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部編義務教育歷史教材有哪些新變化
一、教材傳達新理念
重視閱讀、關注思維的發展,在細微處引導家長、教師,這是新教材傳達的理念。
二、教材的深度體現在思維發展上
從第一課《中學時代》開始,新教材的編排設計就體現出具體方法技能的學習指導,通過設計開放性的教學過程,綜合運用角色扮演、討論辨析、反思探究等方法,讓學生積極表達、善於思考、習得方法、努力踐行。
三、教材的變化,對基層教師的理論功底提出新的挑戰,對他們教學理念、教育意義等方面的理性思考能力進行著深層次的「拷問」。
(1)部編歷史教材新在哪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擴展閱讀:
尊重認知規律
關於選文的取捨、教材的新變化,以及習題涉及等細節方面,在編寫的過程中,編寫組都有過激烈的討論。其中一次,是對於語文教材中拼音和識字的教學順序。
教材編寫依據的始終是課程標准,根據不同年段的學習目標和學生接受水平,確定相應的框架結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教育部教材局由此還向《中國新聞周刊》分析了寫作專題在不同年級中的難易程度:七年級強調基礎性,主要進行一般寫作能力的訓練,側重記敘性文章的寫作;
八年級強調實用性,突出語文跟生活的聯系,主要進行游記、演講稿、消息等實用性文體的寫作,側重說明性文章的寫作;九年級強調思辨性,主要進行議論性文章的寫作。
這些遞進的難易程度,針對客觀存在的地域差異,統編教材編寫的一個基本原則是彈性與適應性,以滿足不同地區學生的發展需求。
在課後練習部分,編寫組此次編排了「選做題」,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興趣愛好進行選擇,也要求教師通過組織交流和表揚鼓勵,去激發學生做這些題的興趣。
李祖文卻表達了一個自己的顧慮,「我們仍然沒有擺脫這種傳統的文選加練習的方式,這給老師和孩子帶來很大的困擾,因為這其實缺乏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尊重和關注。
似乎我們還是比較重視在練習中得出的結果,而中間應該隱含一個什麼樣的學習過程,我們的教材忽略了這個最重要的東西。」
在8月28日教育部今年首場教育金秋系列發布會上,教育部教材局副局長申繼亮表示過,會有三方面來保證統編教材後續的完善和提高:建立跟蹤研究機制,編寫的主要專家去一線了解使用過程的適宜性,同時建立研究基地,鼓勵專家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建立專門的平台,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教育行政部門建立定期修訂機制。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140餘編者耗時5年 國家統編義務教育教材改了什麼
❷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中的哪個書
政治。。。
❸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分哪幾個層面
1、從國家層面來說,要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
2、從社會層面,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指的是人和人之間的關系,人和集體之間的關系。
3、從個人層面,實際上是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是我們個人應該做到的,是個人的目標。
我們做人,就要從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開始,要用這種價值觀來武裝我們,然後用這種要求來把國家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來建設我們的社會,使我們的社會變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這之間是一體的,聯系在一起的。
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首先要從個人做起,從愛國做起,從敬業做起,從誠信和友善做起。我們要著眼於國家,目標是使我們的國家要富強,但要立足於個人。
(3)部編歷史教材新在哪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層面的價值要求,互為條件、相互融合,共同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
1、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價值觀,是實現社會層面和公民個人層面價值追求的根本保障。
只有國家富強起來了,才能為社會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提供強大的物質基礎,才能為廣大公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提供力量支撐。
2、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價值觀的實現,依賴於社會層面和個人層面的價值追求。
它需要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價值追求為支撐,需要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准則為依託。只有我們每個人都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與價值追求,融入為實現社會進步和國家繁榮昌盛而不懈奮斗的滔滔洪流,才會實現自己的個人理想和人生價值。
❹ 小學部編版道德與法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哪一冊哪一個單元的知識
小學部編版道德與法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該是思想品德課的內容
❺ 高中課本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要內容
國家層面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社會層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制
個人層面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哪兒來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核心價值觀的發展
1是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體系是新民主主義時期培育核心價值觀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石。
2是「為人民服務」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核心價值觀的根本內容和精神動力。
3是推翻「三座大山」、最終建立社會主義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目標和核心價值觀的實踐主題。
4是集中體現為「建立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和富強的新中國」的新民主主義綱領。
5是廣泛深入開展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思想道德教育。
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核心價值觀的發展:
1是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得到廣泛深入傳播
2是提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宏偉設想
3是廣泛開展了以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和為人民服務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
4是培育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
三、改革開放新時期核心價值觀的發展: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恢復和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把馬克思主義與改革開放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實踐相結合,
2006年3月,在第十屆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提出「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
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指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24字核心價值觀分為國家、社會和公民個人三個層面。
❼ 如何在歷史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
怎樣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歷史教學中
——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角度說起
成都市華陽中學
李哲蘋
【內容摘要】歷史教學的目標除了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之外,更多的是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
培養,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其民族責任感、愛國心等等。這些目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
值觀的內容是緊密相連的,因此本文試圖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角度談談筆者在平時教學中將社會主義核心
價值觀滲透到歷史課堂中的具體做法。
關鍵詞:情感、態度、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系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准》
(
實驗
)
把教學目標分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部分,
但現階段的高中歷史教學,在高考指揮棒的指引下,往往重視「知識與能力」
「過程與方法」
,而輕「情感
態度與價值觀」
。但是歷史課除了要讓學生學到知識外,還要體現歷史的教育功能。而歷史的教育功能更
多地需要通過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目標來實現。因此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既是歷史教學的靈魂,也是歷史
教學的終極目標。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
有哪些具體的情感、
態度、
價值觀?對此,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准》
(
實驗
)
和
《
(
普
通高中歷史課程標准
)(
實驗
)
解讀》都沒有明確的闡述。因此江蘇省歷史特級教師束鵬芳先生依據教育意義
上的情感分類,結合高中歷史教學的內容,構建了歷史學科情感教育的目標分類:
1
、歷史學科情感教育中的道德感: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呵護民情民意的時代感;公正不阿,態度鮮
明的是非感;不畏強暴,敢於仗義執言的正義感;以天下為己任,獻身社會與事業的責任感;一諾千金,
關愛他人的友誼感;救死扶傷,濟貧解危的人道主義感。
2
、歷史學科情感教育中的理智感:敢於學習、大膽探索、刻意追求、勇於攀登的精神,意志堅定、
頑強拼搏、百折不撓、不斷進取的精神,維護正義、信奉真理的精神,實事求是、勇於承認錯誤和修正錯
誤的精神,矢志於事業、堅持到底的精神等。
3
、歷史學科情感教育中的審美感:對人類悠久燦爛的文化熱愛和欣賞的情感,對歷史人物的言行和
崇高的道德境界的贊賞和頌揚的情感,對某些歷史事件的過程與結果體驗一種悲壯或喜悅的情感,對歷史
事件與人物所寄存的環境包括壯麗山河加以謳歌的情感等
❽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中的政治書的哪冊書上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和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與哲學》,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兩冊都有。
❾ 解讀新教材:「部編本」語文教材新在哪兒
新學期,約五成小學生和六成初中生將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
新教材,新在哪兒
記者 葛亮亮《人民日報》( 2016年08月18日11 版)
今年9月初新學期開始後,全國將有數百萬小學生和初中生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部編本」是指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為什麼要編寫「部編本」?教材內容有何變化?注重培養學生的哪些能力?記者采訪了「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總主編、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教授。
現有的「一綱多本」教材質量參差不齊,「部編本」想起到示範作用
記者:目前語文教材有多個出版社的不同版本,為何還要編寫「部編本」?
溫:「部編本」是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除了語文,還有德育和歷史。現有的語文教材編寫出版還是「一綱多本」,小學有12種版本,初中有8種版本。這些版本現在也都做了修訂,和「部編本」一同投入使用。「部編本」取代了原來人教版,覆蓋面比較廣,小學約佔50%,初中約佔60%。
實施「一綱多本」,雖然調動了地方和出版社的積極性,教材的編寫出版呈現活躍的局面,但也出現一些問題,教材的選擇使用受到經濟等因素左右,不能真正做到選優。
另外,教材主要由出版社組織編寫,受到一些條件限制,影響到編寫出版的質量。為此,中央決定組織編寫德育、歷史和語文三科教材。「部編本」教材力圖在多種教材並存的情況下,起到示範作用,促進教材編寫質量的提升。
記者:能說說編寫隊伍組成和編寫的過程嗎?
溫:語文教材的總主編和主要編寫人員是全國申報遴選、教育部聘任的,編寫組主要由三部分人組成,一是學科專家,包括一些大學教授、作家和詩人,二是優秀的教研員和教師,三是人教社的編輯。前後參加編寫組的有60多人,另外還有外圍的各學科的咨詢專家、學者,人數就更多了。
「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從2012年3月8日正式啟動,到現在4年多了。以往教材編制都由出版社來實施,請個主編,搭起班子,最多也就用一二年。教材編寫經過復雜的程序,包括確定大綱和體例框架、擬定樣張、選文、進入具體編寫等。起始年級初稿出來後,先後經過14輪評審,還請100名基層的特級教師提意見,最後才提交給教育部。
教材編寫不只照顧人文性,還注重訓練必需的語文能力、寫作口語
記者:「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是什麼?
溫:概括起來有4點。
一是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整體規劃,有機滲透」。教材編寫實質上是國家行為,所以教材編寫立意要高,要立德樹人。
二是接地氣,滿足一線需要,對教學弊病起糾偏作用。在確定編寫方案之前,編寫組對十多年來課程改革以及課程標准實施的得失狀況,進行了細致的調查總結,但對於教學中普遍存在的某些問題,也注意「糾偏」。比如,現在語文教學普遍是兩多一少:精讀精講太多,反復操練太多,學生讀書太少。新編語文教材注意到這個問題,採取了一些改進辦法。
三是加強教材編寫的科學性。編寫組學習和繼承了以往教材編寫好的經驗,並借鑒國外先進做法,實行「編研結合」,還特別重視學界有關語文認知規律的研究成果,加以選擇、吸收和轉化,用來指導編寫。比如,新編一年級教材的識字課文就採納了北師大關於兒童字頻研究的成果,把兒童讀書最需要先認識的300個字,安排在教材中,努力體現教材編寫的科學性。整個編寫過程都是一邊研究,一邊編書。
四是貼近當代學生生活,體現時代性。「部編本」語文教材在課文的選取、習題的設計、教學活動的安排等方面,努力切入當代中小學生的語文生活,適應社會轉型和時代需求。比如,如何正確地認識和使用新媒體,如何過濾信息,都在教材中有體現。
記者:和其他版本語文教材比較,「部編本」的框架體例有何不同?
溫:現有各種版本語文教材基本上都是主題單元結構,多照顧到人文性,而可能忽略了語文教學的規律。選文也往往只顧一頭,只考慮所選課文是否適合本單元主題,難於照顧到本單元應當學習哪些知識、訓練哪些能力。語文教學也就失去了必要的梯度。「部編本」語文教材採用「雙線組織單元結構」,即按照「內容主題」組織單元,課文大致都能體現相關的主題,形成一條貫穿全套教材的、顯性的線索;同時又有另一條線索,即將「語文素養」的各種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語文知識、必需的語文能力、適當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以及寫作、口語訓練,等等,分成若干個知識或能力訓練的「點」,由淺入深,由易及難,分布並體現在各個單元的課文導引或習題設計之中。
傳統文化篇目多了,很多經典課文回來了,尚未沉澱的「時文」少了
記者:語文教材的選文歷來被社會關心,您能介紹一下選文標准嗎?
溫:「部編本」的課文選篇強調經典性、文質兼美、適宜教學,此外還適當兼顧時代性。課改之後流行的各種版本語文,都把人文性放在最重要位置,另外,很重視引起學生的興趣,甚至多選「時文」。這不能說不好,但不能偏了,新教材回到「守正」的立場,大家會發現,很多經典課文這次又回來了,尚未沉澱的「時文」相對少了。
有一個變化非常明顯,就是傳統文化的篇目增加了。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文,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優秀古詩文124篇,占所有選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初中古詩文選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選篇的51.7%,比原來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個年級40篇左右。體裁更加多樣,從《詩經》到清代的詩文,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錄。革命傳統教育的篇目也佔有較大的比重。小學選了40篇,初中29篇。魯迅的作品選有《故鄉》《阿長與山海經》等9篇。
記者:部編教材怎麼處理語文教學中知識體系的問題?
溫:這套教材注意重新確定語文教學的「知識體系」,落實那些體現語文核心素養的知識點、能力點。
近幾年的語文教學很活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得到尊重。但又出現另一趨向,就是知識體系被弱化。教材在知識體系的建構上,不敢理直氣壯地講語文知識,不敢放手設置基本能力的訓練,知識點和能力訓練點不突出,也不成系列。
「部編本」語文教材很重要的一點改進,就是讓課程內容目標體現的線索清晰,各個學段、年級、單元的教學要點清晰。
這套新教材的編寫一開始就注意這個問題,按照「課標」的學段目標要求來細化哪些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訓練,落實到各個單元。有些必要的語法修辭知識,則配合課文教學,以補白形式出現。努力做到「一課一得」。現在不是強調「語文核心素養」嗎?「部編本」語文教材就已經在努力建構適合中小學的語文核心素養體系。但這是「隱在」的,不是「顯在」的,在教材的呈現和教學中並不刻意強調體系,防止過度的操練。
記者:目前語文教學中的嚴峻問題是學生讀書少,部編教材在鼓勵讀書方面有何舉措?
溫:舉措就是把課外閱讀納入教材體制。比如,小學一年級就設置了「和大人一起讀」,意在和學前教育銜接,一開始就引導讀書興趣。小學中高年級幾乎每一單元都有課外閱讀的延伸。初中則加強了「名著選讀」,改變以往那種「賞析體」寫法,注重「一書一法」,每次「名著選讀」課,都引導學生重點學習某一種讀書的方法。激發興趣,傳授方法,是「名著選讀」設置的改革方向。如瀏覽、快讀、讀整本書、讀不同文體,等等,都各有方法引導。多數課後思考題或拓展題,也都有課外閱讀的提示引導。這就把語文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形成「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制。
這可能是一個突破,讓語文課更重視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包括課外閱讀,努力做到課標所要求的「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新教材雖然力圖把「教讀」「自讀」和課外閱讀三者結合起來,但也還需要老師們去「加碼」。建議老師們採取1+X的辦法,即講一篇課文,附加若干篇課外閱讀的文章。
記者:寫作教學比較難,歷來語文教材的寫作部分容易引起爭議。「部編本」的寫作教學安排有何新意?
溫:我們力圖突破既有的模式,在突出綜合能力的前提下,注重基本寫作方法的引導。寫作方法和技能訓練的設計編排照顧到教學順序,讓老師能夠落實,克服隨意性。但也注意到避免應試式的反復操練。寫作課的系列努力做到中心突出,簡明扼要,有可操作性。初一兩個學期一共12次寫作課,每個單元1次。分別是熱愛生活熱愛寫作,學會記事,寫人要抓住特點,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發揮聯想與想像,寫出人物精神,學習抒情,抓住細節,怎樣選材,文從字順,語言簡明。每次都突出一點,給予方法,又照顧全般。和以往教材比較,現在的編法是希望有一個系列,更能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也比較有「抓手」,比較方便教學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