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中國歷史上的匈奴後裔在哪裡

中國歷史上的匈奴後裔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1-03-02 03:22:11

❶ 為什麼古代匈奴神秘消失了,匈奴後裔現在在哪裡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匈奴是北方草原上一個強大的游牧民族。秦始皇曾派大將蒙恬築長城以防止匈奴南侵,漢武帝更是和匈奴大幹了三場,改變中原與匈奴對峙“敵強我弱”的局面。但到了東漢之後,匈奴被一代名將竇憲擊敗後,西逃後就突然神秘消失了!那麼,匈奴人的後裔在哪裡?

安徽省東至縣南溪古寨古碉樓

在安徽皖南發現一個匈奴後裔村寨,曾讓歷史學界為之震驚。下面,來看一下這支隱居的匈奴村寨,有過怎樣一段傳奇:南溪古寨是安徽東至縣的一個偏遠村莊,一共生活有700多人,全為金姓。每適農歷八月十三,全寨都要舉行祭祀天神的習俗。八月十三正好是水草豐茂的時候,對於古代的匈奴游牧民族而言,這段時間恰好是生活無憂的日子。

南溪古寨完好保存了28本族譜,族譜開篇“金氏源流”明確記載他們的祖先是匈奴屠休王之子——金日殫。金日殫後代不斷有人在中原為官,唐代時有一位金氏族人入皖為官。一直晚至明代,金氏族人為躲避戰亂,來到皖南深山隱憂,至今已經傳了28代人。

除了皖南匈奴後代的南溪古寨外,在其他地方亦發現匈奴後裔聚集而居的村寨:江蘇蘇州金氏、福建福安市賽岐鎮宅里村金氏、河南鶴壁的赫連氏、甘肅蘭州榆中金崖鎮的金氏、浙江浦江鄭宅鎮後路金村的金氏。

❷ 歷史上大家所熟悉匈奴後裔去哪兒了

在西漢時匈奴被漢復武帝制打敗後,一部分選擇歸降漢朝,慢慢的就和漢人融合在一起了。當然不願意投降的匈奴只能繼續往北邊遷移,最後他們跑到了現在的土耳其附近的地方,並且壯大起來,建立起了名噪一時的東羅馬帝國。然而在同漢朝搞好關系的那些匈奴也發生了分裂,一部分遷移到蒙古地區,也就後來的鮮卑人。還有的,遷移到今天寧夏甘肅等地,改姓氏為:慕容,宇文等等,這也才有了後來的燕國和北周。還有一些則跑到了今天四川西部,慢慢的形成了羌族,當然也就是黨項人,說到這里我們都明白了,他們再後來建立起了西夏。

中國歷史上強大一時的匈奴民族,他們的後裔去了哪裡

公元1世紀—2世紀時的南匈奴內附期間,作為一個獨立的民族從中國歷史中逐漸消內失。匈奴容後裔成為中國居民之後,逐漸改為漢姓。其後裔多生活在今天的陝西、山西、山東和福建等地。如位於江蘇蘇州的金氏,位於福建福安市賽岐鎮宅里村的金氏,位於河南省鶴壁市的赫連氏,位於安徽省皖南東至縣南溪古寨金氏,甘肅省蘭州市榆中金崖鎮金氏,浙江省浦江縣鄭宅鎮後路金村金氏。

❹ 匈奴人的後羿現在都分布在哪裡

有證據表明,現在的匈牙利人就是匈奴的後裔

❺ 匈奴的歷史淵源 遷徙 後裔分布!

關於匈奴族西遷的歷史,中國史書語焉不詳,多為「向西方跑了」。匈奴史專家、內蒙古大學教授林干說:「公元前1世紀時漢武帝使匈奴遭受重創,部分匈奴或內服或西遷西域,並終使匈奴後來分裂為南匈奴與北匈奴。至公元89至91年時,北匈奴在南匈奴與漢朝軍隊的共同打擊下接連大敗,受北匈奴控制和奴役的部族或部落也紛紛乘機而起,北匈奴主力便遠走伊犁河流域、中亞、頓河以東與伏爾加河等地。其後,中國北方的鮮卑族強大起來, 「山東豪傑」或「山東大漢」之來源完全是300、400年間的胡人內遷、混血變種的結果。李濟對山東、江蘇和安徽人做了測量和對比,很有比較價值。由此可見,山東人之高大確為事實。這一高大體形中雜糅著濃厚的外族血液。 ■匈奴人西遷的故事-1 對於大部分中國人來說,當提起「亞洲人」這個字眼兒時,容易想到一種「正統」的黃種人形象:他們身材中等偏矮,毛發稀疏,膚色淺黃,細長眼睛,眉脊不很突出,鼻樑比較直但不高。這是一種典型的東北亞人的形象,主要分布在中國北方、朝鮮和日本。我們認為這才是「純正的」黃種人。亞洲的歷史和文化主要是他們的歷史和文化,是他們創造了亞洲,使亞洲具有了「亞洲」的含義。其他亞洲人則是在體質和文化兩個方面被雜化了的。西亞人被印歐人種雜化了,南亞人則被尼格羅人種雜化了。我們容易把這種正統的亞洲人與悠久的歷史文化淵源、精耕細作的農業,和溫和含蓄的性格聯系起來。他們身材不健美,肌肉不發達,盡管可能會有很多高身材的個體類型,但一般並不粗壯。無論在歷史文化、社會生活還是體質方面,他們都顯得過於纖細了,似乎是被一種早熟的文明過於浸染了。亞洲的直觀意象中似乎有陰性的特點。 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開始,北亞草原民族對西方的軍事入侵有過四次。第一次是匈奴人的西遷;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別標志著匈牙利和保加利亞歷史的濫觴;第四次則是蒙古人的遠征。在這裡面,第一次和第四次都與中國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最令歐洲人記憶猶新的夢魘是蒙古人對世界的征伐。我們中國人對十三世紀蒙古人的征戰並不陌生。成吉思汗的雄心壯志導致了在中國歷史編年表上插入了一個元代,這是一個人類歷史上獨一無二的橫跨歐亞大陸的龐大帝國。漢人的先進的軍事技術和科學使得蒙古人的遠征勢如破竹,他們對於西方人的軍事優勢不亞於海灣戰爭的美國之於伊拉克。盡管他們的文明啟蒙要晚於我們漢人,但蒙古人絕不缺乏智慧。成吉思汗從來就不是「只識彎弓射大雕」的草莽英雄。是蒙古人首開把系統工程的思想運用於戰爭的先河。我們完全可以設想,如果沒有系統工程的思想,這樣龐大的遠征計劃是不可能實現的。可靠的後勤保障體系,在當時獨一無二的、由漢人指揮的工程兵部隊,先進的軍事工具和通信手段,周密的戰役計劃,再加上他們天生的勇猛驃悍,以及在物質享受方面的單調與落後,使得他們得以如颶風般馳騁歐亞大陸。這是一次真正的蒙古颶風,令西方人至今耿耿於懷的「黃禍」。 在西方人的詞彙里,匈奴人是極端凶惡的人的代名詞。在二戰時,希特勒的德國兵被稱為匈奴人。然而,在當年匈奴人曾經統治過的土地上,人們仍然敬仰和懷念阿提拉的英雄氣概。至今在匈牙利和土耳其,阿提拉仍然是男孩子們用的名字,甚至有人自稱是阿提拉的後代。匈奴人還給歐洲留下了另一件東西。阿提拉在征伐高盧失敗(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失敗)之後,於次年攻掠義大利的阿奎利亞。一些農人和漁民(被稱為威尼提人)為了躲避戰爭,來到了亞德里亞海濱的一片充滿沼澤的半島。歷經數百年的經營,他們在這里建立起了一座歐洲最美麗、發達的城邦, 這就是後來的威尼斯共和國。 中國人對於匈奴人並不陌生,他們是在蒙古高原活動的一個北方游牧民族,在歷史上也稱為胡人。從有記載的編年史開始就一直有他們的蹤跡。在殷商時期他們曾被稱為鬼方、犬戎等等。中國古人認為他們與我們一樣都是炎黃的子孫,是被殷人驅趕到北方的夏人的後裔。據《史記 匈奴列傳》雲:「匈奴其先祖夏後之苗裔也」。《山海經 大荒北經》則稱:犬戎與夏族同祖,皆出於黃帝。從春秋開始,直到東漢、乃至五胡十六國的時期,匈奴人不斷南下騷擾。
滿意請採納

❻ 匈奴人的後裔在哪

北匈奴西遷的第一站:伊犁河流域

與其說是西遷,還不如說西逃貼切一些。在公元91年北單於戰敗後,率殘部西逃至伊犁河流域的烏孫國,在其立足後,仍然出沒於天山南北,實施掠奪。公元119年,北匈奴攻陷了伊吾(今新疆哈密),殺死了漢將索班。

為了對付西域的北匈奴,東漢朝廷任命班勇為西域長史,屯兵柳中(今新疆吐魯番一帶),班勇於公元124年、126年兩次擊敗北匈奴,西域的局勢開始穩定。

在班勇離職後,北匈奴勢力又重新抬頭,漢將斐岑於137年率軍擊斃北匈奴呼衍王於巴里坤(今新疆巴里坤),公元151年,漢將司馬達率漢軍出擊蒲類海(今新疆巴里坤湖),擊敗北匈奴新的呼衍王,呼衍王率北匈奴又向西撤退,拉開了第二次西逃的序幕。

北匈奴西遷的第二站:錫爾河流域

錫爾河是中亞的內陸河,流經今天的烏茲別克、哈薩克等國,注入鹹海。在漢時,這里是康居國。北匈奴在西域遭到漢朝的反擊,已無法立足,大約在160年,北匈奴的一部分又開始了西遷,來到了錫爾河流域的康居國。至於北匈奴人在康居的活動,因為缺乏史料記載,就不得而知了。

北匈奴西遷的第三站:頓河以東、裏海以北

大約在公元290年,北匈奴出現在頓河以東的阿蘭國,這段歷史在我國《北史.西域傳》和羅馬帝國的《歷史》中,都有過記載。北匈奴殺死了阿蘭國國王,徹底征服了阿蘭國。

北匈奴西遷的第四站:頓河以西、多瑙河以東

憑借著在阿蘭國的休整和補給,北匈奴徹底恢復了元氣,掠奪、貪婪的本性讓他們對頓河以西的草原垂涎不已。

公元374年,匈奴在大單於巴蘭姆伯爾的率領下,渡過了頓河,向東哥特人發動了進攻,東哥特人哪裡是匈奴人的對手,經過奮戰,依然慘敗,一部分東哥特人只得向西逃竄,逃到了西哥特人那裡,匈奴尾隨其後,追擊到西哥特人居住地。

西哥特人在德涅斯特河(流經今天的烏克蘭和摩爾多瓦)擺下軍陣,准備迎擊匈奴,而匈奴人則趁夜晚偷偷從德涅斯特河上游渡河,然後抄襲西哥特人軍陣背後,西哥特人慘敗,只得向西逃竄至多瑙河。後經羅馬帝國皇帝的批准,東、西哥特人得以渡過多瑙河,進入到羅馬帝國避難。

此後,由於羅馬帝國對哥特人殘酷的壓榨,逼迫哥特人又起兵反叛,公元378年,羅馬帝國皇帝瓦連斯親征哥特人,結果被哥特人殺死,帝國遭受到沉重打擊。而此時的匈奴,由於占據了南俄羅斯大草原,暫時穩定了下來。

占據南俄羅斯草原後,匈奴人的活動

在打敗哥特人,占據南俄羅斯草原後,匈奴人得以休整,人口開始急劇增加,同時,小部分的匈奴騎兵仍然在騷擾鄰國:一股匈奴騎兵渡過了多瑙河,與哥特人一起騷擾羅馬帝國;另一股匈奴人,於公元384年進攻美索不達米亞,攻佔了愛德沙城;

還有一股匈奴人於396年,侵入了薩珊波斯帝國。整體而言,匈奴人這段時期,基本是以在南俄羅斯草原休整為主,為下一步的大規模入侵積蓄力量。

(6)中國歷史上的匈奴後裔在哪裡擴展閱讀

漢武帝對匈奴的猛烈反擊,大傷了匈奴的元氣。到西漢晚期,匈奴發生了分裂,呼韓邪單於率部歸順漢朝,而流竄到中亞與漢朝為敵的郅支單於也被漢將陳湯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為理由消滅掉了,漢匈關系從此走向和解。

東漢初年,在匈奴貴族中反漢的勢力重新抬頭,導致匈奴再次分裂,南匈奴歸順漢朝,而北匈奴則堅持與漢為敵,經常發動對南匈奴和漢人的掠奪。

而當時東漢剛剛建立,國力還屬於恢復期,因此,直到漢明帝時,才發動了對北匈奴的反擊戰。公元73年,漢軍四路出擊北匈奴,竇固、耿忠的漢軍一直追擊到天山一帶,並奪取了伊吾(今新疆哈密)。

漢和帝時,又發動了針對北匈奴的反擊戰,公元89年,竇憲、耿秉率領漢軍大敗北匈奴,一直追擊到燕然山(今蒙古國杭愛山)。公元91年,漢軍再次出擊北匈奴,在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大敗北單於,北單於只得向西逃竄。

至此,東漢對北匈奴的戰爭取得了全面勝利,而與漢為敵的北匈奴,則受到漢與南匈奴的合擊,已無法在漠北蒙古高原立足,只得退出蒙古高原向西逃竄。

❼ 匈奴後裔都去哪裡了中國56個民族中有匈奴的後人嗎

他們一部分一直往西面跑,進入了東歐地區,融入進了當地的白種人血統中,還有一些則是南下與漢族開始融合,成為了新一代漢人,文化和語言都被漢化了,保留下來的匈奴人,也變成了現在的一些少數民族,比如塔塔爾族,哈薩克族等西北游牧民族。

還有不少匈奴是南下的,他們與中原地區的漢族進行了雜居,慢慢的他們也受到了漢文化的影響,身上已經沒有多少匈奴人的影子了,很多人甚至連匈奴的名字都改了,改為了漢族的姓氏,所以一代代下去後,幾乎看不到他們的游牧民族血統,不過現在山東,山西以及河北等華北地區很多人也是有著原本匈奴的血統,尤其是姓劉,姓呼延的。

❽ 古代中國一些少數民族如鮮卑、匈奴,他們的後裔現在在哪裡

匈奴:主體在東來漢源時期被漢人消滅,剩餘部分西逃至歐洲,與馬扎爾人融合,構成今天的匈牙利人。

東胡:秦時被匈奴滅亡,之後分成兩大部分:烏桓和鮮卑

烏桓:被曹魏消滅

鮮卑:主體被漢族同化,剩餘的演化為柔然

柔然:被突厥擊敗,分化為室韋(蒙古)和契丹

契丹:主體被女真族和漢族同化,剩餘的西逃到中亞,與當地人融合,成為中亞人的一部分。

蒙古:為先秦時東胡的一部分,由鮮卑演化而來,一直生存到現在

突厥:有可能是匈奴的一個分支,後滅亡了柔然,其自身的主體被回鶻人和漢族人所滅,剩餘的向西逃竄,形成了今天的土耳其人。

回鶻:主體由丁零人構成,融入了鐵勒和高車人的一部分,在唐朝時期,將突厥主體滅亡。回鶻生存到現在,即使今天的維吾爾族。

女真:來自肅慎,後為女真,為滿洲,一直生存到現在,即今天的滿族人。

黨項:羌族的一部分。後被蒙古人滅亡。

羌:一直生存到今天

氐:匈奴一部分,後被漢族融化。

吐蕃:也就是今天的藏族,是古代羌族的一部分

羯:匈奴的一部分,在公元4世紀被漢人冉閔一次性屠殺20萬人,導致羯族滅種。

❾ 中國古代的匈奴後來到哪兒去了是現在的哪個民族

北匈奴西遷其實只是一種猜測———

公元前1世紀時漢武帝使匈奴遭受重創,並終使匈奴後來分裂為南北匈奴。至公元89至91年時,北匈奴在南匈奴與漢朝軍隊的共同打擊下接連大敗,北匈奴主力後來不知去向。從此,北匈奴在中國的歷史書上消失了。公元374年,一支號稱匈人的強大騎兵隊伍突然出現在歐洲東部,他們勇猛善戰、所向披靡,在此後的幾十年裡,他們席捲了歐洲大部,並在匈牙利平原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國家。他們是從中國北部西遷的匈奴人嗎?近日,一些匈牙利人自稱是「匈奴後裔」,他們要求官方承認其少數民族地位。那麼,他們的先祖是否真的是中國北方的匈奴人?

匈牙利人和匈奴人是否有關系,長期以來形成兩派,一直爭論不休。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中外關系研究室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余太山告訴記者,關於匈牙利人和匈奴人是否有關系,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學術問題。因為當年匈人的沉重打擊促使了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所以西方人對此非常有興趣。

18世紀後期,法國學者德·揆尼根據中國歷史記載,指出匈人即是中國歷史上的匈奴。稍後,英國歷史學家吉朋又把德·揆尼的說法寫入他的《羅馬帝國衰亡史》這部名著中。但是,他們都未能考證出匈奴人西遷的具體過程,因而,關於匈人即匈奴的說法,引起了不少人的反對。英國學者伯利甚至說,德·揆尼和吉朋的這種說法「是憑借幻想,而不是根據歷史事實」。此後,關於這個問題形成了兩派,長期爭論不休。直到現在,仍有人堅持匈人是匈奴人,也有人主張匈人非匈奴,匈人的來源不可知。

西方史料中的Huns,是否真的是中國北方的北匈奴西遷去的?

1937年,中國學者何震亞先生曾寫過一篇《匈奴和匈牙利》的文章。他認為匈奴與匈牙利其實沒有關系,那麼,現在為什麼仍會有這么多的誤解呢?

余太山說,匈奴在東漢被漢人打敗後,據說有一批匈奴人西遷,甚至有學者提出,秦始皇長城的建成,就註定了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原因是匈奴不能南下,只能往西去,最終導致羅馬帝國的滅亡。這種說法其實沒有什麼根據,打敗西羅馬帝國的人在西方史料中叫Huns,可以說這個名稱是匈奴人,實際上是不是真正活動於中國北方的匈奴人則很難說。

游牧民族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不像漢人都有自己的姓氏,他們往往經常改變自己的稱呼。當年匈奴強盛起來之後,大家都願意自稱匈奴。

當時,在中國北方,到底什麼是匈奴,可以說混淆不清。匈奴強盛時,它的疆土東面一直到東北亞,西面一直到西域,中國北方整個都是它的勢力范圍。在他們的統治下,民族千差萬別,其中有白種人,也有黃種人,還包括搶去的許多漢人,簡直可以說是一個民族的大雜燴,語言和風俗習慣其實都不盡相同。當時大家都稱是匈奴,但其中真正的匈奴人其實並不多。匈奴滅亡後,這些游牧民族都又不再叫匈奴了。

余太山說,歷史上確實有一支東方的游牧民族西遷到了歐洲,但從東方匈奴的滅亡到西方匈人興盛。時間上差了好幾百年。雖然匈人在名稱上借用了匈奴的名稱(可能是他們自稱匈奴,也可能被別人稱為匈奴),但到底是不是匈奴,則沒有充分的證據。現在,有人試圖證明北匈奴的西遷這個事件的存在,說它先到了哪裡,再到了哪裡,但文獻上不存在。有些史學家還對此進行了論證,但都不可靠。

歐洲的匈奴是地地道道的黃種人,而中國北方的匈奴則可能是白種人。

余太山說,「匈奴」其實是西方人的一種泛稱,凡東方去的人,他們都叫Huns。根據他的研究,西遷到歐洲的匈奴人應當是鮮卑人,但不排除有個別匈奴人混在裡面。這些鮮卑人聲稱是匈奴人,或者被歐洲人稱為是匈奴。當然,說這些人是鮮卑人,這也只是一種猜測,現在仍然沒有過硬的證據,但比說是匈奴人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❿ 古匈奴的後裔分布在哪些地方

匈奴崛起於河套陰山一帶,從戰國以來便是漠北的大族,控弦三十萬,威脅秦漢帝國的北邊,著名的萬里長城就是為防禦匈奴的侵擾而修築的。秦漢帝國傾全國之力,軟硬兼施,或和親通好,或通西域斷其右臂,或采主動攻擊,深入大漠;終於大大削弱匈奴勢力。東漢初年,匈奴分裂為南北匈奴;南匈奴歸降漢朝 ,二十多萬眾被安置於今內蒙古、山西與陝西北部及甘肅東部一帶,為漢帝國守邊。東漢後期,他們更進一步內徙到山西中部汾水流域一帶,與漢人雜居曹魏時代,匈奴部眾被編入郡縣戶籍,與漢人一樣同為編戶齊民,而融入漢族之中。五胡亂華時,首先起事的就是匈奴族的領袖劉淵,從他用漢人的姓姓「劉」、命國號「漢」,可見他已以漢族自居北匈奴則在漢帝國軍隊的攻擊下,一部分由北單於帶領,西遷至伊犁一帶,再向西遷至東歐,就是四世紀在歐洲出現的匈人(Huns)的祖先,他們在多瑙河中游建立匈奴王國,其王阿提拉(Attila)號稱「上帝之鞭」,曾揮軍進攻羅馬。這一支匈奴人後來融入匈牙利一帶的土著之中。而留在漠北的匈奴人,據估計約佔全部匈奴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則加入新興的鮮卑,成為鮮卑族的成員。
總之,匈奴族,南遷的與漢人雜居,加入漢族,留在漠北的加入鮮卑,西遷的成為東歐民族的一份子,從此退出歷史舞台。代匈奴而起的漠北民族是鮮卑,鮮卑族興起於今大興安嶺的鮮卑山區,後來南遷至呼倫貝爾草原。他們接受漢帝國的招撫,合力攻擊北匈奴;北匈奴瓦解西遷,鮮卑代之而起,吸納匈奴余眾,主宰北方大草原,進而入居遼西,並進入關中,於淝水之戰後,建立政權,成為五胡十六國的主要成員。進而以今山西大同一帶為基地,統一華北,建立北魏王朝。在孝文帝的漢化政策下,禁胡服,斷北語,在朝廷上限用漢語,改姓氏,如拓拔氏改姓元氏、獨孤改姓劉、步六孤改姓陸、丘穆陵改姓穆;於是內遷中原的鮮卑族,逐漸融入漢族。隋唐以後,鮮卑族遂消失在漢族之中,不再是一個民族實體了。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上的匈奴後裔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