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洛陽歷史上有哪些名人能附簡介最好

洛陽歷史上有哪些名人能附簡介最好

發布時間:2021-02-05 07:55:28

㈠ 洛陽本土的歷史名人有那些

以下的一百位歷史名人,或生於洛陽,或葬於洛陽,或長期生活於洛陽,或功業創立於洛陽。洛陽要想成為世界級旅遊城市就要大打歷史名人牌,或重建其故里故居或墓地,或建其紀念建築,至少也要為其建雕像或浮雕(據說這個計劃正准備進行)。

信史前:

伏羲:人文始祖,孟津龍馬負圖寺始建於晉永和四年,距今有1600多年的歷史,因傳說中伏羲在此降伏龍馬、創制八卦而得名,是河洛文化中「河圖」的出現地,「人根之祖」、「人文之祖」伏羲的祭祀地,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夏朝:

後羿,傳說中射日的英雄,為東方夷族的一個首領,他乘太康無道、夏民怨憤,入居斟(尋卩),執政,拒太康於外。太康卒,扶仲康即王位,仍居斟(尋卩),後被其親信寒浞殺死。

夏桀:夏朝末位君主,名履癸,約於公元前一八一八年左右即位,履癸文武雙全,赤手可以把鐵鉤拉直,但荒淫無度,暴虐無道,於前一七六六年左右為成湯所敗,死於南巢,夏亡,商湯把他謚號桀(兇猛的意思)。

杜康:字仲寧,相傳為縣康家衛人,造酒祖師,在洛陽造酒。

商朝:

商湯,子姓,名履,滅夏後稱為武湯、成湯或成唐,甲骨文中稱太乙、高祖乙,是商王朝的建立者。 湯原是東方商族部落的首領。始祖契,曾輔佐大禹治水,封於商地,因以為族號。湯任賢臣伊尹為相,委以國政,以亳(在今唯陽區境內)為據點,積蓄力量,准備滅夏而代之。先後攻滅鄰近的葛國(在今寧陵縣境內)及韋(在今滑縣東南)、顧(在今山東省城鄄縣東北)等夏的羽翼國,最後終於利用夏的最後一個君主桀荒淫無道,夏內部矛盾激化的時機,攻滅了夏王朝,建立了商王朝。湯在位期間推行善政,減輕征斂,鼓勵生產,安撫民眾,停止人殉以保護勞動力。湯即天子位,定都西毫。位於洛陽市偃師城西、洛河北岸的屍鄉溝一帶。

伊尹 :生卒年待考。商初名臣。名摯,洛陽伊川人(亦說欒川人或嵩縣人)。因官封為尹,故稱伊尹,又稱阿衡或保衡。原為有莘氏女陪嫁於湯的媵臣,因精通治國之道,湯授以國政,在助湯滅夏中所建功勛卓著。湯死後,輔佐外丙、仲壬。仲壬死後,立太甲。太甲無道,伊尹將其放逐桐宮(今虞城南)。3年後,太甲悔過,復得其位。享年百歲,卒後商王沃丁葬以天子之禮,與湯並祀。傳有《伊訓》、《咸有一德》等,已佚。

周朝:

周武王:周武王伐紂時,聚八百諸侯於孟津,周武王克商後,遷九鼎於洛邑。

周公: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是西周初年的政治家、思想家。因以周太王所居地為其采邑,故稱周公。 營建洛陽邑,在洛陽制禮作樂。

伯夷叔齊:勸阻武王伐紂,不食周粟,餓死於首陽山。

周平王:名姬宜臼,一作宜咎(公元前?-前720年)。幽王子。幽王被殺,他被擁立為王。在位51年,病死於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市),葬於平丘(今河南省太康縣金堆鄉)。姬宜臼,幽王位時,原被立為太子。幽王寵愛褒姒後,廢黜了宜臼,改立為伯服為太子。戎攻破鎬京,殺死了幽王以後退走了。申、魯、許等諸侯國就擁立宜臼為王,於公元前770年在申(今河南省南陽市北)即位。公元前770幽王太子宜臼將都城從鎬京遷至洛邑。自周平王東遷洛邑後,史稱周王朝為東周。

老子:道家的創始人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謚曰聃。曾為東周王朝"守藏室之史",長期在洛陽管理圖書典籍。所著《道德經》,亦稱《老子五千文》,簡稱《老子》,是道家學說的主要代表作。

孔子(前551-前479),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人,曾到洛陽向老子問禮。

白圭:生卒年待考。戰國著名商業活動家,魏惠王時大臣。洛陽人。主張用"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辦法貿易致富。遇到豐年,收買穀物,賣出絲漆;遇到荒年,賣出糧食,購進帛絮。被歷代商賈尊為鼻祖。

㈡ 我想知道洛陽出過那些名人(最好有簡解)

伏羲:人文始祖。大約距今七八千年。伏羲氏發現「河圖」與「洛書」,並畫出「八卦」,用簡單而寓意深長的符號,概括了天地之間的萬事萬物。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是中國文明的新曙光,它奠定了人類文明的初基,反映了河洛先民在和大自然斗爭中所形成的人類思維的偉大成就,是河洛先民智慧和社會實踐的結晶。

杜康:字仲寧,相傳為造酒鼻祖,在我市伊川、汝陽一帶造酒成名。如今,兩縣留有大量的杜康造酒遺跡,兩縣的杜康酒業發展旺盛。

伊尹:生卒年待考。商初名臣。名摯,洛陽伊川人(亦說欒川人或嵩縣人)。因官封為尹,故稱伊尹,又稱阿衡或保衡。原為有莘氏女陪嫁於湯的媵臣,因精通治國之道,湯授以國政,在助湯滅夏中所建功勛卓著。伊川縣平等鄉有伊尹墓遺址。

周公: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是西周初年的政治家、思想家。因以周太王所居地為其采邑,故稱周公。營建洛陽邑,在洛陽制禮作樂,被後人尊稱為元聖。

老子:道家的創始人,姓李名耳,字伯陽,謚曰聃。曾為東周王朝「守藏室之史」,長期在洛陽管理圖書典籍。所著《道德經》,亦稱《老子五千文》,簡稱《老子》,是道家學說的主要代表作。

白圭:生卒年待考。戰國著名商業活動家,魏惠王時大臣。洛陽人。主張用「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辦法貿易致富。遇到豐年,收買穀物,賣出絲漆;遇到荒年,賣出糧食,購進帛絮。被歷代商賈尊為鼻祖。

蘇秦:東周洛陽人,戰國時期倡導合縱說的重要活動家。字季子。洛陽人。傳有頭懸梁錐刺股發憤讀書之故事。致力於縱橫之術,先後游說六國,勸其合力抗秦,形成合縱之勢。蘇秦為縱約長,佩六國相印。歸趙封為安君。後奉燕昭王命入齊,從事民間活動,被齊人車裂而死。

秦漢隋唐人才輩出

呂不韋:秦國相國,史記中稱他為秦始皇生父,著名政治家,主編《呂氏春秋》為秦的統一事業做出了貢獻,封地有河南洛陽十萬戶,在洛陽自盡,葬於洛陽。

田橫:劉邦稱帝,遣使詔齊王田橫降,橫不從,於洛陽途中自刎,葬於洛陽。島上五百壯士聞此噩耗,集體揮刀殉節。

賈誼(公元前200~前168),西漢政治家、文學家。洛陽(今屬河南省)人。18歲時,就以博學能文而聞名於郡中,得到郡守吳公的賞識,收為弟子。文帝即位後,因吳公的推薦,任為博士,掌文獻典籍。其時,賈誼不過20多歲,在博士中最為年輕,但以見識和議論,贏得博士中年長者的尊敬,受到文帝的重視,不到一年,被擢升為太中大夫。朝廷上許多法令、規章的制定,都由他主持進行。賈誼的才華和文帝對他的信任,引起了一部分朝臣的不滿。他們以"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的流言,動搖了文帝對賈誼的信任,結果文帝讓賈誼離開長安,去做長沙王的太傅。

桑弘羊(前152~前80)西漢大臣。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北)人。在他的參與主持下,先後制定、實行了鹽、鐵、酒官營、均輸、平準、算緡、告緡、統一貨幣等經濟政策,從富商大賈手裡奪回了鹽鐵和貿易的控制權,增加了西漢政府的財政收入,對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統治起了重要作用。

班超:投筆從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使西域,漢明帝初年,北匈奴一再脅迫西域各國出兵,寇掠東漢的河西等地。永平十六年(73年),明帝派遣班超出使西域,鎮撫西域各國,西域與漢斷絕65年的關系至此恢復。直到永元十四年(102年),班超才從西域返回洛陽,葬於洛陽。班超在西域30年,對鞏固我國西部疆域,促進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同時,東漢恢復對西域的統治,保衛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國和中西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

班固:修《漢書》)。東漢建初七年(82年),蘭台令史班固在洛陽著《漢書》。《漢書》用了20餘年時間修成,從秦末農民大起義寫到王莽失敗,計120卷,分十二紀、八表、十志、七十列傳。班固死後,部分「表」、「志」由其妹班昭和馬續續成。《漢書》是我國第一部體例完備、內容豐富的斷代史。

蔡倫:東漢和帝元興元年(105年),宦官蔡倫改進民間造紙方法,用樹皮、麻頭、敝布、魚網作紙,獻給和帝,人稱「蔡侯紙」。造紙術的發明,對世界文化發展起了重大作用。中國四大發明之一。

許慎(54-149年),古文經學家、古文字學家。他初舉孝廉,後入京,官至太尉南閣祭酒。曾從賈逵受古文經學,博通經籍,當時洛陽儒生稱其為「五經無雙許叔重」。他收集小篆、古文(戰國文字)、籀文(西周文字,即大篆)共9533個字,逐一按形體、聲韻、訓詁進行簡要地解說,撰成《說文解字》14篇,凡13.3萬余字。這部書創稿於漢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至漢安帝建光元年(121年)九月,許慎遣其子許沖進奉朝廷,歷時22年。《說文解字》集西周以來文字之大成,也集古文經學訓詁之大成,是我國一部系統而比較完備的字典。

武則天(624-705年),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東)人。唐高宗皇後。武周皇帝,公元690--705年在位。出生於洛陽。十四歲被唐太宗選入宮內為才人,太宗死後為尼。她人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洛陽度過的。唐高宗時被封為昭儀,後被立為皇後,參與朝政,與唐高宗並稱「二聖」。684年中宗即位,她臨朝稱制。同年,廢中宗立睿宗。690年,廢睿宗,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改元天授,史稱武周。她開創殿試制度,注重選拔人才。任用酷吏,大興冤獄。晚年奢侈專斷。神龍元年(705年),中宗復位,武則天病死。

玄奘(600-664年),俗名陳褘,法名玄奘,俗稱唐僧、唐三藏、唐高僧,通稱三藏法師,唐代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人。是中國歷史上的佛學大師、佛經翻譯家、旅行家。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祖籍襄陽(今屬湖北),生於河南府鞏縣(今河南鞏義),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齊名。現存詩歌達1400餘首。

李龜年,生卒年不詳。唐朝時東都洛陽人。著名歌唱家、宮廷樂師。他精通音律,通曉多種演奏技巧,笛子和篳篥也吹奏得漂亮,還會擊羯鼓。

韓愈(768-824年),字退之,原籍洛陽人。其詩「我家本瀍榖,有地介皋鞏」可證,後遷至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因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官至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唐代著名文學家、教育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之一,也是一位開啟宋明理學唯心主義初源的哲學家。

元稹(779-831年),字微之,別字威明,行九,世稱元九,洛陽(今屬河南)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和小說家。其詩與白居易齊名,世稱「元白」。元白二人的文學主張相同,詩風接近,互相影響,因此又稱"元白體"。

白居易(772-864年),字樂天,號「醉吟先生」,晚年號「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後遷居下邽(今陝西渭南),出生於河南新鄭。是我國唐代"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杜甫齊名。

宋元明清名人承前啟後

宋太祖趙匡胤(927-976年),祖籍涿州(今河北涿縣),宋王朝的建立者。趙匡胤的生父趙弘殷,少驍勇,善騎射,為後周鐵騎第一軍指揮使,轉右廂都指揮使,領岳州防禦使。曾為後唐禁軍軍官,故安家於洛陽夾馬營。後唐明宗天成二年,趙匡胤生於洛陽夾馬營。據說他出生當夜,附近火光沖天,故這里又叫「火燒街」。如今這里還有一處破窯院,傳說為趙匡胤故居。

呂蒙正(944-1011年),字聖功,河南洛陽(今偃師佃庄鎮相公庄)人。祖父夢奇,官至後唐戶部侍郎。父龜圖,曾任後周起居郎。龜圖妻妾甚眾,與妻劉氏不睦,因而蒙正幼時與母一起被逐出在東京(今河南開封)的家宅。母子二人遂回到故鄉洛陽,棲身於寒窯中,頗受困頓窘乏之苦。他少有壯志,發奮攻讀,孜孜好學。太平興國二年(977年)中進士第一(即狀元),從此青雲直上,成為北宋一代名相。

邵雍(1011-1077年),字堯夫,自號「安樂居士」,祖籍范陽(今河北涿州)。是我國宋代著名的象數學家,也是伊洛理學的奠基人之一。被封建統治者捧為"聖人"、"夫子"。

程顥、程頤為同胞兄弟,二人同為北宋教育家,宋明理學的奠基人,世人尊稱「二程」。他們繼承周敦頤和邵雍的哲學觀點,並融合佛、道內容,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代表儒家思想的唯心主義哲學體系,後世稱之為「洛學」或「伊洛理學」。到了南宋,其學說經朱熹繼承和發展,成為代表封建統治階級利益的官方哲學,即「程朱理學」。

司馬光(1019-1086年),字君實,出身在官僚地主家庭,祖籍山西夏縣。司馬光是宋代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歷史學家。他一生傑出的成就表現在史學方面。在閑居洛陽時負責編修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

姚燧(1238-1313年),字靖甫,號牧庵,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官至太子少傅、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元代著名的文學家。姚燧祖籍營州柳城(今遼寧朝陽),後遷居河南洛陽。

呂維祺(1587-1641年),字介孺,號豫石,學者稱明德先生,明末河南府(洛陽)新安縣人。他著書頗豐,主要有《孝經本義》、《或問大全》、《明德堂文集》、《敬學詩》、《呂豫石集》、《奏疏音韻日月燈》。

王鐸(1592-1652年),孟津人,世稱「王孟津」和「神筆王鐸」。明末清初大書法家。明天啟二年(1622年)中進士,連科及第,授翰林院庶吉士、編修,累官禮部尚書。明朝滅亡後,他入清做官,順治年間以禮部尚書管弘文院學士充任明史副總裁。順治六年,授禮部左侍郎,為太宗文皇帝實錄副總裁。順治九年(1652年)3月病死故里,謚號文安,終年61歲。

李綠園(1707-1790),本名海觀,字孔堂,號綠園。清代文學家,長篇古典小說《歧路燈》的作者。

上述名人或生於洛陽,或死於洛陽;或長期居住在洛陽,或對洛陽進行過重大的訪問;或創作在洛陽,或發明在洛陽;或在洛陽建立了巨大的功勛,或洛陽造就了他一生的輝煌……

㈢ 洛陽歷史上有哪些名人

觀音婢

㈣ 洛陽的名人都有誰

洛陽地情網,上面有洛陽市志,可以在線閱讀。其中洛陽人物誌中,對洛陽名人有較專為詳細的介紹。
不過我屬認為不是很全……可以自己去看下……
網址如下http://www.lydqw.com/db/BookRead.aspx?bookid=200904080018

㈤ 洛陽有過什麼歷史事件或歷史名人

先說洛陽的歷史大事件,下面說洛陽名人!夏太康遷都斟尋:夏朝前期,太康遷都斟尋其地在今洛陽市偃師境內伊、洛二水匯流處上游的二里頭村一帶。是為洛陽建城之始。

㈥ 洛陽歷史名人事跡有什麼具體點的

史前 伏羲:人文始祖,洛陽是河洛文化中「河圖」的出現地,「人根之祖」、「人文之祖」伏羲的祭祀地,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上古帝嚳:帝嚳(高辛氏)都亳邑(今偃師縣城關鎮高庄村)七十餘載,教化萬民,天下歸心。 帝嚳次子摯,曾繼帝嚳為帝,仍都亳,在位僅9年被廢。 在傳說中的五帝時代,帝嚳及其諸子均為歷史上不同凡響的人物,政治活動中心又多都居於河洛之間。 夏朝 後羿:傳說中射日的英雄, 杜康:造酒祖師,在洛陽造酒。 夏桀:夏朝暴君。 商朝 商湯:滅夏後稱為武湯,是商王朝的建立者。 伊尹:商初名臣。 周朝 周武王,周武王伐紂時,聚八百諸侯於孟津,周武王克商後,遷九鼎於洛邑。 周公:是西周初年的政治家、思想家。營建成周洛邑,在洛陽制禮作樂,教化人倫。 伯夷叔齊:勸阻武王伐紂,不食周粟,餓死於首陽山。 周平王:自周平王東遷洛邑後,史稱周王朝為東周。 老子:道家的創始人。所著《道德經》,亦稱《老子五千文》,簡稱《老子》,是道家學說的主要代表作。是東周時期的國家圖書館館長 蘇秦:東周洛陽人,戰國時期倡導合縱說的重要活動家。傳有頭懸梁錐刺股發憤讀書之故事。致力於縱橫之術,先後游說六國,勸其合力抗秦,形成合縱之勢。蘇秦為縱約長,佩六國相印。 還有被歷代商賈尊為鼻祖的白圭,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謀略家,張儀。 秦朝 呂不韋:秦國相國,史記中稱他為秦始皇生父,著名政治家,主編《呂氏春秋》為秦的統一事業做出了貢獻。現偃師市首陽山鎮大冢頭村 偃師一高 存有呂不韋冢,大冢上有槐林,冢旁建有春秋園。 東漢 漢光武帝:劉秀,東漢開國明君,建都洛陽。 班超:出使西域,對鞏固我國西部疆域,促進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同時,東漢恢復對西域的統治,保衛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國和中西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 班固:投筆從戎修《漢書》,《漢書》是我國第一部體例完備、內容豐富的斷代史。 蔡倫:造紙術的改進者,對世界文化發展起了重大作用。中國四大發明之一。 張衡:東漢文學家科學家,張衡在洛陽發明地動儀,這是世界上第一台地震儀,比歐洲早1700多年。 還有東漢名將,馬援、竇憲等,東漢文學家,許慎、蔡邕等。 三國 魏武帝曹操:死後被追封為魏太祖。曹操不僅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而且是出色的文學家。 曹植:三國時期魏國的傑出詩人。曹操三子,《洛神賦》是他賦中的名作。 曹丕:魏文帝,曹操長子。 司馬懿:多次率軍對抗諸葛亮,為魏國重臣。死後,其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專權。後其孫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司馬懿為宣帝。卒於洛陽。 關羽:蜀漢名將,忠義的化身,封建社會被尊為武聖,與孔子齊名,首級葬於洛陽。 此外的三國名人還有袁紹、董卓、呂布、司馬師、劉禪、鄧艾、鍾會、鍾繇、稽康、阮籍、馬鈞等。 西晉南北朝 司馬炎:西晉開國皇帝,建都洛陽。 左思:致使洛陽為之紙貴。 陳壽,楚著作郎,終御史治書,在洛陽撰《三國志》。 祖逖:聞雞起舞,志向宏遠。 劉琨:西晉詩人,軍事家。 還有西晉名將杜預,注《九章算術》的著名數學家劉徽,另外還有裴秀、石崇、綠珠、潘岳、桓溫等。 拓跋宏:北魏孝文帝,是北魏一位傑出的皇帝,實行了許多重要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少數民族的封建化進程,為隋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孝文帝的改革,促進了北方民族的融合,出現了歷史上的北魏盛期。 還有檀道濟、高歡、蘭陵王高長恭等。 隋朝 隋煬帝:隋代第二位皇帝,開創科舉,營建東都洛陽,開發西域,開掘運河,修築長城,開辟馳道。 隋朝名將韓擒虎、賀若弼等。 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定東都洛陽一戰是其一生最光彩的一幕。稱帝後三次來到洛陽,共兩年時間。 長孫無忌:字機輔,洛陽人,文德皇後之兄。好學,有籌略,佐太宗定天下,以功第一,封齊國公。 玄奘:通稱為唐僧,古今以來,翻譯經典最多的,舍唐僧之外其誰焉。 武則天:自立為則天皇帝,國號為周,在洛陽稱帝,史稱「武周」。 狄仁傑:唐代名臣,不畏權貴,正直無私。民間有廣為流傳的狄仁傑破案《狄公案》一書,在西方可謂家喻戶曉。 上官婉兒:是武則天文筆上的得力助手。 唐玄宗李隆基:生於洛陽,開創了「開元盛世」,開元年間曾都洛近十年。 王維:唐詩人、畫家。 杜甫:盛唐大詩人,長期生活於洛陽,並以洛陽為家鄉。杜甫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 吳道子:中國唐代畫家。被尊為畫聖。流落洛陽,從事壁畫創作。 張旭:唐文宗曾下詔,以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長期生活於洛陽。 顏真卿:創立書法上另一種的新風格,後宋代四大家的書法,皆受顏真卿筆法的影響,因此顏真卿算的上是中國書法藝術史上,一個承先啟後的人物。葬於洛陽。 郭子儀:唐代著名的軍事家。 白居易: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影響極為廣泛。晚年隱居於洛陽。葬於洛陽。 劉禹錫:中唐詩人。劉禹錫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也是這一時期獨有成就的詩人。 李賀: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人稱「詩鬼」,因避家諱,不得應進士舉,終生落魄不得志,二十七歲就英年早逝。他的詩作想像豐富,立意新奇,構思精巧,用詞瑰麗,也有傷感情緒的流露,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韓愈:唐宋八大家之首,曾長期在洛陽任職。字夢得,山東無極(今屬河北)人,後遷洛陽 。 李商隱:長期生活於洛陽。 杜牧:曾在洛陽任御史。 李白、高適、杜甫在梁園牆壁作詩,前宰相宗楚客孫女千金買壁成為佳話。 宋朝 宋太祖趙匡胤,北宋開國皇帝。 程顥,理學家、教育家。 趙普,北宋開國名相,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 司馬光 久居洛陽,傳世名言: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資治通鑒》成書於洛陽。 富弼,北宋名相。 范仲淹,葬於洛陽 、

㈦ 古代洛陽出過多少名人呢,請列舉出二十個!

周最、蘇代、白圭、蘇、樂羊子妻、長孫澄、賈誼、范遷、長孫無忌、吳雄、單超、孫堪、左稱、左珀、種拂、種勛、摯恂、慶鴻、史晨、晉灼、趙廷美、溫仲舒、趙安仁、范雍、趙尚寬、張奎。

1、白圭

白圭,戰國時期中原(洛陽)人,名丹,字圭。有「商祖」之譽。在魏惠王屬下為大臣,善於修築堤壩,興修水利。《漢書》中說他是經營貿易發展生產的理論鼻祖。

他主張減輕田稅,徵收產物的二十分之一。提出貿易致富的理論。主張根據豐收歉收的具體情況來實行「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方法經商。

穀物成熟時,進收糧食;蠶繭出產時收進絮帛,出售糧食。白圭並提出了農業經濟循環說,認為農業的一個周期為12年。他亦認為經商要按時機,就像孫子吳起用兵、商鞅行法。

2、蘇秦

蘇秦(?—前284年),己姓,蘇氏,名秦,字季子,雒陽(今河南洛陽市)人。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早年投入鬼穀子門下,學習縱橫之術。學成游歷多年,潦倒而歸。隨後,刻苦攻讀《陰符》,游說列國,得到燕文公賞識,出使趙國,提出「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略思想,並最終組建合縱聯盟,任「從約長」,兼佩六國相印,使秦國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關。

聯盟解散後,齊國攻打燕國,蘇秦說齊歸還燕國城池。後自燕至齊,從事反間活動,被齊國任為客卿,齊國眾大夫因爭寵派人刺殺,蘇秦死前獻策誅殺了刺客。

著作有《蘇子》31篇,收於《漢書·藝文志》,早佚。書《戰國縱橫家書》存有其游說辭及書信十六篇,其中十一篇不見於現存傳世古籍。

3、溫仲舒

溫仲舒(944年—1010年),字秉陽,北宋河南(今河南洛陽東)人。北宋大臣,與寇準並稱「溫寇」。

太平興國二年(977年),考中了進士,位列探花。曾任樞密院副使,改任同知樞密院事,位列宰執,後外放秦州知州,驅逐渭南地區的少數民族,使之從邊地成為北宋的內地。回朝後擔任過參知政事。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溫仲舒被封為昭文館大學士,不久去世,享年67歲。追贈左僕射,謚號為恭肅。

4、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594年—659年),字輔機,河南洛陽人,鮮卑族。唐朝初期政治家,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子,母親為北齊樂安王高勱之女,文德皇後同母兄。

自幼喪父,由舅父高士廉撫養成人。聰明鑒悟,雅有武略,與唐太宗是布衣之交,進而結為姻親。晉陽起兵後,前往謁見投效,跟隨唐太宗征戰四方,成為心腹謀臣,封上黨縣公,參與策劃玄武門之變。

貞觀年間,歷任左武侯大將軍,領吏部尚書,拜尚書右僕射,遷司空、司徒兼侍中、檢校中書令,封趙國公,圖形凌煙閣,位列第一。立儲之爭時,支持外甥唐高宗,成為顧命大臣。

永徽年間,拜太尉、同平章事,主持修訂《唐律疏議》,冤殺吳王李恪,反對「廢王立武」。顯慶四年(659年),為許敬宗所誣,削爵流放黔州(今重慶市),自縊而死。上元元年,追復官爵,陪葬昭陵。

5、賈誼

賈誼(前200—前168),漢族,洛陽(今河南洛陽東 )人,西漢初年著名政論家、文學家,世稱賈生。賈誼少有才名,十八歲時,以善文為郡人所稱。

文帝時任博士,遷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嬰排擠,謫為長沙王太傅,故後世亦稱賈長沙、賈太傅。三年後被召回長安,為梁懷王太傅。

梁懷王墜馬而死,賈誼深自歉疚,抑鬱而亡,時僅33歲。司馬遷對屈原、賈誼都寄予同情,為二人寫了一篇合傳,後世因而往往把賈誼與屈原並稱為「屈賈」。

賈誼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辭賦兩類,深受莊子與列子的影響。散文的主要文學成就是政論文,評論時政,風格朴實峻拔,議論酣暢,魯迅稱之為「西漢鴻文」,代表作有《過秦論》、《論積貯疏》、《陳政事疏》等。

其辭賦皆為騷體,形式趨於散體化,是漢賦發展的先聲,以《吊屈原賦》、《鵩鳥賦》最為著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洛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白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蘇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溫仲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賈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長孫無忌

㈧ 洛陽的名人都有哪些

史前伏羲:人文始祖,後羿:傳說中射日的英雄,
杜康:造酒祖師,在洛陽造酒。
商朝:
商湯:滅夏後稱為武湯,是商王朝的建立者。
周朝:
周公:。
老子:道家的創始人。所著《道德經》,亦稱《老子五千文》,簡稱《老子》,是道家學說的主要代表作。孔子:魯國人,曾到洛陽向老子問禮。
蘇秦:東周洛陽人,戰國時期倡導合縱說的重要活動家。傳有頭懸梁錐刺股發憤讀書之故事。致力於縱橫之術,先後游說六國,勸其合力抗秦,形成合縱之勢。蘇秦為縱約長,佩六國相印。
還有被歷代商賈尊為鼻祖的白圭,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謀略家,張儀。
秦朝:
呂不韋:秦國相國,史記中稱他為秦始皇生父,著名政治家,主編《呂氏春秋》為秦的統一事業做出了貢獻,封地有河南洛陽十萬戶。
西漢:
劉邦:劉邦稱帝,定都洛陽三個月,置酒洛陽南宮,與群臣論所以取天下之道。
還有西漢名臣,賈誼、桑弘羊。
東漢:
漢光武帝:劉秀,東漢建立者。建都洛陽。25-57年在位。
班固:投筆從戎修《漢書》,《漢書》是我國第一部體例完備、內容豐富的斷代史。
蔡倫:造紙術的改進者,對世界文化發展起了重大作用。中國四大發明之一。
張衡:東漢文學家科學家,張衡在洛陽發明地動儀,這是世界上第一台地震儀,比歐洲早1700多年。
三國:

關羽:蜀漢名將,忠義的化身,封建社會被尊為武聖,與孔子齊名,首級葬於洛陽。
此外三國時在洛陽的名人還有袁紹、董卓、呂布、司馬師、劉禪、鄧艾、鍾會、鍾繇、稽康、阮籍、馬鈞等。
西晉南北朝:
左思:致使洛陽為之紙貴。
陳壽,楚著作郎,終御史治書,在洛陽撰《三國志》。
祖逖:聞雞起舞,志向宏遠。
劉琨:西晉詩人,軍事家。
隋朝:

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開創唐朝的著名千古一帝,文治武功難有比者,定東都洛陽一戰是其一生最光彩的一幕。稱帝後三次來到洛陽,共兩年時間。
長孫皇後:洛陽人,十三歲時嫁給李世民為妻。李世民升儲登極以後,被立為皇後。
長孫無忌:字機輔,洛陽人,文德皇後之兄。好學,有籌略,佐太宗定天下,以功第一,封齊國公。

唐玄宗李隆基:生於洛陽,玄宗在位年間,是唐代由盛變衰的關鍵時期。開元年間曾都洛近十年。
王維:唐詩人、畫家。字摩詰。
李白:曾三次到過洛陽,做了多首傳世名作,並與杜甫在洛陽相會。
杜甫:盛唐大詩人,長期生活於洛陽,並以洛陽為家鄉。杜甫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
吳道子:中國唐代畫家。被尊為畫聖。流落洛陽,從事壁畫創作。
張旭:唐文宗曾下詔,以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長期生活於洛陽。
顏真卿:創立書法上另一種的新風格,後宋代四大家的書法,皆受顏真卿筆法的影響,因此顏真卿算的上是中國書法藝術史上,一個承先啟後的人物。 葬於洛陽。
白居易: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影響極為廣泛。晚年隱居於洛陽。葬於洛陽。
劉禹錫:洛陽人,中唐詩人。劉禹錫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也是這一時期獨有成就的詩人。
李賀:洛陽人,字長吉,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人稱「詩鬼」,因避家諱,不得應進士舉,終生落魄不得志,二十七歲就英年早逝。他的詩作想像豐富,立意新奇,構思精巧,用詞瑰麗,也有傷感情緒的流露,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後人稱白香山、白傅、白太傅。其先太原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後隱居洛陽香山 ,並葬於此。(香山,在龍門山對面)。
還有與洛陽有關的名人有張說、許遠、元稹、孟郊、李賀、韋庄等。
五代:
朱溫:朱溫以梁為國號,都開封,以洛陽為西都。
李存勖:遷都洛陽,以洛陽為洛京。李存勖以繼唐而有天下,故國號唐,史稱"後唐"。
另外還有石敬瑭,滅後唐。建晉,建都洛陽。
宋代:
李煜:宋太祖封他為違命侯, 葬於洛陽。
趙匡胤:北宋開國皇帝。廟號太祖。洛陽人。 趙光義,宋第二代皇帝。
趙普:北宋名臣。字則平。洛陽人。北宋名臣呂蒙正、富弼,洛陽人。
司馬光:北宋名臣,史學家。歐陽修,唐宋八大家,曾在洛陽任西京留守,作《洛陽牡丹記》與《新唐書》。
邵雍:北宋哲學家。後居洛陽。
范仲淹: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成就亦傑然可觀。散文《岳陽樓記》為千古名篇,葬於洛陽市伊川縣。
程顥 :北宋理學家、教育家。洛陽伊川縣人。
程頤:北宋理學家、教育家。洛陽伊川縣人,世稱"伊川先生"。程顥弟。

㈨ 古代出生於洛陽的名人

● 玄 奘
玄奘(602—644年),姓陳,法名玄奘。洛陽偃師人,通稱三藏法師,俗稱唐僧、唐三藏、唐高僧、佛教學者、翻譯家、旅行家、與鳩摩羅仁真帝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他從小就出家於洛陽凈土寺為和尚,後又在國內遍訪名師,他感到所說紛歧,難得定率,便決心到天竺學習,在那爛陀寺從戎賢受學,後又游學天竺各地,並同一些學者展開辯論、名震天竺,經歷了17年,貞觀十九年回到了長安。譯出經、論35部,凡1335卷,1300多萬言。多用直譯,筆法嚴謹。所譯經籍,對豐富祖國文化有一定貢獻,並為古印度佛教保存了珍貴的典籍,世稱「新譯」。曾編譯《成唯識論》。撰有《大唐西域記》一書,為研究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及中亞等地古代歷史地理和從事考古的重要資料。他到天竺取經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 後人為紀念他,在其故鄉村南建唐僧寺一座。寺內大殿為清代光緒三十年(1904年)重修,現在尚為完好。他的父親陳惠在隋代曾任江陵縣令,二哥陳素出家於洛陽凈土寺,法名長捷。

● 元 稹
元稹(779—831年),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洛陽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和小說家。其詩與白居易齊名,世稱「元白」。 元稹出身寒門,又早年喪父,依靠親戚度日。他自幼天資聰穎,刻苦學習,發奮為文,15 歲明經及第,21歲初仁河中府。25歲登書判拔萃科,授為秘書省校書郎。28歲登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對策第一,授左拾遺。青年時代,具有正義感,力主改革時弊,因遭忌,被貶為河南縣尉。後又任監察御史,奉使東蜀,不畏權貴,懲處貪官污吏,名動三川。但因得罪了宦官,而被貶江陵府士曹參軍。後又貶謫通州司馬。轉而依附宦官權勢。穆宗繼位,召升膳部員外郎,後又升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工部侍郎。穆宗長宗二年升任宰相數月,同年罷相,出任同州刺史、後改越州刺史、又轉浙東觀察使。在任職屬地仍改革時弊,大和三年回長安任尚書左丞。次年任武昌軍節度使至死。終年53歲。 他的詩作,以樂府詩為最有名。如《國家詞》、《織婦詞》、《採珠行》、《連昌宮詞》。他的小詩《行宮》,寫得含蓄有味。雖只有四句,而讀者不覺其短。他寫的《鶯鶯傳》,為後來《西廂記》故事所取材。元稹,可稱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優秀作家。

● 伊 尹
伊尹名摯,夏末商初人。是古代著名的賢相。伊尹出生於伊洛流域的古代有莘國的空桑澗,即今日洛陽嵩縣莘樂溝。他出身於奴隸家庭,其父為奴隸主的家用奴隸廚師,母為採桑養蠶
的奴隸。
伊尹自幼聰慧,勤學上進,耕於有莘國之野,但由於父傳,他的烹調技術很高。他還努力鑽研治國之道。所以,他既是奴隸,又是奴隸主子弟的「師仆」。商部族的首領湯求賢若渴,幾次去求伊摯,他沒有從。空桑澗西南平地上有個小山丘,相傳就是商湯請伊摯的三聘台。之後,商湯娶有辛氏之女為妻,伊摯以陪嫁奴隸身份來到了商湯身邊。並很快得到商 (未完待續)

--作者:往事如風 (2005-07-18 20:59) 回復留言

1. (續上) 湯的信任,為其滅夏建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商朝建立後,伊摯受封為尹,即宰相,助湯治理國家。商湯死後,伊尹曾輔佐外丙、仲壬、太甲等。伊尹在政治上主張「居上克明,為下克忠。 」他強調「任官惟賢才,左右惟其人。」他常用夏王朝滅亡的原因是夏桀「弗克庸德」來教育國君。他指出:「明德則天下存,失德則天下亡。」他對商朝的創立及鞏固起了重大作用。 伊尹活了100多歲,到沃丁執政時死去。死後葬於西亳,離湯冢有7里地。在今偃師縣城西 10公里處。明代在嵩縣城南沙溝龍頭村重修的「元聖祠」是作為伊尹的出生地而建的。祠門的對聯把伊尹與孔子並舉,稱伊尹為元聖,稱孔子為至聖。後來人們稱他為中國第一位賢相,尊他為元聖。

● 周公旦
周公旦,姬姓、名旦,周文王之了,武王之弟。周公為周朝的建立與鞏固,立下了卓絕的功勛。他協助武王姬發完成興周滅商的大業,建立了周朝。武王卒後,成王姬育繼位。而當時成王還是年幼,根本不懂治國之事。在周朝草創、百廢待興之時,周公旦代成王執政,處理國家大事。周公攝政不久,卻引起了周統漢集團的猜忌,以分封商地管叔和蔡叔尤甚,到處造謠,說周公欺成王年幼,企圖篡奪王位,被封為商地的紂王兒子武庚認為有機可乘,便與管督、蔡叔等人互相勾結,扯旗反叛。在這緊急關頭,周公決定親自率軍東征,經過三年戰斗,平定了叛亂,武庚、管叔被誅殺,蔡叔被流放到邊遠地區。 周公東征之後,開始實行大分封,同時覺得鎬京偏西,不利於統治全國,有必要在東方伊洛一帶建個新都,於是就在成王五年,開始大規模地營建新都洛陽,僅用了一年時間,在洛陽創建兩座城:西為王城,東為成周城。總稱洛邑。洛邑建成後,西周有兩個都城。從此,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兩京制、周公居洛期間,制禮作樂,確立了周朝的統治體制,這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大的影響。成王成人後,周公將政權歸還給成王。《尚書·無逸》篇,就是周公歸政時,對成王的一番諄諄告誡,為成王執政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 周公營建洛邑並長久居洛,與洛邑有著密切的關系。幾千年來,洛陽的人們都尊敬周公,把周公作為幸吉祥、勝利的象徵。

● 尹 洙
尹洙(1001—1047年),字師魯,河南洛陽人,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新古文運動的先驅者。
尹洙自幼聰敏好學,早就與兄源知名於時。宋仁宗天聖二年(1024年)進士及第,調繹州正平縣主簿,歷任河南府曹參軍,安國軍節度判官、知光澤縣。又舉書判拔萃,為山南東道節度掌書記,知伊陽縣。後召試殿中,任館閣校勘,遷太子中允。不久被貶郢州酒稅,徙唐州。後復任太子中允,知河南縣。又任經略判官,繼遷集賢校理、通判州事、加直集賢院、太常丞、知涇州。又徙知慶州、晉州,遷起居舍人,直龍圖閣、知路州等。慶歷七年91047年) 四月十日病卒,終年47歲。 尹洙一生的主要成就在文學,他與歐陽修、梅堯臣等高舉韓柳復古文的 (未完待續)

2. (續上) 大旗,一改宋初文壇的浮靡之氣,開一代文學新風。其作品有《尹洙集》28卷。今傳本《河南先生文集》27卷,附一卷。此外,他還著有《五代春秋》。

● 朱敦儒
朱敦儒(1086—1175年),字希真,河南洛陽人。她出生在一個小官僚家庭,具有超然不群、不受鳳凰管、不歸麒麟轄的性格,他常以梅花自喻,不與群芳爭艷。早年隱居不仕。兩次舉薦為官而不出。紹興二年(1132年),宣諭伎明又向朝廷推薦朱敦儒,言敦儒深達治體,有經世才,很多翰廷在臣也稱頌他的學問與人品,所以高宗皇帝下詔命他為右迪功郎,並命肇慶府督促他赴臨安任職,敦儒仍不肯受詔,在眾朋的勸勉下,他方應詔到了臨安。賜進士出身,授以秘書正字,爾後兼兵部郎官,遷兩浙東路典獄。後來因主張抗戰,發表主戰言論,並於主戰派李光等人交通,受到右諫議大夫汪勃的彈劾,於1149年被罷官。 朱敦儒是宋代一位著名的詞人。其負早期秀婉工麗,注意詞的格律和四聲,多寫隱居生活。南渡後,家國之難,流離之苦,尤其是壯志難酬的無限悲慨使他的詞風大有改變,使他唱出了具有這個時代特徵的憤激慷慨的主旋律。後來秦檜當政,選用一些文人來裝點門面。加之秦檜之子秦(火+喜)喜歡工詞與樂府,朱敦儒再次出仕,被任命為鴻臚少卿,秦檜死,郭儒又被罷官。他的後來出仕,眾說不一。宋高宗說:「此人朕且囊薦以隱逸命官,置之館閣,豈用始怡退而晚奔竟耶。」看來,他後來出仕是有難言苦衷的。
朱敦儒有《樵歌》,也稱《太平樵歌》,有人把他的詞風分為三段:即早年詞風濃艷、麗巧;中年詞風激越慷慨;閑居後詞風婉明清暢。這三段又唱出了不同時代、不同格調的三部曲。

伊尹 :生卒年待考。商初名臣。名摯,洛陽伊川人(亦說欒川人或嵩縣人)。因官封為尹,故稱伊尹,又稱阿衡或保衡。原為有莘氏女陪嫁於湯的媵臣,因精通治國之道,湯授以國政,在助湯滅夏中所建功勛卓著。湯死後,輔佐外丙、仲壬。仲壬死後,立太甲。太甲無道,伊尹將其放逐桐宮(今虞城南)。3年後,太甲悔過,復得其位。享年百歲,卒後商王沃丁葬以天子之禮,與湯並祀。傳有《伊訓》、《咸有一德》等,已佚。

白圭:生卒年待考。戰國著名商業活動家,魏惠王時大臣。洛陽人。主張用"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辦法貿易致富。遇到豐年,收買穀物,賣出絲漆;遇到荒年,賣出糧食,購進帛絮。被歷代商賈尊為鼻祖。

蘇秦:東周洛陽人,戰國時期倡導合縱說的重要活動家。字季子。洛陽人。傳有頭懸梁錐刺股發憤讀書之故事。致力於縱橫之術,先後游說六國,勸其合力抗秦,形成合縱之勢。蘇秦為縱約長,佩六國相印。歸趙封為安君。後奉燕昭王命入齊,從事民間活動,被齊人車裂而死。

賈誼(公元前200~前168),西漢政治家、文學家。洛陽(今屬河南省)人。18歲時,就以博學能文而聞名於郡中,得到郡守吳公的賞識,收為弟子。文帝即位後,因吳公的推薦,任為博士,掌文獻典籍。其時,賈誼不過20多歲,在博士中最為年輕,但以見識和議論,贏得博士中年長者的尊敬,受到文帝的重視,不到一年,被擢升為太中大夫。朝廷上許多法令、規章的制定,都由他主持進行。賈誼的才華和文帝對他的信任,引起了一部分朝臣的不滿。他們以「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的流言,動搖了文帝對賈誼的信任,結果文帝讓賈誼離開長安,去做長沙王的太傅。

賀若弼(544~607)隋大將。�

閱讀全文

與洛陽歷史上有哪些名人能附簡介最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