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內蒙古歷史如何劃分的

內蒙古歷史如何劃分的

發布時間:2021-03-02 08:41:54

1. 內蒙古的東中西部是如何劃分的

由於蒙東、蒙中、蒙西橫跨距離太長,不便管理,而且內蒙古的東中西部地區存在較大的文化差異,且屬於不同地區。

1、蒙東四盟市(赤峰市、通遼市、興安盟、呼倫貝爾市)屬於東北地區。

2、蒙中三盟市(呼和浩特市、烏蘭察布市、錫林郭勒盟)屬於華北地區。

3、蒙西五盟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烏海市、巴彥淖爾市、阿拉善盟)屬於西北地區。

內蒙古自治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北部邊疆,由東北向西南斜伸,呈狹長形,東西直線距離2400多千米,全區總面積118.3萬平方千米,是中國第三大省區。

(1)內蒙古歷史如何劃分的擴展閱讀:

內蒙古自治區地處亞洲中部蒙古高原的東南部及其周沿地帶,以高原為主,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統稱內蒙古高原。

但內部地貌結構存在明顯差異,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沙漠、戈壁等多種地形。
由於地處中緯度內陸,大部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只有大興安嶺北段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終年為西風環流控制,以中緯度天氣系統影響為主,而季風環流影響則視季節變化而定,冬季風影響時間長,夏季風不易到達,且影響時間短。

其主要氣候特點是:冬季漫長嚴寒,春季風大少雨,夏季溫熱短促,秋季氣溫劇降;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充足,降水變率大,無霜期短。

由於自治區所處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乾旱、黑災、白災、寒潮、大風、沙塵暴、冰雹、暴雨等氣象災害較為頻繁。

2. 內蒙古歷史的介紹

內蒙古以漠南蒙古得名。唐為突厥地;宋時出現蒙古部落;後建元朝,其地直專屬中書省及嶺北行屬省;明分達靼韃及瓦剌;清統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內地稱內蒙古,漠北蒙古居邊外稱外蒙古,並屬理藩院。民國初分屬熱河、察哈爾、綏遠等特別區,後均改省;建國前中共以今內蒙古東部設內蒙古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內蒙古自治區成立於1947年,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早兩年多。因此,內蒙古是中國最早成立的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區。統一區域自治的實現,結束了幾百年來內蒙古地區被分割統治的局面,結束了這個地區長期以來民族紛爭的歷史。

3. 內蒙 外蒙 怎麼劃分的 誰最先開始劃分的古代就有這樣的說法嗎

最早是按歸附清朝的順序,並在內外蒙古之間有一條「天然的戈壁」相隔作為依據劃分的,靠近關內的就叫做內蒙古,遠離一點就叫外蒙古。

4. 內蒙古的歷史沿革

5000多年前,內蒙古已經是仰韶文化的分布范圍。另見遼河出土的紅山文化。春秋戰國之前,一些北方的游牧民族,如匈奴和東胡人在今天的內蒙古地區游牧生活。
據史記記載夏桀的兒子淳維在夏朝滅亡後北逃建匈奴,史記還籠統的介紹了淳維北遁後匈奴千餘年的歷史。
「東胡」一名最早見於成書年代可能是先秦的《逸周書》,《逸周書·王會篇》提到「東胡黃羆 山戎戎菽」,考證認為,早在商初東胡就活動在商王朝的北方。在老哈河與西拉木倫河流域發掘的東胡人墓葬被認為是對上述說法的旁證。
戰國後期,燕國、趙國、秦國的領土已經拓展到今天的內蒙古地區,中原的華夏民族開始在陰山山脈南部定居。趙國國君趙武靈王推廣「胡服騎射」,打敗林胡、樓煩這兩個游牧民族之後,在今呼和浩特托克托縣建雲中城。中原的華夏民族開始在呼和浩特定居。「趙長城」經過呼和浩特北面的大青山。
燕將秦開擊敗東胡之後,構築「燕北長城」,在今內蒙古赤峰市南建右北平部,治所在寧城。東胡之後往北遷移。
秦國的北部領土已經拓展到今天的內蒙古地區,成為西部霸主。 參見:匈奴、長城、鮮卑、突厥、契丹
匈奴冒頓單於在奪取單於之位後,公元前206年滅了東胡,並對漢朝產生威脅。匈奴帝國疆域十分廣闊,疆域最東達到遼河流域,最西到達蔥嶺(現帕米爾高原),南達秦長城,北抵貝加爾湖一帶。內蒙古地成為了匈奴與中原王朝爭奪的焦點。
東胡被匈奴冒頓單於擊敗,餘部聚居烏桓山和鮮卑山,形成後來的烏桓族與鮮卑族。從此東胡的名字從歷史上消失。烏桓山和鮮卑山都在今天的內蒙古境內。東漢末年,烏桓部落被曹操攻克,烏桓山便不見於史籍。
匈奴勢力期間兩次分裂成北匈奴和南匈奴,其中北匈奴逐漸北遷、西遷。南匈奴逐漸內徙,後在五胡亂華期間被消滅。
秦始皇修築萬里長城,連接和增建加固從前各國的長城,以防禦匈奴。陰山山脈南部,如雲中郡,是邊防重鎮。
兩漢時修築漢長城並且對匈奴的三百戰爭最終取勝,漢朝全盛時,在今天的漠南地區置五原郡、朔方郡,轄境相當於今巴彥淖爾市、包頭市和鄂爾多斯市一帶。著名將領呂布就出生於此。
鮮卑起源於遼東塞外鮮卑山,後主要活動於內蒙古東部科爾沁右翼中旗哈古勒河附近。內蒙古是兩晉南北朝時期胡人遷入中原的主要發起地之一。4世紀西晉滅亡後,鮮卑陸續在今天的中國北方建立前燕、代國、後燕、西燕、西秦、南涼、南燕及北魏等國,而漠北則由鮮卑別支柔然稱霸。
439年拓跋鮮卑人建立的北魏統一北方,之後時常與柔然發生沖突。而後北魏經歷六鎮之亂後分裂成東魏、西魏,東魏、西魏隨後也分別被北齊、北周所篡。最後北周統一華北,於581年因楊堅篡位而亡。稱霸塞北的柔然汗國也於552年為突厥汗國所滅。
北齊、北周和隋唐時突厥勢力左右蒙古高原。
隋開皇十九年(599年),東突厥突利可汗在突厥內戰中戰敗隻身南下歸附隋朝,隋文帝冊封突利可汗為啟民可汗.在隋朝的大力扶持下,突厥啟民政權在內蒙古建立.這個政權直轄於隋朝中央政府。隋朝與啟民政權保持著密切的宗藩關系和使臣往來。隋煬帝曾先後兩次親自出塞北巡,開中原王朝皇帝親臨塞北藩屬政權巡視的先例。
隋大業七年(611年),西突厥處羅可汗亦降隋。隋朝短暫的控制了大約今內外蒙古全境。
唐太宗時,突厥頡利可汗南下侵唐,迫使唐結渭水之盟。突厥頡利可汗的牙帳在定襄(今內蒙古清水河縣林格爾北土城子古城),貞觀四年(630年)正月,唐將李靖率三千精騎夜襲陰山趁黑夜攻下頡利可汗的牙帳所在地,迫使頡利可汗逃遁鐵山(今內蒙古白雲鄂博),貞觀四年(630年)三月頡利被俘,東突厥亡。唐軍把頡利帶到長安,頡利可汗後投降唐朝,老死長安。
唐朝在突利可汗故地設置順、祐、化、長四州都督府,頡利可汗故地置定襄都督府、雲中都督府。646年,唐朝聯合回紇等鐵勒部落,擊滅薛延陀。由燕然都護府管理鐵勒故地,治所在陰山之麓(今內蒙古杭錦後旗),轄境東到大興安嶺、西到阿爾泰山、南到戈壁、北到貝加爾湖的整個蒙古高原。650年,唐朝軍隊俘車鼻可汗,突厥故土盡為唐有。唐高宗設瀚海都護府(後改為單於都護府),治所在雲中故城(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土城子),領狼山、雲中、桑乾三都督、蘇農等二十四州。五代初年,契丹入侵,916年,契丹佔領雲中故城,單於都護府廢除。
唐代天寶元年(742年)將雲州改為雲中(今山西大同市),轄境約是今日的內蒙古土默特右旗以東,大青山以南,卓資縣以西,黃河南岸及長城以北。乾元元年(758年)雲中再改為雲州。
唐安史之亂後,內蒙古地西部為回鶻國控制,以明教為國教。東部為興起的契丹人的勢力范圍。 參見:遼朝、蒙古汗國
五代十國初柔然人的一支後裔契丹人耶律阿保機於907年創立了契丹部族政權,916年建立契丹國,947年更國號為遼國,期間在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附近建立了蒙古草原上的第一個都城上京。遼代「豐州」為今呼和浩特市附近。
遼被金滅了之後,蒙兀室韋人的一個小小分支的後裔蒙古人進入這一地區,金內蒙古的大部地區還是屬於金國的范圍。在雲中一帶生活的是突厥支的汪古。 參見:大蒙古國、成吉思汗、嶺北行省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國,54年之後元世祖忽必烈在中原建立了元朝。忽必烈遷都大都前的上都(開平城)就在今內蒙古的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境內,多倫縣西北閃電河畔。
漠北地區是初期蒙古帝國的核心地,帝國初期首都就在漠北的哈拉和林。1260年,蒙哥汗死後,留守首都的阿里不哥被蒙古本土的貴族推舉為大汗,據有漠北。而忽必烈聞訊後,也在開平自立為大汗,據有漠南。雙方遂展開激烈內戰,歷時四年之久。1264年阿里不哥力竭投降,忽必烈把他幽禁,不久逝世,或謂遭忽必烈毒殺。漠北、漠南盡為忽必烈所有。
由於忽必烈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力量的基礎都在漠南地(今內蒙古)﹐因此不再以和林為都城﹐而遷都於燕京,並改稱大都。由於政治中心南移﹐漠北置和林宣慰司都元帥府鎮守。後改為嶺北等處行中書省,省會和林,管轄范圍大概為今內蒙古北部、蒙古國全境、西伯利亞南部。而今天內蒙古東部的呼倫貝爾市,通遼市屬於遼陽等處行中書省,西部一部分土地屬於甘肅行省,中部一小部分直轄於行中書省。 參見:北元、韃靼、瓦剌
明朝成立後元朝殘余勢力退回塞外,戈壁沙漠北部是蒙古人北元和1388年北元覆亡之後而分裂出來的韃靼和瓦剌和兀良哈的活動范圍,南部則是明軍對抗北元的前線。15世紀末,東部蒙古首領達延汗統一漠南蒙古實現「中興」。1572年,蒙古首領達延汗的孫子阿勒坦汗率土默特部駐牧呼和浩特,並在今玉泉區境內建「庫庫和屯」城,從此土默特部從草原游牧過渡到定居生活。阿勒坦汗在此前和明朝訂立藩屬關系,阿勒坦汗被奉為「順義王」。明政府於萬曆年間賜漢名「歸化」,意思是令少數民族歸順、化一,服從明朝廷的統治。
明朝在遼東西部、漠南南部、甘肅北部和哈密一帶先後設置了蒙古衛所20多處,各衛所長官由蒙古封建領主擔任。 參見:後金統一漠南蒙古、盟旗制度、漠南蒙古
漠南蒙古16個部49個封建主在1636年前後歸屬於清朝。此後,漠北蒙古和青海的厄魯特蒙古各部封建主先後向清朝遣使納貢。同時,沙俄的侵略魔爪伸進了我國新疆厄魯特蒙古地區,並收買和策動厄魯特准噶爾部貴族噶爾丹等對青海蒙古﹑漠北蒙古和漠南蒙古發動侵襲,清朝經過多次用兵,終於在1776年平定了准噶爾少數貴族的叛亂,重新統一了蒙古族地區。為了加強對蒙古族的統治,在重新調整蒙古原來的大小封建領地「兀魯斯」﹑「鄂托克」的基礎上,清政府參照滿族的八旗制,在蒙古族地區建立了盟旗制度 。
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至乾隆四年在今呼和浩特東部新建軍事駐防城,命名為「綏遠城」,後將「歸化」、「綏遠」兩城合並為歸綏縣。清朝時漠南蒙古沒有統一的行政區劃,內札薩克49旗分屬於6個盟。
鴉片戰爭後,沙俄不僅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侵佔了中國大片領土,還攫取了各種特權,傾銷商品﹑輸出資本﹑修築鐵路﹑掠奪資源,控制蒙古地區的經濟命脈,掠奪和搜刮財富。
1859年6月,英﹑法侵略軍進犯大沽口,駐守在那裡的2000多名蒙古族騎兵在僧格林沁的指揮下,不顧清朝政府的賣國投降命令,奮起自衛還擊。經過一晝夜激戰,擊沉敵艦4艘,斃傷敵軍400多人,打得侵略軍狼狽逃竄。
太平天國運動時期,蒙古族人民掀起了反對清朝政府和蒙古族封建統治階級的斗爭。1858年,內蒙古伊克昭盟烏審旗爆發了由貧困牧民丕勒傑等領導的「獨貴龍」運動(或作「多歸輪」,蒙古語「環形」、「圈子」之意。參加「獨貴龍」的人,開會時按環形席地而坐,發表文件簽名時也依次將名字排成一個圓圈,因以得名),反抗貴族官吏的苛捐雜稅和兵差徭役。此後,在內蒙古西部地區,蒙古族人民都以「獨貴龍」的形式與統治階級不斷地展開斗爭。內蒙古東部則有蒙古族白凌阿領導的義州﹑朝陽起義,漢、蒙古等族人民團結戰斗,打擊了統治者。 辛亥革命時期,沙俄趁機勾結和支持少數封建上層和喇嘛活佛---哲布尊丹巴等在蒙古地區策動所謂「獨立」﹑「自治」,煽動民族敗類發動叛亂,妄圖借機吞並蒙古地區。清亡之後喀爾喀蒙古走向獨立,而內蒙古則在中華民國的統治下,分屬於若干省。1913年,國民政府改今呼和浩特為歸綏縣,1928年,綏遠建省,以歸綏縣城區設立歸綏市,作為省會。內蒙古地仍然沒有統一的行政區劃,分屬於綏遠省,熱河省,察哈爾省,寧夏省,興安省等。
辛亥革命後,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東北和東蒙古地區。抗日戰爭期間,漠南蒙古的一部分地區曾被日本軍佔領,德王為首的群體與日本帝國合作,成立「蒙疆聯合自治政府」等機構,管理內蒙古部分地區。20世紀30年代初,內蒙古大部分地區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他們網羅蒙﹑漢奸頭目,如德穆楚克棟魯普(即德王)﹑李守信﹑王英等,拼湊偽軍,建立傀儡政權,對淪陷區蒙﹑漢各族人民進行殘暴統治。 日本人將歸綏市改為「厚和特別市」。日本戰敗後,復稱歸綏市。 1947年4月23日,在王爺廟(今烏蘭浩特市)舉行內蒙古人民代表會議,來自內蒙古大部分盟旗的蒙古、達斡爾、鄂溫克、漢、滿、回、朝鮮等各民族代表393人出席會議。會議通過決議,成立了內蒙古自治政府,選舉烏蘭夫為自治政府主席。會議決定每年的5月1日為內蒙古自治政府成立紀念日,包含了察哈爾省、興安省以及寧夏省、熱河省、黑龍江省和綏遠省的部份地區。
1954年,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遷到歸綏市,並改稱呼和浩特市,定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同年寧夏省撤銷,並入甘肅省。
1955年,撤銷熱河省。赤峰、烏丹、寧城3縣及敖漢旗、喀喇沁旗、翁牛特旗(原翁牛特蒙古族自治旗改設)3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昭烏達盟。
內蒙古自治區現轄9地級市,3盟,共計21市轄區,11縣級市,17縣,49旗,3自治旗,首府呼和浩特。現今的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族人口約有430萬,佔中國蒙古族的大部分,全球蒙古族的一半以上。
2000年後,中國政府提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政策,位於內蒙古東部的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和赤峰市四盟市被正式納入到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總體規劃。

5. 內蒙古的歷史

內蒙古地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歷史搖籃之一,也是古代中國北方少數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據文獻記載,古代曾在這里活動過的游牧部族有10多個,其中維系時間較長、影響較大的有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女真等。額爾古納河畔是蒙古族的歷史搖籃。

「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諸部落中的一個部落的名稱,逐漸統一各部落後才演變成了這些部落的共同名稱。大約在公元7世紀,蒙古部從額爾古納河流域開始向西部蒙古草原遷移。回紇建立起了一個新汗國,創立了自己的文字並成為如今蒙文的先鋒。

12世紀時,這部分人繁衍子孫氏族分出了乞顏、扎答蘭、泰赤烏等許多部落,散布在今鄂嫩河、克魯倫河、土拉河的上游和肯特山以東一帶。當時在蒙古草原和貝加爾湖周圍的森林地帶,還有塔塔兒、翁吉刺、蔑兒乞、斡亦刺、克烈、汪古諸部。

(5)內蒙古歷史如何劃分的擴展閱讀

近代內蒙古: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內蒙古地區的革命也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一個組成部分。內蒙古的各族人民為民族解放事業作出了不朽的貢獻。這正是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建立第一個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深刻歷史原因。

1947年4月23日至5月3日,內蒙古人民代表會議在王爺廟(今烏蘭浩特市) 召開,會議決定5月1日為內蒙古自治區成立紀念日,民族區域自治在全國第一個得以實現,時轄呼倫貝爾、納文慕仁、興安、錫林郭勒、察哈爾盟,計32個旗、1個縣、3個縣級市,面積54萬平方公里。自治政府駐王爺廟。

6. 內蒙古的行政區域是如何劃分的

內蒙古自治區分設9個轄地級市,3個盟;其下又轄12縣級市、17縣、49旗、3自治旗。首府呼和浩特市。包頭、赤峰、烏蘭浩特、烏蘭察布、烏海、呼倫貝爾、通遼、鄂爾多斯等為自治區內主要城市。

7. 內蒙古歷史與起源由來簡介

蒙古是亞洲東北部一個高原地區的泛稱。廣義上的蒙古包括中國的內蒙古和新疆的一部分、蒙古國,以及俄羅斯聯邦的部分區域,如圖瓦共和國、布里亞特共和國、赤塔州等。這些地區在清朝及中華民國初年時都是中國的一部分。 蒙古地區在漢朝以前的主要居民乃匈奴人。匈奴被西漢擊潰之後,蒙古地區先後由柔然、突厥、回紇等民族控制。宋朝時期蒙古人遷入該地。蒙古初時受到金朝統治,但隨著金朝的衰落,在13世紀初,蒙古人的領袖成吉思汗鐵木真統一了這一地區的所有蒙古各部,建立了大蒙古國。後來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奪汗位導致帝國分裂,忽必烈統治的范圍包括這一地區、現中國領土的大部分以及周邊某些地區,轄境改稱元朝。明朝時期在中國的蒙古人大多退回塞外,主要生活在這一地區,直至清朝覆滅。 清朝時,內外蒙古被統稱為塞北。今蒙古國(外蒙古)清朝稱喀爾喀蒙古,或漠北蒙古,並設有烏里雅蘇台將軍管轄。今內蒙古之南部地區並入內地省份,其餘部份清朝留為「盟」、「道」,皆未建省。民國建立後,國府將內蒙古分為五省(興安、察哈爾、熱河、綏遠及寧夏),而外蒙古則稱蒙古地方。1920年代,蒙古脫離中華民國政府而獨立,隨後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1944年外蒙古的唐努烏梁海地區並入蘇聯,其中的大部成為圖瓦共和國,圖瓦現仍為俄國的一部分。至於內蒙古則在1947年成立內蒙古自治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 蒙古人民共和國於1992年改名蒙古國。蒙古國屬於東北亞的內陸國家,位於俄羅斯與中國之間。雖然蒙古國未與哈薩克接壤,但它的最西端卻與哈薩克的最東端僅數公里之遙。烏蘭巴托作為蒙古國首都和最大的城市,擁有該國38%的人口。蒙古國的政治體制為議會共和制。 蒙古一詞地理上指蒙古高原,如「蒙古黃羊」。歷史上通常指大蒙古國或蒙古帝國、四大汗國、帖木兒帝國等蒙古人建立的國家,如「蒙古西征」。現實中指蒙古國或蒙古族。

8. 當年外蒙和內蒙是依據什麼劃分的

主要是沙漠,外蒙古又稱漠北蒙古,內蒙古又稱漠南蒙古。
因為歷史原因外蒙古各部親俄,內蒙古各部親中原政權,所以外蒙古被離間出去了,內蒙古留了下來

9. 內蒙古和外蒙古是如何劃分的根據是什麼

大家都知道,蒙元和滿清是中國的兩次亡國!!漢民族在那時是當然的亡國奴!!他們對外蒙古的管理與中國無關,也不能成為我們要外蒙古土地的證據!!!! 那麼,我們來看看漢族各王朝統治外蒙古的時間表!!! 漢朝在西元前119年衛青、霍去病北伐匈奴後,一直到前89年匈奴擊潰漢朝叛軍李廣利部為止,曾軍事管制外蒙古大部分土地長達30年!!又在前34年陳湯擊殺北匈奴郅支單於後,軍事管制外蒙古大部分土地長達28年,到前6年王莽篡漢,北匈奴復***為止!!西元67年,漢明帝派竇固、竇憲敗北匈奴之後,復又軍事管制外蒙古大部分土地,直到鮮卑人在166年盡得匈奴舊地並侵擾漢朝邊土放止,有99年!! 唐朝太宗皇帝於630年破東突厥後,得到漠北(外蒙古)土地,設安北督護府與北庭都護府,用州府制在那裡直接管理,類似中原。直到701年突厥復國,並且反唐為止,共71年,這次是直接將外蒙古列入國土之內!! 明朝在1406-1421年成祖永樂帝六次北伐時,一直在軍事管理著外蒙古。 中華民 國皖系北洋軍閥段祺瑞的部下,徐樹錚將軍在1919年出兵入外蒙古,宣布外蒙古地區取消1913年中俄兩國關於外蒙古的條約中規定的「完全自治」的地位,成為中華民 國一個普通的省。直到1921年其被沙俄白軍和後來的蒙古人民革命黨、蘇聯紅軍擊敗,退回內蒙古為止,共兩年!! 這樣,漢族各王朝共控制外蒙古大部分土地長達230年!!而在名義上統制外蒙古(即做為宗主國)則還更長!! 從漢武帝北伐匈奴的西元前119年開始到劉淵反晉的西元304年,中國做了名義上的宗主國共423年!!此期間當時在現在外蒙古土地上的匈奴、鮮卑,無論誰都承認這一點,且定時進貢!! 701年突厥復國後,仍然尊唐為宗主國,直到767年被回紇取代為止,加上之前直接管理的71年,共137年!! 明朝從洪武十年(1378)年就成為蒙古瓦剌和***兩部名義上的宗主國,兩部的上明帝奏摺上也都明確寫明了這一點,兩部也都定時進貢!!在也先時(1446年)這被完全破壞,1450年隨著英宗被送回又得到恢復,直到蒙古小王子攻應州又將其破壞(1508年)。俺答汗在1570年有明修好,又恢復了明朝的宗主國關系,直到林丹汗的蒙古1635年被滿洲皇太極並吞為止,共計191年!!! 外蒙古雖於1911年就想要獨 立,但最後在名義上還是中華民 國一部分,從1911年到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有13年時間中國名義上是外蒙古的宗主國!!! 這樣,中國有230年時間直接控制外蒙古大部分土地,做為外蒙古名義上的宗主國共764年(含前面的230年)!!!! 而蒙古人則是在1000年左右(遼朝時)到達的外蒙古(之前他們叫做室韋蒙兀,居住於現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和我國黑龍江省),1206年鐵木真(自稱成吉思汗)建蒙古帝國。1370年退回外蒙古,1635年大部分被滿清並吞,外蒙古剩下的蒙古人也在滿清以「抵抗葛爾丹」的名義下於1690年並吞!!其間除去1406-1421年成祖永樂帝六次北伐時之外,都在直接管理外蒙古!!1911年趁中國武昌起義時建立「大蒙古國」,但最終只獲得「完全自治」的地位,沒能獨 立。1924年蒙古人民革命黨建立蒙古人民共和國並宣布獨 立!! 1945年8月14日,經過與蘇聯兩個多月的談判,中華民 國政府同意雅爾塔協定相關內容。10月20日外蒙古全體公民投票結果,97.8%的公民贊成外蒙古從中國獨 立出去。1946年1月5日,中華民 國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獨 立。中華民 國政府曾於1947年8月27日於聯合國安理會開會時表示質疑此投票的公正性。1949年10月7日蒙古人民共和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 交關系,新中國重申贊成外蒙古的獨 立地位。1950年經國共內戰敗走台 灣的中華民 國政府總統蔣介石,根據蘇聯並未做到「不援助***」等條件而廢除《中蘇友好條約》中關於外蒙古的換文,不承認外蒙古的獨 立,並下令把外蒙古重新納入中華民 國的版圖之內。中華民 國政府在聯合國狀告蘇聯,宣布《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失效,從而不承認外蒙古的獨 立。聯合國對此予以承認,並通過聯合國大會505號決議譴責蘇聯,即所謂「控蘇案」。 1955年,中華民 國駐聯合國代表一票否決蒙古加入聯合國,因為中華民 國認為蒙古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因此其能否加入聯合國尚有待討論。 1961年美國支持親美的非洲國家茅利塔尼亞入聯合國,蘇聯表示同意,但要求蒙古人民共和國也要入聯合國,否則就會反對茅利塔尼亞入聯合國,美國同意了以一換一的方案!!於是施壓給蔣介石政府不得否決蒙古入聯合國。幾經外 交上的交涉,最終蔣介石同意不否決蒙古入聯合國,而美國也不可以投同意票。作為回報,肯尼迪公開聲明美國堅決支持中華民 國政府;使中華人民共和國入聯合國成為「重要問題」,即要三分之二多數同意才能通過;且肯尼迪承諾如果任何時候美國的否決將有效地防止***進入聯合國,美國將使用否決權。 至此外蒙古的獨 立已根本不能改變,成為事實和常識!!雖然我們擁有這片土地比蒙古人早了一千年!!但是他們直接統治外蒙古的時間比我們的要長,他們有600多年,我們只有230年!!而古代名義上的宗主國不是成為現代國家疆界的劃分依據。所以,我對所謂「收復」外蒙古並不熱心,也不報太大希望,不知道你們能理解嗎?

10. 內蒙古和蒙古是怎麼分出來的

蒙古國原稱外蒙古或喀爾喀蒙古。蒙古民族有數千年的歷史。公元13世紀初,成吉版思汗統一大漠南北各部落權,建立統一的蒙古汗國。1279-1368年建立元朝。1911年12月蒙古王公在沙俄支持下宣布「自治」。1919年放棄「自治」。1921年蒙古人民革命成功,同年7月11日成立了君主立憲政府。1924年11月26日廢除君主立憲,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 (the people's republic ofmongolia)。1945年2月,英、美、蘇三國首腦雅爾塔會議規定,「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現狀須予維持」,並以此作為蘇參加對日作戰的條件之一。1946年1月5日,當時的中國政府承認外蒙古獨立。1992年2月改名為「蒙古國」

閱讀全文

與內蒙古歷史如何劃分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