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歷史上都有哪些大戰

歷史上都有哪些大戰

發布時間:2021-03-04 01:04:51

1. 從古至今,歷經無數經典戰役,中國歷史上比較有名的戰爭都有哪些

1、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是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而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的戰役。

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斗,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宣布死傷4萬餘人;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80餘萬人,自己統計死傷30萬人。

2、上高戰役(上高戰役、錦江作戰、鄱陽掃盪戰、宜春會戰)是抗日戰爭中中方取得全面勝利的一場戰役,被軍委會參謀總長何應欽稱為「抗戰以來最精彩的一戰」。

1941年3月,駐南昌的34師團大賀茂因友鄰第33師團預定要調到華北,要求33師團走前配合自己掃盪周圍的中國軍主力,卻因兩個師團嚴重不配合導致34師團扎進4個中國軍的合圍圈,是為「上高戰役」。中國軍隊統計擊斃日軍大佐聯隊長濱田以下日軍15000餘人,日軍自報傷亡千餘人。

3、南京保衛戰,又稱南京戰役,是中國軍隊在淞滬會戰失利後,為保衛首都南京與日本侵略軍展開的作戰。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軍大本營下達「大陸第8號令」,命令華中方面軍與海軍協同,兵分三路,攻佔南京。蔣介石任命唐生智為首都衛戍部隊司令長官,部署南京保衛戰。因敵我力量對比懸殊,南京各城門先後被日軍攻陷,守軍節節抵抗,犧牲無數。

12日,唐生智奉蔣介石命令,下達守軍撤退令。守軍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數滯留城內,被日軍大量屠殺,損失慘重。

4、太原會戰(1937年9月—11月),是抗戰爆發後,中國第2戰區部隊同日軍華北方面軍在山西省北部、東部和中部地區進行的大規模的戰略性防禦戰役,為中日雙方在華北進行的第一場大規模會戰。太原會戰主要包括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娘子關戰役、太原保衛戰等。

太原會戰歷時2個月,是抗戰初期華北戰場上規模最大、戰斗最激烈、持續時間最長、戰績最顯著的一次會戰。日軍參戰總兵力約合4個半師團共14萬人,傷亡近3萬人。

5、徐州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日雙方在以江蘇省徐州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隴海(寶雞至連雲港)鐵路地區進行的一次大規模防禦戰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間的台兒庄大戰最為著名,因圍殲日軍一萬餘人,史稱之為台兒庄大捷。

徐州會戰對日軍給予了巨大的打擊,大大遲滯了日軍進攻的腳步,為中方部署武漢會戰贏得了時間。

2. 中國歷史上比較有名的戰爭

1、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是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而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的戰役。

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斗,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宣布死傷4萬餘人;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80餘萬人,自己統計死傷30萬人。

2、上高戰役(上高戰役、錦江作戰、鄱陽掃盪戰、宜春會戰)是抗日戰爭中中方取得全面勝利的一場戰役,被軍委會參謀總長何應欽稱為「抗戰以來最精彩的一戰」。

1941年3月,駐南昌的34師團大賀茂因友鄰第33師團預定要調到華北,要求33師團走前配合自己掃盪周圍的中國軍主力,卻因兩個師團嚴重不配合導致34師團扎進4個中國軍的合圍圈,是為「上高戰役」。中國軍隊統計擊斃日軍大佐聯隊長濱田以下日軍15000餘人,日軍自報傷亡千餘人。

3、南京保衛戰,又稱南京戰役,是中國軍隊在淞滬會戰失利後,為保衛首都南京與日本侵略軍展開的作戰。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軍大本營下達「大陸第8號令」,命令華中方面軍與海軍協同,兵分三路,攻佔南京。蔣介石任命唐生智為首都衛戍部隊司令長官,部署南京保衛戰。因敵我力量對比懸殊,南京各城門先後被日軍攻陷,守軍節節抵抗,犧牲無數。

12日,唐生智奉蔣介石命令,下達守軍撤退令。守軍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數滯留城內,被日軍大量屠殺,損失慘重。

4、太原會戰(1937年9月—11月),是抗戰爆發後,中國第2戰區部隊同日軍華北方面軍在山西省北部、東部和中部地區進行的大規模的戰略性防禦戰役,為中日雙方在華北進行的第一場大規模會戰。太原會戰主要包括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娘子關戰役、太原保衛戰等。

太原會戰歷時2個月,是抗戰初期華北戰場上規模最大、戰斗最激烈、持續時間最長、戰績最顯著的一次會戰。日軍參戰總兵力約合4個半師團共14萬人,傷亡近3萬人。

5、徐州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日雙方在以江蘇省徐州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隴海(寶雞至連雲港)鐵路地區進行的一次大規模防禦戰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間的台兒庄大戰最為著名,因圍殲日軍一萬餘人,史稱之為台兒庄大捷。

徐州會戰對日軍給予了巨大的打擊,大大遲滯了日軍進攻的腳步,為中方部署武漢會戰贏得了時間。

3. 歷史上共有幾次世界大戰

歷史上一共有兩次世界大戰

1、第一次世界大戰:

簡稱「一戰」,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向其終極階段,即帝國主義過渡時產生的廣泛的不可調和矛盾、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強瓜分完畢,新舊殖民主義矛盾激化、各帝國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秩序劃分不對等的背景下,為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全球霸權而爆發的一場世界級帝國主義戰爭。

2、第二次世界大戰

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仆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3)歷史上都有哪些大戰擴展閱讀

1、第一次世界大戰歷時四年多,三十多個國家、15億人口被捲入了戰爭,它對人類造成了巨大的物質和精神上損害。

第一次世界大戰產生的重大成果是它嚴重消弱了帝國主義的力量,摧毀了地處歐洲東部的基督教東正教國家俄羅斯帝國、地處歐洲中部的基督教新教國家德意志帝國、地處歐洲中部和巴爾干西北部的基督教天主教二元制君合國奧匈帝國等歐洲古老的封建帝國,英國、法國和義大利等帝國主義國家被消弱,昔日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伊斯蘭教封建軍事帝國的奧斯曼帝國也宣告解體。

戰爭後期,地處歐洲東部邊陲的俄羅斯無產階級在帝國主義的鏈條上打開了薄弱的一環,取得了俄羅斯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戰後初期,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亞、非、拉美的民族解放運動出現了高漲的新局面。

2、第二次世界大戰影響

(1)成立聯合國

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慘烈,根據雅爾塔會議協定,為了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中、英、美、蘇、法為首的同盟國在1945年10月24日發起成立了聯合國,中、美、蘇、英、法則成為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1948年以來,安理會共授權進行了60餘項維和行動。另外,聯合國還先後組織制定了從不擴散核武器到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等數百個國際條約。

(2)民族獨立

由於英法等老牌帝國主義在二戰中受重創,亞非地區的殖民地人民發起了殖民地解放運動。印度的獨立給了大英帝國致命一擊,越南,埃及都取得了對帝國主義戰爭的勝利,中東,非洲先後獨立數十個國家,最終導致由西方地理大發現後在全球形成的殖民地體系徹底瓦解。

(3)兩極陣營

A、華約陣營

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影響和鼓舞下,東歐和亞洲大陸出現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國家,在各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社會主義力量不斷壯大,越出了一國范圍,形成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

B、北約陣營

二戰後初期,西歐資本主義國家普遍衰落,美國一枝獨秀,形成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美國對社會主義國家推行霸權主義政策,出現了北約與華約兩大軍事集團的對峙。20世紀60年代西歐、日本要求擺脫美國的控制,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霸主地位受到沖擊,資本主義陣營內部矛盾重重,出現多極化趨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第一次世界大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第二次世界大戰

4. 歷史上有哪些大戰役

遼沈、淮海來、平津三大源戰役!台兒庄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 淝水之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 冷兵器時代戰爭有牧野之戰,長平之戰官渡之戰等,
熱兵器時代戰爭有鴉片戰爭、太平天國起義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亥革命戰爭、討袁戰爭、蔣桂戰爭、蔣馮戰爭、中原大戰、北伐戰爭、國共十年內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
核武器時代戰爭有朝鮮戰爭,對印自衛戰爭,援越抗美戰爭、中蘇珍寶島戰斗,對越自衛戰爭等

5. 世界歷史上有哪些重大戰爭

世界上有很多重大的戰爭。比如說第1次世界大戰,第2次世界大戰,這都是比較嚴重的戰爭。因為當科技水平的發達或者是武力水平的提升,就會產生想要侵略別的國家的想法。這樣的想法會導致戰爭的出現。

6. 歷史上,有哪些以少勝多的大戰

巨鹿之戰等戰役。

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不少的戰爭,而少勝多的大戰也不少。巨鹿之戰:公元前年,秦軍章邯打敗楚地項梁,認楚地不足懼,率軍與王離的20萬軍隊攻打趙國,打敗趙後包圍巨鹿,趙王向楚懷王求救,楚懷王派兩路,一路由宋義,項羽率軍北上、以劉邦為首攻漢中。宋義在途中畏戰為項羽所殺,項羽被封上將軍,領兵救趙。

夷陵之戰:公元221—222年,這次是三大戰役的最後。劉稱帝後三個月,以報仇為由,揮兵東征,孫知道劉發起進攻後,便要求和解,劉拒絕。劉備主力幾乎全部都損失,陣亡達到數萬人的數量。

7. 歷史上有名的戰爭

1、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戰」,是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向其終極階段,即帝國主義過渡時產生的廣泛的不可調和矛盾、亞洲,非洲。

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強瓜分完畢,新舊殖民主義矛盾激化、各帝國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秩序劃分不對等的背景下,為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全球霸權而爆發的一場世界級帝國主義戰爭。

8. 歷史上的十大戰爭

一 巨鹿之戰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反抗暴秦統治,點燃起我國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的烈火。一時間,"天下從者如流水"。項梁、項羽起兵於江東,立楚懷王的孫子心為帝,也稱作楚懷王,定都於盱眙。張耳、陳余參加了起義,立趙歇為王,在信都(即邢台市附近)定都,建趙國。秦朝統治者對農民起義進行殘酷鎮壓。公元前208年,秦將章邯率軍北上擊趙,軍於邯鄲。趙軍不支,退保巨鹿,為秦將王離部所圍困。當時,在河北攻趙的秦軍,不下三十萬之眾。而這時在巨鹿城中的兵力不多,糧草將盡。趙將陳余雖領兵數萬屯巨鹿之北,但不敢出兵,築營壁自保。其它援趙的齊、燕諸軍,也震懾於秦兵的聲勢,皆築壘固守,不敢出戰。

巨鹿被圍之際,趙使求救於楚。楚懷王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率軍北上救趙。但宋義為秦軍的氣焰所嚇倒,在妄陽(今山東曹縣)逗留四十六天而不敢前進。項羽憤而殺宋義,楚懷王便命項羽為上將軍。

項羽先遣英布和蒲將軍率兵二萬渡漳攻秦。繼而親率主力渡河,為了表示與秦決一死戰的決心,他命令士兵把船隻沉沒,把飯鍋砸破,燒掉營舍,只帶三天的干糧。項羽先以雷霆之勢包圍王離,經過往返九次沖殺,切斷秦軍通道,獲得巨大戰果。秦將蘇角被打死,王離作了俘虜,涉聞自焚而死。在交戰中,楚軍"以一當十"、"呼聲震天"。而援趙的其它諸軍則在營壁上觀看,驚恐而不敢出戰。之後,項羽又不斷擊敗秦軍,章邯不得不豎起降旗,項羽聲威從而大振。

巨鹿之戰,全殲了秦軍主力三十萬人。這對最後推翻暴秦統治起了決定性作用。大文學家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中,詳細地描述和記裁了這一巨大戰役,成為名傳千古的不朽之筆。"破釜沉舟"、"作壁上觀",漸漸成為流傳極廣的兩個成語。

二 昆陽之戰

昆陽之戰,爆發於更始元年(23年),它是綠林起義軍推翻王莽政權的一次戰略性 決戰,也是我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一個典型戰例。在這次決戰中,劉秀等人領導的農民 起義軍,以大無畏的勇敢精神和靈活機動的戰法,一舉全殲王莽軍的主力,撞響了新莽 王朝徹底覆滅的喪鍾。它在歷史上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西漢末年,政治腐朽,經濟凋敝,民不聊生,危機四起。 外戚王莽利用這一形勢,玩弄權術,奪取政權,建立新朝。但王莽上台後「托古改 制」的做法,不僅沒有使情況有所起色,反而導致階級矛盾更趨激化。廣大民眾在忍無 可忍的情況下,紛紛揭竿而起,以武力反抗新莽的統治。一時間起義烈火燃遍黃河南北 和江漢地區,新莽王朝完全處於眾叛親離、風雨飄搖的境地。

在當時的眾多農民起義軍隊伍中,尤以綠林、赤眉兩支聲勢最為浩大。他們在軍事 上不斷打擊新莽勢力,逐漸向王莽統治腹心地區推進。新莽王朝不甘心退出歷史舞台, 拚湊力量進行垂死的掙扎,農民起義於是進入了最後進攻階段。昆陽之戰正是這一歷史 背景下的產物。

新莽地皇四年(23年)初,綠林軍各部乘王莽主力東攻赤眉,中原空虛之際,揮兵 北上,在沘水(今河南泌陽境)擊滅莽王荊州兵甄阜、梁丘賜部。接著又在淯陽(今河 南新野東北)擊敗嚴尤、陳茂所部,勢力迅速發展到十餘萬人。在勝利進軍的形勢下, 農民軍開始萌發了建立政權的要求,於是在二月間,推舉漢室後裔劉玄為帝,恢復漢制, 年號更始。 更始政權的建立,標志著農民起義進入新的階段,王莽在政治、軍事各個方面日益 趨於被動。

更始政權建立後,即以主力北上圍攻戰略要地宛城(今河南南陽),並開進到滍川 一帶。為了阻止王莽軍的南下,保障主力展開行動,更始政權另派王鳳、王常和劉秀等 人統率部分兵力,乘敵嚴尤和陳茂軍滯留於潁川郡一帶之際,迅速攻下昆陽(今河南葉 縣)、定陵(今河南舞陽北)、郾縣(今河南郾城南)等地,與圍攻宛城的主力形成犄 角之勢。這為下一步進擊洛陽,與赤眉軍會師以及經武關西入長安,消滅王莽政權創造 了有利的條件。

王莽政權對更始農民起義軍的戰略動向十分不安,於是就慌忙改變軍事部署,將主 力由對付赤眉轉而對付更始軍。三月間,王莽派遣大司空王邑和司徒王尋奔赴洛陽,在 那裡征發各郡精兵42萬,號稱百萬南進攻打更始軍,企圖以優勢的兵力與農民軍進行決 戰,一舉而勝,以確保宛城,安定荊州,保障長安、洛陽的安全。

五月間,王邑、王尋率軍西出洛陽,南下潁川,在那裡與嚴尤、陳茂兩部會合,並 迫使先期進抵陽關(今河南禹縣西北)的更始軍劉秀部撤回昆陽。爾後,繼續推進,迫 近昆陽。

當42萬王莽軍逼近昆陽之時,昆陽城中的更始軍僅有八九千人。如何對付氣勢洶洶 的強敵,更始農民軍意見開始時並不統一。有的將領認為敵我兵力眾寡懸殊,不易取勝, 因而主張避免決戰,化整為零,先回根據地,再圖後舉。但劉秀則反對這種消極做法, 主張集中兵力,堅守昆陽,遲滯、消耗王邑軍的兵力,掩護主力攻取宛城,然後伺機破 敵。這時王邑的先頭部隊已逼近昆陽城北,在這緊急關頭,諸將同意了劉秀的建議。決 定由王鳳、王常等率眾堅守城邑,另派劉秀、李軼等率13騎乘夜出城,趕赴郾縣、定陵 一帶調集援兵。

王邑、王尋等人統率新莽軍蜂湧抵至昆陽城下,將其團團圍困。這時曾與綠林軍交 過手,深知其厲害的嚴尤向王邑建議說:昆陽城易守難攻,而且更始農民軍主力正在宛 城一帶,我軍應當繞過昆陽,迅速趕往宛城,先擊敗更始軍在那裡的主力,屆時昆陽城 即可不戰而下。然而王邑等人自恃兵力強大,根本聽不進這一適宜的意見,堅持先攻下 昆陽,再進擊更始農民軍主力。於是動用全部兵力列營百餘座,猛攻昆陽不已。並傲慢 地揚言:「百萬之師,所過當滅,今屠此城,蹀血而進,前歌後舞,顧不快耶!」

40餘萬王邑軍輪番向昆陽城發起進攻,並挖掘地道,製造雲車,企圖強攻取勝。昆 陽守軍別無退路,遂依靠城內人民的支持,合力抵抗,堅守危城,多次擊退王邑軍的進 攻,予敵人以很大的消耗和挫折。

嚴尤眼見昆陽城屢攻不下,己軍日趨被動,遂再次向王邑建議:「圍城必須網開一 面,使城中守軍逃出一部分到宛陽城下,去散布恐怖情緒,以動搖敵軍的軍心,瓦解敵 軍的士氣。」可是剛愎自用的王邑依然未能採納。

劉秀等人抵定陵、郾縣後,說服不願出兵的諸營守將,於六月初一率領步騎萬餘人 馳援昆陽。此時王邑軍久戰疲憊,銳氣早已喪失殆盡,這就為更始軍擊破它提供了機遇。 劉秀親率千餘援軍步騎為前鋒,在距王邑軍二、三公里處列成陣勢,准備接戰。王 邑、王尋等人自恃兵力雄厚,驕妄輕敵,只派出數千人迎戰。劉秀率眾奮勇進攻,反復 猛沖,當場斬殺王邑軍數十人,取得了初戰的勝利,大大振奮了士氣。

這時候,更始起義軍主力已攻佔宛城三日,但捷報還未傳到昆陽。劉秀為了鼓舞全 軍士氣,動搖敵人軍心,便製造了攻克宛城的戰報,用箭射入昆陽城中;又故意將戰報 遺失,讓王邑軍拾去傳播。這一消息一經散布,昆陽城中的守軍士氣更為高漲,守城更 為堅決;而王邑軍則由於頓兵昆陽堅城,久攻不下,且聞宛城失陷,士氣更為沮喪。勝 利的天平開始向起義軍這一邊傾斜了。

劉秀在取得初戰勝利後,又善於捕捉戰機,乘敵人士氣沮喪和主帥妄狂輕敵的弱點, 精選勇士三千人,出敵不意地迂迴到敵軍的側後,偷偷地涉過昆水(今河南葉縣輝河), 向王邑大本營發起極其猛烈的攻擊。在此時王邑等人依舊輕視漢軍,未把劉秀放在眼裡, 同時又擔心州郡兵失去控制,遂下令各營勒卒自持,不準擅自出兵,而由自己和王尋率 領萬人迎戰劉秀的沖殺。然而,王邑這一做法造成嚴重的惡果:在劉秀所率的精兵的猛 烈進攻下,王邑手下的萬餘人馬很快陷入被動挨打的困境、陣勢大亂。可諸將卻又因王 邑有令在先,誰也未敢去救援,致使王邑軍敗潰,王尋也做了刀下之鬼。昆陽城內的守 軍見敵軍主帥已脫離部隊,敵軍陣勢已亂,也乘勢及時出擊,內外夾攻,殺聲震天動地, 打得王邑全軍一敗塗地。王邑軍的將卒們見大勢已去,遂紛紛逃命,互相踐踏,積屍遍 野。這時又恰遇大風飛瓦,暴雨如注,滍水劇漲,王邑軍涉水逃跑而被淹死的不計其數, 使得滍水為之不流,只有王邑、嚴尤等少數人狼狽逃脫,竄入洛陽。至北,昆陽之戰就 在更始起義軍殲滅王莽軍主力,並盡獲其全部裝備和輜重的輝煌勝利中結束了。

昆陽之戰,是綠林、赤眉起義中的決定性一戰。它聚殲了王莽賴以維持統治的軍隊 主力,為起義軍勝利進軍洛陽、長安,最終推翻新莽統治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在昆陽之戰中,王莽軍的兵力有42萬人,而更始起義軍守城和外援的總兵力加在一 起也不過2萬人。然而在兵力對比如此懸殊的情況下,起義軍竟能取得全殲敵人的輝煌 勝利,這決不是偶然的。歸結其要旨,大約有這么幾條:政治上反抗王莽暴政統治,符 合廣大民眾的願望和要求,因而得到民眾的擁護和支持,這是昆陽之戰中起義軍取勝的 深厚政治根源。軍事上,起義軍實施了堅守昆陽,牽制敵人,調集兵力,積極反攻的正 確做法,嚴重遲滯了王邑軍的行動,消耗了它的實力,牢牢地掌握了戰場攻守的主動權。 在作戰指導的具體運用方面,起義軍敢於拼殺,士氣高昂,又善於利用敵軍的弱點,攻 心打擊和軍事進攻雙管齊下,摧毀敵人的戰斗意志,積小勝為大勝;並且能夠把握戰機, 選擇敵軍指揮部為首要進攻目標,將其一舉搗掉,使得敵軍陷於群龍無首的境地,最終 難以逃脫失敗的命運。

三 官渡大戰

公元200年,袁紹挑選10萬精銳步兵、1萬騎兵,以黎陽為大本營;命令顏良為先鋒,渡河進攻白馬。曹操用荀攸之計,揚言渡河抄襲袁紹後路,袁紹命令顏良分兵一半到延津阻擊曹操渡河;曹操命令於禁固守延津,以張遼、關羽為先鋒,自己親自領主力直撲白馬,與東郡太守劉延夾擊顏良,顏良遂陣亡。

袁紹大怒,命令全軍渡河;又命另一心腹大將文丑與劉備為先鋒,直撲白馬。曹操放棄白馬,向延津撤退,並親自帥精銳殿後,並故意放輜重;文丑、劉備帶6000多騎兵追擊,四散搶輜重;曹操乘機命令攻擊,袁軍大亂,文丑本人也被殺;曹操為誘敵深入,退回官渡。袁紹又不聽田豐的計謀,並將他押送到鄴城。袁紹擺開聯營,步步進逼;曹操作出反應,命令於禁、樂進攻擊兩翼,大勝。袁紹為贏得勝利,在南方向李通、劉辟策反;李通不背叛反而領兵消滅暗通袁紹的地方豪強;曹操又命令曹仁、徐晃帶領騎兵星夜前往鎮壓劉辟、劉備。

袁紹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寫書讓江東孫策北上偷襲許昌;曹操謀士郭嘉認為孫策過於輕佻,必死於刺客之手,果然不久,孫策受到仇人阻擊,傷重而亡(一說乃郭嘉暗中派遣曹操手下猛士殺孫策)。曹操與袁紹相持日久,軍糧不足,意欲退回許昌,荀文若力勸曹操堅守,並最大限度支援前線。公元200年10月,曹操命令曹仁、徐晃等偷襲袁紹大將韓猛,燒毀韓猛押運的幾千車糧草。袁紹謀士許攸建議袁紹派偏師偷襲許昌,搶走漢帝,遭到拒絕後又因為家屬被審配收監,許攸無奈投靠曹操,並建議曹操偷襲袁軍糧草堆放地烏巢;曹操留下曹洪等守大營,自己領夏侯淵、張遼、曹仁等直撲烏巢,同時命令徐晃偷襲袁軍另外一糧草堆放地故市;曹軍假裝袁軍,騙過袁軍的盤查,偷襲烏巢。

消息傳到袁紹耳中,袁紹不聽從大將張合應重兵救烏巢的建議;卻聽從謀士郭圖意見命張合、高覽率重兵強攻曹軍大營,只派出少量騎兵救烏巢。救兵到達烏巢,曹操先集中全力攻下烏巢袁軍營,擒守將淳於瓊,燒毀所有物資;再回頭擊敗來救的袁軍騎兵;同時徐晃也攻下故市,燒毀所有的物資。消息傳到袁軍大營,郭圖為免獲罪,造謠說張合為烏巢之敗而幸災樂禍,同時派人通知張合說袁紹要殺張合,張合無奈投降曹軍。曹操遂大舉反攻,袁軍毫無鬥志,大部分投降曹軍;袁紹等人僅僅與800親兵逃走;後7萬多投降的士兵被曹操下令活埋,天才謀士沮授為曹操誠意所動而投降,後得知家屬在河北安好意欲北逃而被殺;袁紹另一重要謀士田豐被聽信讒言的袁紹所殺。

官渡大戰,可以說是三國時期最精彩的戰役,也是戰爭史上著名的範例;它標志著曹操正式稱雄於北方,為北方的統一打下了基礎。

9. 中國古代歷史上的著名戰役有哪些

有柏舉之戰、長平之戰、巨鹿之戰、淝水之戰、薩爾滸戰役等。

1、柏舉之戰

柏舉之戰是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由吳王闔閭率領的3萬吳國軍隊深入楚國,在柏舉(今湖北省麻城市境內,一說湖北漢川北)擊敗楚軍20萬主力、繼而佔領楚都的遠程進攻戰。

在戰爭中,吳軍靈活機動,因敵用兵,以迂迴奔襲、後退疲敵、尋機決戰、深遠追擊的戰法而取勝。

此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以少勝多、快速取勝的成功戰例。

2、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是周赧王五十五年4月至周赧王五十五年9月(一說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又一說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

秦國率軍在趙國的長平(今山西省晉城高平市西北)一帶同趙國軍隊發生的戰爭。趙軍最終戰敗,秦國獲勝進占長平,此戰共斬首坑殺趙軍約45萬。

此戰是秦、趙兩國之間的戰略決戰。秦國由於連年戰爭,國內糧草消耗嚴重,戰場上的相持對峙局面對其不利,再加上廉頗用兵老道無懈可擊,遂用反間計。

趙王由於初戰失利,見無利可圖,遂求和秦國,不成被戲耍,年輕氣盛的趙王遂要出擊,但廉頗堅守不出不聽趙王令,再加上秦國反間計,遂棄用名將廉頗,而起用趙括代替廉頗;

趙括遵照趙王意圖,變更了廉頗的防禦部署及軍規,更換將吏,組織進攻。秦國見有機可乘,暗中換帥名將白起,白起針對趙括急於求勝的弱點,採取了佯敗後退、誘敵脫離陣地,進而分割包圍、予以殲滅的作戰方針,最終獲得戰爭的勝利。

趙國經此一戰元氣大傷,加速了秦國統一中國的進程,長平之戰是戰國歷史的最後轉折,至此秦國的統一隻是時間問題。此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大型殲滅戰。

3、巨鹿之戰

巨鹿之戰,是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後期各諸侯義軍也參戰),同秦名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秦軍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鄉)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

項羽破釜沉舟,以大無畏精神在各諸侯軍畏縮不進時率先猛攻秦軍,帶動諸侯義軍一起最終全殲王離軍,並於八個月後迫使另二十萬章邯秦軍投降。從此項羽確立了在各路義軍中的領導地位。經此一戰,秦朝主力盡喪,名存實亡。

4、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並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淝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分裂為後秦和後燕為主的幾個政權。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並且此後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

5、薩爾滸戰役

薩爾滸戰役是1619年(明萬曆四十七年,後金天命四年)二到三月間,在明朝與後金的戰爭中,努爾哈赤在薩爾滸(今遼寧撫順東大夥房水庫附近),以及薩爾滸附近地區大敗明軍四路進攻的反擊戰,是明朝與後金遼東戰爭中的戰略決戰。

薩爾滸之戰中,努爾哈赤決定「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方針,後金軍在作戰指揮上集中兵力、各個擊破,5天之內連破三路明軍,殲滅明軍約5萬人,繳獲大量軍用物資,明軍除行動遲緩的李如柏一路敗退倖存外,其餘幾路被後金全殲。薩爾滸大戰以後金全勝、明軍大敗而結束。

此戰役是明清戰爭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是明清興亡史上一次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爭,是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柏舉之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巨鹿之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長平之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淝水之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薩爾滸戰役

10. 歷史上,著名的戰爭有哪些

在歷史上,戰爭是經常會打響的,而也有非常多的戰爭是非常著名,乃至如今還是有很多人曉得的。就比如說甲午中日戰爭,官渡之戰之類的戰爭,都是至今還是會被人提及的。而不僅是這一些戰爭,還有一些赤壁之戰,還有出現草船借箭這樣精妙絕倫的戰役。這些戰爭也都是非常著名的,都是在以前那個歷史時期具有典型性的歷史戰役。在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感興趣的可以去查詢相關的歷史資料。

與歷史上都有哪些大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