莊襄王之子。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今邯鄲),並在此度過了少年時期。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前238年,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
3、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
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蒙古人稱他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語「平和寧靜」之意,為漢語「康熙」的意譯)。西藏方面尊稱為「文殊皇帝」。順治帝第三子,母親為孝康章皇後佟佳氏。
4、杜甫(712年—770年)
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5、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
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後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禪位後又繼續訓政,實際行使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最長壽的皇帝。
⑹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人物有哪些
有:秦始皇、管仲、商鞅、祖沖之、朱熹、孔子等。
1、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今邯鄲),並在此度過了少年時期。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前238年,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
重用李斯、尉繚,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2、管仲
管仲(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潁上(今安徽潁上縣)人。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後代。
齊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開始輔佐公子姜糾。齊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得到鮑叔牙推薦,擔任國相,尊稱為「仲父」。任職期間,對內大興改革、富國強兵。對外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齊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病逝,謚號為敬。後世尊稱為「管子」,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保護者」、「華夏第一相「。
3、商鞅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梁庄鎮)人,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
商鞅通過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商鞅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商鞅作為統帥率領秦軍收復了河西。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繼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指為謀反,戰敗死於彤地,其屍身被帶回咸陽,處以車裂後示眾。
4、祖沖之
祖沖之(429-500),字文遠。出生於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陽郡遒縣(今河北淶水縣),中國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祖沖之一生鑽研自然科學,其主要貢獻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製造三方面。他在劉徽開創的探索圓周率的精確方法的基礎上,首次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
他提出的「祖率」對數學的研究有重大貢獻。直到16世紀,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才打破了這一紀錄。
由他撰寫的《大明歷》是當時最科學最進步的歷法,對後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確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邊論》《綴術》《述異記》《歷議》等。
5、朱熹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與二程合稱「程朱學派」。朱熹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後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歲考中進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東巡撫,做官清正有為,振舉書院建設。官拜煥章閣侍制兼侍講,為宋寧宗皇帝講學。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書章句集注》《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說》《周易讀本》《楚辭集注》,後人輯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語象》等。其中《四書章句集注》成為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准。
⑺ 有姓 陽 的人物嗎如有,有知名度的是誰
■歷史名人
陽 貨:名虎,字貨,是春秋時魯國人。魯國大夫季平子的家臣,季氏曾幾代掌握魯國朝政,而這時陽貨又掌握著季氏的家政。季平子死後,專權管理魯國的政事。後來他與公山弗擾共謀殺害季桓子,失敗後逃往晉國。
陽 尼:字景文,北魏無終人,少好學,博通群籍,征拜秘書著作郎。尼一生著書數千卷,所造《字釋》數十篇,未就而卒。
陽 介:陽尼之子,字天佐,奉朝請冀州默曹參軍,早卒。尼從子鳴鵠、季智,前後為幽州司馬。尼從子荊,有吏能,任范陽太守.尼從子延興,任函州敕史。
陽 藻:避尼從孫,字景德,粗通經史,歷官寧遠將軍、領統軍,外御內撫,甚得局邊之稱。尼從孫詮之,字子衡,曾任司徒行參軍。尼從孫璠,任通直散騎常侍。
陽 城:字亢宗,唐代陝州夏縣(今山西省夏縣)人。唐德宗時,他出任道州(今湖南省道縣)刺史。當時道州一帶多矮人,身高不過3尺,歷來的地方官把這些矮人作為特產土貢獻於朝廷,專供朝廷取樂玩耍。陽城上任後,看到這種不人道的行為甚為憤怒,他上疏陳述了歷年因貢矮奴給道州人民帶來的無盡苦難,要求皇帝免除這項陋規。唐德宗看後遂同意停止當地土貢。道州百姓聽到這一消息無不感恩戴德。後來,民間便把陽城奉為福星,將他塑造成為天官模樣,一身朝官裝束,一派和顏,充滿了福運和財氣,這也表達了人民對陽城的崇敬之情。現在,陽城的故鄉夏縣廟前鎮還保留有他的墓冢和祭祀他的陽公廟。
陽乘慶:陽尼從孫,官至太學博士,繼承祖父遺志,撰《字統》二十卷,行於世。尼從孫固,字敬安,歷官北平太守、郎中令、前軍將軍。固為人剛直雅正,居官清潔,家無余財,終沒之日,無以供喪,親故為其棺斂。
陽休之:陽尼重從孫,字子烈。東魏武定年間,官至黃門朗。北齊天統年間,官拜吏部尚書。北周武帝年間,官拜州刺史。著有《幽州人物誌》。尼重從孫弼,字世輔,長於吏事,本州別駕加輕車將軍。尼重從孫伯慶,汝南太守。
陽處父:春秋時代晉文公、襄公時人,雖然不算多麽顯赫的人物,但是卻主導了一次震驚當時的人事異動,即所謂「易中軍」並涉入所謂的「三易中軍帥」的權力斗爭的漩渦,最後身死名裂。陽處父的身分及權力,功勞等各方面探討所謂「易中軍」及「三易中軍帥」的相關問題,認為陽處父只是檯面上的白手套型的人物,幕後的操縱者,其實是晉襄公。陽處父的失敗,即是晉襄公的失敗。對陽處父的評價,包括所謂的「仲尼曰」及《禮記·檀弓篇》的記載,以二者之時代背景及個人立場之故,皆未能肯定陽子行事,實有失公允。以為陽子忠貞,可比荀息。叔向忠於公室,世所共知。叔向猶願效法陽子,亦所謂推己及人也。
陽孝本:宋代大學者,學問深而博,品德高貴,隱居在山中讀書講學,朝廷再三叫他做官都不去。當時的學問人都敬重他,蘇東坡也佩服他。後來還是被朝廷請去給太子講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陽姓開國將軍生平簡介
陽自碧少將
陽自碧(1918-——),四川省巴中縣人。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7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機要科譯電員。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前方指揮部機要科譯電員、股長、副科長,中共中央機要科股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司令部機要科副科長、科長,冀熱遼軍區司令部機要科科長,晉察冀軍區司令部機要處副處長,華北軍區司令部機要處處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機要局副局長。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51研究所副所長、所長,四川省軍區副司令員。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姓氏源流
陽(Yáng 陽)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源於東周,以國名為氏。據《姓考》載,周代有附庸方國、陽國(在今山東省青州市東南),其地與齊國接壤。東周惠王時,陽國被齊國滅掉,齊人遷入其都,原陽國君主的子孫就以原國名命姓,遂成陽姓。
2、出自姬姓,源於東周,以封邑名為氏。據《廣韻》載,東周時,周景王姬貴封其少子樊於陽邑(今河南省濟源縣),世稱陽樊。後為避周亂奔燕,遂以原封邑命姓,成為陽姓一支。
3、出自代北莫胡盧氏三字姓所改。據《通志·氏族略》載:「莫胡盧氏,代人,(魏)孝文改為陽氏。」
■得姓始祖
陽樊。陽姓出自姬姓,在公元前544年後的周景王時,景王姬貴將自己的小兒子樊封在陽邑(今河南省濟源東南),世稱陽樊。周景王少子的後裔因為躲避內亂來到燕國,並以原來封邑名中的陽字作為家族姓氏,遂成陽姓。陽氏後人多奉陽樊為陽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缺)陽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大約2500多年的前,周景王年間,陽國被鄰國齊國吞並,陽國滅亡後,陽國的子孫,為陽姓是周景王的後代。陽國原是周朝的一個小諸侯國,所在地在今天的山東省沂水縣的南了懷念故國,就以故國為姓而姓了陽。另外,關於陽氏的源流,《姓考》一書曾經指出,陽是古國的名稱,周惠王時,齊國人過侵略遷入陽國,陽國亡,子孫就以國為姓。而《通志·氏族略》上則說,陽國與齊國鄰近,閔二年,齊人入侵,陽國子孫就以國為氏。此外,《廣韻》上說,周景王封小兒子陽樊於陽,他的後裔為了避周時之亂,遷到燕國,以故國命姓 氏,望族出於玉田。也就是說,陽氏子孫的發祥之地就在現在的山東省沂水縣的南部。陽姓是周景王的後代。陽國原是周朝的一個小諸侯國,所在地在今天的山東省沂水縣的南方。大約2500多年的前,周景王年間,陽國被鄰國齊國吞並,陽國滅亡後,陽國的子孫,為了懷念故國,就以故國為姓而姓了陽。另外,關於陽氏的源流,《姓考》一書曾經指出,陽是古國的名稱,周惠王時,齊國人過侵略遷入陽國,陽國亡,子孫就以國為姓。而《通志·氏族略》上則說,陽國與齊國鄰近,閔二年,齊人入侵,陽國子孫就以國為氏。此外,《廣韻》上說,周景王封小兒子陽樊於陽,他的後裔為了避周時之亂,遷到燕國,以故國命姓氏,望族出於玉田。也就是說,陽氏子孫的發祥之地就在現在的山東省沂水縣的南部。
■郡望堂號
1、郡望
陽都縣:漢代縣名,隸徐州琅琊郡,漢滅即廢。其故城遺址在山東省沂南縣磚埠鄉之東的黃疃村一帶。
2、堂號
陽姓的主要堂號有:「啟胤堂」等。
■陽姓宗祠通用對聯
〖陽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周封少子;
唐著諫官。
——佚名撰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陽氏的來歷。「少子」,謂幼子,小兒子(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介紹)。下聯典指唐代北平人陽城,字亢宗,少年時家貧而好學。登第後隱於中條山,德宗召他為諫議大夫。宰相陸贄受戶部侍郎裴延齡誣陷被免職,內外震恐,不敢發言。陽城與拾遺王仲舒等上疏論裴延齡的奸佞,要求挽留陸贄。德宗又想用裴延齡為相,陽城大哭於宮廷,極力阻止。後出任道州刺史,治民如治家。
聖門高弟;
太子老師。
——佚名撰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春秋時孔子的弟子陽貨,魯國人。下聯典指宋代大學者陽孝本,字行先,博學行高,蘇東坡也很佩服他。他隱居山中講學二十年,朝廷要他出來做官他不去。再三請他去給太子講學當老師,他才去了。被授予博士,以直秘閣歸。
〖陽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八科皆中,累遷御史;
四世同居,詔表門閭。
——佚名撰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國子祭酒陽嶠,武後時,舉八科皆中,累遷右台御史。以清白聞,終國子祭酒。下聯典指南齊名人陽黑頭,華陽人。四世同居,建元中詔表門閭。
玉種蘭田,喜獲佳人淑配;
袍遺貴寶,幸沐天子恩榮。
——佚名撰陽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代名人陽雍伯,一稱羊公。嘗設義漿給行人三年。一人飲訖,懷中出菜子一升,與之,曰:「種此生美玉,並得好婦。」後娶北平徐氏女,於所種處得白璧以為聘。生十男,皆俊異,位至卿相。下聯典指魏國陽姓名人陽彪事典。
【F77917原創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
⑻ 百家姓中的陽姓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歷史上姓陽的名人有哪些
周景王貴封其少子於陽樊在今河南省濟源縣皮城,其後裔避難奔燕國,因邑命氏。版唐代北平人陽權城(公元736~805年)字亢宗,官諫議大夫,曾上疏留陸贄[]力阻裴延齡為相,著直聲。後任道州刺史,治民如治家。
⑼ 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幾個姓歐陽的人都分別叫什麼
歐陽詢,歐陽通,歐陽詹,歐陽修
⑽ 歷史上有哪些有名的人物有龍陽之癖
(1)衛靈公與彌子瑕、宋朝 衛靈公與彌子瑕之間產生了著名的「分桃」典故,事情的原委是:君臣二人共游果園,彌子食桃而甘,未盡,遂以其半遺君。靈公食而甘之,曰:「愛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後來彌子色衰愛弛,靈公便拿此說事,責怪道:「是曾啖我以餘桃!」孔子和他們同時,曾經出仕於衛,受到了衛靈公的禮遇,他的學生子路和彌子瑕是連襟關系。 衛靈公還喜歡宋國公子朝。宋朝相貌俊美,他既受靈公寵幸,又與靈公夫人南子有私。姦情路人皆知,一次衛太子過宋,宋人歌之曰:「既定爾婁豬,盍歸吾艾豭?」意思是說:你們求子的母豬已經得到了滿足,為什麼還不歸還我們那漂亮的公豬?於是後世出現了「婁豬艾豭」的說法,艾豭指靠著與家主的同性戀關系而私通家主妻妾(婁豬)的人。 (2)公為與汪錡 公為是魯國公子,汪錡為其嬖僮。在齊魯之間的一次戰斗中,他倆同乘一輛戰車奮勇拚殺,一同戰死,一同停殯。國人因汪錡年紀甚輕而欲以殤禮葬之,孔子聽說後則曰:「能執干戈以衛社稷,可無殤也。」 (3)齊景公與羽人 齊景公面姣,有一個負責徵集羽翮的小臣竟敢向著他注視,面帶傾慕。公怒,將欲殺之。相國晏嬰勸道:「拒欲不道,惡愛不祥。雖使色君,於法不宜殺也。」景公覺著有理,便表示:「惡然乎,若使沐浴,寡人將使抱背。」 (4)楚宣王與安陵君 安陵君的固寵手段可以為後宮美人樹立樣板:一次宣王出遊,興致甚高而發出感問:「寡人萬歲千秋之後,誰與樂此矣?」安陵君泣下而言曰:「大王萬歲千秋之後,願得以身試黃泉,蓐螻蟻。」也就是願意從死,不再樂生。於是,贏得了宣王更加的愛寵。 (5)鄂君與越人 鄂君子皙是楚國令尹,一日他泛舟水上,閑雅雍容。有一劃船的越人暗生傾羨,便用越語歌吟,意思是:「……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鄂君即刻回應以行動:「乃行而擁之,舉綉被而覆之。」其實就是與之同床共寢了。後世用「鄂君綉被」表示對同性戀夥伴的憐愛。 (6)魏王與龍陽君 龍陽君的固寵手段也很高明,他的名氣比安陵君更大,「龍陽」是古代經常使用的男寵孌童的代稱。一次魏王與之同船共釣,龍陽忽然泣下,王問原由,對曰:臣所得之魚越來越大,故欲將前魚棄置。而今四海之內美人甚眾,皆欲趨於王庭,則臣亦將見棄矣,安能無涕出乎?魏王大受感動,於是布令四境之內:「有敢言美人者,族!」 (7)漢高祖與籍孺 漢朝的這位開國帝王甚好男色,以後西漢幾乎每一位皇帝都有此好。 (8)漢惠帝與閎孺 閎孺和籍孺都沒有什麼才能,只是以婉佞貴幸,公卿皆因關說。二人的際遇很受人羨慕,以至惠帝之時,為能獲得皇帝的垂青,侍中等官在穿帶打扮上都向著他倆看齊,帽子上插著羽毛,臉上塗著脂粉。 (9)漢文帝與鄧通 鄧通出身低微,成為文帝幸臣後常為帝吮癰。文帝賜給他蜀地嚴道銅山,可以自鑄銅錢,遂富無比。但是文帝死後,即位的景帝立刻就將他貶黜,最終「竟不得名一錢,寄死人家」。大富極貧的鄧通的經歷很能體現出人生無常的含義。 (10)漢武帝 漢武帝幸臣眾多。韓嫣是他的少年同學,當時就已相愛。後來韓嫣因寵而富,在長安市中把金丸當彈球,一天遺失十餘個,以致當時諺雲:「苦飢寒,逐金丸。」貧家兒童緊隨他的身後,看到金丸的落處就敢緊去搶拾,成為京中一景;倡優出身的李延年在宮中做太監,善為新聲,是歷史上有名的音樂家。他「與上卧起,甚貴幸」。並且雖為閹宦卻未曾徹底凈身,竟能與宮人為奸;衛青、霍去病分別是武帝衛皇後的弟、侄,靠著這層關系先後在武帝身邊做侍中,帝對衛青隨便到了「踞廁而視之」的地步。不過二人雖為嬖倖卻能雄豪自振,在抗擊匈奴的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聲傳古今,歷為當時及後世所稱揚。 這兩人雖為君臣卻又像是兄弟。張放「與上卧起,寵愛殊絕」。經常陪從成帝微服出遊,斗雞走馬長安市,風流浪跡五陵中。但後來在太後和朝臣的壓力下,成帝不得不將張放外遣出都,不久復又征入。又受壓力,只好再遣。屢征屢遣,直到成帝崩逝,張放則思慕哭泣而死。 (12)漢哀帝與董賢 他們之間產生了歷史上最著名的同性戀典故,即斷袖故事:董賢美麗自喜,哀帝悅其儀貌而幸之。一次,董賢白天壓著哀帝的衣袖安睡,帝欲起而不欲驚賢,便將自己的衣袖割斷,可見恩愛之深。古代沒有「同性戀」這一名詞,「斷袖」是對同性戀現象最典型的概念表達。 (13)霍光與馮子都 霍光是西漢權臣,馮子都是他的寵奴。兩人的同性戀關系使得子都身份雖賤卻很得勢,百官以下都要仰承他的鼻息。霍光死後,馮子都與光妻私通。 (14)梁冀與秦宮 梁冀是西漢權臣,秦宮是他的寵奴。兩人的同性戀關系與霍光—馮子都在各方面都很相似:秦宮也很有權勢,曾與冀妻私通。在後世,人們常用這兩個事例來說明家主—奴僕同性戀對家庭倫理所造成的危害。 (15)晉廢帝海西公司馬奕與相龍等 海西公「不男」,也就是陽莖短小,性慾低下。可他的兩個美人卻生產了幾個男孩,原來他是讓外嬖相龍等與美人交接,生子,以為己子。百姓歌雲:「鳳皇生一雛,天下莫不喜。本言是馬駒,今定成龍子。」 (16)後趙主石虎與鄭櫻桃 石虎字季龍,是東晉列國時期非常殘暴的一位君主。他稱王前寵惑優僮鄭櫻桃而殺妻郭氏,更納清河崔氏女,櫻桃又譖而殺之。按總的來看,歷史上的鄭櫻桃應當是一位女性,但因「僮」字,把他看成為男性的人也不少,在後世鄭櫻桃是名優美伶的代稱。 (17)前秦主苻堅與慕容沖 氐族苻堅在東晉列國時期是一位名主,幾乎統一了北方。在攻滅鮮卑前燕後,燕國清河公主和他的弟弟慕容沖同時被納,寵冠後庭。後來苻堅在淝水之戰中敗於東晉,慕容沖、姚萇等便起兵攻之。最終苻氏受縊而死,慕容沖則成為西燕主,但不久後亦為部將所殺。這兩人之間的「同性戀」是亂世男風的典型,個人感情夾雜於民族仇恨、宗族恩怨和政治紛爭當中,變化極富戲劇性。 (18)陳文帝與韓子高 韓子高容貌美麗,狀似婦人,離亂當中得寵於陳文帝陳蒨,竟也能屢立戰功,拜爵封將。兩人之間的故事後來被寫成了《陳子高傳》,子高變為陳姓。在明代雜劇《男王後》里,陳子高更是被封做了正宮王後,事愈傳而人愈奇。 (19)周小史 周小史是晉代出名的美男,有人作詩詠道:「可憐周小童,微笑摘蘭叢。鮮膚勝粉白,慢臉若桃紅。…… 剪袖恩雖重,殘桃愛未終。娥眉詎須疾,新妝遞入宮。」 (20)桓溫與郄超 桓溫是東晉權臣, 郄超為其心腹謀士。某晚二人同宿,早晨謝安等前來議事,偶然發現郄氏猶在睡帳當中。謝安笑謂:「郄生可謂入幕賓也。」入幕之賓的典故由此而來。 (21) 桓玄與丁期 桓玄是桓溫之子,寵愛丁期。在賓客聚集的場合,期恆坐玄後,食畢便回盤與之。後來桓玄叛晉,兵敗臨死之時,期乃以身捍刃。 (22)張暢與張輯 南朝宋·張暢愛其弟子輯,臨終遺命,與輯合墳,時議非之。 (23)王僧達與王確 南朝宋·王僧達與王確是叔侄關系,確年少美姿容,僧達與之私款。後來王確不想保持,將避往它地。僧達大怒,暗中在住所屋後做大坑,欲誘確來別,殺而埋之。事泄乃止。 (24)沈約齊—梁間 著名文學家沈約曾經作有一篇《懺悔文》,其中寫道,他「爰始成童,有心嗜欲。分桃斷袖,亦足稱多。此實生死牢阱,未易洗撥」。 (25)庾信與蕭韶 著名文學家庾信與梁宗室蕭韶有斷袖之歡。韶為幼童時,衣食所資,皆信所給。後來蕭韶做郢州刺史,庾信路過,待之甚薄。信「乃徑上韶床,踐踏餚饌。直視韶面,謂曰:『官今日形容大異近日!』時賓客滿座,韶甚慚恥」。 (26)元悅 元悅為北魏宗室,他「為性不倫,俶儻難測。又絕房中而更好男色,輕忿妃妾,至加捶撻」。 (27)李承前與稱心 李承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兒子,太宗即位後為皇太子。有樂人年十餘歲,美麗善歌舞,承前特加寵幸,號曰稱心。太宗知而大怒,收稱心而殺之。承前痛悼不已,再加上其它原因,竟至於密計謀反。事泄後見廢,在徒所中死去。 (28)閩主王鏻與歸守明 王鏻是五代十國時期閩國國王,有嬖吏歸守明者,以色見幸,號歸郎。後鏻得風疾,歸郎便與王後陳氏奸通。鏻命錦工做九龍帳,國人歌而諷之曰:「誰謂九龍帳,惟貯一歸郎。」 (29)明正德帝 正德是歷史上有名的荒淫皇帝,不過其淫並非只是針對女色。他寵幸八虎、錢寧、江彬,所收義子在百人以上。在淫窟豹房當中,他醉後常會以錢寧的身體做枕頭。百官不曉皇帝起居,一見錢寧則就知道聖駕將出了。 (30)明萬曆帝 萬曆皇帝寵幸十俊,都是年青慧麗的小太監。沉溺其中,以致有朝臣直諫道:「幸十俊以開騙門,此其病在戀色者也。」有一次他去萬壽山拜謁皇陵,中途還要向一位少年護衛尋些斷袖之歡。 (31)明天啟帝 天啟和正德都是頑童皇帝,不過後者性格暴戾,而天啟則像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他不好女色,總喜歡與內監在一起玩耍,又捉迷藏,又劃冰床。小說里講他「日幸數人。太監王安屢諫不聽,只得私禁諸人,不得日要恩寵,有傷聖體」。 (32)嚴世藩 嚴世藩號東樓,是明代權相嚴嵩的兒子,依仗父勢為所欲為,玩弄男色。他喜愛名優金鳳,「晝非金不食,夜非金不寢」。後來嚴嵩勢敗,世藩被殺,金鳳便「復塗粉墨,身扮東樓焉」,演得當然會是惟妙惟肖。 (33)張鳳翼 張鳳翼是有名的戲曲作家,七八十歲猶好男色。有一倪生為他所賞,後來此生娶妻而容損,他便用吳語調謔道「個樣新郎忒煞矬,看看面上肉無多。思量家公真難做,不如依舊做家婆。」 (34)袁中道 袁中道是明代著名文學家,三袁之一。受時習影響,他「分桃斷袖,極難排割,自恨與沈約同病」。「因少年縱酒色,致有血疾。見痰中血,五內驚悸,自嘆必死。及至疾愈,漸漸遺忘,縱情肆意,輒復如故。」袁氏的這些表現典型反映了晚明士人的生活態度。 (35)張岱 張岱是明末清初的文學家、史學家,其感懷之作《陶庵夢憶》等充分展現了明末社會的淫奢景象。身處其中,張岱在年青時享盡了斗雞走狗、錦綉肥甘的貴公子生活。他「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駿馬,好梨園,好鼓吹」。諸好當中的「好孌童」也就是好男色。 (36)鄭芝龍 鄭芝龍是明代最大的海寇,鄭成功的父親。他年青時曾經靠著面姣色媚而受寵於其他海盜首領,並以此逐漸發跡,成就了顯赫一時的海上霸業。並且男色之好在鄭氏家族裡可能是一種風氣,並非鄭芝龍一人如此。 (37)張獻忠與李二哇 張獻忠是明末農民軍首領,李二哇為其嬖僮。二哇美而勇,曾經射傷明將黃得功。後得功將其生擒,笑謂:「聞賊夜卧汝腹上,本鎮亦能撫汝,何不速降?」二哇不允,絕食而死。 (38)孔四郎 孔四郎是明末北京的一個優伶小唱,與勛衛常守經相得。李自成軍隊攻佔北京後,常守經被殺,四郎報仇未果,自刎而死。清初有人稱嘆道:「巾幗懷貞猶稱士行,況四郎實男子耶?名之義士,誰曰不誼?況今日舉世人盡婦女矣,即謂四郎為從一而終之淑媛可也」。 (39)清乾隆帝與和珅 和珅是乾隆朝的權臣,他出身一般,但年紀青青就驟然升至高位,因而引起了人們的許多猜測。有一個傳說講乾隆把他看成了自己念念難忘的某妃的轉世,從而一見有緣,倍加憐惜,「遂如漢哀之愛董賢矣」。 (40)清同治帝 同治之死迄今仍為疑案,有人說他是患天花,有人說是梅毒。如是後者,那麼在當時的京城風氣下,他因狎昵男優而染毒的可能性就值得受到重視。李慈銘是清末名士,其《越縵堂日記》史料價值很高,其中曾經明確記載同治帝是「耽溺男寵」之人。 (41)陳維崧與徐紫雲 陳維崧是清初詩詞大家,他與優伶徐紫雲的深厚情誼在清代四處傳揚,成為了一段風流佳話。他的《賀新郎·雲郎合巹為賦此詞》是同性戀文學史上最具文彩的一首詞,內中寫道:「六年孤館相偎傍。最難忘,紅蕤枕畔,淚花輕颺。了爾一生花燭事,宛轉婦隨夫唱。只我羅衾寒似鐵,擁桃笙難得紗窗亮。休為我,再惆悵。」 (42)林嗣環與鄧猷 清初文學家林嗣環口吃,曾與侍僮鄧猷共患難,「絕憐愛之,不使輕見一人。一日宋觀察琬在坐,呼之不至,觀察戲為《西江月》詞雲:『閱盡古今俠女,肝腸誰得如他?兒家郎罷太心多,金屋何須重鎖。休說餘桃往事,憐卿勇過龐娥。千呼萬喚出來么?君曰期期不可。』」 (43)鄭燮 清代著名書畫家鄭燮即鄭板橋,為揚州八怪之一。他曾明確宣稱自己「好色,尤多餘桃口齒」。還曾從男色心理出發,主張改刑律中的笞臀為笞背。身為縣令,一次不得不對一犯賭美男施以杖責,竟至於差點當堂落淚。 (44)袁枚 袁枚是清代著名詩人,力倡性靈,賦性通脫。憑藉翰林騷客的名士身份,他受到了不少優美男伶的仰慕。年近七旬時他還收了年青貌美的劉霞裳秀才做學生,師徒偕游,重致疑惑。有人認為這是風流本性,有人認為這是好色無恥。 (45)畢沅與李桂官 畢沅是清代著名學者,乾隆二十五年(1760)庚辰科狀元,官位上做到了湖廣總督。他在未第時生活比較拮據,京中優伶李桂官不時予以資佐。且「病則秤葯量水,出則授轡隨車」。畢氏大魁天下後,桂官便也獲得了「狀元夫人」之號,成為了與才子相配的特殊的一位佳人。 (46)楊秀清 在太平天國當中,天王洪秀全、北王韋昌輝、北伐軍首領李開芳等可能都有男風之好。其中反映最集中的人物是東王楊秀清,他的寵嬖有侯裕寬、侯謙芳等。他曾經閹割幼童以供使役,選擇其中姿容秀麗者傅粉裹足,著綉花衣,號為男妾。 (47)邢大 邢大是直隸(今河北)人,孤貧而貌美,17歲時投靠富人洪大。洪令其畜發穿耳,扮作婦人,對外謊稱其妹。後又「嫁」給同里劉六為妻,百般迷惑之下,劉六甘之。忽又聲言有狐仙附體,便在鄉間為人看香治病。事發,於嘉慶十二年(1807)被處絞刑。這是清代很哄動的一件師巫邪術案。 (48)張吉 張吉是福建人,少年時有一總角友,形影相隨,恩愛非常。後友夭殂,吉遂依棺而居,每食必旁設杯箸,十餘年不離如一日。屋主訟其佔屋不遷,官判遷居。吉不得已,只得將契友的屍骨下葬。號泣終夜,自縊墓門。有人就此感嘆道:「古來愚忠愚孝,每出於至微極陋之人,良有以也。」 (49)陳皇後與楚服 漢武帝陳皇後小名阿嬌,曾經很受寵愛。後寵衰,女巫楚服自言有術能讓皇帝回心,需晝夜祭祀,合葯服之。「巫著男子衣冠幘帶,素與皇後寢居,相愛若夫婦。」事發,楚服伏辜,皇後廢處長門宮。按上述記載是出自六朝小說,可信性需打折扣。 (50)曹宮與道房 漢成帝時,中宮使曹宮與官婢道房「對食」。應邵注曰:「宮人自相與為夫婦名對食,甚相妒忌也。」可見對食是指宮中女子之間的同性戀活動。像曹宮和道房這樣真實確切、有名有姓的女性同性戀人物在歷史上是為數極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