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歷史上垂簾聽政的太後有哪些
1、秦宣太後,開先河
2、西漢呂後
3、東漢鄧太後
4、東晉褚太後
5、唐武則天
6、北宋劉太後
7、清慈禧太後
Ⅱ 垂簾聽政的太後有哪些
西漢呂後 東漢竇太後 遼國蕭太後 武則天 慈禧。還有一個比較有明的女政治家,她雖然沒有垂簾聽政,但對於當時的政權有一定的影響,她就是孝庄太後
Ⅲ 歷史上十大垂簾聽政太後是誰
1、西漢呂太後:(前241─前180),名雉,字娥姁,劉邦之妻,單父縣(今山東東單縣)人。劉邦稱帝後,立呂雉為皇後。在劉邦剪除異姓諸王侯中,呂後起了很大作用。前195年,劉邦死,惠帝立,尊呂後為皇太後。惠帝仁弱,呂後掌政,便策劃誅殺諸舊臣,從中取得實權。前188年,惠帝崩,呂後立汗少帝,臨朝稱制八年,少帝因其生母為呂後所殺有怨言。呂後遂殺少帝,立常山王劉義為帝。前180年,呂後崩,終年六十二。呂後遂臨朝稱制,先後掌權達16年,為中國皇後專政的第一人。
2、東漢竇太後:漢章帝的皇後。88年,章帝死。年僅十歲東漢和帝即位,尊竇氏為皇太後,竇氏臨朝稱制。竇太後的兄弟竇憲、竇景、竇篤等人都在朝中任要職。竇家兄弟為所欲為,公報私仇,凡是對他們專權不滿的人都被致死。在近五年的時間里,竇太後一直把持朝政,和帝聽之任之,是一個傀儡。永元四年(92),和帝14歲時,與宦官鄭眾合謀,將竇氏兄弟一網打盡。竇太後被迫歸政,臨朝稱制5年。
3、東漢鄧太後:(81—121年),名綏,南洋新野(今河南新野)人。東漢和帝劉肇皇後。和帝死,她先後迎立殤帝、安帝,以太後身份臨朝聽政。她明辨是非、親斷冤獄、釋放宮女,關心人民疾苦、重視教化,在東漢外戚和宦宮交替專政時期,她的執政還是比較清明的,當時社會也比較安定。121年死,臨朝執政16年。
4、北魏馮太後:名淑儀,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皇後。文成帝死後,獻文帝繼位,馮皇後被尊為馮太後,首次臨朝稱制。獻文帝長大成人,馮太後還政於朝,開始全心教導太子拓跋宏。公元471年,5歲的孝文帝拓跋宏登基,公元476年,馮太後二次臨朝稱制。馮太後是一位開明的政治家,她鼓勵孝文帝矢志改革,富國強兵。在馮皇後的引導和全力支持下,孝文帝頒布實施了《三長制》和《均田制》。在這些改革措施的激勵下,北魏王朝國力日漸強大,經濟和文化都有了空前的發展。馮太後統控江山長達25年,堪稱女強人。
5、北魏胡太後:北魏宣武帝皇後,孝明帝母,安定臨涇(今甘肅涇川北)人。延昌四年(515),孝明帝即位年幼,胡太後得到妹夫宗室元叉、宦官劉騰的保護、支持而聽政。正光元年(520)被元叉、劉騰幽囚,孝昌元年(525)殺元叉,再度臨朝攝政。胡太後都實行崔亮所制停年格,按年資用人,吏治益趨腐敗。迷信佛教,大建佛寺,其奢侈浪費導致公私窮困,民不聊生。胡太後還寵信奸人鄭儼、徐紇等,政事益加腐敗紊亂。胡太後害怕兒子年齡漸長,於己不利,武泰元年(528),胡太後毒死孝明帝,立臨洮王子三歲的元釗為帝,自居攝政。爾朱榮以給孝明帝報仇為借口,進軍洛陽,在河陰將胡太後及大臣兩千餘人殺死。
Ⅳ 中國歷史眾多太後中有哪幾個人垂簾聽政過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垂簾聽政」的制度,在我國歷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舊戰國時期。 戰國時期皇帝去世後,如果繼位皇帝年紀幼小,可以由小皇帝的母親輔政。但是根據宮廷的規定,朝中官員不得直接觀看和接觸皇太後,所以輔政的皇太後一般坐在皇帝理政廳堂側面的房間里,在房間和廳堂之間掛一簾子,聽官員們與皇帝談論政務。於是,這種由母親幫助皇帝輔政的制度,就被人們形象地稱為「垂簾聽政」。 最早的「垂簾聽政」,要數戰國時期的趙太後。趙太後聽從觸龍的諷諫,把幼子長安君送到齊國做人質,求得齊軍幫助,解了越國之危。 唐朝時,著名的女皇武則天在稱帝前,也曾搞過垂簾聽政。 宋朝有兩個垂簾聽政者。一個是北宋的高太後。她是宋英宗的皇後。英宗死後,神宗即位僅一年就死了,由年僅10歲的哲宗上台。高太後「受英之託」,以太皇後(皇帝祖母)的身份聽政。另一個是南宋的謝太後。咸淳十年(1274年),恭宗即位時尊她為太皇太後,垂簾聽政。 北宋時期的遼國蕭太後,在其子聖宗即位時,也是皇太後身份垂簾聽政,其間與宋真宗訂立了有名的「澶淵之盟」。 簡稱「垂簾」。皇後、皇太後臨朝聽政,處理國家大事,因在寶座前設簾遮蔽,故稱。歸政叫「撒簾」。歷史上的「垂簾聽政」多因嗣君年幼。《舊唐書高宗紀》:「自誅上官儀後,上每視朝,天後垂簾於御座後,政事大小,皆預聞之,內外稱為二聖。」《宋史禮志二十》:「乾興元年,真宗即位,輔臣請與皇太後權同聽政。禮院議:自四月內東門小殿垂簾,兩府合班起居,以次奏事,非時召學士亦許至小殿。」又「徽宗即位,皇太後權同聽政。三省、樞密院聚議……曾布曰:『今上長君,豈可垂簾聽政?請如嘉佑故事。』」又《後妃傳下哲宗昭慈聖獻高皇後》:「帝聞事急,詔禪位元子,太後垂簾聽政……朱勝非等誘以復辟,命王世修草狀進呈。太後喜曰:『吾責塞矣。』乃以手札趣帝還宮,即欲撒簾。帝令勝非請太後一出御殿,乃命撒簾。是日,上皇太後尊號。」《元史後妃傳定宗欽淑皇後》:「定宗崩,後抱子失列門垂簾聽政者六月。」《清史稿後妃傳孝欽顯皇後》:「咸豐十一年十一月乙酉朔,上奉兩太後御養心殿,垂簾聽政。」 1861年(咸豐十一年),咸豐帝去世,慈禧太後6歲的獨子載淳嗣位,臨終前咸豐任命載垣等八大臣輔政。鑒於康熙初年曾出現輔政大臣鰲拜專權的先例,咸豐帝使用對輔政大臣牽制之策,即把他的「同道堂」、「御賞」璽,分別賜予載淳及皇太後鈕祜祿氏,以二璽代替朱筆。輔政大臣所擬上諭,必須加蓋這兩方印章才能奏效。 當時載淳年幼,「同道堂」印就落在生母慈禧皇太後手中,這為素有政治權欲的慈禧臨朝預政提供了契機。她拉攏慈安皇太後,聯合恭親王奕欣,於咸豐帝死後不久發動了宮廷政變,將輔政大臣斬首抄家,解職戍邊,徹底肅清了她的政敵集團。 載淳舉行了象徵式的登極典禮,兩宮皇太後就立即以皇帝的名義發出上諭,令大臣匯編以往各代皇太後臨朝預政事跡,並美其名為《治平寶鑒》,作為一本垂簾聽政的歷史依據。於咸豐十一年十一月初一日,她們攜載淳到養心殿東暖閣,正式垂簾聽政,設兩太後寶座在皇帝寶座之後,中間以八扇黃屏風隔開。為使此舉更具合法性,恭親王等人還制定了《垂簾章程》。至1873年(同治十二年),載淳成年後,兩宮皇太後被迫撤簾歸政。 但同治帝親政不及兩年,就因病而死。因無子嗣位,慈禧再次玩弄政治手段,精心設計擇立同治帝年幼的叔伯兄弟載湉繼位,使兩宮皇太後二次垂簾終又得逞。 至1881年(光緒七年)慈安皇太後暴死,只剩慈禧一人垂簾聽政。光緒帝成年親政後,支持戊戌變法,嘗試以康有為等人為首的資產階級改良派發起的一次改良運動,目標為改變清朝祖製成法,因而遭慈禧等頑固派的忌恨。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後等人發動戊戌政變,企圖乘光緒皇帝到天津閱兵時舉行政變,以廢黜光緒帝。光緒帝得知後,曾拉攏新建陸軍首領袁世凱救護光緒帝,結果卻被袁世凱出賣。光緒帝被幽禁於中南海瀛台,慈禧太後隨即殺害策劃維新變法的「六君子」譚嗣同、林旭、楊銳、楊深秀、劉光第、康廣仁,並通緝康有為和梁啟超,罷免維新官員,戊戌變法徹底失敗。解除了光緒帝的皇權後,慈禧再次臨朝10年,稱為「慈恩訓政」,直至去世為止。慈禧通過垂簾聽政之途,操縱同治、光緒兩朝皇帝,掌握清代朝政達48年之久。
Ⅳ 除了羋月和慈禧,歷史上還有哪些垂簾聽政的太後
看過《羋月傳》的讀者可能知道,羋月兒子秦昭王當政之後,羋月作為宣太後垂簾聽政長達四十年,始開「臨朝稱制」先河。
不過歷史上「臨朝稱制」,即作為皇後、皇太後或太皇太後,在皇帝年幼時垂簾聽政的厲害的女性角色,除了羋月和另一個我們熟知的慈禧,其實還大有人在。
宣太後
中國最早垂簾聽政的是戰國時期秦國昭王的母親宣太後,也就是《羋月傳》中的羋月。
公元前306年,十七歲的秦昭王繼位,他的母親宣太後以兒子年幼為名,開始了長達41年的攝政生涯,並由此揭開了後宮參政的先河。
宣太後在這40多年中,始終是秦國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形成了秦國上下只知「有太後、穰侯、高陵、華陽、涇陽,不聞其有王」的局面。
昭王無法容忍母後長期臨朝專權,最後他聽從范雎建議,收回全部大權,逐「四貴」於關外,改任范雎為相,這才徹底地結束了宣太後長期左右秦國朝政的局面。
趙太後
第二位垂簾聽政的是戰國時期趙國的趙太後。
公元前266年,趙國的國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兒子孝成王繼承了王位,因年紀太輕,故由太後執政。
趙太後即赫赫有名的趙威後,她在回答齊國的使者是曾經說下了「苟無歲,何有民?苟無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
她是個能力極強的老太太,中學語文課本中的名篇《觸龍說趙太後》,就是說她的故事。
鄧太後
鄧綏,東漢和帝皇後,史稱鄧太後。
元興元年(105年),和帝駕崩,時年27歲。鄧皇後自己沒有兒子,但她知道後宮生有兩個兒子寄養在民間,一個年齡大些,但體弱多病,不能繼位;一個是新生嬰兒,剛滿百日,她就立其為皇帝,即漢殤帝,尊鄧皇後為皇太後,鄧太後臨朝垂簾聽政。
延平元年(公元106年),殤帝夭折,鄧綏定立清河王劉安為漢安帝,是年不足13歲,鄧太後繼續臨朝。她一直到永寧二年(公元121年)病死,垂簾聽政達16年之久。
褚太後
褚太後一生中伴歷五位皇帝,三次出來垂簾聽政,每次還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母親、嬸母、堂嫂;三次冊立帝位,國中大事,均以「皇太後詔令」的形式頒布施行。她三次臨朝聽政,又三次退隱歸政,這在中國的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司馬聃年幼繼位,褚蒜子晉升為皇太後,臨朝執政,公元357年,褚太後歸政其子。公元361年,司馬聃暴病而死,立司馬丕為帝,再次垂簾,不到一年,司馬丕「登仙」而去,立司馬丕的弟弟司馬奕為帝,司馬奕在位僅8個月便一命歸西,遺詔兒子司馬曜繼任,褚蒜子第三次出山。
呂後
呂雉從小就美麗聰慧,以果斷和狠毒著稱。
呂後前後掌權十六年,據悉,她掌權時,位於今天的廣州地區有一個南越國,非常興盛。為了制約南越的發展,呂後頒布命令禁止賣鐵器和馬牛給南越,藉以對南越國實行經濟封鎖。
蕭太後
蕭太後,名綽,小字燕燕,是遼景宗耶律賢的皇後,歷史上被稱為「承天太後」,遼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軍事家。
乾亨四年九月,遼景宗駕崩,遼聖宗即位,蕭燕燕被尊為皇太後,攝政。統和元年六月,遼聖宗率群臣給蕭燕燕上尊號為「承天皇太後」。蕭燕燕以承天皇太後的身份總攝軍國大政,就此便開始了遼代歷史上著名的「承天後攝政」時期。
劉太後
獻明肅皇後,名劉娥,是宋真宗趙恆的皇後,宋朝第一位攝政的太後,功績赫赫,常與漢之呂後、唐之武後並稱,史書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乾興元年(1022)二月甲寅,54歲的宋真宗趙恆病逝於延慶殿,遺詔曰:太子趙楨即位,皇後劉氏為皇太後,軍國重事「權取」皇太後處分。而小皇帝趙楨這時只有十一歲,實際上就是由劉娥處理政務。
靈太後
北魏後期,肅宗孝明帝元詡即位時,只有6歲,只能由其生母靈太後臨朝聽政,執掌皇權。
靈太後執政時期,北魏政府加緊剝削民眾,由此造成社會矛盾激化,爆發了聲勢浩大的六鎮起義和葛榮領導的農民大起義,契胡族酋長爾朱榮乘機起兵攻人洛陽,殺靈太後及其所立幼帝,並坑殺王公百官2000餘人,史稱「河陰之變」。不久,北魏王朝滅亡。
武則天
唐朝時,著名的女皇武則天在稱帝前,也垂簾聽政過。
麟德元年(664年),武則天在誅殺上官儀之後,開始垂簾聽政,從幕後走向前台。與歷史上大多數垂簾聽政不同的是,在武則天垂簾聽政的時候,前頭坐的不是小皇帝,而是她的丈夫李治,並稱「二聖」。
從此,政局無論是好還是壞,都不能再忽視武皇後的作用了。官僚們開始習慣於對一個女人俯首稱臣,最後,心情復雜地注視著這個女人逐步走向權力的巔峰。
慈禧太後
清代末年,垂簾聽政制度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形成為一套嚴密、系統、完善的政治體制。
慈禧太後的垂簾聽政,在歷史上最為著名,也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女主執政,在當時的政治舞台上也導演了驚心動魄的一幕。
後來「戊戌變法」失敗,光緒被囚,老慈禧第三次臨朝稱制,前後共掌握清代朝政達48年之久。隨著清王朝的覆滅,延續了兩千餘年的垂簾聽政制度也就壽終正寢了。
Ⅵ 中國歷史上共有十位垂簾聽政的太後,她們分別是誰呢
1、西漢呂太後:
(前241─前180),名雉,字娥姁,劉邦之妻,單父縣(今山東東單縣)人。劉邦稱帝後,立呂雉為皇後。在劉邦剪除異姓諸王侯中,呂後起了很大作用。前195年,劉邦死,惠帝立,尊呂後為皇太後。惠帝仁弱,呂後掌政,便策劃誅殺諸舊臣,從中取得實權。前188年,惠帝崩,呂後立汗少帝,臨朝稱制八年,少帝因其生母為呂後所殺有怨言。呂後遂殺少帝,立常山王劉義為帝。前180年,呂後崩,終年六十二。呂後遂臨朝稱制,先後掌權達16年,為中國皇後專政的第一人。
7、北宋高太後:
(1032—1093年),宋英宗皇後,宋神宗生母,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縣)人。1065年被冊封為皇後。元豐八年(1085)神宗病逝,宋哲宗繼位,因哲宗年幼,她以太皇太後身份聽政。高太後廉潔自奉,處事公正,她垂簾聽政期間,朝政比較清明,她因此也被稱為女中堯舜。1093年病死,實際執掌朝政9年。
8、遼代蕭太後:
(953--1009),名綽,小字燕燕,遼景宗耶律賢的皇後,歷史上被稱為「承天太後」,遼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軍事家。乾亨四年(982年)九月,遼景宗駕崩,遼聖宗即位,蕭燕燕被尊為皇太後,攝政。她虛心誠懇,用人不疑,執法嚴明,毫不軟弱,甚至「親御戎車,指麾三軍,賞罰信明,將士用命。」她開創了宋遼和平發展時期,使遼朝達到鼎盛時期。統和二十七年(1009年),蕭燕燕把權力交給遼聖宗,不再攝政。同年十二月,蕭燕燕因病崩於行宮,享年五十七歲,攝政27年。
9、清代慈安太後:
(1837-1887),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16歲被咸豐冊封為皇後。咸豐十一年(1861)七月,咸豐帝崩,因皇後無子,便立懿貴妃六歲的兒子載淳承繼皇位,尊皇後為母後皇太後,上徽號為「慈安」,稱慈安太後。同治、光緒初年,慈安太後先後兩次垂簾聽政。1881年三月九日慈安暴亡,卒年四十五歲,因死時突然,故有傳為慈禧所害之說,垂簾聽政20年。
10、清代慈喜太後:
(1837-1887年):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16歲被咸豐冊封為皇後。咸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豐帝崩,因皇後無子,便立懿貴妃六歲的兒子載淳繼承皇位,尊皇後為母後皇太後,上徽號為「慈安」,稱慈安太後。同治、光緒初年,慈安太後先後兩次垂簾聽政。1881年三月九日慈安暴亡,卒年四十五歲,垂簾聽政20年。
Ⅶ 歷史上都有哪些人曾經垂簾聽政
最早的「垂簾聽政」始於何時?誰是始作俑者?「垂簾聽政」的制度,在中國歷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舊戰國時期。
戰國時期,如果皇帝去世後,嗣君年幼,則可由小皇帝的母親輔政,幫助處理國家大事,被稱之為「女主臨朝稱制」。歷史上最早「臨朝稱制」的女主應是戰國時期秦國秦惠文王的的姬妾羋八子,即後來的宣太後。
羋是楚國的國姓,八子是封號。在秦國的後宮,八子的地位居於中下游,當時秦國後宮分為八級——皇後、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
秦惠王更元十四年(公元前311年),秦惠王去世,年輕的太子盪即位。羋八子和兒子嬴稷被送去了燕國當了人質。三年後,秦武王死於意外後,羋八子在燕國的支持下,和自己的異父弟魏冉一起扶持嬴稷登上了皇位,成為秦昭王。她因而成為「宣太後」。
秦昭襄王公元前306年至公元前251年在位,宣太後羋八子也就在秦國臨朝稱制了四十一年,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早「臨朝稱制」的女主。 其後,西漢高祖劉邦的皇後呂雉又成為大一統王朝中首位臨朝稱制的皇太後。惠帝去世後,呂雉就正式臨朝代行天子之權,成為西漢真正的掌權者。為此,《史記》《漢書》等正史為她專門立了帝王資格的「本紀」。 唐朝著名的女皇武則天在稱帝前,也曾搞過垂簾聽政。據《舊唐書·高宗本紀》記載:自從誅殺上官儀後,高宗每次臨朝,則天皇後都垂簾於御座之後,參與處理國家大小政事,人稱「二聖」。當然,她後來還突破了這道簾幕,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惟一一個女皇帝。 歷史上記載垂簾聽政的史料不少,《宋史·禮志二十》:「乾興元年,真宗即位,輔臣請與皇太後權同聽政。禮院議:自四月內東門小殿垂簾,兩府合班起居,以次奏事,非時召學士亦許至小殿。」又「徽宗即位,皇太後權同聽政。三省、樞密院聚議……曾布曰:『今上長君,豈可垂簾聽政?請如嘉佑故事。』」 《後妃傳下·哲宗昭慈聖獻高皇後》:「帝聞事急,詔禪位元子,太後垂簾聽政……朱勝非等誘以復辟,命王世修草狀進呈。太後喜曰:『吾責塞矣。』乃以手札趣帝還宮,即欲撒簾。帝令勝非請太後一出御殿,乃命撒簾。是日,上皇太後尊號。」《元史·後妃傳·定宗欽淑皇後》:「定宗崩,後抱子失列門垂簾聽政者六月。」《清史稿·後妃傳·孝欽顯皇後》:「咸豐十一年十一月乙酉朔,上奉兩太後御養心殿,垂簾聽政。」 1861年(咸豐十一年),咸豐帝去世後,有了我們最為熟悉的慈禧垂簾聽政,她垂簾聽政之途,操縱同治、光緒兩朝皇帝,把持朝政長達四十七年,是中國歷史上垂簾聽政時間最長的人。
載淳舉行了象徵式的登極典禮,兩宮皇太後就立即以皇帝的名義發出上諭,令大臣匯編以往各代皇太後臨朝預政事跡,並美其名為《治平寶鑒》,作為一本垂簾聽政的歷史依據。於咸豐十一年十一月初一日,她們攜載淳到養心殿東暖閣,正式垂簾聽政,設兩太後寶座在皇帝寶座之後,中間以八扇黃屏風隔開。為使此舉更具合法性,恭親王等人還制定了《垂簾章程》。至1873年(同治十二年),載淳成年後,兩宮皇太後被迫撤簾歸政。 但同治帝親政不及兩年,就因病而死。因無子嗣位,慈禧再次玩弄政治手段,精心設計擇立同治帝年幼的叔伯兄弟載湉繼位,使兩宮皇太後二次垂簾終又得逞。至1881年(光緒七年)慈安皇太後暴死,只剩慈禧一人垂簾聽政。
Ⅷ 歷史上垂簾聽政的太後有哪些
1、秦國 - 宣太後 (開啟後宮臨朝先河)(?―前265年),羋(mǐ)姓,又稱羋八子、秦宣太後。戰國時期秦國王太後,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後以太後之位主政,執政期間,攻滅義渠國,一舉滅亡了秦國的西部大患。死後葬於芷陽驪山。
2、西漢呂太後(公元前241-公元前180年):劉邦之妻,單父縣(今山東單縣)人。劉邦稱帝後,立呂雉為皇後。公元前195年,劉邦死。惠帝立,尊呂後為皇太後。惠帝仁弱,呂後掌政,取得實權。公元前188年,惠帝崩,呂後立漢少帝,臨朝稱制8年,少帝因其生母為呂後所殺有怨言,呂後遂殺少帝,立常山王劉義為帝。公元前180年,呂後崩,終年六十二歲。呂後先後掌權達16年,為中國皇後專政的第一人。
3、東漢竇太後:竇漪房,漢章帝的皇後。88年,章帝死,年僅10歲的東漢和帝即位,尊竇氏為皇太後,竇氏臨朝稱制。在近5年的時間里,竇太後一直把持朝政。永元四年(92年),和帝14歲時,與宦官鄭眾合謀,將竇氏兄弟一網打盡。竇太後被迫歸政。
4、東漢鄧太後(81-121年):鄧綏,東漢和帝劉肇皇後,南洋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和帝死,她先後迎立殤帝、安帝,以太後身份臨朝聽政。她明辨是非、親斷冤獄,關心人民疾苦,重視教化。在東漢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政時期,她的執政還是比較清明的。121年死,臨朝執政16年。
5、北魏馮太後:名淑儀,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皇後。文成帝死後,獻文帝繼位,馮皇後被尊為馮太後,首次臨朝稱制。獻文帝長大成人後,馮太後還政於朝。公元471年,5歲的孝文帝拓跋宏登基,476年,馮太後再次臨朝稱制。馮太後是一位開明的政治家,她鼓勵孝文帝矢志改革,富國強兵。在馮皇後的引導和全力支持下,孝文帝頒布實施了《三長制》和《均田制》。在這些改革措施的激勵下,北魏王朝國力日漸強大,經濟和文化都有了空前的發展。馮太後統控江山長達25年,堪稱女強人。
6、北魏胡太後:北魏宣武帝皇後,孝明帝母。延昌四年(515年),孝明帝即位年幼。胡太後聽政。正光元年(520年)被元叉、劉騰幽囚,孝昌元年(525年)殺元叉,再度臨朝攝政。胡太後實行崔亮所制停年格,按年資用人,吏治益趨腐敗。她迷信佛教,大建佛寺,民不聊生。胡太後還寵信奸人鄭儼、徐紇等,政事益加腐敗紊亂。胡太後害怕兒子年齡漸長,於己不利,武泰元年(528年),胡太後毒死孝明帝,立臨洮王三歲的兒子元釗為帝,自居攝政。爾朱榮以給孝明帝報仇為借口,進軍洛陽,在河陰將胡太後及大臣兩千餘人殺死。
7、北宋高太後:(1032-1093年),宋英宗皇後,宋神宗生母,毫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縣)人。1065年被冊封為皇後。元豐八年(1085)神宗病逝,宋哲宗繼位,因哲宗年幼。她以太皇太後身份聽政。高太後廉潔自奉,處事公正,她垂簾聽政期間,朝政比較清明,她因此也被稱為女中堯舜。1093年病死,實際執掌朝政9年。
8、遼代蕭太後(953-1009年):名綽,小字燕燕,遼景宗耶律賢的皇後,歷史上被稱為「承天太後」,遼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軍事家。乾亨四年(982年)九月,遼景宗駕崩,遼聖宗即位,蕭燕燕被尊為皇太後,攝政。她用人不疑,執法嚴明,甚至「親御戎車,指麾三軍,賞罰信明,將士用命。」她開創了宋遼和平發展時期,使遼朝達到鼎盛時期。統和二十七年(1009年),蕭燕燕把權力交給遼聖宗,不再攝政。同年十二月,蕭燕燕因病崩於行宮,享年五十七歲,攝政27年。
9、清代慈安太後(1837-1887年):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16歲被咸豐冊封為皇後。咸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豐帝崩,因皇後無子,便立懿貴妃六歲的兒子載淳繼承皇位,尊皇後為母後皇太後,上徽號為「慈安」,稱慈安太後。同治、光緒初年,慈安太後先後兩次垂簾聽政。1881年三月九日慈安暴亡,卒年四十五歲,垂簾聽政20年。
10、清代慈禧太後:(1835-1908年),乳名蘭兒,滿洲鑲藍旗人,咸豐帝的妃子,同治帝生母。同治帝立,尊號為慈禧太後。1861年,慈禧與恭親王奕發動政變,改元同治,慈禧實行垂簾聽政,實際控制了國家大權。1873年,載淳成年,慈禧宣布撤簾歸政,但仍把持朝柄。次年,載淳病死,慈禧立宗室載湉繼承皇位,年號「光緒」,復行垂簾聽政。1889年,載湉大婚成年,慈禧宣布「歸政」。退居頤和園,但朝內一切用人行政,仍出其手,光緒帝實際居於傀儡地位。1908年病逝,統治中國47年。
Ⅸ 歷史上垂簾聽政的太後都有哪些
1、西漢呂太後:(前241─前180),名雉,字娥姁,劉邦之妻,單父縣(今山東東單縣)內人。2、東漢竇容太後:漢章帝的皇後。3、東漢鄧太後:(81—121年),名綏,南洋新野(今河南新野)人。4、北魏馮太後:名淑儀,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皇後。5、北魏胡太後:北魏宣武帝皇後,孝明帝母,安定臨涇(今甘肅涇川北)人。6、唐朝武則天:(624—705),名曌,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東)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後,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之母。7、北宋高太後:(1032—1093年),宋英宗皇後,宋神宗生母,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縣)人。1065年被冊封為皇後。8、遼代蕭太後:(953--1009),名綽,小字燕燕,遼景宗耶律賢的皇後,歷史上被稱為「承天太後」,遼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軍事家。9、清代慈安太後:(1837-1887),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16歲被咸豐冊封為皇後。10、清代慈禧太後:(1835—1908),乳名蘭兒,滿洲鑲藍旗人,其家庭屬葉赫部(今吉林四平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