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不倒翁出現在哪個歷史時期

不倒翁出現在哪個歷史時期

發布時間:2021-03-02 22:45:49

1. 不倒翁的起源

早在屬於母系社會的西安半坡村遺址中曾發掘到一種提水壺。這種水壺裝水時,就會往一邊傾斜,裝滿水後則會自動立起來,非常方便於打水。到了先秦時期這種水壺演變成一種「飲器」,《荀子》中講到,孔子到魯桓公廟參觀,看見「飲器」,問是什麼東西。守廟者回答:這是放在座位右邊喝酒的用具,這種用具巧妙的很:當它沒有裝酒的時候呈倒斜狀,酒裝的適中,就會立起來,而裝得太滿,又會傾倒。經孔子「點撥」之後,後人就將這種東西放在座位右邊,用來提醒自己辦事做人要適中,不虛不滿。由此也就出現「座右銘」一詞。這些東西據考證,用的都是頭輕腳重的重心原理,很可能就是不倒翁的前身。

但作為玩具的不倒翁則起源於唐朝的「酒鬍子」。「酒鬍子」不倒翁是用紙糊的,中間空、底下實,將它左右搖擺但不倒象個醉漢,是用來譏諷和勸戒少喝酒的,以免醉成「酒鬍子」。

那麼為何酒鬍子的醉人形象後來竟成了老翁形象,則沒有文字記載,可能是老人容易跌倒的緣故吧。由於不倒翁扳倒後能自動豎立起來,我國民間又有叫他「撥不倒」或「扳不倒兒」。而在英文中的名字卻叫「中國翻轉者」,這表明這個玩具原來是可以翻轉的,而且是中國發明的。

不倒翁除了紙糊的以外,還有用泥土、木頭製作的。後來義發展到陶制、瓷製和塑料製品,除了老翁形象外,也有製成童子等造型的。

那麼不倒翁為什麼不會倒呢?一方面因為它上輕下重,底部有一個較重的鐵塊,所以重心很低;另一方面,不倒翁的底面大而圓滑,當它向一邊傾斜時,它的重心和桌面的接觸點不在同一條鉛垂線上,重力作用會使它向另外一邊擺動。比如,當不倒翁向左倒時,重心和重力作用線在接觸點的右邊,在重力作用下,不倒翁就又向右倒。當倒向右邊時,重心和重力作用線又跑到接觸點左邊,迫使不倒翁再向左倒。不倒翁就是這樣擺過來,又擺過去,直到因為摩擦和空氣阻力,能量逐漸損失,減少到零時,重力作用線恰好通過接觸點,它才不會繼續擺動

2. 不倒翁的來歷是什麼

1.舊時有一種叫「不倒翁」的兒童玩具,形似老人,上輕下重,扳倒後能自動起來,俗呼「扳不倒」。
不倒翁,因其按捺旋轉不倒的特點,被賦以善於自保的代名詞。有這樣一個故事:清朝有個大官,黨羽眾多,一次,一個自稱門生的人來拜見,並帶來一個大漆盒,打開一看,裡面是百十個大小不同的不倒翁。門生說:「家鄉的泥土易制此物,技藝亦頗精巧,特送給大人解悶。」大官收下了,暗笑這門生有點兒冒傻氣。門生走後,家人都來看玩意兒,發現每個不倒翁背後都貼著寫有名字的字條,其中最大的一個貼著那位大官的名字。盒內有一紙條,上寫:「頭銳能鑽,腹空能受,冠帶尊嚴,面和心垢,狀似易倒,實立不撲。」此言把不倒翁的形象刻畫得惟妙惟肖,且刺之痛切。大官大怒,令手下人細查,才發現自己根本沒這樣一個門生。
「不倒翁」式的官兒,古今不乏其人。唐朝有位封德彝,寵極生前,罪暴其後,其人歷隨唐兩代而榮華不衰。他精於運籌官場,整日縱橫捭闔,玩弄關系,成為保其位而固其寵的「不倒翁」。
齊白石老人60多歲時曾畫「不倒翁」三幅並題詩,頗多意趣。
其一:「烏紗白扇儼然官,不倒原來泥半團。將汝忽然來打破,通身何處有心肝。」
其二:「能供兒戲此翁乖,打倒休扶快起來。頭上齊眉紗帽黑,雖無肝膽有官階。」
其三:「秋扇搖搖兩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笑君不肯打倒來,自信胸中無點墨。」
又書跋語曰:「……大兒以為巧物,語余:『遠游時攜至長安,作模樣,供諸小兒之需。』不知此物天下無處不有也……」
「此物天下無處不有」,妙語!

3. 歷史上有個著名的不倒翁嗎

我介紹兩位。抄馮道(襲唐末,五代十國)。張廷玉(清朝,康雍乾)
馮道。事四姓、相六帝的「十朝元老「。王朝陵替,江山代謝,他仍穩坐釣魚台,仕途永遠得意。這就是被稱為「官場不倒翁」的馮道。
從公元907年朱溫代唐,至公元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50餘年間換了6個朝代,皇帝有10個姓。
張廷玉。
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歷史,弄臣、奸臣無數,忠臣、直臣也無數。但如張廷玉這般歷三朝英明雄主榮寵不替而始終入值機樞身居高位不倒的重臣,實在找不出第二個人出來。
張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號研齋,安徽桐城人,清朝保和殿大學士、軍機大臣、太保,封三等伯,歷三朝元老,居官五十年。

4. 你知道歷史上的官場不倒翁嗎他們分別是誰

在歷史上有一些“不倒翁”大臣,他們打破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定律,輔佐了多位君王,像不倒翁一樣屹立於朝堂。這些人有西漢開國功臣陳平、西漢大臣馮唐、唐朝大臣郭子儀和狄仁傑、清朝政治家張廷玉和侍奉過十位君王的馮道。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國家易主、君王更替、朝臣改變,不能說侍奉過兩位君王或者多位君王,這種人就一定是亂臣賊子,是沒有原則的“賣國賊”,有時候他們之所以這么做,一方面是為了生存,而另一些原因可能與君主無德有關,正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這些官場不倒翁,正是識時務的人,所以國家易主仍然可以明哲保身。

5. 不倒翁是誰發明的

由於不倒翁扳倒後能自動豎立起來,我國民間又有叫他"撥不倒"或"扳不倒兒"。而在英文中的名字卻叫"中國翻轉者",這表明這個玩具原來是可以翻轉的,而且是中國發明的。 據五代王定保所撰《唐摭言》中顯示,"不倒翁"是由唐代的"捕醉仙"轉化而來,"捕醉仙"當時又叫"勸酒胡"、"酒鬍子",是古代人們勸酒的一種工具。
唐時期,或許由於飲酒之風盛行,人們製作了一種勸人喝酒的玩具、經匠心雕刻的木頭人,稱為「酒鬍子」,將它置於瓷盤之中,「俯仰旋轉」、「緩急由人」。「酒鬍子」也有紙製作的:「糊紙作醉漢狀,虛其中而實其底,雖按捺而旋轉不倒也。」,現在稱這些玩具為不倒翁。

不倒翁是很好的一種玩具,不知道為什麼在中國不很發達。這物事在唐朝就有,用作勸酒的東西,名為「酒鬍子」,大約是做為胡人的樣子,唐朝是諸民族混合的時代,所以或者很滑稽的表現也說不定。三十三年前曾在北京古董店看到一個陶俑,有北朝的一個胡奴像,坐在地上彈琵琶,同生人一樣大小。這是一個例子,可見在六朝以後,胡人是家庭中常見的。這酒鬍子有多麼大,現在不知道了,也不知道怎樣用法,我們只從元微之的詩里,可以約略曉得罷了:「遣悶多憑酒,公心只仰胡,挺心惟直指,無意獨欺愚。」這辦法傳到宋朝,《墨庄漫錄》記之曰:「飲席刻木為人而銳其下,置之盤中左右欹側,僛僛然如舞狀,力盡乃倒,視其傳籌所至,酹之以杯,謂之勸酒胡。」這勸酒胡是終於跌倒的--不過一時不容易倒--所以與後來的做法不盡相同,但於跌倒之前要利用它的重心,左右欹側,這又同後來是相近的了。做成「不倒翁」以後,輩分是長了,可是似乎代表圓滑取巧的作用,它不給人以好印象,到後來與兒童也漸益疏遠了。名稱改為「扳不倒」,方言叫做「勃弗倒」,勃字寫作正反兩個「或」字在一起,難寫得很,也很難有鉛字,所以從略。
不倒翁在日本的時運要好得多了。當初名叫「起來的小和尚」,就很好玩。在日本狂言里便已說及,「狂言」系是一種小喜劇,盛行於十二三世紀,與中國南宋相當。後來通稱「達摩」,因畫作粗眉大眼,身穿緋衣,兜住了兩腳,正是「畫壁九年」的光景。這位達摩大師來至中國,建立禪宗,在思想史上確有重大關系,但與一般民眾和婦孺,卻沒有什麼情分。在日本,一說及達摩,真是人人皆知,草木蟲魚都有以他為名的,有形似的達摩船,女人有達摩髻,從背上脫去外套叫做「剝達摩」。眼睛光溜溜的達摩,又是兒童多麼熱愛的玩具呀!達摩的「趺跏而坐」的坐法,特別也與日本相近,要換別的東西上去很容易,這又使「達摩」變化成多樣的模型。從達摩一變而成「女達摩」,這彷佛是從「女菩薩」化出來的,又從女達摩一變而化作兒童,便是很順當的事情了。名稱雖是「達摩」,男的女的都可以有,隨後變成兒童,就是這個緣故。日本東北地方寒冷,冬天多用草囤安放小孩,形式略同「貓狗窩」相似,小孩坐在里邊,很是溫暖;嘗見鶴岡地方製作這一種「不倒翁」,下半部是土製的,上半部小孩的臉同衣服,系用洋娃娃的材料製成。這倒很有一種地方色彩。

6.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十朝元老 稱為「官場不倒翁」,他是誰

這人就是馮道,他是見證五代史的唯一奇人,被大家稱為「十朝元老」。五代十國是一個非常戰亂的時期,在這樣戰亂的時代中,馮道能夠經歷這么多個朝代,而且屹立不倒,說明他有自己的過人之處!

雖然有人說他是官場上的不倒翁,搖來擺去,一點立場都沒有。也有人罵他是漢奸,沒有立場。還有人說是他是軟脊樑,沒有硬氣,而且經歷了這么多個朝代,也依然沒有什麼政績,幾乎沒有建樹。

雖然他沒有節氣,但是也不是個貪官。其實馮道並沒有什麼背景,祖上就是務農的。並沒有見過什麼大錢,但是在這么多個朝代當中,他始終潔身自好,並沒有過貪污受賄的行為,足以證明這個人為人正直。

7. 不倒翁的歷史探究

清代史學家、文學家趙翼在《陔餘叢考?卷三十三》中記載說:「兒童嬉戲有不倒翁,糊紙做醉漢狀,虛其中而實其底,雖按捺旋轉不倒也。」 另據五代王定保所撰《唐摭言》中顯示,不倒翁是由唐代的「捕醉仙」轉化而來,「捕醉仙」當時又叫「勸酒胡」、「酒鬍子」,是古代人們勸酒的一種工具。用木頭刻成人形,上部細,下部粗。飲酒時,人們圍桌而坐,把「捕醉仙」放在一隻盤子里置於桌子中間,由年
齡長者開始用手捻轉,使之呈旋轉狀,當它停下來時,手指向誰誰就飲酒,然後由飲了酒者接著捻轉,如此往復,直到盡興為止。宋代竇革所著《酒譜酒令》一書中對此有詳細記載:「今之世,酒令其類尤多。有捕醉仙者,為禹人,轉之以指席者。」南宋張邦基在《墨庄漫錄》中對這一勸酒工具的製作和使用也進行了記述:「飲席刻木為人,而銳其下,置於盤中,左右攲側,僛僛然如舞狀,久之力勁乃靜。視其傳籌所至,酬之以杯,謂之勸酒胡。」唐代盧汪晚年時曾作有《酒鬍子長歌》一篇,其中記敘道:「胡貌類人,變有意趣,然而傾側不定,緩急由人,不在酒胡也。」後來,不知是哪位民間藝人見此「捕醉仙」煞是喜人,便加以改進,製成了頭戴烏紗、身著官袍的不倒翁玩具,並很快受到人們尤其是孩子們的歡迎。這一玩具出現以後,人們根據其具有扳倒後能馬上自動直立起來的特點,便以不倒翁之稱來諷刺那些巧於保持自己地位和靠耍弄權術而經久不倒的人。明代江南才子徐文長曾以《不倒翁》為題寫過一首詩:「烏紗玉帶儼然官,此翁原來泥半團;忽然將你來打碎,通身上下無心肝。」此詩妙在一語雙關,將封建社會那些表面上正人君子,實際上沒有心肝的官僚刻畫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國畫大師齊白石則作有三首有關不倒翁的題面畫詩。其一為《題不倒翁》:「能供兒戲此翁乖,打倒休扶快起來。頭上齊眉紗帽黑,雖無肝膽有官階。」其二為借用徐文長的詩所作的《持扇不倒翁》:「烏紗白帽儼然官,不倒原是泥半團。將汝忽然來打破,通身何處有心肝。」其三為《不倒翁》:「秋扇搖搖兩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笑君不肯打倒來,自信胸中無點墨。」
現如今,不倒翁的含義又有了新的轉注。前些年,池北偶先生曾為華君武先生的漫畫《不倒翁倒了》題詩一首:「此翁就不倒,自在又逍遙。賠錢無所謂,補貼伸手要。廠長照樣當,不愁烏紗帽。如今世道變,無法撈稻草。虧損得關門,靠山沒處找。時來厄運到,不倒翁倒了。」此詩在對當今社會上新的不倒翁進行辛辣地諷刺的同時,也道出了他們的最終結局。

8. 不倒翁的來由和哪個人有關

所謂不倒翁最初是指那些堅持真理、不屈不撓的人。但隨著日月交替,特別是玩具不倒翁出現之後,其內涵就由褒義變成了貶義。歷史最早記載唐代的捕醉仙就是一種不倒翁,《唐摭言》指出捕醉仙又叫勸酒胡、酒鬍子,是一種勸酒的工具。後來,不知是哪位民間藝人見此「捕醉仙」煞是喜人,便加以改進,製成了頭戴烏紗、身著官袍的不倒翁玩具,並很快受到人們尤其是孩子們的歡迎。

早在屬於母系社會的西安半坡村遺址中曾發掘到一種提水壺。這種水壺裝水時,就會往一邊傾斜,裝滿水後則會自動立起來,非常方便於打水。到了先秦時期這種水壺演變成一種「飲器」,《荀子》中講到,孔子到魯桓公廟參觀,看見「飲器」,問是什麼東西。守廟者回答:這是放在座位右邊喝酒的用具,這種用具巧妙的很:當它沒有裝酒的時候呈倒斜狀,酒裝的適中,就會立起來,而裝得太滿,又會傾倒。經孔子「點撥」之後,後人就將這種東西放在座位右邊,用來提醒自己辦事做人要適中,不虛不滿。由此也就出現「座右銘」一詞。這些東西據考證,用的都是頭輕腳重的重心原理,就是不倒翁的前身。

舊時有一種叫不倒翁的兒童玩具,形似老人,上輕下重,扳倒後能自動起來,俗呼「扳不倒」。
不倒翁,因其按捺旋轉不倒的特點,被賦以善於自保的代名詞。有這樣一個故事:清朝有個大官,黨羽眾多,一次,一個自稱門生的人來拜見,並帶來一個大漆盒,打開一看,裡面是百十個大小不同的不倒翁。門生說:「家鄉的泥土易制此物,技藝亦頗精巧,特送給大人解悶。」大官收下了,暗笑這門生有點兒冒傻氣。門生走後,家人都來看玩意兒,發現每個不倒翁背後都貼著寫有名字的字條,其中最大的一個貼著那位大官的名字。盒內有一紙條,上寫:「頭銳能鑽,腹空能受,冠帶尊嚴,面和心垢,狀似易倒,實立不撲。」此言把不倒翁的形象刻畫得惟妙惟肖,且刺之痛切。大官大怒,令手下人細查,才發現自己根本沒這樣一個門生。不倒翁式的官兒,古今不乏其人。唐朝有位封德彝,寵極生前,罪暴其後,其人歷隋唐兩代而榮華不衰。他精於運籌官場,整日縱橫捭闔,玩弄關系,成為保其位而固其寵的不倒翁。

9. 不倒翁來源於哪個朝代發生了什麼故事原理是什麼

不倒翁原理

不倒翁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玩具,特別受到各個年代兒童們的喜愛。清代文人魏崧在《壹是紀始》寫到:「不倒翁始於唐。」他據《唐摭言》中的記載:「盧連舉不第,賦《酒鬍子》長篇以寓意,序日:『巡觴之胡,旋轉由人。』今謂之不倒」,這便是不倒翁的最初模型。而後漸漸流傳至今,演變成為哄逗幼兒的玩具,給兒童乃至大人們增添了無窮樂趣。那麼,在我們學習了大學《理論力學》之後,便可以較為確切的從力學上來分析不倒翁的原理,並了解其在日常生活生產中的相關應用。

一、力學原理

最常見的不倒翁是紙身、泥底,即用紙漿灌模或用廢紙粘糊成形,再用泥土 製成半圓形的底座,將二者粘合好之後,再在外表糊上凈紙,施以彩繪而成;也有的用木頭做底,底部中心固定上鐵塊和小石子;還有用小葫蘆挖凈內瓤,內部灌鉛做成的「葫蘆」;今天還有用雞蛋殼、舊乒乓球做成的小不倒翁。所有的這些不倒翁都有相同的特點:上半身為空心殼體、下半身是一個實心的半球體,底部為圓形。這些特點使它們具有了一致的基本力學結構,都能達到「不倒」的效果。

1.不倒翁的形體結構
不倒翁為空心殼體,重量很輕;下半身是一個實心的半球體,重量較大,不倒翁的重心就在半球體之內。下面的半球體和支承面之間有一個接觸點,這個半球體在支承面上滾動時,接觸點的位置就要發生改變。不倒翁始終用一個接觸點站立在支承面上,它永遠是一個獨腳體。
2.不倒翁的平衡的穩定性
不倒翁在受到外力的作用時,就要失去平衡,而在外力去除後,不倒翁能自行回復到平衡狀態,這說明不倒翁具有一種抵抗外力干擾保持平衡的能力,這就是平衡的穩定性。這種抵抗干擾保持平衡的能力的形成,應該從不倒翁的受力情況來看。
3.不倒翁的受力情況有三種
第一,不倒翁平衡的受力情況。 不倒翁在桌面上,受到兩個外力的作用:一個是重力G,地球對不倒翁的吸引力;另一個是支持力,桌面對牛球體的反作用力。根據物體的平衡條件,只要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不倒翁就能夠保持平衡的狀態。
第二,不倒翁傾斜的受力情況。不倒翁傾斜時受到兩個力矩的作用,我們稱外力的作用為干擾,外力形成干擾力矩;另一個叫抵抗力矩,由自身的重力形成。本來不倒翁是直立的,由於外力的作用,外力對不倒翁與製成面的接觸點產生力矩,使不倒翁傾斜,打破原來的平衡。此外,本來重力是不產生力矩的,因為本來不倒翁是直立的,重力的作用線和支點位於同一直線上,力矩為零。由於外力的作用,不倒翁傾斜,半球體向一側滾動,接觸點隨之移動,形成了新的接觸點,即形成了新的支點,此時重力的作用線和原支點不在同一直線上,因而形成力矩,這就是抵抗力矩。正是由於抵抗力矩的形成和發展,抵抗和制止了外力的干擾作用。抵抗力矩的方向和干擾力矩的方向正好相反,同時隨著不倒翁傾斜的角度不斷增大,重心作用線的偏移量也不斷增大,抵抗力矩的量值也不斷增大,當抵抗力矩等於干擾力矩時,不倒翁就進入新的平衡狀態——傾斜的平衡狀態,此時外力的干擾作用也就宣告停止。由此可知,不倒翁受到外力干擾後,原有的平衡破壞了,但新的平衡隨之形成,不倒翁可以接續地保持平衡,雖然平衡的方式不同,但平衡的本質不變,這種便是動態平衡。
第三,不倒翁復原的受力情況。從勢能角度考慮,勢能低的物體比較穩定,物體一定會向著勢能低的狀態變化。當不倒翁倒下的時候,由於集中了大部分重心的底座被抬高,造成勢能增加,所以不倒翁要回復原來的位置。從杠桿原理來說,不倒翁倒下時,重心的作用點一直處於端部,不管支點在哪裡,雖然底座的力臂較短,但是力矩=力*力臂,不倒翁還是會因為底座那頭力矩大而回復到原來位置。此外,不倒翁底部為圓形,摩擦力小,便於不倒翁回到原來位置。

在以上的整個過程中,建立新的平衡是其中主要的問題,因為只有如此才能抵制外力的干擾,而回復原有的平衡則是次要問題,因為此時外力的干擾已經去除。在整個過程中不倒翁始終保持平衡的屬性,這便是「平衡的穩定性」。
4.力學原理小結
綜上所述,這個原理的要點在於:使重力的作用線偏離支點,使重力對支點產生力矩,即抵抗力距。由於不倒翁傾斜的角度不斷增大,重力作用線的偏移量隨之增大,抵抗力矩也隨之增大,最終實現和外力力矩的平衡,不倒翁抵抗外力干擾、保持平衡的能力就是這樣形成的。

二、不倒翁原理的應用

不倒翁力學原理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建築設計、玩具製造、生活用品、汽車結構設計以及體育健身等方面,不倒翁原理不僅帶給了人們樂趣,人們還對「上輕下重的物體因重心低而更加穩定」加以充分利用,較大的提高了各種設施的常見的不倒翁玩具 不倒翁式水杯 不倒翁式沙袋

在玩具、生活用品、體育器材方面,如上圖所示:不倒翁杯為涉及一種杯狀盛物的器皿,其特徵是:上輕下重內空,加厚的圓弧形底部,重量集中於杯體底部中心,底部接觸面很小,移動時杯體可搖晃。不倒翁沙袋是一種常見的體育鍛煉器械,它依靠其鐵質材料的底盤來穩定重心,使絕大部分的重量都集中在很低的位置,上部僅為很輕的軟質泡沫或其他物質,即使受到較強的外力作用,沙袋也不會傾倒。類似的還有電扇底座、話筒架、公共汽車站牌等。 西安小雁塔 汽車操控性能因不倒翁原理而提高

在建築設計、汽車結構方面,如上圖所示:有1300年歷史的西安小雁塔,歷經幾十次地震而不倒,史載大地震曾使其3次開裂又3次復合,尤其是1556年的一次地震將其由56米的完整高度震為43米的現存高度,但是至今其塔身不傾斜,讓人驚奇。原因何在?小雁塔塔基四周直徑60米左右的地下,由外至塔基中心處的夯土層逐漸加深,中心部位是數層青石,上面用磚砌出塔基,同時地面壘了三米高的台基,其正上方才是塔身。這使得此塔整體上好似不倒翁一般,故雖經千年而無大恙。汽車在設計製造時,通過增加底盤占整個車體重量的比例,降低汽車的重心,可以使汽車在緊急剎車或者轉彎時,保持平衡狀態,避免撞車、翻車等危及生命安全的交通事故的發生,用不倒翁原理提高了汽車的操控性能。

此外,我們在科技館看到的「錐體上滾」實驗,手持平衡棒的走鋼絲雜技演員,太極拳裡面的身體半蹲姿勢等,都利用到了不倒翁原理。

三、感悟

一個簡簡單單的力學原理,就可以帶給我們這么多的創造和樂趣,在我完成這篇文章時,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自然科學的力量。

學習好《理論力學》等基礎的自然科學課程,對我們今後的個人發展,乃至為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就像不倒翁一樣,我們現在學習的知識,正是不倒翁那個厚重的底座部分,底座的重量達到要求,才能使我們更高層次的學習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10. 不倒翁的來歷

早在屬於母系社會的西安半坡村遺址中曾發掘到一種提水壺。這種水壺裝水回時,就會往一邊傾斜,裝答滿水後則會自動立起來,非常方便於打水。到了先秦時期這種水壺演變成一種「飲器」,《荀子》中講到,孔子到魯桓公廟參觀,看見「飲器」,問是什麼東西。守廟者回答:這是放在座位右邊喝酒的用具,這種用具巧妙的很:當它沒有裝酒的時候呈倒斜狀,酒裝的適中,就會立起來,而裝得太滿,又會傾倒。經孔子「點撥」之後,後人就將這種東西放在座位右邊,用來提醒自己辦事做人要適中,不虛不滿。由此也就出現「座右銘」一詞。這些東西據考證,用的都是頭輕腳重的重心原理,就是不倒翁的前身。

與不倒翁出現在哪個歷史時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