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因歷史典故而命名的地名有哪些
1、歷史事件:
修武市——秦置,取「武王伐紂、修兵演武於此」之意。
偃師市——回漢置,取武王伐答紂,於此「息偃戎師」之意
獲嘉縣——因漢武帝劉徹行至汲縣新中鄉,獲南越相呂嘉的首級,以此置縣。
遂平縣——因唐元和十二年(817年)唐將李碩平吳元濟之亂,收復吳房,敕改吳房縣為遂平縣。
2、風物傳說:
藍田縣——玉產南山,多如計田,因而得名
光澤縣——因產銀且風光好而成名
來鳳縣——傳縣境翔鳳山有鳳凰飛臨得名
鶴峰縣——傳其境山峰形似鶴凌空得名
滿意請採納,謝謝!
㈡ 名人故事的名字有哪些
焦耳求知——好學
英國著名科學家焦耳從小就很喜愛物理學,他常常自己動手做一些關於電、熱之類的實驗.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遊.聰明好學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時候,也沒有忘記做他的物理實驗.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馬,由他哥哥牽著,自己悄悄躲在後面,用伏達電池將電流通到馬身上,想試 一試動物在受到電流刺激後的反應.結果,他想看到的反應出現了,馬收到電擊後狂跳起來,差一點把哥哥踢傷.
盡管已經出現了危險,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愛做實驗的小焦耳的情緒.他和咯咯又劃著船來到群山環繞的湖上,焦耳想在這里試一試回聲有多大.他們在火槍里塞滿了火葯,然後扣動扳機.誰知「砰」的一聲,從槍口裡噴出一條長長的火苗,燒光了焦耳的眉毛,還險些把哥哥嚇得掉進湖裡.
這時,天空濃雲密布,電閃雷鳴,剛想上岸躲雨的焦耳發現,每次閃電過後好一會兒才能聽見轟隆的雷聲,這是怎麼回事?
焦耳顧不得躲雨,拉著哥哥爬上一個山頭,用懷表認真記錄下去每次閃電到雷鳴之間相隔的時間.
開學後焦耳幾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實驗都告訴了老師,並向老師請教.
老師望著勤學好問的焦耳笑了,耐心地為他講「光和聲的傳播速度是不一樣的,光速快而聲速慢,所以人們總是想見閃電再聽到雷聲,而實際上閃電雷鳴是同時發生的.」
焦耳聽了恍然大悟.從此,他對學習科學知識更加入迷.通過不斷地學習和認真地觀察計算,他終於發現了熱功當量和能量守恆定律,成為一名出色的科學家.
㈢ 以歷史典故命名的地方有哪些典故
《歷史典故》以中國古典文學、神話中的典故為內容。
【命名】對一種以及各種版事物的確權定,然後再用一種名稱符號加以表示。
《宋書·武帝紀中》:「吾處懷期物,自有由來。」
以歷史典故命名的地方的由來:
河北省秦皇島市——秦始皇求仙入海之島,秦皇島是中國唯一用古代帝王稱號來命名的城市;
山東省威海市——明代在此地設威海衛,取「威震東海」之意,因此而得名;
江蘇省鎮江市——唐代為鎮海軍節度使的駐地,到了宋代因地理環境的變化,此地距大海較遠,故而更名為鎮江,取「鎮守長江」之意;
河南省商丘市——商丘是商王朝的發祥地,傳說遠古時期這里有一座叫「閼伯台」的土丘,後來帝嚳把閼伯的封地號為商,商丘由此而得名;
湖南省孝感市——因「東漢孝子董永賣身葬父,行孝感天動地」而得名;
廣東省茂名市——名稱來源於西晉道士潘茂名,後人為了紀念潘茂名用丹葯撲滅了此地的瘟疫,茂名是中國唯一以古代道士名字來命名的城市;
重慶市——意為「雙重喜慶」,宋光宗先封恭王後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因而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得名。
㈣ 根據歷史典故起名的酒都有哪些
酒池肉林 商代晚期的帝王,多是淫暴之主,一味追求享受安樂。商代的貴族也多酗酒,據現代人分析推測,由於當時的盛酒器具和飲酒器具多為青銅器,其中含有錫,溶於酒中,使商朝的人飲後中毒,身體狀況日益下降。商末帝紂,卻是一個好色好酒的人,《史記·殷本紀> > 稱:"(紂)以酒為池,縣(懸)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後人常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縱欲無度。商紂的暴政,加上酗酒,最終導致商代的滅亡。周代在商人的聚集地曾發布嚴歷的禁酒令。 以酒誤事誤國的例子在古代不可勝數,楚恭王與晉國的軍隊戰於鄢陵,楚國打了敗戰,楚恭王的眼睛也中了一箭,為准備下一次戰斗,召大司馬子反前來商量,子反卻喝醉了酒,無法前來。楚恭王只得對天長嘆,說"天敗我也"。將因酒誤了戰事的子反殺了。只得班師回朝。 帝王因酒誤事有時也是好事,如齊桓公因為醉酒,將帽子丟了,齊桓公為此事感到羞恥,於是三天都不上朝,恰逢糧荒,管仲只好自作主張,打開公家的糧倉,救濟災民。災民欣喜若狂,當時流傳的民謠說:(齊桓公)為什麼不再丟一次帽子啊!。 簞醪勞師 東周春秋時代,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戰敗後,為了實現"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復國大略,下令鼓勵人民生育,並用酒作為生育的獎品: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越王勾踐率兵伐吳,出師前,越中父老獻美酒於勾踐,勾踐將酒倒在河的上流,與將士一起迎流共飲,士卒士氣大振,紹興現在還有"投醪河"。 類似的歷史故事如《酒譜> > 所載,戰國時,秦穆公討伐晉國,來到河邊,秦穆公打算犒勞將士,以鼓舞將士,但酒醪卻僅有一鍾,有人說,即使只有一粒米,投入河中釀酒,(也可使大家分享),於是秦穆公將這一鍾酒倒入河中,三軍飲後都醉了。 魯酒薄而邯鄲圍 "魯酒薄而邯鄲圍"的故事,說的是楚宣王會見諸候,魯國恭公後到並且酒很淡薄,楚宣王甚怒。恭公說,我是周公之後,勛在王室,給你送酒已經是有失禮節和身份的事了,你還指責酒薄,不要太過份了。於是不辭而歸。宣王於是發兵與齊國攻魯國。齊國的梁惠王一直想進攻趙國,但卻畏懼楚國會幫助趙國,這次楚國有求,便不必再擔心楚國來找麻煩了,於是趙國的邯鄲因為魯國的酒薄不明不白地做了犧牲品。 鴻門宴 秦末,劉邦與項羽各自攻打秦王朝的部隊,劉邦先破咸陽(秦始皇的都城),但劉邦兵力不及項羽,項羽大怒,派當陽君擊關,項羽入咸陽後,到達戲西,而劉邦則在霸上駐軍。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在項羽面前說劉邦打算在關中稱王,項羽聽後更加憤怒,下令次日一早讓兵士飽餐一頓,擊敗劉邦的軍隊。一場惡戰在即。劉邦從項羽的季父項伯口中得知此事後,大吃一驚,劉邦兩手恭恭敬敬地給項伯捧上一杯酒,祝項伯身體健康長壽,並約為親家,劉邦的感情拉攏,說服了項伯,項伯答應為之在項羽面前說情,並讓劉邦次日前來謝項羽。鴻門宴上,雖不乏美酒佳餚,但卻暗藏殺機,項羽的亞父范增,一直主張殺掉劉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項羽發令,但項羽卻猶豫不決,默然不應。范增召項庄舞劍為酒宴助興,趁機殺掉劉邦,項伯為保護劉邦,也撥劍起舞,掩護了劉邦,在危急關頭,劉邦部下樊噲帶劍擁盾闖入軍門,怒目直視項羽,項羽見此人氣度不凡,只好問來者為何人,當得知為劉邦的參乘時,即命賜酒,樊噲立而飲之,項羽命賜豬腿後,又問能再飲酒嗎,樊噲說,臣死且不避,一杯酒還有什麼值得推辭的。樊噲還乘機說了一通劉邦的好話,項羽無言以對,劉邦乘機一走了之。劉邦部下張良入門為劉邦推脫,說劉邦不勝飲酒,無法前來道別,現向大王獻上白壁一雙,並向大將軍(亞父范增)獻上玉斗一雙,請收下。不知深淺的項羽收下了白壁,氣得范增卻撥劍將玉斗撞碎。後人將鴻門宴喻指暗藏殺機。 漢高祖醉斬白蛇 《史記·高祖本紀> > 記載:秦始皇末期,劉邦(漢高祖)做亭長時,往酈山押送勞工,但在路上,勞工大多在路上死亡,到了豐西澤中,將勞工放走,結果只有十來個壯士願意跟隨劉邦。夜中,劉邦喝醉了酒,令一人前行,前行者回報道,前面有一條大蛇阻擋在路上。請求讓我們回來。劉邦正在酒意朦朧之中,似乎什麼也不怕,說:是壯士的跟我來,怕什麼!由是勇往直前,劉邦揮劍將擋路的大白蛇斬為兩段,路開通了,走了數里路,劉邦困了,倒頭就睡著了。有一老婦人在蛇被殺死的地方哭,有人問哭的原因,老婦人說,有人將我兒子殺死了,有人又問,何以見得你兒子被殺?老婦人說,我的兒子,就是化成為蛇的白帝子,因擋在路上被赤帝子所斬。後來有人將此事告訴劉邦,劉邦聽後暗自高興,頗為自負。 文君當壚 據《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 ,臨邛有一富家卓王孫之女文君新寡,因愛慕司馬相如,司馬相如和文君私奔到四川成都,因家徒四壁立,文君家開始又不予資助,兩人到臨邛,盡賣其車騎後,買了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當爐。司馬相如也與保庸雜作,滌器於市中。這個故事後來成為夫婦愛情堅貞不逾的佳話。歷史上臨邛也成為釀酒之鄉,名酒輩出。文君酒成為歷史名酒,唐代羅隱的《桃花> > 詩曰:"數枝艷拂文君酒,"傳說中還有"文君井",陸游《文君井> > 詩曰:"落魄西州泥酒杯,酒酣幾度上琴台,青鞋自笑無羈束,又向文君井畔來。" 煮酒論英雄 這是我國著名歷史小說《三國演義> > 第二十一回中所講述的一則故事。東漢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候,勢力大;劉備雖為皇叔,卻勢單力薄,為防曹操謀害,不得不在住處後園種菜,親自澆灌,以為韜晦之計。關雲長和張飛蒙在鼓中,說劉備不留心天下大事,卻學小人之事。一天,劉備正在澆菜,曹操派人請劉備,劉備只得膽戰心驚地一同前往入府見曹操。曹操不動聲色對劉備說,"在家做得大好事!"說者有意,聽者更有心,這句話將劉備嚇得面如土色,曹操又轉口說,你學種菜,不容易,這才使劉備稍稍放心下來。曹操說,則才看見園內枝頭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以前一件往事(即"望梅止渴"),今天見此梅,不可不賞,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會。劉備聽後心神方定。隨曹操來到小亭,只見已經擺好了各種酒器,盤內放置了青梅,於是就將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來了,二人對坐,開懷暢飲。酒至半酣,突然陰雲密布,大雨將至,曹操大談龍的品行,又將龍比作當世英雄,問劉備,請你說說當世英雄是誰,劉備裝作胸無大志的樣子,說了幾個人,都被曹操否定。曹操此時正想打聽劉備的心裡活動,看他是否想稱雄於世,於是說: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下之志者也"。劉備問,誰能當英雄呢?曹操單刀直入地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兩個!劉備一聽,吃了一驚,手中拿的筷子,也不知不覺地掉下地下。正巧突然下大雨,雷聲大作,劉備靈機一動,從容地低下身拾起筷子,說是因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此時才放心地說,大丈夫也怕雷嗎?劉備說,連聖人對迅雷烈風也會失態,我還能不怕嗎?劉備經過這樣的掩飾,使曹操認為自己是個胸無大志,膽小如鼠的庸人,曹操從此再也不疑劉備了。 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指的是晉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們放曠不羈,常於竹林下,酣歌縱酒。其中最為著名的酒徒是劉伶。劉伶自謂:「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酒譜> > 講述劉伶經常隨身帶著一個酒壺,乘著鹿車,一邊走,一邊飲酒,一人帶著掘挖工具緊隨車後,什麼時候死了,就地埋之。阮咸飲酒更是不顧廉恥,他每次與宗人共飲,總是以大盆盛酒,不用酒杯,也不用勺酒具,大家圍坐在酒盆四周用手捧酒喝。豬群來飲酒,不但不趕,阮咸還湊上去豬一齊飲酒。劉伶曾寫下《酒德頌> > 一首,大意是:自己行無蹤,居無室,幕天席地,縱意所如,不管是停下來還是行走,隨時都提著酒杯飲酒,惟酒是務,焉知其餘。其它人怎麼說,自己一點都不在意。別人越要評說,自己反而更加要飲酒,喝醇了就睡,酲過來也是恍恍惚惚的,於無聲處,就是一個驚雷打下來,也聽不見,面對泰山視而不見,不知天氣冷熱,也不知世間利慾感情。劉伶的這首詩,充分反映了晉代時期文人的心態,即由於社會動盪不安,長期處於分裂狀態,統治者對一些文人的政治迫害,使文人不得不借酒澆愁,或以酒避禍,以酒後狂言發泄對時政的不滿。另據史料記載,魏文帝司馬昭欲為其子求婚於阮籍之女,阮籍借醉60天,使司馬昭沒有機會開口,逐作罷。這些事在當時頗具有代表性,對後世影響也非常大。 清聖濁賢 三國魏初建時,曹操嚴厲禁酒,人們只好私下偷著飲酒,但諱言酒字,故用"賢人"作為"白酒"(或"濁酒")的隱語,用"聖人"作為"清酒"的隱語。清賢濁聖演變成一個典故。還有一個"青州從事,平原督郵"的成語,也是美酒和惡酒的隱語。南朝人劉義慶在《世說新語> > 中記載,桓溫手下的一個助手善於辯別酒的好壞,他則把好酒叫做"青州從事",青州是一個地名,青州的轄境內有個地方叫齊郡,"齊"喻"肚臍",好酒叫做"青州從事",是因為好酒喝下去後,酒氣可以通到臍部;他把壞酒稱做"平原督郵",是因為平原的轄境內有個地方叫鬲縣,"鬲"喻"膈",意思是說壞酒喝下去,酒氣只能通到膈部。 飲中八仙 唐朝著名詩人杜甫作了一首著名的詩《飲中八仙歌> > ,對唐朝八位嗜酒如命的名人作了生動的描述。詩人寫道: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中眠。 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車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 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綉佛前, 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一斗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 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闊論驚四筵。 杯酒釋兵權 這則故事說的是宋代第一個皇帝趙匡胤自從陳橋兵變,一舉奪得政權之後,卻耽心從此之後他的部下也效仿之,想解除手下一些大將的兵權。於是在961年,安排酒宴,召集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飲酒,叫他們多積金帛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終天年,從此解除了他們的兵權。在969年,又召集節度使王彥超待宴飲,解除了他們的藩鎮兵權。宋太祖的做法後來一直為其後輩沿用,主要是為了防止兵變,但這樣一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能調動軍隊的不能直接帶兵,能直接帶兵的又不能調動軍隊,雖然成功地防止了軍隊的政變,但卻削弱了部隊的作戰能力。以至宋朝在與遼、金、西夏的戰爭中,連連敗北。 除了以上歷史故事外,在歷代文學作品中,還有大量膾炙人口的與酒有關的描述,如荊柯飲燕市,《三國演義> > 中的張飛醉服嚴顏,關羽溫酒斬華雄,《水滸傳> > 中的景陽崗武松醉打老虎,魯智深大鬧五台山,《西遊記> > 中的孫悟空偷飲長生不老酒,《紅樓夢> > 中的萬艷同杯(悲)。
㈤ 以歷史故事命名的成語有哪些
破釜沉舟
背水一戰
草木皆兵
項庄舞劍,意在沛公
明修棧道
暗渡陳倉
紙上談兵
完璧歸趙
負荊請罪
毛遂自薦
圖窮匕露
草木皆兵
風聲鶴唳
卧薪嘗膽
入木三分
一鼓作氣
胸有成竹
走馬觀花
名落孫山
聞雞起舞
指鹿為馬
約法三章
舌戰群儒
欲擒故縱
直搗黃龍
精忠報國
拔苗助長
狐假虎威
濫竽充數
杞人憂天
杯弓蛇影
東施效顰
夜郎自大
刻舟求劍
葉公好龍
畫蛇添足
㈥ 有哪些有名的歷史典故
荊軻刺秦王
李斯諫逐客
信陵君救趙
紙上談兵的趙括
范雎的遠交近攻計
廉頗負荊請罪
屈原沉江
田單的火牛陣
燕昭王求賢
孟嘗君與他的門客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商鞅南門立木
㈦ 有什麼歷史名人名字、歷史典故、詩詞等有「宏」字
北魏時期進行大膽改革的北魏孝文帝叫拓跋宏!!
㈧ 歷史上比較出名的典故有哪些
1.典故:懸梁刺股 這個成語由兩個故事組成。 「懸梁」的故事見於《太平御覽》卷三六三引《漢書》。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開始由於知識淺薄得不到重用,連家裡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決心認真鑽研。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地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就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刺股」的故事見於《戰國策·卷三秦一》。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於是他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後人將這兩個故事合成「懸梁刺股」一句成語,用以激勵人發憤讀書學習。2.囊螢映雪 出處,「囊螢」出自《晉書·車胤(yìn)傳》:「車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映雪」則出自《孫氏世錄》:「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 「囊螢映雪」這則成語的囊螢是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映雪是晉代孫康冬天夜裡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這個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隻螢火蟲放在裡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孫康情況也是如此。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里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裡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後來,他當了一個大官。 3.鑿壁偷光原文: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學而無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7其佣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西京雜記》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又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主人,我想讀遍你家所有的書。」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這就是鑿壁偷光的故事。4. 鐵杵成針 【出自】明·鄭之珍《目連救母·四·劉氏齋尼》:「好似鐵杵磨針,心堅杵有成針日。」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乘老師不在屋,悄悄溜出門去玩兒。 聰明的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奮讀書。 5.卧薪嘗膽 出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卧薪:睡在乾柴上。嘗膽:嘗苦膽。 典故: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但被越國擊敗,闔閭也傷重身亡,闔閭讓伍子胥選後繼之人,伍子胥獨愛夫差,便選其為王。此後,勾踐聞吳國要建一水軍,不顧范蠡等人的反對,出兵要滅此水軍,結果被夫差奇兵包圍,大敗,大將軍也戰死沙場,夫差要捉拿勾踐,范蠡出策,假裝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夫差也不聽老臣伍子胥的勸告,留下了勾踐等人,三年,飽受侮辱,終被放回越國,勾踐暗中訓練精兵,每日晚上睡覺不用褥,只鋪些柴草(古時叫薪),又在屋裡掛了一隻苦膽,他不時會嘗嘗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勾踐為鼓勵民眾就和王後與人民一起參與勞動,在越人同心協力之下把越國強大起來。 一次夫差帶領全國大部分兵力,去赴會,要求勾踐也帶兵助威,勾踐見時機已到,假裝赴會,領3000精兵,拿下吳國主城,殺了吳國太子,又擒了夫差 6.圓木警枕出處 宋·范祖禹《司馬溫公布衾銘記》:「以圓木為警枕,小睡則枕轉而覺,乃起讀書。」 釋義 用圓木做枕頭,睡著時容易驚醒。形容刻苦自勉。 《圓木警枕》: 司馬光是北宋人,他擔任官職後,因為發現自古以來還沒有一部較系統的編年體通史,所以決心擠出時間來完成這部巨著。為了搶時間,不讓自己睡覺睡過頭,他自己設計了一種圓木枕頭――警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