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歷史上有哪些追求自由的人
莊子:視功名如糞土,在天地間逍遙。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寄情於回田園之間,采答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天生有才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
嵇康:非湯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意思是:什麼孔子周公那一套禮教都是騙人的把戲,還是過著自然無為的生活吧。
裴多菲: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滿意請採納哦~O(∩_∩)O謝謝
❷ 歷史上有哪些追逐自由的人
莊子:視功名如糞土,在天地間逍遙。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寄情於田園回之間,採菊東籬下,悠答然見南山。
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天生有才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
嵇康:非湯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意思是:什麼孔子周公那一套禮教都是騙人的把戲,還是過著自然無為的生活吧。
❸ 歷史上有哪些內心強大的人
知己知彼,禮讓為先,三思而後行,少說話多做事,認清並且服從游戲規則比如說玩牌時來好牌了不要急有規則限定的,最重要一條必須要能吃苦,現代社會競爭那麼激烈個人感覺人就是金錢的奴隸,要成功自身努力是前提,宇宙的運作是有規律的,人類作為宇宙的組成部分當然也不例外,與人處事的規律就是要守規矩講道理,家庭有倫理,國家有法律,遇到不講理的人或事就要找出理來回應,比如運用法律武器,建議樓主先從謙虛做起,因為謙虛永遠是好的,這是為人處世鐵的定律,就像非洲的母獅吃飽後就不會再去捕獵一樣,這是自然規律,換成人類思想就是要適可而止以期能生生不息,也許樓主會體會到其中的好處。現在有不少人拋棄甚至全盤否定傳統思想,這樣做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失去了道德約束,考慮事情不全面不客觀,凡是自我為中心,動輒以解放思想,套用西方民主為理由,甚至直接沿用西方的思維利益第一也就是結果第一,我是先進的就是正確的,原因只在其次,套用那句廣告詞需要理由嗎,整個一星爺的無厘頭,我喜歡星爺的電影,但是生活當中絕不能無厘頭,三思而後行,不能沖口而出,做事情要先想原因,要是主觀武斷不論因果搞不好就會分不清對錯,到最後迷失自我,中國傳統思想講道義為先,所謂公道自有人心在,問題是現在很多人是人心不古,人家西方雖然是私有化資本家當道搞的是叢林法則,利益為先但是發展數百年,法律已經非常健全,比如工會,社會保障等等,在加上他們信仰的上帝客觀上要約束不道德的行為,咱們暫時還沒有那條件去約束人們的行為,可想而知如果咱們不要傳統思想後果的嚴重性,比如現在的一部分爆發戶為富不仁,某些富二代留學生,家常倫理的缺失,教育以成績第一很少有古代德為先的做法,工會力量和資方缺乏對話權等等太多了,一句話在中國搞西方那樣的利益最大化缺乏社會體制的約束,實際上傳統思想是客觀的有先進性和可持續性的,西方學者普遍認為港台,韓國小日本,都是儒家思想加民主資本主義成功的案例,日本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就說過管理一個企業一本論語足以,老實說以上那些大道理我個人都做不到,說容易做就難啊! 參考資料人民網儒家思想的現實意義,一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目前人與自然的矛盾已發展到了十分嚴重的地步;二是,人與人之間的問題,這包括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群體 ( 社會 ) ,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之間的問題,這中間的矛盾極其復雜而難以解決;三是,個人自我身心內外的問題,個人的身心內外的矛盾已成為時代病。也就是說,當前人類社會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人和自然的矛盾、人和人的矛盾、人自我身心內外的矛盾,這些矛盾如何解決?我認為,我國儒學的「天人合一」、「人我合一」、「身心合一」也許可以為我們解決上面提到的三大矛盾,提供某些有意義的思想資源。
「天人合一」的世界觀和思維模式,是解決當前生態危機,實現「人」和「天」和諧發展的路子
我們的地球,為什麼會發生生態問題?也許原因很多,但是人類對地球自然環境的破壞,是造成當前生態問題的主要原因。 1992 年世界 1575 名科學家發表的一份《世界科學家對人類的警告》中提到 : 人類和自然正在走上一條相互抵觸的道路。我認為,這個觀點反映了當前的現實。
由於近兩三百年,在工業化、現代化進程中對自然的利用和征服,雖然對改善人類生活條件起著巨大的作用,但同時也由於對自然資源的無情破壞、過量和無序開發,嚴重破壞了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這樣一種情況的發生,不能不說和西方哲學的傳統的「天人二分」觀有關系。西方文化傳統曾長期把精神界和物質界的關系看成各自獨立、互不相乾的外在關系,其思維模式以「心」、「物」為獨立二元,為了「人」的需要可以不考慮到「自然」;對「自然」的征服也不必考慮「人」的生存條件。然而中國儒家的思維模式與之有著根本的不同,儒家認為研究「天」 ( 天道 ) ,不能不牽涉到「人」 ( 人道 ) ;同樣研究「人」,也不能不牽涉「天」。早在公元前三百多年前這個觀點就已被提出。
《郭店楚簡·語叢一》中說 : 「易,所以會天道、人道也。」說的是,《易經》這部書是講如何會通天道、人道所以然的道理的書。中國歷代儒家的重要思想家,大多繼承和發揮著這一「天人合一」的思想,這里不可能一一列舉,我們可以朱熹的話為代表,朱熹說 : 「天即人,人即天。人之始生,得之於天;既生此人,則天又在人矣。」這是說,「人」和「天」有著一種相即不離的內在關系,因為「人」是由「天」產生的,是「天」的一部分;但一旦「人」產生之後,「天」 ( 「天道」,天的道理 ) 就要由「人」來彰顯,「人」就有保護「天」的責任。因此,「人」不僅應「知天」 ( 知道利用「天道」的規律 ) ,而且應該「畏天」 ( 對「天」有所敬畏 ) 。因為照儒家看,「天」不僅有自然意義上的「天」,而且有神聖意義上的「天」。現在人們只講「知天」,而不知對「天」應有所敬畏。但是,儒家認為,「知天」和「畏天」是統一的,「知天」而不「畏天」,就會把「天」看成一死物,而不了解「天」乃是有機的、生生不息的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 ,也不了解「地」乃是生長養育萬物的載體 (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 。「畏天」而不「知天」,就會把「天」看成是外在於人的神秘力量,則不能體現「天」的活潑的氣象,不能體現「地」的孕育萬物的功能。由於「知天」和「畏天」是統一的,正說明「天人合一」思想體現著「人」對「天」的一種內在的責任。「為天地立心」就是「為生民立命」,不能分為兩截。
現在,我們既然看到「天人二分」的思維模式給人類社會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問題,我們能不能換一種思維模式來解決這一問題呢?「天人合一」作為另外一種處理「人」和「自然」的關系的世界觀和思維模式,不僅是解決當前生態危機,實現「人」和「天」的和諧 ( 諧調 ) 發展另一思考的路子,而且是「人」同於「天」的一種人生境界。
行「仁政」,將會使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之間和平共處;行「霸道」,只會引起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沖突,以至於戰爭
當前在人與人之間,擴而大之在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之間,由於對權力與慾望的極度膨脹,對物質利益的片面追求,對自然資源的惡性爭奪,造成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緊張,社會的冷漠、互不理解甚至仇視;在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繫上形成對立,互不信任,以至於發生種種沖突和戰爭。我們可以看到當前的「新帝國主義」在全球行使「霸權」,各種「原教旨主義」又在全球發動恐怖襲擊,這樣下去人類社會終將瓦解。那麼,我們能不能在儒家文化中找到某些有益於使人類走出這一困境的資源呢?我認為是有的。
在《郭店楚簡》中有一句話也許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 「道始於情」。這是說,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由感情開始建立的。樊遲問仁,孔子曰 : 「愛人」。這種愛人的思想由何而來?《中庸》引孔子的話說 : 「仁者,人也,親親為大。」仁愛的精神,是人自身所具有的,愛自己的親人是最基礎的。但「仁愛」之心不能停止於此,必須「推己及人」,所以《郭店楚簡》中說 : 「愛而篤之,愛也;其繼之愛人,仁也。」「孝之放,愛天下之民。」這就是說,孔子的「仁學」要求由「親親」擴大到「仁民」。所以孟子明確地提出「仁政」思想。「仁政」的思想內涵應說是極為豐富,但我認為孟子說的 : 「民之為道也,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最為重要。孟子的意思是說 : 對「人」的道理是,要使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穩固產業,他才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准則;沒有一定的穩固產業的人,便不會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准則。所以孟子說 : 「夫仁政,必自經界始」。意思是說,「仁政」首先要使老百姓有他自己的土地。但是如何把孔子儒家的以仁愛思想為基礎的「仁政」實現於社會呢?孔子說 : 「克己復禮曰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這是說,只有在「克己」的基礎上的「復禮」才叫作「仁」。費孝通先生對此有一解釋,他說 : 「克己才能復禮,復禮是取得進入社會,成為一個社會人的必要條件。」這話很有道理。因為「仁」是人自身的內在品德 ( 「愛生於性」 ) ,「禮」是規范人的行為的禮儀制度,它的作用是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使之和諧相處,「禮之用,和為貴。」人們進入社會必須遵守一定的禮儀制度,而對禮儀制度的遵守應該是出於人的「仁愛」之心,才符合「仁」的要求。這種把「仁愛」精神按照一定規范實現於日常生活之中,這樣社會就會安寧和諧了,「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孔子儒家思想,對一個國家的治國者,對於世界上那些發達國家的統治集團應是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的。「治國」、「平天下」應行「仁政」,不能行「霸道」。行「仁政」將會使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之間「和平共處」;行「霸道」只會引起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沖突,以至於戰爭。
自我身心和諧的路徑
儒家文化特別強調人的道德實踐對於建立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郭店楚簡》中說 : 「聞道反己,修身者也。」聽到了合乎道義的道理要反求諸己,這就是修身。儒家經典《大學》認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這就是說,儒家認為如果個人的道德修養好了,那麼「家」可以齊,「國」可以治,「天下」可以太平,人類的和諧社會就可實現。儒家和諧社會的理想既然是建立在人的道德修養 ( 修身 ) 實踐的基礎上,因此儒家特別重視人的自我身心內外的協調。
儒家認為,生死和富貴不是人追求的終極目標,而提高自我的道德學問以為社會的福祉才是人追求的終極目標。孔子說 : 「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而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孔子的這段話告訴我們的是做人的道理,「修德」並不容易,那就必須有崇高的理想,有為人類長遠利益考慮的胸懷。「講學」同樣不容易,它不但要求自己天天提高,而且要求負起對社會人文教化的責任。「改過」,人總是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問題是要勇於改正錯誤,這樣才能成為一合格的人。「向善」,是說人生在世,應日日向著善的方向努力,做到「日日新,又日新。」「修德」、「講學」、「改過」、「向善」是做人的道理,是使人自我身心內外和諧的路徑。中國的社會應該是「以法治國」的社會,中國的社會應該是「以德育人」的社會。
❹ 歷史上有哪些保持平常心的偉人
最具平常心的偉人,往往都是具有偉大抱負的人,他們的抱負是為大眾服務的,他們都把自己置之度外,也正是這樣的人才值得我們敬仰的,你也就知道歷史上有哪些人啦!我最敬仰的當然是敬愛的周恩來總理了.
❺ 歷史上有哪些追逐自由的人
屈原
(前339?~前278?)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丹陽(今湖北秭歸)人。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於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懷王十五年(前304),張儀由秦至楚,以重金收買靳尚、子蘭、鄭袖等人充當內奸,同時以「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誘騙懷王,致使齊楚斷交。懷王受騙後惱羞成怒,兩度向秦出兵,均遭慘敗。於是屈原奉命出使齊國重修齊楚舊好。此間張儀又一次由秦至楚,進行瓦解齊楚聯盟的活動,使齊楚聯盟未能成功。懷王二十四年,秦楚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約懷王武關相會,懷王遂被秦扣留,最終客死秦國,頃襄王即位後繼續實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著作
創作屈原的作品計有《離騷》、《天問》、《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漁父》等篇是否為屈原所作,學術界尚有爭議。其中,《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天問》是古今罕見的奇特詩篇,它以問語一連向蒼天提出了172個問題,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學、哲學等許多領域,表現了詩人對傳統觀念的大膽懷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九歌》是在民間祭歌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一組祭神樂歌,詩中創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戀歌。屈原的作品是他堅持「美政」理想,與腐朽的楚國貴族集團進行斗爭的實錄。他的「美政」理想表現在作品中,就是「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離騷》)。所謂「舉賢授能」,就是不分貴賤,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選拔上來治理國家,反對世卿世祿,限制舊貴族對權位的壟斷。他還以奴隸傅說、屠夫呂望、商販寧戚的歷史事跡為例,說明了不拘身份選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謂「循繩墨而不頗」,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貴,限制舊貴族的種種特權。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了他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的尖銳對立,表達了他革除弊政的進步要求,而其最終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國危亡,使楚國走上富強的道路。與此相關,屈原的作品還深刻揭露了楚國政治的黑暗、楚國貴族集團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現了他堅持「美政」理想、堅持節操,「雖九死而猶未悔」的斗爭精神;同時表現了他憂國憂民、愛國愛民、矢志獻身祖國的決心。屈原雖遭讒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終以祖國的興亡、人民的疾苦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奮發圖強,做個中興之主。他明知忠貞耿直會招致禍患,但卻始終「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臨著許許多多的危險,在「楚材晉用」的時代完全可以去別國尋求出路,但他卻始終不肯離開楚國一步。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及其「可與日月爭光」的人格與意志。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是浪漫主義詩人的傑出代表。作為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志士,屈原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來感召和哺育著無數中華兒女,尤其是當國家民族處於危難之際,這種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顯。作為一個偉大的詩人,屈原的出現,不僅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而且他所開創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作開辟了一片新天地。後人也因此將《楚辭》與《詩經》並稱為「風、騷」。「風、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良傳統的源頭。同時,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還影響到漢賦的形成。在中國歷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熱愛的詩人。據《續齊諧記》和《隋書·地理志》載,屈原於農歷五月五投江自盡。中國民間五月五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的習俗就源於人們對屈原的紀念。1953年,屈原還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會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紀念。
❻ 歷史上有哪些反復無常的人
呂布是三國歷史上一來位反復無常的梟雄源,他因反復無常而出名,是因為他擁有反復無常的資本。但三國歷史上卻跳出一隻癩蛤蟆,妄圖成為「標榜史冊」的小人。他既沒有呂布的勇猛,也沒有劉備的仁德,更沒有曹操的謀略,最終只能以「宗教主」的身份忽悠人民群眾,不過再高的騙術也會有水落石出的一天,而他的結局必然是被憤怒的人民剁為肉泥。
中國史上最為反復無常的「倒戈將軍」石友三(1891年—1940年12月1日),字漢章,中國吉林省長春農安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反復無常---朱溫(852年-912年)曾被賜名朱全忠,稱帝後改名朱晃
❼ 歷史上自私自利的人有哪些
NO.10舜
舜本來出生貧寒,他的父親是個盲樂師,知子莫如父,瞎眼的老音樂家對自己兒子的底細知道得一清二楚,幾次想殺了他,可都被舜逃脫了。後來舜得到了堯的信賴而步步高升,等到掌握了大權之後,就把堯的兒子丹朱殺死,把堯囚禁起來,強迫堯把王位「禪讓」給他,另外還接收了堯的兩個女兒。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搞 「禪讓」的人。曹丕娶了漢獻帝兩個女兒,又逼迫漢獻帝禪讓之後,得意洋洋地說:「現在我才知道古代的禪讓是怎麼回事了!」
NO.9 伊尹
伊尹是湯的宰相,湯死後,他輔佐湯的兒子太甲,但不久以後,他就羅列了一堆太甲的罪名,把太甲囚禁在桐宮,自立為王。三年後,太甲在忠於自己的臣子幫助下逃脫,回來誅殺了伊尹。後來,伊尹的形象受到美化,主要是一些執掌權力的大臣想用伊尹做例子,廢除他們所不喜歡的皇帝。只要看看後來那些自命伊尹的人,他們和皇帝其實都是你死我活的關系:霍光(死後全家被殺)、董卓(被殺)、孫竣(後來全家被殺)、司馬昭(死後兒子篡權)。
NO.8朱熹
朱熹是程朱理學的代表人物,主張「存天理、滅人慾」,在道德上要求非常苛刻,他還用程伊川「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理論勸友人的妹妹守節,但他自己卻有過逼嫁守寡的弟媳婦以侵奪亡弟產業的隱事。另外,朱熹為了打擊報復不贊成自己觀點的唐仲友,將一名叫嚴蕊的妓女嚴刑拷打,企圖逼她承認與唐有男女關系,結果被嚴蕊拒絕,從這件事看,這個道德家的思想境界不如一個妓女。
NO.7洪秀全
一個落第書生,搖身一變成了邪教總頭目,還建立了一個政教合一的割據政權,把基督教的教義改得滑稽可笑。本來他身死國滅,已經證明了他人間天堂神話的破產,但後來又被不同的人所利用,把他打扮成農民的代言人,民族英雄,所以這個人還是要拎出來。
NO.6李世民
這個一代明君,有過屠城的記錄,也有過殺害兄弟,劫持父親,篡奪皇位的歷史,而且把弟媳婦也收羅進宮來做自己的妃子,完全是個殘忍、好殺、好色的傢伙,不過唐太宗很會做秀,他殺死兄弟後見高祖,吮著高祖的乳頭大哭那一段實在有點惡心人。他不僅改寫了歷史,還故意在史書里留一段故事,表示他自己是無權過問史書記錄的。唐太宗曾嘲笑秦皇漢武迷信不老金丹,最後自己因為吃了金丹中毒而死。
NO.5海瑞
海瑞有個女兒,才七歲,因為偷吃了別人一個餅,海瑞逼她活活餓死,其實這么小的孩子還不可能自殺,實在是被餓死的。管仲說:易牙為了討齊恆公的歡心,把自己兒子煮了給他吃,這種人殘忍到極點,為了榮華富貴什麼事也做得出來,千萬不能信任。相比之下,海瑞為了維護自己清官的聲譽,能把自己七歲的女兒餓死,其實他的本質和易牙是一丘之貉。
NO.4諸葛亮
諸葛亮在劉備死後,排擠原來益州的大臣李嚴等人,執掌大權,還用老子教訓兒子的口氣對劉禪說話,開一堆名單要劉禪信任,還說宮中府中,俱為一體,意思是全得聽他諸葛亮的。可惜諸葛亮死得早,他死的時候兒子也還小,所以沒來得及篡位,但是南諸葛,北司馬,他們的招數是相似的。
NO.3趙構
當人們世世代代通罵秦檜的時候,可曾想到,秦檜不過是一個幫凶而已,沒有皇帝的旨意,哪裡來十二道金牌,沒有皇帝的默許,秦檜怎麼可能把一個地位相當於副宰相的大將軍以莫須有的罪名冤殺,後來秦檜等人作為替罪羊永遠跪在岳飛墓前,宋高宗卻啥事沒有。
NO.2劉備
當人們說呂布是三姓家奴的時候,常常把劉備給忘了。劉備起先跟著劉焉,再追隨公孫瓚,陶謙給了他一些軍隊他就投了陶謙,沒多久陶謙不明不白死了,兩個兒子也死於非命。劉備在徐州混不多久地盤讓呂布奪去,他就厚著臉皮在託庇在呂布門下,但呂布終究不信任他,他就隨曹操滅了呂布,可一到京城,他又企圖對曹操下毒手,最後在徐州反曹,失敗後投袁紹,看袁紹不行又投劉表,劉表死後,一個兒子投降了曹操,另一個兒子在劉備手裡,年輕輕地據說酒色過度死了。周瑜打敗曹仁得到荊州,劉備卻厚著臉皮借了荊州一直不肯還,直到最後決裂。劉備最後一次背叛是老上司劉焉的兒子劉璋,《三國演義》里說他不肯奪同宗的地盤,那是胡說八道,他可熱心著呢。
NO.1弘歷
乾隆帝弘歷是個文化的摧殘者,但他不像秦始皇那樣焚書坑儒,弄得血出刮拉,而是大力提倡小學,讓儒們皓首窮經,不問世事。他編訂的四庫全書,收羅了大量珍本孤本,肆意篡改,再把原著毀掉,許多文字都被改得走了樣,特別是涉及對女真人和滿人的地方,甚至罵「虜」、「韃」的都不能倖免。另外乾隆還有一個嗜好,就是把他鑒賞過的古書畫都蓋上一個八寸見方的「乾隆御賞」,有些畫寬不過一尺,也照蓋不誤,很多名畫就被他蓋得大煞風景。
❽ 隨性隨心的人性格特點
隨性隨心的人性格特點
凡事隨遇而安,隨性不讓計較太多。
自信。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
❾ 歷史上隨波逐流的人有哪些
契丹滅後晉,到契丹任太傅。後漢(公元947年~公元948年)時任太師。後周(公元內951年~公元959年)容時任太師、中書令。馮道,官場老油條
字可道,自號「長樂老」。五代瀛州景城(今中國中部河北交河東北)人。後唐(公元923年~公元934年)、後晉(公元936年~公元940年)時任宰相
❿ 性.什麼叫隨性,隨性的人有那些表現阿
【詞目】隨性
【拼音】suí xìng
【英譯】being yourself
【詞性】中性。但在評價他人時回則常帶有貶義色彩。
【近義詞】答隨心,隨意,隨興 ,隨心所欲
詳細解釋
1、依隨自己的心情,不造作,不迎合,但也不放縱、隨性情而定。
2、可以毫無顧忌,可以無拘無束。
3、隨性、盡興,都是不要約束的意思。
4、貶義時意思則轉變為放縱,帶有不客觀思量事物、不顧忌他人感受而行事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