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歷史上唯一一個狀元皇上,劉秀僅僅因為剛愎自用,以致身死國破
因為其本人真的十分喜歡打仗搞事情,還不愛聽大臣們的意見。
❷ 曹操一生剛愎自用,那他一生犯的最大的錯誤有哪些
即使是一代梟雄,這一生也無法避免犯錯,曹操一生當中犯過很多錯,但是最大的錯誤是以下三種。
第一貪戀美色,強行搶走了張綉的嫂嫂。曹操是一個非常好色的人,在他征戰天下的這些年裡身邊總少不了美女,而曹操搶過的美女當中帶來最大損失的就是鄒氏,強占鄒氏之後,直接導致投降的張秀暴走,在曹操毫無任何准備之下發動了叛亂,這次叛亂給曹操帶來的損失是巨大的,不僅自己差點命喪於此,同時自己的大將典韋和自己的長子曹昂都死於這場事件當中。
這樣一來不僅自己的頭風病沒有治好,也導致了自己最寵愛的小兒子曹沖病逝,如果他不殺害華佗的話,說不定還能夠留下自己的兒子。
❸ 歷史上的諸葛格真的是一個剛愎自用的人嗎
不是的,歷史上每個人物他都不能完全去肯定或否定,因為畢竟我們不生活在那個年代,所以無法去評價他。諸葛格,本來是諸葛亮的親侄子,他的父親諸葛瑾,又是一個重要的大臣,而他從小就是文武全才,膽量過人,各方面都很優秀。
驕傲,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周圍的人勸他讓他收斂一些,給他提建議,不但沒有聽,反而覺得是在說他的實力不夠,這樣的腦迴路也實在清奇。不管怎麼說,最終他確實是因為他的驕傲害了自己,但用剛愎自用形容,有些過了,畢竟他的各方面能力還是非常人能比的。
❹ 歷史上有哪些君主剛愎自用導致滅國的
崇禎皇抄帝,宋徽宗,後襲唐庄宗,南唐後主等等。
朱由檢(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 ),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異母弟,母為淑女劉氏。於1622年(天啟二年)年被冊封為信王。1627年-1644年在位,年號崇禎,後世稱為崇禎帝。
朱由檢繼位後大力鏟除閹黨,勤於政事,生活節儉,曾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惜其性多疑,無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皇朝。在位期間爆發農民起義,關外後金政權虎視眈眈,已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時,於煤山自縊身亡,終年34歲,在位17年。
朱由檢死後廟號懷宗,後改毅宗、思宗。清朝上謚號守道敬儉寬文襄武體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上謚號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葬於十三陵思陵。
❺ 剛愎自用的典故
典故:春秋時期,晉楚兩國因鄭國而開戰,楚軍英勇驍戰,將鄭國打的快要投降了。晉軍將領先內縠容不聽統帥荀林父的命令就自作主張進攻楚國。楚國大夫伍參對楚莊王說:「晉軍將領先縠剛愎自用,軍隊不團結,可以去出兵消滅晉國」。結果,楚國大敗晉國獲得勝利。
剛愎自用的意思是一個人過分自信,完全聽取不了別人的意見,不願意討論,十分固執。
其近義詞有:我行我素 、自以為是 、固執己見
(5)歷史上有哪些剛愎自用擴展閱讀:
「剛愎自用」一詞出自於:
《左傳·宣公十二年》:「其佐先縠,剛愎不仁,未肯用命」。白話譯文:荀林父的副將先縠剛愎自用,不仁愛士卒,不肯聽從荀林父的命令。晉軍三帥專斷行事,不請示上級。眾人想聽從命令也沒有統一的上級命令,又該聽誰的呢?
《尚書·仲虺之誥》:「好問則裕,自用則小」。白話譯文:只憑自己的主觀判斷做事,一定辦不成大事。
❻ 歷史上有哪些剛愎自用的將領或人物
明朝魏忠賢、嚴嵩,清朝:鰲拜、和珅,民國:袁世凱、蔣介石等
❼ 隋煬帝有哪些剛愎自用的故事
隋煬帝,名楊廣(公元569-618年),隋文帝次子,他殺死文帝及兄長楊勇後繼位。在位14年,被農民大起義的浪潮困於江都(今江蘇揚州市),為部下宇文化及等發動兵變縊殺,終年50歲,葬於今江蘇省揚州市西北15里的雷塘側。
隋煬帝楊廣,又名楊英,小字阿摩,公元581年封為晉王,在南下滅陳和抵禦北方突厥的過程中,他立有大功,並籠絡了一批人材,一心要取代兄長楊勇的太子地位。楊勇由於生活奢侈,漸漸失去了隋文帝的歡心。楊廣就迎合文帝的心意提倡節儉,偽裝出生活儉朴,不好聲色的樣子。每當文帝到他府中,他就把濃裝艷抹的姬妾鎖進裡屋,王府中只安排幾個又老又丑的婦人,穿著粗布衣服,在左右侍侯,他又故意將樂器的弘弄斷,使樂器上布滿了灰塵。放置在引人注目的位置上。文帝見了以為楊廣象自己,十分稱心。有一次,楊廣外出狩獵,正逢大雨。侍衛給他送上油衣(雨衣),他拒絕著說道:「兵士們都在大雨中淋著,我一人豈能穿上獨自避雨呢?」文帝聽了以為楊廣還具備仁愛之心,日後能成大事,更加喜愛,與此同時,楊廣又勾結和楊勇不和的越國公楊素,在文帝和獨孤皇後面前極力中傷楊勇,誣陷楊勇在文帝生病期間,說他盼望父皇快死。文帝聽後逮捕了楊勇,於公元600年廢為庶人,改立楊廣為太子。楊廣篡位的第一步成功。
❽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狀元君王是誰,但剛愎自用以致身死國破
那個狀元君王名字叫做李遵頊,他在夏襄宗手裡奪得了皇位。夏襄宗是一個非常壞的國王,他篡位後沒有能力治理國家。夏、金雖然長期敵對,但在夏襄宗統治時期,兩國基本上處於和平狀態。他改變了晉國與蒙古作戰的政策,把晉國與蒙古聯合起來。蒙古人打敗晉國後,迅速向西夏進攻。在這種混亂中,秀才李遵頊發動政變,成功篡位。
光緒七年,蒙古再次到西夏徵兵失敗,隨後被蒙古軍首都中興府包圍,李尊旭逃走,太子即位,他的政治生涯徹底結束。1223年,李遵頊宣布他的次子李德望自立為皇帝。三年後,西夏被蒙古蠶食,李遵頊病逝。半年多後,西夏在190年被征服。
❾ 歷史上有那些過於自負而最終身敗名裂的人
項羽:巨鹿、彭城兩戰皆神話般的戰績,而垓下之敗,只因剛愎自用和性情殘暴而失去版謀臣和權百姓的支持,最終在「楚漢之爭」中敗下陣來。
韓信:作為統帥,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率軍出陳倉、定三秦、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但人無完人,韓信在政治上犯有嚴重的失誤,幾次關鍵時刻都優柔寡斷,最終死於婦人之手,後人評價韓信「成敗一蕭何,生死兩婦人」,實無虛言。
關羽: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威震華夏,自此不把東吳呂蒙,陸遜放在眼裡,才導致丟失荊州,敗走麥城。
符堅:前秦世祖宣昭皇帝,五胡十六國時,滅前燕,前涼,代國等國,統一北方。其疆域東極滄海,西並龜茲,南包襄陽,北盡沙漠。新羅、大宛、康居、天竺等六十二國遣使通好,惟東南一方的東晉未下。苻堅漸驕,急於統一全國,不顧群臣勸阻,不聽王猛遺言,傾前秦之力,調集步騎九十餘萬,分兵三路南下,以圖一舉消滅東晉。383年大敗於淝水,至此前秦走向衰弱。
❿ 歷史上有哪些自以為是且失敗的人最好有事例說明
1、袁術
在漢末群雄割據的局面中,諸侯之間,有一條禁忌,雖然誰都覬覦皇帝這個稱號,可誰也不敢公然犯規,嘗試一下做皇帝的滋味。只有這個袁術,不聽屬下的勸告,非要登上皇位,染指一下,當了幾天皇帝,誰知犯下致命的錯誤,結果失敗得最慘。
2、馬謖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於當時的蜀漢大軍而言,從地理位置和戰略位置來看,當務之急就是守好街亭。那麼問題來了,如此重要的一個位置,到底應該派誰去守呢?正在諸葛亮沉思之時,馬謖向前一步說道:「學生願往!」
「幼常(馬謖字幼常),你雖深知韜略,但無作戰經驗,而街亭那我軍要地,你可知其重要性!」馬謖自信地說:「學生在老師身旁耳提面命,聆聽教誨已有數年之久,街亭之戰略地位怎會不知,還請老師放心,願領軍立狀!」
於是號稱「蜀中才子」的馬謖開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實踐,在此之前沒有他已經完成了大量的理論訓練,再沒有接受任何一次模擬訓練之時,就被委以重任。馬謖來到街亭,看了一下地形之後,果斷放棄諸葛亮的安營布陣方式,沒有在道路旁安營紮寨,而是跑到山上去了。
副將王平問:「為何不按諸葛丞相的計劃執行?」「丞相千算萬算,也算不出這里有著如此大好的地形,如若魏軍一來,我軍居高臨下,便可大獲全勝!」副將王平又問:「可是水源在山腳,如若敵軍切斷水源,我軍豈不是不攻自破嗎?」
「倘若如此,那我軍便可置之死地而後生,以一當十!」隨後又是一堆軍事理論!司馬懿的探得馬謖的安營紮寨圖,大喜過望,激動得眼淚都快流了下來。他也不客氣,帶著兵馬就把馬謖圍在山上,切斷水源,放火燒山。
馬謖及其所率軍隊,面對著飢渴和熊熊烈火,已經是潰不成軍,幾乎全軍覆沒,街亭失守!結果蜀軍就只能撤回漢中,害得諸葛亮不得不含著淚斬了馬謖。
3、袁紹
官渡作戰,袁紹十萬大軍而曹操2萬餘人,二者手下都有大量猛將謀臣。可惜,曹操從善如流,自己謀臣的好建議基本上都採納了;而袁紹則剛愎自用,手下謀士的一些好建議都沒有採納。結果導致烏巢糧草被燒而兵敗。自此曹操稱雄北方。 打的袁紹原本七十萬大軍,還剩不到百騎。
4、項羽
公元前202年冬,項羽兵敗垓下。最後自刎於烏江,死時僅30歲。他臨終前曾這樣悲愴地呼喊:「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項羽到死的時候,竟然還認為天要亡他,真是可悲可憐!項羽高傲,疑心,自以為是……趕范增,關鍾離昧,犯下種種錯誤,焉能不敗?
5、關羽
關羽的一生,可謂輝煌。正是其性格的狂傲,聽不進勸,最終導致敗走麥城,失去了蜀漢賴以恢復漢室的根基荊州,斷送了自己的性命。
6、楊修
三國的楊修,自以為是,每次都能預知曹操的心思,尤其利用這一點參與曹丕與曹植的繼承人之爭,威脅曹操的權力,必死無疑。
7、禰衡
擊鼓罵曹的禰衡,暫且不論其才華,其狂傲不羈桀驁不馴也是無人出其右,脾氣不懂得收斂,攻擊性太強,曹操被罵煩了,就把他推給荊州劉表;劉表煩了,就把他推給部將黃祖;最後黃祖也煩了,把他咔嚓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