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陝西的吳起縣與歷史人物吳起有什麼關系
吳起鎮相傳是因戰國時魏國大將吳起曾在此駐兵才得名的。
吳旗鎮(吳起鎮),相傳為戰國名將吳起屯兵之處,後因「起」與「旗」同音,遂改稱吳旗。商為羌族鬼方游牧區,西周時屬狁(亦稱犬戎)之地,春秋時期為少數民族白瞿所居。戰國初中期屬魏國西河轄地,後期歸為秦北地郡。秦統一六國後,縣境西北今周灣、長城一帶為上郡陽周縣轄地,其餘為秦北地郡馬嶺縣轄地。西漢高帝二年(前205年)設北地郡歸德縣,縣址設在今鐵邊城鎮。東漢建武元年(25年)廢歸德縣並入參轡(亦)縣,亦屬北地郡。魏大統元年(535年)復置歸德縣,屬恆州。隋大業元年(605年)以洛水源地為由改為慶州洛源縣,大業十三年(617年)被梁師都廢掉,歷時十三年,唐貞觀二年(628年)復設慶州洛源縣;貞觀三年北永州移至境內,洛源縣歸北永州;貞觀八年(634年)北永州廢,洛源縣復歸慶州。宋雍熙二年(985年)西夏李繼遷叛,廢洛源縣,歸屬西夏洪州之域。宋元符二年(1099年)於原洛源縣址置永興路定邊郡;政和六年(1116年)建定邊縣,實行郡縣合一。金皇統六年(1146年)廢定邊郡及定邊縣,降為定邊寨。明洪武二年(1369年),洛河以東屬延安府保安縣轄地,洛河以西屬慶陽府安化轄地。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佘子俊在今長城鄉黃澗村(原栳栳城)創建寧賽堡,寧賽河以北、洛河以東又屬寧賽堡轄地,洛河以西屬榆林道新安邊營轄地。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設把總至光緒年間,原寧賽堡轄地改為靖邊縣轄地,屬榆林道,其餘以洛河為界,西屬安化縣所轄,東屬保安縣所轄,後廢榆林道屬延安府。1933年秋,陝甘邊蘇維埃政府成立,吳旗的楊青川、白豹川、小澗川、卜羅川、腳扎川,開辟為蘇區,屬赤安縣轄地。1935年7月,定邊縣革命委員會臨時政權於鳳凰寺建立。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率領中央紅軍長征勝利到達吳旗。1936年新赤安縣成立,縣址先設在二道川塔兒灣,不久遷往洛河川劉渠子。1937年10月,新赤安縣撤銷,為定邊、靖邊、志丹、慶陽四縣分轄。1949年7月陝甘寧邊區政府決定,劃分四縣部分區域設置吳旗縣,隸屬三邊分區。後於1949年9月撤銷吳旗縣,復分割轄入志丹、華池、定邊、靖邊四縣。1950年2月,恢復吳旗縣制,隸屬延安專區,1958年10月底,吳旗縣並入志丹縣。1961年9月,吳旗縣正式恢復,隸屬延安地區(資料來源:中國地域網)。2005年10月19日,正式更名為吳起縣,屬延安市管轄。
吳起(前440年-前381年),中國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衛國左氏(今山東省定陶縣,一說山東省曹縣東北)人。吳起一生歷侍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仕魯時曾擊退齊國的入侵;仕魏時屢次破秦,盡得秦國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業;仕楚時主持改革,史稱「吳起變法」,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國貴族趁機發動兵變攻殺吳起。後世把他和孫武並稱為「孫吳」,《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佔有重要地位。
⑵ 紅軍長征吳起鎮會師解說詞或者導游稿
吳起鎮是舊鎮名,現改名為吳起街道。地處吳起縣中部,為全縣政治、經濟、交通、文化中心。1935年,毛澤東率領的中央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吳起鎮成為長征落腳點而名播中外。該鎮歷史悠久,勝利山因「割尾巴」戰役而聞名天下,新窯院設有毛主席紀念館,是革命老區,歷史重鎮。
1935年,毛澤東率領的中央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吳起鎮成為長征落腳點而名播中外。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領中央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到達陝北吳旗(當時稱吳起)鎮,進入西北蘇區,從而勝利地結束了中央紅軍的長征。
毛澤東到達吳起鎮後,即於當天致電彭德懷:「吳起鎮已是蘇區邊境,此地以東即有紅色政權,保安城聞有紅色部隊,但吳起鎮、金湯鎮之間之金佛坪有地主武裝百餘守堡,擬派隊消滅之。」電報還要彭德懷於次日到吳起鎮商討行動方針,第二、第三縱隊交葉劍英、鄧發指揮。
1935年10月20日,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聽取了陝北紅二十六軍騎兵團政委龔逢春等同志的匯報,了解到西北蘇區錯誤肅反的嚴重形勢,指示「刀下留人,停止捕人」。
1935年11月下旬,取得了直羅鎮戰役的勝利,給「黨中央把全國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的任務,舉行了一個奠基禮」。吳旗鎮革命舊址包括毛澤東舊居、張聞天舊居等。舊居位於吳旗鎮硯窪山麓,分為南北兩院。南院為毛澤東舊居,5孔土窯洞列成一排。9孔接石口土窯洞和1排4孔石窯洞,共13孔。兩院之間,有石砌過洞相連。為紀念吳旗鎮「切尾巴」戰斗的勝利,平台山改稱勝利山。山之東麓建有革命烈士陵園和烈士紀念塔各1座。建國後,1966年和1985年人民政府對舊址進行大規模維修。
⑶ 歷史上紅軍到達的地點是吳起鎮,可為什麼結束的標志是會寧會師
中央紅軍長征的終點是吳起鎮,但是和紅四方面軍的會師是在會寧。
⑷ 到吳起鎮中描述了長征路上哪些歷史事件
1.中央紅軍攻佔天險臘子口
2.翻越六盤山,這是紅軍長征途中翻越的最後一座大山
3.吳起鎮會師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⑸ 長征組歌.到吳起鎮路上經歷了哪些歷史事件
血戰湘江 突破烏江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強渡大渡河 飛奪瀘定橋 包座戰役 激戰臘子口 直羅鎮之戰 東征戰役 西征戰役
⑹ 主持詞 長征組歌到吳起鎮
在祖國來60大壽之際 我們源的老前輩們 也要高歌一曲 用它們的心聲 告訴我們 我們的歷史 中國的歷史 長征的精神 對祖國的愛....下面 請大家用最熱烈的掌聲 有請我們的老前輩 用他們的心聲再次告訴我們 曾經的歲月和輝煌 《長征..到吳起鎮》
>你自己結合這個在根據你們活動的主題進行修改.
----陝北.吳起
⑺ 吳起鎮的歷史
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靖邊縣首置吳起鎮。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領中央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到達陝北吳旗(當時稱吳起)鎮,進入西北蘇區,從而勝利地結束了中央紅軍的長征。
毛澤東到達吳起鎮後,即於當天致電彭德懷:「吳起鎮已是蘇區邊境,此地以東即有紅色政權,保安城聞有紅色部隊,但吳起鎮、金湯鎮之間之金佛坪有地主武裝百餘守堡,擬派隊消滅之。」電報還要彭德懷於次日到吳起鎮商討行動方針,第二、第三縱隊交葉劍英、鄧發指揮。
1935年10月20日,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聽取了陝北紅二十六軍騎兵團政委龔逢春等同志的匯報,了解到西北蘇區錯誤肅反的嚴重形勢,指示「刀下留人,停止捕人」。
1935年11月下旬,取得了直羅鎮戰役的勝利,給「黨中央把全國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的任務,舉行了一個奠基禮」。吳旗鎮革命舊址包括毛澤東舊居、張聞天舊居等。舊居位於吳旗鎮硯窪山麓,分為南北兩院。南院為毛澤東舊居,5孔土窯洞列成一排。9孔接石口土窯洞和1排4孔石窯洞,共13孔。兩院之間,有石砌過洞相連。為紀念吳旗鎮「切尾巴」戰斗的勝利,平台山改稱勝利山。山之東麓建有革命烈士陵園和烈士紀念塔各1座。建國後,1966年和1985年人民政府對舊址進行大規模維修。
⑻ 結合長征組歌 到吳起鎮,舉例說明紅軍的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紅軍不畏艱險,攻佔天險臘子口,完成了吳起鎮會師的一個重要事件,體現了紅軍的不怕艱苦,勇往直前的大無畏英雄氣概!
⑼ 長征組歌到吳起鎮描述了長征路上哪些歷史事件
1.中央紅軍攻佔天險臘子口
2.翻越六盤山,這是紅軍長征途中翻越的最後一座大山
3.吳起鎮會師
⑽ 長征組歌 到吳起鎮描述了哪些歷史事件
1.中央紅軍攻佔天險臘子口;
2.翻越六盤山,這是紅軍長征途中翻越的專最後一座大山
3.紅軍長征行程中屬總共有五次會師,包括紅軍長征行程中的紅一、四方面軍的懋功會師、紅25軍與陝北紅軍的永坪會師、紅一方面軍與陝北紅軍的吳起鎮會師、紅二、六軍團與紅四方面軍的甘孜會師、紅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在會寧的大會師等五次著名的長征會師。歌詞里描寫的就是吳起鎮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