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教對關羽的評價
歷史上真實的關於,演義中的關羽,還有被人膜拜當作財神的神話了的關羽是三個完全內不同的關羽,所以容會有不同的評價. 大家所普遍接受的是三國演義里的關羽:勇,義,傲. 真實的關羽,因為歷史久遠和史料不全,很難評價.現在有些人的說法也只是他自己看了些東西後的分析.誰敢斷定那就是真的? 如果把<百家講壇>上對關羽的評價告訴一些老輩人,他們會不接受且郁悶的.
⑵ 關羽一生的評價
首先要搞明白的是,評價關羽有兩條線,一個是根據真實的歷史,另一個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三國演義,很多人認為,《三國演義》以蜀漢為正統,對蜀漢的人物多有誇張,事實上剛好相反,若詳讀《三國演義》就會覺得羅貫中對蜀國的人物多私褒實貶,以著名的劉安殺妻為例。《三國演義》第十九回里,劉備兵敗,逃亡途中遇到獵戶劉安,劉安「聞豫州至,欲尋野味供食,一時不能得,乃殺其妻以食之。」劉安是貪圖富貴的卑鄙小人,殺妻沒有什麼可詳談的,但劉備的反應卻令人感到不寒而慄,以「仁義」出名的劉備,不但沒有任何斥責,見了曹操之後,還「說劉安殺妻為食之事,操乃令孫乾以金百兩往賜之」慫恿曹操賞賜金銀,從這點看來,劉備心中實際上和曹操的價值觀並無不同——自己為最先,仁義不過是招攬人心的粉飾耳,此事歷史中並無此記載,羅貫中添油加醋虛構了這一段,這種似褒實貶的描寫實際上在三國演義中更有多處,至於是失誤還是刻意,現在很難說得清楚了。
從歷史上來說,毫無疑問關羽是個不錯的軍事將領,但是說不上傑出。
1、武勇
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關羽傳),從這一點來看,武勇應當是可以的。
2、軍略
關羽戎馬生涯三十年,大多數時間都擔任方面軍統帥,這至少說明關羽並不是僅有武勇,也有一定的軍事統帥力。比如樊城一戰,「第一、為了防備吳國進攻,大築江陵城,將其建成內外套城,形成堅固的兩道防線。第二、除積聚糧食軍用物資外,大造舟船,操練水軍,以便北伐時利用漢水步、騎、水軍聯合作戰,以加強戰斗威力。第三、聯合魏境反曹勢力,作為內應,以便北伐時擴大聲勢。如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對許昌少府耿紀起兵的援助;建安二十三年(218年),與南陽守將侯音起兵的聯合,皆屬此類。」(轉引自《關羽的一生及其評價》 朱大渭 )但總的說來,並不能說關羽比同時代的優秀將領如、徐晃、張遼、甘寧、夏侯敦等有什麼特別突出的地方。
3、兄弟情誼
關羽被曹操所擒,所遇倒也可以,但是最終仍然回到劉備身邊。當然了,這里由有虛構的成分,一個就是當時關羽並不是為了保護劉備的家眷,另一個就是所謂的過五關斬六將,「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既然曹操發話,再阻攔關羽就是抗命,很顯然是不可能的。詳盡的原因我下面會分析,但不管怎麼說,脫離已經擁有的待遇,冒著被曹操追殺的危險回到劉備身邊,沒有一點兄弟情是很難說得。
但是話說回來,關羽並不是完人,甚至很難說是個優秀的軍事將領,他有作為軍事將領很嚴重的缺陷,就是過分驕傲,這個驕傲並不是簡單的情緒驕傲,他是造成關羽犯下一些極為嚴重的軍事錯誤的原因。
以關羽最後敗走麥城為例,三國志記載,最初孫權攻擊關羽的契機是「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要求關羽一定要答應婚事當然是不正確的,但是「罵辱其使」實在是太過分了,一來蜀吳聯盟是蜀國的既定方略,關羽對吳挑釁是嚴重的「政治錯誤」即使不接受,說兩句好聽的安撫一下總沒有什麼不好吧?
第二,當時關羽正和曹軍作戰,把吳軍扯入戰團會導致腹背受敵,關羽對這些毫不考慮,以逞一時意氣,壞了大事。其次,傅士仁和糜芳的反叛,按照三國志所說,是「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自己。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咸懷懼不安。」這里的幾詞實際上是很耐人尋味的,關羽輕視其他將領並不令人意外,」《張飛傳》,「關羽矜其驕氣,陵轢於人,始有大功,志驕意逸。」例如建安十九年,劉備攻益州,西涼馬超來投,馬超是當時頗具聲望的虎將,劉備得到他喜出望外,即封他為平西將軍,位同關羽。遠在荊州的關羽聞之極為不滿,當即寫信給諸葛亮,「問超人才誰可比類」,諸葛亮作書答稱,馬超「雄烈過人,一世之傑」,「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關羽)之絕倫逸群也」。關羽閱信後,洋洋自得,將信「以示賓客」。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自稱關中王,欲重用黃忠為後將軍。恐關羽不悅,派費詩往關羽處,同時拜關羽為前將軍。但關羽聽了此事後,大怒,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受拜
⑶ 歷史人物怎樣評價關羽
優點:武藝高強,忠肝義膽!
缺點:晚年驕傲輕敵,丟失荊州,敗走麥城!
關於關羽的典故:溫酒斬華雄,身在曹營心在漢,掛印封金,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單刀赴會,水淹七軍,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
⑷ 關羽的真實歷史評價
周瑜: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
溫恢:關羽驍銳,乘利而進,必將為患。
諸葛亮: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
廖立:是羽怙恃勇名,作軍無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後數喪師眾也。
蔡東藩:赤膽忠心誓報劉,越江討賊死方休;東吳不念東風惠,萬古江潮咽恨流。
毛澤東:關雲長大體上是不懂統一戰線的,這個人並不高明,對待同盟軍搞關門主義,不講政策。
(4)歷史對關羽的評價如何擴展閱讀:
1、關羽文學形象:
在小說《三國演義》里將關羽塑造成為一個忠義仁勇的武將形象,出場時與劉備張飛桃園結義,打造兵器後參加鎮壓黃巾起義的戰爭中,而後雖然與劉備東奔西走,顛沛流離,但仍能斬將殺敵,大顯神威。
2、人物生平:追隨劉備
關羽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早年因犯事逃離家鄉流落至幽州涿郡。 期間結識劉備,並與劉備、張飛結成兄弟,感情好到連睡覺也要睡在一起。劉備擔任平原相時,任命關羽、張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隨劉備出席活動時,關羽和張飛則侍立劉備左右,保護劉備周全。
興平元年(194年),曹操因曹嵩被殺而遷怒於陶謙,於是發兵攻打徐州。陶謙求救於劉備,劉備和關羽率千餘人前往救援。曹操兵退後,陶謙表劉備為豫州刺史,關羽與劉備屯兵於小沛。而後在陶謙等人的再三相讓下,劉備領徐州牧。
建安元年(196年),劉備被袁術、呂布夾攻,丟失徐州,關羽便跟隨劉備一起投奔曹操。後與曹操許田圍獵時,關羽勸劉備殺掉曹操,但劉備此時認為當時的曹操是要匡扶漢室的,覺得殺了他可惜,於是不從。
建安三年(198年),劉備與曹操共擒呂布於下邳,奪得徐州,關羽與劉備便跟隨曹操班師回許昌,曹操任車胄為徐州刺史。 後袁術北上投奔袁紹,劉備奉曹操命攔截袁術於徐州,劉備趁機襲殺車胄,命關羽守下邳(今江蘇省睢寧縣古邳鎮),代行太守職務,劉備則返回小沛(今江蘇沛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關羽
⑸ 對關羽的評價.急
關羽是三國時期蜀國名將,有關他的事跡見《三國志·蜀志·關羽傳》。《三國演義》把關羽說成是忠義貫天的人物,有關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會,水淹七軍,走麥城等等,敷衍成動聽的故事。南宋以後及明清皆有封謚,他的個人身份、地位不斷地提高。民間習俗稱為關公、關老爺;歷代政府把他供祀在廟堂之上,歲時祭享,謚為武聖人,與孔丘稱文聖相對稱。
科舉考試時,武舉人皆須至武聖廟頂禮膜拜,瞻仰聖容,取法其忠義的精神。道教在神仙的列位之中,稱他為關聖帝君。全國各地均立廟祭祀,後世江湖上的秘密會社等也奉他為祖師,供奉他的聖像,在遺容前歃血起盟,說些義結金蘭、誓同生死的盟誓。關羽地位的提高,有其社會政治宗教等復雜原因,但主要是稱頌他一以貫之的忠義精神,給後人立一個為人臣的榜樣。
新中國成立以後,科學的歷史觀剔除了加在關羽頭上的神聖靈光,拂去了在他身上的封建迷信色彩,還原他本來歷史真實面貌。但是傳統的東西,仍是拂之不去。小說、戲劇仍在傳播著他的一心事主的忠義行為。
事實上,對關羽的稱頌是過了頭的。他為劉備守下邳時,戰敗為曹操所擒,張遼力勸他歸降曹操。時曹操奉漢獻帝於許下(今河南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以其英勇善戰,拜他為偏將軍,禮賜甚厚,一心一意欲留他於麾下。當關羽得知劉備戰敗去投奔袁紹時,仍為曹操出戰袁紹軍,斬其大將顏良,被表封為漢壽亭侯,這豈不是在客觀上處故主劉備於死地。後來,劉備從袁紹處脫身至河南,聯絡黃巾余部以共同抵抗曹軍時,關羽知道劉備在河南,乃「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去尋找義兄。這時,曹操對關羽的出走是:「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所謂過五關、斬六將乃是小說的虛構。曹操知道關羽不留曹營是忠於故主,辭去不追則以成其義,曹操的確有王霸的氣度,若以漢室為正統所歸,關羽已降而出走,則又是負於曹操了。
關羽一生最大的失敗是驕傲自大,未能團結好左右同僚,鬆懈了對東吳戰防的警惕,使荊州重鎮失陷於東吳,導致聯吳抗曹戰略的急直轉變,張飛喪命,劉備猇亭大敗。蜀國窮於應付對魏、吳的兩面作戰,蜀國衰亡導源於此。又孫權當初欲與蜀結好,遣使為兒子聘婚關羽的女兒為親。關羽不許婚也罷,卻辱罵其使者,使孫權顏面盡失。兩國相交,如此剛愎自用的態度也太驕暴無禮了。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兩人皆劉備舊人。關羽輕視他們,未加團結。當關羽圍攻襄陽時,要他們運送軍資到前方,他們籌措不力,關羽大罵,並說要回軍治他們的罪。結果,糜芳、傅士仁兩人皆在孫權誘使下,打開了城門投降。江陵後方基地既失,直接導致了關羽敗走麥城,身死臨沮(今湖北安遠西北)。
古人對大臣死後據其生平事跡進行考評,封以謚號。蜀在後主劉禪時追封關羽為「壯繆侯」。據《謚法解》所說:「武而不遂死於原野曰『壯』,名與實乖曰『繆』。」蜀國封關羽謚號曰「壯繆」,實際上含有貶義,這個評價也符合客觀實際。可是自宋以後的統治者,以蜀為正統,對關羽一心事主的愚忠大加吹捧,並逐步予以神化。治史者對此當予以糾正,以恢復關羽的本來面目。
⑹ 關羽的歷史評價
1.關羽(?-220年),字雲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版跟隨劉權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2.歷史評價:
呂蒙:「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凌人。」「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
諸葛亮:「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
廖立:「是羽怙恃勇名,作軍無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後數喪師眾也。」
⑺ 三國歷史上關羽的評價
他集忠於君,善與友,正義,武力,智慧,勇氣,毅力,大志於一身。他集驕傲,狂妄,輕敵,自大於一身. 關羽的另一特點是量小,不能容物。最早是劉備得孔明之後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君勿復言』羽、飛乃止。如果說當時關羽瞧不起剛剛二十齣頭剛出茅廬的小子還是正常的話,那麼後來要於馬孟起單挑就太不識大體、自負、不能容物了。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亮知羽護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羽美須髯,故亮謂之髯。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從這里,可以看出關羽完全是一個爭勇鬥狠的一介武夫,不識大體,諸葛亮的一封信還要遍示賓客孔明深知吾心也——虛榮!諸葛亮的這封信雖然緩解了暫時的矛盾,但是助長了雲長的驕、傲之氣。建安二十四年,是歲,先主為漢中王,欲用忠為後將軍,諸葛亮說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關、馬之倫也,而今便令同列。馬、張在近,親見其功,尚可喻指,關遙聞之,恐必不悅,得無不可乎?』先主曰『吾自當解之』。果然、劉備將黃忠列為無虎上將引起了雲長的憤怒大丈夫誓不與老卒為伍不肯受拜。此時關羽針對的並非是黃忠,矛頭指向的已經是劉備了。此次幸虧費詩的善言,不然劉備真不知道如何下台階了。此時雲長已經如此難控制,劉禪代位之後又如何駕御世之虎臣?按照中國歷史上來看,此時劉備應該考慮這個問題了
⑻ 對關羽的評價
補充: 但首先要搞明白的是,評價關羽有兩條線,一個是根據真實的歷史,另一個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三國演義,很多人認為,《三國演義》以蜀漢為正統,對蜀漢的人物多有誇張,事實上剛好相反,若詳讀《三國演義》就會覺得羅貫中對蜀國的人物多私褒實貶,以著名的劉安殺妻為例。《三國演義》第十九回里,劉備兵敗,逃亡途中遇到獵戶劉安,劉安「聞豫州至,欲尋野味供食,一時不能得,乃殺其妻以食之。」劉安是貪圖富貴的卑鄙小人,殺妻沒有什麼可詳談的,但劉備的反應卻令人感到不寒而慄,以「仁義」出名的劉備,不但沒有任何斥責,見了曹操之後,還「說劉安殺妻為食之事,操乃令孫乾以金百兩往賜之」慫恿曹操賞賜金銀,從這點看來,劉備心中實際上和曹操的價值觀並無不同——自己為最先,仁義不過是招攬人心的粉飾耳,此事歷史中並無此記載,羅貫中添油加醋虛構了這一段,這種似褒實貶的描寫實際上在三國演義中更有多處,至於是失誤還是刻意,現在很難說得清楚 補充: 了。 從歷史上來說,毫無疑問關羽是個不錯的軍事將領,但是說不上傑出。 1、武勇 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關羽傳),從這一點來看,武勇應當是可以的。 2、軍略 關羽戎馬生涯三十年,大多數時間都擔任方面軍統帥,這至少說明關羽並不是僅有武勇,也有一定的軍事統帥力。比如樊城一戰,「第一、為了防備吳國進攻,大築江陵城,將其建成內外套城,形成堅固的兩道防線。第二、除積聚糧食軍用物資外,大造舟船,操練水軍,以便北伐時利用漢水步、騎、水軍聯合作戰,以加強戰斗威力。第三、聯合魏境反曹勢力,作為內應,以便北伐時擴大聲勢。如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對許昌少府耿紀起兵的援助;建安二十三年(218年),與南陽守將侯音起兵的聯合,皆屬此類。」(轉引自《關羽的一生及其評價》 朱大渭 )但總的說來,並不能說關羽比同時代的優秀將領如、徐晃、張遼、甘寧、夏侯敦等有什麼特別突出的地方。 3、兄弟情誼 關羽被曹操所擒,所遇倒也可以,但是最終仍然回到劉備身邊。當然了,這里由有虛構的成分,一個就是當時關羽並不是為了保護劉備的家眷,另一個就是所謂的過五關斬六將,「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既然曹操發話,再阻攔關羽就是抗命,很顯然是不可能的。詳盡的原因我下面會分析,但不管怎麼說,脫離已經擁有的待遇,冒著被曹操追殺的危險回到劉備身邊,沒有一點兄弟情是很難說得。 但是話說回來,關羽並不是完人,甚至很難說是個優秀的軍事將領,他有作為軍事將領很嚴重的缺陷,就是過分驕傲,這個驕傲並不是簡單的情緒驕傲,他是造成關羽犯下一些極為嚴重的軍事錯誤的原因。 以關羽最後敗走麥城為例,三國志記載,最初孫權攻擊關羽的契機是「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要求關羽一定要答 補充: 要求關羽一定要答應婚事當然是不正確的,但是「罵辱其使」實在是太過分了,一來蜀吳聯盟是蜀國的既定方略,關羽對吳挑釁是嚴重的「政治錯誤」即使不接受,說兩句好聽的安撫一下總沒有什麼不好吧? 第二,當時關羽正和曹軍作戰,把吳軍扯入戰團會導致腹背受敵,關羽對這些毫不考慮,以逞一時意氣,壞了大事。其次,傅士仁和糜芳的反叛,按照三國志所說,是「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自己。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咸懷懼不安。」這里的幾詞實際上是很耐人尋味的,關羽輕視其他將領並不令人意外,」《張飛傳》,「關羽矜其驕氣,陵轢於人,始有大功,志驕意逸。」例如建安十九年,劉備攻益州,西涼馬超來投,馬超是當時頗具聲望的虎將,劉備得到他喜出望外,即封他為平西將軍,位同關羽。遠在荊州的關羽聞之極為不滿,當即寫信給諸葛亮,「問超人才誰可比類」,諸葛亮作書答稱,馬超「雄烈過人,一世之傑」,「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關羽)之絕倫逸群也」。關羽閱信後,洋洋自得,將信「以示賓客」。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自稱關中王,欲重用黃忠為後將軍。恐關羽不悅,派費詩往關羽處,同時拜關羽為前將軍。但關羽聽了此事後,大怒,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受拜。
⑼ 關於關羽的評價
評價總匯
陳壽評曰:「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曹操:「事君不忘其本,天下義士也。」
溫恢:「關羽驍銳。」
呂蒙:「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陵人。」、「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
諸葛亮書與關羽:「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
郭嘉、程昱稱關羽、張飛:「萬人敵」
劉曄稱關羽、張飛:「勇冠三軍」
周瑜稱關羽、張飛「熊虎之將」,並認為如果像他這樣的人能率領其中的一個攻戰,就可定大事。[12]
傅干稱關羽、張飛:「勇而有義,皆萬人之敵,而為之將。」
楊戲的《季漢輔臣贊》中贊關雲長、張益德:「關、張赳赳,出身匡世,扶翼攜上,雄壯虎烈。藩屏左右,翻飛電發,濟於艱難,贊主洪業,侔跡韓、耿,齊聲雙德。交待無禮,並致奸慝,悼惟輕慮,隕身匡國。」
關羽和張飛在當時在後世都成為勇猛善戰的代名詞:
《晉書》劉遐傳:「晉劉遐每擊賊,陷堅摧鋒,冀方比之關羽、張飛。」
《魏書》崔延伯傳:「崔公,古之關張也。」
清代趙翼的《廿二史札記》卷七關張之勇的部份,詳細整理了古人以關羽、或關張用作皆為勇將代名詞的資料,並且認為「漢以後稱勇者必推關張」。
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前會長朱大渭[13]:「關羽並非只有一般名將英勇戰斗的作風,以及武藝超群的素質,而且具有指揮大型戰役的能力……荊州的失守,主要責任不在關羽,而是蜀國戰略方針失誤造成的。關羽雖有一定責任,但其忠於職守,以身殉職,應無所非議。」「關羽從小受儒家思想薰陶,因而在處身立事道德規范上,同劉備、諸葛亮可算同道中人。劉備甚有知人之明,他之所以特別看重關羽,深知其德才兼備,後來將留守荊州以及北伐的重任交給他,其原因也在於此。」
歷史學家、《萬曆十五年》作者黃仁宇:關羽剛傲而缺乏處事的謹慎周詳,他不顧利害讓自己兩面受敵,弄到戰敗授首,比曹操早死一個月。可是千百年之後關公仍被中國人奉為戰神,民間崇拜的不是他的指揮若定,而是他的道德力量。關羽『義重如山』,至今秘密結社的團體仍有些奉之為師祖。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易中天:「關羽確實有令人崇敬之處,那就是特重情義。……民間崇拜關羽雖然有道理,但有些信仰和習俗也很奇怪。比方說剃頭匠奉關羽為祖師爺,就匪夷所思。關羽並沒有當過剃頭匠呀!再說東漢時也不剃頭。想來想去,也就是他們手上都有一把刀。不過關老爺手上的刀是殺頭的,不是剃頭的。清代有一剃頭鋪門前掛一對聯雲:『問天下頭顱幾許,看老夫手段如何』,倒很像關羽的口氣。……還把關羽奉為財神,什麼民營企業啊,個體戶啊,供個關羽當財神,難道他們的錢是靠打架搶來的嗎?你說關羽一個武將封個戰神不就行了嗎?怎麼還當起財神了呢?依我看啊,關羽,遲早要被民間推崇為愛神。因為他對愛情的追求是很執著的。據《三國志.關羽傳》裴松之注引《蜀記》和《華陽國志》,關羽曾經愛上了一個女人,一再向曹操表示要娶其為妻。這話說多了以後,曹操便『疑其有異色,先遣迎看。』一看,果然國色天香,結果『因自留之』,害得關羽很是郁悶(羽心不自安)。此事如果屬實,曹操就太不厚道了。」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尹韻公評價:關羽是一個心機較深、善於處理人際關系、左右逢源的人,無論在敵友哪一方皆可受到厚待,可能這是他在黑白兩道都吃香的緣故了。……正史中的關羽並非如人們所崇拜的那個關公高大完美。乃是隨著歷史的發展,根據心理和社會需要不斷改造而成的一個來自於現實而又大大超現實的一個偶像。
禚夢庵《三國人物論集》:建安二十四年十月,曹操與孫權都已親自出馬……為了戰一關羽,魏吳兩國幾乎動員了傾國人馬,上下費盡心機,則關羽之勇猛善戰可知了。這次戰役,關羽雖敗猶榮,但蜀漢克復中原的希望,也隨關羽俱逝了。……本來萬人之敵的猛將,很少不剛而自矜的,只要用之得當,剛猛正是優點。這種剛烈人物,古今中外,代不乏人。即以吾國而論,如楚之項王,漢之關羽,宋之岳飛,近人吳子玉,都是這一類型。這類人物,也同高人義士一樣,為歷史增加不少光彩。但他們成功最快,失敗也最速,只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供人憑吊而已!
關羽
⑽ 歷史名人對關羽的歷史評價有哪些
忠肝義膽 兄弟情深 刮骨療傷十分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