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大元帥里為什麼一半是湖南人,一半是四川人
十大元帥中,四川人(包括重慶)有4人,湖南人有3人,占據著十大元帥的大部分位置。加上湖北、廣東各1人,十大元帥中有9人是南方人。這是與上世紀20年代中國革命的形勢所決定的。
因為當時中國的國民革命的根據地是在南方,從辛亥革命算起到南昌起義都是在南方,一方面是因為距離清政府、北洋政府的核心北京比較遠,二來南方人受革命思想的影響比北方人要大。包括孫中山在廣東創建的黃埔軍校為國共兩黨培養了大批人才。而對於中國共產黨來說,早期的歷史也基本上是在南方,從上海、嘉興、南昌、井岡山等等都是如此。因此,早期的中國共產黨隊伍中,絕大多數是南方人,這也就是建國後主要領導人,尤其是軍事領導人多數是南方人。而在這其中,四川的川軍和湖南的湘軍的軍事傳承對於當地人影響較大,尚武意識相比其他地方更濃,因此也有較多的人投身革命,也造就了較多的元帥。
十大元帥具體是四川人有朱德、陳毅2人,重慶人有劉伯承、聶榮臻2人,湖南人有彭德懷、賀龍、羅榮桓3人,湖北人有林彪1人,山西人有徐向前1人,廣東人有葉劍英1人。
朱德、彭德懷、劉伯承、賀龍、葉劍英是從舊軍閥投身革命,林彪、徐向前是黃埔生後投身革命,陳毅、聶榮臻是赴歐洲勤工儉學後投身革命,羅榮桓是直接投身革命。
2. 以前打仗的湘軍是湘西人嗎
湘軍是晚清時對湖南地方軍隊的稱呼,或稱湘勇。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後,清朝正規軍無法抵禦,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裝,湘軍就是在這時發展起來的。除了鎮壓太平天國時期的曾國藩創建的湘軍,還包括該部一直延續到抗日戰爭時期的湖南軍隊。直到何鍵下台,蔣介石才把湘軍改造為半中央軍。到1949年,半中央化的湘軍全部被解放軍消滅,湘軍的歷史至此終結。
1852年,太平軍出廣西,進湘鄂,所向披靡,清廷深感綠營和八旗兵已不足用,便飭令各省舉辦團練,以助「攻剿」。1853年1月21日,因母喪回湖南湘鄉守制的禮部右侍郎曾國藩奉命幫同湖南巡撫張亮基督辦湖南團練。後來,曾國藩認為團練不足恃,決定組建一種新的軍隊,這就是「湘軍」(也稱「湘勇」)。
曾國藩
湘軍大體上仿照明朝戚繼光的營制,以營為基本單位,直接受「大帥」統轄(後增設統領,各統率若干營)。每營編營官一、哨官四、勇丁五百人,另配長夫一百八十人,合計每營六百八十五人。每哨設八隊,火器隊與刀矛隊各半。火器主要有抬槍、鳥槍。全營有劈山炮隊二,直隸於營官。湘軍水師籌組的時間略晚於陸師。水師每營編快蟹船一、長龍船十、舢板船十,共二十一隻,員額為四百四十七人(1856年後,改制如下:裁快蟹船,長龍船減為八艘,舢板船增為二十二艘,全營共有船三十艘(每船炮位如舊),員額增至五百三十二人)。每隻長龍船安炮七門,舢板船安炮四門,均為六百斤至千斤的洋炮。各船還配有火槍、刀矛,以備近戰。此外,湘軍還設有營務處和糧台,分別管理全軍的軍務與後勤。
曾國藩作為湘軍的創始者,他將湖南各地團練整合成湘軍,形成了書生加山農獨特的體制,成為清政府與太平天國起義軍作戰的主要軍事力量。滿清政府雖然對地方漢族武裝不信任,但不得不倚重於湘軍。曾國藩同時又藉助了安徽本土力量,發展了淮軍,並培養了淮軍首領李鴻章。湘軍不但消滅了太平天國,還參與了清廷與各地其他起義軍的作戰,挽救了清王朝,而且使兵權落入漢族,改變了當時清朝的政治格局。[2]
軍隊組建
士兵成分
湘軍將領主要是湘鄉人,大多是封建儒生,士兵則招募湘鄉一帶農民。曾國藩與一些重要將領既是同鄉,又有同學、師生、親友的關系。湘軍的士兵由營官自招,並只服從營官,上下層層隸屬,全軍只服從曾國藩一人。曾國藩治軍重在思想紀律而不在技術性的訓練。他為湘軍寫的軍歌唱道:「規矩要肅靜,有禮、有法、有號令。」他制定「辨等明威」的軍禮,以儒家三綱五常的禮教、尊卑上下的等級制度與同鄉共里的鄉土觀念維系官兵,使湘軍成為一支有力地維護封建統治的軍隊。[3]
3. 湘軍的主要人物
湘軍在與晚清的各地農民起義軍作戰中迅速成長,使晚清一度出現了「中興」的局面。「中興將相十九湖湘」,湘軍將領及其幕僚成為當時中國政治、軍事舞台的主角。整個湘軍系統中位至總督者15人,位至巡撫者14人,其他大小文武官員不勝數。全國各地的優秀人才投入到曾國藩麾下,還包括一批卓越的工程師、科學家(如李善蘭、徐壽、容閎等)。 湘軍發展過程中的主要人物(包括由湘軍發展到淮軍的人物) 人物 相關介紹 曾國藩 湘軍統領,建立湘軍,消滅太平天國,主導洋務運動。 曾國荃 湘軍主要將領之一,曾國藩的九弟,因善於挖壕圍城有曾鐵桶之稱。 曾國葆 湘軍主要將領之一,曾家五兄弟年最幼者。 曾國華 湘軍主要將領之一。 李鴻章 晚清重臣,由曾國藩一手提拔,並創立淮軍。 江忠源 晚清湘軍初期統帥。 江忠濟 清朝將領,江忠源之弟,湘軍建立初期主要人物。 胡林翼 晚清中興名臣之一,湘軍重要首領。 左宗棠 晚清重臣,民族英雄,曾收復新疆。 郭嵩燾 中國近代第一位駐外使節。 楊岳斌 晚清湘軍水師統帥,行伍出身,曾參與鎮壓新寧李沅發起義。 彭玉麟 湘軍長江水師將領。 劉長佑 湘軍主要將領之一,晚清朝廷重臣。 李續宜 清末湘軍將領,浙江布政使李續賓弟,官至安徽巡撫。 李續賓 湘軍主要將領,驍勇善戰,精通騎射。 劉蓉 桐城派古文家。 劉坤一 湘軍宿將,1855年參加湘軍楚勇與太平軍作戰。 程學啟 本為太平軍將領,1861年投降湘軍,1861年底編入淮軍。 丁汝昌 本為太平軍將領,1861年底編入淮軍,曾指揮黃海海戰。 蔣益灃 湘軍主要將領,羅澤南的門生。 劉檡昭 湘軍主要將領。 劉錦棠 投入叔父所在的湘軍,獲得了「法福靈阿巴圖魯」 的稱號。 羅澤南 湘軍創始人之一,理學家。 王錱 湘軍主要將領之一,立下了汗馬功勞。 孫開華 湘軍主要將領之一,曾在台灣抗擊法國侵略者。 塔齊布 清朝湘軍將領之一,滿洲鑲黃旗人。 除了曾國藩外,還有曾國荃,左宗棠、李續賓、羅澤南、彭玉麟、郭嵩燾、李鴻章、劉坤一等等人物,成為晚清歷史顯赫的一頁。後來的洋務運動也主要由湘軍人物一手發起。
左宗棠因為收復新疆的壯舉,更是被譽為民族英雄。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和彭玉麟被史學界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亦有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和李鴻章之說。 (晚清四大名臣圖冊參考資料來源: ;表格內容參考資料: ;湘軍主要人物相冊參考資料: )
4. 「無湘不成軍」中國人盡知,湘軍主要來自湖南哪裡
我國民間有句老話,“無湘不成軍,無桂不成國”。這一句話其中的意思就是湘人打仗勇猛,沒有湘人就不成軍隊。廣西人作戰更猛,有不要命的姿態。可以看到,湘軍威猛可謂是名揚天下。
之後,在抗日的南昌保衛戰、宜昌反擊戰、長沙會戰,湖南軍隊的湘軍都是誓師出征,父老鄉親們也會替他們掛上“竿軍出征,中國不亡”的旗幟,如奮不顧身的川軍一樣,在前線與日軍戰斗湘軍都是從來不後退。
可以看到,湖南人的英勇是全國有名,“無香不成軍”這一句話是不假!
5. 勞你說說湘軍的歷史和人物。
湘軍
中國晚清時期曾國藩以湘鄉練勇為基礎,在湖南創建的一支軍隊。又稱湘勇。湘軍將領主要是湘鄉人,大多是封建儒生,士兵則招募湘鄉一帶農民。湘軍的士兵由營官自招 ,並只服從營官,上下層層隸屬,全軍只服從曾國藩一人。曾國藩治軍重在思想紀律而不在技術性的教練,使湘軍成為一支有力地維護封建統治的軍隊。湘軍分陸軍、水師兩種。其營制主要採用明代軍事家戚繼光的「束伍」成法。在武器裝備上,湘軍不僅向外國采購洋槍洋炮,還自設船廠,仿造新式武器。湘軍於1854年初在衡州(今衡陽市)編練建成,共1.7萬餘人。是年夏,出省作戰。以後幾年間與太平軍在湖北、江西的沿江地區爭奪。1858年5月,其精銳李續賓部即深入皖中,氣勢很盛。至11月間,李續賓及所部6000餘人在廬州(今安徽合肥)三河之役被太平軍殲滅,銳氣頓減。1860年,曾國藩任欽差大臣、兩江總督後,掌握地方軍政大權,號令統一,籌餉較易,湘軍勢力大為擴充,成為鎮壓太平天國的清軍主力。1861年9月,攻陷安慶。次年(同治元年)春,曾國藩再以曾國荃率湘軍主力沿江進逼太平天國首都天京(今江蘇南京),以左宗棠部及李鴻章新募淮軍進攻江浙其他地區。1864年7月,湘軍攻破天京。湘軍鎮壓太平天國後,聲勢愈大。曾國藩為避免清廷的疑慮,又因湘軍暮氣日深 ,大量裁撤直系部隊,其支系仍在安徽、湖北、河南、山東 、江蘇等地鎮壓捻軍。湘軍水師則守湘軍舊制,取綠營規模 ,改建為長江水師。以後,左宗棠平定新疆雖也利用湘軍,但湘軍已不是國家的主要軍隊。
曾 國 藩( 1811 ~ 1872 )
晚清重臣,湘軍創立者和統帥。初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出生於湖南省雙峰縣(原屬湘鄉)荷葉鎮。道光十八年(1838)中進士,入翰林院,為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與大學士倭仁、徽寧道何桂珍等為密友,以「實學」相砥礪。平時有感於政治廢弛,主張以理學經世。
咸豐二年(1852),太平軍由廣西進軍湖南,清廷震恐。 適曾國藩因母喪在籍,奉旨前往長沙,幫同湖南巡撫辦理 團練。遂招募農民為營勇,任用儒生為將佐,朝夕訓練, 號「湘勇」(通稱湘軍)。1854年初,湘軍練成水陸師1.7萬餘人,會集湘潭,誓師出戰。湘軍初戰,連敗於岳 州(今湖南嶽陽)、靖港,曾國藩為此憤不欲生,投水自 殺,被其左右救起。後重整軍實,復占岳州,攻陷湖北省 城武昌,奉詔署湖北巡撫。此後用兵更為謹慎。旋因朝廷 恐其於地方勢大,又被解署任,以後長期只以侍郎虛銜領 兵。1855年初,進攻江西九江、湖口,被太平軍重創,退 守南昌。1858年6月,曾國藩奉詔出辦浙江軍務。1860年清軍江南大營徹底敗潰後,加兵部尚書銜,授兩江總督, 以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從此,不但擁有兵權,而且掌握地方大權。
次年9月,督其弟曾國荃攻陷安慶。11月, 加太子少保銜,奉命統轄江蘇、安徽、江西、浙江四省軍務。旋向朝廷舉薦左宗棠督辦浙江軍務、李鴻章出任江蘇 巡撫。1862年,以安慶為大本營,命曾國荃部沿江東下, 直逼天京;命左宗棠部自江西進攻浙江;命李鴻章部自上海進攻蘇南,對太平天國實行戰略包圍。10月,湘軍與李 秀成等部數十萬太平軍在天京城外激戰,持續圍困天京。 至1864年7月,終於攻破天京城池,完成對太平天國起義的鎮壓。朝廷褒功,封曾國藩為一等毅勇侯,加太子太傅,賞雙眼花翎。
1865年5月,曾國藩奉命督辦直隸(約今河北)、山東、河南三省軍務,鎮壓捻軍。他駐營徐州,先後採取重 點設防、憑河築牆、查辦民圩的方略,欲在黃河、淮河之 間,運河以西,沙河、賈魯河以東的區域殲滅捻軍,因師 久無功,次年冬清廷改派李鴻章接替,命其回兩江總督本 任。1867年,調任直隸總督。1870年6月,天津發生教 案,奉命前往查辦,屈從法國勢力,處決、遣戍官民數十 人,受到社會輿論譴責。9月,還任兩江總督。
曾國藩重視採用外國軍火,主張「師夷智以造炮製船」。1861年,設立安慶內軍械所,製造「洋槍洋炮」,後又試制小火輪船。1863年,造成「黃鵠」號輪船, 並派容閎赴美國購買機器。1865年至1866年,與李鴻章在上海創辦江南製造總局等軍事工業。後為之積極籌措經費,派遣學童赴美留學,成為清末興辦洋務事業的首創者。
曾國藩畢生服膺程朱理學,又主張兼取各家之長, 認為義理、考據、經濟、辭章四者不可缺一, 但始終將理學放在首要地位。於古文、詩詞也很有造詣,被奉為桐城派後期領袖。1872年3月在南京病卒。贈太傅,謚文正。後人輯其所著詩、文、奏章、批牘等為《曾文正公全集》。
6. 湘軍產生了哪些著名人物
湘軍創史人胡林翼
7. 歷史上的湘軍到底有多厲害呢
中國歷史上有一句老話叫做無湘不成軍,這句話的存在是非常有道理的。清朝晚期,太平天國爆發以後,曾國藩親自上陣,組建了厲害的湘軍,雖然湘軍並不能從朝廷那拿到豐厚的回報,但是湘軍的戰鬥力是非常強盛的。而且,中國發生的很多戰役,都有湘軍的影子,新中國樹立的授銜儀式上,共和國的很多將領也是祖籍湖南。由此可見,湘軍的影響是很大的。
三、湘軍的功勞。除了太平天國運動之外,湘軍還參與平定了捻軍起義,同治回亂,收復了新疆地區,等等多個戰爭中都有湘軍的出現,成為晚清時期一股重要的力量。甚至也有歷史學家說,在抗日戰爭中,都能看到湘軍的影子。而且,當年派往緬甸的國際遠征軍,也有很多是湖南人,可見湘軍的戰鬥力在國際舞台上都是非常有戰鬥力的。
8. 曾國藩的湘軍到底有多少人
湘軍是晚清時對湖南地方軍隊的稱呼,或稱湘勇。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後,清朝版正規軍無法抵禦,不得權不利用地方武裝,湘軍就是在這時發展起來的。除了鎮壓太平天國時期的曾國藩創建的湘軍,還包括該部一直延續到抗日戰爭時期的湖南軍隊。直到何鍵下台,蔣介石才把湘軍改造為半中央軍。到1949年,半中央化的湘軍全部被解放軍消滅,湘軍的歷史至此終結。
9. 為什麼說「無湘不成軍」湘軍在歷史上是什麼樣的存在呢
無湘不成軍,此話形容的是到了19世紀中後期以後,也就是大清朝中後期以後,清朝原有的最厲害的八旗軍隊已經潰不成軍,由於清王朝長時間的和平穩定,經歷了康雍乾盛世,原先能騎馬射箭的八騎兵,貪圖享受安逸、聲色犬馬,連彎弓射箭都不會了,讓他們來鎮壓地方的農民起義只有被屠殺的份。太平天國的爆發直接擊中了清王朝軍事薄弱這根軟肋,朝廷不得不重用漢族地主啟用如曾國藩等地方實力派人物,讓他們在地方上辦團練,組建實際上的個人軍隊來消滅太平天國以及捻軍。
尤其湘西和湘南少數民族地區人民更為厲害,可以說是全民皆兵。正是由於湘軍的英勇表現,才使得大清王朝能夠繼續苟延殘喘半個世紀,可以說湘軍是大清王朝的救命稻草,可以跟抗日戰爭中的桂軍和川軍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