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西夏古國是現在的中國的那個地方
公元1038年西夏立國時,疆域范圍在今寧夏,甘肅西北部、青海東北部回、內答蒙古以及陝西北部地區。東盡黃河,西至玉門,南接蕭關(今寧夏同心南),北控大漠,佔地兩萬余里。
西夏(公元1038年—1227年)是中國歷史上由黨項人在中國西部建立的一個政權。唐朝中和元年(公元881年),拓跋思恭占據夏州(今陝北地區的橫山縣),封定難節度使、夏國公,世代割據相襲。1038年,李元昊建國時便以夏為國號,稱「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稱之為「西夏」。
西夏東北與遼朝西京道相鄰,東面與東南面與宋朝為鄰。金朝滅遼宋後,西夏的東北、東與南都與金朝相鄰。西夏南部和西部是吐蕃諸部、黃頭回鶻與西州回鶻相鄰。國內三分之二以上是沙漠地形,水源以黃河與山上雪水形成的地下水為主。首都興慶府所在的銀川平原,西有賀蘭山作屏障,東有黃河灌溉,有「天下黃河富寧夏之稱」。
❷ 古代人們口中的西夏人,是現在哪一個少數民族的祖先
應該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回族的祖先
❸ 古代的西夏人是現在哪個少數民族的祖先
西夏人主要是黨項人,根據現代學者研究,應該是現在的羌族,不是漢族。
最早的漢文文獻記載黨項為漢朝西羌的後裔。自遠古以來,羌人就占據著青海湖周圍的草原和青海湖以南,黃河、大通河、湟水源頭附近的山地。在這一片地區的邊緣地帶,就是位於吐蕃東北部,習慣上稱作安多的地方,早期黨項和吐蕃的先民們大概都混雜居住在這一地區。
對黨項語言的研究證實,就分類而言,操黨項語的人可以歸為藏緬民族的古代成員。而就其文化來說,黨項人則具有其他羌族族群的許多特點
(3)歷史上西夏人種是現在哪裡擴展閱讀: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國歷史上由黨項人在中國西北部建立的一個政權,歷經十帝,享國一百八十九年。
西夏的祖先黨項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 唐朝時遷居陝北。因平亂有功被唐帝封為夏州節度使,先後臣服於唐朝、五代諸朝與宋朝。
夏州政權被北宋並吞後,由於李繼遷不願投降而再次立國,並且取得遼帝的冊封。李繼遷採取連遼抵宋的方式,陸續佔領蘭州與河西走廊地區。宋寶元元年(1038)李元昊稱帝建國,即夏景宗,西夏正式建國。 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稱之為西夏。
黨項族是古代北方少數民族之一,屬西羌族的一支,故有「黨項羌」的稱謂。 據載,羌族發源於「賜支」或者「析支」,即今青海省東南部黃河一帶。
❹ 古人所說的「西夏國」指的是現在的哪裡
西夏是指中國歷史上由黨項人於公元1038年至1227年間在中國西部建立的一個封建政權。 【國號釋義】 拓拔思恭占據夏州(今山西橫山縣),建國時便以夏州得名,稱「大夏」。又因其 在西方,宋人稱之為「西夏」。 【西夏的起源及建立】 西夏的歷史根源可以一直追蹤到唐初。這個時候黨項族開始強大起來。其中拓跋赤辭投降唐,被賜姓李,遷其族人至慶州(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內),封為平西公。自此在此定居。唐末黨項部首領拓跋思恭平黃巢起義有功,再次被賜姓李。從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後代以夏國公成為當地的藩鎮勢力。 另一種說法是西夏皇族是鮮卑族的後裔。西夏開國君主李元昊就自稱是北魏鮮卑之後。 《宋史》卷485《夏國傳》上,元昊上宋仁宗表章:「臣祖宗本出帝胄,當東晉之末運,創後魏之初基。」《遼史》卷115《西夏外記》:「西夏本魏拓跋氏後。」《金史》卷134《西夏傳》:「夏之立國舊矣,其臣羅世昌譜敘世次,稱元魏衰微,居松州者因以舊姓為拓跋氏。」 08年2月29日新華社:考古人員近日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烏審旗納林河鄉排子灣村發現一處拓跋部李氏家族墓地。這座五代至北宋初年的拓跋部李氏家族墓地中,出土了幾方十分珍貴的墓誌。墓誌銘用了大段文字記述拓跋部李氏家族起源經過,並明確表示其家族為「本鄉客之大族,後魏之莘系焉」。拓跋部李氏家族是「後搬到此地的大族,是北魏人的後代」,這又一次把黨項拓跋部和鮮卑拓跋聯系在了一起. 宋初趙匡胤削藩鎮的兵權,引起李氏的不滿。雖然他們一開始服從宋的命令,但兩者之間的矛盾不斷加劇。1032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繼夏國公位,開始積極准備脫離宋。他首先棄李姓,自稱嵬名氏。第二年以避父諱為名改宋明道年號為顯道。開始了西夏自己的年號。在其後幾年內他建宮殿,立文武班,規定官民服侍,定兵制,立軍名,創造自己的民族文字(西夏文)。公元1038年10月11日,李元昊稱帝,建國號大夏。 [編輯本段]【西夏的疆域】 西夏是黨項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其統治范圍大致在今寧夏,甘肅,新疆、青海、內蒙古以及陝西的部分地區,其疆域方圓數千里,東盡黃河,西至玉門,南界蕭關(今寧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幅員遼闊。
❺ 西夏王朝滅亡之後西夏人去哪兒了西夏現在是什麼民族
西夏王朝滅亡之後,西夏的子民就完全進入了漢族的社會裡面。其實西夏在唐朝的時候被稱為黨項族,現在應該也有這個民族。西夏這個國家歷史比較復雜。在很多朝代的歷史上都有出現過,其實最開始的時候應該是來源於唐朝,而且是來源於唐朝末年。
雖然在後來的一段時間里,因為其他少數民族的加入,使西夏的版圖不斷擴大,但也為後來的滅亡埋下了隱患。一個不穩定的政權是不可能統治好一個國家的。
❻ 歷史上的西夏是現在的哪兒
西夏疆域遍布寧夏、甘肅西北、青海東北、陝西北部以及內蒙古地區。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國歷史上由黨項人在中國西北部建立的一個政權,歷經十帝,享國一百八十九年。
西夏的祖先黨項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唐朝時遷居陝北。因平亂有功被唐帝封為夏州節度使,先後臣服於唐朝、五代諸朝與宋朝。
夏州政權被北宋並吞後,由於李繼遷不願投降而再次立國,並且取得遼帝的冊封。李繼遷採取連遼抵宋的方式,陸續佔領蘭州與河西走廊地區。
宋寶元元年(1038)李元昊稱帝建國,即夏景宗,西夏正式建國。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稱之為西夏。
西夏的歷史根源可以一直追蹤到唐初。黨項是羌族的一支,隋書上載「黨項羌者,三苗之後也」。
《舊唐書》載:「漢西羌之別種也。魏、晉之後,西牆微弱,或臣中國,或竄山野。自周氏滅宕(tàn)昌、鄧至後,黨項始強。」
唐朝時,生活在青藏高原的黨項羌和吐谷渾經常聯合起來對抗吐蕃。唐高宗時,吐谷渾被吐蕃所滅,失去依附的黨項羌請求內附,被大唐安置於松州 ,後黨項羌逐步繁衍成數個大部落,其中盟主部落拓跋氏大概只佔據今天的青海東南和甘肅南部等地。
唐開元年間,居於青海東南和甘肅南部的黨項羌非常恐懼四處劫殺的吐蕃軍隊,向唐玄宗求救,被遷至慶州 。
安史之亂起後,郭子儀怕這些異族鬧事,建議唐代宗將當時在慶州的拓跋朝光部遷至銀州 以北和夏州 以東地區, 這一地區即是南北朝時匈奴人赫連勃勃的「大夏」舊地,當時稱為平夏,所以這部分黨項羌就成為平夏部,即日後西夏皇族的先人。
❼ 歷史中的西夏黨項人現在是屬於哪個民族為什麼
如今的黨項族早已絕跡,因為成吉思汗死時黨項被蒙古滅族。據歷史考證,西夏黨項人屬於西羌族的一支。最早關於黨項人的記載源自漢朝,漢朝時的羌族分布和覆蓋面積很廣,其中包括黨項羌人,吐谷渾羌人等。
而古羌族和現在的羌族根本不是一個族群,現在的羌族和維族一樣是人造族,把可能是羌族的和看起來像是羌族,或者自稱自己是羌族的都歸到了羌族,這和古羌族沒有任何關系。
為什麼說黨項人是羌族或鮮卑後裔,主要由以下幾個原因:
1、地理位置
自遠古以來,羌族便始終盤踞在青海湖附近,即吐蕃東北部,被我們稱作為安多的地方。古羌族是一個龐大的體系,根據不同的原因也劃分了很多分支,其中黨項人正是其中一支。
黨項人常年活動在青海湖附近,有一部分資料稱其為藏族後裔,因為他們的語言風格類似。但是生活的地區又都是屬於古羌族的區域內,所以是羌族後裔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
總結:通過翻閱史料,我們可以清楚的得知西夏黨項人大概率是古羌族人,在現在的話也只有很小一部分鮮卑族,但是鮮卑已經消失,所以黨項人早已經在世界上消失了,再也尋覓不到蹤跡。
❽ 歷史上的西夏黨項人,現在是哪個民族
黨項人常被稱為黨項羌,更具這個名字,貌似是羌人的一支,他們曾經強大的西夏王朝,這個延續兩百年的政權和遼、宋、金一直三足鼎立,最終於1227年,隨著蒙古軍的凌厲攻勢,和成吉思汗一起消沒在歷史當中。
因為,現在單獨民族之中已經沒有了黨項人這個聚落,也沒有他們能夠延續下來的脈絡,所以黨項人短時間內還是一個秘密。只能等待科技進一步發展之後來探討。
❾ 歷史上面的遼,宋,西夏,契丹分別是現在哪些地方。
1、遼朝(907年—1125年)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
2、宋宋朝(960年—1279年)領土范圍秦嶺淮河以南、岷山以東地區。
3、西夏(1038年—1227年)疆域范圍在今寧夏,甘肅西北部、青海東北部、內蒙古以及陝西北部地區。
4、契丹族為中國古代游牧民族,發源於中國東北地區。
(9)歷史上西夏人種是現在哪裡擴展閱讀:
遼朝初期的疆域在今遼河流域上游一帶,在遼太祖及遼太宗時期不斷對外擴張,遼太祖時征服奚(今河北北部)、烏古、黑車子室韋(今內蒙古東部呼倫湖東南)、韃靼、回鶻與渤海國。938年遼太宗時取得燕雲十六州,並一度佔有中原。1005年遼聖宗與北宋簽定澶淵之盟,最後確定了與宋的邊界。
宋朝汲取了唐朝藩鎮割據的教訓,一級行政區劃改為「路」。至道三年(997年)始定為十五路,包括京東、京西、河北、河東、陝西、淮南、江南、荊湖南、荊湖北、兩浙、福建、西川、峽、廣南東、廣南西五路。咸平四年(1001年)分西川為利州、益州二路,分峽路為夔州、梓州二路。
西夏是黨項族建立的王朝,黨項族原本定居四川松潘高原一帶。唐高宗時期受吐蕃壓迫,最後在唐廷協助下遷移到河套陜北一帶,分為平夏部與東山部,至此建立西夏的龍興之地。
對於契丹族的起源,相傳北方大草原流淌著兩條河,一條從大興安嶺南端奔騰而下,契丹人稱其為西拉木倫河,亦稱「黃水」,文獻上寫作「潢河」;另一條河自醫巫閭山西端而來,名為老哈河,亦稱「土河」。契丹民族就興起於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流域。這一地區民族的遷徙、融合呈現出十分頻繁復雜的狀態。
❿ 西夏人是從哪裡起源的 他們是怎麼建立起西夏國的
西夏王國的主體民族是黨項族,又稱黨項羌,古羌族的一個組成部分。古代羌族是一個大系,有很多的分支,有因地域劃分的,如:白蘭羌、宕昌羌等等;也有因族群劃分的,如:黨項羌、吐谷渾羌等等。而且根據西夏國王自己的敘述,西夏王的祖先是鮮卑的一支——拓拔鮮卑創建的元魏(因為孝文帝搞漢化,把自己的姓該成了元,歷史上也有人叫北魏為元魏)的後人。根據歷史記載,北魏的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後,大興改革,改姓氏為元,後行漢化,遭到當時周圍不少拓拔貴族的反對,於是很拓拔的貴族遠徙代北(回老家),一部分拓拔人則西遷入居了關中一帶,並跟當地的羌人逐漸生活在一起。
因此,西夏王國就有了復雜的民族成分——統治階級的王族是鮮卑拓拔人,而廣大的國民卻是黨項羌。這種少數民族征服統治多數民族的例子,在歷史上並不少見。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人口數量較少的鮮卑拓拔人在中原地區經過與漢民族的接觸,掌握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思想,與周邊多數民族相比具備更加優越的政治統治藝術。這種情況在中國歷史上也屢見不鮮,比如乞伏乾歸創造的西秦、禿發氏的南涼、鮮卑慕容的吐谷渾等等,都是鮮卑人利用群羌建國的範例。
元昊是第一個稱帝的西夏王,但是他並不是西夏的立國之王。早在之前的2、3百年,陝甘一帶就已經出現了封建割據的夏王。南北朝後期,夏王歸隋,受封,後在中唐平安史之亂有功,賞賜李姓,之後,甘肅陝西關中一帶就出現了鮮卑拓拔人統治黨項羌人的封建軍事割據。
西夏的建立,對當時中國北方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我們也應該能夠清楚的看到,西夏立國之國際周邊環境實在是太惡劣——北方是日益強大的蒙古部落、東方是遼和金、南方是漢民族建立的宋帝國,後來還有西邊的耶律大石所建的西遼政權。在強敵環伺中,西夏以武立國,終不能長久,最終在對金對蒙古的戰爭中耗盡了最後的一點力量……
蒙古部落崛起的初期,正是利用了西夏與金的矛盾,西夏與金的戰爭消耗了雙方的實力,為日後蒙古的崛起打下了伏筆。蒙古人自1205年開始,到1227年,用了整整22年的時間,先後經過5次戰爭,終於滅亡了西夏。具體如下:
1、公元1205年,鐵木真帶領蒙古騎兵向南進攻西夏。攻克了西夏的重要軍事基地——力吉里寨,並圍攻落思城,蒙古人燒殺搶掠,把能帶走的東西全帶走了,包括人口與牲口、糧食,後來蒙古人盡興而去,收獲頗豐。等蒙古人退兵之後,夏恆宗(李純佑)下令重修各地被蒙古人毀壞的城池,下令民眾要振作精神,抵禦蒙古入侵,並把首都興慶府改名為中興府。
2、公元1206年,鐵木真在翰難河河畔舉行的蒙古人大會上,當選為蒙古老大,號成吉思,公元1207年秋天,鐵木真借口夏國不交納貢品,你納錢糧,於是發動了第二次對西夏的戰爭。攻佔了西夏的邊防軍事重鎮翰羅孩城。但是蒙古人看到當時西夏的兵力還比較強盛,軍容齊整,再加上屯兵5個月,糧草消耗很大,後勤接濟出了問題。為避免更大的損失,蒙古人於1208年主動撤退。
3、公元1209年,鐵木真率領蒙古大軍親征,發動了第三次對西夏王國的軍事入侵,蒙古大軍出黑水城,強攻翰孩羅城,夏襄宗(李安全)派兒子承禎為元帥,進行了堅決的抵抗,雙方死傷慘重,蒙古軍經過苦戰攻克了翰孩羅城,並且俘虜了西夏太傅西壁訛答(也有人叫「鮮卑訛答」,因為「西壁」與「鮮卑」音近)後,乘勝南進,直抵中興府外圍的的重要關隘——克夷門,蒙軍初戰不利,後趁夏軍鬆懈之時,設計俘獲夏軍新統帥「嵬名令公」,蒙古軍攻克了關隘,直接抵達中興府。蒙軍引黃河水灌城,夏軍死傷慘重,城牆都要坍塌了,夏王派使臣去金國求救,但是金國不予理睬,城危在旦夕,正巧這時候蒙古人自己修的引水堤壩也垮了,大水反而淹了自己,於是蒙軍同意了夏王的投降申請,解圍走人,臨走的時候放了夏軍的統帥嵬名令公,和太傅西壁訛答,夏王李安全獻出自己的女兒求降戰爭告一段落。
4、由於蒙古伐金,金也與夏的戰爭連年不斷,雙方損失都很大。到了公元1217年,蒙古人對西夏發動了第四次進攻,再次包圍了中興府,夏神宗(李遵頊)出奔西京靈州(甘肅的武威),並派人投降,蒙軍撤走。到了1223年,鐵木真派人責罵夏王不安份守己,不納貢,於是神宗不安於位,讓位於次子德旺,自己城太皇。德旺趁蒙古攻金的時候,放棄了神宗皇帝實行的附蒙侵金的政策,並且聯絡周圍的部落對抗鐵木真,有兩個事情可以說明,一是德旺收留了鐵木真的死敵另蒙古部落頭領的兒子,二是德旺在鐵木真要求派軍支援的時候居然說「等你們扛不住了我們再派人」。德旺是清醒的,他認識到蒙古人收拾完金之後一定會回手滅了夏,於是積極組織抗蒙的同盟。此舉大大激怒了鐵木真,公元1224年,蒙古總管華北諸軍的統帥木華黎的兒子得悉夏人不軌,於是率軍從東面進攻夏城銀川。夏軍數萬人戰死,人口、牲畜死傷慘重,守城的主將塔海被抓,同年,蒙軍攻沙洲(現在的甘肅敦煌),幾個月沒打下來,於是半夜挖洞想摸進去,沒想夏軍引火入洞,蒙古人燒死不少。夏城也損失很大,人幾乎死絕,牲口也消耗殆盡。到了公元1225年,鐵木真回到漠北和林,在那裡他解決了4個兒子的封地問題之後,借口夏始終未真心臣服,大舉伐夏。1226年,又借口夏不出兵助戰,不交質子為理由,東西夾擊,一路軍由新疆東進攻克敦煌,在進攻肅州時,夏軍堅守,但是城裡的黨項嗆人大戶做了蒙奸,蒙軍屠城,僅僅留下了獻城的那一家人幾百口。
另一支大軍10萬人,由鐵木真親自帶領,從漠北南征,克黑水城之後進占賀蘭山,與西路軍匯合,7月,攻克西涼府,夏將投降,夏獻宗德旺以夏國城池不能長久,並且敵人日益逼近,終如憂慮而死,年僅46。他侄子南平王睍擁力即位。11月,鐵木真圍靈州派遣老將夏軍的統帥嵬名令公帶領10萬人增援。經過死戰,靈州失守,蒙軍進圍中興府,這一圍就是半年……
5、公元1227年,蒙古伐金,打破金軍,6月鐵木真重病,夏末帝求降,提出要准備物資遷徙人口給予一個月的寬限,鐵木真同意了,但是在夏准備投降事宜的時候,鐵木真死了。於是夏王在投降的時候被殺,夏王城遭到屠城,就此滅國。
但是,夏亡國之後,夏國的拓拔貴族帶領部分民眾遷徙到了現在西藏甘孜一帶的藏區木雅,重新建立了西吳王國。這個歷史上的西吳王國,有專家考證出就是西夏王國的延續。至今,西藏甘孜地區來流傳著西吳王的傳說。這個西吳小國在明朝時期協助朝廷平叛,受到朝廷冊封,被封為明正土司,世襲爵位。後來到了清朝康熙年間因為子嗣斷絕而停襲。這個西吳與西夏的關系,很類似耶律大石的西遼與大遼。如果把木雅地區的西吳王國470年歷史計算在內的話,那西夏的興起到徹底的消亡,整整經歷了800年,這也是歷史上的一個延續時間超長的王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