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樹立正確歷史觀
樹立正確歷史觀,關鍵是堅持唯物史觀。歷史就是歷史,事實就是事實,任何人都回不能改變。我們答黨之所以能在革命、建設、改革征程中領導人民披荊斬棘、從勝利走向勝利,就在於始終堅持唯物史觀,始終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和處理問題。要堅持用唯物史觀來認識和記述歷史,把歷史結論建立在翔實准確的史料支撐和深入細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礎之上。以史實為依據,實事求是、理性客觀,才是堅持唯物史觀的正確態度和方法。
(1)如何給孩子樹立歷史觀擴展閱讀:
堅持唯物史觀,要以發展的觀點看待歷史。要反對形而上學的思想方法,要加強調查研究,堅持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系地而不是單一孤立地觀察事物。或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或昧於表象不明大勢,或囿於一隅不顧全局,這些都是形而上學思想方法的表現。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歷史性成就、產生全球性影響,為人類追求美好生活提供了中國方案。事實證明,歷史並未終結。
Ⅱ 怎樣給小孩子講歷史故事
兒子問,顏良和文丑是好人還是壞人?我答,不算好人也不算壞人。兒子又問,曹操殺了呂伯奢之後就算壞人了對吧?我答,是。於是兒子的終極問題出現了——關羽一個好人為什麼要幫一個壞人殺不算好人也不算壞人的人呢?」網友們在跟帖里就這個問題眾說紛紜,由此引出另一個話題——我們該怎樣給小孩子講歷史。 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歷史本身厚重且充滿質感,十分復雜,缺少一定的人生閱歷積淀和學識修養,根本無法體會其中的微妙之處。而小孩子的思維簡單,慣以好人/壞人來做簡單的善惡二元分類,非黑即白,以此去了解歷史,自然是疑竇百出。 我小時候也干過類似的事。上中國古代史的課,老師講到大澤鄉起義,說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後來被暴秦鎮壓雲雲。我舉手提問:「起義的農民都是好人,為什麼會失敗了呢?」那時候我看的動畫片、漫畫書還有一些主旋律電影電視劇,最後都是正義獲得了勝利,所以我覺得大澤鄉起義也該有一個輝煌的結局才對,居然會失敗,實在是不可思議。 老師聽到這問題,有點發愣。最後他給出的答案是:「好人不一定勝利,壞人不一定失敗。一個好人失敗了,卻可以給其他好人做出榜樣。」雖然當時我似懂非懂,但現在回過頭去想,在小孩子的理解范圍內,這答案算是最好的了。 小孩子的認知和真實歷史之間有偏差很正常。比如孔融,小時候大家都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孔融給我存的印象一直是一位溫文爾雅、謙和善良的大叔。後來我讀了史書才知道,這哥們兒其實是個尖酸刻薄、嗜酒如命的主兒。電影《關雲長》里姜文飾演的曹操有句台詞:「孔融這個人,讓梨他肯,讓酒他是決計不肯的。」小時候家長給我們講完孔融讓梨的故事,總要加一句:「你們可要學習孔融這種謙讓的精神呀。」你說萬一哪個小孩子真去翻了史書里的孔融,還學起他的做派來,那可怎麼辦? 我其實有個極端一點的看法,沒必要讓孩子「從小樹立起正確的歷史觀」。歷史觀和價值觀不一樣,價值觀可以言傳身教,歷史觀卻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讓一個小孩子去「樹立」歷史觀,就像騎著自行車上高速一樣荒唐——沒那排量啊!講給小孩子聽的歷史,最重要的不是對錯,而是好玩,所以別摻雜太多說教,單純講故事就夠了——講得有趣,他們就會感興趣;有了興趣,才會去主動了解;了解得多了,自然就會形成自己的歷史觀;樹立了歷史觀,再來分辨對錯也不遲。 當然,如果是面對別人家的孩子,還有個更簡單的辦法。比如文章開頭提到的問題,可以把孩子叫到身邊來,語重心長地說:「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就得從曹操和顏、文二人的上司袁紹的關系說起。而要說清曹、袁間的淵源,就得先說董卓——董卓為什麼要進京呢?這就得先談談黨錮之禍以及西北軍閥與諸羌關系演變……」講到這里,小孩子多半聽得不耐煩,直接走人了,你也就得了解脫。
Ⅲ 怎麼給小孩子講歷史故事
兒子問:顏良文丑是好人還是壞人?我答:不算好人也不算壞人。兒子又問:曹操殺了呂伯奢之後就算壞人了對吧?我答:是。於是兒子的終極問題出現了:關羽一好人為什麼要幫一個壞人殺不算好人也不算壞人的人呢?」網友在下頭就這個話題眾說紛紜,由此引出一個話題——我們該怎麼給小孩子們講歷史。 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歷史本身厚重且充滿質感,十分復雜,缺少一定的人生閱歷積淀和學識修養,根本無法體會其中微妙之處。而小孩子的思維簡單,慣以好人/壞人來做簡單的善惡二元分類,非黑即白,以此去了解歷史,自然是疑竇百出。 我小時候也干過類似的事。上中國古代史,老師講到大澤鄉起義,說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具有偉大歷史意義,後來被暴秦鎮壓雲雲。我舉手提問:「農民起義的都是好人,為什麼會失敗了呢?」那時候我看的動畫片、漫畫書還有一些主旋律電影電視,最後都是正義獲得了勝利,所以我覺得大澤鄉起義也該有一個輝煌的結局才對,居然會失敗,實在是不可思議。 老師聽到這問題,有點發愣。最後他給出的答案是:「好人不一定勝利,壞人不一定失敗。一個好人失敗了,卻可以給其他好人做出榜樣。」雖然當時我似懂非懂,但現在回過頭去想,在小孩子的理解范圍內,這答案算是最好的了。 小孩子認知和真實歷史之間的偏差,例子有很多。比如孔融,小時候大家都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腦子里的印象一直是個溫文儒雅謙和善良的大叔。後來我讀了史書才知道,這哥們兒其實是個尖酸刻薄嗜酒如命的主兒。《關雲長》里姜文演的曹操有句台詞:「孔融這個人,讓梨他肯,讓酒他是決計不肯的。」小時候家長給我們講完孔融讓梨的故事,總要加一句:「你們可要學習孔融這種謙讓的精神呀。」你說萬一哪個小孩子真去翻了史書里的孔融,還學起他的做派來,那可怎麼辦呀? 我其實有個略顯極端一點的看法,沒必要讓孩子「從小樹立起正確的歷史觀」。歷史觀和價值觀不一樣,價值觀可以言傳身教,歷史觀卻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讓一個小孩子去「樹立」歷史觀,就像騎著自行車上高速一樣荒唐——沒那排量啊。給小孩子講的歷史,最重要的不是對錯,而是好玩,所以別摻雜太多說教,單純講故事就夠了——講得有趣,他們就會感興趣;有了興趣,才會去主動了解;多多地了解,自然就會形成自己的歷史觀;樹立了歷史觀,再來分辨對錯也不遲。 當然,如果是面對別人家的孩子,還有個更簡單的辦法。比如張泉靈在文章開頭碰到的問題,就可以這么解決:把孩子叫到身邊來,語重心長地說:「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就得從曹操和顏、文二人的上司袁紹的關系說起。而要說清曹、袁淵源,就得先說董卓——董卓為什麼要進京呢?這就得先談談黨錮之禍以及西北軍閥與諸羌關系演變……」——講到這里,小孩子多半聽得不耐煩直接走人了,你也就得了解脫。
Ⅳ 在孩子成長期間,家長該如何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可謂是費心費力。最常擔心的一件事情,就是怕孩子誤入歧途,那麼與其經常有這種擔心,還不如在孩子成長期間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這樣直接從根本解決了問題。
最後家長還可以在日常行為中多去引導孩子,其實不僅在單個事情方面家長需要去引導孩子學習,更多的是要在生活中不斷的去讓孩子了解事情的本質,這樣的話才能讓孩子樹立正確的觀念。
Ⅳ 全球史觀怎麼才能讓孩子懂得
要想讓孩子真正的懂得全球史觀,最重要的是讓他感受世界歷史的變化。專有兩種方法可以屬讓孩子真的懂得全球史觀。
一是看紀錄片,專門搜集各國歷史,世界歷史,全球歷史相關的紀錄片給孩子看,讓孩子對全球歷史變化有個概念了解,在看紀錄片的過程中,也會產生自己的體會和感受。
而是看書,我推薦雷建軍的《全球史觀》和強光中的《全球史觀下的孔子學說》以及羅伯特的《改變世界的50場戰役》。當然,這些書比較枯燥的,還是紀錄片更能讓孩子接受。
另外,也可以讓孩子看一些相關的學術視頻。如《全球下的史觀:大匯流與大分流》、《當東方遇到西方》等。
Ⅵ 怎樣正確和孩子講述歷史
兒子問,顏良和文丑是好人還是壞人?我答,不算好人也不算壞人。兒子又問,曹操殺了呂伯奢之後就算壞人了對吧?我答,是。於是兒子的終極問題出現了——關羽一個好人為什麼要幫一個壞人殺不算好人也不算壞人的人呢?」網友們在跟帖里就這個問題眾說紛紜,由此引出另一個話題——我們該怎樣給小孩子講歷史。
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歷史本身厚重且充滿質感,十分復雜,缺少一定的人生閱歷積淀和學識修養,根本無法體會其中的微妙之處。而小孩子的思維簡單,慣以好人/壞人來做簡單的善惡二元分類,非黑即白,以此去了解歷史,自然是疑竇百出。
我小時候也干過類似的事。上中國古代史的課,老師講到大澤鄉起義,說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後來被暴秦鎮壓雲雲。我舉手提問:「起義的農民都是好人,為什麼會失敗了呢?」那時候我看的動畫片、漫畫書還有一些主旋律電影電視劇,最後都是正義獲得了勝利,所以我覺得大澤鄉起義也該有一個輝煌的結局才對,居然會失敗,實在是不可思議。
老師聽到這問題,有點發愣。最後他給出的答案是:「好人不一定勝利,壞人不一定失敗。一個好人失敗了,卻可以給其他好人做出榜樣。」雖然當時我似懂非懂,但現在回過頭去想,在小孩子的理解范圍內,這答案算是最好的了。
小孩子的認知和真實歷史之間有偏差很正常。比如孔融,小時候大家都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孔融給我存的印象一直是一位溫文爾雅、謙和善良的大叔。後來我讀了史書才知道,這哥們兒其實是個尖酸刻薄、嗜酒如命的主兒。電影《關雲長》里姜文飾演的曹操有句台詞:「孔融這個人,讓梨他肯,讓酒他是決計不肯的。」小時候家長給我們講完孔融讓梨的故事,總要加一句:「你們可要學習孔融這種謙讓的精神呀。」你說萬一哪個小孩子真去翻了史書里的孔融,還學起他的做派來,那可怎麼辦?
我其實有個極端一點的看法,沒必要讓孩子「從小樹立起正確的歷史觀」。歷史觀和價值觀不一樣,價值觀可以言傳身教,歷史觀卻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讓一個小孩子去「樹立」歷史觀,就像騎著自行車上高速一樣荒唐——沒那排量啊!講給小孩子聽的歷史,最重要的不是對錯,而是好玩,所以別摻雜太多說教,單純講故事就夠了——講得有趣,他們就會感興趣;有了興趣,才會去主動了解;了解得多了,自然就會形成自己的歷史觀;樹立了歷史觀,再來分辨對錯也不遲。
當然,如果是面對別人家的孩子,還有個更簡單的辦法。比如文章開頭提到的問題,可以把孩子叫到身邊來,語重心長地說:「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就得從曹操和顏、文二人的上司袁紹的關系說起。而要說清曹、袁間的淵源,就得先說董卓——董卓為什麼要進京呢?這就得先談談黨錮之禍以及西北軍閥與諸羌關系演變……」講到這里,小孩子多半聽得不耐煩,直接走人了,你也就得了解脫
Ⅶ 青少年應該樹立怎樣的歷史觀
首先,講解歷史要把握史料的真實。歷史之所以能夠成為歷史,發生過的事實是其存在的前提,歷史的真實存在是建構的基礎。這就是說,在給青少年講解歷史時,不能編造摻假,應該尊重歷史事實、敬畏歷史真實性。當然,由於很多歷史事件發生已經距離現在有一個較長的時期,歷史所遺留下來的記錄也存在很多不甚一致之處,再加之處於不同地位、不同取向的人們對歷史的立場選擇、關注角度、褒貶評價等很不一致,這都會影響今人對歷史事件的描述和解讀。但是,這更需要從事歷史研究及教學工作的人們,仔細剪裁史料,比對史籍,用一些歷史上真實的細節來盡量還原歷史事件的真實面目,以奠定對青少年進行歷史教育的基礎。
其次,講解歷史要聯系事件的背景。任何歷史事件的發生都有其特定的社會和時代背景,歷史事件的展開都是在一定歷史社會和時代背景下遵循其特定行為邏輯的結果。因為一些歷史事件如果脫離開其所在的社會和時代背景,往往就很難讓人信服。一些簡單的歷史讀物在描述一些高大上的英雄行為時,有時會脫離開了英雄人物生活的時代背景及其成長歷程,使得一些英雄事跡的產生好像奇跡的發生一樣突然而至,顯得不甚可信。歷史人物事跡要結合特定人物的成長經歷、經驗認識等歷史背景逐漸展開,才能更好的讓青少年覺得可以理解,讓其覺察到人物事跡與歷史場景的聯系,才更為可信。
再次,講解歷史要選擇淺顯的語言。語言是表達的工具,是傳達觀念和知識的中介。在給青少年講解歷史時,要考慮青少年的生活時代和場景,選擇青少年可以接受、易於理解的語言進行。當前,很多歷史讀物是成年人案頭工作的產物,其在描述事件、闡述事件前因後果時更多的是用成年人日常使用的語言進行。這些書籍,對成年人而言,可讀可通,也可懂。但是,對青少年而言,一些歷史讀物,包括一些以青少年為讀者對象的讀物,其語言並非遵循青少年易於閱讀和理解的方式進行。這種讀物對青少年對歷史的熱愛、認識的影響不可低估。對青少年講歷史就要選擇青少年喜歡、熟悉的語言進行,要用淺顯的語言來吸引青少年,才能使得青少年喜歡讀、喜歡聽歷史故事。
Ⅷ 游戲應該給孩子怎樣的歷史觀
肯定包括團隊協作的能力。!~
Ⅸ 網游應怎樣弘揚傳統文化,給孩子怎樣的歷史觀
如果網游都需要弘揚傳統文化,那這個社會是徹底沒救了,那麼多的紀錄片,古籍,書本都不能弘揚居然想網游不覺得可笑嗎。玩游戲就是為了放鬆,就這還要被道德綁架,究竟是誰無恥,誰需要去學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