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歷史課該如何閱讀

歷史課該如何閱讀

發布時間:2021-03-03 06:02:01

⑴ 如何上好第一節歷史課

第一節課:教師講故事,學生討論,教師總結一.自我介紹:
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是新學年的第一課,對於各位同學來說,我是你們的新老師.按照慣例,我首先應該作一個自我介紹.(盡量風趣.幽默.)
雖然對於高中生來說,教學時間很寶貴,但是今天我不準備上新課,而是想與同學們一起來分享一些精彩的小故事,好嗎?(調動一下課堂氣氛:生答:好!師:來點掌聲鼓勵鼓勵老師.學生熱烈的掌聲.活躍了氣氛.拉近了我與學生的距離)
二.講故事第一個故事:快樂是一種能力快樂是一種能力:
那是一家跨國公司策劃總監的招聘,應聘者雲集,考核也異常嚴格.層層篩選後,最後只剩下三個佼者,最後一次考核前,三個應聘者被分別封閉在一間被監控的房間內,房間內各種生活用品、家用電器一應俱全,但沒有電話,不能上網,三人的手機也都被收走。考核的方法沒有告知三個人具體要做什麼,只是說,讓幾個人耐心等待考題的送達。最初的一天,三個人都在略顯興奮中度過,看看書報,看看電視,聽聽音樂,只是在做飯的時候,因為都不太擅長出現了一些小問題,但手忙腳亂中三個人還都快樂地把飯吃到了嘴裡。第二天,情況開始出現了不同。因為遲遲等不到考題,有人變得浮躁起來,有人不斷地更換著電視頻道,把書翻來翻去,甚至連吃飯也草草地應對了事.有人不停地在房間里走來走去,眉頭緊鎖,一臉凝重,夜裡翻來覆去難以入眠…….只有一個人,還跟隨著電視情節快樂地笑著,津津有味地看書吃飯,踏踏實實地睡覺……5天後,考核方終於將三個人請出了房間時,那兩個焦躁的應聘者已經形容枯槁,只有那個始終快樂著的應聘者還依然神采奕奕.就在三個應聘者凝神靜氣等待主考官最後出題時,主考官說出了考核最終結果,那個能夠堅持快樂著生活的人悲應聘了.主考官對三個同樣詫異的應聘者解釋道:」快樂是一種能力,能夠在任何環境中都保持一顆快樂的心靈,可以個更把握地走進成功!」
師小結:快樂是一種能力.帶著智慧出發的時候,也帶上快樂,有了快樂,就已經成功一半了.俗話說得好: 「人逢喜事精神爽」。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心情愉快時會信心百倍;心情沮喪時信心也會低落。成功似乎也更垂青快樂的人,失敗卻常常糾纏失意的人。但快樂與失意往往取絕於人對事情的積極心態。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有位老太太有兩個女兒,一個嫁給了洗衣店的老闆,一個嫁給了雨傘店的老闆。老太太關心女兒家的生意所以天天發愁:雨天擔心洗衣店裡洗的衣服曬不幹,晴天又擔心雨傘店的雨傘賣不出去。後來一位鄰居的一番話讓她再不發愁,轉憂為喜。鄰居說:「老太太,你真是好福氣!下雨天,您有一個女兒會財源廣進;大晴天,您有一個女兒會生意興隆。對您老說,哪一天都是好日子啊!」
同一件事,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待,心情也會不同。下邊這個實驗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 有位心理學家在一個中學里做了一個實驗,她問學生:「你們最喜歡的事情是什麼?」有的同學說:「我最喜歡打電子游戲了,可好玩、可過癮了!」這時研究者就說:「看得出你真的喜歡,你在說到這件事的時候,你的表情顯得非常興奮、神采飛揚、眼睛都放著光」。接著問:「你最不喜歡的是什麼呢?」有的學生就說:「我最不喜歡學習歷史了,枯燥無味,無聊極了,我也很討厭我們的歷史老師!」這時研究者又說:「你看在說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的時候,你是另一副表情,滿臉的沮喪,還皺著眉頭,眼睛黯淡無神」!研究者接著說:「那麼,現在我們來做一個嘗試,你試著用打電子游戲的表情去上歷史課」!這時學生在想:老師給我們開玩笑吧,我怎麼能用打電子游戲的表情去上歷史課呢?研究者說:「大家試一試,堅持一段時間,你們就會發現驚人的變化。」並要求學生記錄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的感受。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們試著用打電子游戲的表情來上歷史課,一節課下來,學生們說自己的滿臉的肌肉都僵硬了,感覺自己皮笑肉不笑。可是慢慢地,學生說自己特別討厭的歷史課原來也有一些有意思的內容,歷史老師有時也挺幽默的,學生覺得歷史課不再是令人望而生厭的了!師小結:情緒是人心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的、良好的情緒能促進學習的進行,而不良的、消極的情緒則會極大地障礙學習。所以個人的情緒狀態也是影響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因此,面對高中繁重的學業,希望你們積極快樂的面對!
只有你能欣賞我:
第二個故事:開學第一天,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對學生說:「今天,我們只做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做的事,每個人把胳膊盡量都往前甩,然後再盡量往後甩。」說著蘇格拉底示範了一遍,「從今天開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學生們都笑了,這么簡單的事情,有什麼做不到的?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問學生們:「每天甩手300次,哪些同學堅持了?」有90%的同學驕傲地舉起了手。又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再問,這回,堅持下來的同學只剩下8成。一年過後,蘇格拉底再一次問大家,這時候,整個教室里,只有一個人舉起了手。這個學生就是後來成為古希臘另一位大哲學家的柏拉圖。學生討論該故事後,師小結:成功在於堅持!第三個故事:有個老人在河邊釣魚,一個小孩走過去看他釣魚,老人技巧純熟,所以沒多久就釣上了滿簍的魚,老人見小孩可愛,要把整簍的魚送給他,小孩搖搖頭,老人驚異的問他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釣竿。」老人問「你要釣竿干什麼?」小孩說:「這簍魚沒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釣竿,我就可以自己釣,一輩子也吃不完。」
學生討論:小孩聰明嗎?為什麼?師小結:重要的還在釣技。學習,不能只記住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形成能力。第四個故事:石頭做湯 如果我告訴你,石頭能做出湯來,你可能會驚訝地瞪大眼睛?怎麼可能呢?請看下面的故事。 一次戰爭過後,有三個士兵從前線回來。他們來到一個村莊,想留下來,卻發現村民們都在哀嘆戰爭使他們缺衣少食,難以度日。三個士兵商量了一會,其中一個士兵說:「我們有一個生存的訣竅,想讓大家共同分享,那就是用石頭做湯。村民們感到非常好奇。不久他們就點起了一堆火,架起了一隻大鍋。士兵們往鍋里放了三塊光溜溜的石頭,一個士兵說:「一會兒就能煮成美味的湯。」另一個士兵說:「不過,要是放上點鹽,再來點芹菜,它的味道就會更加鮮美。」一聽這話,一位村婦說:「太巧了!我正好想起來什麼地方還剩下一點鹽呢。」於是,村民們一個個都想起了什麼東西。不一會兒,蘿卜、牛肉、乳酪紛紛添到了大鍋里。實在是什麼都拿不出來的村民就主動去拾柴禾,或者負責挑水,或者負責熬湯。在大家的努力下湯終於熬好了,在准備坐下來喝湯的時候,有人還推來一桶酒。村民們歡聚在一起,喝著美味的湯,忘記了戰爭帶來的苦難。學生討論。師小結: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願意與他人分享,只是我們可能像故事中的村民一樣擔心沒有什麼像樣的東西能夠拿出來,奉獻給他人。「石頭做湯」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積極參與合作,就可以取長促短。即使是再微不足道的東西,在眾人的奉獻與分享下,也會發揮出讓我們為之驚奇的作用。人類社會也正是通過人與人的合作,才完成了一項項奇跡。四個故事,老師要送你們四句話:(新學期寄語:板書)相信自己,快樂面對養成習慣,重在堅持注重方法,培養能力互幫互組,雙贏策略

⑵ 我對如何上好歷史課,做一名優秀的歷史教師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認為上課要拋開教案,對於所講的內容要瞭然於胸,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如果一個老師,連自己所講內容都不熟悉,講兩句還要看一下教案,或乾脆照本宣讀,講了半天,恐怕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講的是什麼,又如何讓學生掌握呢?而且只顧埋頭讀教案或課本,哪裡還顧得上學生的反應?至於和學生的交流、師生間的互動等等,就更談不上了。前蘇聯學者斯卡特金說過:「未經過人的積極情感強化和加溫的知識,將使人變得冷漠,由於它不能撥動人的心弦,很快就會被遺忘。」實踐證明,即使完全相同的教學內容,講課時能否拋開教案,教學效果會大不一樣。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上課拋開教案呢?這就需要老師對所教內容必須熟記與於心、融會貫通,需要精心備課和長年累月的不懈積累。所以,當我們看到一位老師在課堂上神采飛揚、口若懸河、妙趣橫生的時候,不要憑空羨慕,要知道這位老師在背後不知為此下了多少功夫,付出了多少心血。精心備課,就要深入鑽研教材和教輔資料。我認為每本教材,至少應准備多套教輔資料,博採眾長。在寫教案時,不宜將上課所講的每句話都寫出來,因為一是容易造成教學語言書面化,比較死板,另外,這樣做備課時間也不夠用,即使夠用,也太辛苦。而且實踐證明,把所有時間都忙在寫教案上,沒有時間在腦子里回顧整理,上課仍然難以脫離教案,教學效果仍不理想。我的想法是,備課認真仔細,但教案本上可以簡寫,具體詳細的內容則記在心裡。而且課備完了,我總要自己再回憶一遍,有時甚至掐一下時間,進而做出適當的調整。 其次,在備課時還要注意一點,就是不要背課本和教參,完全照書上的去講。這樣做,盡管講授的知識准確無誤,但是你講的內容和課本上的一字不差,這樣會使學生失去聽課的興趣,而且會使老師給學生留下呆板的印象,影響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正確的做法是,不要做課本﹑教參的傳聲筒,而應在對課本﹑教參的內容准確把握、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加工處理,試著用自己的話把它表述出來,並開動腦筋,通過自己的思考去尋找事物發展的規律、知識相互之間的聯系等等,這樣就把「死」的變成了「活」的,使講授的內容完全變成自己的東西,在運用時得心應手。另外,對高中生而言,僅教給他們知識是不夠的,還應教給他們分析問題的方法,引導他們運用歷史的﹑辯證的唯物主義觀點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正所謂「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這樣就把歷史教學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使教師不再是教書匠,而成為一把開啟心智之門的鑰匙。 要把課本、教參上的內容用自己的話表述出來,還要注意對自己語言的錘煉,要力求語言口語化,簡潔、准確、生動、幽默,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要做到這點很難,不僅備課時要下功夫,而且平時就要注重對自己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一個平時說話就有聲有色、風趣幽默的人當然比一個不善言辭、語言貧乏呆板的人更容易當好一名教師。 第三,教學內容是否生動有趣,也是吸引學生,激發學生興趣的重要因素。因為即使一個很好的說書人,也不可能把情節平淡的故事講好。而歷史教科書由於受篇幅所限,文字簡單概括,不足以激發學生興趣。因此教師應選擇一些典型生動的材料進行補充,使整個歷史教學血肉豐滿,使描述的歷史人物栩栩如生,使敘述的歷史事件讓學生如臨其境。這就需要我們歷史老師要做個有心人,平時看書、讀報、上網、看電視,總之要利用一切機會,多多收集歷史資料,豐富我們的教學內容。只要遇到與我歷史教學相關的、有益的內容,我們都應該積極的收集起來,日久天長,我歷史教學相關的資料越來越豐富,在教學中,因為一堂課的時間有限,教學進度又不能拉下,所以老師補充進的材料不能太多,不能喧賓奪主,一定要精挑細選,選取最能解釋說明課本內容的、最生動有趣的典型材料,語言務必精煉,力求用最少的話表達更多的內容。 最後,老師上課時應當說標準的普通話,不宜帶口頭禪,而且語言應抑揚頓挫,把握住節奏,高低快慢、輕重疾徐富於變化,要講出美感。板書書寫力求工整美觀,要善於從評書、戲劇、電影、朗誦、音樂、書畫等其它藝術形式中汲取養料,為我所用。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教學設施的不斷改善,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應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多媒體教學形象直觀,能極大激發學生的興趣,且信息量大,課堂效率高。我們應當積極學習相關的信息技術,使它更好地為我們的教學服務。但我認為也不能過分依賴電化教學,它畢竟只是我們教學的手段、工具,而整個教學的設計、教學內容的講解、與學生的交流、答疑解惑等等,大量的工作還需要我們老師來完成,老師仍是組織課堂教學的主體。 總之,要上好歷史課,做一名優秀的歷史老師,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可以說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具備多方面的才能和很高的素質,甚至需要我們用畢生的精力去追求。當我們滿足了、自以為是的時候,就是我們止步不前、徘徊不進的時候,所以對歷史教學完美境界的追求可以說永無止境。

⑶ 怎樣才能學好歷史課

有人講,歷史就是現實。也就是說歷史上發生過的事,現在還在繼續發生,只不過形式發生了變化,而現實中的很多事都有歷史的影子。這樣的例子很多,如我們現在的改革,歷史上多次發生過,現在世界各國的爭端和戰爭,回顧歷史,和中國的戰國時代、三國時代、歐洲和西亞的帝國時代,多麼相似,歷史上的悲歡離合的悲劇、喜劇,我們的現實不也在一幕幕重復上演嗎。

所以要學好歷史,就不要把歷史與現實割裂開,要以現實去理解歷史,以歷史來關照現實,那你就會學出樂趣了,那麼對歷史就會有深入的體會,對現實也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彷彿打開了一片新天地。

怎樣學好歷史

對於歷史,我想說的是:關鍵在平時,臨時抱佛腳是沒有用的。尤其對考小綜合或大綜合的同學來說,平時的基礎是決定勝敗的關鍵。我自己就曾經吃過這樣的虧。教我歷史的魏獻策老師是一位非常盡職盡責的好老師。他的課彷彿有一種魔力能把你緊緊地吸引住,浩浩歷史長河在他的講解下彷彿一下子就與我們拉近了。更重要的是,他總能引導我們透過紛繁復雜的歷史現象去思考它們背後的聯系與實質。這是學習歷史的最重要的方法。在他的指導下,高一時我的歷史學得很順利。也許是讓勝利沖昏了頭腦,高二時我開始偷懶了,不再注重基礎知識的及時掌握。只是到了考試前才臨時背一背。到高三下學期總復習時,我才發現自己是多麼愚蠢。高一的知識由於有扎實的基本功,我不用再費多少力就能輕松地回憶起全部內容。而高二的課文我即使讀了好幾遍還是有忘的可能。我這才知道為什麼老師總讓我們「抓基礎、重平時」。

⑷ 如何上好歷史課

如何上好歷史課
這跟老師的講課水平也有著很密切的關系。如果老師講課毫無生氣版、照權本宣科、嚴肅有餘活潑不足相信聽課的學生也不會有太大興趣。當然,老師只是外在因素,更重要的還是要從自身做起。「既然無法改變環境那就改變自己吧」。上好歷史課,最重要的還是要培養自己對於歷史這一門學科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是自己自發的對歷史感興趣,那一切就水到渠成了。但是如果自身對歷史沒有興趣,只是為了試卷上的高分,有些技巧性的東西或是經驗可以借鑒一下:
1、課前預習
依照老師講課的進度提前一至兩個課時提前預習
2、按時作業
對於老師布置的課堂練習按時按量獨立完成
3、課後復習
有計劃地對自己已學知識進行復習,對自己模糊或遺忘的知識重點考察
4、考前查遺
這是臨時抱佛腳的辦法,當然也是最有效的,為了高分,你懂的!

⑸ 怎樣上好歷史課

學生的學習動機有兩種,一是興趣動機,二是責任動機。心理學研究和實踐證明:十一二歲的初中生年齡尚小,注意力不易穩定集中,意志力比較薄弱,往往憑興趣去認識事物,感興趣的就願意去做,不感興趣的就心不在焉了。如此看來,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的興趣動機占首要位置。所以歷史課上得是否生動有趣是這節課成功與否的關鍵。那麼,如何才能使歷史課上得更生動有趣呢?作為七年級的歷史教師,我覺得在教學中可從以下三方面來激發學生興趣。一、教案中體現趣味古語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上課也一樣,無論多麼有經驗的教師,要上好課,課前都要認真備課。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要想歷史課上得生動有趣,在編寫教案時,一是要大量閱讀有關資料,篩選學生感興趣的材料。如:講「明朝文化」時提到我國最大的一部類書和最大的一部叢書,為加深學生印象,在備課時,可搜集「解縉巧答皇帝問」的故事和「紀曉嵐巧諷和砷」的故事。這兩個故事都非常有趣,學生聽起來很感興趣,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記住了本來很難記、也很枯燥的東西。二是要用能引發學生興趣的手法,即編順口溜、游戲活動等表現所講內容。例如:在講「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時,課文內容多,不好記憶,我就和學生一起編了順口溜:「杯酒釋兵權,解決節度使。文臣做知州,理財轉運使。中央設禁軍,強干而弱枝。」類似的,如講到「明太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時,我也和同學一起編了順口溜:「廢丞相,權力歸六部。置廠衛,鎮壓與監視。用八股,束縛讀書人。廢行省,地方設三司。」這樣課文重點內容通過編順口溜很輕松的記住了。三是要精心設計板書。課文內容重點、關鍵一目瞭然,過目成誦。彩色粉筆標明重點引人注目,強化記憶。所有這些,都要在備課時認真准備、設計好,上課時才能做到揮灑自如,順手拈來。二、教法中貫穿趣味孔子說過:「好知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樂知者。」要讓學生保持「樂知者」的角色,教法必須改革創新,靈活有樂趣。1、講故事、師生議論來引發學生的興趣。如講「東漢邊疆各族」這一節課時,可先講班超投筆從戎的故事;又如講「三國鼎立」這一課,可讓學生來講一些有關三國的故事,因同學們對三國的故事聽得比較多,有的同學甚至還看過電視劇《三國演義》,所以講得有聲有色,滔滔不絕,而後,教師用談話法講述本課。講完課文後引導學生討論「三國鼎立局面最終是怎樣結束的,為什麼會結束的」。通過這樣的學習、討論,學生對本課了解得非常深刻,記憶得非常牢固。2、用編兒歌、順口溜、做游戲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講 「杯酒釋兵權」這一內容時,老師先解釋「杯酒釋兵權」中「釋」就是解除的意思,然後讓學生看課文、回答:這是哪位大臣給宋太祖趙匡胤提出的建議?學生回答後,教師讓幾位同學走出座位,指定其中一位扮演宋太祖,其他幾位扮演石守信等朝中大將,把課文中小字部分的內容分角色進行對話表演游戲,此時,整個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這樣就把本課的「北宋加強中央集權」這個重點內容抓住了,如果在這樣的基礎上,再通過師生編順口溜的方法把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編為:「杯酒釋兵權,解決節度使。文臣做知州,……(前面提到,略)」那麼整節課學生學得既有興趣,又學得輕松愉快。三、學法中充滿趣味教學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我認為教師指導學生的學法是非常重要的,教書的目的主要是教會學生學習。在講課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學好歷史的方法。例如:教會學生如何編順口溜;教會學生如何將枯燥的歷史時間、歷史人名、歷史事件變成生動有趣的內容;教會學生如何將繁雜的內容精簡成簡要的內容來記憶;教會學生如何思考歷史問題等等。這樣,學生學起歷史來,就再也不會成為一種負擔,而是成為一種內心的需要,上歷史課成為了一種享受。以上三方面,趣味教案是前提,趣味教法是手段,趣味學法是目的。總之,創設愉悅的課堂氣氛,樂教樂學,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⑹ 初三的歷史課該怎麼上

新課改怎樣上好初中歷史課
首先,我認為上課要拋開教案,對於所講的內容要瞭然於胸,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如果一個老師,連自己所講內容都不熟悉,講兩句還要看一下教案,或乾脆照本宣讀,講了半天,恐怕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講的是什麼,又如何讓學生掌握呢?而且只顧埋頭讀教案或課本,哪裡還顧得上學生的反應?至於和學生的交流、師生間的互動等等,就更談不上了。前蘇聯學者斯卡特金說過:「未經過人的積極情感強化和加溫的知識,將使人變得冷漠,由於它不能撥動人的心弦,很快就會被遺忘。」實踐證明,即使完全相同的教學內容,講課時能否拋開教案,教學效果會大不一樣。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上課拋開教案呢?這就需要老師對所教內容必須熟記與於心、融會貫通,需要精心備課和長年累月的不懈積累。所以,當我們看到一位老師在課堂上神采飛揚、口若懸河、妙趣橫生的時候,不要憑空羨慕,要知道這位老師在背後不知為此下了多少功夫,付出了多少心血。精心備課,就要深入鑽研教材和教輔資料。我認為每本教材,至少應准備多套教輔資料,博採眾長。在寫教案時,不宜將上課所講的每句話都寫出來,因為一是容易造成教學語言書面化,比較死板,另外,這樣做備課時間也不夠用,即使夠用,也太辛苦。而且實踐證明,把所有時間都忙在寫教案上,沒有時間在腦子里回顧整理,上課仍然難以脫離教案,教學效果仍不理想。我的想法是,備課認真仔細,但教案本上可以簡寫,具體詳細的內容則記在心裡。而且課備完了,我總要自己再回憶一遍,有時甚至掐一下時間,進而做出適當的調整。
其次,在備課時還要注意一點,就是不要背課本和教參,完全照書上的去講。這樣做,盡管講授的知識准確無誤,但是你講的內容和課本上的一字不差,這樣會使學生失去聽課的興趣,而且會使老師給學生留下呆板的印象,影響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正確的做法是,不要做課本﹑教參的傳聲筒,而應在對課本﹑教參的內容准確把握、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加工處理,試著用自己的話把它表述出來,並開動腦筋,通過自己的思考去尋找事物發展的規律、知識相互之間的聯系等等,這樣就把「死」的變成了「活」的,使講授的內容完全變成自己的東西,在運用時得心應手。另外,對高中生而言,僅教給他們知識是不夠的,還應教給他們分析問題的方法,引導他們運用歷史的﹑辯證的唯物主義觀點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正所謂「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這樣就把歷史教學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使教師不再是教書匠,而成為一把開啟心智之門的鑰匙。
要把課本、教參上的內容用自己的話表述出來,還要注意對自己語言的錘煉,要力求語言口語化,簡潔、准確、生動、幽默,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要做到這點很難,不僅備課時要下功夫,而且平時就要注重對自己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一個平時說話就有聲有色、風趣幽默的人當然比一個不善言辭、語言貧乏呆板的人更容易當好一名教師。
第三,教學內容是否生動有趣,也是吸引學生,激發學生興趣的重要因素。因為即使一個很好的說書人,也不可能把情節平淡的故事講好。而歷史教科書由於受篇幅所限,文字簡單概括,不足以激發學生興趣。因此教師應選擇一些典型生動的材料進行補充,使整個歷史教學血肉豐滿,使描述的歷史人物栩栩如生,使敘述的歷史事件讓學生如臨其境。這就需要我們歷史老師要做個有心人,平時看書、讀報、上網、看電視,總之要利用一切機會,多多收集歷史資料,豐富我們的教學內容。只要遇到與我歷史教學相關的、有益的內容,我們都應該積極的收集起來,日久天長,我歷史教學相關的資料越來越豐富,在教學中,因為一堂課的時間有限,教學進度又不能拉下,所以老師補充進的材料不能太多,不能喧賓奪主,一定要精挑細選,選取最能解釋說明課本內容的、最生動有趣的典型材料,語言務必精煉,力求用最少的話表達更多的內容。
最後,老師上課時應當說標準的普通話,不宜帶口頭禪,而且語言應抑揚頓挫,把握住節奏,高低快慢、輕重疾徐富於變化,要講出美感。板書書寫力求工整美觀,要善於從評書、戲劇、電影、朗誦、音樂、書畫等其它藝術形式中汲取養料,為我所用。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教學設施的不斷改善,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應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多媒體教學形象直觀,能極大激發學生的興趣,且信息量大,課堂效率高。我們應當積極學習相關的信息技術,使它更好地為我們的教學服務。但我認為也不能過分依賴電化教學,它畢竟只是我們教學的手段、工具,而整個教學的設計、教學內容的講解、與學生的交流、答疑解惑等等,大量的工作還需要我們老師來完成,老師仍是組織課堂教學的主體。
總之,要上好歷史課,做一名優秀的歷史老師,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可以說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具備多方面的才能和很高的素質,甚至需要我們用畢生的精力去追求。當我們滿足了、自以為是的時候,就是我們止步不

⑺ 如何上歷史課

歷史課是一個需要極強代入感的課程,比如給你講唐朝,老師一定要讓學生感知到版唐朝時期的氛權圍和景象,對唐朝的人物和事件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這對於老師的語言功底要求是很重要的。
假如你的歷史老師上課平淡無奇,只是對於課堂知識的反復重申和總結,那你就做好筆記,課外多閱讀。如果你老師上課富有感染力,你需要做的就是仔細聽課就好了,多做題。順帶說一句,學校課程,無論哪一科多做題是最主要的。

⑻ 請問我們應該如何上好歷史課

1、更新觀念,提高認識
學校教育要成為活的教育,成為真正培養人的教育,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對人的發展起促進作用的教育。所以,面對新課改、面對新教材,更新觀念,提高認識,是當務之急。作為老師,如果還是一味地認為學習歷史就是為了考試,那就違背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如今,歷史新教材的教學要求已不僅僅停留在考試的層次上,更多地是要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聯系歷史,分析當今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發生的某些事件的前因後果的能力,努力提高學生的素質,而不再是培養只會考試的書獃子了。
2、更新備課方式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結合歷史新教材的特點,歷史老師在備課時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進行備課,這些素材已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教材、教參和輔導資料了,更多的是利用網路資源,因為網路上的素材非常豐富。同時,教師的備課還可以備一些學生的活動,某些課中,可以調動學生開展學習活動來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其實可以參考一下方法進行備課:(一)課前調查學生在本節課上希望學到什麼知識,他們對本節課的哪些內容特別感興趣。(二)利用互聯網路,查找一些和教學內容有關的,學生感興趣的材料。(三)改變以往手抄式備課為電子備課,這樣不但提高了備課效率,也提高了備課質量。(四)加強集體備課,優化個人備課。同一級組組成一個備課組,備課組全體成員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在一起,對將要教的內容進行集體討論,如:教學目標該如何制定,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情況,制定出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本課重點是什麼,如何突破;難點是什麼,如何排除;本課怎樣導入效果較好,一開始就能激起學生對本課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該怎樣教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課後檢測應怎樣編寫,編寫哪些類型的題;在本課中,該給學生制定怎樣的活動方案,等等。通過集體備課,得出本節課的施教框架,然後教師再根據個人和所教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集體備課基礎上的二次備課。這樣,備出來的一節課,既充分實現了教學目標,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從而體現了新課標要求的活字。
3、更新課堂教學的方法
新課程改革和新教材對課堂教學方法極為重視,明確提出要教師轉變角色,教師已不再單純是知識的傳播者了,教師更多的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與學生一起討論問題的合作者、探究者。學生的學習也要充分體現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理念。這些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在填鴨式的課堂上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當今的教師應該多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教育技術,更新課堂教學的方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和在課堂教學中假設活動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兩種較好的方法。
①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教師通過製作多媒體課件,集圖像和聲音於一體,模擬展示當時的歷史情景。這樣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然後由感而發,認識歷史、感受歷史和分析歷史,從而記住歷史。這就是現代教育技術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使課堂變得更加形象生動,通俗易懂,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極大地提高了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
②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活動情境常用的課堂活動形式,如:分組討論、分組辯論、小組搜集資料競賽、課堂表演及其它課堂活動形式。有時,還可以把幾種活動形式結合起來使用,那樣效果更佳。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第一冊、專題一的第二課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時,就設計了一個活動內容:一場對是採用郡縣制還是分封制的朝議的模擬表演。通過活動,不但讓學生學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自己動手搜集資料並作出分析、判斷的能力和口頭表達的能力,加強了學生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激發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改變了學生對歷史課枯燥無味的看法,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
4、更新教學評價機制
為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當前形勢下,我們正在更新教學評價機制,客觀、公正、全面地評價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我們更加註重對過程的評價;在評價標准上,不僅僅局限於學生學業成績,更多的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在評價方法上,既注重量的評價,又注重質的評價。通過全方位、深層次地評價,使得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得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得以激發,從而使得新教材的教學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總之,歷史新課標明確提出,歷史課程必須全面實現教育功能,在提高現代公民的人文素質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歷史教師要真正教好歷史,就必須樹立全新的教學目標觀。新課程將過程和方法作為三大課程目標之一,要求學生主動參與歷史學習的一般過程,從中學會學習。歷史教師應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應注重教學的過程和方法,真正做到教是為了不教,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學生學會學習的顯著特徵是學生能夠自己學習。新課程要求教師的教學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必要的前提。教師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本,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要善於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起學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更主要的是,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給每個學生提供發展的機會,使他們在師生平等交流和探討中得到發展。

⑼ 歷史課如何上更生動

學生的學習動機有兩種,一是興趣動機,二是責任動機。心理學研究和實踐證明:十一二歲的初中生年齡尚小,注意力不易穩定集中,意志力比較薄弱,往往憑興趣去認識事物,感興趣的就願意去做,不感興趣的就心不在焉了。如此看來,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的興趣動機占首要位置。所以歷史課上得是否生動有趣是這節課成功與否的關鍵。 那麼,如何才能使歷史課上得更生動有趣呢?作為七年級的歷史教師,我覺得在教學中可從以下三方面來激發學生興趣。 一、教案中體現趣味 古語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上課也一樣,無論多麼有經驗的教師,要上好課,課前都要認真備課。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要想歷史課上得生動有趣,在編寫教案時,一是要大量閱讀有關資料,篩選學生感興趣的材料。如:講「明朝文化」時提到我國最大的一部類書和最大的一部叢書,為加深學生印象,在備課時,可搜集「解縉巧答皇帝問」的故事和「紀曉嵐巧諷和砷」的故事。這兩個故事都非常有趣,學生聽起來很感興趣,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記住了本來很難記、也很枯燥的東西。二是要用能引發學生興趣的手法,即編順口溜、游戲活動等表現所講內容。例如:在講「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時,課文內容多,不好記憶,我就和學生一起編了順口溜:「杯酒釋兵權,解決節度使。文臣做知州,理財轉運使。中央設禁軍,強干而弱枝。」類似的,如講到「明太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時,我也和同學一起編了順口溜:「廢丞相,權力歸六部。置廠衛,鎮壓與監視。用八股,束縛讀書人。廢行省,地方設三司。」這樣課文重點內容通過編順口溜很輕松的記住了。三是要精心設計板書。課文內容重點、關鍵一目瞭然,過目成誦。彩色粉筆標明重點引人注目,強化記憶。所有這些,都要在備課時認真准備、設計好,上課時才能做到揮灑自如,順手拈來。 二、教法中貫穿趣味 孔子說過:「好知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樂知者。」要讓學生保持「樂知者」的角色,教法必須改革創新,靈活有樂趣。 1、講故事、師生議論來引發學生的興趣。 如講「東漢邊疆各族」這一節課時,可先講班超投筆從戎的故事;又如講「三國鼎立」這一課,可讓學生來講一些有關三國的故事,因同學們對三國的故事聽得比較多,有的同學甚至還看過電視劇《三國演義》,所以講得有聲有色,滔滔不絕,而後,教師用談話法講述本課。講完課文後引導學生討論「三國鼎立局面最終是怎樣結束的,為什麼會結束的」。通過這樣的學習、討論,學生對本課了解得非常深刻,記憶得非常牢固。 2、用編兒歌、順口溜、做游戲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例如:講 「杯酒釋兵權」這一內容時,老師先解釋「杯酒釋兵權」中「釋」就是解除的意思,然後讓學生看課文、回答:這是哪位大臣給宋太祖趙匡胤提出的建議?學生回答後,教師讓幾位同學走出座位,指定其中一位扮演宋太祖,其他幾位扮演石守信等朝中大將,把課文中小字部分的內容分角色進行對話表演游戲,此時,整個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這樣就把本課的「北宋加強中央集權」這個重點內容抓住了,如果在這樣的基礎上,再通過師生編順口溜的方法把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編為:「杯酒釋兵權,解決節度使。文臣做知州,……(前面提到,略)」那麼整節課學生學得既有興趣,又學得輕松愉快。 三、學法中充滿趣味 教學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我認為教師指導學生的學法是非常重要的,教書的目的主要是教會學生學習。在講課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學好歷史的方法。例如:教會學生如何編順口溜;教會學生如何將枯燥的歷史時間、歷史人名、歷史事件變成生動有趣的內容;教會學生如何將繁雜的內容精簡成簡要的內容來記憶;教會學生如何思考歷史問題等等。這樣,學生學起歷史來,就再也不會成為一種負擔,而是成為一種內心的需要,上歷史課成為了一種享受。 以上三方面,趣味教案是前提,趣味教法是手段,趣味學法是目的。總之,創設愉悅的課堂氣氛,樂教樂學,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閱讀全文

與歷史課該如何閱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