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楚王陵有哪些珍貴的歷史文物

楚王陵有哪些珍貴的歷史文物

發布時間:2021-03-03 18:42:17

1. 介紹楚王陵的作文五百字左右

獅子山楚王陵是西漢早期分封在徐州的第三代楚王——劉戊的陵墓,四千餘件兵馬俑是回楚王陵的重要陪葬品,答它發現於1984年,時隔十年後,發掘了主人墓——楚王陵。楚王陵位於徐州東郊獅子山南麓,鑿石為室,穿山為藏,墓室嵌入山腹內深達百餘米。其龐大的規模、恢宏的氣勢、奇特的建築結構,無不令人嘆為觀止,在國內外引起了轟動。墓中出土各類珍貴文物二千餘件(套),有金、銀、銅、鐵、玉、石、陶等質地,其中不乏傾城傾國的
藝術
珍品,如雕龍玉璜、弦紋玉環、雕花玉厄、螭虎紋玉飾、鑲玉漆棺、銅扁壺等,均是國內考古的首次發現,尤其珍貴的是科學工作者根據王陵中殘留的楚王遺骨,首次成功地復原了二千一百年前一代楚王的形象。

在中國的漢代,盛行靈魂不滅,祖先崇拜和儒家孝道思想,普遍認為「人死輒為神鬼而有知」,由此產生了「事死如生」的喪葬觀,在墓室的形制和結構上也極力摹仿現實生活中的地面住宅,而且在隨葬品方面盡量做到應有盡有,幾乎包括了生人所用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一應物品與器具。

2. 對楚王陵的感想

獅子山楚王陵不僅規模龐大、氣勢恢宏,奇特的結構更是獨樹一幟,前所未有,無不令人嘆為觀止,在國內外引起了轟動。墓中出土了各類珍貴文物近二千件,其中不少文物是國內考古首次發現。

劉邦建立漢朝後封了許多王,將徐州地區分封給他的同父異母弟弟劉交(第一代楚王),第二代楚王是劉郢,第三代楚王是劉戊,第三代楚王劉戊為七國之亂時的反王,以前一直認為獅子山漢墓的主人是劉戊。2002年7月經專家考證,獅子山楚王陵墓主為劉郢。

楚王陵鑿石為室,穿山為藏,墓室嵌入山腹內深達百餘米。楚王陵天井,全部鑿山而建,山體裂隙處用石鑲補齊整,做成後又用夯土和石塊全部填滿。夯土每層15厘米左右,推測這一龐大的天井可能起庭院作用,南北長18.6米,東西寬13.2米,深11米,面積245.5米,體積2700立方米。

其中四千餘件兵馬俑是楚王陵的重要陪葬品,它發現於1984年,時隔十年後,發掘了主人墓——楚王陵。墓中出土各類珍貴文物二千餘件(套),有金、銀、銅、鐵、玉、石、陶等質地,其中不乏傾城傾國的藝術珍品,如雕龍玉璜、弦紋玉環、雕花玉厄、螭虎紋玉飾、鑲玉漆棺、銅扁壺等,均是國內考古的首次發現,尤其珍貴的是科學工作者根據王陵中殘留的楚王遺骨,首次成功地復原了二千一百年前一代楚王的形象。

最有名氣的是楚王陵的金縷玉衣,共使用了4248片玉片,金縷1576克。據介紹,這件金縷玉衣目前有很多全國之最。 年代最早:入土年代不晚於公元前154年,距今超過2000多年。玉片最多:在國內已發現的玉衣中,一般所用玉片少於3000片,而此件玉衣玉片達4248片。 玉質最好:玉衣全部用新疆和闐白玉、青玉組成,溫潤晶瑩。 工藝最精,保存最好:這些玉片最大的10平方厘米,最小的不到1平方厘米,且非常薄,有的僅厚0.1厘米。玉片的表面拋光光潔度很高,打孔工藝也很規范。現存徐州博物館。

發掘意義:
獅子山西漢楚王陵的發掘對於漢代考古、典章制度、社會歷史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3. 楚王陵的考古發現

1994年11月,國家文物局批准發掘楚王陵。徐州市政府斥巨資動遷了130多戶居民。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館長袁仲一曾說:「楚王陵本身就奇特,因而它是世界級的。」「原來,從山頂開天井往下開鑿17米,然後鑿出12間總面積850多平方米的地下陵墓,一座幾乎被掏空了。試想,當時的民工只憑一鏟一鑿,這么大的工程至少要用20年才能完工。帶天井的陵墓在國內沒有見過,國際上也沒聽說過,所以說它具有世界意義。」發掘開始了。王愷和同志們一起先清理那個巨大的天井,他們動用現代化的鏟車、吊車,三個多月清理出5000立方米的夯土和填石。
33歲的副研究員邱永生,在王愷信任的目光中緩緩走進了封閉兩千多年的墓道。正如他們後來判斷的那樣,這座陵墓在楚王下葬後百年之內被知情人盜過,楚王的玉棺已被打開,屍骨也被拉了出來。楚王的金縷玉衣由3400片玉片綴成,但金線大部分被拆下變成了純粹玉衣。玉棺也被打壞,楚王的屍骨被踢得四分五裂,顱骨在東,下顎在西,肋骨散了一地,地上還有大量的碎玉和銅質官印。
忽然,昏暗的墓室里發出點點幽光,邱永生和他的同事們小心翼翼地向發光的地方走去。在楚王的玉棺前和嬪妃陪葬墓的旁邊,他們發現了數枚夜明珠。這些珠子歷經地下水兩千多年的侵蝕,雖然表皮有些脫落,但直徑仍達0?6厘米,而且個個顆粒飽滿、色澤鮮艷。
該墓雖遭盜掘,但內墓道的三間耳室倖免遇難,保存了下來。總計出土2000餘件(套)遺物,有金器、銀器、銅器、鐵器、玉器、漆器、陶器、骨器等各類遺物。玉器共出土200多件,包括喪葬、禮儀、裝飾、及生活用玉等方面。喪葬用玉包括玉衣、玉壁、鑲玉木棺、玉板等;禮儀用玉包括玉戈、螭龍玉飾等;裝飾用玉包括玉壁、玉璜、玉環、龍形佩、玉沖牙、心形佩、玉觽、玉舞人、玉劍飾等;生活用玉包括卮、高足杯、玉枕、玉帶鉤等。漢墓出土的玉器總體來說博大精深,挺拔生動,代表了楚國玉器製作的最高水平。出土的金縷玉衣,用4000多片上好的和田玉玉片製成,玉片小而精緻,有的僅0.5厘米見方,玲瓏剔透,是發現質量最好的玉衣,堪稱絕品。出土的兵器,如戈、戟、矛、鈹、殳、劍等,填補了漢代初年冷兵器研究的一大空白。如出土好幾捆銅鈹,均為實用兵器,有大小兩種,清楚地展示了這種兵器從秦末到漢初的演變過程。漢墓出土印章200餘枚、封泥80餘枚,其數量之多,為歷代王陵所僅見。印章封泥內容分為楚王廷官吏、軍隊武官、地方職官三類,印章封泥的出土為研究西漢早期楚王國官制、區域地理、印信制度、一國與地方行政關系等問題提供了翔實的資料。漢墓出土的銀盆是發現的漢代最大的銀器,金扣腰帶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質量最好的胡式帶具。根據獅子山漢墓規模大而主體建築部分相對狹小、結構上缺少廁間和排水設施、建造粗糙、兵馬俑倉促掩埋等現象。這座楚王陵墓幾乎就和地面上的王宮一樣,隨葬品也包括了楚王生前所使用的一切物品。這些精美的文物,較為系統地展示了西漢楚國的歷史風貌,填補了中國漢初考古的大量空白,因而被稱為「1995年十大考古新發現之首」。
1995年建成並對外開放。該陵墓規模龐大、氣勢恢宏,藏於海拔 54.3 米的主峰腹中,南北總長 117 米,鑿石量 5100 余立方米,墓室面積 850 余平方米。陵墓為橫、豎穴式相結合的墓葬建制,結構獨特,240 余平方米的墓道天井更是獨樹一幟,前所未有。
1999年12月,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材料研究所對楚王陵出土的文物又有了新的研究成果,科技人員通過金屬成分和金相組織測定分析,判定該陵出土選樣的鐵兵器、鐵鑿和鐵甲片為炒鋼製品,這是中國迄今為止年代最早的炒鋼製品,表明中國炒鋼技術的發明不晚於公無前154年。?
2004年5月,南京大學考古隊和楚王陵管理處利用遙感技術對附近區域進行了探測,反饋數據表明楚王陵北側的確存在大型的穴洞,初步推斷為貴族陪葬墓。 2004年9月16日,徐州楚王陵東北側50米再次發現兵馬俑的神秘身影。現場有兩個長3.4米,寬2.2米的大型祭祀坑,鑿石而成。一號祭祀坑內有直徑約70厘米的大瓮和瓦片若干,二號坑比一號坑要淺的多,坑的東南角有規律的排列著140 多個彩色陶俑。考古人員在距離一號坑幾米遠的地方發現了3號祭祀坑。兵馬俑、楚王陵、貴族陪葬墓、祭祀坑的相繼發現使考古工作者斷定:地區是以楚王陵墓為核心,被兵馬俑陪葬軍陣、貴族陪葬墓和祭祀坑所圍繞的一個大型陵園。
陪葬古代帝王的地下守衛軍陣的漢兵馬俑的出土,意味著海拔僅有 61 米的必然隱藏著一座宏大的王陵。在經歷六年三次規模浩大、花費甚多,收獲甚微的找墓工作之後,徐州漢兵馬俑博物館的考古人員不舍不棄,從當地農民說的一句「山上以前有家老房子里有個紅芋窖」的話語中,敏感地嗅到「墓」的信息,因為山上積土不厚,如果有地窖,那麼這個地方積土層必定很深,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墓土」……一個轟動世界的地下寶藏被撩起了神秘的面紗。
王愷激動地說:「作為一個考古工作者,一生當中能遇到這么一次就非常幸運了,我遇到了七次,而這一次是我一生當中最大的輝煌。」 東漢時期,玉衣使用有嚴格的等級制度,金縷玉衣只有皇家能夠使用,諸侯王只能使用銀縷玉衣,而在西漢時,玉衣制度並不嚴格,因此有金、銀、銅或絲縷等,縷屬的不同主要取決於經濟實力。
因為獅子山楚王陵曾經被盜,出土的金縷玉衣的玉片有些殘損得很厲害,完整的玉片只有2000多片。幸好,在未被盜擾的徐州火山西漢劉和墓中出土了一套完整的銀縷玉衣,並於1997年修復,為獅子山金縷玉衣的修復提供了參考和依據。由於受到嚴重盜墓,金縷玉衣被挖出墓室,金縷幾乎被全部抽走,很多玉衣片被破壞,散落一地。徐州博物館組織國內專家,歷時1年零4個月,經編號、清洗、拼對等工序,終於復原了這件國之瑰寶。
修復後的金縷玉衣陳列在徐州博物館展廳最顯眼的位置。玉衣由上等和田白玉製成,溫潤晶瑩。玉片有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半圓形、月牙形等形狀,最大的鞋底片近9平方厘米,最小的手套片不到1平方厘米,有的厚度還不到1毫米。 玉片的表面拋光光潔度很高,打孔工藝也很規范。目前國內修復完整的玉衣有7件,一件玉衣由2000餘片玉片拼綴而成,而這件玉衣用了4248片玉片,穿綴的金絲重近1576克,是目前國內出土玉衣中年代最早、玉片最多、玉質最好、工藝最精美的一件。 修復後的金縷玉衣,長1.74米,從頭到腳連成一體,非常像古代的盔甲。 由於玉片與金絲的長期接觸,有些玉片已泛黃色,而有些玉片在散落後落到銅器上,所以就呈現出明顯的翠綠色。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從遙遠的新疆運來玉料,再對每塊玉片鑽孔和磨光,編綴玉片還需許多特製的金絲,製成一套「金縷玉衣」所費的人力物力十分驚人。但對永生的狂熱追求,導致了玉衣等喪葬用玉的高度發達。西漢人認為,魂與魄互相依存,而魄依附於身體,只要身體不朽,人就可以留住魂魄,在陰間延續原來的生活。王侯貴族們相信美玉凝聚了天地之精華,穿上玉衣便可屍身不腐,因此他們死後不僅穿上玉衣,連頭部的七竅,甚至下陰和肛門,都配有玉罩或玉塞。葬在獅子山的這位楚王穿著玉衣長眠在玉棺中,玉棺長280厘米,寬110厘米,高108厘米。一面髹漆,一面鑲貼各種形狀的玉板,數量達2095塊(復原後),鑲玉面積接近9平方米,且多是來自新疆瑪納斯河流域的碧玉。棺體和棺蓋兩部分組成,為外棺。其內還有一套彩繪漆木棺,彩繪漆木棺放置由金縷玉衣包裹的楚王屍體。如果把金縷玉衣也看作成一副親屍的棺材,那麼這位楚王使用三套棺材,符合禮制關於諸侯王三棺的規定。鑲玉漆棺制度所耗費的財力是諸侯國乃至西漢中央王朝都難以承受的,東漢朝廷規范葬玉制度,保留了玉衣,摒棄了玉棺。因此考古發掘中玉棺比玉衣更加罕見,獅子山出土的玉棺是全國出土的第二具。

4. 徐州的楚王陵是誰的墓地

劉郢。

劉郢,也叫劉郢客(?-前174年),漢朝宗室,西漢楚王,《史記》作劉內郢。容

其父楚元王劉交是漢高祖劉邦的弟弟。前178年,其父劉交死後,劉郢繼位。一共在位四年。

前174年,劉郢去世,謚號夷,他兒子劉戊嗣位,即七國之亂的楚王。漢武帝時,其孫女解憂公主在江都公主劉細君死後和親烏孫。

(4)楚王陵有哪些珍貴的歷史文物擴展閱讀:

劉郢任職宗正七年,位列九卿之一,並參與了平定諸呂之亂,立為楚夷王。漢代諸侯王繼位第二年便開始修建其墓葬,該墓未修建完整是因為墓主在位時間短且死得突然。

獅子山楚王墓建造倉促尚未完工,這與劉郢客在位四年薨相近。1984年發現的四千餘件漢兵馬俑是楚王的重要陪葬品,1994年發掘了獅子山楚王陵曾被評為「九五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首」,墓中出土的金縷玉衣為中國出土的玉衣中玉質最好、玉片數量最多、工藝最精的一件。

楚王陵鑿石為室,穿山為藏,規模宏大,結構獨特,出土陪葬品豐富,其中有數百件玉器及近300件印章、封泥,國內罕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劉郢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楚王陵

5. 楚王陵的王陵結構

楚王陵,有人經考證就是兵馬俑主人楚王劉戊之墓(尚不能定論)。當年,劉戊參與「七國之亂」謀反未果,楚王家族為保自身利益,權衡利弊,勸其自縊,以死謝罪贏得中央王朝的諒解。他自殺後,楚國宮廷考慮到其是反國之王,一旦朝廷下詔書,必然不能享受王者之禮,於是匆忙將劉戊下葬,給中央政府一個「即成事實」,結果漢朝廷接受了這一事實。陵墓雖歷經十九年修築,但當劉戊下葬時,尚未修完,
一座未完成的陵墓,一次倉促的葬禮,楚王陵因此把諸多的迷留給了千年之後的人們。
楚王陵主人的死因頗有懸念,而楚王陵地形制也出人意料。它坐北朝南,「依山為陵,鑿山為葬」,陵墓直接開鑿於山體之中。南北總長 117 米,寬 13.2 米,深入山下 20 余米,總面積 851 平方米,開鑿石方量 5100 余立方米。宏大的地下玄宮幾乎把山體掏空,工程浩大,氣勢磅礴,全國罕見,它應該是徐州地區所有漢代陵墓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好、出土文物最多、內涵最豐富、歷史及文物考古價值最高的一處特大型西漢楚王陵墓。
楚王陵墓是模仿地面宮殿的建築群體,結構復雜,形制奇特。整座陵墓呈南北中軸線對稱式建築布局,從外到內依次為三層露天垂直墓道,天井、耳室、墓門、甬道、側室、前堂和後堂等。其中包括庖廚件、浴洗室、御府庫、御敵庫、錢庫、印庫、前廳堂、棺室、禮樂房以及楚王嬪妃陪葬室等大大小小墓室 12 間,其設施結構一應俱全,再現了西楚漢王奢侈的生活場景,也印證了漢代盛行的「視死如生」的喪葬觀。
置身其中,古代陵墓所固有的陰騭氣息,些許在心中漂移過一絲寒冷,但更多是感嘆這一浩大工程竟是二千多年前古人靠鐵鑿、鐵斧等簡陋的工具,一鑿一鑿開山而成的!陵墓也是人類物質和精神文明遺存的載體,楚王陵還是一座地下文物寶庫。雖墓主室曾遭盜掘,但墓中依然出土各類隨葬器物二千多件(套),約萬件。比如國內最精美的金縷玉衣,它所用玉片多達 4000 多片,而通常的玉衣用玉片約在 2100 片左右,而且這件玉衣所用玉片均為質量上乘的和田白玉,晶瑩剔透,溫和潤澤,堪稱絕品。另外,顯示王者風范的赤金帶扣、「月如水,聲如磬,萬里無雲」的玉耳杯、「滄海月明珠有淚」的走盤珠;以及數百件青銅和鐵制兵器……這批隨葬品工藝精湛,令人嘆為觀止。
外墓道的主體部分。兩側的牆壁都是兩千多年前的原始形制,是完全靠人工把整整一座山掏空形成的,這一段的平均深度達14米。
在前面墓道介面處,考古工作者清理了一座陪葬墓。這種在直墓葬入口發現陪葬墓的情況,在全國還是首次。在其中所出土死者佩帶的印章上刻有「食官監印」四個字,說明此人是負責墓主人膳食方面的一個官員。
主墓室。四塊塞石一組,一共四組、十六塊塞石,呈「田」字形把墓道封堵了整整十米。可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盜墓者們從天井東側向西北方向挖盜洞,一直挖到墓門口,定位之准,比今天的考古斟探隊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把右上角的這一組塞石打上牛鼻眼,用繩系住,像牽牛一樣平拖出來,然後從這里直接爬進了主墓,因此沒有發現後面的三間墓室。盜墓的時期很早,是在王莽篡位的時候—公元8年左右。當時的生產力十分低下,而這些塞石每一塊都重達五、六噸,這樣浩大的工作量,絕不是一兩個毛賊、十天八天能幹得了的。因此推測,這肯定是一次大規模的官盜。
在塞石的內側有一塊硃砂印文,寫的是「第乙下陽,東方二,簡道,廣三尺九寸,高四尺半寸,寰丈五寸」。上面這段文字說明的是這塊塞石所處的位置既它的尺寸大小,通過對這段文字的解讀我們可以知道塞石是由內向外共分甲、乙、丙、丁四組,這一塊就是位於第二組下面自東起的第二塊塞石。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當時墓葬的設計者對每一塊塞石的位置和尺寸都有準確的標注,可見西漢時期墓葬建設水平之高。
墓內出土了大量的銅錢,一共十七萬六千多枚,墓室出土文物就很少。主要原因就是被盜墓者捷足先登,大件的金銀器都已被盜,只剩下一些銅鏡的殘片以及鐵甲片、銅箭頭等。
墓室出土了三件非常漂亮的金飾。左邊是鑲有祖母綠的金帶鉤,中間是金獅頭,右邊是金鵜鴣。它們不但金質純凈,雕工也十分精美。但「黃金有價玉無價」,對面這對玉龍更有價值。可是為什麼盜墓者沒有拿呢?因為當時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之說,而且玉龍象徵著王權,把它盜出去,買也沒人敢買,留著還容易招來殺身之禍,所以盜墓者沒敢拿走。
這座墓葬修得虎頭蛇尾,外觀十分宏偉,內部修鑿卻比較粗糙。在東面的地方,可看到明顯的、正在打鑿的痕跡,沒有來得及完工。一般來說,棺材都應放在後室正中的地方,壽終正寢嘛。既然沒有完工,只好移到了甬道東面的棺床上去了。

6. 徐州獅子山楚王陵

獅子山楚王陵是西抄漢早期分封在徐州的第三代楚王——劉戊的陵墓,四千餘件兵馬俑是楚王陵的重要陪葬品,它發現於1984年,時隔十年後,發掘了主人墓——楚王陵。楚王陵位於徐州東郊獅子山南麓,鑿石為室,穿山為藏,墓室嵌入山腹內深達百餘米。其龐大的規模、恢宏的氣勢、奇特的建築結構,無不令人嘆為觀止,在國內外引起了轟動。墓中出土各類珍貴文物二千餘件(套),有金、銀、銅、鐵、玉、石、陶等質地,其中不乏傾城傾國的藝術珍品,如雕龍玉璜、弦紋玉環、雕花玉厄、螭虎紋玉飾、鑲玉漆棺、銅扁壺等,均是國內考古的首次發現,尤其珍貴的是科學工作者根據王陵中殘留的楚王遺骨,首次成功地復原了二千一百年前一代楚王的形象。

7. 楚王陵的歷史

楚王陵是西復漢早期分封制在徐州的第三代楚王——劉戊的陵墓,它位於中國東部江蘇省的徐州市三環路獅子山,四千餘件兵馬俑是楚王陵的重要陪葬品,它發現於1984年,時隔十年後,發掘了主人墓——楚王陵。楚王陵位於徐州東郊南麓,鑿石為室,穿山為藏,墓室嵌入山腹內深達百餘米。其龐大的規模、恢宏的氣勢、奇特的建築結構,無不令人嘆為觀止,在國內外引起了轟動。

8. 楚王陵的文物有那些

殘留的楚王遺骨
玉屍枕
玉耳杯
玉璧 玉豹 雙龍紋玉佩

9. 獅子山楚王陵長什麼樣子

楚王陵坐北朝南,「依山為陵,鑿山為葬」,陵墓直接開鑿於獅子山的山體之中。南北總長117米,寬.2米,深入山下20餘米,總面積851平方米,開鑿石方量5100餘立方米。

楚王陵宏大的地下玄宮幾乎把山體掏空,工程浩大,氣勢磅礴,全國罕見。這樣一個浩大的工程,竟是2000多年前古人靠鐵鑿、鐵斧等簡陋的工具,一鑿一鑿開山而成的。

楚王陵墓是模仿地面宮殿的建築群體,結構復雜,形制奇特。整座陵墓呈南北中軸線對稱式建築布局,從外至內依次為3層露天垂直墓道,天井、耳室、墓門、甬道、側室、前堂和後堂等。

楚王陵中還包括庖廚件、浴洗室、御府庫、御敵庫、錢庫、印庫、前廳堂、棺室、禮樂房以及楚王嬪妃陪葬室等大大小小墓室12間,其設施結構一應俱全,再現了西楚漢王奢侈的生活場景,也印證了漢代盛行的「視死如生」的喪葬觀。

外墓道的主體部分。兩側的牆壁都是2000多年前的原始形制,是完全靠人工把整整一座山掏空形成的,這一段的平均深度達14米。

在前面墓道介面處有一座陪葬墓。這種在墓葬入口發現陪葬墓的情況,在全國還是首次。墓中死者佩帶的印章上刻有「食官監印」4個字,說明此人是負責墓主人膳食方面的一個官員。

主墓室口4塊塞石為一組,一共4組、16塊塞石,呈「田」字形把墓道封堵了整整10米。

可惜在王莽篡位的公元8年左右,盜墓者們從天井東側向西北方向挖盜洞,一直挖到墓門口,他們把右上角的這一組塞石打上牛鼻眼,用繩系住,像牽牛一樣平拖出來,然後從這里直接爬進了主墓。

但也幸好這樣一來,盜墓者沒有發現後面的3間墓室。當時的生產力十分低下,而這些塞石每一塊都重達五六噸,這樣浩大的工作量,絕不是一兩個毛賊十天八天能幹得了的。因此推測,這肯定是一次大規模的官盜。

在塞石的內側有一塊硃砂印文,寫的是「第乙下陽,東方二,簡道,廣三尺九寸,高四尺半寸,寰丈五寸」。這段文字說明的是這塊塞石所處的位置既它的尺寸大小。

由此可知,塞石是由內向外共分甲、乙、丙、丁4組,這一塊就是位於第二組下面自東起的第二塊塞石。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當時墓葬的設計者對每一塊塞石的位置和尺寸都有準確的標注,可見西漢時期墓葬建設水平之高。

墓內發現了大量的銅錢,一共17.6萬多枚,但其他遺物由於被盜墓者捷足先登,大件的金銀器都已被盜,只剩下一些銅鏡的殘片以及鐵甲片、銅箭頭等。

墓室中有3件非常漂亮的金飾:左邊是鑲有祖母綠的金帶鉤,中間是金獅頭,右邊是金鵜鶘。它們不但金質純凈,雕工也十分精美。

可能因為當時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之說,而且玉龍象徵著王權,把它盜出去,拿出去賣也沒人敢買,留著還容易招來殺身之禍,所以盜墓者沒敢拿走。

楚王陵的外觀十分宏偉,內部修鑿卻比較粗糙。在東面的地方,可看到明顯正在打鑿的痕跡,很顯然楚王埋葬時還沒有來得及完工。

一般來說,棺材都應放在後室正中的地方,但由於楚王陵沒有完工,只好將棺材移到了甬道東面的棺床上去了。

楚王陵中的西漢彩繪兵馬俑已埋藏於地下2000多年,共計4000餘件,這支象徵著衛戍楚王陵墓的部隊分布於6條俑坑,由步兵、車兵和騎兵組成。

兵馬俑的步兵中有高大幹練的官吏,也有一身戎裝普通戰士,如持長械俑、弓弩手俑、發辮俑;車兵中則有刀槍不入的甲胄俑和駕駛戰車的馭手俑;騎兵俑則剛勁勇猛,蓄勢待發。

1號坑前段全部放置站式俑,共516個,後段有陶俑約500件;2號坑前段放置各式陶俑832件,後段殘存以跪座式俑474件;3號坑尚未開發;4號坑內有俑僅10餘件,而且多破壞。

楚王陵的兵馬俑有4條步兵俑坑和一條騎兵俑坑。整體看去規模宏大,造型美觀,雄壯威武,並且塑造藝術與秦俑不同。秦俑以寫實為主,而這些漢俑卻是在繼承秦代雕塑藝術的基礎上進行的再創造,即面部表情上具有寫實的特點,而形體塑造上則運用了寫意的手法。

陵墓也是人類物質和精神文明遺存的載體,楚王陵還是一座地下文物寶庫。雖墓主室曾遭盜掘,但墓中依然發現各類隨葬器物2000多套,約上萬件。有金器、銀器、銅器、鐵器、玉器、漆器、陶器、骨器等各類遺物。

玉器共有200多件,包括喪葬、禮儀、裝飾、及生活用玉等方面。喪葬用玉包括玉衣、玉璧、鑲玉木棺、玉板等;禮儀用玉包括玉戈、螭龍玉飾等;裝飾用玉包括玉璧、玉璜、玉環、龍形佩、玉沖牙、心形佩、玉觽、玉舞人、玉劍飾等;生活用玉包括卮、高足杯、玉枕、玉帶鉤等。

楚王陵的玉器博大精深,挺拔生動,代表了楚國玉器製作的最高水平。

東漢時期,玉衣使用有嚴格的等級制度,金縷玉衣只有皇家能夠使用,諸侯王只能使用銀縷玉衣,而在西漢時,玉衣制度並不嚴格,因此有金、銀、銅或絲縷等,縷屬的不同主要取決於經濟實力。

楚王陵的金縷玉衣,用4000多片上好的和田玉玉片製成,玉片小而精緻,有的僅0.005米見方,玲瓏剔透,溫和潤澤,是發現質量最好的玉衣,堪稱絕品。

玉衣的玉片有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半圓形、月牙形等形狀,最大的鞋底片近0.09平方米,最小的手套片不到0.001平方米,有的厚度還不到0.001米。

玉片的表面拋光光潔度很高,打孔工藝也很規范。一般一件玉衣由2000餘片玉片拼綴而成,而這件玉衣用了4248片玉片,穿綴的金絲重近1576克,是我國玉衣中年代最早、玉片最多、玉質最好、工藝最精美的一件。

楚王金縷玉衣長1.74米,從頭至腳連成一體,非常像古代的盔甲。由於玉片與金絲的長期接觸,有些玉片已泛黃色,而有些玉片在散落後落到銅器上,所以就呈現出明顯的翠綠色。

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從遙遠的新疆運來玉料,再對每塊玉片鑽孔和磨光,編綴玉片還需許多特製的金絲,製成一套「金縷玉衣」所費的人力物力十分驚人。

但對永生的狂熱追求,導致了玉衣等喪葬用玉的高度發達。西漢人認為,魂與魄互相依存,而魄依附於身體,只要身體不朽,人就可以留住魂魄,在陰間延續原來的生活。

王侯貴族們由此相信美玉凝聚了天地之精華,穿上玉衣便可屍身不腐,因此他們死後不僅穿上玉衣,連頭部的七竅,甚至下陰和肛門,都配有玉罩或玉塞。

楚王穿著玉衣長眠在玉棺中,玉棺一面髹漆,一面鑲貼各種形狀的玉板,數量達2095塊,鑲玉面積接近9平方米,而且多是來自新疆瑪納斯河流域的碧玉。

棺體和棺蓋兩部分組成外棺。其內還有一套彩繪漆木棺,彩繪漆木棺放置由金縷玉衣包裹的楚王屍體。如果把金縷玉衣也看做一副親屍的棺材,那麼這位楚王使用3三套棺材,符合禮制關於諸侯王三棺的規定。

楚王陵中的兵器,如戈、戟、矛、鈹、殳、劍等,填補了漢代初年冷兵器的一大空白。銅鈹有好幾捆,均為實用兵器,有大小兩種,清楚地展示了這種兵器從秦末到漢初的演變過程。

楚王陵中發現印章200餘枚、封泥80餘枚,其數量之多,為歷代王陵所僅見。印章封泥內容分為楚王廷官吏、軍隊武官、地方職官三類。

另外,楚王陵中發現的銀盆可能是漢代最大的銀器,還有顯示王者風范的赤金帶扣、「月如水,聲如磬,萬里無雲」的玉耳杯、「滄海月明珠有淚」的走盤珠……件件都是工藝精湛的藝術品。

由於獅子山楚王陵規模大而主體建築部分相對狹小、結構上缺少廁間和排水設施、建造粗糙、兵馬俑倉促掩埋等現象。這座楚王陵墓幾乎就和地面上的王宮一樣,隨葬品也包括了楚王生前所使用的一切物品。這些精美的遺物,較為系統地展示了西漢楚國的歷史風貌。

10. 獅子山楚王陵

獅子山來楚王陵是西漢早期分封在自徐州的第三代楚王——劉戊的陵墓,四千餘件兵馬俑是楚王陵的重要陪葬品,它發現於1984年,時隔十年後,發掘了主人墓——楚王陵。楚王陵位於徐州東郊獅子山南麓,鑿石為室,穿山為藏,墓室嵌入山腹內深達百餘米。其龐大的規模、恢宏的氣勢、奇特的建築結構,無不令人嘆為觀止,在國內外引起了轟動。墓中出土各類珍貴文物二千餘件(套),有金、銀、銅、鐵、玉、石、陶等質地,其中不乏傾城傾國的藝術珍品,如雕龍玉璜、弦紋玉環、雕花玉厄、螭虎紋玉飾、鑲玉漆棺、銅扁壺等,均是國內考古的首次發現,尤其珍貴的是科學工作者根據王陵中殘留的楚王遺骨,首次成功地復原了二千一百年前一代楚王的形象。
在中國的漢代,盛行靈魂不滅,祖先崇拜和儒家孝道思想,普遍認為「人死輒為神鬼而有知」,由此產生了「事死如生」的喪葬觀,在墓室的形制和結構上也極力摹仿現實生活中的地面住宅,而且在隨葬品方面盡量做到應有盡有,幾乎包括了生人所用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一應物品與器具。

閱讀全文

與楚王陵有哪些珍貴的歷史文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