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正確評價郭沫若詩歌的歷史地位和價值
郭沫若的創作生活道路是多變的,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段落。第一段落是「五四」時期。主要作為浪漫主義的天才詩人,以《女神》喊出了時代的真聲音,震醒了一代青年,釋放了被壓抑的社會心緒,滿足了時代的精神需求。這是郭沫若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他的個性得到充分的表現,自我實現的程度很高。這當然跟「五四」時期特定氛圍有關,那種寬松、自由、充滿朝氣的環境也有利於形成郭沫若浪漫的人格與創作風格。 第二個段落是三、四十年代,郭沫若變為「詩人—社會活動家」。由「文學革命」、「兩個口號」論爭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郭沫若常因其文名簇擁到政壇,雖然其浪漫的個性並不宜於政界,卻也以相當多的精力投入社會活動。他的創作告別了「五四」時期那種朝氣,而逐步強化了現實感,而浪漫主義的想像力和激情也衰落了。從文人普遍感時憂國的時代風尚看,郭沫若這種轉變是必然的,甚至也是必要的,然而這種轉變並不適合郭沫若那種天才型、文藝型性格。郭作為浪漫詩人的心理、性格不能不被現實政治所扭曲、束縛,這一時期雖然也創作過《屈原》歷史劇這樣有影響的作品,但總的來說,郭沫若的創造力與時遞減。 第三個段落是中國內地解放後,郭身居高位,雜務纏身,雖仍不時動筆,但多為應制之作,藝術上不足觀。 綜觀郭沫若的一生,前後期有很大變化,但郭主要以詩名世,是詩人、文人,並非政治家。他留給人們的也主要是詩。所以評價這樣一位人物,應著眼於其詩,特別是《女神》等早期詩作。後期郭沫若最為人詬病的是表現太趨時,但考其心理性格特徵,此「趨時」仍可說主要是文人表現,大可不必以政治人物的標准去要求和衡量。況且郭畢竟是一個曾經非常真實過的人,那是一種比較徹底正視人性一切方面的真實,一種令傳統的沉悶心態難於忍受的真實,這就很難能可貴了。一個社會所要求的文學產品必然是多方面的,既要有哲人式的深邃,也要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真誠的抒情,我們應當承認,現代文學的這兩方面都還太少。正因為這樣,我們應以寬容和知人論世的態度去評說郭沫若其人其詩,理解和珍惜《女神》等「五四」文化遺產,而不是苛求這樣一位天才詩人。
❷ 如何評價郭沫若
近年,臧否中國歷史人物的風氣甚盛,涉及面也較廣,尤其對於郭沫若的評價引人注目。貶斥郭沫若一方的主要代表人物,首推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執教的余英時先生。余氏研究中國歷史,在國外有「漢學家」之稱。余早在80年代就撰長文《〈十批判書〉與〈先秦諸子系年〉互校記》,指責郭沫若《十批判書》抄襲錢穆著作《先秦諸子系年》;稍後又批評郭沫若「揚李(白)抑杜(甫)」,以及「攀援權聲」種種(主要指郭沫若對毛澤東詩詞的頌揚)。此後,國內也有人繼起評郭,而其所評竟也不出余氏所指范圍。與此同時,國內學者也撰寫了一些與上述貶斥傾向不同的爭鳴文章,包括直接批駁余英時的所謂「郭沫若抄襲錢穆論」(按:錢穆為余英時的老師)。因此,在我們面前擺著一個如何公正評價郭沫若的問題。
臧否人物,各抒所見,尤其還歷史人物的本來面目,本是後人當做的事;所見不同,臧否不一,也並不奇怪。貶郭文章國內已有專書出版,本書收入的主要是對上述一類文章提出不同看法力求全面評價郭沫若尤其要澄清所謂「抄襲說」的部分文章,同時也附錄貶郭一方的代表作品(如余英時的《互校記》)和其他意見,以便讀者能夠對照斟酌,全面認識郭沫若。
這里要提一下的是,郭沫若雖過世不久,但是如今的年輕人們對於郭沫若已知之不多,所以本書特轉載中國大網路全書歷史卷的「郭沫若」條,將郭沫若的生平事跡略做介紹;並發表林甘泉先生(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前所長)所寫《中國現代史上一位傑出的詩人、作家和史學大師》一文,此文比較全面地多角度地向我們介紹了郭沫若,這是一篇負責的、嚴肅的、有分析的人物評論,值得一讀。此外,還收入了《郭沫若與陳寅恪關系考》一文,這是因為近年國內有人在介紹另一位史學大師陳寅恪的晚年不幸遭遇時,提及陳與郭沫若的關系,由此引起人們對於這兩位史學大師關系的某種懸疑。這篇做了充分調查考證的文章不僅為澄清兩位大師的關系而做,而且對於現代中國史學也提供了一些有價值的材料。
最後,如果讀者感興趣的話,還不妨回頭去看一看當年胡適、顧頡剛、傅斯年等這些被認為有自由主義傳統而其政治立場顯然與郭沫若不相同的名學者,他們在40年代對郭沫若史學成就的評價。郭沫若與胡適等在學術上均曾有過爭論,如郭沫若寫《駁〈說儒〉》一文(見郭著《青銅時代》一書)就是專門批駁胡適關於「儒」的觀點的。但這並不妨礙他們互相間在學術上進行實事求是的討論,而不失學者的風度。例如,40年代中期,顧頡剛寫《當代中國史學》,其中對郭沫若做了這樣的評價:「研究社會經濟史最早的大師,是郭沫若和陶希聖兩位先生,事實上也只有他們兩位最有成績。郭沫若應用馬克思、莫爾甘等的學說,考索中國古代社會的真實情狀,成《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一書。這是一部極有價值的偉著,書中雖不免有些宣傳的意味,但富有精深獨到的見解。中國古代社會的真相,自有此書後,我們才摸著一些邊際。這部書的影響極大,可惜的是,受它影響最深的倒是中國古史的研究者,而一般所謂社會史的研究者,受到他的影響卻反不大,這是因為當時的社會史研究者,大部分只是革命的宣傳家,而缺乏真正的學者,所以郭先生這部偉著,在所謂『中國社會史的論戰』中,反受到許多意外的不當的攻擊。」顧頡剛還認為,在甲骨文的研究上,以及在中國古代史的研究上,王國維之後,能夠繼承王國維並有開創性貢獻的是郭沫若。還有一件事,1948年南京中央研究院進行第一屆院士選舉,最初人文組候選人有55人,經過5輪選舉,在最後當選的28位院士中始終有郭沫若。 胡適的日記中記下了他所提的候選人,其中就有郭沫若。據說力爭郭沫若當選的是傅斯年。我們提及這些事,是因為覺得這可能對於我們全面認識郭沫若的歷史定位有幫助。
而這里提到的被認為有自由主義傳統的幾位名學者,和郭沫若一樣,如今也都已成為歷史上的人物了。
❸ 如何拋去人品客觀評價郭沫若的文學成就
郭沫若說:「若國破家亡,文人和匹夫又有甚區別。」於是畢業於日本九州大學,在國家正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局面時,年輕又不失傲骨的他回國了。在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中他的文學作品洋溢著愛國氣息,熱情奔放,激流勇進的文風激勵著愛國人士,在五四運動中發揮著先鋒作用,在整個五四文壇中,他的作品風靡一時。
後世在對於郭沫若的評價中,褒貶不一,也難證其真實性,從個人觀點上來看,郭沫若的私人感情,政治傾向,大多是為人茶前飯後的談資而已,才子多風流,危難時期也並非人人都是拋頭顱灑熱血的錚錚鐵漢。
拋開這些,只看郭沫若的文學造詣,他無疑是一個時代的天才,在筆鋒下嘔心瀝血書寫了自己的一生。這才是他在文學上對後世有所啟發,有所助益,有所貢獻的部分。觀其一生的文學創作,他註定是文壇百年不倒的星辰。
❹ 如何客觀評價郭沫若
綜合來看,如何評價郭沫若,我們要一分為二的看待,既要肯定他在眾多文化領域的卓越貢獻,但對他的個人作風問題,要抱以批評的態度,不能因為他是名人,就認為他什麼都好。
至於他搞研究挖別人墳墓,我認為,他是公事公辦,以科學態度推進文化發展,並不是為了私心,我們不該過多的指責他。
世上也沒有完美的人,不要因為一個人的一些瑕疵而否定整個人,那樣有失公允。
❺ 為什麼學歷史的人都對郭沫若很不屑
我個人對郭沫若的評價:學貫古今,才識可堪師表;風擺楊柳,為人不足效法。
沙葉新則引用恩格斯對歌德的評價指出郭沫若作為偉大天才和凡庸公民的兩面。
就才而言,郭沫若無疑是現代文學、考古研究等領域不世出的領軍人物,從事這方面研究的朋友,不研究郭老、不研讀郭老的著作,顯然是不全面的。但就為人而言,郭在私生活上的放任和政治上的牆頭草作風則頗受世人詬病。
私生活方面混亂:除三位相對正式的妻子外,郭有多位情人,包括第三位妻子於立群的姐姐於立忱。他對於立忱的始亂終棄,導致其墮胎後自殺,為不少世人所不恥。而於立群在郭死後次年不明原因自殺,有一種說法就是得知其姐的真實死因後羞愧自縊。
但這畢竟是郭個人私生活方面的東西,他人無權干涉。但他在政治人格方面所顯示出來的種種,則讓稍微懂點歷史又有些骨氣的人都難以苟同。
郭沫若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初即接受馬克思主義,一度出任南昌起義總政治部主任,可起義失敗後即行旅日避難。抗戰暴發後,他投奔南京政府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後改任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朋友笑說這是為了象余則成一樣戰斗在敵人心臟中,我無語。
如果說解放前郭沫若還能以筆為槍表現自己的政治人格的話,解放後他已經只剩下一副媚骨了。
郭是大詩人,但解放後幾乎篇篇是頌歌,
1966年 文革爆發,郭沫若發表談話:「在一般的朋友、同志們看來,我是一個文化人,甚至於好些人都說我是一個作家,還是一個詩人,又是一個什麼歷史學家。幾十年來,一直拿著筆桿子在寫東西,也翻譯了些東西。按字數來講,恐怕有幾百萬字了。但是,拿今天的標准來講,我以前所寫的東西,嚴格地說,應該全部把它燒掉,沒有一點價值。」這段談話常被後人指責:郭沫若只顧自保,為全盤否定歷史的極「左」思潮推波助瀾。談話內容流傳到國外後,對郭沫若在各國的聲譽都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郭沫若以毛澤東的詩友著稱,和毛時有詩詞唱和。他曾高度贊頌毛澤東的詩詞和書法;也曾賦詩贊美斯大林。郭沫若在文革初期被批判,很快就得到了特別保護;他寫了許多贊美文化大革命的詩作,包括直接贊美江青的詩,在整個70年代基本安然無恙。1976年5月12日,郭沫若寫了《水調歌頭·慶祝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十周年》,但過了僅僅五個月零九天,四人幫被逮捕之後,他立即又賦一首《水調歌頭·粉碎四人幫》抨擊「四人幫」;這也是後來他的政治人格受到質疑的主要原因。
❻ 如何評價郭沫若
沫若是二十世紀的文化巨人、中國歷史上的文化巨人。五四運動以後,像郭版沫若這樣權在許多的方面都取得成就的人是不多的,可以用奇才這個詞來形容。郭沫若在學術的若干領域,特別是在中國詩歌史上,在中國古史研究、古文字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是輝煌的、巨大的。這些年,特別是近幾年來對郭沫若的批評,有的符合事實,有的是歪曲事實的。出現批評和新的看法,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從總體上說,它會推動學術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一個正常的學術環境應當是有批評有反批評的,但是,在對郭沫若的反思中,有些文章、有些學者採取了輕薄的態度,這是不正確的,應該注意以科學的態度來對他進行研究。
❼ 名人如何評價郭沫若
對郭沫若的評價歷來頗具爭議。但是我們應該採取公正的態度來對他進內行評價。郭沫若是中國現代容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歷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長、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主席、中日友好協會名譽會長、中國文聯主席等要職。
郭沫若是二十世紀的文化巨人、中國歷史上的文化巨人。五四運動以後,像郭沫若這樣在許多的方面都取得成就的人是不多的,可以用奇才這個詞來形容他。郭沫若在學術的若干領域,特別是在中國詩歌史上,在中國古史研究、古文字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是輝煌的、巨大的。
近年來,很多文人對郭沫若大肆批評,有的符合事實,有的是歪曲事實的。出現批評和新的看法,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從總體上說,它會推動學術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一個正常的學術環境應當是有批評有反批評的,但是,在對郭沫若的反思中,有些文章、有些學者採取了輕薄的態度,這是不正確的,應該注意以科學的態度來對他進行研究。
❽ 怎樣正確評價郭沫若詩歌的歷史地位和價值呢
一、表現了奮進狂放的文學態度郭沫若作為我國二十世紀新詩運動的領導者和倡導者,可以說是在詩歌領域做出了極大的貢獻,開辟出了新詩創作的新領域,雖然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當時的詩歌,可能會覺得語言比較粗淺,會覺得內容比較單一,會絕對情感過於濃烈。但是在當時,郭沫若以及新詩開拓者的貢獻是十分具有歷史價值的。而它的價值與地位體現在以下幾點:其一是表現了奮進狂放的文學態度;其二是愛國精神的表達。
時值五四運動之時,郭沫若的詩歌十分地契合當時地社會氣氛,表現出了一種人文精神上的解放,一種思想禁錮上的突破。首先,在郭沫若的筆下,表現出了對於未來美好社會的嚮往。
二、愛國精神的表達作為著名的愛國詩人,郭沫若無論在那一個時期都表現出了積極的愛國精神,如《爐中煤》 中將祖國視為年青的女郎,是郭沫若身在日本發出的一生吶喊,表現出對於祖國的眷戀與愛,表現出自我的甘願奉獻,表現出對光明的新中國的嚮往。又如《女神之再生》 中所表達的對新時代的一種期待,以及對當下社會貧苦百姓的關注,號召著全社會一起奮斗,有著強力的激勵精神。
❾ 對郭沫若的評價
早在「五四」運動時期,他就以充滿革命激情的詩歌創作,歌頌人民革命,歌頌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開一代詩風,成為我國新詩歌運動的奠基者。他創作的歷史劇,是教育人民、打擊敵人的有力武器。(鄧小平評)
如果他說了十句,只有三句對了,那七句錯的可以刺激起大家的研究辯證,那說對了三句,就為同時代和以後的人省了很多冤枉路。(聞一多評)
郭沫若是二十世紀的文化巨人、中國歷史上的文化巨人。五四運動以後,像郭沫若這樣在許多的方面都取得成就的人是不多的,可以用奇才這個詞來形容。郭沫若在學術的若干領域,特別是在中國詩歌史上,在中國古史研究、古文字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是輝煌的、巨大的。
這些年,特別是近幾年來對郭沫若的批評,有的符合事實,有的是歪曲事實的。出現批評和新的看法,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從總體上說,它會推動學術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一個正常的學術環境應當是有批評有反批評的,但是,在對郭沫若的反思中,有些文章、有些學者採取了輕薄的態度,這是不正確的,應該注意以科學的態度來對他進行研究。(中國科學網評)
郭沫若是二十世紀中國史學史上任何人都無法迴避、無法抹煞的人物。他的崇高學術地位是由他的突出貢獻決定的。像他這樣在歷史學、考古學、古文字學、古器物學、文學、藝術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詣的學者,二十世紀中國史上沒有幾人,二十世紀以前亦不多見。
對郭沫若的「反思」,實際上涉及到對二十世紀中國文化發展道路如何認識的問題,即二十世紀的優秀文化遺產是什麼,二十一世紀中國文化發展方向何在這個根本問題。對郭沫若的評價要像對任何歷史人物的評價一樣,堅持科學的理論和方法論,堅持「知人論世」的原則,不能脫離一定的歷史條件,要著重揭示本質和主流。
如果顛倒了主流和支流的位置,把支流誇大到無限的程度,甚至不惜污衊和謾罵,那就背離了評價歷史人物應有的原則和方法;這同無限拔高一個歷史人物的做法一樣,都是不可取的。(瞿林東評)
郭沫若先生不但才氣橫溢,國學基礎也相當深厚。在甲骨文、金文研究方面,他確有原創性的貢獻。即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十批判書》、《青銅時代》幾部書而言,其中仍有不少自己的見解。他雖然也遵從「一家之言」,卻與套用公式有別。
我曾嚴厲批評過他襲用他人研究成果而不坦然承認,犯了學術研究的大忌,然而我並未對他一筆抹殺。不過從現代學術的規范來說,他逞才使氣有餘,而史學的紀律則遠為不足。這主要是因為他和二陳(指陳垣、陳寅恪)、呂思勉等不同,其志不在學術,而別有懷抱。治學有成的學者可以參考他上述三書,但初學則不宜由此類作品入手。(余英時評)
(9)如何評價郭沫若歷史擴展閱讀:
後世紀念
1、郭沫若獎學金
1980年2月25日,國務院正式批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設立以郭沫若名字命名的「郭沫若獎學金」,該獎學金為新中國第一個獎學金。
「郭沫若獎學金」是中國科學院利用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20年之久的郭沫若院長生前交給院黨組的15萬元稿費設立的專項獎學金,用以激勵莘莘學子努力攀登科學技術高峰。
2、紀念郵票
1982年11月16日我國發行《J87 郭沫若同志誕辰九十周年》,紀念郭沫若先生。
3、郭沫若文藝獎
1987年,為紀念郭沫若對中國文化藝術的卓越貢獻,經中國文聯批准,設立「郭沫若文獎」獎項,特別獎勵在中國文藝界做出傑出貢獻的藝術家。
該獎項下設文學獎、書法獎、美術獎、攝影獎、舞蹈獎、音樂獎、民間文藝和戲劇八個類別,每五年評選一次。評選范圍為全國及海外華人藝術界,以中青年藝術家為主要對象。
「郭沫若文藝獎」的舉辦地設立在郭沫若的家鄉樂山市,由樂山市人民政府和樂山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作為永久性承辦單位,接受中國文聯的指導、審批和監督,目前已舉辦六屆,與山花獎、駿馬獎並稱中國三大專業領略藝術大獎。
4、紀念碑
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在北京逝世;根據其遺囑,郭沫若的骨灰灑在山西昔陽縣大寨人民公社的梯田中。大寨專門為他建了紀念碑。
5、郭沫若廣場
1988年9月20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三十周年校慶,學校舉行郭沫若銅像揭幕典禮,嚴濟慈為郭沫若銅像題詞:「在建校三十周年之際敬立郭沫若像,緬懷郭沫若校長為首創建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之業績。『郭沫若像』四字系鄧小平於1987年11月28日親筆題寫。」
6、故居紀念館
重慶郭沫若舊居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和文化工作委員會舊址,位於重慶市沙坪壩區西永鎮香蕉園村(全家院子)。舊居佔地面積10190平方米,建築面積1566平方米,建築風格為清晚期四合院,穿斗結構,小青瓦屋面,斜山式屋頂。
2000年9月,郭沫若舊居被重慶市政府列為直轄市後首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3月,舊居修復工程正式啟動,6月30日舊居主體工程竣工,並於9月7日正式對外陳列開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郭沫若
❿ 怎樣評價郭沫若
。答案
郭沫若的創作生活道路是多變的,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段落。第一段落是「五四」時期。主要作為浪漫主義的天才詩人,以《女神》喊出了時代的真聲音,震醒了一代青年,釋放了被壓抑的社會心緒,滿足了時代的精神需求。這是郭沫若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他的個性得到充分的表現,自我實現的程度很高。這當然跟「五四」時期特定氛圍有關,那種寬松、自由、充滿朝氣的環境也有利於形成郭沫若浪漫的人格與創作風格。
第二個段落是三、四十年代,郭沫若變為「詩人—社會活動家」。由「文學革命」、「兩個口號」論爭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郭沫若常因其文名簇擁到政壇,雖然其浪漫的個性並不宜於政界,卻也以相當多的精力投入社會活動。他的創作告別了「五四」時期那種朝氣,而逐步強化了現實感,而浪漫主義的想像力和激情也衰落了。從文人普遍感時憂國的時代風尚看,郭沫若這種轉變是必然的,甚至也是必要的,然而這種轉變並不適合郭沫若那種天才型、文藝型性格。郭作為浪漫詩人的心理、性格不能不被現實政治所扭曲、束縛,這一時期雖然也創作過《屈原》歷史劇這樣有影響的作品,但總的來說,郭沫若的創造力與時遞減。
第三個段落是中國內地解放後,郭身居高位,雜務纏身,雖仍不時動筆,但多為應制之作,藝術上不足觀。
綜觀郭沫若的一生,前後期有很大變化,但郭主要以詩名世,是詩人、文人,並非政治家。他留給人們的也主要是詩。所以評價這樣一位人物,應著眼於其詩,特別是《女神》等早期詩作。後期郭沫若最為人詬病的是表現太趨時,但考其心理性格特徵,此「趨時」仍可說主要是文人表現,大可不必以政治人物的標准去要求和衡量。況且郭畢竟是一個曾經非常真實過的人,那是一種比較徹底正視人性一切方面的真實,一種令傳統的沉悶心態難於忍受的真實,這就很難能可貴了。一個社會所要求的文學產品必然是多方面的,既要有哲人式的深邃,也要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真誠的抒情,我們應當承認,現代文學的這兩方面都還太少。正因為這樣,我們應以寬容和知人論世的態度去評說郭沫若其人其詩,理解和珍惜《女神》等「五四」文化遺產,而不是苛求這樣一位天才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