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歷史認識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歷史認識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03-02 13:56:02

『壹』 如何正確認識歷史教材的重點難點及應遵循的原則

教育學、心理學復習資料
一、教育學

1、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現象、揭示教育規律的一門科學。

2、我國春秋木年的《學記》是世界上第一部論述教育問題的專著。比古羅馬昆體良的《論演況家的教育》早約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長」、「不陵節而施」(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反映了啟發性教學原則);「教學相長」(體現了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一的教學規律)。

3、捷克誇美紐斯1632年的《大教學論》是近代第一部系統論述教育問題的專著。他提出了班級授課制。

4、美國杜威的《民本主義與教育》強調「兒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學」的方法,開創了「現代教育派」。

5、蘇聯贊可夫的《教學與發展》把學生的「一般發展」作為教學的出發點與歸屬。

6、美國布魯納的《教育過程》的主要思想是結構主義和發現法的教學方法。

7、蘇聯蘇霍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其著作被稱為「活的教育學」和「學校生活的網路全書」。

8、教育的概念:廣義指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個方面;狹義指學校教育;偏義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會屬性有:永恆性、歷史性、相對獨立性。

10、我國封建社會學校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四書」(《大學》、《中庸》、《論語》、《盂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其貫穿了儒家思想。

11、遺傳素質對人的身心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社會環境對人的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但環境決定論又是錯誤的,因為人接受環境影響不是消極的、被動的,而是積極的能動的實踐過程。

12、我國普通中學的雙重任務是:培養各行各業的勞動後備力量;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合格新生。

13、我國全面發展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

14、「雙基」是指系統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務之一是發展學生的智力,包括觀察力、想像力、思維力、記憶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維能力是決定性的因素。

16、體育的根本任務是增強學生體質。

17、蔡元培於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並主張「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務:(1)使學生具有正確的審美觀和感受美、鑒賞美的知識與能力;(2)培養學生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3)培養學生的心靈美和行為美。

19、勞動技術教育的任務:(1)培養學生的勞動觀點,養成正確的勞動態度和習慣;(2)教育學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產知識和勞動技能。

20、義務教育是依法律規定、適齡兒童和青少年都必須接收,國家、社會、家庭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義務教育是一種強制性教育。

21、教師是教育工作的組織者、領導者,在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22、教書育人是教師的根本任務。

23、教師勞動的特點:(1)復雜性、創造性;(2)時間上的連續性、空間上的廣延性;(3)長期性、間接性;(4)主體性、示範性。

24、教師的素養:職業道德素養、知識素養、能力素養。

25、學生是教育的客體、是自我教育和發展的主體、是發展中的人。

26、我國新型師生關系的特點是:(1)尊師愛生;(2)民主平等;(3)教學相長。從根本上說,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取決於教師的教育水平。

27、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傳遞和掌握社會經驗的雙邊活動。

28、教學是實現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學校工作心須堅持以教學為主,全面安排的原則。

29、教學過程是教學信息反饋和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教學中教師起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不是包辦代替。

30、課程是學校教育的核心,是學校培養未來人才的藍圖。

31、編寫學科課程標准和教材應遵循的原則:思想性和科學性統一;理論聯系實際;穩定性和時代性結合;系統性和可接受性結合。

32、知識不等同於智力,掌握知識的多少並不能標志智力發展的水平。教學過程中要把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結合起來,只重視能力培養的形式教育論(英國洛克)和只重視知識傳授的實質教育論(英國斯賓塞)都是錯誤的。

33、赫爾巴特提出了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一的規律。

34、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激發學習動機;(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這是中心環節;(4)鞏固知識;(5)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學原則:(1)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的原則;(2)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3)直觀性原則;(4)啟發性原則;(5)循環漸進原則;(6)鞏固性原則;(7)因材施教原則。

36、兩種對立的教學方法思想是啟發式和注入式。我們應當提倡啟發式,反對注入式。

37、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課堂教學。

38、常用的教學方法:

(」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①講授法:②談話法;⑧討論法;④讀書指導法。

(2)以直觀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①演示法;②參觀法。

(3)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①練習法;②實驗法:⑧實習作業法;④實踐活動法。

(4)以探究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發現法。

(5)以情感陶冶(體驗)為主的教學方法:①欣賞教學法;②情境教學法。

39、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1)備課;(2)上課(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3)課外作業的布置與批改;(4)課外輔導;(5)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

40、一節好課的基本要求:(」教學目的明確。(2)內容正確。突出重點,難點,抓住關鍵。

(3)結構合理。上課有高度計劃性、組織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當。(5)語言藝術。(6)板書有序。(7)態度從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紀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四個基本方面。

42、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培養提高的過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學生思想品德形成與否的關鍵,也是衡量一個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標志。

德行過程是沿著知、情、意、行的/頃序發展的,但其中任何一個要素都可以作為品德培養的開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提高過程,教師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持之以恆、導之以行」。

43、活動與交往是形成學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礎。

44、德育原則:社會主義方向性原則;從學生實際出發的原則;知行統一的原則;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的原則;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尊重信任和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45、馬卡連柯的平行教育理論: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46、德育的途徑:思想政治課是特別的重要途徑,其它各科教學是最經常、最基本途徑。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環境陶冶、藝術陶冶三種。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帶好班級、教好學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是有效地進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其中觀察法是一種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組織和培養班集體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節。培養正確的集體輿論和優良的班風,這是衡量班集體是否形成的重要標志之一。

二、心理學

51、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心理現象又稱心理活動,它包括:心理過程、個性心理。

52、心理過程:(」認知過程,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和想像;(2)情緒、情感過程;(3)意志過程。

53、個性心理:(」個性心理動力(傾向),包括需要、動機、興趣、信念、世界觀等;(2)個性心理特徵,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

54、心理是人腦的機能,腦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實質:客觀現實在人腦中的映象。

55、神經系統的基本活動方式——反射。

56、意識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識的基本特性:自覺的目的性、主觀能動性、社會制約性、以第二信號系統為主的兩種信號系統的協同性。

57、心理學科的性質:心理學是一門介於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之間的交叉學科。

58、需要的種類:(1)根據起源分:生理需要、社會需要;(2)根據對象分:物質需要、精神需要。

59、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可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稱愛和歸屬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

60、動機產生的條件:內在條件是需要,外在條件是刺激誘因。

6l、興趣是指個體積極認識、探究事物、從事活動的心理傾向。

62、興趣的品質特性:傾向性(又稱指向性)、廣博性、穩定性(又稱持久性)、效能性。

63、學習動機的激發:(1)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2)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3)充分利用反饋信息,有效進行獎懲。(4)合理設置課堂結構,妥善組織學習競賽。(5)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動機水平適中,最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65、成就結構理論認為:有三種現實的課堂結構:合作型、競爭型、個別化型。合作型目標結構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66、成敗歸因理論認為,學生常將成功或失敗歸因於四個方面:能力、努力、運氣、任務難度。

67、創設問題情境的理論基礎是成就動機理論。

68、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知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綜合整體的反映。感覺是知覺的基礎,知覺是感覺的整合。

69、生物鍾現象:人體內的一切物理變化和化學都是有節律的,這些節律性的變化就是所謂的「生物鍾」的機制。

70、知覺的特性:選擇性、整體性、理解性、恆常性。

71、注意的的特點: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動的組織特性。

72、注意的種類:不隨意注意(無意注意)、隨意注意(有意注意)、隨意後注意(有意後注意)。

73、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徵和內在規律的間接、概括的反映。間接性與概括性是思維的兩大基本特徵。

74、思維的種類:(1)根據憑借物與思維形態劃分:動作思維、形象思維、抽象邏輯思維。

(2)根據是否遵循邏輯規則分:非形式邏輯思維、形式邏輯思維。(3)根據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維、發散思維(求異思維)。

75、思維的過程:分析與綜合、比較、抽象與概括、系統化與具體化。

76、思維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斷、推理。

77、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1)提出問題(發現矛盾的過程)。(2)明確問題(找出主要矛盾的過程)。(3)提出假設(以假設形式找到解決問題方案)。(4)檢驗假設(通過理論和實踐形式檢驗假設)。

78、啟發是從其它事物能夠看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對解決問題起到啟發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79、定勢是指心理活動的一種准備狀態(心理傾向亢又稱心向。

80、遷移是已經獲得的知識技能和學習方法對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的影響。一種知識技能的掌握促進另一種知識技能的掌握是正遷移,如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反之為負遷移。

81、理解是學生對教材中有關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理解是學生掌握知識的中心環節。

82、想像是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面創造新形象的過程。想像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思維。感性材料是想像的基礎,實踐活動是推動想像的原因和動力。

83、想像的種類:(」根據想像時有無目的意圖分:有意想像、無意想像:(2)在有間想像中,根據內容的新穎性和創造性分:再造想像、創造想像;(3)根據想像活動與現實的關系分:幻想、理想、空想。

84、良好思維品質的特性:(1)廣闊性與深刻性。(2)獨立性與批判性。(3)邏輯性。(4)靈活性和敏捷性。(5)創造性。

85、記憶是過去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它包括識記、保持、再認和回憶三個基本環節,從信息加工況來看,即對輸入住處的編碼、儲存、提取的過程。

86、記憶的分類:(」根據內容與對象分:形象記憶、邏輯記憶、情緒記憶、動作記憶。(2)根據信息加工與記憶階段分: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87、保持是鞏固已獲得的知識經驗的過程。保持是記憶的中心環節。

88、遺忘:對識記過的材料不能再認與回憶,或者表現為錯誤的再認與回憶。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規律:遺忘進程不均衡,有「先快後慢」的特點。

89、聯想的種類與規律:接近性聯想(空間、時間上的接近)、相似性聯想(性質上相似)、對比律(性質上、特點上形成對比)、因果律(因果關系)。

90、良好的記憶品質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確性、准備性(指能否及時地從記憶中提取出所需的知識,是提取的應用特性)。

91、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活動方式。練習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徑。

92、知識為活動提供定向依據,而技能控制活動的執行。

93、高原現象:在操作技能練習到中期,會出現成績進步的暫停頓現象。

94、能力是直接影響活動的效率、使活動順利完成的個性特徵。知識、技能達到遷移程度,能「舉一反三」、「熟能生巧」,才能促進能力的發展。

95、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創造力是智力的高級表現形式。

96、超常兒童:智商在130以上;低常兒童:智商在70以下。

97、情緒是與生理需要相聯系的;情感是與社會性

的需要相聯系的。基本情緒分為:快樂、悲哀、恐懼;情緒按強度的持續時間可分為:心境、激情與應激。

98、克服內外困難是意志最重要的特徵。

99、意志行動的目的沖突有四種形式:雙趨式沖突、雙避式沖突、趨避式沖突、多重趨避式沖突。

100、巴甫洛夫把人的神經活動分成許多類型,其中有四種典型類型與氣質類型刑•應:強、不均衡型為膽汁質;強、均衡、靈活型為多血質;強、均衡、不靈活型為粘液質;弱型為抑鬱質。

101、性格是一個對現實的穩固態度和習慣化的行為方式方面的個性心理特徵。氣質形成得早,表現在先;而性格形成得晚,表現在後。性格是個性中的核心部分。

102、心理健康的現實標准:

自我意識正確;人際關系協調;性別角色分化;社會適應良好;情緒積極穩定;人格結構完整。其它標准還有:馬斯洛的「自我實現者」標准、「未來新人類」標准。

103、心理咨詢:精神分析法——弗洛依德;行為矯正法——華生;人本主義y:f法——羅傑斯;理性情緒療法——艾利斯。

104、青少年異性交往的原則:自然、適度。

三問答題:

1、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應具備怎樣的知識素養?

(1)比較系統的馬列主義理論修養。(2)精深的專業知識。

(3)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4)必備的教育科學知識,

2.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是什麼?

(1)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的規律。(2)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一的規律。

(3)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相統一的規律。(4)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一的規律。

3、遺忘的規律與特點有哪些?

(1)不重要和未經復習的輿容易遺忘。

(2)機械識記比意義識記、無意識記比有意識記易遺忘。

(3)遺忘有「先快後慢」的特點。

(4)消退說認為不經復習強化的內容,逐漸完全遺忘;干擾說認為主要由前攝抑制、倒攝抑制引起遺忘。

(5)遺忘還受動機和情緒的影響。

4、怎樣在教學過程中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1)注意喚起學生的隨意注意,提高學習的自覺性。明確教學的目的任務;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學生的思維;正確組織教學,嚴格要求學生。

(2)正確運用無意注意規律組織教學,教學環境的布置應有利於集中學生注意力;教學方法豐富多樣,有吸引力,防止單調死板。

(3)引導學生幾種注意交替使用。

5、試論述教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1)加強辯證唯物主義思維方法論的訓練,學會全面地、發展地、實事求是地看問題。

(2)運用啟發式方法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主動性。

(3)加強言語訓練。

(4)發揮定勢的積極作用,抑制定勢的消極作用。

(5)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品質。

6、師生關系的本質是什麼?我國社會主義新型師生關系的特點有哪些?

師生關系的本質是一種人際關系。

新型師生關系的特點是:(1)尊師愛生。(2)民主平等。(3)教學相長。

7、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務和具體方法各是什麼?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務是帶好班級,教好學生。

班主任工作的具體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組織和培養班集體;做好個別教育工作;與家庭社會教育密切配合,統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計劃和總結。

8、心理健康的現實標準是什麼?

自我意識正確;人際關系協調;性別角色分化;社會適應良好;情緒積極穩定;人格結構完整。

9、簡述馬斯洛的人格理論?

(1)自我實現。(2)需要層次理論: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歸屬和愛的需要④自尊需要⑤自

我實現的需要。

10、依據有關的學習動機理論,提出在日常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些具體措施。

(1)利用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新穎性,引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直接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實施啟發式教學,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認識興趣和求知慾。

(3)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4)充分利用反饋信息,有效進行獎懲,

(5)合理設置課堂結構,妥善組織學習競賽。

(6)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進學生繼續努力。

11、簡述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的主要內容。

(1)舊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發展;

(2)機器大工業生產提供了人的全面發展的基礎和可能;

(3)社會主義制度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條件,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惟一途徑。

12、教學過程中貫徹直觀性教學原則有哪些基本要求?

(1)根據教學任務、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恰當地選擇直觀手段。

(2)直視手段的運用必須與教師的講解密切配合。

(3)重視運用語言直觀。教師要善於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幫助學生掌握知識。

13、試論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相統一的教學規律。

(1)教學過程既要有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有學生的主體作用。

(2教師要對教學過程起主導作用。

(3)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其學習主動性。

(4)把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調動學生的自覺積極性正確地結合起來。

14、怎樣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智力技能?

(1)確立合理的智力活動原型;

(2)有效進行分階段練習;

(3)在練習過程中應注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注意原型的完備性、獨立性和概括性;適應培養階段的要求,正確使用語言;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

15、怎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1)激發好奇心、求知慾。培養創造動機;

(2)培養發散思維和集中思維相結合的能力;

(3)培養發展學生的直覺思維的能力;

(4)促進創造性的活動,培養創造性的個性品質。

16、注意有哪些品質特徵?它可以分為哪幾類?

注意的品質特徵有:注意的范圍;注意的穩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轉移。

注意可分為:不隨意注意(無意注意);隨意注意(有意注意);隨意後注意(有意後注意)。

17、良好的記憶品質表現在哪些方面?

(1)記憶的敏捷性。這是記憶的速度和效率特徵。

(2)記憶的持久性。這是記憶的保持特徵。

(3)記憶的准確性。這是記憶的正確和精確特徵。

(4)記憶的准備性。這是記憶的提取和應用特徵。

18.怎樣幫助學生

1)考試焦慮是考試時常見的一種心理現象。如果面臨重要的考試,而學習者又不是十分有把握,往往就會產生強烈的不安和擔憂。

(2)考試焦慮有一個最佳值,處於這個值時,考試效果最好,過低或過高,都會使學習受到抑制,最常見的問題是過度考試焦慮。

考試焦慮的矯正可通過以下方法。

①自信訓練。讓學生正確認識考試的重要性,擺正考試的位置,不要把考試看成是至高無上的東西。

②進行放鬆訓練或系統聰敏等,放鬆訓練有意念放鬆法和肌肉放鬆法。

③考試焦慮還可用想像系統脫敏法降低。

19、為什麼說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

(1)教育是一種有目的的培養人的活動,它規定著人的發展方向;

(2)教育,特別是學校教育給人的影響比較全面、系統和深刻;

(3)學校有專門負責教育工作的教師。

20、教師應具有什麼樣的能力結構?

(1)必須具備組織教育和教學的能力,表現在善於制定教學計劃,編寫教案,組織教學,與家庭、社會配合等方面;

(2)具備語言表達能力,教師語言應具有科學性、邏輯性和啟發性,並善於結合姿態、表情、手勢,使語言更具表現力;

(3)具備組織管理能力,表現在善於組織和管理班集體,對學生和班級日常工作良好地組織管理方面;

(4)具備自我調控能力,對於出現的新情況,教師能及時分析調整,使工作達到最優化的程度。

21、論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德育原則。

教育者要善於依靠和發揚學生品德中的積極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極因素,揚長避短,因勢利導,使學生思想品德不斷進步。

①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找出學生思想品德中的積極和消極因素;

②善於創造條件使積極因素健康成長,並逐步使這一因素成為學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導力量;要培養學生的進取心,啟發他們自我教育,發揚優點,克服缺點。

22.如何利用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互動關系來培養學習需要?

(1)學習動機通過直接制約學習積極性,影響學習效果;

(2)由於學習效果所產生的成敗體驗,反作用於學習動機;

(3)掌握評分的藝術,使每個學生體驗到成功感;

(4)使學生掌握扎實的知識技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23.什麼是注意?怎樣培養學生良好的注意品質?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或對象的指向性與集中性。

良好注意品質的培養:

①要培養學生廣泛而穩定的興趣;

②要加強意志力的鍛煉,培養「鬧中求靜」的本領;

③要養成嚴肅認真的學習態度,培養良好的注意習慣;

④要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有針對性地培養良好注意品質。

24.影響印象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1)自然特徵:包括社會刻板現象和暈輪效應

(2)社會特徵:人們能說明其在正式社會結構中明確位置的信息,確定其社會角色,然後再從他的社會角色來預言其行為,確定其對於我們的意義,確定我們行為的適當性。

(3)心理特徵:我們是依據具有社會評價意義的人際關系特徵和智力特徵來對別人進行歸類,並據此為自己的行為進行明確的方向。

25.請闡述青少年人際交往的發展特點,並談談如何對青少年進行人際交往教育?

青少年的人際關系的發展:

①朋友關系在青少年生活中非常重要;

②在情感、行為、觀點上與父母逐漸脫離,父母的榜樣作用也弱化了;

③在師生關系方面,他們開始評價教師的好壞,有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教師。

青少年的人際交往的教育:

①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互相接納,社會交換,維護自尊,情境控制。

②人際關系的建立:第一印象,主動交往,移情理解。

③人際關系的維護:避免爭論,勇於認錯,學會批評。

『貳』 簡述歷史教學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1)民 主性原則:該原則要求教師要為討論的開展創造一種寬松和諧的內民主氣氛,教師務必避免以權容威自居,也要避免在引導中下定論。
(2)全面性原則:該原則要求討論應面向全體學生,全員參與討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討論中有收獲。
(3)有效性原則:該原則要求任何形式的討論都應當有效。
(4)鼓勵性原則:該原則要求教師在討論中始終關注學生、信任學生、鼓勵學生。

『叄』 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原則有哪些試著以這些原則評價一個中國近現代歷史人物。(1500字左右)

一、基本原則:

1、全面性原則:堅持兩點論和一分為二的觀點,應從積極性和消極性、主觀動機和客觀效果方面全面評價。

2、階段論和方面論結合的原則:在縱的關系方面,歷史人物有階段上的劃分,從不同階段上作出不同的評價;在橫的關系方面,歷史人物又具有多重性,如有的人是英雄與暴君集於一身,評價時應採用方面論的方法。

3、發展性和長遠性的原則:從整個人類歷史發展角度去評價,從是否順應歷史進步潮流、是否體現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角度去評價。

4、主流性原則:要分清歷史人物的主流與支流,政治活動與個人生活方面的差別,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以個人道德標准代替歷史進步的標准。

5、適度性原則:評價歷史人物不能標新立異,不能違背主流學術觀點,不能違背一般人的善惡標准。

6、階級性原則:運用馬克思主義關於階級的觀點與階級分析的方法,但反對貼階級標簽,反對苛求古人。

7、實踐的原則:從是否有利於社會進步,有利於生產力發展,實踐效果好壞及對社會歷史發展所起的作用等角度評價。

(3)歷史認識的基本原則有哪些擴展閱讀

評價人物: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兩個光輝的名字棗孫中山、黃興。孫中山是革命先行者,黃興是革命實幹家。他倆在長期革命斗爭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長沙起義失敗後,黃興於1904年底到日本避難。 次年7月,孫中山為發動革命,亦從海外來到日本。經老友宮崎寅藏的介紹,次日,孫中山就趕到黃興寓所。黃興把孫中山領到一個名叫鳳樂園的中國餐館,短暫寒暄之後,他們就轉入革命的話題。

將近兩個小時孫黃兩人既不吃菜,又不飲酒,推心置腹地談話。最後,他們舉杯慶賀他們的愉快會晤。不久,他們共同主持了中國同盟會的正式成立,並分別被推舉為同盟會的總理和協理。

1910年6月,黃興為躲避日警搜捕,隱居在橫濱的福住旅館。中旬,孫中山從夏威夷來到日本。那天,他乘坐的美國輪船剛剛靠岸,冒著危險前來迎接他的黃興就跳上船去和孫中山緊緊地握手,一直護送到孫中山下榻的旅館。兩人久別重逢;卻很少談論私事,話題很快轉入對革命形勢的討論。

他們對各種重要問題變換了意見,並對未來的若干方針大計取得了一致看法。孫中山還在美國華僑中為黃興回國發動革命募集了不少資金。

同盟會的成立,使全國分散的革命小團體聯合起來,形成了反清革命的統一力量。但由於它只是各革命團體的聯盟,組織得還很鬆散,各個組織間的意見也不大一致。出於偏狹的個人成見,總是竭力攻擊孫中山,詆毀孫中山在同盟會中的領導威望,嚴重損害了革命派內部的團結。

1907年間,屬於光復會的章太炎、陶成章等人以潮州起義失敗為借口,鼓動一部分人要求罷免孫中山的總理職務,另舉黃興擔任。

黃興堅決反對,他從海外來信勸告這些同志說:孫總理德高望重,是我們的領袖,大家既然希望革命成功,就請不要搞出這些名堂來影響團結,而應當全心全意地擁護孫先生。在黃興的勸告下,一場風波才平息下去。

『肆』 馬克思主義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有哪兩條基本原則

歷史主義的科學態度和階級分析方法。

所謂歷史主義的科學態度就是把歷史人物置於他所處的回歷史時代去認答識和評價,不能用今天的時代標准來苛求古人。判斷歷史人物的歷史功績,不是根據他們是否提供了現代所需要的東西,而是根據他們是否比其前輩提供了新的東西。

(4)歷史認識的基本原則有哪些擴展閱讀

把歷史人物放到他所屬的階級中去考察,既要對歷史人物的階級歸屬做出一般分析,又要通過特定歷史階段的階級關系對歷史人物的特殊性格和特殊表現作出具體的說明,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歷史人物,防止全盤肯定或全盤否定。

馬克思在評價歷史人物時,本著唯物主義的觀點,實事求是,客觀地給予了別人公平公正的評價!馬克思的《資本論》中關於前人的評論,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伍』 史學研究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1>就近原則,選擇與歷史事件就近的資料展開研究(時間就近和記錄人物就近)防止出現資料失真。2>多維度分析原則對資料展開多維度分析求同不存異(避免誤入歧途)3>客觀原則,不要帶有主觀色彩,容易引導出現偏差

『陸』 正確評價歷史事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歷史職稱考試

第一,歷史性原則。評價歷史事件時一定要把該歷史事件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中進行,決不能脫離當時的社會現實。如,如何正確認識清初實行的閉關政策?眾所周知,閉關政策是導致近代中國落後挨打的重要原因。但是最初實行是有原因的,一是佔主導地位的自然經濟作祟——中國不需從國外進口商品,二是為了防範和抵禦侵略者在中國沿海地區的種種不法和侵略行徑。雖然閉關政策的消極作用很大,但從背景我們不難看出閉關政策在一定時期內(當時)一定程度上抵禦了侵略者的侵略活動,起到了一定的自衛作用,故應給予一定的肯定。

第二,兩點論原則。對歷史事件的評價,應該堅持兩點論,不能一點論。也就是說,評價歷史事件要全面,既要看到其積極的作用(即意義),又要認識其消極影響(即局限性)。

第三,階段性原則。由於歷史階段的不同,同一歷史事件所起的作用和結果就會不同,評價也就會有差異甚至相反。如「請就科舉制度從隋唐的產生到明清以後衰落的歷史,談談你對其作用的評價。」科舉制度在建立之初,擴大了地主階級的統治基礎,並為繁榮古代文化做出了貢獻,因此當以肯定為主。而到了明清時期,科舉考試內容限制在四書五經范圍之內,八股取士使許多知識分子不講實際學問,束縛了知識分子的思想,並且還嚴重阻礙了科技文化的發展,因此當以否定為主。

第四,史論結合原則。要正確評價一個歷史事件,必須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准確地概述史實,客觀、公正、全面地分析史實,善於透過現象看本質,正確認識歷史事件的本質,然後才能對歷史事件作出正確的分析和評價。評價歷史事件必須以史實為依據,脫離史實的空洞的評價只能是空泛之談。如「簡述秦始皇建立封建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主要措施,並作簡要評價」。

『柒』 所有唯物主義在認識論中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反映論是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原則,是它的核心唯物主義反映論含有相互聯系的三個基本回觀答點:它肯定客觀世界是認識的對象,是認識內容的客觀來源;它肯定認識是關於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映,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它肯定人的認識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世界.追問:對不對啊?回答:應該對唯物主義:同唯心主義相對立的哲學基本派別.它對思維與存在,精神與物質的關系問題,作了正確的回答,承認宇宙統一於物質,精神或意識是物質的產物;客觀物質世界離精神而獨立存在,人的認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唯物主義通常總是反映先進階級或集團的利益的.在中國,唯物主義的代表有戰國時的荀子,東漢的王充,南朝的范縝,明清之際的王夫之,清代的戴震等.在西方唯物主義的發展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古希臘羅馬的樸素唯物主義;十六—十八世紀的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或機械唯物主義;十九世紀以來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即馬克思主義哲學.(《辭海

『捌』 歷史教學評價有哪些原則

1、發展性原則
發展性原則是針對評價與目標之間的關系提出的。它的基本要求是:課程與教學評價要著眼於或有利於課程與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
在中學歷史教學的實踐中有兩種對立的現象:一是教學評價左右著教學活動並取代了教學目標,教學評價的要求成了現實的教學目標。另一種現象是教學評價為教學目標服務,教學目標制約著教學評價的實施。
發展性原則就是基於課程與教學評價與教學目標之間的各種不同關系而提出的正確處理二者關系的准則,它要求克服教學評價左右教學活動的現象,使教學評價為教學目標服務,發揮課程與教學評價的教育性功能。
為了貫徹發展性原則,需要樹立新的教學評價觀念。首先,應確立評價是促進的觀念,即把促進課程與教學質量提高和學生全面發展作為課程與教學評價的最高追求。其次,應確立評價是服務的觀念。再次,應確立評價是課程與教學的觀念,使課程與教學評價自覺遵循課程與教學規律、符合課程與教學本性。此外,發展性原則的貫徹還要求用發展的眼光來對待評價的結論,反對用僵化的靜止的觀點來看待和評價學生。
2、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原則的基本含義是:教學評價的標准和方法,都應科學地設計和安排,應努力提高教學評價的科學化水平。它主要是針對課程與教學評價中的盲目性、隨意性、經驗主義、科學水準不高等問題提出的。
長期以來,人們在如何提高教學評價的科學性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無論是評價標準的確立還是程序安排和結果處理,都積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科學的方法。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教學評價常常出現各種各樣的科學性失誤,比如:評價標准不具體、不明確、不合理,評價程序不嚴密,評價結果不符合實際,等等。出現這些偏差,既與人們對課程與教學評價的理論與技術掌握得不夠有關,也與某些人缺乏科學精神,習慣於憑經驗辦事有關。
落實科學性原則,需要從多方面努力:首先,要整體提高教學評價理論與技術的科學性。如課程與教學評價論、教育統計學、教育測量學等學科自身要加強建設。其次,應加強理論與技術的傳播與普及工作,讓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去了解教育測量、統計、評價的理論與技術,幫助廣大教育工作者提高教學評價能力。此外,也要轉變教育工作者的觀念,弘揚科學精神,為教學評價的科學化營造良好的精神氛圍。
3、客觀性原則
客觀性原則的要求是:在課程與教學評價中應准確、全面地收集評價對象的信息,並按照事實進行公正的價值判定。它關注如何在教學評價中減少評價者個人的主觀因素的影響問題。
在課程與教學評價中,評價主體個人的興趣愛好、價值觀念、情感傾向和人際交往等主觀因素影響著評價的結論,往往導致評價結論的失實、失真。客觀性原則強調的是在課程與教學評價中應努力消除這些主觀因素的干擾,其中特別反對評價者依據個人好惡和需要而故意褒揚或貶低某些評價對象這類不公正的丑惡現象。客觀性原則追求的是評價結論與客觀事實的一致性。
為了保證課程與教學評價具有客觀性,應該做到:一、確立明確具體的評價標准,並保持評價標準的基本穩定性。二、應規定嚴密合理的評價程序,並在評價過程中切實遵循程序公正原則。三、要提高評價主體的職業道德修養,弘揚公正評價觀念。

『玖』 評價歷史人物的原則是什麼

1、全面性原則

全面性原則是指身體鍛煉應全面發展身體的各部位,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各種身體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並且追求身心的和諧發展。

堅持兩點論和一分為二的觀點。應從積極性和消極性。主觀動機和客觀效果方面全面評價。

2、階段論和方面論結合的原則

在縱的關系方面,歷史人物有階段上的劃分,從不同階段上作出不同的評價,在橫的關系方面,歷史人物又具有多重性,如有的人是英雄與暴君集於一身,評價時應採用方面論的方法。

3、發展性和長遠性的原則

從整個人類歷史發展角度去評價,從是否順應歷史進步潮流、是否體現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角度去評價。

主張學生在動態學習環境下,形成動態思維結構,達到情感能力的協調發展,這種發展是在開放思維條件下,全時空發展的學習方式。

4、主流性原則

要分清歷史人物的主流與支流,政治活動與個人生活方面的差別,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以個人道德標准代替歷史進步的標准。

精準把握社會焦點,堅定持股信心,每波主流性行情結束後,股指都會出現一個中等級別的市場調整,這個時候要有足夠的耐心,判斷和等待下一波行情的到來。

5、適度性原則

事物余敗悔保持其質和量的限度,是質和量的統一的一種基本原則,而且任何事物都是質和量的統一體,只有真正的認識事物的度才能准確認識事物的質,才能在實踐中掌握適度的原則,適度的意思就是把握分寸。

評價歷史人物不能標新立異,不能違背主流學術觀點,不能違背一般人的善惡標准。

6、階級性原則

具體是新聞媒介和新聞機構表達的立場、觀點、思想、主張代表某一階級或階聞的利益,新聞的階級性來自新聞記者、主持人、編輯以及新聞機構及其支持者所固有的階級性,這個概念出現於18世紀的法國大革命中,在一些工人政黨的新聞理論中是主要的論點之一。

運用馬克思主義關於階級的觀點與階級分析的方法,但反對貼階級標簽,反對苛求古人。

7、實踐的原則

人們在進行創造性思維的過程中,必須參與實踐,必須在實踐中促進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在實踐中檢驗思維成果的正確性。沒有實踐,思維的發展就失去了動力,就不會有創造性的思維。沒有實踐,創造性思維其他原則就會變形或是被誤用。

是否有利於社會進步,有利於生產力發展,實踐效果好壞及對社會歷史發展所起的作用等角度評價。

『拾』 歷史人物應遵循哪些基本原則的和觀點

我想應該有五項原則。

第一,階級原則。簡言之,也就是階級分析的原則。在歷史研究中,運用階級分析的原則,作為歷史唯物主義者,應該是毫無疑義的。即使是現在,也應該運用這個有效的原則。

當前,不是運用不運用的問題,而是如何運用的問題。

在階級社會中,我們當然要站在被剝削階級一方,謳歌他們反抗壓迫、反抗剝削的英雄行為。但是,這種謳歌,不應該是教條的、僵化的,而應該是辯正的,唯物的。不能無原則地美化,無限制地拔高。如對農民起義的研究就存在這個問題。我們常常不自覺地美化或拔高農民起義。在太平天國起義的研究中就存在這種現象。太平天國是完全應該肯定的。但是,對它的研究存在過分美化的傾向。這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現在,就應該恢復太平天國的本來面目。我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中,把豐富多彩的歷史簡化為農民起義斗爭史或儒法斗爭史,就是階級分析原則的教條僵化運用的極端典型。

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面,則是對剝削階級的全盤否定,否定他們的一切所作所為。他們的政治的經濟的軍事的文化的藝術的所有作為,都一概予以否定,其實就是徹頭徹尾的民族虛無主義。這種錯誤的理念就導致了歷史的虛無主義。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這種錯誤的觀點發展到極端,中華民族的輝煌燦爛的歷史已不復存在,被「四人幫」否定得所剩無幾。在他們看來,是「紅洞縣里沒好人」。歷史上的剝削階級應一律打倒,再踏上一隻腳,讓他們永世不得翻身。好端端的五千年的中華民族的文明史,在這種極左的所謂階級分析觀點的糟蹋下,竟然被塗抹得漆黑一團。那時,關於中國的歷史,學者寫什麼呢,教師講什麼呢,學生學什麼呢?都只能望天興嘆,一片茫然。

第二,歷史原則。這是一個不可或缺而又經常被亂用的原則。歷史原則,就是要用彼時彼地的眼光去看待和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人物的所作所為,不能超越他所處的那個時代。我們不能對他們提出過高的要求。這里有兩種傾向,一種是把歷史人物現代化,賦予他們很多現代色彩。農民起義領袖,則被美化為「高、大、全」式的無甚瑕疵的英雄。現在,銀幕上的帝王,則被過度美化了。另一種是把歷史人物妖魔化,文革中間把帝王將相、才子佳人一律視為歷史垃圾,統統加以擯棄。這兩種傾向都是要不得的。

第三,大節原則。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歷史上的偉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偉人往往不是聖人。偉人也有凡人的一面,也有七情六慾,也有喜怒哀樂。因此,偉人也必然有失誤,也必然有錯誤。這些,有的是有意為之,有的是不得已而為之。總之,我們歷史學者看待歷史人物,應該看他們的大節,看他們對歷史的貢獻。如秦始皇,我們看他,主要是看他對統一中國所做出的貢獻。他的所作所為促進了歷史的發展。但是,他的焚書坑儒,無論如何是不能肯定的。我們既不能因為他大搞焚書坑儒,而否定他的歷史貢獻;也不能因為他的歷史貢獻,而美化焚書坑儒。

難道有什麼歷史著作美化「焚書坑儒」嗎?有的。手頭有一部歷史著作就說:「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打擊了復古思潮,維護了中央集權的國家制度,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焚書』,並沒有把所有的書都燒光了,國家圖書館之書、醫葯、卜筮、種樹之書,均未燒;『坑儒』,也並未坑殺所有的儒生,朝中仍有著名的儒生伏生、叔孫通仍受重用。」[1]這是什麼話?在這樣一部煌煌巨著中,居然說「焚書坑儒」「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而且還說,「『焚書』,並沒有把所有的書都燒光了」,「『坑儒』,也並未坑殺所有的儒生」。怎麼?還嫌秦始皇燒、殺得不夠勁嗎?我們的歷史學者,居然為秦始皇的封建文化專制的殘酷手段尋找理論根據,把議論時政的儒生一律打成「復古派」,然後就說殺他們是合理的,「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我真是不知道說什麼好。人家殺你,你還為人家叫好。當然,這部著作出版於1979年,文化大革命剛過不久,內容上不免摻有時代的印記。該書的作者都是我素來景仰的學有造詣的名家,現在再讓他們寫,我想,大概不會這樣著墨了吧!

扯遠了,打住。盡管秦始皇「焚書坑儒」,因為他統一了中國,還是應該肯定他的。但是,他的「焚書坑儒」畢竟如阿Q的瘌痢頭,怎麼也不能艷若桃花。

此外,我提出一個個人見解,就是對歷史偉人不能進行道德評判,亦即道德評判不能改變偉人的歷史地位。在常人看來的十分重要的如男女生活作風問題,或者真誠虛偽問題,對於歷史偉人來說,都不成其為問題。因為有很多問題,不能證實。即或證實,我看也毫無意義。因為,這些都是小節。歷史學者評價歷史人物,是看他的大節,而不是小節。搜索細節、小節,那是小說家的事。

第四,雙贏原則。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多民族的泱泱大國。在她形成的歷史進程中,在現在疆域的版圖內,曾經多次出現過國中有國的歷史現象。這就是歷史上常說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遼金史專家張博泉教授說:「國中有國,族中有族,這是歷史上常見的。」[2]他在分析金與宋之間的關系時說:「應當承認在中國境內的各兄弟民族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女真族是中國民族的一個成員,女真族所建立的金政權是中國歷史上的民族政權,而且構成歷史發展中的一個重要朝代。這是分析金、宋戰和史所必須肯定的一個前提。這就是說,不能用中國民族的主體漢族來代替整個中國民族這個概念,不能把女真族視為中國民族以外的外來入侵的民族,不能把金政權視為獨立於中國之外的外國,女真是中國民族中的民族,金朝是中國之中的國。」[3]這個觀點是很有說服力的。我完全贊同這個觀點。

由此,便引出兩個觀點。

一是要用歷史的眼光看待當時兩國之戰。國中之國的戰爭,也不是全無正義非正義可言。依據張博泉教授的觀點,金、宋之戰應劃分為三個階段,而第一階段就是金侵宋的掠奪戰爭,宋則是反掠奪的正義戰爭。[4]

但我認為,既然是一國之內的民族戰爭,大多不好提正義與否。因為民族之間的融合,就包括粗魯野蠻的殺伐。這里有以強凌弱,以大壓小,以眾暴寡,以硬欺軟。不講道理,不講信義。有理的一方,也可能因為無力,而被消滅。開始是十惡不赦的侵略者,隨著全國的統一,這十惡不赦的侵略者又可能變成功莫大焉的統一者。因為他成了新王朝的奠基者。所以,要用歷史的眼光看待當時的戰爭,評價歷史人物亦然。

不管以後如何,當時當地歷史人物的表現,應該成為評價歷史人物的標准。「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回還」。受命燕太子丹刺殺秦王的荊軻,就應該一如既往地予以肯定。因為他是為了反抗秦國的侵略的。我們不能因為秦始皇後來統一全國,成了歷史偉人,就把過去凡是反對他的人都說成是反動的。岳飛愛國,秦檜賣國,這都是歷史的鐵案,是翻不得的。洪承疇只能入《貳臣傳》[5],清朝人撰寫《清史列傳》也是這樣看的。因為他們背叛了明朝。當然,他對清朝統一全國立了功。吳三桂反叛則又是另一回事了,他入了《逆臣傳》[6]。對這樣復雜的歷史人物的評價就要多費些口舌。

二是依據當時的表現,各評各的,也就是雙贏原則。例如,清攝政王多爾袞在南下統一全國時,在攻打揚州之前,曾給明朝兵部尚書史可法去了一封勸降信。勸其交出揚州,就地投降。史可法在威嚇利誘面前,毫不動搖,堅決抵抗。待到清軍包圍揚州後,又五次發信勸降。史可法將信一一燒掉。後終因寡不敵眾,城破被俘。勸降三日,許以高官後祿,史可法說:「我,頭可斷,身不可屈。」而英勇就義。像這樣的抗清將領就應該予以肯定。

但是,他的對立面,如清攝政王多爾袞也應該予以肯定。學者周遠廉研究員、趙世瑜教授說:「[多爾袞]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是滿族歷史上做出了巨大貢獻的代表人物之一。」[7]

多爾袞和史可法在歷史上是對立面,各為其主。多爾袞為清朝統一全國立了大功。而史可法至死不降,表現了可貴的民族氣節。都應該予以肯定,自己肯定自己的,這就是雙贏原則。這是在中國這樣大國的歷史上有時還存在小國,而在評價歷史人物時出現的特殊現象。

第五,兩點原則。評價歷史人物,應該兩點論,不能一點論。如評價曾國藩,就存在這個問題。曾國藩曾經嚴酷鎮壓過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由此,他數十年來一直被定為劊子手、賣國賊、衛道士等,成了歷史上反面的典型。但是自90年代以來,人們對他的評價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毛澤東對曾國藩的評價也公諸於世,使世人受到很大的震動。毛澤東說:「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這是1917年毛澤東24歲時在一封信里寫的。

馬東玉教授說:「毛澤東是對曾國藩評價極高者。他在探索『本源』、自我錘煉、治學態度、生活習慣、文章氣質、鍛煉身體、軍事原則等方面,都曾把曾國藩作為楷模去學習。這雖是成為馬克思主義者以前的事情,但曾國藩對他諸多方面的影響卻是深刻而長久的。這是個很大的題目,這里不過是舉例而已。」[8]

他又說:「本世紀中期到80年代,大陸是全盤否定曾國藩的,原因是他鎮壓起義,他捍衛封建傳統,而當時是全盤否定封建意識形態的。如今政治思想解放,人們又在文化上、精神上、人格學問上肯定曾國藩,並形成熱潮。這充分說明,曾國藩是一個影響歷史的人物。」[9]

我們過去評價曾國藩是一點論,只看到他鎮壓農民起義的一面,而全盤否定他。現在我們用馬克思主義的兩點論來評價他,就發現他身上有許多值得繼承和發揚的好東西。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不應該丟棄的。

評價歷史人物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試提出5項原則供學者參考。不周之處,請予指正。

閱讀全文

與歷史認識的基本原則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