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哪些地方有發生過地震的歷史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地震 死亡83萬人 明朝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1月23日)夜間,在陝西渭南一帶和山西蒲州等地發生了強烈地震,死亡83萬多人。這次地震是我國歷史上有明確文字記載的最大的一次地震。 明人朱國楨《涌幢小品》載:地震發生時,陝西、山西、河南等地同時發生地震。渭南、蒲州等地震時:「(震)聲如雷,雞犬鳴吠。」受地震影響,黃河、渭水因河道壅塞,河水上漲泛濫,華山、終南山「山鳴」。地震後,渭南城門陷入地中,華州城牆全部倒塌,潼關、蒲坂兩地城牆全部塌陷。至於民居、官舍更是成為一片廢墟。 此次地震死亡人數有姓名記載的83萬多,不知名的死者及未經奏報的死者更是不計其數。大體上,潼關、蒲坂的死亡人數約為當地人數的十分之七,同州、華州為十分之六,渭南為十分之五,臨潼為十分之四,陝西省城為十分之三。其他州縣因位置不同,死亡人數也不同。 地震時,有許多人家全家同時遇難。如居民米仲良全家85人同時遇難,居民陳朝元全家119人同時遇難。其他全家死亡人數達百人的尚有許多。 在死者當中有一些朝廷官員,其中有致仕南兵部尚書韓邦奇、南光祿卿馬理、南祭酒王維楨,其他還有郎中薛祖學、員外賀承光、主事王尚禮、進士白大用、御史楊九澤等。韓邦奇在地震時掉入火炕灶中,被燒成灰燼。薛祖學在地震時落入一丈多深的水穴被淹死。馬理被深深地埋入土窟。 地震當夜,祭酒王維楨在母親房中聊天。二鼓時分,母親讓王維楨回房休息。王維楨回屋,還未到床,地震發生。王維楨急忙奔出,呼喚母親,此時母親已入睡。隨之,王維楨被倒塌的牆壁壓死,而王維楨母親的房屋雖然也發生倒塌,但她卻僥倖存活。 地震後,渭南、同州地方一些鄉民乘亂打劫,哄搶官倉,均被鎮壓,事件得以平息
2. 中國十大最不容易地震的城市
中國十大最不容易地震的城市:杭州、貴陽、上海、鄭州、長沙、南寧、西安、,重慶、拉薩、廣州。
這些城市不易發生地震是因為它們不在地震帶或地震帶邊緣。由於地震是由地球板塊碰撞引起的,因此沒有地震的地方將遠離兩個板塊的碰撞帶。
(2)中國哪些地方歷史上很少地震擴展閱讀:
地震的次生災害
地震次生災害是直接災害發生後,破壞了自然或社會原有的平衡或穩定狀態,從而引發出的災害。主要有:火災、水災、毒氣泄漏、瘟疫等。其中火災是次生災害中最常見、最嚴重的。
1、火災:
地震火災多是因房屋倒塌後火源失控引起的。由於震後消防系統受損,社會秩序混亂,火勢不易得到有效控制,因而往往釀成大災。
2、海嘯:
地震時海底地層發生斷裂,部分地層出現猛烈上升或下沉,造成從海底到海面的整個水層發生劇烈「抖動」,這就是地震海嘯。
3、瘟疫:
強烈地震發生後,災區水源、供水系統等遭到破壞或受到污染,災區生活環境嚴重惡化,故極易造成疫病流行。社會條件的優劣與災後疫病是否流行,關系極為密切。
4、滑坡和崩塌:
這類地震的次生災害主要發生在山區和塬區,由於地震的強烈震動,使得原已處於不穩定狀態的山崖或塬坡發生崩塌或滑坡。這類次生災害雖然是局部的,但往往是毀滅性的,使整村整戶人財全被埋沒。
5、水災:
地震引起水庫、江湖決堤,或是由於山體崩塌堵塞河道造成水體溢出等,都可能造成地震水災。
此外,社會經濟技術的發展還帶來新的繼發性災害,如通信事故、計算機事故等。這些災害是否發生或災害大小,往往與社會條件有著更為密切的關系。
3. 中國哪裡地震最少
根據中國地震震中分布圖顯示,我國的兩廣地區,以及浙江,江蘇等地的地震發生次數較少,且大多數震級不強,屬於比較安全的地帶。然而在四川、西藏等地,地震頻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總結
我國是一個經常遭受地震的國家,而且大多數地震的震中較淺,破壞力較大。在過去,地震對我國產生的危害較大,但在現在,一些易發生地震的地區已經開始採用抗震材料,房屋的設計上也以抗震為主。
再加上檢測地震能力的升級,能夠為人類爭取1-2分鍾的逃生時間。盡管地震仍舊是威脅人類生命的殺手,但目前科學家們已經盡可能地減少地震帶來的人口傷亡和當地經濟損失。
4. 中國各省市中那些地區容易發生地震
網上查的
中國地震主要分布在五個區域:台灣地區、西南地區、西北地區、華北地區、東南沿海地"華北地震區"。包括河北、河南、山東、內蒙古、山西、陝西、寧夏、江蘇、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區。在五個地震區中,它的地震強度和頻度僅次於"青藏高原地震區",位居全國第二。由於首都圈位於這個地區內,所以格外引人關注。據統計,該地區有據可查的8級地震曾發生過5次;7-7.9級地震曾發生過18次。加之它位於我國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和經濟、文化、交通都很發達的地區,地震災害的威脅極為嚴重。
華北地震區共分四個地震帶。
(1)郯城-營口地震帶。包括從宿遷至鐵嶺的遼寧、河北、山東、江蘇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區。是我國東部大陸區一條強烈地震活動帶。1668年山東郯城8.5級地震、1969年渤海7.4級地震、1974年海城7.4級地震就發生在這個地震帶上,據記載,本帶共發生4.7級以上地震60餘次。其中7-7.9級地震6次;8級以上地震1次。
(2)華北平原地震帶。南界大致位於新鄉-蚌埠一線,北界位於燕山南側,西界位於太行山東側,東界位於下遼河-遼東灣拗陷的西緣,向南延到天津東南,經濟南東邊達宿州一帶。是對京、津、唐地區威脅最大的地震帶。1679年河北三河8.0級地震、1976年唐山7.8級地震就發生在這個帶上。據統計,本帶共發生4.7級以上地震140多次。其中7-7.9級地震5次;8級以上地震1次。
(3)汾渭地震帶。北起河北宣化-懷安盆地、懷來-延慶盆地,向南經陽原盆地、蔚縣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靈丘盆地、太原盆地、臨汾盆地、運城盆地至渭河盆地。是我國東部又一個強烈地震活動帶。1303年山西洪洞8.0級地震、1556年陝西華縣8.0級地震都發生在這個帶上。1998年1月張北6.2級地震也在這個帶的附近。有記載以來,本地震帶內共發生4.7級以上地震160次左右。其中7-7.9級地震7次;8級以上地震2次。
(4)銀川-河套地震帶。位於河套地區西部和北部的銀川、烏達、磴口至呼和浩特以西的部分地區。1739年寧夏銀川8.0級地震就發生在這個帶上。本地震帶內,歷史地震記載始於公元849年,由於歷史記載缺失較多,據已有資料,本帶共記載4.7級以上地震40次左右。其中6-6.9級地震9次;8級地震1次。
"青藏高原地震區"。包括興都庫什山、西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賀蘭山-六盤山、龍門山、喜馬拉雅山及橫斷山脈東翼諸山系所圍成的廣大高原地域。涉及到青海、西藏、新疆、甘肅、寧夏、四川、雲南全部或部分地區,以及原蘇聯、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緬甸、寮國等國的部分地區。
本地震區是我國最大的一個地震區,也是地震活動最強烈、大地震頻繁發生的地區。據統計,這里8級以上地震發生過9次;7-7.9級地震發生過78次。均居全國之首。
此外,"新疆地震區"、"台灣地震區"也是我國兩個曾發生過8級地震的地震區。這里不斷發生強烈破壞性地震也是眾所周知的。由於新疆地震區總的來說,人煙稀少、經濟欠發達。盡管強烈地震較多,也較頻繁,但多數地震發生在山區,造成的人員和財產損失與我國東部幾條地震帶相比,要小許多。
值得一提的是"華南地震區"的"東南沿海外帶地震帶",這里歷史上曾發生過1604年福建泉州8.0級地震和1605年廣東瓊山7.5級地震。但從那時起到現在的300多年間,無顯著破壞性地震發生。
區和23條地震帶上。
5. 中國哪些地方會地震
中國地震主要分布在五個區域:台灣地區、西南地區、西北地區、華北地區、東南沿海地區和23條地震帶上。
華北地震區:包括河北、河南、山東、內蒙古、山西、陝西、寧夏、江蘇、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區。在五個地震區中,它的地震強度和頻度僅次於「青藏高原地震區」,位居全國第二。由於首都圈位於這個地區內,所以格外引人關注。據統計,該地區有據可查的8級地震曾發生過5次;7-7.9級地震曾發生過18次。加之它位於我國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和經濟、文化、交通都很發達的地區,地震災害的威脅極為嚴重。
華北地震區共分四個地震帶。
(1)郯城-營口地震帶。包括從宿遷至鐵嶺的遼寧、河北、山東、江蘇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區。是我國東部大陸區一條強烈地震活動帶。1668年山東郯城8.5級地震、1969年渤海7.4級地震、1974年海城7.4級地震就發生在這個地震帶上,據記載,本帶共發生4.7級以上地震60餘次。其中7-7.9級地震6次;8級以上地震1次。
(2)華北平原地震帶。南界大致位於新鄉-蚌埠一線,北界位於燕山南側,西界位於太行山東側,東界位於下遼河-遼東灣拗陷的西緣,向南延到天津東南,經濟南東邊達宿州一帶。是對京、津、唐地區威脅最大的地震帶。1679年河北三河8.0級地震、1976年唐山7.8級地震就發生在這個帶上。據統計,本帶共發生4.7級以上地震140多次。其中7-7.9級地震5次;8級以上地震1次。
(3)汾渭地震帶。北起河北宣化-懷安盆地、懷來-延慶盆地,向南經陽原盆地、蔚縣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靈丘盆地、太原盆地、臨汾盆地、運城盆地至渭河盆地。是我國東部又一個強烈地震活動帶。1303年山西洪洞8.0級地震、1556年陝西華縣8.0級地震都發生在這個帶上。1998年1月張北6.2級地震也在這個帶的附近。有記載以來,本地震帶內共發生4.7級以上地震160次左右。其中7-7.9級地震7次;8級以上地震2次。
(4)銀川-河套地震帶。位於河套地區西部和北部的銀川、烏達、磴口至呼和浩特以西的部分地區。1739年寧夏銀川8.0級地震就發生在這個帶上。本地震帶內,歷史地震記載始於公元849年,由於歷史記載缺失較多,據已有資料,本帶共記載4.7級以上地震40次左右。其中6-6.9級地震9次;8級地震1次。
「青藏高原地震區「。包括興都庫什山、西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賀蘭山-六盤山、龍門山、喜馬拉雅山及橫斷山脈東翼諸山系所圍成的廣大高原地域。涉及到青海、西藏、新疆、甘肅、寧夏、四川、雲南全部或部分地區,以及原蘇聯、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緬甸、寮國等國的部分地區。
本地震區是我國最大的一個地震區,也是地震活動最強烈、大地震頻繁發生的地區。據統計,這里8級以上地震發生過9次;7-7.9級地震發生過78次。均居全國之首。
此外,「新疆地震區「、「台灣地震區「也是我國兩個曾發生過8級地震的地震區。這里不斷發生強烈破壞性地震也是眾所周知的。由於新疆地震區總的來說,人煙稀少、經濟欠發達。盡管強烈地震較多,也較頻繁,但多數地震發生在山區,造成的人員和財產損失與我國東部幾條地震帶相比,要小許多。
值得一提的是「華南地震區「的「東南沿海外帶地震帶「,這里歷史上曾發生過1604年福建泉州8.0級地震和1605年廣東瓊山7.5級地震。但從那時起到現在的300多年間,無顯著破壞性地震發生。
地球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
6. 中國哪個地方地震少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D6%D0%B9%FA%B5%D8%D5%F0%B7%D6%B2%BC%CD%BC&in=10967&cl=2&cm=1&sc=0&lm=-1&pn=10&rn=1&di=15232576245&ln=255&fr=&ic=0&s=0&se=1
從這個圖中可以看出,我國6級以上的地震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上及其邊緣,西北地區,京津唐及渤海周邊地區,台灣地區,雲南地區,四川地區等。其他地區相對少震,如東北地區、湖北、湖南、江西、貴州、廣西等。
7. 中國哪些城市不在地震帶上
中國地震帶的分布
中國地震主要分布在五個區域:台灣地區、西南地區、西北地區、華北地區、東南沿海地區和23條地震帶上。
"華北地震區"。包括河北、河南、山東、內蒙古、山西、陝西、寧夏、江蘇、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區。在五個地震區中,它的地震強度和頻度僅次於"青藏高原地震區",位居全國第二。由於首都圈位於這個地區內,所以格外引人關注。據統計,該地區有據可查的8級地震曾發生過5次;7-7.9級地震曾發生過18次。加之它位於我國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和經濟、文化、交通都很發達的地區,地震災害的威脅極為嚴重。
華北地震區共分四個地震帶。
(1)郯城-營口地震帶。包括從宿遷至鐵嶺的遼寧、河北、山東、江蘇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區。是我國東部大陸區一條強烈地震活動帶。1668年山東郯城8.5級地震、1969年渤海7.4級地震、1974年海城7.4級地震就發生在這個地震帶上,據記載,本帶共發生4.7級以上地震60餘次。其中7-7.9級地震6次;8級以上地震1次。
(2)華北平原地震帶。南界大致位於新鄉-蚌埠一線,北界位於燕山南側,西界位於太行山東側,東界位於下遼河-遼東灣拗陷的西緣,向南延到天津東南,經濟南東邊達宿州一帶。是對京、津、唐地區威脅最大的地震帶。1679年河北三河8.0級地震、1976年唐山7.8級地震就發生在這個帶上。據統計,本帶共發生4.7級以上地震140多次。其中7-7.9級地震5次;8級以上地震1次。
(3)汾渭地震帶。北起河北宣化-懷安盆地、懷來-延慶盆地,向南經陽原盆地、蔚縣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靈丘盆地、太原盆地、臨汾盆地、運城盆地至渭河盆地。是我國東部又一個強烈地震活動帶。1303年山西洪洞8.0級地震、1556年陝西華縣8.0級地震都發生在這個帶上。1998年1月張北6.2級地震也在這個帶的附近。有記載以來,本地震帶內共發生4.7級以上地震160次左右。其中7-7.9級地震7次;8級以上地震2次。
(4)銀川-河套地震帶。位於河套地區西部和北部的銀川、烏達、磴口至呼和浩特以西的部分地區。1739年寧夏銀川8.0級地震就發生在這個帶上。本地震帶內,歷史地震記載始於公元849年,由於歷史記載缺失較多,據已有資料,本帶共記載4.7級以上地震40次左右。其中6-6.9級地震9次;8級地震1次。
"青藏高原地震區"。包括興都庫什山、西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賀蘭山-六盤山、龍門山、喜馬拉雅山及橫斷山脈東翼諸山系所圍成的廣大高原地域。涉及到青海、西藏、新疆、甘肅、寧夏、四川、雲南全部或部分地區,以及原蘇聯、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緬甸、寮國等國的部分地區。
本地震區是我國最大的一個地震區,也是地震活動最強烈、大地震頻繁發生的地區。據統計,這里8級以上地震發生過9次;7-7.9級地震發生過78次。均居全國之首。
此外,"新疆地震區"、"台灣地震區"也是我國兩個曾發生過8級地震的地震區。這里不斷發生強烈破壞性地震也是眾所周知的。由於新疆地震區總的來說,人煙稀少、經濟欠發達。盡管強烈地震較多,也較頻繁,但多數地震發生在山區,造成的人員和財產損失與我國東部幾條地震帶相比,要小許多。
值得一提的是"華南地震區"的"東南沿海外帶地震帶",這里歷史上曾發生過1604年福建泉州8.0級地震和1605年廣東瓊山7.5級地震。但從那時起到現在的300多年間,無顯著破壞性地震發生。
中國強震及地震帶分布圖http://www.xici.net/b981225/d70616989.htm參考資料:地震科普
8. 從歷史的記載來看,中國什麼地方從來沒有發生過地震
人類文明以來,有記錄的,目前只有少數幾個地區地震較少,但是不能說沒有地震
比如中國的中原地區
9. 中國哪些地方不會地震
環太抄平洋地震帶都會有襲地震,從喜馬拉雅山脈到太平洋沿海地區,其實就是大陸板塊相碰撞擠壓而形成的,偷偷告訴你哦,當初我高中上地理課的時候研究過了,福建是被避開的火山地震地區,其他地方很少有沒問題的地方啦,好像當初連沙漠化缺水風沙都考慮了的,其實最安全的是澳大利亞
10. 中國歷史上地震發生率最低的地區
沒有最低,華中華南幾省發生地震的次數稍少一些,如湖南、江西、貴州等。
中國地震回活動答頻度高、強度大、震源淺,分布廣,是一個震災嚴重的國家。1900年以來,中國死於地震的人數達 55萬之多,佔全球地震死亡人數的53%;1949年以來,100多次破壞性地震襲擊了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涉及東部地區14個省份,造成27萬餘人喪生,佔全國各類災害死亡人數的54%,地震成災面積達30多萬平方公里,房屋倒塌達700萬間。地震及其他自然災害的嚴重性構成中國的基本國情之一。
統計數字表明,中國的陸地面積佔全球陸地面積的十五分之一,即百分之六左右;中國的人口佔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即百分之二十左右,都不到百分之二十,然而中國的陸地地震竟佔全球陸地地震的三分之一,即百分之三十三左右,而造成地震死亡的人數竟達到全球的1/2以上。當然這也有特殊原因,一是中國的人口密、人口多;中國的經濟落後,房屋不堅固,容易倒塌,容易壞;第三與中國的地震活動強烈且頻繁有密切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