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如何看待中日的歷史

如何看待中日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03 02:12:15

A. 如何對待中日歷史問題

一、要善於從歷史角度看待和處理中日關系

「以史為鏡,可知興衰」。中日關系的現狀很大程度上與中日關系的歷史相關,「以史為鑒」就成為處理中日關系的基礎和前提。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時候,中國就把「以史為鑒,面向未來」作為指導中日關系的基本原則。「以史為鑒」的「史」,即中日關系的歷史,如何理解和看待中日關系史,並從中找到可供借鑒的經驗教訓,將是兩國人民必須完成的歷史課題和現實任務。

提到中日關系史,歷史上的中日甲午戰爭和日本侵華戰爭就歷歷在目,它給中國人民造成的傷害刻骨銘心。難怪人們在中日關繫上一提到「以史為鑒」,就會自然想到這一段歷史,並把這一段歷史上升到民族尊嚴和國家榮辱的戰略高度。這樣理解中日關系史並不算錯,但不能算全面和正確。周恩來總理當年曾用十個字說明中日關系歷史,即「兩千年友好,五十年對立」。「兩千年友好,五十年對立」,這是中日關系歷史最全面最准確的說明和表達。中日關系,從歷史的角度講,友好是長期的,對立是短暫的;友好是歷史主流,對立是歷史主流中的「艱難和辛酸」的一頁。只看見「五十年對立」而無視「兩千年友好」,或只看見「兩千年友好」而無視「五十年對立」都是不全面的,都會得出錯誤,甚至有害的結論。

「兩千年友好」使中日長期和平,並共同發展。中日兩國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漢朝,唐朝是兩國文化交流的高峰期,既有日本使者雲集長安,又有鑒真和尚東渡日本。在漫長的交往過程中,中國的文化得以傳播,日本的文化得以迅速發展。在一衣帶水的地理關繫上,慢慢地形成了具有許多相同因素的東方文化觀念和社會結構。就是到了近代,兩國也不約而同地開始了推動社會發展的「戊戌變法」和「明治維新」,充分說明了兩國在社會自身發展周期和韻律上的「近似性」。「兩千年友好」,使兩國人民長期享受和平邦交環境,長期享受彼此文化營養,長期享受社會文明成果。就是中日甲午戰爭後,仍然有孫中山、魯迅、郭沫若、周恩來等人為了革命及兩國友誼的需要,來往於中日之間。「兩千年友好」的歷史證明,「和則兩利」,和處才能共生,和諧就會共贏。

「五十年對立」使中日關系破裂,社會停滯不前。日本「明治維新」後,在其迅速強大的國力支持下,忘記了兩國兩千年友好的歷史傳統,擴張野心膨脹,悍然挑起了「中日甲午戰爭」,使中國人民蒙受恥辱。幾十年後的侵華戰爭,在中國人民未愈的傷口上,日本軍國主義又犯下滔天罪行。兩場戰爭在半個世紀中發生,使兩國人民祖祖輩輩辛辛苦苦創造的財富瞬間破壞殆盡,使兩國「兩千年友好」的歷史傳統突然斷裂,使兩國人民失去了和平穩定,飽受著戰爭的煎熬和戰爭創傷的折磨。兩場戰爭使中國社會倒退、國家分裂,使日本的繁榮瞬間變成廢墟,國家主權受到限制。「五十年對立」的歷史證明,「斗則兩傷」,對立必然同輸,戰爭一定同敗。

如果說「兩千年友好,五十年對立」的中日關系歷史,僅僅證明了「和則兩利,斗則兩傷」的文明智慧顯然是不全面的。「兩千年友好」的關鍵是什麼,「五十年對立」的關鍵是什麼,今人必須認真總結。「兩千年友好」的關鍵在中國。在「兩千年友好」歷史中,中國一直處於領先地位,但中國並沒有利用領先地位向日本擴張,更沒有發動戰爭,而是信守睦鄰友好的民族傳統,結果於己於人都有利。「五十年對立」的關鍵在日本,在「五十年對立」歷史前後,日本發展快於和強於中國,日本在發展領先後有恃無恐,野心膨脹,向外擴張,結果於己於人都有害。如何看待和對待自己的領先地位,如何看待和對待自己的大國地位,正確的做法是:領先而不稱霸,強盛而不擴張;領先不忘睦鄰,強盛更要友邦。

二、要善於從大局的角度看待和處理中日關系

中日關系正處於關鍵的敏感時期,處理不當,就會對大局造成不利影響。從大局出發看待和處理中日關系,最為重要。中共中央十六屆四中全會的決定指出,要把國家利益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作為判斷國際事務和國家關系的根本標准。何為大局?國家利益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就是大局。和平和發展就是我們的國家利益,就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就是中日關系中的共同利益。顧全大局,維護國家利益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就成為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成員的神聖使命。

和平和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也是當今世界的大局。在飽受20世紀前半期的戰爭蹂躪和中期的冷戰恐嚇後的21世紀,人類最需要的就是和平與發展。和平與發展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在此大背景下,中日關系必須服從和服務於和平與發展的世界大局。中日關系既是重要的雙邊關系,又是重要的國際關系,既影響著雙方,又影響著世界,必須慎重處理。

進入21世紀後,中日兩國都進入重要的歷史時期。日本經過二戰後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經濟上已經成為世界強國,由於二戰原因,日本的政治軍事國際地位受到限制,現在正積極推動從經濟強國向政治經濟強國的轉變;中國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不斷增強,正在實現從傳統的政治大國向經濟政治大國的轉變。中日兩個國家都處於向更高的國際地位、更重要的國際角色轉變過程中,兩國的經濟總和對世界經濟影響很大。中日兩國都處於亞洲,又是近鄰,又有歷史遺留問題,必然產生各種各樣的摩擦。如果對兩國摩擦不能正確對待和處理,勢必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威脅,成為世界和平發展大局中的消極因素。中日兩國應從世界和平發展大局出發,正確對待和處理兩國在向重要的國際角色、國際地位轉變過程中產生的摩擦。

為了使中日關系處理中具有大局意識,至少有兩點需要重點加以解決:一是正確認識世界大國應當承擔和履行的國際責任。中日都是世界性大國,主觀和客觀上都在向綜合性世界強國邁進,但在成為世界強國之前,必須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備。這個心理准備就是對世界和平發展大局有深刻認識,對歷史問題有深刻反思,願意為世界和平發展作出貢獻。對日本來講,首先就是對歷史上給世界和平發展造成的破壞進行真正反省,對其侵略行徑對亞洲各國造成的傷害進行懺悔和道歉,並用其和平發展道路及對世界,特別是對周邊國家的睦鄰富鄰實踐,取得相關國家和人民的信任,真正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是世界和平發展的推動者和建設者。對中國來講,首先要以世界和中日大局為重,正確認識和處理中日關系中的摩擦,不以暫時的關系緊張而犧牲未來,不以局部的不和諧影響兩國的全面關系。多作有利於和平發展的努力,不作激化矛盾擴大緊張的舉動,是中日兩國必須履行的國際義務,也是大國形象的基本要求。二是中日兩個世界大國在各自向世界強國轉變過程中,必須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中日同屬亞洲,又都處於東北亞,在各自向世界強國轉變中不可能沒有競爭關系,不可能不產生摩擦,關鍵在於如何理解和處理這種競爭關系及摩擦。從世界格局演變的歷史看,區域發展和區域一體化,既有以美國為單一核心的北美自由貿易區,也有以法德為雙核心的歐洲國家聯盟,還有多核心的東南亞國家聯盟。中日兩國在亞洲,特別是在東北亞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未來的亞洲一體化,特別是東北亞一體化過程中,中日應當成為雙發動機,共同推動包括東北亞在內的亞洲,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中國在21世紀的大局及國家利益很清楚,那就是維護和平的國際環境,保持國家穩定,促進社會發展。和平的國際環境,特別是和平的周邊環境,是當前中國的重要國家利益,這是因為和平的國際環境和周邊環境,是保持國內穩定和促進社會發展的基本條件和前提。沒有和平的環境,什麼都談不上。中日關系是周邊環境和周邊關系的重要因素。保持國內穩定是當代中國的根本利益,社會穩定是社會發展的基礎,又是人民和諧生活的保證,更是社會文明的重要體現。周邊關系摩擦會影響國內穩定,國內人們情緒不穩更會威脅穩定。促進社會發展是當今中國的核心利益。「發展才是硬道理」,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位於世界後列。日本是一個發達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位於世界前列,發展對於中國的重要性遠遠比對日本更重要。發展問題解決不好,中國就不能真正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

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已成為日本最大的貿易國,日本與美國、歐盟一起成為中國的前三大貿易國,經濟利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存在著巨大的共同利益。中日關系直接關繫到維護和平國際環境、保持國內穩定、促進社會發展的國家大局和國家利益。在此大局面前,人人必須清醒,處處必須理性,一切愛國情感和行為必須服從和服務於國家大局和國家利益。有利於大局和國家利益的感情和行為,就是愛國,否則就會走向愛國的反面。

三、要善於從未來的角度看待和處理中日關系

「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其中「以史為鑒」是前提,是基礎,「面向未來」是目的,是根本。中日作為亞洲乃至世界上的兩個大國,應該對亞洲的未來和世界的未來作出貢獻。必須以未來目標和未來要求引導過程行為、制約過程行為。對於中國來講,從未來角度看待和處理中日關系就顯得極端重要。

未來的世界應當是和平發展的世界,未來的國際秩序應當是公正合理的新秩序。中國是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倡導者和推動者,應當為建立國際新秩序作出努力、作出貢獻。用理性和和平方式解決國際關系和國家爭端,是建立國際新秩序的重要實踐。亞洲,特別是東亞的持續發展,必將在未來國際秩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發揮重要的作用。中國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努力理應從亞洲開始,東北亞新秩序的建立定將首當其沖。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在處理東北亞國家關系和新秩序建立中接受著考驗。不以現在代表未來,不以當前犧牲長遠,不以情感代替理智,不以對抗犧牲合作,就是我們應當具備的正確態度。社會各界,特別是青年學生,應當理解、支持國家和政府在建立國際新秩序、樹立負責任大國形象方面所作的任何努力,決不能因為一時沖動作出的過激行為使我國建立國際新秩序和樹立負責任大國形象的努力遭受挫折,甚至成為他國誤解和攻擊的理由。

一體化是亞洲,也是東北亞未來的基本走向,東亞各國在這個問題上存有共識,並且在作著各種努力和實踐。中國是其中的積極參與者和推動者,亞洲一體化,東北亞一體化符合中國、符合地區各國的根本利益。中國和日本是亞洲有重要影響的大國,是東北亞的核心國家,兩國關系直接關繫到亞洲未來一體化,東北亞未來一體化的建設。中國和日本都是「10+3」的成員,都是未來這一地區自由貿易區主體國家,都是自由貿易區的倡導者和推動者。中日關系如何,直接影響到這一地區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和一體化的進程。從亞洲未來和東北亞的未來著眼,中國和日本應當徹底解決歷史問題,放下包袱,共同融入區域一體化進程中,在一體化進程中發展,在一體化進程中強大。區域一體化對中國更為重要,它既可以保證中國和平的周邊環境,又可以改變世界不合理的經濟政治格局;既可以促進中國的發展,又有利於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的樹立,更有利於國際新秩序的建立。基於此,我國應當妥善看待和處理當前的中日關系,善於用大智慧看待問題,善於用大勇氣處理問題。大智大勇的核心就是以地區和平穩定、地區一體化的未來大勢巧妙解決中日摩擦和化解各種消極因素。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些都是未來中國的核心利益。這些未來核心利益的實現,都依賴於從現在起「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任何鬆懈、怠慢或者被其他因素干擾,都將嚴重影響或阻礙未來中國核心利益的實現。鄧小平曾明確指出,除非發生了大規模的外來入侵,否則我們都應當牢牢抓住發展生產力不放。現在,實現未來中國的核心利益,恰遇重要的戰略機遇期,抓住機遇,促進發展就是我們的當務之急。鄧小平講,我們曾經喪失過大的機遇,現在再也不能失去機遇了。20世紀50年代以後,世界出現了有利於發展的重要機遇期,我們沒有抓住,日本則抓住了,當我們「噩夢」醒來的時候,我國經濟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而日本則在戰爭廢墟之上,發展成了世界經濟強國。21世紀初,世界又出現了有利於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對於中國來講,真是千載難逢,只能抓住,不能放棄,也不能受干擾。當前中國正處於實現未來民族核心利益的關鍵時期,任何局部的暫時的不和諧因素都要關注和重視,決不能使不和諧因素影響到未來中國核心的實現。「小不忍則亂大謀」。中日關系雖然復雜,雖然責任在於日方,但處理不好,對中國影響更大。我們要善於從未來中國的核心利益出發看待和處理中日關系,從暫時看,問題很大、麻煩很多,但從未來中國核心利益看,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B. 結合歷史和現實談談如何看待新形勢下的中日關系論文

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也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國家,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既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也是亞太地區和世界和平與繁榮的需要。兩國政府及各界人士看待和處理中日關系,都應從這個基本立場出發,在《中日聯合聲明》、《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中日聯合宣言》三個政治文件的基礎上,本著「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精神,致力於穩定、改善和發展中日關系。 日本是中國的近鄰,彼此間有著充分的利益交融,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這一趨勢將進一步發展。友好相處,合作雙贏,是符合中日兩國根本利益的唯一正確選擇。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繼續本著「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精神,實現中日關系的健康穩定發展,對中日兩國都具有重要意義。 30多年來,中日經貿關系持續快速發展,雙方已互為重要合作夥伴,相互依存日益加深。2004年中日貿易額達1678億美元,與中美貿易、中歐貿易呈三足鼎立之勢。同時,截至2004年底,日本累計對華投資協議金額達666億美元,成為中國最主要的外資來源。中日兩國在推進東亞區域合作,和平解決朝核問題等地區和國際事務中也保持了協調與合作。作為中日關系得以恢復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動力,民間友好往來是中日關系獨特的傳統優勢。兩國年人員往來已由邦交正常化之初的不足1萬人次發展到435萬人次。兩國間的友好城市已發展到226對。每周飛行於兩國之間的各種航班多達500架次。 但是,隨著近年來日本大國意識的膨脹,右翼政治勢力愈加活躍,日方在歷史、台灣等問題上大開倒車,不僅一再刺激中國人民的感情,而且失信於中國人民,致使中日關系出現當前復雜局面,這樣的結果不利於日本,也不利於中國。 日本在戰後未能徹底清算軍國主義者所犯下的侵略罪行,也沒有對年輕一代進行正確、全面的歷史教育。因此,日本國內一直存在否認和美化侵略歷史的社會土壤,右翼勢力不時跳出來否認侵略歷史,美化侵略戰爭,而日本政府則以種種借口,採取包庇縱容的態度。隨著近年來日本社會思潮的右傾化,日本在歷史問題上的消極傾向更趨突出。最近再次發生的歷史教科書問題的實質就在於日本不能正確認識和對待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歷史,不能以正確的歷史觀教育年輕一代。日本政府的這種倒行逆施只能破壞包括中日關系在內的它與亞洲鄰國的關系,有損它在亞洲及世界各國人民心中的形象。 早在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時,周恩來總理就曾明確指出,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因此,中日兩國都應採取向前看的態度,積極發展中日友好事業,致力於維護兩國關系的健康發展。 在中日兩國兩千多年的交往史中,既有密切的現實聯系,又有歷史的恩怨,兩國關系中的曲折變遷對各自國運興衰都產生過重要影響,也都證明了中日兩國「和則兩利,斗則兩傷」這一亘古不變的道理。 我認為要全面地去看代日本!大和民族的日本軍國主義曾經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災難,而且現在的極右翼勢力十分頑固拒不承認戰爭罪行也令我們非常憤慨。但我們也不應只看到日本的這一方面,雖然在我心中一樣地瞧不起或者憤恨這個死不認錯的民族,但全面地看日本人也不是一無是處。 日本人能夠從其軍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帶來的災害中迅速崛起成為亞洲四小龍,自然有其民族的可貴之處,他們一樣有其艱難困苦和勤勞善良的一面,也有其忍辱負重改革自新的一面。隨著其社會經濟科技的進步,他們雖說自以為何等地優越或者何等地自負,但從來沒有放棄向先進的科技、先進的文化學習,而且日本人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比較團結注重集體榮譽感。 我們同樣不能否定日本科技在很多方面都比中國進步,同樣不能否定日本的經濟實力比我們現在要強,承認這些也沒什麼可恥,因為我們相信總有一天我們會超過日本,總有一天會讓日本人感到慚愧---為他們曾經所做的一切而慚愧。我們自然不能接受一些日本人給我們近似侮辱的舉動,但我們知道發憤圖強,一個能夠面對自己包容一切的民族、一個能夠面向未來不斷進取的民族會有更多理由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C. 日本人是如何看待中日戰爭這段歷史的

日本分左翼和右翼,左翼會承認歷史,並且深刻反省。右翼則不承認歷史,而且想要修改歷史教科書,甚至在意淫如何贏得第二次中日戰爭。
說到這里,日本網民的意見有:
1:太遠了,記不清。
2:甲午戰爭和中日戰爭不同么?
3:我爺爺曾去中國參戰,並沒有聽他提及他做了什麼殘忍的事。總是糾結過去發生的事是浪費時間。(覺得中國一直提及被侵略像是怨婦的行為)
4:關於中日戰爭,日本人基本什麼都不知道吧。。。雖然學到日本在南京做的事,但並不會被當作重點教,更多會教太平洋戰爭日本廣島和長崎被原子彈轟炸。
5:我印象中只有自己讀書才能了解到當時的真相,確實會感覺真相被隱藏了。
6:在中國的課堂上教的遠比日本詳細,這時我才能強烈的感受到「加害者」和「被害者」的不同。
7:因為日本是島國,很容易產生封閉的氛圍。如果在這里選擇了錯誤的道路,也根本不會有人敢站出來指出這是不對的。即使是現在看上去都非常極端的思想,當時卻沒人覺得極端,而是覺得理所當然。
8:和現在不同,當時日本經濟很差,社會也未成型。要通過戰爭來取得地位,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吧。
9:用到的的眼光來反思的話,當時日本人做的事真的和腦殘一樣,希望再也不會有了。
10:現在時常會有歷史修正主義出現,甚至有些名人都會試圖修改歷史。我認為我們應該正視這段歷史,並且認真反省自己。
11:當時受害的人們,一定一生都無法忘記自己遭受的苦難。現在很多中國人來到日本,接觸到很多的日本人,並且在許多方面進行交流。我覺得這種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我相信只要我們多交流,多了解彼此,兩國關系就一定會逐漸改善。

D. 如何看待中日關系的歷史,現狀與未來

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也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國家,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既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也是亞太地區和世界和平與繁榮的需要。兩國政府及各界人士看待和處理中日關系,都應從這個基本立場出發,在《中日聯合聲明》、《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中日聯合宣言》三個政治文件的基礎上,本著「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精神,致力於穩定、改善和發展中日關系。
日本是中國的近鄰,彼此間有著充分的利益交融,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這一趨勢將進一步發展。友好相處,合作雙贏,是符合中日兩國根本利益的唯一正確選擇。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繼續本著「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精神,實現中日關系的健康穩定發展,對中日兩國都具有重要意義。

30多年來,中日經貿關系持續快速發展,雙方已互為重要合作夥伴,相互依存日益加深。2004年中日貿易額達1678億美元,與中美貿易、中歐貿易呈三足鼎立之勢。同時,截至2004年底,日本累計對華投資協議金額達666億美元,成為中國最主要的外資來源。中日兩國在推進東亞區域合作,和平解決朝核問題等地區和國際事務中也保持了協調與合作。作為中日關系得以恢復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動力,民間友好往來是中日關系獨特的傳統優勢。兩國年人員往來已由邦交正常化之初的不足1萬人次發展到435萬人次。兩國間的友好城市已發展到226對。每周飛行於兩國之間的各種航班多達500架次。

但是,隨著近年來日本大國意識的膨脹,右翼政治勢力愈加活躍,日方在歷史、台灣等問題上大開倒車,不僅一再刺激中國人民的感情,而且失信於中國人民,致使中日關系出現當前復雜局面,這樣的結果不利於日本,也不利於中國。

日本在戰後未能徹底清算軍國主義者所犯下的侵略罪行,也沒有對年輕一代進行正確、全面的歷史教育。因此,日本國內一直存在否認和美化侵略歷史的社會土壤,右翼勢力不時跳出來否認侵略歷史,美化侵略戰爭,而日本政府則以種種借口,採取包庇縱容的態度。隨著近年來日本社會思潮的右傾化,日本在歷史問題上的消極傾向更趨突出。最近再次發生的歷史教科書問題的實質就在於日本不能正確認識和對待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歷史,不能以正確的歷史觀教育年輕一代。日本政府的這種倒行逆施只能破壞包括中日關系在內的它與亞洲鄰國的關系,有損它在亞洲及世界各國人民心中的形象。

早在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時,周恩來總理就曾明確指出,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因此,中日兩國都應採取向前看的態度,積極發展中日友好事業,致力於維護兩國關系的健康發展。

在中日兩國兩千多年的交往史中,既有密切的現實聯系,又有歷史的恩怨,兩國關系中的曲折變遷對各自國運興衰都產生過重要影響,也都證明了中日兩國「和則兩利,斗則兩傷」這一亘古不變的道理。

如何看待中日關系??
我認為要全面地去看代日本!大和民族的日本軍國主義曾經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災難,而且現在的極右翼勢力十分頑固拒不承認戰爭罪行也令我們非常憤慨。但我們也不應只看到日本的這一方面,雖然在我心中一樣地瞧不起或者憤恨這個死不認錯的民族,但全面地看日本人也不是一無是處。
日本人能夠從其軍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帶來的災害中迅速崛起成為亞洲四小龍,自然有其民族的可貴之處,他們一樣有其艱難困苦和勤勞善良的一面,也有其忍辱負重改革自新的一面。隨著其社會經濟科技的進步,他們雖說自以為何等地優越或者何等地自負,但從來沒有放棄向先進的科技、先進的文化學習,而且日本人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比較團結注重集體榮譽感。
這些說多了也許讓人覺得我如何崇拜日本,其實我認為每一民族都不應自高自大,都應該取其他民族的長處以及優秀的素質為我所用。我們一樣,日本也一樣。日本的科學技術值得我們學習、日本的現代化管理經驗也值得我們借鑒,現在日本與我們的貿易已相當大,我們的文字及禮儀日本人不是多年以前就一樣借鑒和吸收嗎?
我們同樣不能否定日本科技在很多方面都比中國進步,同樣不能否定日本的經濟實力比我們現在要強,承認這些也沒什麼可恥,因為我們相信總有一天我們會超過日本,總有一天會讓日本人感到慚愧---為他們曾經所做的一切而慚愧。我們自然不能接受一些日本人給我們近似侮辱的舉動,但我們知道發憤圖強,一個能夠面對自己包容一切的民族、一個能夠面向未來不斷進取的民族會有更多理由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又:在看了一個日本小子的文章《日本將於2015年滅亡中國》後,深感對待這樣一個近似瘋狂的民族的確不能採取過於寬容的態度。這個畸形兒不但痴人說夢,還帶著其祖輩法西斯的陰魂。賊心不死的戰犯後代必將自取滅亡。

E. 如何看待中日歷史問題

中日關系是國家關系復雜性的集中表現,處理不好,既影響到雙方發展,又影響到地區安全和世界穩定。
從戰略高度看待和處理中日關系是我們的理性選擇。
從歷史、大局、未來角度思考和解決中日關系中的問題就是戰略高度的基本體現。
中日關系集中體現和濃縮了國家關系的復雜性,它既是鄰國關系,又是大國關系;既是「東西」關系,又是「南北」關系;既有歷史上和平與對立的雙重關系,又有現實中依存和競爭的雙重關系。中日關系正處於歷史上的關鍵時期,正確看待和處理中日關系,是兩國人民,特別是兩國政治家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從戰略角度看待和處理中日關系是唯一正確的選擇。從戰略角度看待和處理問題,主要就是從歷史、全局、未來角度思考問題和處理問題。
一、要善於從歷史角度看待和處理中日關系
「以史為鏡,可知興衰」。中日關系的現狀很大程度上與中日關系的歷史相關,「以史為鑒」就成為處理中日關系的基礎和前提。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時候,中國就把「以史為鑒,面向未來」作為指導中日關系的基本原則。「以史為鑒」的「史」,即中日關系的歷史,如何理解和看待中日關系史,並從中找到可供借鑒的經驗教訓,將是兩國人民必須完成的歷史課題和現實任務。
提到中日關系史,歷史上的中日甲午戰爭和日本侵華戰爭就歷歷在目,它給中國人民造成的傷害刻骨銘心。難怪人們在中日關繫上一提到「以史為鑒 」,就會自然想到這一段歷史,並把這一段歷史上升到民族尊嚴和國家榮辱的戰略高度。這樣理解中日關系史並不算錯,但不能算全面和正確。周恩來總理當年曾用十個字說明中日關系歷史,即「兩千年友好,五十年對立」。「兩千年友好,五十年對立」,這是中日關系歷史最全面最准確的說明和表達。中日關系,從歷史的角度講,友好是長期的,對立是短暫的;友好是歷史主流,對立是歷史主流中的「艱難和辛酸」的一頁。只看見「五十年對立」而無視「兩千年友好」,或只看見「兩千年友好」而無視「五十年對立」都是不全面的,都會得出錯誤,甚至有害的結論。
「兩千年友好」使中日長期和平,並共同發展。中日兩國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漢朝,唐朝是兩國文化交流的高峰期,既有日本使者雲集長安,又有鑒真和尚東渡日本。在漫長的交往過程中,中國的文化得以傳播,日本的文化得以迅速發展。在一衣帶水的地理關繫上,慢慢地形成了具有許多相同因素的東方文化觀念和社會結構。就是到了近代,兩國也不約而同地開始了推動社會發展的「戊戌變法」和「明治維新」,充分說明了兩國在社會自身發展周期和韻律上的 「近似性」。「兩千年友好」,使兩國人民長期享受和平邦交環境,長期享受彼此文化營養,長期享受社會文明成果。就是中日甲午戰爭後,仍然有孫中山、魯迅、郭沫若、周恩來等人為了革命及兩國友誼的需要,來往於中日之間。「兩千年友好」的歷史證明,「和則兩利」,和處才能共生,和諧就會共贏。
「五十年對立」使中日關系破裂,社會停滯不前。日本「明治維新」後,在其迅速強大的國力支持下,忘記了兩國兩千年友好的歷史傳統,擴張野心膨脹,悍然挑起了「中日甲午戰爭」,使中國人民蒙受恥辱。幾十年後的侵華戰爭,在中國人民未愈的傷口上,日本軍國主義又犯下滔天罪行。兩場戰爭在半個世紀中發生,使兩國人民祖祖輩輩辛辛苦苦創造的財富瞬間破壞殆盡,使兩國「兩千年友好」的歷史傳統突然斷裂,使兩國人民失去了和平穩定,飽受著戰爭的煎熬和戰爭創傷的折磨。兩場戰爭使中國社會倒退、國家分裂,使日本的繁榮瞬間變成廢墟,國家主權受到限制。「五十年對立」的歷史證明,「斗則兩傷」,對立必然同輸,戰爭一定同敗。
如果說「兩千年友好,五十年對立」的中日關系歷史,僅僅證明了「和則兩利,斗則兩傷」的文明智慧顯然是不全面的。「兩千年友好」的關鍵是什麼,「五十年對立」的關鍵是什麼,今人必須認真總結。「兩千年友好」的關鍵在中國。在「兩千年友好」歷史中,中國一直處於領先地位,但中國並沒有利用領先地位向日本擴張,更沒有發動戰爭,而是信守睦鄰友好的民族傳統,結果於己於人都有利。「五十年對立」的關鍵在日本,在「五十年對立」歷史前後,日本發展快於和強於中國,日本在發展領先後有恃無恐,野心膨脹,向外擴張,結果於己於人都有害。如何看待和對待自己的領先地位,如何看待和對待自己的大國地位,正確的做法是:領先而不稱霸,強盛而不擴張;領先不忘睦鄰,強盛更要友邦.
二、要善於從大局的角度看待和處理中日關系
中日關系正處於關鍵的敏感時期,處理不當,就會對大局造成不利影響。從大局出發看待和處理中日關系,最為重要。中共中央十六屆四中全會的決定指出,要把國家利益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作為判斷國際事務和國家關系的根本標准。何為大局?國家利益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就是大局。和平和發展就是我們的國家利益,就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就是中日關系中的共同利益。顧全大局,維護國家利益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就成為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成員的神聖使命。
和平和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也是當今世界的大局。在飽受20世紀前半期的戰爭蹂躪和中期的冷戰恐嚇後的21世紀,人類最需要的就是和平與發展。和平與發展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在此大背景下,中日關系必須服從和服務於和平與發展的世界大局。中日關系既是重要的雙邊關系,又是重要的國際關系,既影響著雙方,又影響著世界,必須慎重處理。
進入21世紀後,中日兩國都進入重要的歷史時期。日本經過二戰後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經濟上已經成為世界強國,由於二戰原因,日本的政治軍事國際地位受到限制,現在正積極推動從經濟強國向政治經濟強國的轉變;中國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不斷增強,正在實現從傳統的政治大國向經濟政治大國的轉變。中日兩個國家都處於向更高的國際地位、更重要的國際角色轉變過程中,兩國的經濟總和對世界經濟影響很大。中日兩國都處於亞洲,又是近鄰,又有歷史遺留問題,必然產生各種各樣的摩擦。如果對兩國摩擦不能正確對待和處理,勢必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威脅,成為世界和平發展大局中的消極因素。中日兩國應從世界和平發展大局出發,正確對待和處理兩國在向重要的國際角色、國際地位轉變過程中產生的摩擦。
為了使中日關系處理中具有大局意識,至少有兩點需要重點加以解決:一是正確認識世界大國應當承擔和履行的國際責任。中日都是世界性大國,主觀和客觀上都在向綜合性世界強國邁進,但在成為世界強國之前,必須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備。這個心理准備就是對世界和平發展大局有深刻認識,對歷史問題有深刻反思,願意為世界和平發展作出貢獻。對日本來講,首先就是對歷史上給世界和平發展造成的破壞進行真正反省,對其侵略行徑對亞洲各國造成的傷害進行懺悔和道歉,並用其和平發展道路及對世界,特別是對周邊國家的睦鄰富鄰實踐,取得相關國家和人民的信任,真正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是世界和平發展的推動者和建設者。對中國來講,首先要以世界和中日大局為重,正確認識和處理中日關系中的摩擦,不以暫時的關系緊張而犧牲未來,不以局部的不和諧影響兩國的全面關系。多作有利於和平發展的努力,不作激化矛盾擴大緊張的舉動,是中日兩國必須履行的國際義務,也是大國形象的基本要求。二是中日兩個世界大國在各自向世界強國轉變過程中,必須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中日同屬亞洲,又都處於東北亞,在各自向世界強國轉變中不可能沒有競爭關系,不可能不產生摩擦,關鍵在於如何理解和處理這種競爭關系及摩擦。從世界格局演變的歷史看,區域發展和區域一體化,既有以美國為單一核心的北美自由貿易區,也有以法德為雙核心的歐洲國家聯盟,還有多核心的東南亞國家聯盟。中日兩國在亞洲,特別是在東北亞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未來的亞洲一體化,特別是東北亞一體化過程中,中日應當成為雙發動機,共同推動包括東北亞在內的亞洲,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中國在21世紀的大局及國家利益很清楚,那就是維護和平的國際環境,保持國家穩定,促進社會發展。和平的國際環境,特別是和平的周邊環境,是當前中國的重要國家利益,這是因為和平的國際環境和周邊環境,是保持國內穩定和促進社會發展的基本條件和前提。沒有和平的環境,什麼都談不上。中日關系是周邊環境和周邊關系的重要因素。保持國內穩定是當代中國的根本利益,社會穩定是社會發展的基礎,又是人民和諧生活的保證,更是社會文明的重要體現。周邊關系摩擦會影響國內穩定,國內人們情緒不穩更會威脅穩定。促進社會發展是當今中國的核心利益。「發展才是硬道理」,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位於世界後列。日本是一個發達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位於世界前列,發展對於中國的重要性遠遠比對日本更重要。發展問題解決不好,中國就不能真正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
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已成為日本最大的貿易國,日本與美國、歐盟一起成為中國的前三大貿易國,經濟利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存在著巨大的共同利益。中日關系直接關繫到維護和平國際環境、保持國內穩定、促進社會發展的國家大局和國家利益。在此大局面前,人人必須清醒,處處必須理性,一切愛國情感和行為必須服從和服務於國家大局和國家利益。有利於大局和國家利益的感情和行為,就是愛國,否則就會走向愛國的反面。
三、要善於從未來的角度看待和處理中日關系
「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其中「以史為鑒」是前提,是基礎,「面向未來」是目的,是根本。中日作為亞洲乃至世界上的兩個大國,應該對亞洲的未來和世界的未來作出貢獻。必須以未來目標和未來要求引導過程行為、制約過程行為。對於中國來講,從未來角度看待和處理中日關系就顯得極端重要。
未來的世界應當是和平發展的世界,未來的國際秩序應當是公正合理的新秩序。中國是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倡導者和推動者,應當為建立國際新秩序作出努力、作出貢獻。用理性和和平方式解決國際關系和國家爭端,是建立國際新秩序的重要實踐。亞洲,特別是東亞的持續發展,必將在未來國際秩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發揮重要的作用。中國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努力理應從亞洲開始,東北亞新秩序的建立定將首當其沖。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在處理東北亞國家關系和新秩序建立中接受著考驗。不以現在代表未來,不以當前犧牲長遠,不以情感代替理智,不以對抗犧牲合作,就是我們應當具備的正確態度。社會各界,特別是青年學生,應當理解、支持國家和政府在建立國際新秩序、樹立負責任大國形象方面所作的任何努力,決不能因為一時沖動作出的過激行為使我國建立國際新秩序和樹立負責任大國形象的努力遭受挫折,甚至成為他國誤解和攻擊的理由。
一體化是亞洲,也是東北亞未來的基本走向,東亞各國在這個問題上存有共識,並且在作著各種努力和實踐。中國是其中的積極參與者和推動者,亞洲一體化,東北亞一體化符合中國、符合地區各國的根本利益。中國和日本是亞洲有重要影響的大國,是東北亞的核心國家,兩國關系直接關繫到亞洲未來一體化,東北亞未來一體化的建設。中國和日本都是「10+3」的成員,都是未來這一地區自由貿易區主體國家,都是自由貿易區的倡導者和推動者。中日關系如何,直接影響到這一地區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和一體化的進程。從亞洲未來和東北亞的未來著眼,中國和日本應當徹底解決歷史問題,放下包袱,共同融入區域一體化進程中,在一體化進程中發展,在一體化進程中強大。區域一體化對中國更為重要,它既可以保證中國和平的周邊環境,又可以改變世界不合理的經濟政治格局;既可以促進中國的發展,又有利於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的樹立,更有利於國際新秩序的建立。基於此,我國應當妥善看待和處理當前的中日關系,善於用大智慧看待問題,善於用大勇氣處理問題。大智大勇的核心就是以地區和平穩定、地區一體化的未來大勢巧妙解決中日摩擦和化解各種消極因素。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些都是未來中國的核心利益。這些未來核心利益的實現,都依賴於從現在起「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任何鬆懈、怠慢或者被其他因素干擾,都將嚴重影響或阻礙未來中國核心利益的實現。鄧小平曾明確指出,除非發生了大規模的外來入侵,否則我們都應當牢牢抓住發展生產力不放。現在,實現未來中國的核心利益,恰遇重要的戰略機遇期,抓住機遇,促進發展就是我們的當務之急。鄧小平講,我們曾經喪失過大的機遇,現在再也不能失去機遇了。20世紀50年代以後,世界出現了有利於發展的重要機遇期,我們沒有抓住,日本則抓住了,當我們「噩夢」醒來的時候,我國經濟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而日本則在戰爭廢墟之上,發展成了世界經濟強國。21世紀初,世界又出現了有利於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對於中國來講,真是千載難逢,只能抓住,不能放棄,也不能受干擾。當前中國正處於實現未來民族核心利益的關鍵時期,任何局部的暫時的不和諧因素都要關注和重視,決不能使不和諧因素影響到未來中國核心的實現。「小不忍則亂大謀」。中日關系雖然復雜,雖然責任在於日方,但處理不好,對中國影響更大。我們要善於從未來中國的核心利益出發看待和處理中日關系,從暫時看,問題很大、麻煩很多,但從未來中國核心利益看,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中日關系必須妥善處理,從戰略高度,即從歷史、大局和未來角度看待和處理中日關系當是理性選

F. 如何以歷史眼光看待中日關系及其發展

如何看待中日關系?
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也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國家,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既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也是亞太地區和世界和平與繁榮的需要。兩國政府及各界人士看待和處理中日關系,都應從這個基本立場出發,在《中日聯合聲明》、《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中日聯合宣言》三個政治文件的基礎上,本著「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精神,致力於穩定、改善和發展中日關系。
日本是中國的近鄰,彼此間有著充分的利益交融,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這一趨勢將進一步發展。友好相處,合作雙贏,是符合中日兩國根本利益的唯一正確選擇。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繼續本著「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精神,實現中日關系的健康穩定發展,對中日兩國都具有重要意義。

30多年來,中日經貿關系持續快速發展,雙方已互為重要合作夥伴,相互依存日益加深。2004年中日貿易額達1678億美元,與中美貿易、中歐貿易呈三足鼎立之勢。同時,截至2004年底,日本累計對華投資協議金額達666億美元,成為中國最主要的外資來源。中日兩國在推進東亞區域合作,和平解決朝核問題等地區和國際事務中也保持了協調與合作。作為中日關系得以恢復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動力,民間友好往來是中日關系獨特的傳統優勢。兩國年人員往來已由邦交正常化之初的不足1萬人次發展到435萬人次。兩國間的友好城市已發展到226對。每周飛行於兩國之間的各種航班多達500架次。

但是,隨著近年來日本大國意識的膨脹,右翼政治勢力愈加活躍,日方在歷史、台灣等問題上大開倒車,不僅一再刺激中國人民的感情,而且失信於中國人民,致使中日關系出現當前復雜局面,這樣的結果不利於日本,也不利於中國。

日本在戰後未能徹底清算軍國主義者所犯下的侵略罪行,也沒有對年輕一代進行正確、全面的歷史教育。因此,日本國內一直存在否認和美化侵略歷史的社會土壤,右翼勢力不時跳出來否認侵略歷史,美化侵略戰爭,而日本政府則以種種借口,採取包庇縱容的態度。隨著近年來日本社會思潮的右傾化,日本在歷史問題上的消極傾向更趨突出。最近再次發生的歷史教科書問題的實質就在於日本不能正確認識和對待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歷史,不能以正確的歷史觀教育年輕一代。日本政府的這種倒行逆施只能破壞包括中日關系在內的它與亞洲鄰國的關系,有損它在亞洲及世界各國人民心中的形象。

早在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時,周恩來總理就曾明確指出,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因此,中日兩國都應採取向前看的態度,積極發展中日友好事業,致力於維護兩國關系的健康發展。

在中日兩國兩千多年的交往史中,既有密切的現實聯系,又有歷史的恩怨,兩國關系中的曲折變遷對各自國運興衰都產生過重要影響,也都證明了中日兩國「和則兩利,斗則兩傷」這一亘古不變的道理。

如何看待中日關系??
我認為要全面地去看代日本!大和民族的日本軍國主義曾經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災難,而且現在的極右翼勢力十分頑固拒不承認戰爭罪行也令我們非常憤慨。但我們也不應只看到日本的這一方面,雖然在我心中一樣地瞧不起或者憤恨這個死不認錯的民族,但全面地看日本人也不是一無是處。
日本人能夠從其軍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帶來的災害中迅速崛起成為亞洲四小龍,自然有其民族的可貴之處,他們一樣有其艱難困苦和勤勞善良的一面,也有其忍辱負重改革自新的一面。隨著其社會經濟科技的進步,他們雖說自以為何等地優越或者何等地自負,但從來沒有放棄向先進的科技、先進的文化學習,而且日本人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比較團結注重集體榮譽感。
這些說多了也許讓人覺得我如何崇拜日本,其實我認為每一民族都不應自高自大,都應該取其他民族的長處以及優秀的素質為我所用。我們一樣,日本也一樣。日本的科學技術值得我們學習、日本的現代化管理經驗也值得我們借鑒,現在日本與我們的貿易已相當大,我們的文字及禮儀日本人不是多年以前就一樣借鑒和吸收嗎?
我們同樣不能否定日本科技在很多方面都比中國進步,同樣不能否定日本的經濟實力比我們現在要強,承認這些也沒什麼可恥,因為我們相信總有一天我們會超過日本,總有一天會讓日本人感到慚愧---為他們曾經所做的一切而慚愧。我們自然不能接受一些日本人給我們近似侮辱的舉動,但我們知道發憤圖強,一個能夠面對自己包容一切的民族、一個能夠面向未來不斷進取的民族會有更多理由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又:在看了一個日本小子的文章《日本將於2015年滅亡中國》後,深感對待這樣一個近似瘋狂的民族的確不能採取過於寬容的態度。這個畸形兒不但痴人說夢,還帶著其祖輩法西斯的陰魂。賊心不死的戰犯後代必將自取滅亡。

G. 初中歷史:如何看待中日關系(不要太長)

國與國之間實際上是一種利益關系.沒有真正的敵人,也沒有真正的朋友.
1、中日關系專無非是一屬種利益關系.當一國損害另一國的利益(特別是經濟利益)時,兩國交惡.反之,友好.所以兩國關系是一個歷史范疇.
2、中日其實就是表面合作背後斗爭.但公開的合作對兩國都有利.所以,斗爭是暗地裡的......但不會停止.只要兩國分歧存在,斗爭就會繼續進行.
作為學生當然要樹立正確的民族觀,當民族主義盛行時,社會必然會動盪.
3、但我認為,必要的群眾行為會比政府行為要強得多,今年抵製法國貨就是例子,可以說這次抵制行動是成功的.總之,群眾行為是必不可少的,但一定要與國家的政策相適應,這樣才能發揮其真正效果

H. 如何看待中日時間歷史(文化)

中國已經有5000多年的歷史了,而且中國的歷史沒有間斷過,源遠流長。日本的歷史有點模糊,不過傳說日本的祖先是中國古代秦朝人。而且對於日本的歷史,其中有些成分是虛假不實。仔細注意一下日本的歷史會發現他們的歷史有漏洞

I. 如何從歷史角度看中日關系

所謂「歷史中的中日關系」是指兩國間的歷史問題深刻地影響著雙方對中日關系的思考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中日關系的未來形態。

從19世紀末的甲午戰爭到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50年裡,中日關系的主要內容就是日本持續不斷地侵略和中國反抗日本的侵略戰爭。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時間之長,戰爭規模之大之殘酷,給中國帶來生命財產損失之嚴重,是觸目驚心的。中國人民因此對日本右翼復活軍國主義的政治訴求高度敏感和警惕,並要求日本各屆領導人在涉及侵略歷史的問題上謹言慎行。
不幸的是,戰後在冷戰大格局的籠罩下,中日關系曾經繼續處於敵對狀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20多年裡,日本在美日安保條約的框架下,參與了美國對中國的遏制。在中美在中國周邊地區的軍事沖突或對抗中,日本均被美國當作戰略基地。可以肯定,冷戰對中日關系的消極影響是造成當今中日兩國戰略猜疑加劇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國有足夠的理由懷疑,冷戰中形成的主從式的美日安全關系在冷戰後經過重新定義後,是否繼續用來遏制或企圖遏制中國。

1972年中日關系正常化結束了兩國的敵對狀態,此後的十幾年,中日關系進入了20世紀最好的時期。可能是經歷太多的磨難後,對對抗造成的嚴重後果記憶猶新,當時的兩國領導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將中日關系一步步推向前進。如果認真考慮當前中日關系面臨的困境,理當敬佩他們那時的遠見和勇氣。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中日關系進入不穩定時期,其表現和原因在此不贅述。顯然,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中日關系不是友好、健康和穩定的。中日關系像所有的雙邊關系一樣,將會長期受到歷史的影響。人們可以經過努力來縮小或限制歷史中消極因素的影響,卻不可能在短時間里擺脫那麼沉重的歷史負擔。

閱讀全文

與如何看待中日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