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歷史上既盡忠又盡孝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唐朝的名臣魏徵,有膽量、有謀略,善於挽回君王所做不恰當的決定。無論版大事小事,權只要皇帝不對,魏徵一定是毫不留情苦苦的勸諫;縱然皇帝非常的生氣,魏徵仍然是不肯停止。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了一隻很好的鷂子,非常的喜愛,經常把鷂子放在自己的手臂上立著。有一次,看到魏徵來了,怕他看見,就趕緊把鷂子藏在懷里;魏徵心裡有數,向太宗奏事的時候,就故意的拖延時間,鷂子因此而悶死在唐太宗的懷里。(這是因為魏徵不想唐太宗玩物喪志,有損君威的緣故,就用這種方法勸諫。)
㈡ 秉公執法的人物有哪些
1、包拯: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奎星轉世 ,由於民間傳其黑面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
2、任長霞:
任長霞是河南省商丘市睢縣人,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的中國警察界先進人物,曾被作為先進典範在全國學習。工作期間,被譽為「警界女神警」。她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疾苦和安危放在心上,解決了十多年積累的控申積案。
3、郭占利:
郭占利1957年4月生,中專文化,中共黨員,山西省偏關縣地方稅務局會計師。從1994年擔任編關縣地稅局局長以來,帶領全局職工秉公執法,大膽改革,使該局的各項工作走在了全區的前列。
(2)有哪些公正無私的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秉公執法存在問題的原因:
1、忽視秉公執法的重要性,法治觀念淡薄
公安機關作為人民民主專政政權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國家重要執法機關,在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中擔負著重要的歷史責任。究其原因,是在思想深處沒有牢固樹立秉公執法的意識,沒有貫徹實事求是、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法,一味地沉緬於舊的、不合時宜的觀念和做法之中。
2、宗旨意識淡薄,特權思想嚴重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黨的唯一宗旨,也是公安工作的宗旨。公安機關民警執法的目的,是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維護社會安定和諧。這種特權思想嚴重、宗旨意識淡薄的行為嚴重破壞了警民魚水情,對待執法工作採取這種不正確的態度,極易導致冤、假、錯案,影響司法公正,影響公安機關的形象。
3、業務經費不足,外部執法環境差,執法監督不力
我國是社會主義發展中國家,人均gdp相對較低,尤其是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導致地域經濟差距懸殊。公安體制改革一再強調要保障公安業務經費,不給公安機關下任務、定罰沒指標。但是地方財政心有餘而力不足,地方財政的工資發放尚有困難。
㈢ 有哪些公正無私的歷史人物事跡
蘇軾:北宋大文豪蘇軾在京做過大官。一日,其鄉友帶上厚禮想求他幫忙謀個一官半職,並說:「如您不便,勞令弟之駕也行。」鄉情不便明傷,蘇軾便先給來客講了一則「寓言」。大意是:某人窮極盜墓,數掘無獲,便想去掘伯夷、叔齊之墓,只聽伯夷在墓里說:「我是在首陽山餓死的,除了一把枯骨,別無一物,何以如爾願?」盜墓人喪氣地說:「那我就挖開叔齊之墓,碰碰運氣吧!」伯夷又說:「連我也不過如此,我弟弟就更幫不上忙了!」
狄仁傑:任大理丞時剛正廉明,執法不阿,一年之內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一萬七千人,卻無一人冤訴。其名聲遠洋海外,有荷蘭人高羅佩所著《狄公案》系列廣受好評。
海瑞:鐵面無私為官清廉。 曾直言進諫痛斥嘉靖皇帝。
包拯巧斷牛舌案:有盜賊將人家牛的舌頭割掉了,牛的主人前來上訴.包拯說:「你只管回家,把牛殺掉賣了.」不久又有人來控告,說有人私自殺掉耕牛,包拯道:「你為什麼割了人家的牛舌還要來控告別人呢?」這個盜賊聽罷又是吃驚又是佩服.
㈣ 鐵面無私可以形容哪些歷史人物
1、孫叔敖
孫叔敖,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清官。春秋時期楚國令尹(相當於宰相)。以賢能、清廉聞名於世。孫叔敖是古代為官清正廉潔的典範。
孫叔敖在任宰相期間,三上三下,升遷和恢復職位時不沾沾自喜,失去權勢時不悔恨不嘆息。孫叔敖作為宰相,權力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他輕車簡從,吃穿簡朴,妻兒不衣帛,連馬都不食粟。
2、西門豹
西門豹,戰國時,魏國著名政治家、水利家,曾立下赫赫功勛。我們太熟悉了,西門豹治鄴的故事,至今流傳。
西門豹在鄴縣當縣長的時候,當地有一個讓老百姓深惡痛絕的習俗,叫河伯娶親。西門豹鏟除這股歪風、邪風之後,而西門豹帶領老百姓興修水利,使鄴地百姓逐步富庶起來。
3、張湯
張湯,西漢漢武帝時的著名酷吏。因為治陳皇後、淮南、衡山謀反之事,得到漢武帝的賞識。當然,如此張湯,下場自然很慘。元鼎二年,也就是張湯擔任御史大夫的第六年,張湯自己被人舉報,罪名是官商勾結,以權謀私,泄露國家機密,破壞經濟改革。
結果,張湯被迫自殺。張湯死後,家裡的財產不超過五百金,都是俸祿所得和皇帝所賜,沒有其他產業。
4、黃霸
黃霸,事漢武帝、漢昭帝和漢宣帝三朝。史學家班固評論說:「自從漢朝建立以來,要講治理百姓的官吏還是數黃霸第一。」
黃霸斷案卻崇尚仁政,反對酷刑,對疑案堅持從輕處理,主張對犯罪實行外寬內明,教化為先,把重點放在防患於未然上。為了解民間情況,黃霸還常派官員微服私訪,並親自以平民身份,深入民間,關心百姓疾苦。
5、包拯。
包拯,在華人世界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就連從來不讀書的也知道。龍圖閣直學士包拯,在民眾心中是明鏡高懸執法如山的象徵。
據正史記載,包拯權知開封府時,曾大開正門。民眾但有冤情,可以直接上堂控訴。辦事人員做不了手腳,一貫橫行霸道的貪官污吏和地痞流氓紛紛收手。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包公比閻王爺還鐵面無私。
㈤ 秉公執法可以形容哪些名人
秉公執法指持心公正無私地執行法律法規可以用來形容司法工作人員和行政執法人員。
司法工作人員:是偵查、檢察、審判、監管職責的工作人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十四條本法所稱司法工作人員,是指有偵查、檢察、審判、監管職責的工作人員。(司法工作人員的范圍。)
偵查:負有偵查職責的人員。這些人員包括各級公安、國家安全、檢察等依法行使偵查權的機關中負責對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為進行偵查、訊問職責的人員。
檢察:負有檢察職責的人員。包括最高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軍事檢察院等專門人民檢察院中擔任批准逮捕、審查起訴、出庭支持公訴、進行法律監督的人員。
審判:負有審判職責的人員。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中擔任刑事、民事、行政等各類案件審判工作的人員,包括院長、庭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審判員、書記員。
監管:負有監管職責的人員。包括各級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以及司法行政機關監獄勞教和社區矯正部門中擔任監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和勞教人員職責的工作人員。
行政執法人員,是下列行政執法部門的工作人員:
行政執法部門主要包括: 教育局、公安局、民政局、司法局、財政局、人事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國土資源局、城市管理局、衛生局、衛生監督局、建設局、交通局、信息產業局、水利局、農業局、畜牧水產局、林業局、商務局、文化局、體育局、審計局、統計局、中小企業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園林局、檔案局、廣播電視局、新聞出版局、社保局、氣象局、質量技術監督局、民族宗教局、城鄉規劃局、房產管理和住房保障局、物價局、環境衛生局、糧食局、旅遊局、工商局、國稅局、地稅局、科技局 此外,還有一些辦公室和委員會: 外事辦公室、人民防空辦公室、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計生委等部門。
㈥ 歷史上,八大忠奸難辨的人物,哪個你感覺確實是英雄
包拯
大黑臉,眉心一個月牙,黑臉大青天包拯的形象深入人心,公正無私,潔身自好回。翻遍了宋代歷史,卻答沒有包拯的敘述,在合肥老家的包氏宗祠、也無黑臉包公,只是一位普通的白面書生。黑臉全憑後人想像,因為老百姓需要塑造出這樣一個鐵面無私藝術包拯來滿足自己的希望。
㈦ 中國最公正無私的人是誰
沒有辦法統計這個問題,但是中國有一個公正無私的代表包拯包青天
㈧ 歷史人物中,哪些人有公正無私、憂國憂民的精神
中國古代一些有名的清官、廉吏:包拯、海瑞、狄仁傑、劉墉、於成龍、房玄齡、姚崇、文天祥、岳飛、辛棄疾、林則徐、范仲淹等
近現代的主要有:焦裕祿、孔繁森等
希望可以幫到你,望採納,謝謝
㈨ 公正無私的歷史人物事跡
包青天可來以嗎?
包拯源即人們常說的包公(999~1062),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後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聖五年,即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評事,後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
事跡:
1042年,宋仁宗實行食鹽官營專賣制度,出現了很多的弊端。由於工作非常辛苦,食鹽極為沉重,致使很多的差役、士兵、牲畜都不堪重負,人則逃亡他鄉,牲畜累得常常倒地而亡。食鹽供應成了一個無法解決的難題,這也影響了人民生活。
包公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專門去了陝西的解州(今山西運城)考察民情,並及時上奏朝廷,請求廢止官營專賣制度,讓商販們自由經營,國家可以收稅增加收入,這樣就可以雙方獲利,百姓也方便。仁宗採納了包公的建議。施行新的食鹽通商法後,國家的收入不但沒有減少,還增加了很多,人民也不再為吃鹽而犯愁了。稍後的北宋政治家、科學家沈括也對此制度贊嘆道:「行之幾十年,至今以為利。」
㈩ 跟祁黃羊一樣有著一心為公的高貴品質的歷史人物(2個),好的我給30
1.王旦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是真宗朝執政時間最長的宰相,天下稱為「賢相」。其為人寬厚大度,處事謹慎,治家嚴謹,對子女要求嚴格,家風儉朴,不置私產,在做人與治家上為後人做出了榜樣;為政廉潔自律,深謀遠慮,推賢進士,知人善任,忠心為國,公而無私,不以權為子女謀私利,為穩定北宋局勢做出了貢獻,同樣值得我們學習。
關鍵詞:王旦 寬厚 謹慎 廉潔
王旦(957—1017),宋大名莘縣(今屬山東)人,字子明。其父王佑為太祖、太宗時名臣,有很高的威望。王旦幼時性格內向,沉默寡言,好學上進,善著文辭,深得其父器重。太平興國五年(980)進士及第,為大理評事,知平江縣。後回京師為著作佐郎,預編《文苑精華·詩類》。淳化二年(991)累遷知制誥。歷任同判吏部流內銓,知考課院,理檢院等。真宗即位後,擢翰林學士兼知審官院,通進銀台封駁司。咸平三年(1000)同知樞密院事,逾年,為參知政事。景德三年(1006)拜相,監修兩朝國史。天禧元年(1017)去世,享年六十一歲。
澶淵之盟以後,「契丹修和,西夏誓守故地,二邊兵罷不用」。[1]北宋與周邊的關系緩和下來,長期對外征戰的局面已經結束,這樣為經濟的恢復發展帶來了極好的機會。而天下太平,上意浸滿,王欽若、丁謂等慫恿皇上,大興神仙土木禱祠之事。王旦提出「祖宗之法具在,務行故事,慎所變改」。從而規勸皇帝,控制其過度偏離正常的統治軌道。目的是要減輕人民的負擔,維持社會的穩定,鞏固北宋王朝,建立起長期統治的局面。身為宰相的王旦,在執行這一大政方針時,身體力行,克盡職守,贏得了真宗的信賴。「帝久益信之,言無不聽,凡大臣所請,必曰:『王旦以為如何?』」
王旦任宰相11年,為政清廉,處事謹慎,善斷大事,為人寬厚,以德服人,顧全大局,備受當時人們尊敬和贊譽。其德操修養與人格魅力仍令今人嘆服。其為政之道及廉潔自律,忠心為國、公而無私的品質仍值得我們今天的官員學習和借鑒。
2. 南宋荊湖南路轉運使、知潭州真德秀,曾以四事勸勉同僚,這四事是:「律己以廉、撫民以仁、存心以公、蒞事以勤。」就是官員本身要清廉,不貪污受賄;對百姓要有仁愛慈悲之心,體察民情,為民造福;處事要公正無私,不阿附權貴,不虐待百姓;辦事要勤奮,不懶惰,不懈怠。宋人呂本中則說過:「當官之法,唯為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對清、慎、勤三事,明清時代的官員、學者多有論列,清康熙皇帝甚至親自書寫「清、慎、勤」三字,刻石印刷,賜給各位大臣,作為做官的准則。綜合起來,所謂清官,應該做到「清」、「仁」、「公」、「勤」。在這四個方面,包拯都做得比較好,因此可以稱之為清官的典範。
(一)清正廉潔,節儉樸素
首先,包拯一生清正廉潔,從不貪污受賄。如康定元年(1040),他升任知端州(今廣東肇慶市)。端州有一種全國著名的特產——端硯。筆、墨、紙、硯合稱為文房四寶,而湖筆、徽墨、宣紙、端硯被稱之為四寶之最。端硯石質堅實溫潤,紋理細密,發墨快而不幹涸,書寫流利生輝,從唐代起就享有盛名,成為供朝廷享用的貢品。到宋代,朝野上下更是視端硯為珍寶。包拯以前的端州知州,往往在貢硯的數額之外,加征數十倍的端硯,用以賄賂朝中權貴,作為陞官發財的「敲門磚」。包拯上任之後,只按上貢數額徵收,不加重硯工的負擔,不去賄賂權貴。他十分喜歡書法,南宋人劉克庄稱包拯「筆法端勁,翰墨間風流蘊藉」。他在端州任職將近三年,離任入朝時,竟然連一塊端硯也未帶走,其律己是何等的廉潔!正如明人於謙所說:「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要做到清正廉潔,必須生活節儉,節儉方能養廉,奢侈必然導致貪污。包公正是如此。宋朝《兩朝國史·包拯傳》記載,包拯「居家儉約,衣服、器用、飲食,雖貴,如初宦時。」就是說:他家裡生活勤儉節約,雖然後來官至三司使、樞密副使,相當於副宰相,但是其穿的、用的、吃的,仍然和剛做官任天長縣知縣時一樣儉朴。其夫人董氏的《墓誌銘》也記載:「孝肅漸貴,夫人與公終日相對,亡聲伎珍怪之玩,素風泊然。」宋代達官貴人素有蓄養歌伎之風,而包拯閑暇時只與夫人對談,而無聲色狗馬之類的娛樂。
他對貪官污吏十分憎惡,曾在《乞不用贓吏》疏中說:「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欲乞今後應臣僚犯贓抵罪,不從輕貸,並依條施行;縱遇大赦,更不錄用,或所犯若輕者,只得授副使、上佐。」意思是說,清廉是人民的表率,貪污則是危害人民的盜賊。對於貪贓枉法者,要嚴懲不貸,並且永不錄用。
他不但自身廉潔,而且制定了一條「家訓」,勸誡子孫將來永遠清廉。這則家訓說:「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仰工刊石,豎於堂屋東壁,以詔後世。」就是說,後世子孫當官有犯貪污罪的,活著不準放回包氏家族,死後不準歸葬包家的祖墳塋地。也就是宣布開除包氏的族籍,不承認他們是包拯的後代。這則家訓真是獨特而嚴厲。史書記載包拯子孫如其子包綬、其孫包永年等,也都一直恪守家訓,居官清廉,深受世人的稱贊。《包公(綬)墓誌銘》載:「公既終,發遺篋,誥軸、著述外,曾無毫發所積為後日計者。益知公生平清苦守節,廉白是務,遺外聲利,罕有倫比。孝肅以清白勁正光於青史,公可謂能克家者,孝肅之風,至於公而益熾也。」意思是說,包綬死後,箱篋中除了官誥、著述之外,沒有分文錢財。包拯的清正廉潔之風,到其子包綬時,更加發揚光大了。
(二)興利除弊,為民造福 清廉是對一個官員的起碼要求。而做官僅僅自身清廉是遠遠不夠的。明代思想家呂坤說:「設官正為要興利除害、轉危為安耳。設廉靜寡慾,分毫無損害於民,而萬事廢弛,分毫無益於民,也逃不得『屍位素餐』四字。」意思是說,做官只是自身清廉,而不能興利除弊,造福人民,仍然逃不掉「屍位素餐」四字,也就仍然是「白吃干飯」的。清人謝金鑾進一步說:「做官須替百姓辦事,方為稱職。若說我不要錢,便可自問無愧,則州邑各有城隍神像,峨冠正容,終日端坐,已極廉靜,可以不設官府矣。」也就是說,做官不替百姓辦事,還不如不設官呢!
包拯不但自身清廉,而且所到之處,都深入體察民情,興利除弊,為百姓做好事。例如他知端州時,發現老百姓由於飲用江水,身體多病,他就發動群眾,在端州城內打了七眼水井。百姓改飲井水,健康狀況大為改善。這些井被稱為「包公井」,有的至今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