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歷史上以少勝多戰役有哪些

歷史上以少勝多戰役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02-05 05:47:39

『壹』 中國歷史上四大最著名以少勝多的戰役有哪些

官渡之戰是東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統軍在官渡(今中國中部河南中牟境)地區擊敗袁紹軍隊進攻的一次決戰。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失敗後,鎮壓義軍的豪強勢力擁兵割據,逐鹿中原。北方最大的割據勢力袁紹自恃實力雄厚,圖謀相機消滅曹操集團。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整飭政務,屯田積糧,加緊准備抗擊袁紹。東漢建安五年,曹操得以集結軍隊近2萬人於官渡,待機與袁紹決戰。

到了二月,袁紹率兵卒10萬、騎兵萬多人進軍佔領黎陽。曹操採納謀士荀攸聲東擊西之計,假裝要北渡。袁紹分兵西應,曹操揮師東襲,斬袁紹大將顏良,殺文丑,大敗袁軍。

袁紹初戰失利,銳氣受挫,於是變分軍進擊為結營緊逼,企圖以優勢兵力迫曹軍決戰。曹操避免在不利條件下決戰,主動退守官渡。袁紹一再拒絕部屬分兵襲擊都城許(今中國中部河南省許昌東)的建議,企圖等曹軍糧盡敗退,乘勢攻殲。後來曹軍缺糧,士卒疲憊,後方時有反叛,曹操相持不懈,頑強堅守,不久獲得補給後,出奇兵襲燒袁軍糧車,迫使袁紹分兵護運糧草。

袁紹再次拒絕分兵襲擊許都的建議。曹操冒用袁軍旗號,詐稱援兵,乘夜從小道焚燒袁紹的屯糧(烏巢)。天明,曹操知袁軍救兵將至,督軍奮戰,大敗袁軍,共消滅袁軍主力7萬餘人,繳獲全部軍資。袁紹僅率800餘騎北逃,從此一蹶不振。

4、巨鹿之戰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諸侯割據,軍閥混戰。公元前207年,秦軍上將軍章邯打敗楚地反秦義軍首領項梁後,認為楚地已不足憂,遂率20餘萬秦軍北上攻趙,並急調上郡的王離部20萬秦軍南下,圍困趙王歇於巨鹿(今河北平鄉),無奈之下趙王派使者向楚懷王以及各國諸侯求援。當時秦軍十分強大,救趙諸軍駐扎在巨鹿城北,沒有人敢前去迎戰。項羽為報秦軍殺叔父項梁之仇主動請纓,於是楚懷王便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率軍六萬余北上以解巨鹿之困。

援趙大軍進至安陽(今山東曹陽東南)後,宋義被秦軍的氣焰所嚇倒,逗留46天不敢前進。項羽痛斥宋義的怯懦行為並殺死了他。楚懷王遂封項羽為上將軍,並令英布和蒲將軍兩支楚軍也歸其指揮。

項羽先派遣部將英布、蒲將軍率領兩萬人為先鋒,渡過黃河,切斷秦軍運糧通道。然後,項羽親率全部主力渡河,並下令全軍將士破釜沉舟,每人只攜帶三天的干糧,以示決一死戰之決心。項羽對將士們說:“我們這次出兵巨鹿,有進無退,三天之內,一定要打敗秦軍。”

項羽破釜沉舟的決心和勇氣,極大地鼓舞了將士們的士氣。楚軍個個士氣振奮,以一當十,奮勇死戰,九戰九捷,大敗秦軍。齊、燕、魏等各路救趙軍隊兼作壁上觀,待楚軍大破秦軍時,紛紛也沖出營壘助戰,最後俘獲了秦軍統帥王離,殺了其副將。巨鹿之困因而得解。

『貳』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很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

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是很多的,其中根據兵力對比懸殊相對較大的三場戰役是巨鹿之戰、官渡之戰和淝水之戰(沒有排序)。其中巨鹿之戰是項羽領導的五萬楚軍和四十萬的秦軍之間的戰斗,官渡之戰是曹操以兩萬軍隊和袁紹12萬軍隊之間的斗爭,而淝水之戰兩方實力最為懸殊,是東晉“謝家”領導的八萬北府兵和80萬前秦部隊之間的戰爭。

淝水之戰發生在公元383年,那一年先秦出兵80萬想要吞並東晉擴大自己的勢力,而東晉在當時只能派出來8萬的將士,這場戰役是中國歷史上實力懸差最大的一場戰役。東晉雖然處於絕對的劣勢卻都是抱著“誓死保衛家園”的決心和先秦在淝水決一死戰,最後的結果也是讓人十分的震驚,東晉以八萬北府兵打敗了先秦的三十萬嫡系部隊,而剩下的五十萬兵力看到嫡系部隊被殲直接選擇了逃跑,在這場戰爭之後先秦走向了滅亡。

『叄』 歷史上有哪些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一、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是歷史上投入兵力超過百萬的大規模作戰。前秦兵力95萬,東晉兵力8萬。東晉主動出擊,戰勝前秦。

前秦戰略指揮失誤,導致撤退的時候,自己的兵馬互相踩踏而亡舉不勝數,指揮者又不能有效的組織兵力進攻,兵敗如山倒。前秦的失敗歸根結底是,沒有經驗的大規模作戰,導致了戰略的失誤。

二、鄱陽湖之戰

陳友諒領兵60萬,朱元璋兵力23萬,此次戰役是中世紀上規模最大的水戰。陳友諒的戰略指揮失誤是造成這場戰役失敗的直接原因,朱元璋充分利用陳友諒的失誤,運用風向、水流等自然條件搶佔用有利地形。

在冷兵器時代,充分的發揮火器的作用,並運用火攻,創造了我國水戰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三、白溝河之戰

這場戰役是明朝的皇位爭奪戰的轉折點。明朝兵力60萬,燕王朱棣親率10萬兵力。這場戰役前期是明朝占據優勢,朱棣做困獸猶斗。但是在困境中,朱棣兵馬斬殺敵方大將,導致了敵軍軍心混亂,開始逃跑,朱棣乘勝追擊,獲得了勝利。

四、巨鹿之戰

秦將章邯率軍40萬,楚霸王項羽領兵20萬。章邯率軍打敗了項梁,認為楚軍不足為慮,產生了驕傲的心理。率軍北上圍困趙軍於巨鹿,趙王向各路諸侯求救。

諸侯恐懼秦軍的強大,沒有人敢去迎戰。項羽為了報秦軍殺叔父項梁之仇,率軍主動出擊。項羽破釜沉舟,讓士兵僅帶三天糧食,士兵的士氣達到了頂峰狀態。分割、孤立敵軍,讓章邯和王離之間失去聯系,造成了局部上的優勢。

不留後路的做法,讓士兵同仇敵愾,奮勇殺敵,九戰九捷。大局的勝利讓各個諸侯才有勇氣加入戰爭。巨鹿之戰是項羽最得意的一次戰爭,把自己的作戰指揮發揮的淋漓盡致。

五、牧野之戰

歷史上記載的第一次以少勝多代表性的戰役。姜子牙帶領著諸侯周室組織的5萬兵力,先發於人。和商朝在牧野對戰,商朝的17萬大軍被打敗。商朝失敗的很大原因在於兵力的組成,大半的奴隸和戰俘用在了戰場,被周給策反。周5萬兵力勝商17萬兵力。

(3)歷史上以少勝多戰役有哪些擴展閱讀:

淝水之戰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西晉末年的腐敗政治,引發了社會大動亂。在南方,晉琅邪王司馬睿於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蘇南京)稱帝,建立東晉,占據了漢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區。

在北方,各少數民族政權紛爭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國先後滅掉前燕、代、前涼等割據國,統一了黃河流域。

前秦壽光三年(357年)六月,秦主苻生欲除苻堅,苻堅先下手為強,殺掉苻生,自立為大秦天王(不稱皇帝)。苻堅重用漢人王猛之後,國力大增,於公元373年攻佔了東晉的梁(今陝西漢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北並吞鮮卑拓跋氏之代國,西方兼並前涼,遠征西域,一統北方。

在王猛死前,一直阻止苻堅的南進政策,且勸苻堅不要攻擊東晉王朝,因為他認為前秦的國力雖比東晉強,但由於前秦剛剛才統一北方,時機未成熟,加上東晉有長江天險。王猛死後七年,苻堅認為時機成熟,決定攻擊東晉。

太元元年(376年),孝武帝司馬矅開始親政,謝安升中書監、錄尚書事,總攬朝政,陳郡謝氏成為東晉的最後一個「當軸士族」。同年,苻堅統一了中國北方,前秦與東晉的戰爭已經臨近。當時的東晉,長江上游由桓氏掌握,下游則屬於謝氏當政,謝安盡力調和桓謝兩大家族關系,以為即將爆發的戰爭作準備。

參考鏈接:淝水之戰_網路

『肆』 中國歷史上難度最大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有哪些呢

我們國家有著悠久的歷史,雖然我們的文明沒有中斷過,但是朝代卻是更換了很多次的。而每次朝代的更替,都要伴隨著戰爭,因此我國古代史上,也記載了無數場的戰爭。而這些戰爭中最讓人感到意外的就是以少勝多的戰爭了,明明力量差距懸殊,這些戰士卻能夠將強大的敵人擊敗,可以說是創造了奇跡了。

擊敗他們後,東晉軍隊乘勝追擊,收回了黃河南邊的很多土地。只是沒過多久,東晉的丞相去世了,而元帥謝玄也隱退了,於是他們轉攻為守。

這場戰役使得東晉的的統治變得穩固,也為他們經濟的恢復創造了有利條件。而前秦也就此走向了滅亡.

『伍』 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有

1、牧野之戰

牧野之戰是我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先發制人的首個專著名戰例,也是中國屬古代車戰初期的著名戰例。

它終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確立了西周王朝的統治,為西周時期禮樂文明的全面興盛開辟了道路。牧野之戰中所體現的謀略和作戰藝術,也對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義。

5、淝水之戰。淝水之戰中本處劣勢地位的東晉軍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此後一路北上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有效抵禦了外族的入侵。

『陸』 中國歷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

有五場這樣的下戰役。赤壁之戰也是三國中的一個戰爭,當時兩軍一起對戰曹操的20萬余軍隊,聰明的曹操也是犯了錯,當時曹操也是為了北邊的人不喜歡坐船,所以就把船連起來,所以他們在船上就好像在平地一樣,後面黃蓋就說,這樣的人太多,所以很難長期打下去,所以趁著天氣可以通過騙曹操在他的船上放點好著火的,後來也是曹操軍隊死了很多人,淝水之戰,當時是八萬軍又打敗了80萬軍,這場戰爭主要還是雙方的統領問題,東晉都能的統一北方,打過很多仗的名將,前秦是沒有打過仗的,雖然雙方的人數有差太多,但是軍隊是騎兵對輕步兵,就這樣這在那裡讓他打,東晉都不會有什麼事的,當時遼國想吞並金國,金國人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就有了這樣的一場戰爭也是兩萬人打敗了遼軍七十萬人,最後遼國滅國,就有了金國。

『柒』 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有哪些

1、淮海戰役: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我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在地方部隊的配合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下,歷時66天,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自臨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區域內,發起了偉大的淮海戰役(國民黨方面稱為「徐蚌會戰」)。

戰役首殲黃伯韜兵團,繼殲黃維兵團,再殲杜聿明集團,解放軍以傷亡13.4萬餘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5個兵團、22個軍、56個師,共計55.5萬餘人,創造了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奇跡。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戰略決戰中歷時最長、規模最大、殲敵數量最多的一次戰役。

2、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志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

3、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4、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並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5、巨鹿之戰:秦朝末年,天下大亂,諸侯割據,軍閥混戰。公元前207年,秦軍上將軍章邯打敗楚地反秦義軍首領項梁後,認為楚地已不足憂,遂率20餘萬秦軍北上攻趙,並急調上郡的王離部20萬秦軍南下,圍困趙王歇於巨鹿(今河北平鄉),無奈之下趙王派使者向楚懷王以及各國諸侯求援。當時秦軍十分強大,救趙諸軍駐扎在巨鹿城北,沒有人敢前去迎戰。

項羽為報秦軍殺叔父項梁之仇主動請纓,於是楚懷王便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率軍六萬余北上以解巨鹿之困。

(7)歷史上以少勝多戰役有哪些擴展閱讀:

淮海戰役是在經濟落後、交通不便的農村地區進行的。戰役規模空前,作戰時間長,戰區面積大,軍用物資的供應量和傷員的運送量都很大。淮海戰役發起之前,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就一再指示要充分發動群眾,做好戰役的後勤准備工作。

地方各級黨組織和人民群眾,積極響應中央的號召,將一針一線、一塊銅板、一粒糧食節省下來,集中起來,送往前線,人民群眾提出了「一切為了支援前線」,「傾家盪產,支援前方」的豪邁口號。各地涌現出許多父子爭著上前線、妻子送郎去前方的動人場面。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淮海戰役期間,先後有12個縱隊在徐州東南作戰,每天需要糧食300萬斤,後來隨著戰事的演進,每天需要500萬斤之多。前線和後方的解放區人民,節衣縮食,想方設法為子弟兵籌集糧食、碾米磨面、運送糧草。

婦女們為了不讓子弟兵受凍,不分晝夜地縫制棉衣、棉被、軍鞋,甚至不顧寒冬把自己的棉衣棉被拆了給子弟兵做軍衣軍鞋。整個戰役期間,空曠的皖北平原上,一條條送糧長龍在風雪中行進,構成了一幅氣吞山河、蔚為壯觀的歷史畫卷。

以少勝多 讀音:yǐ shǎo shèng ō

釋義:以少量的精兵強將,戰勝強大的敵人。

出處:鄧小平《我們有信心把中國的事情做得更好》:「抗日戰爭打了八年,抗美援朝打了三年,我們有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傳統。」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以少勝多戰役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