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問歷史故事的書有哪些
比較好的如二十五史。資治通鑒。上下五千年。一般史書沒有基本沒有主觀杜撰的內容。
⑵ 有關中國古代歷史的書籍
《史記》、《資治通鑒》、《三國志》、《左傳》、《後漢書》等。
1、《史記》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2、《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常簡作《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
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3、《三國志》
《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三國志》也是二十五史中最為特殊的一部,因為其過於簡略,沒有記載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沒有記載經濟、地理、職官、禮樂、律歷等的「志」,不符合《史記》和《漢書》所確立下來的一般正史的規范。
4、《左傳》
《春秋左氏傳》(Zuo』s Commentary),原名《左氏春秋》,漢代時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內傳》,漢代以後才多稱《左傳》。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註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同時也是傑出的歷史散文巨著。
5、《後漢書》
《後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由中國南朝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後漢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取自司馬彪《續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史書
⑶ 有關中國歷史典故的書籍
按照你的要求,你應該看的書是《國語》
國語整個書就是故事的總和,然後在每篇故事後都有當時人的評價和見解
這裡面講團結或中庸的specific的典故的故事很多,你可以看一下。
⑷ 關於歷史類書籍有哪些
第一階段——
1
⑸ 推薦幾本中國歷史故事的書 (小學生)
<史記>,有那種少年版的,就是全都翻譯出來而且刪減了一些不太合適的內容的
看歷回史當然要看《史記答》,畢竟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資質通鑒》也有
上下五千年也不錯
再有就是《三國演義》《說唐全傳》《說岳全傳》,雖然是古白話,但應該能看懂(我是五年級看的,如果只有一年級的話當我沒說)
如果有一定的古文功底的可以試試《東周列國志》
你太強了,歷史的書看到這里差不多了,如果對歷史有興趣想研究歷史的話可以看一點史學專著,宋史的話有鄧廣銘的,明史有黃仁宇的,共和國史可以看一點費正清的,通史研究錢穆很在行,另外也可以看一些百家講壇的。
如果不局限於歷史又對古文感興趣可以看《世說新語》《容齋隨筆》(這里也有一些歷史故事)《陶庵夢憶》
⑹ 寫歷史故事的書籍有哪些
中國上下五千年,二十四史,資治通鑒
還有關於每個朝代的歷史書
⑺ 古代歷史故事書有哪些
民間故事 之類的書 PS:梁祝不是歷史故事,算是文學作品裡的經典故事
想看歷史故事的話 就看《中華上下五千》吧 基本上是講歷史事件 沒有什麼歷史分析
⑻ 有關歷史故事的書籍都有哪些
上下五千年,二十四史,資治通鑒,通鑒記事本未。大家的書推薦錢穆的國史大綱、呂思勉的幾本斷代史、孟森的明史講義、清史講義、鄧廣銘的宋史、陳寅恪的魏晉南北朝講義。
⑼ 有什麼好看的關於歷史故事的書籍
有難度。。。你同學幾歲,歷史什麼程度。
我是高中生
如果他在看世界版史的初級階段,估計他權已經買了《全球通史》了,那我推薦《巴爾干——被誤解的火葯庫》以及《拜占庭簡史》,這兩本封面和內容都不錯而且價格適中,喜歡歷史的朋友品味都很高,其實世界史國外的書籍敘述方式都很相似。我現在也就是世界史入門階段更深的書有很多。如果研究很深去買中華書局的諸子系列或者商務印書館的譯叢。
如果你同學還沒有去看世界史,中國古代歷史小說可買《東周列國志》,現代歷史小說《大秦帝國》好像不錯。如果是苦心鑽研的可以挑二十四史的任意一卷送。說實話,現在市面上的中國歷史評論都太粗淺了。。還是買名著好。
另:既然生日能送書,那麼絕對不是一般的朋友,不要捨得這么些錢,歷史專業性的書籍都很貴,平均一本在書店至少45,因為歷史比較小眾,如果要20多元的書只有在網上打折買或者買一些講講風花雪月的現代網路歷史評論書籍了。歷史的范圍很廣,不知道你同學是什麼水平,只能推薦到這里了。
⑽ 中國歷史書籍有哪些
有《春秋》、《史記》、《資治通鑒》、《三國志》、《左傳》等。
1、《春秋》
《春秋》,即《春秋經》,又稱《麟經》或《麟史》,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也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現存版本由孔子修訂而成。
《春秋》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范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魯哀公二十七年)
2、《史記》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
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3、《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常簡作《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
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在這部書里,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鑒,宋神宗認為此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鑒》。
4、《三國志》
《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當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
蜀國無史官一職,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而最終成書,卻又有史官職務的因素在內,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
三國志最早以《魏書》、《蜀書》、《吳書》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才合為一書。
5、《左傳》
《春秋左氏傳》(Zuo』s Commentary),原名《左氏春秋》,漢代時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內傳》,漢代以後才多稱《左傳》。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註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同時也是傑出的歷史散文巨著。
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范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魯哀公二十七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