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歷史上,重陽節出生的有哪些﹖
1737年——義大利動物學家伽伐尼誕生在波洛尼亞
1585年——黎塞留誕生,法國政治活動家、紅衣主教
1828年——列夫·托爾斯泰誕生,俄國作家(1910年逝世)
1896年—— 中國民主同盟領導人胡愈之誕辰
逝世
337年——君士坦修斯二世登基為拜占庭皇帝。
1087年——英格蘭國王威廉一世逝世
1513年——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四世逝世
1732年——蔣廷錫逝世
1901年——巴黎畫家勞特累克逝世
『貳』 重陽節的傳說和哪個人有關
重陽節的起源據說是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後害死後,她身邊的侍內女也受到牽連並被趕出皇容宮,流落到民間,嫁給了一個貧民。
由於她在宮中每年都過重陽節,節日期間插茱萸、飲菊花酒等,以求長壽,所以嫁人之後,她在這一天還是照著宮里的規矩過重陽節,人們聽說後紛紛效仿,於是這種習俗在民間就廣為流傳了。
而且重陽在民眾生活中成為夏冬交接的時間界標。如果說上巳、寒食是人們度過漫長冬季後出室暢游的春節,那麼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遊,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重陽節俗就圍繞著人們的這一時季感受展開。
『叄』 重陽節的傳說和下列哪個人物有關
重陽節的傳說和桓景有關。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癒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桓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桓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
在仙鶴指引下,終於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於收留了桓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桓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備。
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桓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桓景出自南朝梁吳均所作的志怪小說集《續齊諧記》,是中國傳統習俗重陽節裡面的關鍵人物,重陽節的起源與桓景密不可分,民間故事繼承了《續齊諧記》的故事梗概,再添上民間藝人想像創造的情節,又產生了很多重陽節傳說的異文。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據現存史料及考證,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代。古時季秋有豐收祭天、祭祀大火星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有載,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重陽節起始於上古,成型於春秋戰國,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肆』 重陽節和哪個歷史人物有關
與桓景有關。
傳說: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癒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
桓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桓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於找到了那座高山。
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於收留了桓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桓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備。
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桓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4)重陽節和哪個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
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據現存的史料考證,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遠古時代。《呂氏春秋·季秋紀》有載,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這是重陽節作為一種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之後成型於春秋戰國,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
「重陽節」名稱記載見於三國時代,至魏晉時,節日氣氛漸濃,有了賞菊、飲酒的習俗,倍受文人墨客吟詠,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與除夕、清明、中元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與內涵。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
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敬老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伍』 重陽節源於哪位歷史人物
農歷九抄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襲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節」名稱見於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九日與鍾徭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陸』 重陽節與那些人物有關
重陽抄節的傳說,和東漢汝南人桓襲景有關。
較早有關重陽節的傳說,見於梁朝吳均的《續齊諧記》:汝南桓景隨費長房游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齊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
(6)重陽節和哪個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重陽節是農歷九月九日,「九九」與「久久」同音,正如曹丕所說「宜於長久」,與人們希望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人生追求相一致,自然與敬老孝親的傳統美德相契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尊老敬老的傳統,把重陽節作為表達敬老孝親感情的節日,自在情理之中。
在陝西不少地方,重陽節這一天有吃長壽面的習俗,還要把第一碗長壽面給家中的老人先吃,又細又長的長壽面表達了人們祝福老人健康長壽的美好願望。重陽廟會上,還有給家裡老人、長輩買過冬衣物的傳統。在山西,有的地方,重陽節還要請戲班子連唱五天大戲,內容多為敬老、孝親,以愉悅老人。
正因為此,2012年,我國政府規定,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把重陽節的敬老孝親習俗再次凸顯出來,大力弘揚
『柒』 重陽節是緣於下列哪個歷史人物
老子 源於漢代來的道學。道家奉源為經典的《易經》中,把奇數視為陽數,偶數視為陰數,陽數中「九」又被視為「極陽」,九月九日是兩個「極陽」相遇,所以稱作「重陽」。陽又表示鋼,重陽是「二鋼相逢」而相剋,所以被視為「厄日」,登高和系茱萸,目的是為了「解厄」,重陽習俗由此而來。
『捌』 重陽節的傳說是哪個人物
桓景、費長房。
重陽節的神話傳說:
汝南桓景隨費長房游學累年,長房謂曰:「內九月九日,汝家容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齊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
唐代的《初學記》和宋代的《太平御覽》等多種重要類書都轉述了吳均《續齊諧記》里的這個故事,並認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婦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災的習俗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