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新課標新在哪裡高中歷史

新課標新在哪裡高中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02 20:14:45

⑴ 新課標高中歷史應該如何復習

1 更新學習觀念,培養全面能力
新課標的施行,改變了我們傳統的教學方式,這就需要教師和學生來共同適應教學方式的轉變。我們應該思考一下:新課標的施行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新的觀念?比如,教材是教學的重要工具,但卻不應該拘泥於教材,要敢於打破常規,接受新的教學理念,以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大化;教師在講授課程的過程中,要注重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實際,以有效整合生活經驗、學科知識與社會發展三個方面的內容;另外在進行傳統的課堂講授方法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研究性學習。
以上這些觀念需要我們接納、吸收,並且貫徹於平時的歷史復習過程之中。在實際操作層面來看,我們在觀念轉變上應該關注以下幾點。
1.1 重視「構建課程」,提高教學能力
在很長一段時期里,我們的高中歷史教學都是以課本為中心,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普遍都認為教學和考試必須嚴格遵循課本的內容,於是教師為了取得好的教學成績而讓學生背書、做題,大搞「題海戰術」,走進了求偏求難的怪圈。
這次新的一輪高中歷史課程改革,打破了過去教材編寫上由一兩家出版社壟斷的局面,推動了高考命題方式的變革,使得任何一本教材都無法成為復習的固定藍本,必須由教師來整合新課標的各項內容,重新解析知識點,引導學生有效地復習。通過精細化的重組,將教材的知識點剝離出來,讓學生明白自己要掌握什麼內容?掌握到什麼程度?內容之間的關系如何?教師在復習過程中,應該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點的闡釋與運用,對知識點內容的挖掘與聯系。
通過以上幾種方法,能夠有效提高復習效率,使學生的成績穩步增長。
1.2 改變教學方式,提倡「設計學習」
做為一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考慮的是怎樣教,而不是學生怎樣學。既然高中復習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取得更好的成績,那麼,我們就應該樹立「以學生為本」的備考觀,歷史復習必須從勤奮型向效益型轉變。
這種「設計學習」的方式要求歷史教師應該把復習的側重點放在導讀、導學、導練、導評這幾個方面上。
導讀,即引導學生做讀書筆記、編寫讀書提綱、提煉學習要點。採用「學案」這種方式來規范學生的預習就是一種非常好的做法。
導學,即教師對重點難點內容的釋疑解惑,還包含著教師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導練,即教師對復習試題的選擇和把握,試題應該有目的性、針對性、有效性,避免題海戰術。
導評,即教師對復習試題的講評。評要到位,切中要點,而不能漫無目的,達不到實際效果。
1.3 注重復習效率,反對疲勞戰術
中學高考復習的方法一直是爭分奪秒,加大復習強度,這樣雖然可能在短期內見效,但長此以往,不但學生的身體吃不消,而且會適得其反,並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成績。只有科學備考、注重效率才是高效的復習策略。
首先,要堅持研究性學習,准確把握主幹知識的脈絡,並且要使復習的難度與高考的難度相近,以使學生適應高考的命題方式。
其次,復習課要精講多練,教師要講得明白,講得精彩,學生要提高探究能力,提高接受能力。
第三,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考試技能。高考關乎學生的命運,使學生考一個好成績便成了教師的任務。因此,培養學生的答題能力就成了復習中的重要環節。
1.4 改變粗放教學方式,注重教學細節
為了應對現在高考多變的命題方式,因此加強基礎知識是我們的有力武器。
首先,通過讀書去落實。要引導學生帶著目的去讀書,比如《中國民族工業的短暫春天》一課,要落實時間、區域分布、工業類型、發展速度、特徵、影響等幾個面去把握知識點,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歸納總結能力。
其次,通過遷移去落實。例如可以通過課本、地圖以及課外資料等不同方式來強化知識點的記憶,還可以觸類旁通,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通過聯系去落實。新課標歷史教材不同於舊版,並不是按時間順序來敘述歷史事件,而是通過不同的專題來講述,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把歷史教材中相關聯的內容加以聯系,形成一個全面系統的知識網路。
2 復習進程的規劃與策略
現在高三歷史復習中比較成熟的模式是三輪復習法,第一輪復習基礎知識,第二輪培養綜合能力,第三輪進行強化訓練。實踐證明,這是一種比較有效的復習方法。
第一輪:我們要引導學生建立一種通史式的復習架構,即吃深吃透考試大綱,整理出歷史的時序體系,然後將教材中各專題的知識點分配到這一體系中去,使學生對通史有一定的把握。
第二輪:這一輪的復習在第一輪的基礎上進行深化,把學生尚未掌握或未完全掌握的知識點歸納起來,獲得一個規律性的知識框架。
第三輪:這一輪的主要復習方法是歸納考點,並進行強化訓練,這時要注意模擬試題的質量,做到少而精,不搞題海戰術,培養學生的答題感,使每位同學找到答題的最佳路徑。
3 幾條復習准則
3.1 復習必須及時,並時常溫習
如果對初步記憶的知識進行溫習,及時鞏固,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說明每一次復習得多的知識而重復次數較少,不如復習范圍小而次數多的效果好。
3.2 要進行系統、綜合的復習
不能把復習看做是單純的重復,而是一個把知識綜合化和系統化的過程。所以復習時不要單純記憶教材,而是要重新組織教材的知識點,這樣才能促進復習效果的深化。
3.3 復習要有計劃
復習要有計劃,不能鬍子眉毛一把抓,不能搞突擊復習,或者漫無目的的復習,這樣的復習效率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3.4 復習不能千篇一律
要根據不同的復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復習方法,如果不管復習內容,方法千篇一律,一定會使人疲勞甚至厭倦,達不到好的復習效果。

⑵ 哪裡有新課標人教版高中歷史課本TXT下載 謝啦!!!!!!!!

到網上下載就可以了,很方便的

⑶ 新課標下如何提高高中歷史教學質量淺談更

在傳統的應試教育的環境下,歷史被當作一門可有可無的副科,與此同時在高中歷史的教專學中,歷史老屬師總是照本宣科,以教材為本,採用機械式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向學生灌輸歷史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使學生失去了對歷史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更降低了高中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和質量。新課標的實施對高中歷史課堂的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向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要轉變原有的教學理念,更新教學觀念,把學生看成課堂教學的主體,充分發揮他們學習歷史的主動能動性,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才能讓學生參與到歷史的課堂教學中來,也才能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⑷ 新課標高一歷史 梳理

中國近代史
一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840~1919年)
一,鴉片戰爭
1.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及其危害 ①背景原因 ②鴉片對中國的巨大危害
2.中國政府的禁煙 ①林則徐的禁煙措施 ②虎門銷煙
3.英國為維護鴉片走私發動侵華戰爭 ①簡單經過: 1840年6月:廣東→福建→浙江→天津
1841年: 香港島→廣州虎門(關天培)→廈門→定海(三總兵)→吳淞(陳化成)→南京三元里
②結果:《南京條約》1842年 a.內容 條約——五項 附件——三項 b.危害
4.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的影響——開始進去半殖半封社會 ①社會性質的變化: 獨立主權國家→半獨立,主權受侵害——半殖半封建經濟結構→資本主義,封建經濟並存——半封
②社會矛盾的變化: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主要農民與地主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
③革命任務的變化:反封建→反帝反封建(舊民主主義革命開端)
二,第二次鴉片戰爭
1.背景原因 ①外國商品銷路不暢 ②三國提出"修約"要求被拒
2.借口與有關國家
3.戰爭的簡單經過1856~1858 廣州→天津《天津條約》1859~1860 天津→北京《北京條約》(大沽口) (火燒圓明園)
4.條約內容及其危害
5.沙俄乘機攫取中國大片領土
6.中國政局的變動與中外反動勢力的勾結①那拉氏發動"辛酉政變"1861年11月 ②那拉氏控制下中國政局的特點 ③中外反動勢力的勾結 放棄中立(英,法)願協助剿(法,俄)
三,太平天國運動
1.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教"——核心:反清,反傳統
2.洪,馮二人赴廣西傳教——紫荊山——思想,組織的准備
3.金田起義:1851年1月11日
4.永安建制: 天王—洪秀全 南王—馮雲山 北王—韋昌輝西王—肖朝貴 東王—楊秀清 冀王—石達開
5.太平天國的順利進軍,與定都天京(1853年3月)
6.《天朝田畝制度》
7.天京事變——太平天國由盛轉衰
8.太平天國後期的戰爭
①政治上——洪仁玕《資政新篇》李秀成——江,浙,上海:天京保衛戰
②軍事上 陳玉成——安徽:安慶保衛戰
9.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
10.歷史評價
①失敗原因 農民的局限 中外反動勢力強大
②歷史作用
③性質
四,洋務運動
1.洋務派的產生及其代表人物
①二個過程
②群體
③認識
④主張與目的
⑤代表性人物
2.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 ①創辦近代軍事工業〔代表企業,經營方式(官辦)與特點(三性),口號(自強),作用〕 ②創辦近代民用工業 ③創辦近代教育,引進西方科技 ④創辦近代海軍〔北洋海軍(1884年)→北洋艦隊(1888年)〕
3.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
五,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及其階級力量的成長
1.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的創辦(時間,地點,創辦人,企業名稱)
2.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處境與特點 ①處境:受壓迫,受束縛
②政治特點: a.革命性 b.少,小,弱 妥協性 不徹底 軟弱性
3.中國無產階級的產生及其特點 ①早於資產階級(三個來源) ②政治特點: 集中→團結 苦→革命性最堅決最徹底 ③早期斗爭→自發性經濟斗爭
六,中法戰爭
1.法國挑起戰爭的背景原因
2.戰爭的主要經過(二線三個戰役)
3.結果——中國不敗而敗——《中法新約》
4.台灣省的設立(1885年)
七,甲午中日戰爭
1.戰爭的背景狀況:中日出兵朝鮮,就撤軍問題產生分歧
2.日本突襲清軍,挑起戰爭
3.戰爭的主要經過:國外——平壤戰役 黃海戰役 國內 遼東半島戰役 威海衛戰役
4.結果:《馬關條約》
①時間,地點,人物
②內容:割地,賠款,開埠,設廠
③危害
5.戰爭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八,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
1.帝國主義對華資本輸出的形式及其危害 ①開設銀行 ②政治貸款 ③修築鐵路 ④投資設廠 ⑤開采礦山
2.中國社會經濟的半殖民地特點
3.帝國主義瓜分中國 ①強占租界地 ②劃分勢力范圍
4.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
九,戊戌變法
1.維新派的形成及其政治特點 ①維新派產生的歷史條件 經濟狀況——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階級力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台 ②維新派的政治主張 ③維新派的政治特點根由——接受雙重教育(傳統+西學)表現——政治上進步,但比較軟弱,反對根本革命
2.維新派的活動(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主要代表) ①辦學與講學(萬木草堂) ②多次上書(公車上書) ③創辦刊物(《中外紀聞》) ④組織維新團體:強學會,保國會
3.戊戌變法的實行及落實狀況 ①光緒帝下詔變法(1898.6.11) ②變法的主要內容 ③變法法令受到嚴重的干擾與阻礙 a.各省(除湖南省外)拒不執行 b.那拉氏打擊維新力量,組織發撲准備
4.戊戌變法的失敗
正面戰場的抗戰:
1、片面抗戰路線:(1)內容:只依靠政府和軍隊(2)原因:階級本性決定
2、抗戰概況:(1)37、8—11月淞滬會戰——失敗;(2)37年太原會戰(國共配合較好戰役)——失敗。平型關大捷——抗戰以來首次大捷;(3)38年台兒庄戰役——抗戰以來最大勝利 李宗仁指揮
3、評價:(1)抗戰態度比較積極,挫敗日本速決戰企圖,配合了敵後戰場的開辟。(在防禦階段,正面戰場是抗日的主戰場,國民黨軍隊是抗日的主力)(2)片面抗戰路線導致正面戰場喪師失地、一潰千里。
四、敵後戰場的抗戰:
1、全面抗戰路線:1937年秋中共洛川會議確定,即人民戰爭路線。
2、抗日根據地建立:八路軍建立的第一塊是晉察冀;陝甘寧是全國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樞和總後方,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五、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1938年春 駁斥了「速勝論」、「亡國論」論調,指出抗日戰爭是持久戰,勝利屬於中國,途徑要實行人民戰爭路線。
第二節 日本在淪陷區的殖民統治
一、抗戰進入相持階段
1、標志:1938年秋日本佔領廣州、武漢——同時表明日本速決戰企圖破產
2、原因:從日本方面看:(1)日本戰線過長,兵力、物力、財力嚴重不足;(2)抗日根據地的嚴重威脅。 從中國方面看:(1)正面戰場連續潰敗;(2)人民抗日力量尚需壯大
3、日本改變侵華方針: (1) 對國民黨:政治誘降為主(前以推翻國民政府為目標)、軍事打擊為輔(前軍事進攻為主) 影響:汪精衛公開投敵(38年底)建立南京漢奸政權(40年);蔣介石國民政府政策開始反對;正面戰場形勢惡化。 (2)對共產黨:集中兵力進攻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 影響:造成抗日根據地困難。
二、日本在淪區的統治:
1、經濟掠奪:政策(策略)——以戰養戰;總方針——把淪陷區經濟為它的附庸經濟。表現:(1)農業:強佔耕地、低價收購農產品;(2)掠奪勞動力;(3)「統制」工礦交通運輸業 目的:原料基地、戰爭需要、利潤。 (4)金融方面:搶占金銀、現款;開設銀行;苛捐雜稅。 2、思想文化:奴化教育——目的:摧殘民族意識,實現其同化政策 3、殖民統治:政策(策略)——以華制華;華北——治安強化運動;華中——「清鄉運動」
第三節 國民政府的反動政策
一、國民黨政策轉向反動
1、原因:(1)直接原因——日本政治誘降政策(2)根本原因——蔣介石國民政府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本性(3)重要原因——英美等勸降政策
2、標志:1939年初、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政策 說明其政策重心由對外開放抗日為主轉為對內反共為主——積極反共、消極抗日路線。
3、政策兩面性:對日想投降又不放棄抗日,對共想反共又不敢決裂 原因——民族矛盾、階級矛盾 的交織
二、內外政策表現:
1、對日本侵略:(1)政策(路線)消極抗日;(2)事件:1940年棗宜戰役——張自忠犧牲(被周恩來譽為「全國軍人的楷模」);1944年豫湘桂戰役大潰敗——主要原因是消極抗日、積極反共政策造成的(日本稱之為「大陸交通線戰役」——直接目的是援救南洋的孤軍)
3)影響:造成正面戰場形勢惡化
(2、對共產黨:(1)政策(路線)積極反共;(2)事件:1939年底1940年初發動第一次反共高潮;1941年初製造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變(說明蔣介石既要反共又不敢和中共決裂):葉挺被扣、項英犧牲——中共回擊:政治上揭露;軍事上重建新四軍軍部——陳毅為代軍長、劉少奇為政委。說明中共已經成熟;中共以斗爭求團結;說明中共堅持原則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3)影響:削弱了抗日力量,破壞著統一戰線。
參考資料:永恆的愛康康

⑸ 如何認識和把握高中歷史新課標教學理念

高中歷史新課程突破了以往歷史課程內容的編寫體系,課程結構依據「古今貫通、中外關聯」的原則,對老教材的歷史知識體系進行了重新整合,以專題的形式構建了高中歷史教學的新體系。這既避免了與初中歷史課程的簡單重復,也有利於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能力的提高。新課程體系要求高中歷史教師必須更新和改變陳舊、落後的教育觀念,樹立符合高中新課程改革需要的新教育理念。一個教案用了好幾年,同一個歷史知識去年這樣教,今年還是這樣教,教學能力停滯不前,這種缺乏反思的、靜態的歷史教學,是不利於歷史教師持續的、良性發展的。即使工作多年的老教師在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也必須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因為過去的許多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正在受到新課程的挑戰。
明確歷史教學反思的內容,是進行教學反思的前提。新課程標准要求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的現狀。然而在教學中師生普遍感到困惑的一個問題就是新課程必修課的教學內容過深過繁,教材內容過多,在教學實際中任務往往難以完成。新教材用模塊專題的方式來編寫教材,本意是使教學內容精練,突出重點主題,便於從一個特定的視角對歷史事件、現象、人物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和了解。採用中外合編的體例本意是通過對比、聯系,使學生深刻地理解世界歷史中的中國、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的聯系和相互影響。但導致跳躍性大,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被弱化。新課程非常強調初中階段的歷史基礎知識,學生在初中的歷史結構是以中外通史的形式出現的。而初中是開卷考試的形式,學生沒有記歷史基礎知識的習慣,由於沒有初中的基礎作鋪墊,又進一步增加了學習的難度,因而,初中的基礎知識與高中專題教學之間實在很難銜接。根據新課程的特點,反思目前我們的高中歷史教學,還存在諸多薄弱之處。如何讓學生喜歡歷史課,提高高中歷史教學質量,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
一. 高中歷史教師應當認真學習研究《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准》、學習新版中學歷史教育教學專著、讀經典的歷史專著和重要的歷史期刊,關注史學研究動態。切實轉變課程觀念、教學觀念、史學觀念,積極投身歷史課堂教學改革,打造歷史魅力課堂。教師只有通過新的課程標準的學習,才能理解新課程的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以及新課程的內容標准、教學建議和評估建議等,才能更好地把握新教材。因此,我們一定要確立新課程標準的地位,以新課程標准為依據指導教學,全面構建高中歷史教學。高中歷史新課程分為三個必修部分和六個選修部分模塊。新課程教材的幾個模塊涉及領域廣,知識深邃,教師只有不斷地進行專業知識的更新、學習,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才能夠適應新課程教學,教師應該與新課程共同成長。
二.高中歷史教師在歷史教學中要融入新史觀,把握新課標,優化教材結構。我們以往使用的舊教材體現的是片面的、教條的舊唯物史觀。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人類社會五種社會形態是舊唯物史觀主要觀點。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教師關注課程觀念和教學理念的轉變,但忽視新的史學觀念的吸納,史學理念陳舊。因此無論舊教材還是歷史教師都存在新史觀的缺失。新史觀的缺失既不利於高中歷史教學的與時俱進,也不利於學生高考歷史考試的發揮。在高校和中學最緊密的結合點——高考命題這個環節上,高校教師必定會把他們平時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直接或間接地體現出來。縱觀近幾年全國各地高考歷史試題都融入了新史觀,如全球史觀、文明史觀、唯物史觀中的現代化史觀等。新時代要求和高考推動,迫使我們在歷史教學中要融入新史觀。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把握新課標的方向,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做好學科知識內容的整合。教師在備課時要鑽研教材,研究教材結構及在本專題中甚至在本書中的地位,然後再選擇如何處理教材,對於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我們可以作一下適當的調整以優化教材結構。
三.高中歷史教師要以新的教學方法和思路去教學,要正確處理教材內容和教學形式之間的關系。新課程標准提倡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在課堂教學實施的過程中,為了給學生學習歷史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歷史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多種教學形式,改變過去那種嚴格按照教學流程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的狀況,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課堂討論、組織辯論會、編演歷史劇、開展歷史知識競賽、成語接力賽、虛擬拍賣會等都是老師們常用的教學形式。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參與教學,師生、生生之間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教師盡量多採用多媒體教學以實現教學手段現代化。 《新課程標准》中提出:「要努力創造條件,利用多媒體、網路組織教學,開發和製作歷史課件,開展歷史學科的計算機輔助教學。」在開發歷史課程資源的過程中,多媒體教學以其信息量大、簡潔靈活、動態感強、傳遞迅速、形象直觀、聲畫皆備等特點被越來越多的歷史教師所採用。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處理好歷史教學中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尤其是有利於歷史教學中創設情境,提供豐富的歷史學習材料,促進學生歷史思維的發展。當然多媒體教學不是萬能的,目前為止它只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替代不了通過師生交流與溝通而進行的知識傳遞與情感交流。因此,歷史教師在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要與常規的、甚至是傳統的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發揮各自的優勢。
四.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質疑精神。長期以來,我國的基礎教育一直是為「應試」服務的,始終以高考為目標。在高考指揮棒的指揮之下,歷史這門學科長期成為單純的復述性的學科,強調記憶性成為歷史教學的一大特點,教學中較少有學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維過程。很多歷史教師仍是傳統的以講解法與講述法結合為主,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不夠,很大程度上是教師的「一言堂」。很多歷史教師依然是以歷史知識經驗傳授型的教學結構為主。這就使得學生很難形成具有主體意識的社會科學理念、人文精神和質疑精神,這一點與我們現在所倡導的素質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新課程背景下的歷史課堂教學在形式上應該是靈活多樣的,教師的教學行為應該發生根本性的變革,由過去的以教師的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由過去的從教師的權威性教授轉向師生平等的對話,建立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由過去注重教學的結果轉向注重教學的過程。教師在歷史教學中應充分挖掘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歷史素材,讓學生在感知豐富具體的史實過程中,其人文的思想感情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歷史教師要有質疑的精神和尊重歷史的態度,在歷史教學中要由「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教」, 引導學生質疑,培養學生質疑意識,指導學生質疑的方法。
真正弄明白了反思的含義,才能進行認真、深刻的反思,只有有價值的反思,才能促進教育教學效率的提高,才能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才能推進課改向縱深發展。反思可以促進歷史教師的專業成長,反思可以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反思可以.增強教師參與教科研的積極性和自信心。作為積極投身於高中歷史教育課程改革的教師,就要善於自覺運用「教學反思」,盡管長期不懈的堅持的確很苦很累,但天長日久這些苦和累就會化作生命的芬芳,永遠滋潤和飄香。有經驗的歷史老師往往不會忽略一些看似意外的教學片斷,也不會隨著一節課的結束而結束自己的思考,更多的是通過多節次的課堂教學,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永遠把更好預設在下一節。歷史教學的最高境界應是將歷史教學上升到藝術層次演繹出來,教學設計過程是歷史教學藝術生成的重要過程,教學反思才能使歷史教師的專業水平在成長的道路上產生質的飛躍。

⑹ 誰有新課標高中歷史課本必修、選修全套下載

古代部分
一、古代中國政治制度
1、西周時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內容:西周時,武王將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別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貴族,讓他們建立諸侯國,鞏固周王朝的統治。諸侯有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的義務。周王是全國最高統治者,自稱天子,諸侯是周王的臣屬,必須服從於周王的命令。
作用:分封制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擴大了統治區域。但是到西周後期,由於諸侯勢力壯大,王權衰落,分封受到破壞,導致出現春秋戰國分裂混戰的局面。
(2)宗法制:用父系血緣關系的親疏來維系政治等級、鞏固國家統治的制度。最大特點是嫡長子繼承製。即嫡長子(大宗)繼承父親的宗主地位,庶子(小宗)進行分封。嫡長子與分封下去的眾子在親緣上是兄弟關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關系。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為表裡。宗法制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2、秦——清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
戰國時期,秦國商鞅變法後日益強大,秦王嬴政從公元前230年—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從秦到清以來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特點是皇權至高無上,地方權力集中到中央,中央權力集中於皇帝。

3、中央集權制度有什麼影響?
對秦朝的影響:①有利於國家的統一,對祖國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華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②有利於封建經濟的發展;③建立了地主階級對廣大勞動人民的專制統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處境的惡化。
對後世的影響: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權專制統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開創性,它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斷加強與完善。

4、從漢到元(清)政治制度的特點:(1)呈現出兩大基本矛盾和斗爭:一是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斗爭;二是皇權與相權的斗爭。在中央政權中,相權不斷削弱,君權不斷加強。在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中,中央嚴格控制地方政權,不允許有獨立的行政體系存在。(2)專制皇權不斷加強,到明清時期發展到頂峰。(3)其本質是加強皇權,維護專制統治。

5、明清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的發展的影響?
積極作用:有利於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鞏固,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為康乾盛世的出現提供政治保證。
消極作用:皇權極度膨脹,成為阻礙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明清之際,英國等西方國家先後發生了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英國的光榮革命、美國的獨立戰爭等),建立起資產階級的統治,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而明清君主專制統治的空前強化,極大妨礙了社會的進步,從此,中國社會的發展開始大大落後於西方。

二、古代中國的經濟
1、農業
(1)、耕作方式的變化:刀耕火種——石器鋤耕——鐵犁牛耕(春秋戰國時期)
(2)、土地私有制的確立:春秋時期,隨著鐵犁牛耕的出現,在井田之外出現大量私田。由於戰爭頻繁,井田上的勞動力減少,井田制日益瓦解。以魯國為代表的各諸侯國為增加收入,進行稅制改革,無論公田、私田,一律按畝納稅,促使了土地由國有向私有的轉化。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了。戰國時期,以商鞅變法為代表的各諸侯國通過變法活動,以法律形式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3)中國古代農業經濟(小農經濟)的基本特點是什麼?
A、以家庭為生產、生活的基本單位,農民佔有少量的生產資料;B、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C、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D、精耕細作。

2、手工業
(1)官營手工業:由政府直接經營、主要生產武器等軍用品和供官府、貴族消費的生活用品。生產不計成本、產品比較精美。
(2)主要成就:
冶金技術
冶銅:
商周:繁榮(如司母戊鼎) 春秋至秦漢: 廣泛採用鎏金、鑲嵌技術
冶鐵
西周晚期:已能製造鐵器,戰國:鐵農具推廣 東漢:水排,用水力鼓風冶鐵
煉鋼
春秋晚期:有鋼劍,魏晉南北朝:灌鋼法
制瓷業
商代:出現原始瓷器; 東漢:技術成熟,青瓷、白瓷; 唐代:形成南青北白兩大系統,輸往國外; 宋代:瓷窯遍布各地(五大名窯); 元代:制瓷中心景德鎮,出現青花瓷; 明清:瓷都—景德鎮,青花瓷、彩瓷、琺琅彩
絲織業
距今五六千年前:出現蠶繭和絲織品 戰國時期:棉、絹、羅、紗等品種多,產量大,質量高 漢代:絲綢之路 明清:進入鼎盛時期(1)絲織中心—蘇州、杭州 (2)民營絲織業興盛(3)絲織品工藝精巧,妝花緞、金寶地

3、商業
(1)市的形成與發展:
西漢:城市設有專供貿易的「市」,市與住宅區(坊)嚴格分開,官府設有專門的官員進行管理,開市、閉市有嚴格的時間限制。
唐代:規模擴大,但市坊仍然分開,仍有時間限制(唐後期在一些繁華的大城市逐漸打破時間、空間限制)、出現了專門的商業機構,如經營貨幣存放和借貸的櫃坊、市中外商雲集。
宋代:商業空前繁榮,市坊界限打破,時間也不再有限制,早晚都可經營。

(2)主要的商業城市和著名商幫
漢代:長安、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五都)
唐代:北方:長安、洛陽,南方:揚州、益州(成都)、外貿港口:廣州
宋代:北宋:開封,南宋:臨安(杭州)
元:大都、杭州、泉州
明清:北京、南京、蘇州、杭州
著名商幫:徽商、晉商(票號)

(3)中國古代商業有哪些特點?
A、商業產生之後不斷發展,到宋元時期空前繁榮;B、國內貿易、邊境貿易和對外貿易全面繁榮;C、類似於銀行的櫃坊、類似於匯票的飛錢和紙幣很早就出現;D、政府對商業的控制逐漸減少。

4、重農抑商和海禁(閉關鎖國)政策
(1)影響:重農抑商:阻礙工商業發展,強化了自然經濟,不利於商品經濟發展。
海禁政策: 積極:一定程度抵制了外來侵略。; 消極:妨礙了海外市場的開拓,抑制了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滋長;隔絕了中西文化交流,阻礙科技進步,導致中國落後於世界潮流。

三、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1、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1)百家爭鳴:春秋戰國時期在社會上形成一批以傳播文化,發展學術為宗旨的社會力量,它們被稱為「諸子百家」。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老子和莊子,主張「無為而治」,他們認為理想的社會是小國寡民的社會。墨家學派代表人物: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尚賢」。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韓非子,他主張以法治國,建立一個君主專制的國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
(2)孔子、孟子和荀子與儒家思想的形成。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潛心辦學和著述,整理六經,成為新學派的創建人,是後世的「至聖先師」。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孔子提出的「仁」,這其中包含了民本思想。
孟子將孔子的「仁」發展為「仁政」,進一步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
荀子也主張施政用「仁義」和「王道」,並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觀點。
從孔子創立儒家思想,到經過孟子、荀子的總結和改造,其體系更加完整。

2、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
(1)董仲舒的儒學主張:
A、針對中央集權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主張。 B、針對加強君權需要,提出「君權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應的儒家道德觀點。C、針對土地兼並現實,進一步發揮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張限田、薄斂、省役。D、針對為人處世標准,提出「三綱五常」,提倡孝道

(2)漢朝儒學成為正統思想
漢朝儒學成為正統思想漢武帝採取了三點具體措施:
其一,全面肯定新儒學思想;其二,起用文學儒者數百人參與國家大政;
其三,興辦太學,使天下文士都學儒家經典。
儒家思想經董仲舒改造,適應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加強的需要,漢武帝以後成為了封建社會正統思想。
3、宋明理學
(1)程朱理學
北宋程頤、程顥的思想:(1)「天理」是萬物的本源;(2)人倫道德、尊卑等級都是「天理」;(3)「仁」與萬物俱生。
南宋朱熹的思想:(1)理氣論,宇宙萬物都是由「理」和「氣」兩方面構成的,理先於氣而存在。(2)心性論,心統性情,人們應該克制自己的感情,讓道德理性來支配和指導行為。

(2)王陽明的新學
思想主張:心即理,人心便是萬物的本原,「心外無物」,是一種主觀唯心論的宇宙觀;致良知,認為「良知」是人固有的善性,主張「視天下為一家,中國猶一人」,發揮了儒家「仁」的思想。其最大特點就是由程朱理學的客觀唯心主義轉變為陽明心學的主觀唯心主義。

4、明清之家的儒學
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的進步思想
(1)政治上:反對君主專制獨裁,提倡「人民為主」。
(2)經濟上:重視手工業和商業,提倡「經世致用」。
(3)思想上:批判繼承傳統儒學,構築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思想體系。

四、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
1、科技成就
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造紙術、印刷術,促進歐洲文化的發展,推動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火葯在歐洲的應用與發展,推動世界從冷兵器時代進入熱兵器時代,使封建統治階級日益衰落;指南針的使用,使西歐人開辟了新航路,西方用殖民征服的方式開始將世界聯結成一個以資本主義為主導的整體。
西歐率先進入近代社會,整個世界在其推動下,逐步從古代向近代演變。

2、漢字與書畫
(1)漢字的起源與演變
漢字起源於六千多年前。在古文字階段,漢字形體演變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書、秦隸。在隸楷階段,漢字形體演變的序列是隸書、楷書。隸書盛行於漢代。魏晉時期是隸書向楷書的過渡階段。楷書盛行於隋唐。隸書、楷書是正式字體。在隸楷階段,還出現了輔助書體──草書和行書。

3、文學成就
詩經: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到春秋中葉的詩歌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具有人文主義精神和現實主義的創作態度
楚辭:採用楚國的方言、利用南方民歌的形式是一種新的詩歌體裁代表作品《離騷》
漢賦:特點:講究排比、散文韻文並用,缺點是辭藻過於華麗代表人:司馬相如班固
唐詩:中國的古典詩歌進入黃金時期:初唐陳子昂力改南朝的浮艷詩風,力倡盛唐詩風改革內容充實、感情豐富、語言剛勁質朴。盛唐詩歌成就最大,代表人,孟浩然、王維、高適、岑參、李白、杜甫.中唐:反映生活,代表白居易,晚唐:憂國憂民杜牧、李商隱
宋詞:蘇軾:豪邁奔放、雄渾壯觀《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柳永:反映市民生活《雨霖鈴》
李清照:風格委婉、感情真摯、明白如話、生活氣息濃厚,作品滲透了憂傷的感情和對中原故土的懷念,辛棄疾繼承和發展了蘇軾的豪放詞風和對祖國山河分裂的悲痛《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
元曲:在文學史上與唐詩、宋詞並稱,是元雜劇和元曲的合稱,元雜劇把音樂、歌唱、舞蹈、表演、道白熔於一體並產生了韻文和散文組合的結構完整的文學劇本。元曲是當時北方地區流行歌曲。代表作品關漢卿的《竇娥怨》
明清小說:《三國演義》羅貫中(元末明初),最早的長篇章回歷史演義小說
《水滸傳》施耐庵(元末明初),第一步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英雄傳奇小說
《西遊記》吳承恩(明朝),我國古代優秀的長篇神魔小說
《紅樓夢》曹雪芹(清朝),古代最優秀的長篇小說

五、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1、古希臘的民主制度
(1)希臘地理環境與城邦制度對希臘文明的影響
古希臘文明的興起以海洋為依託。古希臘地處地中海東部的巴爾干半島,東鄰愛琴海,天然良港多。此外,希臘半島上重巒疊嶂。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希臘出現了兩百多個奴隸制小國,史稱「城邦」。城邦的基本特徵是小國寡民、獨立自治。海外貿易興盛,殖民及其他經濟和文化交往活動,使古希臘形成了寬松自由的社會環境,並較早的接受了平等互利的觀念,這一切都有助於古希臘民主政治的建立。

(2)雅典民主政治對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意義
使古代希臘在眾多文化領域取得輝煌成就,產生了一大批文化巨匠;其民主政體的理論和實踐為後來歐美資產階級提供了思想基礎。雅典古典時代的輝煌誕生於民主政治的寬松和自由的氛圍中
進步性:雅典民主政治開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專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較為健全的民主制度,是雅典古典時代輝煌局面出現的重要原因。
局限性:就民主的范圍而言,廣大奴隸、婦女、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制度之外;就其性質而言,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種較遠時的直接民主,只適用於小國寡民的城邦;抽簽選舉和輪流坐莊的參政方式,很可能會導致國家權力被濫用和誤用

2、羅馬法
(1)內容:羅馬法指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7世紀,羅馬制定和實施過的所有法律。從形式上可以區分為成文法與習慣法;從整體結構上看包括公民法、萬民法和自然法。
(2)作用:維護了羅馬帝國的政治經濟統治;為資產階級戰勝封建勢力完成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理論武器;奠定了近代歐洲法律體系的基礎,是各國立法所遵循的範本。
(3)局限性: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羅馬法的制定主要是體現帝國統治者的利益,對於被統治者來說,只能承擔義務,受到不公正的處罰。

⑺ 新課標高中歷史一共幾本書 文科高考時考

歷史書來一共有3本 選修自己源選課 一般老師會給你們選擇 比較簡單 我高中時候學的是文科 我現在在大學已經是大二了 學的是經濟學 如需要幫助的話 我可以給你簡答的 總的來說 這四本書 每本書都有它的側重點 是比較簡單的 如有疑問 可繼續提問 望採納

⑻ 哪裡能買到新課標的高中歷史教材要嶽麓版和人教版的。

http://search.book.dangdang.com/search.aspx?key=新課標復高中制歷史教材&category=01.43.54&type=fl 當當網的

閱讀全文

與新課標新在哪裡高中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