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歷史上的 熱河察哈爾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熱河省會是今天的河北承德,大致包括今天的河北省承德市、遼寧省朝陽市阜新市、內蒙古赤峰市通遼市。
察哈爾省會是今天的河北張家口,大致包括今天的河北省張家口市、內蒙古錫林郭勒市。
② 察哈爾地名的由來
察哈爾史話
今天,地處烏盟域內中東部的察哈爾右翼前旗、察哈爾右翼中旗、察哈爾右翼後旗成立於一九五四年。半年世紀來在黨的民族區域政策的指導下,這三個旗亦農亦牧經濟建設獲得空前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然而,它們緣何謂之察哈爾,歷史淵源何在。因溯歷史可見,歷史上蒙古民族察哈爾部在今天烏盟區域廣袤的大地上繁衍生息演變至今已近三百三十年。
明朝末年,察哈爾部是漠南(今內蒙古一帶)諸蒙古部落中較為強大的一支。明王朝為了對付後金(清初稱)努爾哈赤的進攻,相約駐牧於宣化、張家口一帶的察哈爾部林丹汗共同抗禦後金。公元一六二六年林丹汗進攻後金的科爾沁、扎魯牧蒙古諸部,由於有後金的重兵援助,林丹汗失敗。之後,林丹汗被迫西移,至宣化府長城外以西以北地域,並把土默特,鄂爾多斯等部也控制手中。
後金皇太極執政後,為入主中原解除南下之憂,決意先征服漠南的察哈爾,土默特諸部。公元一六二九年,皇太極西逐察哈爾進占宣化大同塞垣(長城)外一帶。公元一六三二年皇太極大舉進攻林丹汗林丹汗西走大板申(今呼市)過黃河,後入青海病死。公元一六三五年林丹汗之子額哲被俘降後金,後編為八旗。
額哲降後,清朝(後金改清)將察哈爾作旗安置在遼寧義洲一帶。公元一六七五年,額哲之子布爾民舉眾叛清,康熙發兵討滅,隨後「移其部眾游牧於宣化、大同邊(長城)外」,分八旗為東西兩翼(今之左翼右翼),規定「此八旗在蒙古四十九旗外。官不得世襲,事不得自專」,與各旗子民不同。這就是察哈爾部的西遷。
今天察哈爾八旗西遷後區域,大體在張家口、烏盟、錫盟相臨地域。處於今烏盟中東部的西翼四旗的地域,從北往南為察哈爾正黃旗、察哈爾正紅旗、察哈爾鑲紅旗、察哈爾鑲蘭旗。
察哈爾部西遷塞北游牧不久,沮朝為鞏固邊陲在廣大蒙古族游牧區逐步「招墾實邊」「墾荒開地」。從康熙至光緒二百年來,國墾、官墾、民墾、私墾不斷,致使今烏盟區域的西翼四旗生態變異,逐步由游牧經濟走向農業經濟;且人口益繁,原來旗的行政已不能治,只好增廳(縣)設治與旗存於同一地域轄以墾區村落。至此,西四旗域內增設了豐鎮、寧遠(涼城)、興和、陶林(中旗)等廳,形成「一地二治」旗縣並存的局面。據此可見,今烏盟域內縣的大部歷史上是察哈爾四旗游牧區增廳分治演變而來。
民國三年察哈爾地區設為特別行政區,之後,特別行政區逐步設立商都墾務局(後改縣)、平地泉(集寧)設治局。民國十七年綏遠察哈爾劃為行省,西四旗及共存的縣劃歸綏遠省轄屬。一九四五年我綏蒙政論建立綏東四旗(西四旗位於綏東稱之)建制,直至解放。
建國初四旗實行中心旗行政建制(同專署)。一九五四年綏遠省與內蒙古自治區合並時,四旗建製取消,同時調整相關地域解決旗縣並存問題,改正黃旗為察哈爾右翼前旗、並鑲蘭鑲 紅旗及陶林縣為察哈爾右翼中旗,改正紅旗為察哈爾右翼後旗。
至此,察哈爾四旗廣大地域經過幾個世紀的游牧、墾荒、設縣、變草,已由最初的游牧經濟發展成為安居樂業的多元化經濟。今天察哈爾右翼前、中、後旗及全盟各族人民正在為建設家鄉創造美好生活努力奮斗。
③ 古代察哈爾在哪裡
在塞外山城張家口市的巍巍長城腳下,滔滔清水河畔,有一處雄偉壯麗的古建版築群,它就是聞名遐邇權的察哈爾都統署舊址。
察哈爾都統署建於清朝乾隆年間。為了加強對內蒙古察哈爾八旗及四牧群的管理,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十一月,清廷始設察哈爾都統統轄察哈爾十二旗群,總領旗兵,而不理政事。翌年建察哈爾都統署。察哈爾都 統由皇帝特簡(選拔),為獨當一面的封疆大臣,是清廷在全國僅設的三處都統之一。
④ 中國察哈爾省在哪裡啊
察哈爾省,建於1912年,中國舊省級行政區,簡稱「察」,省會初駐直隸省張專北縣,民國十七年屬改置為省,省會駐萬全縣,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6月析萬全縣縣城置張垣市,省會改為張垣,在今張家口市橋西區。張自忠曾任察哈爾省主席。
中文名稱
察哈爾省
外文名稱
Chahar Province
行政區類別
舊省級行政區
所屬地區
華北地區
政府駐地
張垣、直隸省張北縣、萬全縣
人口
215萬54人(民國三十六年 1947年)
方言
晉語、蒙古語
氣候條件
溫帶大陸性氣候
著名景點
雲岡石窟、壩上草原
簡稱
察
始終年份
1912年-1952年
管轄地區
張家口市
1949年張家口市劃歸察哈爾省。 1952年張家口市劃歸河北省。
中
⑤ 察哈爾在哪
一般指民國時期的察哈爾省,簡稱「察」,以察哈爾蒙古族命名,省會張家口回(當時叫張家口廳,同時答張家口以叫張垣而聞名)是塞北四省之一。抗日名將張自忠曾任察哈爾省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行政區劃重新進行了調整,晉北雁北地區和大同市並入察哈爾省。1952年,察哈爾省廢設,現主要在內蒙古自治區、河北省和山西省,延慶縣劃給北京市。同時察哈爾還是清朝的一個八旗編制,今天的察哈爾名稱則是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下轄的三個旗
⑥ 「察哈爾」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地方
今天,地處烏盟域內中東部的察哈爾右翼前旗、察哈爾右翼中旗、察哈爾右翼後旗成立於一九五四年。半年世紀來在黨的民族區域政策的指導下,這三個旗亦農亦牧經濟建設獲得空前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然而,它們緣何謂之察哈爾,歷史淵源何在。因溯歷史可見,歷史上蒙古民族察哈爾部在今天烏盟區域廣袤的大地上繁衍生息演變至今已近三百三十年。
明朝末年,察哈爾部是漠南(今內蒙古一帶)諸蒙古部落中較為強大的一支。明王朝為了對付後金(清初稱)努爾哈赤的進攻,相約駐牧於宣化、張家口一帶的察哈爾部林丹汗共同抗禦後金。公元一六二六年林丹汗進攻後金的科爾沁、扎魯牧蒙古諸部,由於有後金的重兵援助,林丹汗失敗。之後,林丹汗被迫西移,至宣化府長城外以西以北地域,並把土默特,鄂爾多斯等部也控制手中。
後金皇太極執政後,為入主中原解除南下之憂,決意先征服漠南的察哈爾,土默特諸部。公元一六二九年,皇太極西逐察哈爾進占宣化大同塞垣(長城)外一帶。公元一六三二年皇太極大舉進攻林丹汗林丹汗西走大板申(今呼市)過黃河,後入青海病死。公元一六三五年林丹汗之子額哲被俘降後金,後編為八旗。
額哲降後,清朝(後金改清)將察哈爾作旗安置在遼寧義洲一帶。公元一六七五年,額哲之子布爾民舉眾叛清,康熙發兵討滅,隨後「移其部眾游牧於宣化、大同邊(長城)外」,分八旗為東西兩翼(今之左翼右翼),規定「此八旗在蒙古四十九旗外。官不得世襲,事不得自專」,與各旗子民不同。這就是察哈爾部的西遷。
今天察哈爾八旗西遷後區域,大體在張家口、烏盟、錫盟相臨地域。處於今烏盟中東部的西翼四旗的地域,從北往南為察哈爾正黃旗、察哈爾正紅旗、察哈爾鑲紅旗、察哈爾鑲蘭旗。
察哈爾部西遷塞北游牧不久,沮朝為鞏固邊陲在廣大蒙古族游牧區逐步「招墾實邊」「墾荒開地」。從康熙至光緒二百年來,國墾、官墾、民墾、私墾不斷,致使今烏盟區域的西翼四旗生態變異,逐步由游牧經濟走向農業經濟;且人口益繁,原來旗的行政已不能治,只好增廳(縣)設治與旗存於同一地域轄以墾區村落。至此,西四旗域內增設了豐鎮、寧遠(涼城)、興和、陶林(中旗)等廳,形成「一地二治」旗縣並存的局面。據此可見,今烏盟域內縣的大部歷史上是察哈爾四旗游牧區增廳分治演變而來。
民國三年察哈爾地區設為特別行政區,之後,特別行政區逐步設立商都墾務局(後改縣)、平地泉(集寧)設治局。民國十七年綏遠察哈爾劃為行省,西四旗及共存的縣劃歸綏遠省轄屬。一九四五年我綏蒙政論建立綏東四旗(西四旗位於綏東稱之)建制,直至解放。
建國初四旗實行中心旗行政建制(同專署)。一九五四年綏遠省與內蒙古自治區合並時,四旗建製取消,同時調整相關地域解決旗縣並存問題,改正黃旗為察哈爾右翼前旗、並鑲蘭鑲 紅旗及陶林縣為察哈爾右翼中旗,改正紅旗為察哈爾右翼後旗。
至此,察哈爾四旗廣大地域經過幾個世紀的游牧、墾荒、設縣、變草,已由最初的游牧經濟發展成為安居樂業的多元化經濟。今天察哈爾右翼前、中、後旗及全盟各族人民正在為建設家鄉創造美好生活努力奮斗。
⑦ 什麼是察哈爾省
[ 察哈爾省 ] 建於1912年,中國舊省級行政區,簡稱「察」,省會初駐直隸省張北縣,民國十七內年改置為省,省容會駐萬全縣,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6月析萬全縣縣城置張垣市,省會改為張垣,在今張家口市橋西區。張自忠曾任察哈爾省主席。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察哈爾省由中央直接領導。省人民政府駐張家口市。轄張家口、大同、宣化3市及雁北、察南、察北3專區,共32縣。1952年察哈爾省建制撤銷,原察哈爾省轄區並入河北、山西2省。
⑧ 察哈爾指的是那裡都包括什麼
察哈爾省,建於1912年,中國舊省級行政區,簡稱「察」,以察哈爾蒙古族命名,省會張家口內(當時叫張家口廳,同容時張家口以叫張垣而聞名)。張自忠曾任察哈爾省主席。 行政及歷史 清朝時期,不是一個省,而是叫「張垣特區」。 民國二年(1913年),察哈爾改為察哈爾特別區,有6個旗和11個縣,即張北、多倫、沽源、商都、寶昌、康保、興和、陶林、集寧、豐鎮和涼城。 1928年成為一個省。興和、陶林、集寧、豐鎮和涼城劃入綏遠省,並自河北省口北道宣化府劃入以下10縣: 宣化 赤城 萬全 懷來 蔚縣 陽原 龍關 延慶 懷安 涿鹿 全部的旗隸屬於錫林郭勒盟。 察哈爾省自1937年至1945年被日本佔領並成為德穆楚克棟魯普領導的日本控制區蒙疆的一部分。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由馮玉祥和吉鴻昌在張家口成立於1933年3月26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行政區劃重新進行了調整,晉北雁北地區和大同市並入察哈爾省。1952年,察哈爾省廢設,現主要在內蒙古自治區、河北省和山西省,延慶縣劃給北京市。
採納哦
⑨ 察哈爾省是現在哪些地方
1952年11月15日,根據察哈爾特殊的地理環境地廣人稀、物產匱乏等原因,經原察哈爾省軍區司令員王平將軍的提議,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同意,決定撤銷察哈爾省建制。雁北專區、大同市及察南專區之天鎮縣劃歸山西省,察北、察南16縣改為張家口專區,連同張家口市、宣化市歸屬河北省管轄。
察哈爾省:
建於1912年,中國舊省級行政區,簡稱「察」,省會初駐直隸省張北縣,民國十七年改置為省,省會駐萬全縣,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6月析萬全縣縣城置張垣市,省會改為張垣,在今張家口市橋西區。
(9)歷史上的察哈爾是指哪裡擴展閱讀
區劃沿革:
民國三年(1914年),以直隸省口北道張北縣、獨石縣(後改稱沽源縣)和多倫縣3縣,綏遠特別區興和縣、陶林縣、豐鎮縣和涼城縣4縣,察哈爾部8旗,錫林郭勒盟10旗,各旗牧廠設置察哈爾特別區。
張家口市,1949年張家口市劃歸察哈爾省。 1952年張家口市劃歸河北省。
大同市,1949年大同市為察哈爾省轄市。 1952年大同市劃歸山西省。
宣化市,1946年1月中共察哈爾省分宣化縣城區及近效設宣化市,為察哈爾省省會,10月撤銷宣化市並入宣化縣。1948年12月復設宣化市,隸屬察哈爾省。1949年10月改為宣化鎮。1950年2月復設宣化市,1952年劃歸河北省,為省直轄市。1955年11月撤銷宣化市改設宣化鎮,隸屬張家口市。1958年11月宣化鎮改為張家口市宣化區。1960年7月撤銷宣化區設宣化市,隸屬張家口市。1963年3月復改宣化市為宣化區,屬張家口市。
雁北專區,1949年設雁北專區,專署駐大同市。1952年雁北專區劃歸山西省。
察南專區,1949年設察南專區,專署駐宣化市。 1951年撤銷四海縣,並入熱河省灤平縣和察哈爾省延慶、赤城2縣。
1952年8月撤銷察南專區,所屬各縣由察哈爾省直接領導。同年12月將宣化市及宣化、萬全、龍關、赤城、延慶、懷來、涿鹿、蔚縣、陽原、懷安等10縣劃歸河北省,天鎮縣劃歸山西省。
察北專區,1949年設察北專區,專署駐張北縣。轄張北、康保、寶源(原寶昌、沽源合並)、多倫、崇禮(駐太平庄)、尚義、商都、化德等8縣。
1950年撤銷寶源縣,復設寶昌、沽源2縣。將寶昌、化德、多倫3縣劃歸內蒙古自治區。察北專區轄6縣。
1952年察北專區劃歸河北省。
⑩ 察哈爾省是現在的哪裡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察哈爾省由中央直接領導。省人民政府駐張家口市。轄張家口、大同、宣化3市及雁北、察南、察北3專區,共32縣。
1952年察哈爾省建制撤銷,原察哈爾省轄區並入河北、山西2省。
張家口市 1949年張家口市為察哈爾省轄市,省人民政府駐地。
1952年張家口市劃歸河北省。
大同市 1949年大同市為察哈爾省轄市。
1952年大同市劃歸山西省。
宣化市 1949年宣化市為察哈爾省轄市。
1952年宣化市劃歸河北省。
雁北專區 1949年設雁北專區,專署駐大同市。轄大同、陽高、廣靈、靈丘、渾源、應縣、懷仁、山陰(駐岱嶽鎮)、朔縣、平魯、右玉、左雲等12縣。
1952年雁北專區劃歸山西省。
察南專區 1949年設察南專區,專署駐宣化市。轄宣化、萬全、龍關、赤城、四海(由熱河省豐寧縣西南部析置,以四海堡為名,駐湯河口)、延慶、懷來(駐沙城)、涿鹿、蔚縣(駐西合營)、陽原、天鎮、懷安(駐柴溝堡)等12縣。
1951年撤銷四海縣,並入熱河省灤平縣和察哈爾省延慶、赤城2縣。
1952年8月撤銷察南專區,所屬各縣由察哈爾省直接領導。同年12月將宣化市及宣化、萬全、龍關、赤城、延慶、懷來、涿鹿、蔚縣、陽原、懷安等10縣劃歸河北省;天鎮縣劃歸山西省。
察北專區 1949年設察北專區,專署駐張北縣。轄張北、康保、寶源(原寶昌、沽源合並)、多倫、崇禮(駐太平庄)、尚義、商都、化德等8縣。
1950年撤銷寶源縣,復設寶昌、沽源2縣。將寶昌、化德、多倫3縣劃歸內蒙古自治區。察北專區轄6縣。
1952年察北專區劃歸河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