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寫十個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成語故事,如田忌賽馬,還有哪些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抄、投鞭斷流:出自淝水之戰,又稱肥水之戰,發生於東晉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淝水之戰發生在淝水之上,八公山之下.安徽壽縣古城.淝水又作肥水,源出肥西、壽縣之間的將軍嶺.東晉時,謝石、謝玄敗苻堅於淝水.前秦和東晉的淝水之戰,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例.
破釜沉舟、作壁上觀:項羽 巨鹿之戰
背水一戰:韓信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赤壁之戰
圍魏救趙:孫臏
驕兵必敗:曹操 官渡之戰
卧薪嘗膽,兔死狗烹:吳越爭霸
暗度陳倉,四面楚歌,卷土重來,成敗蕭何,項庄舞劍,意在沛公,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十面埋伏,國士無雙:楚漢爭霸
B. 歷史上有許多像田忌賽馬這樣以弱勝強的故事,請你寫出一個並說出取勝的原因
成皋之戰,始於漢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五月,於漢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八月,前後歷時內兩年零三個月容左右。它是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即後來的漢高祖)劉邦,圍繞戰略要地成皋(今河南滎陽汜水鎮)而展開的一場決定漢楚興亡的持久爭奪戰。
在這場戰爭中劉邦及其謀臣武將注意政治、軍事、經濟多方面的配合,將正面相持、翼側迂迴和敵後騷擾等策略加以巧妙運用,調動、疲憊、削弱直至戰勝強敵項羽,從而成為我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又一成功典範。
(2)歷史上像田忌賽馬這樣以弱勝強的事有哪些擴展閱讀:
其他以弱勝強的故事:
1、官渡之戰。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和袁紹在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爆發了一場決定性大戰。當時北方割據勢力以袁紹最大,曹操次之,兩大勢力決戰是勢所必然的。
袁紹有軍隊數十萬,佔地面積又大,但不得人心;曹操能用於對抗袁紹的軍隊僅三、四萬,但比較得到百姓擁護,而且獻帝在他手中,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
2、赤壁之戰,曹操自負輕敵,指揮失誤,加之水軍不強,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面前,冷靜分析形勢,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C. 歷史上有哪些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故事比如《淝水之戰》簡單的寫內容
巨鹿之戰,是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後期各諸侯義軍也參戰),同秦名回將章邯、王離答所率四十萬秦軍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鄉)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項羽破釜沉舟,以大無畏精神在各諸侯軍畏縮不進時率先猛攻秦軍,帶動諸侯義軍一起最終全殲王離軍,並於八個月後迫使另二十萬章邯秦軍投降。從此項羽確立了在各路義軍中的領導地位。經此一戰,秦朝主力盡喪,名存實亡。
井陘之戰,韓信背水一戰以少勝多。 漢高帝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 漢軍和趙軍在井陘(今河北井陘東南)交戰,漢軍大將韓信利用趙軍主帥陳余輕敵之心,擺下違背兵家大忌的背水陣,鼓吹本軍將士奮勇作戰以求死裡逃生,並另調輕騎趁隙奪取趙軍軍營。趙軍想回營稍作歇息之餘驚見本營插滿漢軍旗幟,以為大勢已去,故一鬨而散。此戰,韓信奇正並用,背水列陣,拔幟易幟,靈活用兵,出奇制勝,速戰速決,最終以少勝多,譜寫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光輝的篇章,是我國古代靈活用兵、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井陘之戰要圖
D. 以弱勝強的故事有哪些
巨鹿之戰來,項羽破斧之戰。2萬對源20萬。2.官渡之戰,曹操統一北方關鍵戰役。3.赤壁之戰,不贅述。4.彝陵之戰,陸遜破劉備60萬大軍。5.淝水之戰,苻堅南下號稱100萬,東晉8萬。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E. 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事例
長勺之戰、巨鹿之戰、
官渡之戰 曹操與袁紹.先斬文丑後以淄重為誘.
後來打倒版袁紹.奠定了北方的霸業權.
赤壁之戰.黃忠和周諭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曹操中計
淝水之戰.符堅自大導致失敗了
桂陵之戰又叫圍魏救趙.孫臏
馬陵之戰
F. 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故事有哪些,以及它們的地理位置
三國時期:1 官渡之戰,曹操7萬精兵大敗袁紹80萬。2 赤壁之戰,曹魏號稱80萬大軍敗給了孫劉版聯軍。權3 蜀漢劉備號稱70萬大軍伐東吳,也就是夷陵之戰,敗於陸遜。
還有很多,地理位置是客觀原因,關鍵是「天時地利人和」。
G. 歷史上像田忌賽馬這樣運用謀略取得勝利的故事還有很多你能再找出幾個嗎
1、圍魏救趙:戰國時,魏軍圍困趙國京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趙國的邯鄲,孫臏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這樣,不但能解除趙國的圍困,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田忌採納了孫臏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軍聞訊急忙撤回圍攻邯鄲的部隊,星夜回軍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齊軍以逸待勞迎擊魏軍。魏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2、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3、竊符救趙:戰國時,秦國派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救,魏國派兵前去救趙。秦國聽說魏國派兵救趙一事,派人去魏國威脅魏王,魏王屈服於秦國,下令讓前去救趙的魏兵按兵不動。趙王向魏國公子信陵君寫信求救。信陵君曾為魏王的寵妃如姬報了殺父之仇,信陵君請求如姬從魏王那裡盜出了兵符,從而奪取了兵權,率領幾萬精兵,奔赴邯鄲,打敗了秦軍,解了邯鄲之圍。
4、田忌賽馬。田忌經常與齊國眾公子賽馬,設重金賭注。孫臏發現他們的馬腳力都差不多,馬分為上、中、下三等,於是對田忌說:「您只管下大賭注,我能讓您取勝。」田忌相信並答應了他,與齊王和各位公子用千金來賭注。比賽即將開始,孫臏說:「現在用您的下等馬對付他們的上等馬,用您的上等馬對付他們的中等馬,用您的中等馬對付他們的下等馬。」
H. 歷史上有不少向前照嗎這樣以弱勝強的故事還有哪些故事和田忌賽馬一樣以弱勝強
1、官渡之戰
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2、卧薪嘗膽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但被越國擊敗,闔閭也傷重身亡。兩年後闔閭的兒子夫差率兵擊敗越國,越王勾踐被押送到吳國做奴隸,勾踐忍辱負重伺候吳王三年後,夫差才對他消除戒心並把他送回越國。
其實勾踐並沒有放棄復仇之心,他表面上對吳王服從,但暗中訓練精兵,強政勵治並等待時機反擊吳國。艱苦能鍛煉意志,安逸反而會消磨意志。勾踐害怕自己會貪圖眼前的安逸,消磨報仇雪恥的意志,所以他為自己安排艱苦的生活環境。
他晚上睡覺不用褥,只鋪些柴草(古時叫薪),又在屋裡掛了一隻苦膽,他不時會嘗嘗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勾踐為鼓勵民眾就和王後與人民一起參與勞動,在越人同心協力之下把越國強大起來,最後並找到時機,滅亡吳國。
3、赤壁之戰
孫劉聯手,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公元208年,在平定北方之後,曹操率水陸八十萬人馬准備南征。經過一番商議,孫劉兩家決定聯手共同抵抗曹操。
4、淝水之戰
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國先後滅掉前燕、代、前梁等割據國,統一了黃河流域。以後又於公元373年攻佔了東晉的梁(今陝西漢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將勢力擴展到長江和漢水上游。前秦皇帝符堅因此躊躇滿志,欲圖以「疾風之掃秋葉」之勢,一舉盪平偏安江南的東晉,統一南北。
謝石起初為秦軍兵強大,打算堅守不戰,待敵疲憊再伺機反攻。聽了朱序的話後,認為很有道理,便改變了作戰方針,決定轉守為攻,主動出擊。11月,謝玄派譴勇將劉牢之率精兵5千奔襲洛澗,揭開了淝水大戰的序幕。秦將梁成率部5萬在洛澗邊上列陣迎擊。
劉牢之分兵一部迂迴到秦軍陣後,斷其歸路;自己率兵強渡洛水,猛攻秦陣。秦軍驚慌失措,勉強抵擋一陣,就土崩瓦解,主將梁成和其弟梁雲戰死,官兵爭先恐後渡過淮河逃命,1.5萬餘人喪生。洛澗大捷,極大鼓舞了晉軍的士氣。
淝水之戰,前秦軍被殲和逃散的共有70多萬。唯有鮮卑慕容垂部的3萬人馬尚完整無損。苻堅統一南北的希望徹底破滅,不僅如此,北方暫時統一的局面也隨之解體,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權,各自建立了新的國家,苻堅本人也在兩年後被姚萇俘殺,前秦隨之滅亡。
5、合肥之戰
雙方兵力:張遼:七千;東吳軍隊:10萬。
合肥之戰是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孫軍與曹軍以合肥為目標的爭奪戰。合肥是曹操命劉馥建設的一座東南方重要、繁榮的城市(後再增築,命為合肥新城),而其主要作用是抵抗敵人的寨壘。
所以守備能力對曹軍極為重要;而東吳若要北伐,合肥是其中一個障礙點及補給點,所以雙方於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發過五次較大型的沖突,不過數次也未有勝負。
合肥之戰,可謂張遼巔峰之戰。這一戰,張遼不僅功勞重大,他的才能也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他的勇猛,他的果敢都無一不得到充分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