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辣椒的起源是什麼
辣椒起源於中南美洲熱帶地區的墨西哥、秘魯、玻利維亞等地,是一種古老的栽培作物,具有極豐富的野生種和近緣野生種資源。考古學家曾於墨西哥中部拉瓦湛溪谷的考古中發現,在公元前6500—前5000年的遺跡中有Capsicum annuum的種子,這是一年生辣椒馴化類型的證據;同樣在秘魯沿海地區古代沉積物的遺跡中,找到了大約為公元前2000年的一種漿果狀辣椒的栽培類型種子(Capsicum baccatum)。Capsicum frutescens的起源中心在秘魯海岸地區,距今已有3000餘年的歷史(《中國辣椒》,2002)。在古代,人們也已知道辣椒中有甜椒類型,但直到近代才被人們重視,並加以利用。
五個主要的辣椒栽培種起源於三個不同的中心。正如前面所說,墨西哥是C.annuum的初級起源中心,次級起源中心是瓜地馬拉;亞馬孫河流域是C.chinense和emphasis C.frutescens的初級起源中心;秘魯和玻利維亞是 C.penlum和C.pubescens的初級起源中心(《中國辣椒》,2002)。
Mcleod(1980)用澱粉凝膠電泳對辣椒栽培種和野生種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辣椒的進化具有多元性。這一結果與上述五個栽培種的起源相符合。
據Pickersgill等(1981)對白花組栽培種和野生種的39個性狀及其變異所進行的研究,其三種研究方法(組平均數法、最近距離聚類法、主要成分分析法)的研究結果一致,表明Capsicum baccatum和C.annuum、C.chinense、C.frutescens的復合群體有明顯的區別,C.baccatum的栽培種是起源於自己的野生種。C.annuum、C.chinense、C.frutescens的野生種形成一個極易區分的復合群體,不但它們的栽培種之間能相互區分開,而且也能同C.baccatum區分開,盡管它們間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並行進化關系。這表明,這四個種之間存在著異地進化,並由此發生進一步分化(《中國辣椒》,2002)。
Ⅱ 中國辣椒是從哪兒來的
辣椒原產於中拉丁美洲熱帶地區,原產國是墨西哥,明朝末年傳入中國專。
辣椒傳入中國有兩條路屬徑:聲名遠揚的絲綢之路,從西亞進入新疆、甘肅、陝西等地,率先在西北栽培;經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南中國,在南方的雲南、廣西和湖南等地栽培,然後逐漸向全國擴展,幾乎是沒有辣椒的空白地帶了。
貴州、湖南一帶最早開始吃辣椒的時間在清乾隆年間,而普遍開始吃辣椒更遲至道光以後。後中國各地普遍栽培,是中國境內最晚傳入卻用量最大且最廣泛的香辛料。
在中國主要分布在四川、貴州、湖南、雲南、陝西、河南、河北省雞澤縣和內蒙古托克托縣。
生長習性
辣椒生育初為發芽期,催芽播種後5-8天左右出土,15天左右出現第一片真葉,到花蕾顯露為幼苗期。第一花穗到門椒坐主為開花期。坐果後到拔秧為結果期。
辣椒適宜的溫度在15-34度之間。種子發芽適宜溫度25-30度,發芽需要5-7天,低於15度或高於35度時種子不發芽。
苗期要求溫度較高,白天25-30度,夜晚15-18度最好,幼苗不耐低溫,要注意防寒。辣椒如果在35度時會造成落花落果。
辣椒對條件水分要求嚴格,它既不耐旱也不耐澇。喜歡比較乾爽的空氣條件。
Ⅲ 辣椒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辣椒是在明末從美洲傳入我國的,起初只是作為觀賞作物和葯物。到清朝時,辣椒已在貴州、湖南、四川、陝西等地普遍種植和食用。
Ⅳ 辣椒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大約16世紀末,辣椒傳入中國,當時被人們稱為「番椒」,番,就是「海外」的意思。回據明《草花譜答》記載:有一種外國傳來的草花——「番椒」,證明此時辣椒已引進中國並且栽培成功,但尚未應用於飲食,僅作觀賞之用。清乾隆年間,辣椒始作為一種蔬菜被中國人食用。據載最初吃辣椒的中國人都在長江下游,即所謂「下江人」。因為辣椒最初從海外傳來,下江人成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4)中國的辣椒的來源歷史是哪裡擴展閱讀:
辣椒原產於中拉丁美洲熱帶地區,原產國是墨西哥。在中國主要分布在四川,貴州,湖南,雲南,陝西、河南(淅川縣)、河北省雞澤縣和內蒙古托克托縣。
本種原來的分布區在墨西哥到哥侖比亞;現在世界各國普遍栽培。
抗菌及殺蟲作用辣椒鹼對蠟樣芽胞桿菌及枯草桿菌有顯著抑製作用,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無效。其枝、葉並無抗菌作用,僅對結核桿菌有很輕微的抑制。10-20%辣椒煎荊有殺滅臭蟲的功效。
外用作為塗擦劑對皮膚有發蘇作用,使皮膚局部血管起反射性擴張,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的旺盛。酊劑可用於凍瘡;但也有人認為,辣椒僅強烈刺激感覺神經末梢,引起溫暖感,對血管則很少影響,高濃度也不發泡,故不能視為發赤劑。
辣椒_網路
Ⅳ 辣椒的發源地在什麼地方,是在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辣椒(學名:Capsicum annuum)又名長角椒,番椒,辣子,秦椒,燈籠椒。是一種茄科辣椒屬植物。辣椒味道辛辣刺激,性熱,能溫中健胃,散寒燥濕,發汗且富含維生素B、胡蘿卜素以及鈣、鐵等礦物質,已經成為今天中國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蔬菜及調味品。但辣椒並非是中國本土生長的植物,而是在明中後期才經由歐洲大陸傳入中國的。今天,我們就從國際和國內兩個角度來論述辣椒是如何傳入中國的。
辣椒這也一名詞初見於明末姚可成之《食物本草》,主要作為葯物使用,用於內服祛寒暖脾胃或外敷防凍。在明代古籍《農政全書》與《通雅》中又稱其為番椒,寓意外來物品,最早稱之為辣椒的記載,則見於明代湯顯祖的《牡丹亭》,清代陳淏子《花鏡》開始有番椒的記錄「番椒叢生白花,果儼然禿筆頭,味辣色紅」。
在地方誌領域,辣椒一名最早見於1764年《柳州府志》,且辣椒在早期亦做觀賞植物,被放入菜餚的時間較晚。據史料記載湖南、貴州、四川一帶最早開始吃辣椒的時間在大約在清乾隆年間。
清初,最先開始食用辣椒的是貴州及其相鄰幾個地區。在鹽極其匱乏的貴州地區,辣椒作為調味品的一種擔起了代鹽的重任,這足可見其與人民生活之密切。從乾隆年間開始,貴州地區的人們開始大量食用辣椒。而其他地區普遍開始接受並食用辣椒則要遲至道光以後。
結語:正是由於西方在科技發展背景下從美洲發現辣椒並將其帶回歐洲大陸,才在客觀上為辣椒在中國的出現埋下伏筆,而同時期中國的經濟與文化,已及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包容性,這兩種因素的巧妙碰撞與完美結合,才使辣椒能夠得以在中華大地上最大限度的發揮它的作用與功效並生存發展至今。
Ⅵ 辣椒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辣椒原來生長在中南美洲熱帶地區,明代時期辣椒傳入中國。
貴州、湖南一帶版最早開始吃辣椒的時間權在清乾隆年間,而普遍開始吃辣椒更遲至道光以後。後中國各地普遍栽培,是中國境內最晚傳入卻用量最大且最廣泛的香辛料。
最初吃辣椒的中國人都在長江下游,即所謂「下江人」。下江人嘗試辣椒之時,四川人尚不知辣椒為何物。有趣的是,辣椒最先從江浙、兩廣傳進來,但是沒有在那些地方被充分利用,卻在長江上游、西南地區泛濫起來。
到了清代嘉慶以後,黔、湘、川、贛幾省已經「種以為蔬」、「擇其極辣者,且每飯每菜,非辣不可」,說明川人吃辣椒的歷史也就約四百多年。
生長習性
辣椒生育初為發芽期,催芽播種後一般5-8天左右出土,15天左右出現第一片真葉,到花蕾顯露為幼苗期。第一花穗到門椒坐主為開花期。坐果後到拔秧為結果期。
辣椒適宜的溫度在15-34度之間。種子發芽適宜溫度25-30度,發芽需要5-7天,低於15度或高於35度時種子不發芽。苗期要求溫度較高,白天25-30度,夜晚15-18度最好,幼苗不耐低溫,要注意防寒。
辣椒對條件水分要求嚴格,它既不耐旱也不耐澇。喜歡比較乾爽的空氣條件。
Ⅶ 辣椒的起源
辣椒最初發現於美索亞美利加。
美索亞美利加:考古學家估計,早在公元前5000年美索亞美利加人(瑪雅人)就開始吃辣椒了,而在公元前7000年的時候就在此生長了,所以辣椒可以說是人類種植的最古老的農作物之一。最初發現於美索亞美利加的一年生辣椒,包括了番椒、甜椒和墨西哥胡椒。
南美洲:在哥倫布去美洲途中發現辣椒的味道之前很久,辣椒就一直在美洲了。實際上,由於哥倫布把辣椒與印度發現的胡椒混淆了起來,後來哥倫布把辣椒帶回了西班牙,說它是一種香料,雖然它是茄屬類植物,但哥倫布的錯誤並沒有妨礙辣椒幾乎立刻就傳遍了全世界。而很有名的風鈴椒最早就是發現於南美洲的。
(7)中國的辣椒的來源歷史是哪裡擴展閱讀:
辣椒傳入中國有兩條路徑,一是聲名遠揚的絲綢之路,從西亞進入新疆、甘肅、陝西等地,率先在西北栽培;一是經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南中國,在南方的雲南、廣西和湖南等地栽培,然後逐漸向全國擴展,幾乎是沒有辣椒的空白地帶了。
至乾隆年間,貴州地區開始大量食用辣椒,緊接著與貴州相鄰的雲南鎮雄和湖南辰州府也開始食用辣椒。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的《台灣府志》中,有了台灣島食用辣椒的記載。嘉慶(1796年-1820年)以後,有記載說,黔、湘、川、贛四省已開始「種(辣椒)以為蔬」了。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貴州北部已 「頓頓之食每物必蕃椒」。同治時(1862年-1874年)貴州人則「四時以食」海椒。清代末年貴州地區盛行的苞谷飯,其菜多用豆花,便是用水泡鹽塊加海椒,用作蘸水,有點像今天四川富順豆花的海椒蘸水。
Ⅷ 辣椒的原產國是哪裡大概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辣椒是16世紀末,也就是從明代後期,從美洲傳入中國的。
辣椒在中國古代,又被稱為專番椒、海椒屬、秦椒等等。
辣椒的原產地在美洲,在新航路開辟以前,辣椒的分布范圍只局限在美洲大陸,從秘魯到墨西哥一帶,印第安人馴化了不同的辣椒品種,歐洲人到達美洲以後,辣椒也傳播到了世界各地,至遲在明朝嘉靖、萬曆年間傳入到中國,一般認為,辣椒是經過海路傳入我國的,從東南沿海逐步向西北內陸蔓延。
如今,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消費辣椒最多的國家之一。在我國的四川、湖南、貴州、雲南等地,辣椒已經成為了當地人民不可缺少的日常食品之一。
(8)中國的辣椒的來源歷史是哪裡擴展閱讀:
辣椒的故鄉是美洲。公元15世紀至16世紀,歐洲的航海家們陸續開辟新航路,發現了美洲新大陸。新航路的開辟使得美洲大陸上的辣椒傳入其他地區。
此時的中國正處於開放海禁的明代後期,與歐洲商人的貿易使得辣椒進入了中國。
根據清代末年《清稗類鈔》記載:「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湘鄂人)喜辛辣品」,「無椒芥不下箸也,湯則多有之」。由此可見,最遲在清朝初年,也就是公元十七世紀初,辣椒已經在西南地區廣泛種植,並成為當地人民喜愛的食品,並延續至今,成為了雲南、貴州、湖南、四川等地區吃辣傳統的開端。
Ⅸ 辣椒的歷史
歷史
辣椒傳入中國有兩條路徑,一是聲名遠揚的絲綢之路,從西亞進入新疆、甘肅、陝西等地,率先在西北栽培;一是經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南中國,在南方的雲南、廣西和湖南等地栽培,然後逐漸向全國擴展,幾乎是沒有辣椒的空白地帶了。
至乾隆年間,貴州地區開始大量食用辣椒,緊接著與貴州相鄰的雲南鎮雄和湖南辰州府也開始食用辣椒。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的《台灣府志》中,有了台灣島食用辣椒的記載。
嘉慶(1796年-1820年)以後,有記載說,黔、湘、川、贛四省已開始「種(辣椒)以為蔬」了。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貴州北部已 「頓頓之食每物必蕃椒」。
同治時(1862年-1874年)貴州人則「四時以食」海椒。清代末年貴州地區盛行的苞谷飯,其菜多用豆花,便是用水泡鹽塊加海椒,用作蘸水,有點像今天四川富順豆花的海椒蘸水。
湖南一些地區在嘉慶年間食辣還不多,但道光以後,食用辣椒便較普遍了。據清代末年《清稗類鈔》記載:「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湘鄂人)喜辛辣品」,「無椒芥不下箸也,湯則多有之」,說明清代末年湖南、湖北人食辣已經成性,連湯里都要放辣椒了。
相較之下,四川地區食用辣椒的記載稍晚。雍正《四川通志》、嘉慶《四川通志》都沒有種植和食用辣椒的記載。目前見於記載的最早可能是在嘉慶末期,當時種植和食用辣椒的主要區域是成都平原、川南、川西南,以及川、鄂、陝交界的大巴山區。
同治以後,四川食用辣椒才普遍起來,以至「山野遍種之」。據清代末年傅崇矩的《成都通覽》,光緒以後成都各色菜餚達1328種之多,而辣椒已經成為川菜中主要的作料之一,食辣已經成為四川人飲食的重要特色。
與傅崇矩同一時代的徐心餘在《蜀游聞見錄》中也有類似記載:「惟川人食椒,須擇其極辣者,且每飯每菜,非辣不可。」
雲南在什麼時候開始食辣?其鄰近貴州的鎮雄在乾隆時起食辣,但直至光緒時期的著述《雲南通志》中仍無辣椒的蹤影,其時辣椒已經湧入了雲南——徐心餘在《蜀游聞見錄》中寫到,他的父親在雅安發現每年經四川雅安運入雲南的辣椒「價值數十萬,似滇人食椒之量,不弱於川人也」。
(9)中國的辣椒的來源歷史是哪裡擴展閱讀
1、地理分布
辣椒原產於中拉丁美洲熱帶地區,原產國是墨西哥。在中國主要分布在四川,貴州,湖南,雲南,陝西、河南(淅川縣)、河北省雞澤縣和內蒙古托克托縣
本種原來的分布區在墨西哥到哥侖比亞;現在世界各國普遍栽培。
2、生長習性
辣椒生育初為發芽期,催芽播種後一般5-8天左右出土,15天左右出現第一片真葉,到花蕾顯露為幼苗期。第一花穗到門椒坐主為開花期。坐果後到拔秧為結果期。辣椒適宜的溫度在15-34度之間。種子發芽適宜溫度25-30度,發芽需要5-7天,低於15度或高於35度時種子不發芽。
苗期要求溫度較高,白天25-30度,夜晚15-18度最好,幼苗不耐低溫,要注意防寒。辣椒如果在35度時會造成落花落果。
辣椒對條件水份要求嚴格,它即不耐旱也不耐澇。喜歡比較乾爽的空氣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