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十大隱士 古代隱士有哪些
1、「竹溪六逸」
開元二十五年,李白移家東魯,與山東名士孔巢文、韓准、裴政、張叔明、陶沔在州的徂徠山竹溪隱居。
六逸同隱的竹溪,位於徂徠山西南麓的乳山腳下,金代明昌年間泰安人安升卿在徂徠題刻中有「訪竹溪六逸於乳山」之語。這里峰巒突起,一川縈回,林木棉蒙,鳳尾森森。山前有一竹岩,石紋如深雕竹葉片片。攀上竹岩,可見到安升卿所書「竹溪佳境」自此沿溪而行。
但見溪水淙淙,逶迤西注,芳草葳蕤,雜樹生花。這里便是六逸堂故址所在。「迄今人去已千載,流風余韻猶宛然」。而今的竹溪,雖已無復唐代碧玉千竿的勝境,但清流依舊,山月無恙,猶使人時時追懷太白詩仙的遺韻。
2、陶弘景
陶弘景,南朝梁時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著名的醫葯家、煉丹家、文學家,人稱「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經集注》、《集金丹黃白方》、《二牛圖》等。號華陽隱居。
3、陶淵明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
4、「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是魏晉年間廣為人們評說的七位士人。一千多年來,人們對於「竹林七賢」的言行或褒或貶雖有不同,但都承認「竹林七賢」曾經對我國的文學、哲學以及封建士人的行為准則產生過重大影響。
他們的詩文集中表現著兩個主題:一則是對魏晉時期政治黑暗的強雷不滿,二則是對清新自由的社會人生的渴望與追求。他們七人都有各自的風格特點,在各自的領域都頗有成就。
5、嚴光
嚴光少有高名,曾與光武帝同學。東漢開國後,他改名變姓,隱居鄉野。光武帝派人到處尋訪,終於找到他:披著羊裘,垂釣澤中。光武帝派特使專車,「安車玄纁」,將老同學接到洛陽。嚴光卻在賓館高卧,不願去拜見皇上。
光武帝只好屈尊去賓館見老同學:「子陵啊子陵,你就不願出來助我治理國家嗎?」嚴光說:「帝堯著德,巢父洗耳。人各有志,何必相逼嘛。」光武帝拜老同學為諫議大夫,嚴光堅辭不就,歸隱富春山中。
6、「商山四皓」
「商山四皓」指的是漢初(公元前200年左右)的東園公唐秉、甪(lu)里先生周術、綺里季吳實和夏黃公崔廣四位著名學者。
「四皓」這一稱呼最早叫出來的是西漢揚雄,他曾在《自嘲》詩文中寫道:「四皓采榮於南山,仆誠不能與此數公並。」對於「四皓現象」,後世也是爭議不斷。有人認為,四皓作為一代知識精英,為了「明哲保身」不與外世合作,有「趨利避害」之嫌。
7、顏回
顏回(前523~前490年)春秋末魯國(今山東曲阜)人。字子淵,一作顏淵,孔子的得意門人,以德行堅稱。亦稱顏淵後世也稱作「顏叔」,「顏生」。他貧而好學,篤於存亡,雖簞食瓢飲,不改其樂。年三十二死,後人稱為「復聖」。
8、鬼穀子
鬼穀子,姓王名詡,又名王禪,道號玄微子。戰國顯赫人物 ,華夏族,額前四顆肉痣,成鬼宿之象,創建鬼谷門派。
9、伯夷、叔齊
商朝末年,北方有一小國叫孤竹國,孤竹國的國王復姓「墨胎」,名叫墨胎初。他生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墨胎允,字公信,謚號「夷」,二兒子名字不詳,三兒子墨胎智,字公達,謚號「齊」。
因為古代兄弟姊妹間排行習慣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所以後世稱大兒子墨胎允為「伯夷」,三兒子墨胎智為「叔齊」。
這兄弟倆都秉性忠厚,謙虛有禮,但是老國王卻比較偏愛三兒子叔齊。按照當時的傳統慣例,應冊立長子伯夷為世子,日後繼承王位,但老國王在臨終前卻把王位傳給了三兒子叔齊,並囑咐叔齊一定要把孤竹國治理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10、許由、巢父
中國歷史上兩位大隱士巢父、許由,他倆共同創造了一樁千古佳話,許由洗耳的故事。堯在考察繼位人時,十分注重接班人的群眾基礎。堯聽說陽城(即當今洪洞)的巢父、許由是大賢者,便前去拜訪。
初見巢父,巢父不受; 繼訪許由,許由也不接受禪讓,且遁耕於洪洞的九箕山中。堯執意讓位,緊追不舍,再次尋見許由時,懇求許由做九州長。許由覺得王位固且不受,豈有再當九州長之理,頓感蒙受大辱,遂奔至溪邊,清洗聽臟了的耳朵。
『貳』 歷史上著名的隱士有哪些
林和靖
杭州孤山多梅。每當臘風初度,便有暗香浮動,疏影橫斜,玉蕊怒放,情境高雅,探幽攬勝者多往觀賞。年復一年,便形成了孤山賞梅的勝跡。這里,曾是北宋詩人林和靖種梅養鶴隱居的地方。但林和靖的故鄉卻是在寧波奉化。
林和靖(967-1028)名逋,字君復,寧波奉化黃賢村人。因他四十多歲後長期隱居杭州孤山,直到八十三歲死於孤山,葬於孤山,時人多誤以為他是「錢塘」人。
林和靖少年好學,詩詞書畫無所不精,獨不會下棋。常對人說:「逋世間事皆能之,唯不能擔糞與著棋。」他性情淡泊,愛梅如痴。在故里時唯以讀書種梅為樂。相傳,他於故居前後種梅三百六十餘株,將每一株梅子賣得的錢,包成一包,投於瓦罐,每天隨取一包作為生活費,待瓦罐空了,剛好一年,新梅子又可兌錢了。他種梅、賞梅、賣梅,過著恬然自樂的生活,常在梅園里獨自吟哦,寫過許多有名的梅花詩,如:
從芳搖落獨喧軒,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林和靖愛梅,亦愛四處游學,足跡遍於江淮之間。到四十多歲時,便結廬於杭州孤山。孤山傍湖,山不高而清秀。他繞廬植梅,依山種樹,以種梅為樂。憑林和靖道德文章,高官厚祿不難立致。但他泰然隱居,絕意仕途,甚至宋真宗趙恆聞其名,請他去給太子教書,這一千載難遇的美職,也被他一口拒絕。在他臨終時還為此而自豪。他在絕筆詩中寫道:
湖上青山對結廬,墳前秋色亦蕭疏。
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
朝野之士仰慕他高風亮節,紛紛慕名前往拜訪,但他絕不回訪。相傳,他從家鄉奉化帶去兩鶴,被他馴化,善知人意,會買菜報訊。縱之飛入雲霄,盤旋於西湖山水之間,爾後復歸籠中。林和靖愛逾珍寶。他常泛小舟游西湖諸寺院,每有客至,小童即延入小坐,開籠縱鶴。在西湖游覽的林和靖見家鶴飛翔,便知有客來訪,即掉小舟而歸。傳說,在林和靖死時,他養的這兩只鶴在墓前悲鳴而死。他在一首詠鶴詩中寫道:
皋禽名祗有前聞,孤引圓吭夜正分;
一唳便驚寥泬破,亦無閑意到青雲。
林和靖終身不娶,以種梅養鶴為樂。時人說他「以梅為妻,以鶴為子」,「梅妻鶴子」的佳話因而留傳千載。這只是他人生的一面。他人生的另一面還是情懷綿綿。這在他寫的《長相思》這首著名的詞里可以看出: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別離情。
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
林和靖對故鄉的懷戀之情,亦常見筆端:「半夜月欲落,千山人憶往。」「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王孫去,萋萋無數,南北東西路。」殷殷思念屢溢言表。
林和靖的一生是隱居的一生,也是他刻意學術的一生。他寫的詩,風格獨特,清新自然,尤多奇句。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稱贊他:「風格固若厚,文章到老醇。」著名詩人歐陽修、黃庭堅都很欣賞他那清新奇特的作品。但他不想以詩傳世,故隨寫隨丟,傳下來不多。經後人搜集,僅得詩詞三百餘篇,題名《林和靖詩集》。
林和靖的節操和學識很得宋真宗的賞識,曾賜號「和靖處士」。死後,宋仁宗趙禎也「賜謚和靖先生,賻粟帛」。
林和靖雖隱於孤山,死於孤山,葬於孤山,但他故鄉黃賢村,連婦孺皆知這位「梅鶴太公」。人們對這位先賢的尊敬,歷千年不衰。舊時族規定每年清明輪番去孤山掃墓,並一直保持到解放後五十年代。
『叄』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隱士
隱士就是隱居不仕之士,他們才華橫溢名聲在外,卻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無意仕途歸隱山野。即使有朝廷的詔令,也有很多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賢者對此無動於衷,而這些隱士也往往被人贊譽為真正的隱者,在中國歷史上留下美名。
NO.1許由、巢父
時間:三皇五帝之堯管理時期
許由是堯舜時代的賢人。帝堯在位的時候,據說曾想把君位傳給他,遭到了他的嚴詞拒絕。他逃到了箕山隱居起來,帝堯想請他出任九州長官,他跑到潁水邊洗耳,表示不願意聽這種話。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節操贏得了後世的尊敬,從而被奉為隱士的鼻祖。巢父也是同時期的隱士。是陽城(今山西洪洞)的大賢。山居不營世利,在樹上築巢而居,時人號曰巢父。傳說堯帝以天下讓給巢父,巢父不肯受。
NO.2伯夷、叔齊
時間:商代
伯夷為商末孤竹君之長子,姓墨胎氏。初,孤竹君欲以次子叔齊為繼承人,及父卒,叔齊讓位於伯夷。伯夷以為逆父命,遂逃之,而叔齊亦不肯立,亦逃之。後來武王克商後,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食周粟,逃隱於首陽山,採集野菜而食之,餓死於首陽山。
NO.3鬼穀子
鬼穀子,姓王名詡,衛國(今河南鶴壁市淇縣)人。常入雲夢山(在河南鶴壁市淇縣境內)采葯修道。因隱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稱鬼穀子。鬼穀子為縱橫家之鼻祖,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之說。鬼穀子的主要著作有《鬼穀子》及《本經陰符》
NO.4顏回
顏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魯國人。字子淵,亦顏淵, 孔子最得意******。《雍也》說他「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為人謙遜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他異常尊重老師,對孔子無事不從無言不悅。以德行著稱,孔子稱贊他「賢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違反、仁」。不幸早死。自漢代起,顏回被列為七十二賢之首,有時祭孔時獨以顏回配享。此後歷代統治者不斷追加謚號。
NO.5「商山四皓」
「商山四皓」指的是漢初(公元前200年左右)的東園公唐秉、甪(lu)里先生周術、綺里季吳實和夏黃公崔廣四位著名學者。他們不願意當官,長期隱藏在商山,出山時都80有餘,眉皓發白,故被稱為「商山四皓」。劉邦久聞其大名,曾請他們為官而被拒絕。他們寧願過清貧安樂的生活,還寫了一首《紫芝歌》以明志向:「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曄曄紫芝,可以療飢。唐虞世遠,吾將何歸?駟馬高蓋,其憂甚大。富貴之畏人兮,不如貧賤之肆志。」
NO.6嚴光
東漢隱士嚴光(生卒年未詳),一名遵,字子陵,餘姚人。東漢建武元年(25),劉秀即位為光武帝,嚴光乃隱名換姓,避至他鄉。劉秀思賢念舊,令繪形貌尋訪。遣使備車,三聘而始至京都洛陽。劉秀至授諫議大夫,不從,歸隱富春山(今桐廬縣境內)耕讀垂釣。80歲卒於家。詔郡縣賜錢百萬、谷千斛安葬,墓在陳山(客星山)。以「高風亮節」名聞後世。
NO.7「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是指中國魏晉時期7位名士,包括: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 7人常聚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修武一帶)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 7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態度不同於建安七子,他們大都「棄經典而尚老莊,蔑禮法而崇放達」。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劉伶對司馬氏集團均持不合作態度,嵇康因此被殺。山濤、王戎等則是先後投靠司馬氏,歷任高官,成為司馬氏政權的心腹。
NO.8陶淵明
陶淵明(約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潛。一說名潛,字淵明。自號五柳先生,卒後親友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今九江市)人,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田園詩人。
NO.9陶弘景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號華陽隱居,人稱「山中宰相」,南朝梁時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中國南朝齊、梁時期的道教思想家、醫葯家、煉丹家、文學家,晚號華陽隱居,卒謚貞白先生。南朝南齊南梁時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
NO.10「竹溪六逸」
唐開元二十五年,李白移家東魯,與山東名士孔巢文、韓准、裴政、張叔明、陶沔在州的徂徠山竹溪隱居,世人皆稱他們為「竹溪六逸」。他們在此縱酒酣歌,嘯傲泉石,舉杯邀月,詩思駘盪,後來李白《送韓准裴政孔巢父還山》詩中曾有「昨宵夢里還,雲弄竹溪月」之句,便是對這段隱居生活的深情回憶。
『肆』 史上最著名的隱士有哪些
歷史上真正的隱士是連名字都可讓人無法知曉的.而讓人知道名字的應該是鬼穀子:王詡他最精通陰陽學,縱橫學,兵學
『伍』 歷史上有哪些出名的隱士高人
林和靖(967-1028)名逋,字君復,寧波奉化黃賢村人。因他四十多歲後長期隱居杭州孤山,直到八十三歲死於孤山,葬於孤山,時人多誤以為他是「錢塘」人。
林和靖少年好學,詩詞書畫無所不精,獨不會下棋。常對人說:「逋世間事皆能之,唯不能擔糞與著棋。」他性情淡泊,愛梅如痴。在故里時唯以讀書種梅為樂。相傳,他於故居前後種梅三百六十餘株,將每一株梅子賣得的錢,包成一包,投於瓦罐,每天隨取一包作為生活費,待瓦罐空了,剛好一年,新梅子又可兌錢了。他種梅、賞梅、賣梅,過著恬然自樂的生活,常在梅園里獨自吟哦,寫過許多有名的梅花詩,如:
從芳搖落獨喧軒,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林和靖愛梅,亦愛四處游學,足跡遍於江淮之間。到四十多歲時,便結廬於杭州孤山。孤山傍湖,山不高而清秀。他繞廬植梅,依山種樹,以種梅為樂。憑林和靖道德文章,高官厚祿不難立致。但他泰然隱居,絕意仕途,甚至宋真宗趙恆聞其名,請他去給太子教書,這一千載難遇的美職,也被他一口拒絕。在他臨終時還為此而自豪。他在絕筆詩中寫道:
湖上青山對結廬,墳前秋色亦蕭疏。
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
朝野之士仰慕他高風亮節,紛紛慕名前往拜訪,但他絕不回訪。相傳,他從家鄉奉化帶去兩鶴,被他馴化,善知人意,會買菜報訊。縱之飛入雲霄,盤旋於西湖山水之間,爾後復歸籠中。林和靖愛逾珍寶。他常泛小舟游西湖諸寺院,每有客至,小童即延入小坐,開籠縱鶴。在西湖游覽的林和靖見家鶴飛翔,便知有客來訪,即掉小舟而歸。傳說,在林和靖死時,他養的這兩只鶴在墓前悲鳴而死。他在一首詠鶴詩中寫道:
皋禽名祗有前聞,孤引圓吭夜正分;
一唳便驚寥泬破,亦無閑意到青雲。
林和靖終身不娶,以種梅養鶴為樂。時人說他「以梅為妻,以鶴為子」,「梅妻鶴子」的佳話因而留傳千載。這只是他人生的一面。他人生的另一面還是情懷綿綿。這在他寫的《長相思》這首著名的詞里可以看出: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別離情。
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
林和靖對故鄉的懷戀之情,亦常見筆端:「半夜月欲落,千山人憶往。」「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王孫去,萋萋無數,南北東西路。」殷殷思念屢溢言表。
林和靖的一生是隱居的一生,也是他刻意學術的一生。他寫的詩,風格獨特,清新自然,尤多奇句。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稱贊他:「風格固若厚,文章到老醇。」著名詩人歐陽修、黃庭堅都很欣賞他那清新奇特的作品。但他不想以詩傳世,故隨寫隨丟,傳下來不多。經後人搜集,僅得詩詞三百餘篇,題名《林和靖詩集》。
林和靖的節操和學識很得宋真宗的賞識,曾賜號「和靖處士」。死後,宋仁宗趙禎也「賜謚和靖先生,賻粟帛」。
林和靖雖隱於孤山,死於孤山,葬於孤山,但他故鄉黃賢村,連婦孺皆知這位「梅鶴太公」。人們對這位先賢的尊敬,歷千年不衰。舊時族規定每年清明輪番去孤山掃墓,並一直保持到解放後五十年代。
『陸』 中國古代著名的隱士有哪些
1、許由
許由(生卒年不詳),是堯舜時代的賢人道家前身。帝堯在位的時候,他率領許姓部落活在今天的行唐縣許由村一帶活動,見到了賢人許由,便想傳位於許由。許由認為這是對他的一種羞辱,便到潁水河洗他的耳朵。
至今河北省行唐縣有一村名叫許由村,據《行唐縣志》記載:「為傳說『唐堯訪賢』中的賢人許由的故里,因名」。而隔河相望的村莊叫潁南,許由村在潁水河北面,潁南在潁水河南面,潁南因此而得名。
2、巢父
傳說中的高士,道家前身。因築巢而居,人稱巢父。堯以天下讓之,不受,隱居聊城(今屬山東省),以放牧了此一生。聊城古有巢陵,為巢父葬處,在今聊城市東昌府區許營村西北二里許。聊城縣治曾移此。其墓旁傳為當年巢父遺牧處,為聊城古八景之一,曰「巢父遺牧」。
3、列子
列子(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戰國年間,享年不明),戰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列寇,又名列禦寇(「列子」是後人對他的尊稱),華夏族,周朝鄭國圃田(今河南省鄭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後。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 道學者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
4、莊子
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說子沐),宋國蒙人,先祖是宋國君主宋戴公。他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庄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5、張良
張良(約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戰國晚期韓國都城新鄭(今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市) 人,秦末漢初傑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張良的祖父、父親等先輩在韓國的首都陽翟(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市)任過五代韓王之相。
曾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叔父項伯,使劉邦得以脫身。後又以出色的智謀,協助漢高祖劉邦在楚漢戰爭中最終奪得天下,幫助呂後扶持劉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為留侯。
『柒』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隱士
魏晉時候,有人在詩里說:「小隱隱陵菽,大隱隱朝市。」這里,「朝」是指做官,「市」是指街巷。可見,任何喧囂鼓噪的地方都可能沉澱著氣定神閑的人,都一定留有滋養清雅的彈性空間。
由古至今,人們公認魏晉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講風骨玄虛的年代。杜牧在他的詩里說「大抵南朝皆曠達,可憐東晉最風流」。我們就來看看東晉,當時的名士王徽之在大雪降臨的夜裡飲酒,忽然想起自己的朋友戴逵,忽然感覺要急切地見到戴逵。
王徽之立即動身,冒著雪,叫上人乘船出行,一直走水路劃船到天亮,已經來到戴逵家門口,卻轉身告訴送他的船家掉轉船頭,他說原路返回。船家不解,王徽之回答說:我是乘興而來,現在興頭已盡,我想回去了,誰說我非要見到戴逵才走呢?後來人蘇軾在他的詩里,把這段著名的「雪夜訪戴」叫作「清興發」,清雅逍遙的興致忽而發作又忽而停止了。
出世越來越艱難
《古文觀止》中選用韓愈的《送李願歸盤古序》,李願就是唐時候一個中原隱士。韓愈寫文章送他返回太行山,那座藏得住隱士的山在韓愈的描述中是「泉甘而土肥,草木蕤茂」。
而二十世紀末,我去太行山,偶然登上韓愈文章里提到的盤古寺。我當時看到的是寺廟不過一個孤涼的小亭子,山完全光禿著,遠處的石灘地上散布著挖掘機的高架子。哪裡有什麼李願?討論隱士,關繫到的不止是歷史,更多的是人的基本心態,也許在二十世紀做一個隱士比唐朝,比魏晉時候,更加艱難缺稀和潛隱。
高人也心急
我看到的隱士的故事中,有東晉時候叫謝安的,他指揮至關重要的淝水之戰,當時面臨的形勢是敵眾我寡,戰局嚴峻,作為主帥的謝安,一直平心靜氣和人在清僻處下圍棋,棋局斷斷續續被戰報打斷,無論什麼戰況,他始終都在布設棋子。
等打勝了仗,他的棋也下完了,謝安回家,進門時候腳下的木屐折斷了齒,他居然絲毫沒發覺。可見沒有人會不緊張,他也心急,也強撐局面,只是高人隱士修煉出了超過常人的鎮定自若。
《世說新語.任誕》中列舉了不少古人「任誕」的事例。「任」是任由性子作事,「誕」是荒謬。從古到今,對於過於隨意放浪形骸的消極人生都有非議,《顏氏家訓》中批駁晉人的風格說「迂誕浮華,不涉世物」。
但是,在污泥泛濫里不染,在惡俗遍地時不苟同,恰恰是我們眼前這時代里最該珍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