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梅姓名人有哪些
梅成:梅文鼎孫,清代大臣、天文數學家。康熙五十三年進士,授編修,官至版左都御史。參與修訂《數權理精蘊》《歷象考成》等。另有《赤水遺珍》等。
梅文鼎:宣城人,清朝天文數學家。他曾系統考察古今中外歷法,又介紹歐洲數學,綜合研究中西歷算,對後世頗有影響。一生著作八十餘種,富於科學價值。有《梅氏歷算全書》、《古今歷法通考》等,後人匯編為《梅氏叢書》。其兩位弟弟也長於天文數學。
梅蘭芳:江蘇泰州人,現代京劇表演藝術家、四大名旦之首、名聞世界之京劇藝人。出身京劇世家,十一歲登台,工青衣,兼演刀馬旦,開創了梅派藝術。與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並稱「四大名旦」。解放後,任北京京劇院院長,年逾六十尚能粉墨登場,亦工書法,善畫花卉,出筆秀逸。代表戲有《貴妃醉酒》《霸王別姬》等。1961年逝世,終年67歲。有《梅蘭芳文集》
2. 姓梅的名人有哪些
梅堯臣,北宋來著名現實主自義詩人。
梅殷,明朝開國君主朱元璋的女婿,靖難之役人物。
梅貽琦,台灣清華大學前校長。
梅可望,台灣警官大學、東海大學前校長。
梅貽琦,曾任北京清華大學校長、台灣國立清華大學校長、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中央研究院院士。
梅艷芳,已故香港歌手。
梅愛芳,香港歌手,已故香港歌手梅艷芳的姐姐。
梅小青,香港無線電視劇監制。
梅小惠,香港無線電視部頭合約女藝員,梅小青胞妹。
梅雪仙,香港粵劇紅伶。
梅卓燕,香港著名舞蹈家。
梅志,中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和傳記作家,胡風的夫人。
梅龔彬,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秘書長,全國人大常委,全國政協委員。
梅汝璈,中國法學家,二戰公審日本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之中國代表法官。
梅蘭芳,中國近代傑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藝術家,舉世聞名的中國戲曲藝術大師。與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並稱「四大名旦」,梅居其首。
梅葆玖,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之子。
梅叔鸞,越南梅朝的開國君主。
梅婷,大陸演員
梅婷,女作家和那個明星不是一個人。
3. 請問中國從古到今有哪些名人是姓「梅」的
【梅姓得姓始祖】
梅伯。商末直臣,紂王時在朝任卿士。他為人正直敢言,見紂王荒淫無道,幾次冒顏進諫,紂王不納。時有臣勸他,忠言逆耳,以免招來殺身之禍,而梅伯卻慷慨陳詞:「文諫死,如果人人都不敢直言,朝廷還要我們這些大臣干什麼?」他依然如故,凡遇紂王無道,即當庭指出,紂王忍無可忍,就把梅伯殺了,還殘忍地把梅伯的屍體剁成肉醬,梅伯因冒死直言,忠貞不屈而流芳千古。武王滅商後,封梅伯之裔於黃梅,號為忠侯,其後世子孫遂以祖先的封邑為氏,稱梅姓。他們尊梅伯為其得姓始祖。
【梅姓其他歷史名人】
梅 詢:宣城人,宋代官吏。少好學有詞辯,進士及第,官至許州知州。
梅 清:安徽省宣城人,清代畫家、詩人。順治年間舉人。筆法挺秀,墨色蒼渾,畫松別饒風致。其子蔚,山水得家傳,兼工人物。
梅 庚:梅清從孫,清代畫家、詩人。康熙年間舉人,官泰順知縣。書善八分,畫善山水、花卉,脫略風格,不宗一家,曠逸有雅韻。與梅清、石濤均為黃山派名畫家。工詩,有《天逸閣集》。
梅 成:梅文鼎孫,清代大臣、天文數學家。康熙五十三年進士,授編修,官至左都御史。參與修訂《數理精蘊》、《歷象考成》等。另有《赤水遺珍》等。
梅 月:明代進士。嘉靖間,人川南道憲副。生平持躬謙讓,人稱長者。民間有梅月雙清之謠。
梅行思:江夏(今湖北省武漢之武昌)人,五代時南唐官吏、畫家。曾為翰林待詔,善畫人物、牛馬。最工寫雞,以此知名,世號梅家雞,寫斗雞最精。
梅堯臣:宣州宣城(今屬安徽省)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北宋文學家。賜進士出身,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員外郎,世稱梅都官。其詩平淡樸素,含蓄深刻,多反映現實生活和民生疾苦,以矯宋初空洞靡麗之詩風。因與蘇舜欽齊名,人稱「蘇梅」。有《宛陵先生文集》。
梅鼎祚: 安徽宣城人,明代著名曲作家。以古學自任,詩文博雅,王世貞稱其詩文為當時之冠。拒絕仕途,著述頗豐。有《才鬼記》、《青泥蓮花記》、《歷代文紀》、《古樂苑》、《宛雅》等。
梅朗中:梅鼎祚孫,清代詩書畫家,善書畫、兼善詩文,世稱三絕。有《書帶園集》。
梅文鼎:宣城人,清朝天文數學家。他曾系統考察古今中外歷法,又介紹歐洲數學,綜合研究中西歷算,對後世頗有影響。一生著作八十餘種,富於科學價值。有《梅氏歷算全書》、《古今歷法通考》等,後人匯編為《梅氏叢書》。其兩位弟弟也長於天文數學。
梅曾亮: 江蘇省上元(今南京)人,清代大臣、古文學家。道光進士,官戶部郎中。專力古文,有盛名。詩亦清秀。有《柏梘山房文集》。
梅貽奇:天津人,現代著名學者。1931年起任清華大學校長,1949年赴美。1957年在台灣新竹創辦清華大學原子能研究所。
梅蘭芳:江蘇泰州人,現代京劇表演藝術家、四大名旦之首、名聞世界之京劇藝人。出身京劇世家,十一歲登台,工青衣,兼演刀馬旦,開創了梅派藝術。與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並稱 四大名旦 。解放後,任北京京劇院院長,年逾六十尚能粉墨登場,亦工書法,善畫花卉,出筆秀逸。代表戲有《貴妃醉酒》、《霸王別姬》等。1961年逝世,終年67歲。有《梅蘭芳文集》。
此外,梅姓的主要名人還有:漢代有列侯梅鍡、名士梅福,東晉有儒學家梅賾,宋代有三司戶部判官梅詢,明代有經學家梅鶚、戲曲家梅鼎祚,清代有畫家梅清、古文家梅曾亮等。
【中國人民解放軍梅姓開國將軍生平簡介】
梅盛偉少將
梅盛偉(1914-2001),曾用名梅聲為,湖北省陽新縣龍港鎮人。1930年4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政治部宣傳員、師文印股股長,團政治處主任,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秘書處股長、科長,天全獨立團團長,第80團政治部主任,後方縱隊司令部通信科科長,紅4軍司令部參謀、政治部保衛部秘書。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隨營學校文印股股長,129師第1、第2營政治教導員、師政治部總務處副處長、直供處政治委員,太行軍區第5軍分區34團政治委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第24旅71團政治委員,東北民主聯軍第1師2團副政治委員,合江軍區5支隊副政治委員,鶴立獨立團團長,興山警備司令員,合江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東北軍區政治部組織部幹部科科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沈陽軍區防空軍政治部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學員,1950年組建東北防空部隊,任東北防空部隊政治部主任,1950年11月1日,高炮17團一舉擊落4架F-84型敵機。該月高炮部隊對敵作戰168次,擊落敵機11架,擊傷69架。空軍和防空軍合並後,任沈陽空軍政治部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1軍、第2軍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政治部主任、黨組成員,交通部顧問組組長、黨組成員,1995年8月離休。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六、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2001年4月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87歲。
梅嘉生少將
梅嘉生(1913-1993),江蘇省丹陽縣人。1926年隨生母到上海讀書,小學畢業後到一家中葯店當學徒,出徒後在父親的葯店當伙計,工余在夜校學校英語,不久考入華夏大學附屬中學。日軍佔領東北後,到南京報考國民黨陸軍軍校,學習裝甲兵課程。1938年參加八路軍。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爆發後,梅嘉生回到家鄉,組織抗日武裝,和鄰村的管文蔚取得聯系,組織起農民自衛團。陳毅率領新四軍第1支隊北上時歸屬新四軍。歷任丹陽游擊縱隊3大隊大隊長,新四軍挺進縱隊3團團長,蘇皖支隊副司令員,新四軍教導總隊中級幹部隊隊長,新四軍第1師3旅參謀長,蘇中軍區第2軍分區副司令員,蘇中公學教育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蘇中軍區副參謀長,第1軍委區副司令員,新四軍第1師參謀長,華東野戰軍第4縱參謀長,第三野戰軍第23軍副軍長兼參謀長,經歷過「紫石英號事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4月,中央軍委命令:第二、三、四野戰軍各抽調一個師的全套幹部參加赴越南軍事顧問團,同時由第三野戰軍調集幹部組成顧問團團部班子,由第四野戰軍抽調一個軍事學校的班子擔任越軍軍事學校的顧問。赴越南軍事顧問團團長韋國清和粟裕商議,由當時設在南京的華東軍政大學第3總隊首長組成顧問團團部,由總隊隊長梅嘉生擔任韋國清的主要助手,擔任了赴越南軍事顧問團參謀長、第一副團長。曾經主持為越軍起草了《戰斗條令》、《隊列條令》和《內務條令》。1952年越南人民軍發動西北戰役,負責戰役計劃的准備,幫助越軍總部組織了戰場偵察,並和武元甲進行了8天沙盤推演作業。西北戰役開始時,梅嘉生隨越軍行動,兩次遇險,一次幾乎被定時炸彈炸著,一次是法軍飛機轟炸,警衛員把他壓在自己身子底下。西北戰役之後,和武元甲趕到越南和寮國邊境,會見了寮國巴特寮戰線領導人蘇發努馮親王,商議組織桑怒戰役。1953年,韋國清和梅嘉生隨越軍進入寮國上寮邊境地區。參與上寮戰役。上寮戰役越軍全勝,胡志明宴請韋國清、梅嘉生和鄧逸凡,胡志明將一個雞腿夾到梅嘉生碗里說:你為了越南的救國事業染上了嚴重的關節炎,吃了這個,盡快康復!韋國清、梅嘉生和武元甲研究制定了《1953年冬1954年春作戰計劃》。韋國清、梅嘉生還和武元甲研究制定了奠邊府戰役計劃。1954年1月,韋國清、梅嘉生到奠邊府前線,梅嘉生還到前沿觀察法軍陣地。回國後,1955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部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華東軍區戰史編輯室主任,1964年任東海艦隊副司令員,1973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副司令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榮獲越南民主共和國二級軍功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勛榮譽章。1993年9月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80歲。
4. 姓梅的名人有哪幾個
梅蘭芳、梅葆玖、梅艷芳、梅婷、梅汝傲、梅堯臣
5. 姓梅姓梅的名人有哪些
55年中南海授銜開國將軍梅嘉生。
6. 姓梅的名人有哪幾個
起源主要有二:①出自子姓,湯 王後裔。殷 商時商 王太丁封弟弟於梅(今安徽毫州東南),為伯爵,世稱梅伯。商紂 王時在朝 中任卿 士,忠直敢 諫,對紂 王的荒 唐行徑多次提出批評,結果觸 怒紂 王被廢 黜,後又以酷 刑殺 死。武 王滅 商,封梅伯後裔於黃梅,號忠侯,其支庶子孫便以封地命姓,稱梅姓。②出自他族。《魏書》載,漢時南蠻有梅姓;《舊唐書》載,北狄奚酋 長有梅姓;清 滿 洲人姓,世居沈陽;又,清 滿 洲八 旗姓梅佳氏後改為梅姓;清貴州貴陽府開州土司有梅姓;今滿、土家、彝、蒙古、黎、東鄉、錫伯等民族均有梅姓。
始祖:梅伯。 遷徙: 梅姓發祥於今湖北黃梅一帶,後不知什麼原因,大批遷衍於河南汝南。據《姓氏考略》記載,早期的梅姓主要活躍在今河南汝南一帶,先秦之後才漸有梅姓人散見於史冊。秦有丹陽(治所在今安徽宣城)人梅姑,漢初有益陽(今屬湖南)人梅□,西漢中葉有南陽(今屬河南)人梅免,新莽時有九江壽春(今安徽壽縣)人梅福。這些史實表明,秦漢之際,大多梅姓移居相對富庶的中原一帶,其他梅姓則以黃梅為中心,呈放 射狀向四周擴散。魏晉南北朝時,梅姓在汝南郡繁衍地尤為昌盛,並呈族大人眾,枝繁葉茂之勢,後逐漸發展成為梅姓歷史上最重要的郡望——汝南郡。此際見諸史冊之梅姓人依然不多,除上述汝南郡出了梅賾、梅陶父子外,還有吳興(今屬浙江)人梅蟲兒。可見在隋唐以前,梅姓已分布於今湖南、湖北、江蘇、江西、安徽、浙江等江南廣大地區。隋代末年,農民起 義軍四起,加之楊 廣窮 兵黷 武,中原一帶十室九空,汝南梅姓也在 劫 難 逃,避居南方勢在必行,其中有一支遷居四川。唐朝中後期,安 史之 亂加藩 鎮割 據,閹 宦專 權,又加唐朝所請的援 兵回鶻 燒 殺擄 掠,黃 巢起 義又緊隨而來,社會激 劇動 盪,梅姓在南方分布更廣,今廣東一帶也有了梅姓人定居。宋元之際,梅姓在江南各省繁衍昌盛,尤其以安徽宣城為最,可謂人丁興旺,名人輩出,並且此際梅姓已有人定居於甘肅。明初,梅姓作為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河南、山東、河北、江蘇等地。明末清初,張獻忠屠 川,始有大批四川梅姓避 居雲南。清代以後,梅姓在全國分布更廣,並有渡海赴台,僑居海外者。如今,梅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雲南、浙江、江西、安徽、江蘇、河南為多。目前梅姓人口列全國第一百三十六位。 郡望: 汝南郡漢高帝時置。治所在平輿,故城在今河南平輿北。相當於今安徽潁河、淮河之間地區。 堂號: 宛陵堂宋朝宣城(古名宛陵)人梅堯臣,世稱宛陵先生,任尚書都官員外郎。工詩,與歐陽修為詩友,著有《宛陵集》。
其它堂號:①郡望堂號:汝南。②自立堂號:華萼、績學、余慶、悠永等。 字輩: 某支梅氏字輩:德步廣聯文,大有恆學成。
江蘇南通梅氏字輩:明照有周,廣叢德懿。
江蘇某支梅氏字輩:學德成家繼,廣明世尚宏。
湖南益陽溈西梅氏一修嘉靖合修派語:勝賢修允,添伯紹繼。二修榮、華房支譜派語:庭國新天泰,必學德芝宗,志單然思孝,傳家國詩書。三修咸豐合修派語:教鍾源傑焯,培錦澤林炘。四修民 國支譜派語:文明竟進,積厚貽光。五修乙亥續修派語:盛世乾坤定,舉善振家聲。
湖北襄樊梅氏字輩:元貞運會,大道光昌,宗功祖德,長發其祥。
陝西蒲城梅氏字輩:慶家端有永,顯聖振民邦。
7. 歷史以來姓梅的名人都有哪些
例如漢代有列侯梅鍡,高士梅福,東晉有儒學家梅賾,宋代有文學家梅詢、梅堯臣,明代有經史學家梅鶚、忠臣梅殷、戲曲家梅鼎祚,清代有畫家梅清、天文數學家梅文鼎、古文字家梅曾亮,京劇名家梅蘭芳
8. 名字帶梅的歷史、文學名人
歷史上姓梅的名人
梅伯,商貴族,為諸侯。性忠直,商紂暴虐無道,梅伯數諫,紂王怒殺之。參見《楚辭·天問》。
梅賾,東晉學者。亦作梅頤或枚賾、枚頤,字仲真,汝南(今湖北武昌)人,曾任豫章內史,因獻偽《古文尚書》和偽《尚書孔氏傳》,而取信於東晉君臣,立於學官,對此宋代朱熹、元代趙孟頫、明代梅鷟等均加懷疑,直至清代閻若璩作《古文尚書疏證》,惠棟作《古文尚書考》,才得證實。
梅堯臣(1002-1060),北宋詩人。字聖俞。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稱宛陵先生。少時應進士不第,歷任州縣官屬。中年後賜同進士出身,授國子監直講,官至尚書都官員外郎。在北宋詩文革新運動中,梅與歐陽修、蘇舜欽齊名,並稱梅歐或蘇梅。其早期詩歌創作,曾受西昆詩派影響,後詩風變化,強調《詩經》、《離騷》的傳統,反對浮艷空泛。藝術上,注重詩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等特點,主張「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所作多反映社會現實和民生疾苦,如《田家語》、《汝墳貧女》、《襄城對雪》之二、《猛虎行》等。詩風平淡含蓄,語言樸素自然,形象清切新穎,如《魯山山行》,細膩地描寫晚秋山間荒涼幽靜的景緻。此外「五更千里夢,殘月一城雞」(《夢後寄歐陽永叔》)等都是意新語工的寫景佳句。但他為了矯正宋初詩壇靡麗之習,詩中不免流於質朴古硬,缺少文采,有過分議論化、散文化的傾向。他對宋代詩風的轉變影響很大,劉克庄稱其為宋詩的開山祖師。今存《宛陵先生集》60卷,《拾遺》1卷,《附錄》1卷,有《四部叢刊》本。
梅鷟(約1483-1553),明學者。字致齋,旌德(今屬安徽)人。武宗正德八年(1513)舉人,官南京國子監助教、鹽課司提舉。著《尚書考異》、《尚書譜》,力功古文之偽。在目錄學方面,撰《南雍志·經籍考》(亦名《明太學經籍志》、《南雍書目》)。《南雍志》凡二十四卷,記南國子監掌故之書。其中《經籍考》二卷,上卷題官書本,末紀天順年間監中所貯官書;下卷題版刻始末,備載南監前後板刻書籍凡三百零一種,其書有板若乾麵,或全或缺,其板或完好或破壞,或模糊具列在內。明監本書多從宋亢板補修,近代藏書家頗珍之,欲考知其刻藏掌故,此志為主要參考書。其他著作有《古易考原》、《春秋指要》、《儀禮翼經》等。
梅鼎祚(1549-1615),明戲劇作家、藏書家。字禹金,號勝樂道人。宣城(今屬安徽)人。少時即負詩名,與沈君典齊名。沈君典舉進士,他棄舉子業,以古學自任,王世貞極稱之。申時行為內閣大學士,舉薦他入朝,辭不赴。歸隱於書帶園,建「天逸園」,藏書著述其中。與焦竑、馮夢楨、趙琦美訂約,各為訪求博採遺書逸典、珍本秘籍,每隔3年聚會於金陵(今南京),各出所藏精本,互相仇寫。後來事未成。與湯顯祖交誼最深,二人相互批評所作文章、詩賦。著述多種,有雜劇數種,詩文有《梅禹金集》20卷。小說有《才鬼記》16卷、《青泥蓮花記》13卷。又輯有《歷代文紀》、漢魏八代詩乘》、《唐樂宛》、《古樂宛》等書。
梅清(1624-1697),清畫家。字遠公、淵公,號瞿山,別號敬亭畫逸等。安徽宣城(今宣州)人。順治時中舉人。工詩文、書畫,擅山水、松石、梅花。其畫師法元四家及沈周,重視師法造化,曾作南北壯游,作品多寫家鄉山水,以畫黃山為最多,最有名,用筆細密遒勁,墨色清潤,風格雄奇豪放。其畫深得石濤等人喜愛。有《宣城勝覽圖》、《黃山十九景》等傳世。著有《天延閣集》、《梅氏詩略》。子梅尉、族人梅亦善畫,師承梅清。
梅文鼎(1633-1721),清代數學家、天文學家。字定九,號勿庵。安徽宣城(今宣州)人。27歲起,始治數學、歷法,終身潛心學術。其間,為《明史》館校訂《歷志》舛錯10餘處,撰成《明史歷志擬稿》,又撰《歷學疑問》以普及歷法、數學知識。明末清初,西方數學知識不斷傳入,他融會貫通,能持是非之平。所撰《古今歷法通考》,參校古今載籍至70餘家,整理排比,用力甚勤。《平三角舉要》、《弧三角舉要》、《幾何補編》、《塹堵測量》諸書,於所獲西方數學知識,條分縷析,闡發增補,對康熙末年《數理精蘊》的編纂,有承先啟後之功。一生博覽群書,著述80餘種。故世之後,後人將其歷法、數學著述匯為《梅氏叢書輯要》。詩文雜著則以《績學堂文鈔》、《績學堂詩鈔》刊行。
梅曾亮(1786-1856),清散文家。字伯言。江蘇上元(今南京)人。道光二年(1822)進士。梅曾亮少喜駢文,與同邑管同交好,轉攻古文。姚鼐主講鍾山書院,二人俱出其門。管同早卒,曾亮居京師20餘年,承姚鼐余勢,文名頗盛,治古文者多從之問義法,有繼主文壇之勢。梅曾亮生當封建制度解體之際,主張「文章之事莫大乎因時」,他有些比較客觀的「因時」之作,反映一定的社會問題,但表示束手無策。梅曾亮曾批評駢體文矯揉造作,但他對於散文的見解,基本上未脫桐城派窠臼。雖然他還認為"性情異,文章亦異",但也只是桐城派內部的大同小異。因此,他的散文在藝術上往往選聲練色,姿韻安雅,筆力微弱,與其盛名不能相符。梅曾亮作文之餘,常以悲歡為詩。著有《柏梘山房集》31卷。
梅雨田(1869-1914),京劇琴師。梅蘭芳伯父。祖籍江蘇泰縣,久居北京。早年拜賈祥瑞、李四為師,習胡琴,虛心受業,享名較早,曾長期為譚鑫培伴奏。對譚派藝術起到烘雲托月的作用,深得譚氏器重,有胡琴聖手之稱。風格平正大方,規矩嚴謹,格調高而韻味醇,聲聲與劇情吻合,神趣盎然。後世琴師多承襲梅氏藝術,號稱梅派。他曾從錢青望習笛,能吹奏崑曲300餘套。亦工嗩吶,曾任清朝內廷供奉。
其他梅姓名人有漢學者梅福;晉辭賦家梅陶;五代南唐畫家梅行思;宋官吏梅詢;明官吏梅鼎,經學家梅鶚;明末清初畫家梅翀;清天文學家梅文鼐、梅文鼏、梅成、梅彀,學者梅喆、梅信,詩人梅郎中,畫家梅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