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歷史上總共有幾個漢朝,都城分別在哪兒
三個漢朝,五個漢國。
漢
朝代名
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首都在長安。漢朝延續了許多秦朝的管理體制,但削弱了中央集權。儒家的治國之道被漢朝作為治國安邦的信條。沿續了200年後,漢朝的統制曾經短暫地終止了(公元9-24年,名叫王莽奪位),爾後重新光復又延續了200年的時間。到公元220年,漢朝滅亡。
西漢:
西漢王朝(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始於漢高祖劉邦,終於孺子嬰,共12帝。
西漢是我國第一個統一強盛的帝國。在西漢統治的二百多年的歷史中,通過一系列的政治經濟的改革,使國力強盛、人民安樂,呈現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間,中國一直以世界強國的面目屹立於世界之林。
西漢王朝是我國歷史上比較強盛的一個帝國之一,統治者把其主要的精力投入到農業發展上,歷代一直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人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故而漢王朝的政治一直比較穩定。在武帝年間,大臣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武帝採納之,自此,儒教、儒學形成了漢朝以後中國歷朝歷代一貫遵從的治國方略。 由於政治經濟的穩定,使得手工業、商業、人文藝術以及自然科學都得到長足的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使得以冶金、紡織為主的西漢手工業的生產效率大大提高,以紡織為例,西漢已有接近成型的綉花機器,足以見得當時生產已有一部分脫離了單純的手工勞作,使得生產率提高。手工業的發展促使商業繁榮起來,以長安為中心形成了許多商業城市,並通過絲綢之路開辟了與西亞諸國的外交與商貿等諸方面的交流。 在漢朝的人文藝術領域,出現了一位傑出的大史學家——司馬遷。他以太史令之職,完成了我國第一部通史《史記》,這部著作被後人贊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另外,漢朝的藝術水平也已達到相當高的程度,從近年來漢墓出土的一些文物看來,其做工之精細,工藝之考究,並不亞於今日。如四川廣漢出土的執鋤陶俑及廣州出土的漢代木船模型都是做工精細,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西漢自高祖劉邦創建以來,使中國一度成為強盛、富饒的大帝國。因此,西漢王朝被視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中興。
東漢:
東漢王朝(公元25年—公元220年)由漢光武帝劉秀建立,他推翻了王莽所建立起的新王朝,重新恢復由劉氏統治的漢王朝,史家稱此漢朝為東漢。
公元25年,劉秀在綠林軍的協助下,以武力擊敗了篡位的王莽,奪得帝位。劉秀身為西漢皇族,故仍定國號為漢,但建都洛陽,年號建武,是為漢光武帝。 建武二年,光武帝下令全面改革王莽所實施的舊政策,整頓吏治,設尚書六人分掌國家大事,以近一步削弱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許可權;廢除「官奴」;清查土地,使人民生活逐步穩定下來。 到公元一世紀中葉,經過光武帝、明帝(58—76年在位)、章帝(76—89年在位)三代的治理,東漢王朝已經逐漸恢復了往日漢朝的強盛,這一時期被後人稱之為「光武中興」。
公元89年,漢章帝薨,由年僅十歲的和帝劉肇即位,年號永元。因和帝年幼,統治權利完全落於章帝皇後竇氏與其兄竇憲之手。竇氏的專權引起了上下官吏的不滿,和帝於公元92年與宦官鄭眾等人合力誅滅竇氏, 鄭眾因功封侯。自此,宦官越來越甚地參與東漢的政治統治,加之自和帝劉肇以來歷代漢帝都寵信宦官,及至桓帝(公元132—167年在位)、靈帝(公元168—189年在位)年間,宦官的權利已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形成東漢王朝後期的宦官與外戚專權的格局。
公元189年,靈帝駕崩,何太後臨朝。當時皇宮內宦官專權,涼州董卓率兵入洛陽,廢皇子劉辯,殺何太後,立劉協為帝,是為漢獻帝。事實上獻帝即位後並無任何權利,董卓獨攬大權,殘暴專橫,使得各地官吏紛紛舉兵反抗,逐步形成了諸強割據的局面,統一的王朝實際上已經不復存在。後,獻帝又為曹操控制;公元220年,曹操次子曹丕逼迫獻帝讓位,東漢王朝宣布滅亡,繼之而來的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長期分裂的時期——三國時期。。
東漢王朝在統治上沿用了許多西漢的方針與政策,而且在一些方面做了調整與改革,使之更加適於當時的社會狀況。在東漢前期,政權進一步加強與地方勢力的融和,使國家趨於穩定,在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等方面都超過了西漢的水平。公元105年,蔡倫在前人的基礎上改造了紙張的製造技術,使我國的文字記錄方式脫離了使用竹簡的時代,同時造紙術也作為我們熟悉的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而流傳至今。東漢對後世的另外一項貢獻是制陶業的發展,它使中國徹底脫離了青銅時代的材料束縛,把一些以前為豪門貴族專有的用品帶入了尋常百姓家。
在自然科學方面,以張衡為代表的東漢學術界,有著很高的成就;張衡則以高超的工藝製造了「渾天儀」、「地動儀」等科學儀器,製造這些儀器的原理至盡仍被廣泛使用。另外,東漢末年的名醫華佗是有記載以來第一位利用麻醉技術對病人進行手術治療的外科醫生,他創造的「五禽戲」是我國第一套體操性質的健身活動。
到東漢時期,書法、繪畫已不單純作為文字圖形符號使用,它們的藝術地位逐漸顯露出來,雖然今日東漢流傳下來的藝術品數量不多,但從其中依然能窺得漢文化的風貌。
東漢王朝前後歷十二帝,共一百九十五年。
後漢
五代之一。劉知遠(即後漢高祖劉知遠)所建。都開封。盛時疆域約為今山東、河南兩省,山西、陝西的大部及河北、寧夏、湖北、安徽、江蘇的一部分。歷二帝,前後約四年。
劉知遠是沙陀部人,後晉天福六年(941)七月,任太原留守、河東節度使。 開運三年十二月十七日947年1月 11日), 契丹陷開封,後晉亡。劉知遠亦曾向契丹納貢, 但當時人民堅決反抗契丹, 有的方鎮也拒絕投降。劉知遠對契丹的南下先採取觀望態度。次年正月,契丹主耶律德光稱帝於開封,國號遼。二月,劉知遠亦在太原稱帝。他下詔諸道禁止為遼搜括錢帛,並詔慰抗擊遼之民眾,人心歸附。三月,遼兵北撤。五月,劉知遠出兵佔領洛陽、開封,收復後晉末失陷的河南、河北諸州。六月, 改國號大漢,史稱後漢。改開運四年(947)為天福十二年,次年建元乾□。與南唐、吳越、楚、南漢、後蜀、南平等政權並立。
乾佑元年 (948)正月,劉知遠死,次子承□(931~ 951)繼位,是為隱帝。承□初立,大臣史弘肇、楊□、蘇逢吉、郭威等專權,但四人之間又有矛盾。史弘肇為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掌握禁軍,酷虐濫殺;楊□為樞密使,權勢最重。承□疑懼,於乾□三年十一月殺楊 □、史弘肇及三司使王章,以蘇逢吉權知樞密院事;又密令殺鄴都留守、樞密使郭威。事泄,郭威起兵攻入開封,十一月二十一日(951年1月1日)承佑被殺。後漢亡。
國名 [Han state]
(1) (公元 221—263)三國之一。史稱季漢,又稱蜀漢。劉備所建,建都成都。
(2) (公元 304—329)東晉十六國之一。西晉時劉淵稱漢,後改為趙,史稱前趙。建都長安。
(3) (公元311—347)東晉十六國之一。西晉時李雄稱帝,國號成,至李壽時,改號為漢,史稱成漢,也稱後蜀,建都成都。
(4) (公元917—971)五代十國之一。劉隱稱帝,國號漢,史稱南漢建都廣州。
(5)(公元951—979)五代時十國之一。劉崇所建。國號漢,史稱東漢或北漢都晉陽(今山西太原南),稱太原府。盛時疆域十二州(一作十州),約為今山西省中部和北部。歷四主,共二十九年。
2. 古代漢朝是現在哪裡
漢朝分為西漢(前202年12月-公元8年11月)、東漢(25年-220年)。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定都專長安,又稱前屬漢;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定都洛陽,又稱後漢。西漢與東漢合稱兩漢。
到了西漢後期,漢的版圖除了西藏、內、外蒙外和東北,現今中國版圖基本上都納入了漢朝的版圖。其疆域鼎盛時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今內蒙古包頭、巴彥淖爾一帶),南至日南郡(今越南廣平省),東至臨屯郡(今朝鮮江原道一帶),西至蔥嶺(今帕米爾高原),面積廣達600萬平方公里。
希望能夠幫到您!
3. 漢朝歷史簡介
漢朝(前202年-8年,25年-220年)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主要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五年。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在推翻秦朝後被封為漢王。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獲勝後稱帝建立漢朝,史稱西漢;定都長安。漢文帝、漢景帝推行休養生息國策開創「文景之治」;
漢武帝即位後開辟絲路、攘夷拓土成就「漢武盛世」;至漢宣帝時期國力達到極盛。公元8年,王莽廢西漢末帝,定都常安,史稱新朝,西漢滅亡。
公元25年,劉秀統一天下後,仍沿用漢作為國號,史稱東漢。定都洛陽 ,統一天下後息兵養民,史稱「光武中興」 ;
漢明帝、漢章帝沿襲輕徭薄賦,開創「明章之治」;漢和帝繼位後大破北匈奴、收復西域,開創「永元之隆」 ,東漢國力達到極盛。
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雖剿滅民亂卻導致地方擁兵自重,董卓之亂後東漢名存實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中國進入三國時期。
漢朝和約略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為當時世界上先進的文明及強大帝國。兩漢時期奠定漢地范圍,極盛時東並朝鮮、南包越南、西逾蔥嶺、北達戈壁,國土面積約達609萬平方公里。公元2年,西漢全國人口達六千餘萬,占當時世界的三分之一。
(3)中國歷史上北漢朝在哪裡擴展閱讀:
漢朝重大歷史事件:
1、張騫出使西域
張騫出使西域又稱張騫通西域,指的是漢武帝時期希望聯合月氏夾擊匈奴,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各國的歷史事件。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漢武帝劉徹即位,張騫任皇宮中的郎官。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長安出發,經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後逃脫。
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張騫在西域有威信,後來漢所遣使者多稱博望侯以取信於諸國。
張騫出使西域本為貫徹漢武帝聯合大月氏抗擊匈奴之戰略意圖,但出使西域後漢夷文化交往頻繁,中原文明通過「絲綢之路」迅速向四周傳播。
因而,張騫出使西域這一歷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張騫對開辟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卓越貢獻,至今舉世稱道。
2、黃巾起義
黃巾起義,是東漢晚期的農民戰爭,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組織的民變之一,開始於漢靈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
當時朝廷腐敗、宦官外戚爭斗不止、邊疆戰事不斷,國勢日趨疲弱,又因全國大旱,顆粒不收而賦稅不減,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在巨鹿人張角的號令下,紛紛揭竿而起。
他們頭扎黃巾,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向官僚地主發動了猛烈攻擊,並對東漢朝廷的統治產生了巨大的沖擊,為平息叛亂,各地擁兵自重。
雖最終起義以失敗而告終,但軍閥割據、東漢名存實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終導致三國局面的形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漢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騫出使西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黃巾起義
4. 歷史上有幾個漢朝出現過
以漢作來為國號用的最多,歷自史上總共有十六次。
西漢(劉邦),玄漢(劉玄),盆漢(劉盆子),東漢(劉秀),蜀漢(劉備),成漢(李雄),漢趙(劉淵),刑漢(刑杲),侯漢(侯景),朱漢(朱泚),南漢(劉隱),王漢(王健),後漢(劉知遠),北漢(劉崇),郝漢(郝定),陳漢(陳友諒)。
一統帝國有兩次:西漢、東漢;地方割據七次:蜀漢、漢趙、成漢、王漢(前蜀)、後漢、南漢、北漢;農民起義後,自立或被推舉有五次:劉玄、劉盆子、刑杲、郝定、陳友諒;反叛稱帝有兩次:侯景、朱泚。
5. 中國歷史上的北匈奴究竟去了哪裡
生命如同故事,重要的不在於它有多長,而在於有多精彩。與大漢王朝恩怨糾纏二百餘年的匈奴人,無論最終融入漢民族的南匈奴,還是西去歐洲的北匈奴,他們都如一顆劃過天際的流星,詮釋了各自生命的精彩。而流星自有它的滑行軌跡,它們來那裡,落往何處,它們瞬間閃耀的光芒不僅僅是為夜空增添一抹炫彩,而是要用燃燒的身體將大地砸出一個大坑。顯然,北匈奴最終如願以償,相比較南匈奴而言,北匈奴更像是那顆讓地球為之一顫的流星。
6. 漢朝都城在哪裡 漢朝都城位於現在的哪裡
漢朝都城在長安、洛陽、許昌,漢朝都城位於現在的西北地區。
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版定都長權安,又稱前漢;後世史學家不承認新朝和玄漢合法性,所以一般將其合並到漢朝歷史里。
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定都洛陽,又稱後漢,史稱東漢 ;西漢與東漢合稱兩漢,即為漢朝。後代的三國時期漢昭烈帝劉備建立蜀漢,自稱季漢,又稱西蜀。
(6)中國歷史上北漢朝在哪裡擴展閱讀:
長安作為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千餘年,先後有21個王朝和政權建都於此,是十三朝古都。在建都長安的諸多朝代中,周、秦、漢朝、隋朝和唐朝都是中國歷史上的強盛時代,當時的長安已成為國際性大都市。長安在公元前195年-公元25年、公元580年-公元904年的兩段時間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自從絲綢之路開通後,「長安」成為東方文明的中心。隋時,隋文帝在「大興縣」營建新都(長安縣東),命名為「大興城」。唐朝時,以中軸線重新劃分長安縣與大興縣,並更名「大興縣"為萬年縣,取意「萬年長安」,重新恢復「長安」之名。
元代,「長安」喪失首都地位,「長安城」所在地「京兆府」易名為「奉元路」。明朝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之名由此而來。
7. 中國歷史上有幾個漢朝,叫什麼
三個漢朝,五個漢國。 漢 朝代名 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首都在長安。漢朝延續了許多秦朝的管理體制,但削弱了中央集權。儒家的治國之道被漢朝作為治國安邦的信條。沿續了200年後,漢朝的統制曾經短暫地終止了(公元9-24年,名叫王莽奪位),爾後重新光復又延續了200年的時間。到公元220年,漢朝滅亡。 西漢: 西漢王朝(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始於漢高祖劉邦,終於孺子嬰,共12帝。 西漢是我國第一個統一強盛的帝國。在西漢統治的二百多年的歷史中,通過一系列的政治經濟的改革,使國力強盛、人民安樂,呈現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間,中國一直以世界強國的面目屹立於世界之林。 西漢王朝是我國歷史上比較強盛的一個帝國之一,統治者把其主要的精力投入到農業發展上,歷代一直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人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故而漢王朝的政治一直比較穩定。在武帝年間,大臣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武帝採納之,自此,儒教、儒學形成了漢朝以後中國歷朝歷代一貫遵從的治國方略。 由於政治經濟的穩定,使得手工業、商業、人文藝術以及自然科學都得到長足的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使得以冶金、紡織為主的西漢手工業的生產效率大大提高,以紡織為例,西漢已有接近成型的綉花機器,足以見得當時生產已有一部分脫離了單純的手工勞作,使得生產率提高。手工業的發展促使商業繁榮起來,以長安為中心形成了許多商業城市,並通過絲綢之路開辟了與西亞諸國的外交與商貿等諸方面的交流。 在漢朝的人文藝術領域,出現了一位傑出的大史學家——司馬遷。他以太史令之職,完成了我國第一部通史《史記》,這部著作被後人贊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另外,漢朝的藝術水平也已達到相當高的程度,從近年來漢墓出土的一些文物看來,其做工之精細,工藝之考究,並不亞於今日。如四川廣漢出土的執鋤陶俑及廣州出土的漢代木船模型都是做工精細,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西漢自高祖劉邦創建以來,使中國一度成為強盛、富饒的大帝國。因此,西漢王朝被視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中興。
8. 中國歷史上所有朝代的國都所在地
夏:斟鄩(河南洛陽偃師西)、陽翟(河南禹州)、帝丘(河南濮陽西南)、夏邑(今河南商丘東)、安邑(山西夏縣西北)、原(河南濟源西北)、老丘(河南開封東北)、西河(河南安陽東南)。
商:亳(河南商丘)、西亳(河南洛陽偃師西)、囂(河南鄭州西北)、相(河南濮陽北、安陽內黃南;一說今河南安陽洹水北)、西亳(河南洛陽偃師西)、奄(山東曲阜)殷(河南安陽)、朝歌(河南淇縣)。
西周:鎬京(陝西西安長安西北)、成周(河南洛陽)、犬丘(陝西咸陽興平東南)、南鄭(陝西渭南華縣)
東周:雒邑(河南洛陽)
秦: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
西漢:洛陽(河南洛陽東)、櫟陽(陝西西安臨潼東北)、長安(陝西西安西北)
東漢:雒陽(河南洛陽東)、長安(陝西西安西北)、許昌(河南許昌)
三國時期:【魏】許昌(河南許昌)、洛陽(河南洛陽東)公元221年--公元265年【蜀】成都(今四川成都)【吳】建業、建業(江蘇南京)。
西晉:洛陽(河南洛陽東)長安(陝西西安西北)。
東晉:建康(江蘇南京)
隋:大興(陝西西安)、洛陽(河南洛陽)。
唐:長安(陝西西安)、武周神都洛陽(河南洛陽)、洛陽(河南洛陽)。
北宋:東京(河南開封)
南宋:南京(河南商丘)、臨安(浙江杭州)
遼:上京臨潢府(內蒙古巴林左旗)、中京大定府(內蒙古寧城西南)公元1007年—公元1125年
金: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阿東城東南)、中都大興府(今北京城西南)、南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歸德府(今河南商丘)。
元:大都(元京師,北京)
明:南京 (江蘇南京)、北京(北京)公元1420年—公元1644年
清:興京(遼寧新賓西)、遼陽(遼寧遼陽)、盛京(遼寧沈陽)、北京(北京)。
(8)中國歷史上北漢朝在哪裡擴展閱讀:
長安與洛陽的角色互轉
漢朝是劉姓王朝,有劉邦(高祖)建立的前漢和劉秀(光武帝)建立的後漢之分,後世史學家習慣將前漢稱為「西漢」、後漢稱為「東漢」,此叫法即因各自都城方位不同而來。
公元前206年,劉邦受封「漢中王」。在「楚漢相爭」中,劉邦打敗了項羽,於公元前202年定鼎天下。當年2月28日,劉邦在山東定陶汜水之陽舉行登基大典,定國號為「漢」。初都洛陽,群臣擁護,認為「其固足可恃也」。
但不久,劉邦改變了想法,將洛陽設為陪都,而定長安城為首都。原來,謀臣張良的分析起了決定作用。《漢書·張良傳》記載,張良認為洛陽「其中小,不過數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敵,此非用武之國」;長安則「金城千里,天府之國」。
到了建武元年(公元25年),洛陽終於迎來轉機,由「著名陪都」轉正為東漢的「著名首都」。這年冬十月,劉秀與王莽的更始政權決裂,在鄗(今河北高邑)登基稱帝,為表明自己的劉姓正統和漢家重興,仍以「漢」為國號,此即東漢。劉秀確定洛陽為首都(東都)後,設長安為陪都,稱為「西都」。
9. 我國歷史上漢朝的國都所在地及名稱
國都:長安,在現在陝西西安
10. 中國歷史上到底有幾個漢朝
三個漢朝,五個漢國。
漢
朝代名
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首都在長安。漢朝延續了許多秦朝的管理體制,但削弱了中央集權。儒家的治國之道被漢朝作為治國安邦的信條。沿續了200年後,漢朝的統制曾經短暫地終止了(公元9-24年,名叫王莽奪位),爾後重新光復又延續了200年的時間。到公元220年,漢朝滅亡。
西漢:
西漢王朝(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始於漢高祖劉邦,終於孺子嬰,共12帝。
西漢是我國第一個統一強盛的帝國。在西漢統治的二百多年的歷史中,通過一系列的政治經濟的改革,使國力強盛、人民安樂,呈現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間,中國一直以世界強國的面目屹立於世界之林。
西漢王朝是我國歷史上比較強盛的一個帝國之一,統治者把其主要的精力投入到農業發展上,歷代一直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人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故而漢王朝的政治一直比較穩定。在武帝年間,大臣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武帝採納之,自此,儒教、儒學形成了漢朝以後中國歷朝歷代一貫遵從的治國方略。
由於政治經濟的穩定,使得手工業、商業、人文藝術以及自然科學都得到長足的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使得以冶金、紡織為主的西漢手工業的生產效率大大提高,以紡織為例,西漢已有接近成型的綉花機器,足以見得當時生產已有一部分脫離了單純的手工勞作,使得生產率提高。手工業的發展促使商業繁榮起來,以長安為中心形成了許多商業城市,並通過絲綢之路開辟了與西亞諸國的外交與商貿等諸方面的交流。
在漢朝的人文藝術領域,出現了一位傑出的大史學家——司馬遷。他以太史令之職,完成了我國第一部通史《史記》,這部著作被後人贊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另外,漢朝的藝術水平也已達到相當高的程度,從近年來漢墓出土的一些文物看來,其做工之精細,工藝之考究,並不亞於今日。如四川廣漢出土的執鋤陶俑及廣州出土的漢代木船模型都是做工精細,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西漢自高祖劉邦創建以來,使中國一度成為強盛、富饒的大帝國。因此,西漢王朝被視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中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