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歷史一統天下的皇帝有哪些

歷史一統天下的皇帝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03-02 08:08:55

中國歷史上的皇帝有哪些從古至今開始按順序排列

中國歷史上總共出現過494位皇帝:

秦朝

秦始皇帝嬴政

二世皇帝嬴胡亥

秦王嬴子嬰

西漢

太祖/高皇帝(世稱漢高祖)劉邦

孝惠皇帝劉盈

前少帝劉恭

後少帝劉弘

太宗/孝文皇帝劉恆

孝景皇帝劉啟

世宗/孝武皇帝劉徹

孝昭皇帝劉弗陵

漢廢帝/昌邑王劉賀

中宗/孝宣皇帝劉詢

(高宗)/孝元皇帝劉奭

(統宗)/孝成皇帝劉驁

孝哀皇帝劉欣

(元宗)/孝平皇帝劉衎

孺子嬰劉嬰(王莽攝政。劉嬰未稱帝,僅為傀儡皇太子)

新朝

新皇帝王莽

玄漢

更始帝劉玄

赤眉漢

建世帝劉盆子

趙漢

漢嗣帝王郎

成家

成家公孫述

東漢

世祖/光武皇帝劉秀

顯宗/孝明皇帝劉庄

肅宗/孝章皇帝劉炟

(穆宗)/孝和皇帝劉肇

孝殤皇帝劉隆

(恭宗)/孝安皇帝劉祜

前少帝北鄉侯劉懿

(敬宗)/孝順皇帝劉保

孝沖皇帝劉炳

孝質皇帝劉纘

(威宗)/孝桓皇帝劉志

孝靈皇帝劉宏

後少帝/弘農懷王劉辯

孝獻(孝愍)皇帝劉協

三國魏

高皇帝曹騰

太皇帝曹嵩

太祖武皇帝曹操

高祖/文皇帝曹丕(資治通鑒記載為世祖)

烈祖/明皇帝曹睿

齊王曹芳

高貴鄉公曹髦

元皇帝/陳留王曹奐

三國蜀

烈祖/昭烈皇帝/先主劉備

仁宗/孝懷皇帝/後主劉禪

三國吳

始祖武烈皇帝孫堅

太祖/大皇帝孫權

廢皇帝/會稽王孫亮

太宗景皇帝孫休

末帝/烏程侯孫晧

西晉

高祖/宣皇帝司馬懿

世宗/景皇帝司馬師

太祖/文皇帝司馬昭

世祖/武皇帝司馬炎

孝惠皇帝司馬衷

趙王司馬倫(篡位)

孝懷皇帝司馬熾

孝愍皇帝司馬鄴

東晉

中宗/元皇帝司馬睿

肅宗/明皇帝司馬紹

顯宗/成皇帝司馬衍

康皇帝司馬岳

孝宗/穆皇帝司馬聃

哀皇帝司馬丕

廢帝/海西公司馬奕

太宗/簡文皇帝司馬昱

烈宗/孝武皇帝司馬曜

安皇帝司馬德宗

恭皇帝司馬德文

前涼

恆王張重華

哀王張曜靈

威王張祚

沖王張玄靚

悼王張天錫

後涼

太祖/懿武帝呂光

隱王呂紹

靈帝呂纂

末主呂隆

南涼

烈祖/武王禿發烏孤

康王禿發利鹿孤

景王禿發傉檀

西涼

太祖/武昭王李暠

北涼

文王段業

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遜

哀王沮渠牧犍

前趙

高祖/光文帝劉淵

廢帝劉和

烈宗/昭武帝劉聰

隱帝劉璨

襄宗劉曜

後趙

高祖/明帝石勒

太祖/武帝石弘

正帝石虎

成帝石世

仁武帝石遵

興武帝石鑒

末帝石袛

前秦

高祖景明帝苻健

越厲王苻生

世祖/宣昭帝苻堅

哀平帝苻丕

太宗/高帝苻登

越厲王苻生

後秦

太祖/武昭皇帝姚萇

高祖/文桓皇帝姚興

末主姚泓

西秦

高祖/武元王乞伏乾歸

太祖/文昭王乞伏熾磐

厲武王乞伏暮末

前燕

高祖/武宣帝慕容皝

烈祖/景昭帝慕容雋

隱宗/幽帝慕容暐

後燕

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

烈宗/惠愍皇帝慕容寶

開封公慕容詳

趙王慕容麟

中宗/昭武皇帝慕容盛

高宗/昭文皇帝慕容熙

景宗/惠懿皇帝慕容雲

南燕

世宗/獻武帝慕容德

太祖/穆帝慕容納

文帝慕容超

北燕

太祖/文成皇帝馮跋

昭成皇帝馮弘

成漢

太宗/武帝李雄

哀帝李班

幽公李期

昭文帝李壽

歸義侯李勢

南朝宋

高祖/武皇帝劉裕

少帝劉義符

太祖/文皇帝劉義隆

廢帝劉劭(史稱「元兇」)

世祖/孝武皇帝劉駿

前廢帝劉子業

太宗/明皇帝劉彧

後廢帝劉昱

順皇帝劉准

南朝齊

太祖/高皇帝蕭道成

世祖/武皇帝蕭賾

前廢帝/鬱林王蕭昭業

後廢帝/海陵恭王蕭昭文

高宗/明皇帝蕭鸞

煬皇帝東昏侯蕭寶卷

和皇帝蕭寶融

南朝梁

高祖/武皇帝蕭衍

臨賀王蕭正德

太宗/簡文皇帝蕭綱

豫章王蕭棟

武陵王蕭紀

世祖/孝元皇帝蕭繹

閔皇帝/貞陽侯蕭淵明

敬皇帝蕭方智

廢帝蕭庄

西梁

中宗宣皇帝蕭詧

世宗孝明皇帝蕭巋

惠宗孝靖皇帝蕭琮

南朝陳

高祖/武皇帝陳霸先

世祖/文皇帝陳蒨

廢帝陳伯宗

高宗/孝宣皇帝陳頊

長城煬公/後主陳叔寶

北朝北魏

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

太宗/明元皇帝拓跋嗣

世祖/太武皇帝拓跋燾

南安隱王拓跋余

高宗/文成皇帝拓跋濬

顯祖/獻文皇帝拓跋弘

高祖/孝文皇帝元宏(原名拓跋宏)

世宗/宣武皇帝元恪

肅宗/孝明皇帝元詡

殤皇帝元姑娘(元詡之女)

幼主元釗

敬宗/孝庄皇帝元子攸

廢帝/長廣王元曄

烈宗/節閔皇帝元恭

安定王元朗

顯宗/孝武皇帝/出皇帝元修

北朝東魏

孝靜皇帝元善見

北朝西魏

文皇帝元寶炬

廢帝元欽

恭皇帝元廓(拓跋廓)

北朝齊

高祖/神武皇帝高歡

世宗/文襄皇帝高澄

顯祖/文宣皇帝高洋

廢帝高殷

孝昭皇帝高演

世祖/武成皇帝高湛

後主高緯

安德王高延宗

幼主高恆

北朝周

太祖/文皇帝宇文泰

孝閔皇帝宇文覺

世宗/明皇帝宇文毓

高祖/武皇帝宇文邕

宣皇帝宇文贇

靜皇帝宇文闡

隋朝

高祖/文皇帝楊堅

世祖/明皇帝/煬皇帝楊廣

恭皇帝楊侑

皇泰帝楊侗

秦王楊浩

唐朝

高祖/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李淵

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李世民

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李治

則天順聖皇後/則天大聖皇帝武曌/武則天(武周代唐)

中宗/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李顯

殤皇帝李重茂

睿宗/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李旦

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李隆基

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李亨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李適[kuo]

順宗/至德弘道大聖大安孝皇帝李誦

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李純

穆宗/睿聖文惠孝皇帝李恆

敬宗/睿武昭湣孝皇帝李湛

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李昂

武宗/至道昭肅孝皇帝李炎

宣宗/聖武獻文孝皇帝李忱

懿宗/昭聖恭惠孝皇帝李漼

僖宗/惠聖恭定孝皇帝李儇

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李曄

景宗/昭宣光烈孝皇帝/哀帝李柷[zhù]

大齊

承天應運啟聖睿文宣武皇帝黃巢

五代後梁

太祖 神武元聖孝皇帝朱溫(朱全忠、朱晃)

廢帝/郢王朱友圭

末帝朱友貞(朱友瑱、朱瑱、朱友鍠)

五代後唐

太祖 武皇帝李克用

庄宗 光聖神閔孝皇帝李存勖

明宗 聖德和武欽孝皇帝李亶(李嗣源)

閔皇帝李從厚

末帝李從珂(本名王從珂)

五代後晉

高祖 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石敬瑭

出皇帝/少帝石重貴

五代後漢

高祖 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劉暠(劉知遠)

隱皇帝劉承佑

五代後周

太祖 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郭威

世宗 睿武孝文皇帝柴榮

恭皇帝柴宗訓

遼朝

太祖 大聖大明神烈天皇帝耶律億(耶律阿保機)

太宗 孝武惠文皇帝耶律德光

世宗 孝和庄憲皇帝耶律阮

穆宗 孝安敬正皇帝耶律璟

景宗 孝成康靖皇帝耶律賢

聖宗 文武大孝宣皇帝耶律隆緒

興宗 神聖孝章皇帝耶律宗真

道宗 仁聖大孝文皇帝耶律洪基

恭宗 恭懷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

北遼

宣宗 孝康皇帝耶律淳

德妃(蕭普賢女,為皇太後,稱制;期間遙奉耶律定為帝)

神宗(梁王)耶律雅里

英宗耶律術烈

西遼

德宗耶律大石

感天皇後蕭塔不煙

仁宗耶律夷列

承天皇帝耶律普速完

末帝耶律直魯古

恭帝屈出律

北宋

太祖 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趙匡胤

太宗 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趙炅(趙匡義、趙光義)

真宗 贗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聖元孝皇帝趙恆

仁宗 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趙禎

英宗 體乾應歷隆功盛德憲文肅武睿聖宣孝皇帝趙曙

神宗 紹天法古運德建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趙頊

哲宗 憲元繼道顯德定功欽文睿武齊聖昭孝皇帝趙煦

徽宗 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趙佶

欽宗 恭文順德仁孝皇帝趙桓

南宋

高宗 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趙構

簡宗 靖文元懿殤孝皇帝趙旉

孝宗 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聖武明聖成孝皇帝趙昚

光宗 循道憲仁明功茂德溫文順武聖哲慈孝皇帝趙惇

寧宗 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聖睿恭孝皇帝趙擴

理宗 建道備德大功復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趙昀

度宗 端文明武景孝皇帝趙禥

恭宗 孝恭懿聖皇帝趙顯

端宗 裕文昭武湣孝皇帝趙昰

懷宗 恭文寧武哀孝皇帝趙昺

西夏

太祖 神武皇帝李繼遷

太宗 光聖皇帝李德明

景宗 武烈皇帝李元昊

毅宗 昭英皇帝李諒祚

惠宗 康靖皇帝李秉常

崇宗 聖文皇帝李乾順

仁宗 聖德皇帝李仁孝

桓宗 昭簡皇帝李純佑

襄宗 敬穆皇帝李安全

神宗 英文皇帝李遵頊

獻宗李德旺

末帝李睍

大理

太祖 神聖文武帝段思平

文經帝段思英

聖慈文武帝段思良

至道廣慈帝段思聰

應道帝段素順

昭明帝段素英

宣肅帝段素廉

秉義帝段素隆

聖德帝段素真

天明帝段素興

興宗孝德帝段思廉

上德帝段廉義

廣安帝楊義貞

上明帝段壽輝

保定帝段正明

大中帝高升泰

中宗文安帝段正淳

憲宗宣仁帝段正嚴

景宗正康帝段正興

宣宗功極帝段智興

享天帝段智廉

神宗天開帝段智祥

孝義帝段祥興

天定賢王段興智

金朝

太祖 應乾興運昭德定功仁明庄孝大聖武元皇帝完顏旻(完顏阿骨打)

太宗 體元應運世德昭功哲惠仁聖文烈皇帝完顏晟

熙宗 弘基纘武庄靖孝成帝完顏亶

廢帝/海陵煬王完顏亮

世宗 光天興運文德武功聖明仁孝帝完顏雍

章宗 憲天光運仁文義武神聖仁孝帝完顏璟

衛紹王完顏允濟

宣宗 繼天興統述道勤仁英武聖孝帝完顏珣

哀宗 敬天德運忠文靖武天聖烈孝庄皇帝完顏守緒

昭宗 定文匡武閔懷皇帝/末帝/後主完顏承麟

元朝

烈祖 神元皇帝孛兒只斤·也速該

太祖 法天啟運聖武皇帝成吉思汗/孛兒只斤·鐵木真

睿宗監國仁聖景襄皇帝孛兒只斤·拖雷

太宗 英文皇帝孛兒只斤·窩闊台

定宗 簡平皇帝孛兒只斤·貴由

憲宗 桓肅皇帝孛兒只斤·蒙哥

世祖 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孛兒只斤·忽必烈

成宗 欽明廣孝皇帝/完澤篤汗孛兒只斤·鐵穆耳

武宗 仁惠宣孝皇帝孛兒只斤·海山

仁宗 聖文欽孝皇帝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

英宗 睿聖文孝皇帝孛兒只斤·碩德八剌

晉宗 致孝皇帝/泰定帝孛兒只斤·也孫鐵木兒

興宗 德孝皇帝/天順帝孛兒只斤·阿刺吉八

文宗 聖明元孝皇帝孛兒只斤·圖帖睦爾

明宗 翼獻景孝皇帝孛兒只斤·和世琜

寧宗 沖聖嗣孝皇帝孛兒只斤·懿璘質班

惠宗 宣仁普孝皇帝/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

昭宗 武承和孝皇帝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

明朝

太祖 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朱元璋

惠宗 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恭閔惠皇帝朱允炆

成祖 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朱棣

仁宗 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朱高熾

宣宗 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朱瞻基

英宗 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朱祁鎮

代宗 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朱祁鈺

憲宗 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朱見深

孝宗 達天明道純誠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朱祐樘

武宗 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朱厚照

世宗 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朱厚熜

穆宗 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庄皇帝朱載垕

神宗 范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朱翊鈞

光宗 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朱常洛

熹宗 達天闡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朱由校

思宗 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朱由檢

南明

安宗 處天承道誠敬英哲纘文備武宣仁度孝簡皇帝朱由崧

紹宗 配天至道弘毅肅穆思文烈武敏仁廣孝襄皇帝朱聿鍵

文宗 貞天應道昭崇德毅寧文宏武達仁閔孝節皇帝朱聿鐭

昭宗 應天推道敏毅恭儉經文緯武禮仁克孝匡皇帝朱由榔

清朝

太祖 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太宗 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愛新覺羅·皇太極

世祖 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愛新覺羅·福臨

聖祖 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

世宗 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愛新覺羅·胤禛

高宗 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愛新覺羅·弘歷

仁宗 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光裕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愛新覺羅·顒琰

宣宗 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寬定成皇帝愛新覺羅·旻寧

文宗 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庄儉顯皇帝愛新覺羅·奕詝

穆宗 繼天開運受中居正保大定功聖智誠孝信敏恭寬明肅毅皇帝愛新覺羅·載淳

德宗 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愛新覺羅·載湉

廢帝(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

(1)歷史一統天下的皇帝有哪些擴展閱讀:

皇帝是中國帝制時期最高統治者的稱號。

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媧皇女媧、黃帝軒轅、炎帝神農等都不是真正帝王,僅為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其「皇」或「帝」號,為後人所追加。夏朝君主稱「後」,商朝君主稱「帝」,周天子稱「王」。戰國諸侯大多僭越稱王,尊周天子為「天王」。

秦王嬴政統一中國,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創「皇帝」一詞作為華夏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號。所以,秦始皇嬴政是中國首位皇帝,自稱「始皇帝」。從此「皇帝」取代了「帝」與「王」,成為中國兩千年多來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

⑵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個皇帝

中國從公元前年秦始皇稱帝起,到1911年宣統帝退位止,在2131年的時間內,共產生了230位皇帝。(我這篇評論皇帝范圍還包括沒有稱帝的實際上的萬歲。)在這些皇帝中有很多是傑出皇帝,其中是有始有終的好皇帝、道德皇帝,也有很多是有作為的文治武功好皇帝,還有是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大貢獻的皇帝。而有德兼有功的皇帝就很少了。 要說皇帝首先就須是始皇帝贏政,一個大有作為的皇帝,生於公元前259年,死於公元前210年,活了50歲。統一中國,統一全國的法律制度,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但不愛惜百姓,大興土木,勞民傷財,而且焚書坑儒,開思想專制之先河,致使中國兩千年的政府皆秦政也。人民積怨很深。種下了滅亡的種子。再經過秦二世的澆灌,終失九鼎。贏政雖是個暴君,但相對於國家民族,還是一個大有作為的傑出皇帝。 然後就是劉邦統一中國,給天下帶來和平,但大殺功臣,連蕭何都被關進監獄里。缺少萬民景仰的道德觀念。劉邦在位8年,相對於國家人民,可謂傑出皇帝。 到後來清除呂家專權之後,就是文帝劉恆無為而治,「且廢除受孥連坐、誹謗妖言之法,親耕籍田,除肉刑,免天下田租。是以海內富庶,禮儀大興,一年斷案只數百件,幾乎到了刑罰放棄不用的程度。」在位23年去世。死前要求喪事從簡,並縮短守喪日期。這在當時是開先河的,可謂天下數一數二的德君。 到了景帝劉啟,繼承了文帝的休息養民的政策,贏來了中原的「文景之治」。但貶丞相申屠嘉,誅晁錯,殺功臣周亞夫,相比文帝就差許多了。在位16年,總的來說是個好皇帝。 景帝的兒子,雄材大略的武帝劉徹立。生於公元前156年,死於公元前87年,活了70歲,在位54年。期間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統一全國思想,並以此選拔官吏,是以人才集中於朝野上下。然後依仗「文景之治」積累下的財富,重用大將軍衛青、霍去病,三次反擊匈奴的侵擾,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致使「漢」民族傲然屹立在世界民族子林中。那時漢民族的口號是:「犯我強漢者,雖遠比誅」。但武帝好大喜功,為了大宛國的千里馬,就發動戰爭。常年戰爭,百姓死傷無數,經濟難以恢復。而且又大興土木,任用酷吏,買官賣官,和秦始皇一樣到處求長生不老之術。致使天下民怨沸騰,太子也與其反目而亡。幸好其的雄材大略勝過秦始皇,能夠及時悔悟,發「輪台」詔書悔過。終使漢朝綿綿數百載,真乃:輪台悔過震千古。但武帝死前又殺死太子之母「鉤戈」夫人。此類種種道德上不能為聖君。但對於國家民族可謂是一代千古傑出皇帝。 其子昭帝在位13年,壽22歲,難有作為。 後為宣帝,宣帝勵精圖治,官吏稱職,但任用酷吏,殺了不少廉明清直的好官。並說:漢家自有制度,迂腐的儒生不懂時務。因此公然宣布:不施行仁政。再往後子孫皇帝就無大作為。 現在到了中國歷史上最為獨特的皇帝王莽出場了,王莽素有賢名,但篡位後,好動空想,其宣布天下土地國有(其實是自己王有),禁止買賣。耕地重新分配等,又因為更換印章之小事,對周圍四夷開戰以炫耀武力。王莽的任意胡來,朝令夕改、不算經濟帳,終使天下大亂。最終開國之君也成了亡國之君而死於亂民之手,王莽可謂無道之君。 此時天下百姓人心思劉,劉氏又迎來了「光武中興」的光武帝劉秀。劉秀其才其略遠高於那個時代的人,對嚴子陵的友情,對戰友功臣的寬容,以及劉秀每天平明設朝,午後才罷。屢次引公卿郎將,講解經理,夜班才睡覺。總攬朝綱,量時度立,行事沒有過分舉動,使百姓休養生息。擔心遠征使士兵受勞累苦難,所以推辭西域派都護的請求,生前就使國家進入太平盛事,匈奴畏服,戰爭不發生。在位33年。可謂是一代傑出皇帝。但也逼死了直言相諫的耿直之臣,道德有欠虧。 劉秀其子明帝劉庄,一切遵守劉秀時的制度。所以吏得其人,民樂其業,遠近畏服。在位18年,是個守成的好君主。 劉庄其子章帝也是一賢君,輕徭薄役,與民休息。只是優柔寡斷,致使東漢自其身後開始外戚專權。隨後就是外戚與宦官的爭斗,致使東漢由此衰亡。 魏蜀吳三國時期,是人才輩出的時期,也是棋逢對手的時期。魏蜀吳三國都沒有完成統一中國之偉業,對其皇帝也就不多贅述了。隨著時局的演變,中原魏國的司馬氏占據了上風,最終晉朝的司馬炎統一了中國,但司馬炎統一後就對政事不感興趣,頻頻遊玩和酒宴,且傳位於弱智太子衷繼位。從此皇族不得安寧,「八王」之亂後,就是臣服於漢朝的多個胡族在中原大興刀兵,司馬炎不能說是個明君。 東晉退居江南,雖然至此江南成為中國主要的繁華之地,但東晉和以後的南朝沒有傑出皇帝。而統一中國的擔子就落到了北朝的隋高祖楊堅,楊堅利用外戚的權勢奪得朝柄,篡周後又一統天下,楊堅「常節儉,重民心。」勤於政事,生活儉朴,平時飲食不過一葷,所乘,所穿,所住極盡簡陋。聞災民無飯吃,還流淚而一年三月多不再吃葷。所以楊堅在位期間,「衣食滋增,倉庫盈溢。隋建立之初,民戶不滿400萬。到末年,將近900萬。」然而楊堅後期,猜疑心重,「每每於殿廷之上殺人,後來功臣故舊,能始終者極少」。楊堅是有始無終,但對國家百姓是有益的,可謂傑出皇帝。 楊堅之後就是在中國歷史上能排在第二位的獨夫民賊,禍國殃民的隋煬帝楊廣。楊廣極其自負,曾對群臣說,要是以才選君,還是我當皇帝。雖然為遊山玩水也修建了大運河。但其妄動刀戈,大興土木。徭役以兵甲者常有數十萬,死去者十之三四。楊廣為吹噓自己的富有,絲帛纏樹,又讓西域各族過客在酒店白吃白喝,並說:「中國富饒,酒食向來不要錢。」各族客商說:那中國這為何還有衣不蓋體,食不果腹之人呢?。這個民賊看見揚州街頭的熙熙攘攘的人群,說「看樣子上次殺人還是不多,現在天下不還是那麼多人嗎?(大意)如此的倒行逆施,最後獨夫被弔死。 隋朝滅亡後,就是唐朝,而唐朝的大部分天下是其太宗李世民打下的。李世民生於599年,病死於649年,死時50歲。雖然其有殺兄害弟逆父之過,但也實屬無奈,這本是你死我活的爭斗。當然奪弟婦就是不道德了。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英明果敢,任用房杜,魏徵等賢臣,從善如流,開創了「貞觀之治」。天下不僅富庶,而且教化。有一年,全國處決犯人僅29人。大破突厥,四夷皆服,上書請稱「天可汗」。李世民又「躬親行陣,戰無不克」。其武功文治,勝過漢武帝,可謂千古第一名君。 武則天從李家奪得天下後,天下依舊承平。只是其心狠手毒,殺李氏宗室,沒有道德。但百姓生活依舊承繼「貞觀之治」的輝煌,可謂傑出皇帝。 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後任用姚宋等名臣,勵精圖治,依託貞觀之治的基礎,開創了中華全盛的「開元盛世」。但李隆基在位時間愈久漸漸奢侈,縱欲淫逸,奪其兒媳婦楊玉環,委朝政與奸相李林甫。自己只顧享受,終釀成「安史大亂」。雖然勉強費力剿平,但其結果是產生了擁兵自重的藩鎮,而其多出自「安史」的降將,再加上後人再無有始有終的傑出皇帝,終於最終因此亡了唐朝。李隆基憑「開元盛世」,也可謂傑出皇帝。 唐朝滅亡後,中國陷於藩鎮之間的混戰。為五代十國,直到了周的世宗柴榮繼位,中國才有了統一的苗頭。柴榮:英武勇敢,功城破敵,英機決策,常出人意料,戰無不勝。一有閑暇就招來儒生,誦讀經史。柴榮:生性不好珍玩之物,一心重視農桑,體察百姓。 柴榮屢敗南唐後,親率步騎兵數萬,直奔契丹國境,准備收復燕雲十六州,沿途契丹守將紛紛舉城投降。正當柴榮與諸將商議奪取幽州,不料得了急病,返回朝中去世,差一點未統一中國和收復幽州。真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一代英主的去世,使全國一片悲痛,柴榮可謂上天奪去的傑出皇帝,可惜! 柴榮的幼子繼位,時年七歲,其大將趙匡胤陳橋被部將黃袍加身,篡了皇位。開始了中國封建歷史的巔峰時期--宋朝。趙匡胤927年出生,976年病死,在世49年。960年,34歲登基,當了皇帝,在位17年。馬上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統一了中國,又通過杯酒釋兵權,實現了向文官治國的轉變,宋朝的如此重文輕武和儒家教化,也開創了自宋朝之後再無大臣篡位的開端。趙匡胤不僅未殺有功大臣,這點比劉秀做的還好。尤其難得可貴的是:帝嘗讀《堯典》,嘆曰:「堯、舜之世,四凶之罪,止從投竄,何近代憲綱之密邪!」趙匡胤於是制定了法律,法律規定不能在朝庭上鞭打大臣,不準對公卿辱罵,臣下除了謀反和叛逆外,不得殺戮。又專門建立了言官制度,從此宋朝成為中國歷史上自春秋戰國以來第二個學術自由的時期。在這時期皇帝對不同意見,或任之,或只是貶外地當官,或免職,而沒有殺戮,也沒有打成右派的迫害。宋朝不興文字獄,對讀書人比較寬容,因此就了有很多詩人詞人,寫出了傳之千古含沙射影的憤恨張狂之詩詞,也有了宋詞之盛。 同時宋朝也是最貫徹儒家思想的朝代。雖然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家,但到漢宣帝時期,漢宣帝還說,不實行仁政,儒生最無用(大意)。以後又是南北朝唐朝的佛教盛行,而真正推崇儒家的是宋朝。宋朝的開國宰相趙普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在這里我不得不說趙匡胤是有作為有道德集與一身的前古第一帝。相比一千多年前的世界,西方還要經歷中世紀的火刑來對付不同意見呢?趙匡胤開創的宋朝實在是很偉大。 在其後宋太宗趙光義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但卻沒有收復燕雲十六州,並屢次未能打敗契丹。因此宋的統一是不能和漢唐相比的。趙光義寬厚仁慈,愛護人民,體恤下士,平生無所愛好,就是喜歡讀書。相繼任用了很多學士大儒,可謂守成的英主。 及其子宋真宗趙恆以及後代都是遵循了趙匡胤開明和寬容的以及推崇儒家的政策。宋真宗大敗遼國後,厭惡戰爭也不願意生靈塗炭,至此宋朝專心於文化建設,而不再武力擴張。這對於幾方都是中華民族來說,也是歷史的幸事。趙恆在位23年,晚年任用了一批小人。 宋真宗趙恆之子宋仁宗趙禎繼位,趙禎愛好學習崇拜儒家經典。趙禎首次把論語孟子大學中庸拿出來合在一起讓學生學習,而開了四書的先河,程朱的四書發明權還應是宋仁宗。有次出使北方的死者報告說高麗的貢物越來越少了,要求出兵。仁宗說:這只是國王的罪過。現在出兵,國王不一定會被殺,反而要殺死無數百姓。他碰到疑難案例都從輕發落,史稱「終仁宗之世,疑獄一從於輕」(明.鄭瑄《昨非庵日纂》)。他不興文字獄,對讀書人比較寬容。當時四川有個士子,獻詩給成都太守:」把斷劍門燒棧閣,成都別是一乾坤。」這不是明目張膽地煽動造反么?成都太守將他縛送京城,交給皇帝嚴加懲治。可是仁宗卻道:這是老秀才急於要做官,寫首詩泄泄憤,怎能治罪呢?不如給他個官做做吧,就授其為司戶參軍(同上)。仁宗在位42年,死時訃告送到遼國,「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連遼國皇帝耶律洪基也握著使者的手號啕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宋.邵博《邵氏聞見後錄》)真是無愧「仁宗」的稱號。宋仁宗趙禎可謂一代有德的數一數二的傑出君主。宋仁宗趙禎之子趙曙繼位,是為英宗。英宗禮待大陳,愛護百姓,尊敬儒生,只是上天不讓他長壽,在位僅4年。 再後是神宗,神宗繼位之初勵精圖治,不巡遊狩獵,不修建宮室。勤儉樸素,志在破遼滅夏,因此任用王安石變法以籌措經費。王安石做事偏執,喜聽佞言,任用了一批小人,最終新法成為擾民之法,而變法失敗。同時神宗想消滅西夏,在靈州永樂打了一仗,宋軍傷亡60多萬人。神宗在朝廷上就痛哭起來,不思飲食。神宗在位18年,也是個有道的好皇上。神宗之子趙熙繼位,是為哲宗。哲宗為了解決財政困難,又重新實行新法,引得人們怨忿。趙熙在位15年,奸黨漸漸專權。釀成了以後大亂的禍根。 再往後繼承王位的就是宋徽宗。徽宗有些藝術細胞,能繪畫,尤喜好花石。繼位後大興土木。又迷信道教,不理朝政,最終宋朝翻船於其手上。宋朝歷經多帝,可稱為昏君的也就是宋徽宗,而且沒有暴君,也沒有外戚宦官大臣的專權,這不能不說是推崇儒家教育的結果。 隨後宋徽宗和其子宋欽宗被滅了遼國的金俘獲,宋朝擁立趙構在江南立國,是為南宋。幾經危險,趙構都跑到了海上。但南宋最終生存下來了。這和以後的南明相比很能說明問題。同樣都是女真,同樣都是首都失陷甚至逃到海上,而宋朝就能保得半壁江山,而南明迅速滅亡。其原因就是宋朝的開明寬容制度未失人心,宋朝就很少有漢奸的,而明朝的專制濫殺則盡失人心。像祖大壽這樣的忠勇之士,也成為了漢奸,明朝實亡於漢奸之手。宋朝雖然避免了滅亡的命運但也元氣大傷,最終再也承受不蒙古人的打擊。趙構從勉強招架到立穩腳跟,也是有功績的,其的和平政策也是無可非議。有人說:趙構不願意戰爭。是怕打勝了,父兄回來了。就失去皇位了,實乃無稽之談。他們都可以當太上皇、太上兄啊?而最關鍵的是南宋一直在勉強招架金的攻擊,並無取勝的把握。當然趙構也任用並寵信很多奸佞小人,尤其是奸臣秦檜,趙構可謂中上之君,趙構在位36年。 其繼承人是孝宗。孝宗繼位後還想堅決要收回失土,無奈戰敗後,就專心對外講和。孝宗對內建設和教化,孝宗節用愛民,好學勤政,崇儒聽諫。以賢人為相,境內治安,人民樂業。孝宗在位27年,是個好皇帝。 再往後都是平庸之君,最後被橫掃歐亞的草原上的野蠻人蒙古滅了國。總之宋朝是學術、經濟、貿易、甚至海外貿易都空前甚至也能絕後到現代的繁榮,甚至有些資本主義的樣子,而且四大發明的的三大發明都在宋朝,因此我認為宋朝絲毫不遜於漢唐。而且在以上方面都勝之,只是弱於武功,因此造成失土滅亡的慘劇。真是世上難有完美之事啊!不過文明的古雅典古羅馬不都是亡於野蠻的國度嗎?宋朝也是亡於草原來的部落。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一段說宋的評價是:「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於趙宋之世。後漸衰微,終必復振。」 元朝以野蠻兇殘建國並征伐歐亞,是歷史的倒退,不足道也。 再等到了漢人的天下:明朝。農民皇帝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出生,1398年病死,時年71歲。在明朝初年,實行輕徭薄賦政策,在位31年裡,下詔減免稅賦和賑濟災民達70多次。使社會得到了休養生息。但也明確宣布不施行仁政,這中國歷史上第二人不宣布實行仁政的了,這主要是從言論思想上說的,還要把孟子從孔子之旁拉下來,最後在很多儒生的死命反對下。達成了刪改孟子的協議,結果被刪了八十多條。最終釀成了中國空前但不是絕後的專制王朝。朱元璋這個農民皇帝,依其狹隘的小農之心,晚年大殺功臣。明太祖快死時,功臣宿將差不多都殺凈了。從此在這個王朝,大臣可以被皇帝在大庭廣眾下剝下褲子,打板子,名曰廷杖。而大臣的臉面就是打死也不吭氣喊疼,結果把中國歷史上一直有的「士」大夫的骨氣給打沒了,從此絕跡了。只有明末清初,社會還沒有被嚴密控制起來時,還有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相對於國家人民,朱元璋也可謂傑出君主。 其的繼承人明成祖朱棣靠武力奪了皇位,又發明的滅十族。結果是明朝的皇帝是最專制的,也是最荒淫的。朱棣1360年出生。11歲封為燕王,43歲即皇帝位。1424年病死,時年65歲,在位22年。期間朱棣派鄭和七次下西洋,比那些歐洲的海洋之旅還早了幾百年,然後就是禁海令。朱棣再往後都是無為之君,甚至居然後來有了九千歲的太監。而亡國之君崇禎也是一意孤行,屢殺大臣,其滅亡是不奇怪的,這早在朱元璋、朱棣就沒有開了好頭。 而滅亡明朝的清朝雖然繼承了中華的傳統文化,但也繼承了明朝嚴密的思想控制和殘酷的專制。等到了康熙皇帝,(1654年出生。1661年,8歲的玄燁即位。1722年,69歲的康熙帝病死。)在位近62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精明神武,用兵西藏,新疆、蒙古、沙俄,奠定和捍衛了中國的版圖。同時崇尚節儉,開創了康乾盛世。但也大搞文字獄,專制也只是略好於明朝,沒有廷杖了,但抄家滅門的也不少,康熙可謂傑出皇帝。 其繼承人雍正雖還有作為但更是嚴酷。 經過雍正再到乾隆,依舊是「康乾盛世」。而乾隆從早年的十大功,到晚年到處遊玩,其寵用大貪官和珅,可見吏治已壞。乾隆還是個最大井底之蛙,其對英使說:天朝不用貿易,天朝應有盡有,你們想要的賜給你們(大意)。其把西方先進的發明當自己的玩物和修圓明園去了,而乾隆時代是西方國家飛躍的蒸汽機時代,所以此乃誤我中華的第一人,所以中國的落後實因為乾隆之過。 乾隆之後的嘉慶也是無所作為,在這之後就是中國的屈辱史了。 綜上所述,中國歷史的傑出皇帝是:贏政、劉邦、劉恆、劉徹、劉秀、楊堅、李世民、武則天、李隆基、趙匡胤、趙禎、朱元璋、康熙。 以其文治和武功的業績排名是:李世民、趙匡胤、康熙、劉秀。劉徹(暴君不能入選,劉徹因為其的最後悔過,更改政策而入選)。 而有聖德之君為:趙匡胤、趙禎、劉恆。 其中有大作為之君兼聖德之君的是趙匡胤。 因此千古第一君為:李世民和趙匡胤並列。

⑶ 歷史上最接近一統天下的五大人物,你認為哪個最可惜

自古以來,英雄豪傑各領風騷一時,但完成大一統的寥寥無幾。實現天下一統,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不少英雄豪傑與此僅差一步之遙,但最終抱憾而終。

今天我們來盤點,五大最接近一統天下的人物,你認為哪個最可惜。

魏武帝曹操

曹操

東漢末年,曹操起兵挾天子以令諸侯,滅呂布誅袁術。官渡之戰,一戰擊敗袁紹成為北方霸主。

天下諸侯幾乎被曹操消滅了大半,天下一統似乎僅有一步之遙。志得意滿的曹操興兵南征,荊州劉琮不戰而降。西涼的馬騰韓遂、漢中的張魯、益州的劉璋都已經上表歸降,阻擋曹操一統天下的敵人僅剩下劉備和孫權。

可惜,曹操犯了臨陣輕敵的大忌,仗著兵力上的絕對優勢,想用自己並不嫻熟的水軍一舉殲滅孫權。孫權與劉備結成同盟,任命周瑜為大都督。赤壁之戰,周瑜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一把火燒掉了曹操一統天下的美夢。

前秦皇帝苻堅

苻堅

苻堅是十六國時期前秦的皇帝,柏楊稱他為中國數千年歷史僅有的五位有資格被稱為大帝的君主之一,另外四位是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和康熙皇帝。

苻堅在位期間,重用漢人王猛,休養生息,發展民生,國力日益強盛。在軍事上逐一消滅北方的割據勢力,成功統一北方。與東晉南北對峙,在國力上更是占據絕對優勢。

公元383年,苻堅興兵南下,意圖消滅東晉實現一統。但沒想到,最終在淝水之戰大敗於謝安領導的北府兵。國家隨機陷入混亂,不久苻堅就被羌人殺害,終年四十八歲。

劉裕

劉裕是南朝劉宋開國皇帝,一生戎馬,戰功赫赫。被李贄稱為「定亂代興之君」,被後世譽為「南朝第一帝」。

南北朝時期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最混亂的時期,中原各地割據,長時間未能出現一統的國家。

劉裕起初為北府兵將領,消滅了桓楚、西蜀等南方割據勢力,使南方出現百年來僅有的統一局面。之後又率軍先後平定後秦、南燕等勢力,佔領了山東、淮北、關中等地,天下已有大半。

公元422年,劉裕計劃出兵伐北魏。結果未來得及出兵,突發疾病,終年五十九歲,一統天下的美夢終成泡影。

⑷ 歷史上所有的皇帝有哪些

西秦:385--43l 鮮卑族,歷四帝,建都:金城(皋蘭)。 1、乞伏國仁 3年 2、乞伏乾歸 24年 3、乞伏熾磐 l6年 4、乞伏暮末 4年。 夏:4O7--43l 匈奴,歷三帝,建都:統葛(陝西橫山)。 l、赫連勃勃 19年 2、赫連 昌 4年 3、赫連 定 4年。 南北朝: 南朝為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建都:建康(南京) 宋42O--479年。共6O年八個皇帝。 一、武帝劉 裕 永初 3年。 二、少帝劉義符 景平 2年。 三、文帝劉義隆 元加 30年。 四、孝武帝劉駿 孝建 11年。 五、廢帝劉予業 永元 l年。 六、明帝劉 彧 秦始 8年。 七、後廢帝劉昱 元徴 5年。 八、順帝劉 准 升明 3年。 齊:479--5Ol,共23年,七個皇帝。 一、高帝肖道成 建元 4年。 二、武帝肖 賾 永明 ll年。 三、廢帝肖昭業 隆昌 l年。 四、廢帝肖昭文 延興 l年。 五、明帝肖 鸞 建武 5年。 六、東昏侯寶卷 永元 13年。 七、和帝肖寶融 中興 l年。 梁:502--557,共56年,四個皇帝。 一、武帝肖 衍 天監 48年。 二、簡文帝肖綱 大寶 2年。 三、元帝肖 繹 承聖 4年。 四、敬帝肖方智 紹泰 3年。 陳:557--589,共33年,五個皇帝。 一、武帝陳霸先 永定 3年。 二、文帝陳 倩 天加 7年。 三、廢帝陳伯宗 光大 2年。 四、宣帝陳 頊 太建 l4年。 五、後主陳叔寶 至德 7年。 北朝為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五個王朝。 北魏:386--534,共l49年,ll個皇帝。鮮卑拓跋氏,建都:盛樂(今內蒙和林格爾。) l、道武帝珪 23年 2、明元帝嗣 15年 3、太武帝壽 28年 4、文成帝睿 14年 5、獻文帝弘 6年 6、孝文帝宏 29年 7、宣武帝恪 l6年 8、孝明帝詡 12年 9、孝庄帝子攸 3年 1O、節閔帝恭 1年 l1、安定王朝 l年。 東魏:534--550,共l7年,只有一個皇帝:孝靜帝善見,建都:鄴。 西魏:535--557,共23年,四個皇帝,建都:長安。 l、孝武帝修 2年 2、文帝寶炬 17年 3、廢帝欽 2年 4、恭帝廓 3年。 北齊:55O--577,共28年,五i個皇帝。高姓,建邱。 1、文宣帝洋 lO年 2、孝昭帝演 l年 3、武成帝湛 4年 4、後主緯 11年 5、幼主恆 1年。 北周:557--58l,共25年,五個皇帝,宇文氏,建都:長安 1、孝愍帝覺 l年 2、明帝毓 4年 3、武帝邕 l8年 4、宣帝贇 l年 5、靜帝闡 2年。 隋朝:58l--6l8 楊姓 建都:長安(西安) 一、文帝楊堅 開皇 24年。(文帝有二個年號:開皇58l--60O、仁壽60l--6O4) 二、煬帝楊廣 大業 12年。 三、恭帝楊侑 義寧 l年。 隋朝只有三帝,共37年。 唐朝618--9O7 李姓 建都:長安 一、高祖 淵 武德 9年。 二、太宗世民 貞觀 23年。 三、高宗 治 永徽 34年。 四、中宗 顯 嗣聖 1年。 五、武則天 垂拱 21年。 六、中宗(復辟) 神龍 5年。 七、睿宗 旦 景雲 3年。 八、玄宗隆基 先天 43年。 九、肅宗 亭 至德 7年。 十、代宗 豫 寶應 17年。 十一、德宗 適 建中 26年。 十二、順宗 誦 永貞 l年。 十三、憲宗 純 元和 l5年。 十四、穆宗 恆 長慶 4年。 十五、敬宗 湛 寶歷 2年。 十六、文宗 昂 太和 14年。 十七、武宗 炎 會昌 6年。 十八、宣宗 忱 大中 13年。 十九、懿宗 漼 咸通 l4年。 二十、僖宗 儇 乾符 l5年。 二十一、昭宗 曄 龍紀 16年。 二十二、哀帝 祝 天佑 3年。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記載二十位,武周政權不計在內),統治唐朝29O年。 五代十國 9O7--96O 五代: 後梁:9O7--923,共16年。 朱姓 建希:汴梁 一、太祖全忠 開平 6年。 二、末帝友貞 乾化 11年。 後唐:923--936 共14年。 李姓 建都:洛陽 一、荘宗存勗 同光 4年。 二、明宗嗣源 天成 8年。 三、愍帝從厚 應順 l年。 四、廢帝從珂 清泰 2年。 後晉936--946 共1l年 石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敬塘 天福 7年。 二、出帝重貴 開運 4年。 後漢947--95O 共4年 劉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知遠 天福 2年。 二、隱帝承佑 乾佑 2年。 後周951--960 共lO年 郭姓、柴姓 建都:汴梁 一、太祖 威 廣順 3年。 二、世宗 榮 顯德 6年。 三、恭德宗訓 l年。 十國: 前蜀:9O7--925 建都:成都 一、王建 12年。 二、王衍 8年。 吳: 892--937 建都:楊卅 一、楊行密 15年。 二、楊渥 3年。 三、楊隆演 lO年。 四、楊溥 l7年。 楚: 896--95l 建都:長沙 一、馬殷 35年。 二、馬希聲 2年。 三、馬希范 l5年。 四、馬希廣 3年。 五、馬希萼 2年。 六、馬希崇 l年。 閩: 897--946 建都:福州 一、王審知 4O年。 二、王延均 3年。 三、王昶 4年。 四、王延義 4年。 五、王延政 3年。

⑸ 歷史上能一統天下結果壯年暴斃的雄主有哪些,有一位距離成功只差3年

‍‍‍有兩位,並且王朝名還都一樣,都是「周」。一個是北周周武帝宇文邕,一個是後周周世宗柴榮。他們都差一點一統天下,但是卻都暴病身亡,其中北周周武帝宇文邕離楊堅篡位建立隋朝統一天下只差了3年。仔細看這兩個王朝,都是勝利果實直接被手下大臣(楊堅、趙匡胤)所篡奪,建立了大一統王朝。

三年之後,宇文邕的親家楊堅從他孫子手裡篡奪了王位,幫他完成了未竟的統一大業。只可惜宇文護把持朝政太久,倘若宇文邕能早一點拿到權力,或許他就能完成統一大業了。不過,歷史沒有如果,可嘆宇文邕一代能君,卻輸給了命運。‍‍

⑹ 三國演義後誰來一統天下 那個朝代 誰是皇帝

司馬炎一統天下,西晉,皇帝是晉武帝司馬炎。

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6)歷史一統天下的皇帝有哪些擴展閱讀

公元266年司馬炎篡魏,建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公元280年滅吳,完成統一。西晉承襲曹魏領土,統一後又佔有孫吳疆域。東晉隨其疆域的變化而有增減,北界主要在秦嶺淮河一線。

晉朝雖為漢末以來中國文化中衰時期,但在哲學、文學、藝術、史學、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發展。兩晉的文化走向多元發展,是一個文化開創、沖突又融合的時代,由於儒教獨尊的地位被打破,哲學、文學、藝術、史學及科技紛紛出現革新,有些成為獨立的學問。

當代思想有由本土發展的玄學、道教及由印度東傳的佛教,士大夫紛紛盛行清談。由於邊疆民族帶來草原文化,東晉則擁有中原文化及江南文化,雙方逐漸展開文化交流或民族融合。

司馬炎,晉朝開國皇帝。晉宣帝司馬懿之孫、晉景帝司馬師之侄、晉文帝司馬昭嫡長子、晉元帝司馬睿從父 。咸熙二年(265年)襲父爵晉王,數月後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自己,國號晉,建都洛陽,改元泰始。咸寧五年(279年),司馬炎命杜預、王濬等人分兵伐吳,於次年滅吳,統一全國 。

建國後,他採取一系列經濟措施以發展生產, 並頒行戶調式(包括占田制、戶調制和品官占田蔭客制)。太康年間,西晉出現一片繁榮景象,史稱「太康之治」。但滅吳後,司馬炎逐漸怠惰政事,奢侈腐化。太熙元年(290年)病逝,謚號武皇帝,廟號世祖,史稱晉武帝。葬峻陽陵 。

⑺ 歷史上的皇帝有哪些

1、始皇帝政 12年 2、二世胡亥 3年 3、子嬰 l年。

漢: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漢和東漢(也和前漢和後漢)。在兩漢之際,還有
王莽、劉玄兩個短暫的統治時期。
西漢: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劉姓,歷十三帝,建都:長安。
l、高祖幫 12年。
2、惠帝盈 7年。
3、少帝(呂後專政) 8年。
4、文帝桓 23年。
5、景帝啟 l6年。
6、武帝徹 年號:建元,54年。
7、昭帝弗陵 始元,l3年。
8、宣帝詢 本始,25年。
9、元帝爽 初元,16年。
lO、成帝驁 建始,26年。
ll、哀帝欣 建平, 6年。
12、平帝珩 元始, 5年。
l3、孺子嬰 居攝, 3年。
新朝:公元9--25 共17年,建都:長安。
l、王莽,始建國,l5年。
2、淮陽王劉玄 更始,3年。
東漢:公元25--220,共195年,劉姓,歷十三帝,建都:洛陽。
1、光武帝秀 建武 33年。
2、明帝庄 永平 l8年。
3、章帝炟 建初 l3年。
4、和帝肇 永元 17年。
5、殤帝隆 延平 1年。
6、安帝佑 永初 19年。
7、順帝保 永建 l9年。
8、沖帝炳 永加 l年。
9、質帝鑽 本初 l年。
lO、桓帝志 建和 2l年。
ll、靈帝宏 建寧 22年。
12、少帝辨 光熹 1年。
l3、獻帝協 初平 32年。

三國:三國始於22O年魏國代漢,終於265年晉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l9O年董卓挾漢獻
帝離開洛陽為三國上限,以28O年晉滅吳為三國下限。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歷五帝,建都:許昌。
l、文帝丕 黃初 7年。
2、明帝睿 太和 13年。
3、齊王芳 正始 14年。
4、高貴鄉公髦 正元 7年。
5、常道鄉公奐 景元 6年。
曹*:建安十八年,曹*封為魏公,建魏國,雖已是皇帝,但名義上還為漢臣。
後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蜀:公元22l--243,共43年,劉姓,歷二帝,建都:成都。
l、昭烈帝備 章武 3年。
2、後主 禪 建興 4l年。
吳:公元222--28O 共59年,孫姓,歷四帝,建都:建業。
l、大帝 權 黃武 31年。
2、會稽王亮 建興 7年。
3、景帝 休 永安 7年。
4、烏程候皓 元興 l7年。

晉:
西晉:265--316 共5l年,歷四帝,先都洛陽,後遷長安。
1、武帝司馬炎 泰始 25年。
2、惠帝司馬衷 永熙 17年
3、懷帝司馬熾 永加 5年。
4、憨帝司馬業 建興 4年。
東晉:317--4O2 共1O4年。歷十一帝,建都:金陵
l、元帝司馬睿 建武 6年。
2、明帝司馬紹 太寧 3年。
3、成帝司馬衍 咸和 17年。
4、康帝司馬岳 建元 2年。
5、穆帝司馬聃 永和 l7年。
6、哀帝司馬丕 隆和 4年。
7、廢帝司馬奕 太和 6年。
8、簡文帝司馬昱 咸安 2年。
9、孝武帝司馬曜 寧康 24年。
l0、安帝司馬德宗 隆安 22年。
ll、恭帝司馬德文 元熙 2年。

十六國:304--439 十六國建立可分前後二期:前期的政權有:蜀(成漢)、漢和前趙、
後趙、前燕、前秦、前涼。還有鮮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閔的『魏』不在十六國
內。後期的政權有:後秦、後燕、南燕、北燕、後涼、南涼、西涼、北涼、西秦、
夏。此外還有『西燕』不在十六國內。
蜀: 303--347 共七個皇帝 建都:成都。
l、李 特 2年 2、李 流 l年。3、李 雄 30年 4、李 班 l年 5、李 期 3年
6、李 壽 5年 7、李 勢 5年。
前趙:304--329 匈奴 建都:平陽(山西臨汾) 歷五帝
l、劉 淵 6年 2、劉 和 l年 3、劉 聰 8年 4、劉l 傑 l年 5、劉 曜 l3年
後趙:319--352 歷7帝,羯族人,建都:襄國(河北邢台)。
l、石 勒 l5年 2、石 弘 l年 3、石 虎 l5年 4、石 世 l年 5、石 遵 l年
6、石 祗 ?年 7、冉 閔 3年。
前燕:357--37O 歷三帝,鮮卑族,建都:鄴(河北臨漳)。
l、慕容皝 15年 2、慕容儁 1l年 3、慕容暐 1l年。
前秦:351--394 歷六帝,氐族,建都:長安
l、符 健 4年 2、符 生 3年 3、符 堅 27年 4、符 丕 2年 5、苻 登 9年
6、符 榮 l年
前涼:313--376 漢族,歷7帝,建都:姑臧。
l、張 茂 5年 2、張 駿 22年 3、張重華 9年 4、張耀靈 l年 5、張 祚 3年
6、張玄靚 9年 7、張天鍚 l2年。
後秦:384--4l7 羌族,歷3帝,建都:長安。
l、姚 萇 8年 2、姚 真 22年 3、姚 弘 2年。
後燕:384--409 鮮卑族,歷5帝,建都:中山。
l、慕容垂 l3年 2、慕容寶 3年 3、慕容盛 3年 4、慕容熙 7年 5、高 雲 3年。
南燕:398--4lO 鮮卑族,歷二帝,建都:廣固(山東益都)。
1、慕容德 7年 2、慕容超 6年。
北燕:409--436 漢族,歷二帝,建都:昌黎。
l、馮 跋 22年 2、馮 弘 6年。
後涼:386--4O3 氐族,歷四帝,建都:姑臧。
1、呂 光 13年 2、呂 紹 l年 3、呂 篡 1年 4、呂 隆 1年。
南涼:397--4l4 鮮卑族,歷三帝,建都:樂都。
l、禿發烏狐 3年 2、禿發利鹿狐 3年 3、禿廢傉檀 13年。
西涼:4O0--42O 漢族,歷二帝,建都:敦煌。
l、李 暠 17年 2、李 歆 4年。
北涼:397--439 匈奴,歷三帝,建都:張掖。
1、段 業 4年 2、沮渠蒙遜 33年 3、沮渠牧犍 7年。
西秦:385--43l 鮮卑族,歷四帝,建都:金城(皋蘭)。
1、乞伏國仁 3年 2、乞伏乾歸 24年 3、乞伏熾磐 l6年 4、乞伏暮末 4年。
夏:4O7--43l 匈奴,歷三帝,建都:統葛(陝西橫山)。
l、赫連勃勃 19年 2、赫連 昌 4年 3、赫連 定 4年。

南北朝:
南朝為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建都:建康(南京)
宋 42O--479年。共6O年八個皇帝。
一、武帝劉 裕 永初 3年。
二、少帝劉義符 景平 2年。
三、文帝劉義隆 元加 30年。
四、孝武帝劉駿 孝建 11年。
五、廢帝劉予業 永元 l年。
六、明帝劉 彧 秦始 8年。
七、後廢帝劉昱 元徴 5年。
八、順帝劉 准 升明 3年。
齊:479--5Ol,共23年,七個皇帝。
一、高帝肖道成 建元 4年。
二、武帝肖 賾 永明 ll年。
三、廢帝肖昭業 隆昌 l年。
四、廢帝肖昭文 延興 l年。
五、明帝肖 鸞 建武 5年。
六、東昏侯寶卷 永元 13年。
七、和帝肖寶融 中興 l年。
梁:502--557,共56年,四個皇帝。
一、武帝肖 衍 天監 48年。
二、簡文帝肖綱 大寶 2年。
三、元帝肖 繹 承聖 4年。
四、敬帝肖方智 紹泰 3年。
陳:557--589,共33年,五個皇帝。
一、武帝陳霸先 永定 3年。
二、文帝陳 倩 天加 7年。
三、廢帝陳伯宗 光大 2年。
四、宣帝陳 頊 太建 l4年。
五、後主陳叔寶 至德 7年。

北朝為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五個王朝。
北魏:386--534,共l49年,ll個皇帝。鮮卑拓跋氏,建都:盛樂(今內蒙和林格爾。)
l、道武帝珪 23年 2、明元帝嗣 15年 3、太武帝壽 28年 4、文成帝睿 14年
5、獻文帝弘 6年 6、孝文帝宏 29年 7、宣武帝恪 l6年 8、孝明帝詡 12年
9、孝庄帝子攸 3年 1O、節閔帝恭 1年 l1、安定王朝 l年。
東魏:534--550,共l7年,只有一個皇帝:孝靜帝善見,建都:鄴。
西魏:535--557,共23年,四個皇帝,建都:長安。
l、孝武帝修 2年 2、文帝寶炬 17年 3、廢帝欽 2年 4、恭帝廓 3年。
北齊:55O--577,共28年,五i個皇帝。高姓,建邱。
1、文宣帝洋 lO年 2、孝昭帝演 l年 3、武成帝湛 4年 4、後主緯 11年
5、幼主恆 1年。
北周:557--58l,共25年,五個皇帝,宇文氏,建都:長安
1、孝愍帝覺 l年 2、明帝毓 4年 3、武帝邕 l8年 4、宣帝贇 l年
5、靜帝闡 2年。

隋朝:58l--6l8 楊姓 建都:長安(西安)
一、文帝楊堅 開皇 24年。(文帝有二個年號:開皇58l--60O、仁壽60l--6O4)
二、煬帝楊廣 大業 12年。
三、恭帝楊侑 義寧 l年。
隋朝只有三帝,共37年。

唐朝 618--9O7 李姓 建都:長安
一、高祖 淵 武德 9年。
二、太宗世民 貞觀 23年。
三、高宗 治 永徽 34年。
四、中宗 顯 嗣聖 1年。
五、武則天 垂拱 21年。
六、中宗(復辟) 神龍 5年。
七、睿宗 旦 景雲 3年。
八、玄宗隆基 先天 43年。
九、肅宗 亭 至德 7年。
十、代宗 豫 寶應 17年。
十一、德宗 適 建中 26年。
十二、順宗 誦 永貞 l年。
十三、憲宗 純 元和 l5年。
十四、穆宗 恆 長慶 4年。
十五、敬宗 湛 寶歷 2年。
十六、文宗 昂 太和 14年。
十七、武宗 炎 會昌 6年。
十八、宣宗 忱 大中 13年。
十九、懿宗 漼 咸通 l4年。
二十、僖宗 儇 乾符 l5年。
二十一、昭宗 曄 龍紀 16年。
二十二、哀帝 祝 天佑 3年。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記載二十位,武周政權不計在內),統治唐朝29O年。

五代十國 9O7--96O
五代:
後梁:9O7--923,共16年。 朱姓 建希:汴梁
一、太祖全忠 開平 6年。
二、末帝友貞 乾化 11年。
後唐:923--936 共14年。 李姓 建都:洛陽
一、荘宗存勗 同光 4年。
二、明宗嗣源 天成 8年。
三、愍帝從厚 應順 l年。
四、廢帝從珂 清泰 2年。
後晉 936--946 共1l年 石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敬塘 天福 7年。
二、出帝重貴 開運 4年。
後漢 947--95O 共4年 劉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知遠 天福 2年。
二、隱帝承佑 乾佑 2年。
後周 951--960 共lO年 郭姓、柴姓 建都:汴梁
一、太祖 威 廣順 3年。
二、世宗 榮 顯德 6年。
三、恭德宗訓 l年。
十國:
前蜀:9O7--925 建都:成都
一、王 建 12年。
二、王 衍 8年。
吳: 892--937 建都:楊卅
一、楊行密 15年。
二、楊 渥 3年。
三、楊隆演 lO年。
四、楊 溥 l7年。
楚: 896--95l 建都:長沙
一、馬 殷 35年。
二、馬希聲 2年。
三、馬希范 l5年。
四、馬希廣 3年。
五、馬希萼 2年。
六、馬希崇 l年。
閩: 897--946 建都:福州
一、王審知 4O年。
二、王延均 3年。
三、王 昶 4年。
四、王延義 4年。
五、王延政 3年。
南唐: 937--975 建都:金陵
一、李 升 7年。
二、李 璟 l9年。
三、李 煜 l6年。
荊南:9O7--96建都:荊州
一、高季興 22年。
二、高從海 20年。
三、高保融 l2年。
四、高保勗 l年。
五、高繼沖 l年。
南漢:9O5--97l 建都:廣州
一、劉 隱 12年。
二、劉 ? 32年。
三、劉 玢 1年。
四、劉 晟 l6年。
五、劉 鋹 l3年。
吳越:893--978 建都:錢塘
一、錢 鏐 41年。
二、錢元瓘 lO年。
三、錢 佐 6年。
四、錢 倧 l年。
五、錢 俶 40年。
北漢:951--979 建都:太原
一、劉 崇 4年。
二、劉 鈞 l4年。
三、劉繼恩 l年。
四、劉繼元 1l年。
後蜀:933--965 建都:成都
一、孟知祥 l年。
二、盈 昶 3O年。

宋朝(分北宋與南宋)
北宋 960--1127,共l68年。趙姓,歷九帝。建都:汴梁
一、太祖匡胤,建隆。在位16年。
二、太宗光義,太平興國,在位22年。
三、真宗 桓,咸平,在位25年。
四、仁宗 禎,天聖,在位41年。
五、英宗 曙,治平,在位 4年。
六、神宗 頊,熙寧,在位18年。
七、哲宗 煦,元佑,在位15年。
八、徵宗 佶,建中靖國,在位25年。
九、欽宗 桓,靖康,在位2年。
南宋:1127--l279,共152年。歷九帝,趙姓。建都:臨安(杭州)。
一、高宗構,建炎,在位36年。
二、孝宗昚,隆興,在位27年。
三、光宗敦,紹熙,在位 5年。
四、寧宗擴,慶元,在位3O年。
五、理宗盷,寶慶,在位4O年。
六、度宗禥,咸淳,在位10年。
七、恭帝顯,德佑,在位 2年。
八、瑞宗昰,景炎,在位 3年。
九、帝 昺,祥興,在位 3年。

元朝:l279--l368,共90年。歷十一帝.奇渥溫氏,建都:燕京(北京)。
一、世祖忽必烈,至元,在位15年。
二、成宗鐵木耳,元貞,在位13年。
三、武宗 海山,至大,在位 4年。
四、仁宗愛育萬拔力八達,皇慶,在位 9年。
五、英宗碩德八刺,至治,在位 3年。
六、泰定帝也孫鐵木耳,泰定,在位 5年。
七、大順帝阿速吉八,大順,在位 1年。
八、明宗和世瑓,天歷,在位 2年。
九、文宗圖鐵木耳,至順,在位 5年。
十、寧宗懿璘質班,至順,在位 l年。
十一、順帝托權鐵木耳,元統,在位36年。
明朝皇帝有的記載十位,天順未列入。
據明初官修《元史》記載,自成吉思汗建國迄元順帝出亡(l206--l368),通稱元朝。

明朝:1368--l644,共277年,歷十六帝,朱姓,建都:南京,成祖移至北京。
一、太祖元璋,洪武,在位3l年。
二、惠帝允炆,建文,在位 4年。
三、成祖 棣,永樂,在位22年。
四、仁宗高熾,洪熙,在位 1年。
五、宣宗瞻基,宣德,在位l0年。
六、英宗祁鎮,正統,在位14年。
七、景帝祁鈺,景泰,在位 7年。
英宗祁鎮,天順,在位 8年。(復辟)
八、憲宗見深,成化,在位23年。
九、孝宗佑樘,弘治,在位18年。
十、武宗厚照,正德,在位l6年。
十一、世宗厚熜,嘉清,在位l6年。
十二、穆宗載垕,隆慶,在位 6年。
十三、神宗翊鈞,萬曆,在位47年。
十四、光宗常洛,泰昌,在位 l年。
十五、熹宗由校,天啟,在位 7年。
十六、思宗由檢,崇禎,在位17年。

李自成
大西
張獻忠,年號大順
南明
福王 朱由崧,年號弘光 Z}(n
唐王 朱聿鍵,年號隆武 g
桂王 朱由榔,年號永曆

清朝:l644--l9ll 共268年,歷十帝(入關前兩個皇帝:清太祖,年號天命和清太宗,
年號天聰不計在內)。滿族,愛新覺羅氏。建都:北京。
一、世祖福臨,為順治,在位l8年。
二、聖祖玄燁,為康熙,在位61年。
三、世宗胤禛,為雍正,在位13年。
四、高宗弘歷,為乾隆,在位6O年。
五、仁宗顒琰,為嘉慶,在位25年。
六、宣宗旻寧,為道光,在位30年。
七、文宗奕詝,為咸豐,在位1l年。
八、穆宗載淳,為同治,在位l3年。
九、德宗載湉,為光緒,在位34年。
十、溥 儀,為宣統,在位 3年。
中華民國
中華帝國
中華帝國皇帝 袁世凱,年號洪憲

⑻ 歷史上的好皇帝有哪些

戰國 秦孝公、趙武靈王、燕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始皇; 唐朝李世民;蒙古王朝成吉思汗 ;大清王朝雍正帝; 中華民國孫中山,蔣中正;中華人民共和國毛澤東主席……………………

至於他們的豐功偉績自己查下好了,資料太多了。
秦孝公用商鞅創立了法家的根基、延至昭襄王時代,令弱秦為一統天下打下基礎,始皇帝一統中華,用李斯在商鞅制度的基礎上更改了些,是中華2000多年統治的社會制度的根基。
若說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是秦始皇,那中國歷史是偉大的偉人便是商鞅。
毛澤東評始皇:
秦始皇是個厚今薄古的專家。
孔孟是唯心主義,荀子是唯物主義,是儒家的左派。孔子代表奴隸主、貴族。荀子代表地主階級。又說:在中國歷史上,真正做了點事的是秦始皇,孔子只說空話。幾千年來,形式上是孔夫子,實際上是按秦始皇辦事。秦始皇用李斯,李斯是法家,是荀子的學生。
孔夫子有些好處,但也不是很好的。我們應該講句公道話。秦始皇比孔子偉大的多。孔夫子是講空話的。秦始皇是第一個把中國統一起來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統一了中國,而且統一了中國的文字、中國各種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後來一直沿用下來。中國過去的封建君主還沒有第二個超過他的,可是被人罵了幾千年。
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
秦始皇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有名的皇帝,我也是秦始皇,林彪罵我是秦始皇,中國歷來分兩派,一派講秦始皇好,一派講秦始皇壞。我贊成秦始皇,不贊成孔夫子。因為秦始皇是第一個統一中國、統一文字,修築寬廣的道路,不搞國中之國,而用集權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幾年一換,不用世襲制度。7.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縱觀歷史,沒有商鞅就不可能出秦始皇,沒有秦始皇,就沒有2000多年的中華帝國。沒有孫中山就不能結束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沒有蔣中正中國可能就不存在於世界上了,沒有毛澤東就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

或許有人見我講蔣中正好,有人會罵我。但是毛主席都正視蔣中正,為什麼作為21世紀的我們卻要無視歷史,一味罵蔣呢????

毛澤東說:蔣是"民族領袖","最高統帥",說國民黨前後有兩個偉大的領袖,第一個是孫中山,第二個呢?就是蔣介石。只是後來國共斗爭,這些就沒人提了。本人在此再次重申,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軍才是抗戰的主要力量,牽制日軍70%的兵力,消滅了大量的日軍。這為中國的民族獨立做出了巨大貢獻。出兵緬甸,在維護中國利益的同時,贏得了良好的國際聲譽,為我國在二戰後的大國地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對於蔣中正的偉大功績,我覺得我們應該正視,而不是篡改和扭曲。毛主席、蔣中正、孫中山、雍正、李世民、秦始皇……他們都是偉人 而老子、荀子、商子(又稱商君,商鞅,衛鞅、公孫鞅)、墨子、莊子、孔子,孫子,鬼穀子……他們都是令人尊敬的先生 ……………………

⑼ 中國歷史上的所有皇帝有哪些

中國歷史朝代及皇帝版簡介權
http://www.3lian.com/zl/114/5000/5000.htm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一統天下的皇帝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