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歷史故事有哪些
歷史故事
· 荊軻刺秦王 · 李斯諫逐客 · 信陵君救趙
· 趙括紙上談兵 · 范雎的遠交近攻計 · 廉頗負荊請罪
· 屈原沉江 · 田單的火牛陣 · 燕昭王求賢
· 孟嘗君與他的門客 ·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 商鞅南門立木
· 墨子破雲梯 · 范蠡和文種 · 一鳴驚人的楚莊王
· 孔子周遊列國 · 伍子胥過昭關 · 晉文公退避三舍
· 公子重耳流亡他國 · 曹劌抗擊齊軍 · 齊桓公九合諸侯
· 周公輔佐成王 · 盤庚遷都 · 婦好及婦好墓
· 商湯和伊尹 ·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沉魚 ·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落雁
·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羞花 ·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閉月 · 一騎紅塵妃子笑
· 劉羅鍋智告貪官 · 魯班造木鳶 · 梅妻鶴子
· 吳三桂·陳圓圓和逼死坡 · 漢武帝封將軍柏 · 高力士脫靴
· 楊貴妃與「貴妃雞」 · 諸葛亮拜師 · 腰斬李斯
· 管仲輔佐齊桓公 ·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 趙飛燕姊妹花擅專寵
· 趙高指鹿為馬 · 項羽自任西楚霸王 · 張良進履
· 藺相如完壁歸趙 · 徐福東渡日本 · 周文王重用姜尚
· 呂後誅殺韓信 · 三潭如何印明月 · 秦王滅六國
· 蕭何月下追韓信 · 卓文君夜奔司馬相如 · 秦王政誅嫪毐
· 勾踐卧薪嘗膽 · 玄武門之變
2. 中國著名的歷史故事有哪些神話故事有哪些簡短些的
歷史故事
一、卧薪嘗膽
遠古時候,在北方荒野中,有座巍峨雄偉、高聳入雲的高山。在山林深處,生活著一群力大無窮的巨人。他們的首領,是幽冥之神「後土」的孫兒,「信」的兒子,名字叫做誇父。因此這群人就叫誇父族。他們身強力壯,高大魁梧,意志力堅強,氣概非凡。而且還心地善良,勤勞勇敢,過著與世無爭,逍遙自在的日子。
那時候大地荒涼,毒蛇猛獸橫行,人們生活凄苦。誇父為使本部落的人們能夠活下去,每天都率領眾人跟洪水猛獸搏鬥。誇父常常將捉到的凶惡的黃蛇,掛在自己的兩只耳朵上作為裝飾,抓在手上揮舞,引以為榮。
有一年的天氣非常熱,火辣辣的太陽直射在大地上,烤死莊稼,曬焦樹木,河流乾枯。人們熱得難以忍受,誇父族的人紛紛死去。誇父看到這中情景很難過,他仰頭望著太陽,告訴族人:「太陽實在是可惡,我要追上太陽,捉住它,讓它聽人的指揮。」族人聽後紛紛勸阻。
有的人說:「你千萬別去呀,太陽離我們那麼遠,你會累死的。」有的人說:「太陽那麼熱,你會被烤死的。」
誇父心意已決,發誓要捉住太陽,讓它聽從人們的吩咐,為大家服務。他看著愁苦不堪的族人,說:「為大家的幸福生活,我一定要去。」
太陽剛剛從海上升起,誇父告別族人,懷著雄心壯志,從東海邊上向著太陽升起的方向,邁開大步追去,開始他逐日的征程。太陽在空中飛快地移動,誇父在地上如疾風似的,拚命地追呀追。他穿過一座座大山,跨過一條條河流,大地被他的腳步,震得「轟轟」作響,來回搖擺。
誇父跑累的時候,就微微打個盹,將鞋裡的土抖落在地上,於是形成大土山。餓的時候,他就摘野果充飢,有時候誇父也煮飯。他用三塊石頭架鍋,這三塊石頭,就成了三座鼎足而立的高山,有幾千米高。
誇父追著太陽跑,眼看離太陽越來越近,他的信心越來越強。越接近太陽,就渴得越厲害,已經不是捧河水就可以止渴的了。但是,他沒有害怕,並且一直鼓勵著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陽了,人們的生活就會幸福了。」
經過九天九夜,在太陽落山的地方,誇父終於追上了它。紅彤彤、熱辣辣的火球,就在誇父眼前,他的頭上,萬道金光,沐浴在他身上。
誇父無比歡欣地張開雙臂,想把太陽抱住可是太陽熾熱異常,誇父感到又渴又累。他就跑到黃河邊,一口氣把黃河水之水喝乾;他又跑到渭河邊,把渭河水也喝光,仍不解渴;誇父又向北跑去,那裡有縱橫千里的大澤,大澤里的水足夠誇父解渴。
但是,誇父還沒有跑到大澤,就在半路上被渴死了。誇父臨死的時候,心裡充滿遺憾,他還牽掛著自己的族人,於是將自己手中的木杖扔出去。木杖落地的地方,頓時生出大片鬱郁蔥蔥的桃林。這片桃林終年茂盛,為往來的過客遮蔭,結出的鮮桃,為勤勞的人們解渴,讓人們能夠消除疲勞,精力充沛地踏上旅程。
3. 中國著名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1、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
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2、桃園三結義
桃園三結義最初是小說《三國演義》里記載的故事,述說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實現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3、溫酒斬華雄
以袁紹、曹操等人組成的關東十八路諸侯共同討伐董卓,然而前鋒孫堅在進軍汜水關時被華雄擊敗,華雄不可一世,在潘鳳等大將接連被華雄斬殺之時,關羽主動請纓前去戰華雄,在溫酒未冷卻的極短時間內斬殺華雄,關羽從此名震諸侯。
4、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一個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
5、單刀赴會
公元215年,劉備取益州,孫權令諸葛瑾找劉備索要荊州。劉備不答應,孫權極為惱恨,便派呂蒙率軍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長沙、桂陽蜀將當即投降。劉備得知後,親自從成都趕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將軍關羽爭奪三郡。
孫權也隨即進駐陸口,派魯肅屯兵益陽,抵擋關羽。雙方劍拔弩張,孫劉聯盟面臨破裂,在這緊要關頭,魯肅為了維護孫劉聯盟,不給曹操可乘之機,決定當面和關羽商談。「肅邀羽相貝,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將軍單刀俱會」。孫劉聯盟因此能繼續維持。
4. 你還知道哪些出自於歷史故事的成語,要有人名的成語故事兩個
有完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薦(毛遂)、負荊請罪(廉頗)、紙上談兵(趙括)、一鼓作氣(曹劌)、千金買骨(郭隗)。
1、藺相如,戰國時趙國大臣,趙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1年(秦昭襄王26年、趙惠文王18年),秦國向趙國強要「和氏璧」,他奉命攜璧入秦,當廷力爭,最後終於完璧歸趙。趙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藺相如隨趙王到澠池使趙王不受屈辱。因功任為上卿。對趙國大將廉頗容忍謙讓,使廉頗慚愧醒悟,廉頗最終負荊請罪,彼此成為刎頸之交。
2、圍魏救趙,戰國時(公元前353年)魏國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國求救於齊國。齊將田忌、孫臏率軍救趙,趁魏國都城兵力空虛,引兵直攻魏國。魏軍回救,齊軍乘其疲憊,於中途大敗魏軍,遂解趙圍。事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此種戰略後來常為兵家所採用,稱為「圍魏救趙」法。
3、毛遂就把出兵援趙有利楚國的道理,作了精闢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話,說得楚王心悅誠服,答應馬上出兵。不幾天,楚、魏等國聯合出兵援趙。秦軍撤退了。平原君回趙後,待毛遂為上賓。他很感嘆地說:「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趙國。」
成語「毛遂自薦」由此而來,比喻不經別人介紹,自我推薦擔任某一項工作。
4、藺相如的門客就一起來直言進諫地說:「我們所以離開親人來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節義呀。如今您與廉頗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惡言,而您卻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過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恥,何況是身為將相的人呢!我們這些人沒出息,請讓我們告辭吧!」
藺相如堅決地挽留他們,說:「諸位認為廉將軍和秦王相比誰厲害?」回答說:「廉將軍比不了秦王。」相如說:「以秦王的威勢,而我卻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藺相如雖然無能,難道會怕廉將軍嗎?但是我想到,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攻打趙國邯鄲城,就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在呀,如今兩虎相鬥,勢必不能共存。我所以這樣忍讓,就是為了要把國家的急難擺在前面,而把個人的私怨放在後面。」
藺相如的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里。廉頗靜下心來想了想,覺得自己為了爭一口氣,就不顧國家的利益,很不應該。於是,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府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從此以後,他們倆成了好友,同心協力保衛趙國。
5、古代的國君,有一個想用千金買千里馬的,(尋求)了很多年也沒有得到。
(一個)近侍之臣(對國君)說:「請讓我去尋求千里馬吧。」國君派遣他去做這件事。過了多個月尋到了千里馬,(但是)馬已經死了,(近侍之臣)用五百金買下了這匹千里馬的骨頭,返迴向國君報告。
國君大怒,說:「(我)所想尋求的是活著的千里馬,怎麼用五百金買了一匹死千里馬?」
近侍之臣回答說:「死的千里馬尚且用五百金來買,何況活馬呢?天下(的人)一定認為國君您能有交易千里馬的誠意,千里馬很快就要到了。」果然,不出一年,千里馬到了很多。
現在大王如果想要招來賢士,就先從郭隗開始;像我郭隗這樣的人尚且能夠被任用,況且那些比我賢良的人呢?千里的路途又豈能算是遙遠呢?
5. 歷史故事及人名
趙匡胤 杯酒釋兵權
曹植 七步作詩
6. 歷史故事的人物有哪些
一、成語完璧歸趙的故事:
楚國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寶玉,為趙惠文王所得,秦昭王聽說後,表示願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趙惠文王召見藺相如,藺相如表示願帶和氏璧去秦國,如果趙國得到秦國的城邑,就將和氏璧留在秦國,反之,一定完壁歸趙。
藺相如到秦國後,將和氏璧獻上,秦昭王大喜,卻全無將城邑給趙之意。藺相如誆說玉上有一小疵點,要指給秦昭王看,拿回了寶玉。
說:趙王擔心秦國自恃強大,得和氏璧而不給城邑,經過我勸說方才答應。不料大王禮儀簡慢,毫無交割城邑的誠意,現在若大王一定要搶走寶玉,我寧可將腦袋與寶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無奈,只得劃出15個城邑給趙。
藺相如估計秦昭王不過是假意應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應齋戒5日,再鄭重其事地交換。秦昭王只好應允。藺相如便派隨從懷藏和氏璧,偷偷從小道返回趙國。
二、成語毛遂自薦的故事
春秋時,秦軍在長平一線,大勝趙軍。秦軍主將白起,領兵乘勝追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
大敵當前,趙國形勢萬分危急。平原君趙勝奉趙王之命,去楚國求兵解圍。平原君把門客召集起來,想挑選20個文武全才的一起去。他挑了又挑,選了又選,最後還缺一個人。這時,門客毛遂自我推薦,說:「我算一個吧!」平原君見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強同意了。
到了楚國,楚王只接見平原君一個人。兩人坐在殿上,從早晨談到中午,還沒有結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階,遠遠地大聲叫起來:「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簡單而又明白,為何議而不決?」楚王非常惱火,問平原君:「此人是誰?」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門客!」楚王喝道:「趕快下去!我和你主人說話,你來干嗎?」毛遂見楚王發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幾個台階。
他手按寶劍,說:「如今十步之內,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見毛遂那麼勇敢,沒有再呵斥他,就聽毛遂講話。毛遂就把出兵援趙有利楚國的道理,作了非常精闢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話,說得楚王心悅誠服,答應馬上出兵。不幾天,楚、魏等國聯合出兵援趙。秦軍撤退了。平原君回趙後,待毛遂為上賓。他很感嘆地說:「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趙國。」
成語「毛遂自薦」由此而來,比喻不經別人介紹,自我推薦擔任某一項工作。
三、成語三顧茅廬的故事
東漢末年,劉備很仰慕諸葛亮的才幹,想請他幫助自己統一國家。一天,三人來到隆中,但孔明不在,他們只好失望而歸。回到新野,劉備聽說諸葛亮回來了,叫人立即備馬。到了草屋,書童說諸葛亮被人請走了。三人怏怏而回。
時間過得很快,劉備打算三訪孔明。三人第三次來到隆中,離草屋還有半里多地,劉備便下馬步行。這時,諸葛亮在午睡,為了不打擾他,劉備恭敬地在台階下等候。張飛見了,很生氣,想放火,但沒有。
孔明醒來,談論起國家大事.諸葛亮見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便答應與劉備共圖大業。三顧茅廬後來成為形容求賢若渴的成語。也用來指誠心誠意一再邀請。
四、成語望梅止渴的故事
東漢末年,曹操帶兵打仗,在行軍的路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難,那就是,荒原百里,沒有水源,將士們都乾渴難忍,有的體弱的士兵,都被乾渴的暈倒了,曹操看到這樣的情形覺得非常難辦。
於是,曹操就急步登上前面的山頭,查看前方的狀況,當登上山頭的時候,曹操失望了,放眼望去,依然是沒有人煙,哪來的水源,不過,一個靈機一動,曹操想到了辦法。
他回過頭,對正處於乾渴中的士兵說:「將士們,翻過前面的那座山,就有吃不完的梅子」士兵們一聽到梅子,想起梅子那酸甜的味道,口中都不由得流出了口水,於是,士兵們突然都有了力氣,奮力向前前進。後來,他們終於到達了有水的地方,但是發現根本就沒有梅子林。
7. 歷史故事及人名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姜子牙)用兵-----神出鬼沒
(孫悟空)72變---神通廣大
(林沖)誤闖白虎堂---單刀直入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豬八戒)招親---凡心難丟
8. 有哪些著名的歷史故事
孫臏圍魏救趙:戰國時期,魏軍大將龐涓率領魏軍主力直取趙國都城邯鄲,趙回國危在旦夕,就在這時,趙國國君答命人火速到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田忌本想直接與魏軍主力交鋒,孫臏卻對讓他說:即使我們趕到了趙國,也已經晚了,不如我們直取魏國都城大梁。田忌覺得有理,就率軍朝魏國都城大梁直奔而去,這時魏國主力都在趙國,國內只剩下些老弱病殘,當得知齊軍到來的消息時,魏國國君急忙派人火速讓龐涓班師回救,龐涓眼看著趙國就要攻破,卻又無可奈何,他只好星夜奔回國內。
燕昭王築台求賢:春秋時期末戰國時期初,燕國國力已經呈現衰弱趨勢。新即位的燕昭王決心壯大國家的實力,於是他在河邊築起了一座高台,上面堆滿黃金,名為「求賢台」,天下名人知道後,都趕著去燕國,為燕國做事,燕國真的一天天強大起來了。
趙括紙上談兵而導致長平之戰的失敗,且趙軍40萬人被秦將白起俘虜並坑殺40萬餘人,只留百許人回趙國報信。
9.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的名字
來源於神話來故事的針言源
女媧補天
精衛填海
火眼金睛
嫦娥奔月
誇父追日
八仙過海
後羿射日
來源於歷史典故的針言
卧薪嘗膽(勾踐)聞雞起舞(祖逖)囊螢映雪(車胤)鑿壁借光(匡衡)
負荊請罪(廉頗)妙手回春(扁鵲)聲東擊西(孫臏)學富五車(曹植)
尊師重道(楊時)兩袖清風(於謙)精忠報國(岳飛)夢筆生花(李白
完璧回趙(藺相如)
聲東擊西(孫臏)
針鋒盡對(重耳)
毛遂自薦(毛遂)
負荊請罪(廉
頗)
紙上談兵(趙括)
一揮而就(曹劌)
千金買骨(郭隗)
諱疾忌醫(蔡桓雄)
卧薪嘗膽(勾踐)
殺妻求將(吳起)
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