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歷史上的名茶有哪些
歷史上的名茶,常在好山好水間,如西湖龍井,雲南普洱,福建大白毫,湖南嶽陽君山回銀針答(黃茶),阿里山烏龍茶,滇紅等。僅選茶,就既有科學道理,又包含美學思想。莊子認為,凡物,契合於自然方算真好、真美,中國茶藝由選茗開始便體現了這種自然觀點。
⑵ 誰知道世界上所有茶的名字 越多越好 謝謝啦
1.西湖龍井
是我國的第一名茶,產於浙江杭州西湖的獅峰、龍井、五雲山、虎跑一帶,歷史上曾分為「獅、龍、雲、虎」四個品類,其中多認為以產於獅峰的品質為最佳。龍井素有「色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著稱於世。形光扁平直,色翠略黃似糙米色,滋味甘鮮醇和,香氣幽雅清高,湯色碧綠黃瑩;葉底細嫩成朵。
2.洞庭碧螺春
產於江蘇吳縣太湖之濱的洞庭山。碧螺春茶葉用春季從茶樹採摘下的細嫩芽頭炒制而成;高級的碧螺春,每公斤干茶需要茶芽13.6~15萬個。外開形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捲曲成螺,故名「碧螺春」。湯色清澈明亮,濃郁甘醇,鮮爽生津,回味綿長;葉底嫩綠顯翠。
3.白毫銀針
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稱,是一種白茶,產於福建東部的福鼎和北部的政和等地。白毫銀針滿坡白毫色白如銀,細長如針,因而得名。沖泡時,「滿盞浮茶乳」,銀針挺立,上下交錯,非常美觀;湯色黃亮清澈,滋味清香甜爽。白茶味溫性涼,為健胃提神,祛濕退熱,常作為葯用。
4.君山銀針
產於岳陽洞庭湖的青螺島,有「洞庭帝子春長恨,二千年來草更長」的描寫。其沖泡後,三起三落,雀舌含珠,刀叢林立。很高的欣賞價值。
5. 黃山毛峰
產於安徽黃山,主要分布在桃花峰的雲谷寺、松谷庵、吊橋閹、慈光閣及半寺周圍。這里山高林密,日照短,雲霧多,自然條件十分優越,茶樹得雲霧之滋潤,無寒暑之侵襲,蘊成良好的品質。黃山毛峰採制十分精細。製成的毛峰茶外形細扁微曲,狀如雀舌,香如白蘭,味醇回甘。
6. 武夷岩茶
產於福建武夷山。武夷岩茶屬半發酵茶,製作方法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其主要品種有「大紅袍」、「白雞冠」、「水仙」、「烏龍」、「肉桂」等。武夷岩茶品質獨特,它未經窨花,茶湯卻有濃郁的鮮花香,飲時甘馨可口,回味無窮。18世紀傳入歐洲後,倍受當地群從的喜愛,曾有百病之葯」美譽。
7. 安溪鐵觀音
產於福建安溪,鐵觀音的製作工藝十分復雜,製成的茶葉條索緊結,色澤烏潤砂綠。好的鐵觀音,在製作過程中因咖啡鹼隨水分蒸發還會凝成一層白霜;沖泡後,有天然的蘭花香,滋味純濃。用小巧的工夫茶具品飲,先聞香,後嘗味,頓覺滿口生香,回味無窮。近年來,發現烏龍茶有健身美容的功效後,鐵觀音更風靡日本和東南亞。
8.信陽毛尖
產於河南信陽車雲山、集雲山、天雲山、雲霧山、震雷山、黑龍潭和白龍潭等群山峰頂上,以車雲山天霧塔峰為最。人雲:「師河中心水,車雲頂上茶。」成品條索細圓緊直,色澤翠綠,白毫顯露;湯色清綠明亮,香氣鮮高,滋味鮮醇;葉底芽壯、嫩綠勻整。
9. 廬山雲霧
產於江西廬山。號稱「匡廬秀甲天下」的廬山,北臨長江,南傍鄱陽湖,氣候溫和,山水秀美十分適宜茶樹生長。廬山雲霧芽肥毫顯,條索秀麗,香濃味甘,湯色清澈,是綠茶中的精品。
10.六安瓜片
產於皖西大別山茶區,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三縣所產品最佳。六安瓜片每年春季採摘,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綠,香清高,味甘鮮,耐沖泡。此茶不僅可消暑解渴生津,而且還有極強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明代聞龍在《茶箋》中稱,六安茶入葯最有功效,因而被視為珍品。
在其它的「中國十大名茶」說法中,一般常見到產於安徽祁門縣的「祁紅」、產於雲南的「滇紅」、湖北產「恩施玉露」產於雲南西雙版納「普洱茶」 等。
⑶ 古代都有什麼茶,只要茶名
大紅袍:
傳說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舉人路過武夷山時突然得病,腹痛難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名茶泡與他喝,病痛即止。他考中狀元之後,前來致謝和尚,問及茶葉出處,得知後脫下大紅袍繞茶叢三圈,將其披在茶樹上,故得『大紅袍「之名。還有另一說法,傳說每年朝廷派來的官吏身穿大紅袍,解袍掛在貢茶的樹上,因此被稱為大紅袍。流傳更廣的是每當採茶之時,要焚香祭天,然後讓猴子穿上紅色的坎肩,爬到絕壁的茶樹之上採摘茶葉。
鐵觀音:
鐵觀音原產地安溪縣,此地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這里的民諺說:「四季有花常見雨,嚴冬無雪有雷聲」,可謂得天獨厚。內安溪群山環抱,土質大都是紅壤,呈弱酸性,非常適宜於茶的生長,又可謂得地之靈氣。安溪鐵觀音條索肥壯,捲曲緊結,湯色金黃明亮,香氣馥郁,清香悠長,品之滋味濃郁,醇厚甘鮮,入口留余香,回味甘甜帶蜜味,有「七泡有餘香」之譽。
正是獨特的天時地利讓安溪鐵觀音茶葉「沐日月之精,收山巒之氣,得煙霞之華,食之能治百病」。常飲鐵觀音茶,有益於祛病保健,養生長壽,猶如觀音菩薩保佑一般。加之安溪鐵觀音茶葉色有獨特的烏潤砂綠鐵色,故稱之為「鐵觀音」,這樣解釋,順理成章,我以為更恰當。
龍井茶:
得名於龍井。龍井位於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也就是現在的龍井村。龍井原名龍泓,是一個圓形的泉池,大旱不涸,古人以為此泉與海相通,其中有龍,因稱龍井,傳說晉代葛洪曾在此煉丹。離龍井500米左右的落暉塢有龍井寺,俗稱老龍井,創建於五代後漢乾佑二年(949年),初名報國看經院。北宋時改名壽聖院。南宋時又改稱廣福院、延恩衍慶寺。明正統三年(1438年)才遷移至井畔,現寺已廢,僻為茶室。
⑷ 十大名茶的名字
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將碧螺春、信陽毛尖、西湖龍井、君山銀針、黃山毛峰、武夷岩茶、祁門紅茶、都勻毛尖、鐵觀音、六安瓜片列為中國十大名茶。
1、碧螺春
碧螺春是中國傳統名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於綠茶類,已有1000多年歷史。碧螺春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蘇州吳中區)一帶,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
唐朝時就被列為貢品,古人們又稱碧螺春為「功夫茶」、「新血茶」。高級的碧螺春,茶芽之細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萬個。炒成後的干茶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捲曲成螺,產於春季,故名「碧螺春」。此茶沖泡後杯中白雲翻滾,清香襲入,是中國的名茶。主要工序為殺青、揉捻、搓團顯毫、烘乾。
2、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又稱豫毛峰,屬綠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河南省著名特產之一。主要產地在信陽市浉河區(原信陽市)、平橋區(原信陽縣)和羅山縣。由漢族茶農創制。民國初年,因信陽茶區的五大茶社產出品質上乘的本山毛尖茶,正式命名為「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具有「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的獨特風格,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腦、去膩消食等多種功效。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與貴州茅台同獲金質獎,1990年信陽毛尖品牌參加國家評比,取得綠茶綜合品質第一名。信陽毛尖被譽為「綠茶之王」。
3、西湖龍井
西湖龍井,屬綠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產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龍井村周圍群山,並因此得名。具有1200多年歷史。清乾隆游覽杭州西湖時,盛贊西湖龍井茶,把獅峰山下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西湖龍井按外形和內質的優次分作1~8級。
特級西湖龍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澤嫩綠光潤,香氣鮮嫩清高,滋味鮮爽甘醇,葉底細嫩呈朵。清明節前採制的龍井茶簡稱明前龍井,美稱女兒紅,「院外風荷西子笑,明前龍井女兒紅。」西湖龍井茶與西湖一樣,是人、自然、文化三者的完美結晶,是西湖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
4、君山銀針
君山銀針是中國名茶之一。產於湖南嶽陽洞庭湖中的君山,形細如針,故名君山銀針。屬於黃茶。其成品茶芽頭茁壯,長短大小均勻,茶芽內面呈金黃色,外層白毫顯露完整,而且包裹堅實,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銀針,雅稱「金鑲玉」。「金鑲玉色塵心去,川迥洞庭好月來。」君山茶歷史悠久,唐代就已生產、出名。據說文成公主出嫁時就選帶了君山銀針茶帶入西藏。
5、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於綠茶。產於安徽省黃山(徽州)一帶,所以又稱徽茶。由清代光緒年間謝裕大茶莊所創制。每年清明穀雨,選摘良種茶樹「黃山種」、「黃山大葉種」等的初展肥壯嫩芽,手工炒制,該茶外形微卷,狀似雀舌,綠中泛黃,銀毫顯露,且帶有金黃色魚葉(俗稱黃金片)。入杯沖泡霧氣結頂,湯色清碧微黃,葉底黃綠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氣如蘭,韻味深長。由於新制茶葉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鮮葉采自黃山高峰,遂將該茶取名為黃山毛峰。
6、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是中國傳統名茶,是具有岩韻(岩骨花香)品質特徵的烏龍茶。產於福建閩北「秀甲東南」的武夷山一帶,茶樹生長在岩縫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武夷岩茶屬半發酵的青茶,製作方法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最著名的武夷岩茶是大紅袍茶。
武夷岩茶的形態特徵:葉端扭曲,似蜻蜓頭,色澤鐵青帶褐油潤.內質活、甘、清、香。有明顯的岩骨花香。
7、祁門紅茶
祁門紅茶簡稱祁紅,茶葉原料選用當地的中葉、中生種茶樹「櫧葉種」(又名祁門種)製作,是中國歷史名茶,著名紅茶精品。由安徽茶農創制於光緒年間,但史籍記載最早可追溯至唐朝陸羽的茶經。產於安徽省祁門、東至、貴池(今池州市)、石台、黟縣,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帶。「祁紅特絕群芳最,清譽高香不二門。」祁門紅茶是紅茶中的極品,享有盛譽,是英國女王和王室的至愛飲品,高香美譽,香名遠播,美稱「群芳最」、「紅茶皇後」。
8、都勻毛尖
都勻毛尖, 中國十大名茶之一。1956年,由毛澤東親筆命名,又名「白毛尖」、「細毛尖」、「魚鉤茶」、「雀舌茶」,是貴州三大名茶之一。外形條索緊結纖細捲曲、披毫,色綠翠。香清高,味鮮濃,葉底嫩綠勻整明亮。產於貴州都勻市,屬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味道好,還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腦、去膩消食、抑制動脈粥樣硬化、降脂減肥以及防癌、防治壞血病和護御放射性元素等多種功效與作用。
9、鐵觀音
鐵觀音(tiě guān yīn)茶,中國傳統名茶,屬於青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原產於福建泉州市安溪縣西坪鎮,發現於1723—1735年。「鐵觀音」既是茶名,也是茶樹品種名,鐵觀音茶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屬於半發酵茶類,鐵觀音獨具「觀音韻」,清香雅韻,沖泡後有天然的蘭花香,滋味純濃,香氣馥郁持久,有「七泡有餘香之譽 」。除具有一般茶葉的保健功能外,還具有抗衰老、抗動脈硬化、防治糖尿病、減肥健美、防治齲齒、清熱降火,敵煙醒酒等功效。
鐵觀音含有較高的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茶多酚和生物鹼,有多種營養和葯效成分,具有養生保健的功能。於民國八年自福建安溪引進木柵區試種,分「紅心鐵觀音」及「青心鐵觀音」兩種,主要產區在文山期樹屬橫張型,枝幹粗硬,葉較稀鬆,芽少葉厚,產量不高,但制包種茶品質高,產期較青心烏龍晚。其樹形稍,葉呈橢圓形,葉厚肉多。葉片平坦展開。
10、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中華傳統歷史名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簡稱瓜片、片茶,產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別山一帶,唐稱「廬州六安茶」,為名茶;明始稱「六安瓜片」,為上品、極品茶;清為朝廷貢茶。
六安瓜片,為綠茶特種茶類。「具有悠久的歷史底蘊和豐厚的文化內涵。在世界所有茶葉中,六安瓜片是唯一無芽無梗的茶葉,由單片生葉製成。去芽不僅保持單片形體,且無青草味;梗在製作過程中已木質化,剔除後,可確保茶味濃而不苦,香而不澀。六安瓜片每逢穀雨前後十天之內採摘,採摘時取二、三葉,求「壯」不求「嫩」。
(4)歷史上茶的名稱有哪些擴展閱讀
十大名茶的其他說法:
1、1959年中國「十大名茶」評比會將西湖龍井茶、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廬山雲霧茶、六安瓜片、君山銀針、信陽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鐵觀音、祁門紅茶列為中國十大名茶。
2、1999年《解放日報》將江蘇碧螺春、西湖龍井、安徽毛峰、六安瓜片、恩施玉露、福建鐵觀音、福建銀針、雲南普洱茶、福建雲茶、江西雲霧茶列為中國十大名茶。
3、2001年美聯社和《紐約日報》將黃山毛峰、洞庭碧螺春、蒙頂甘露、信陽毛尖、西湖龍井、都勻毛尖、廬山雲霧、安徽瓜片、安溪鐵觀音、蘇州茉莉花列為中國十大名茶。
4、2002年《香港文匯報》將西湖龍井、江蘇碧螺春、安徽毛峰、湖南君山銀針、信陽毛尖、安徽祁門紅、安徽瓜片、都勻毛尖、武夷岩茶、福建鐵觀音列為中國十大名茶。
⑸ 茶的名字有哪些
龍井,毛尖,譜爾來,鐵觀音源,紅茶,綠茶.茉莉花茶,菊花茶.等等
蒙頂茶 峨眉茶 石花茶 蟬翼 片甲,麥顆,鳥嘴,橫牙,雀舌 月團
紫筍茶 鷹嘴芽 黃翎毛 蒙頂研膏茶 壓膏露 壓膏谷芽 瑞草魁 明月 雷鳴 瀑布仙茗 松針 銀峰 碧螺春 社前茶 明前茶 雨前茶 春蕊 春尖 秋香 冬片 烏龍 水仙 鐵觀音 毛蟹、白梅占 奇蘭 碧澗 明月 芳蕊 茱萸 方山露芽 天目山茶 寧松羅、涌溪火青、敬亭綠雪、九華毛峰、龜山岩綠、蒙頂甘露、仙人掌茶、天池茗毫、貴定雲霧、青城雪芽、蒙頂黃芽、陽羨雪芽、鹿苑毛尖、霍山黃芽、顧諸紫筍、徑山茶、雁盪毛峰、日鑄雪芽、金獎惠明、金華舉岩、
太平猴魁等.................
⑹ 茶有哪些歷史
茶是我國人們都很喜歡的飲品,它屬於山茶科,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植物,植株高達1米~6米。因為它喜歡濕潤的氣候,所以在我國的南方生長的比較多。根據文史資料顯示,茶最早起源於我國,世界上其他國家的飲茶習慣也是從我國傳過去的,所以人們就普遍的認為飲茶的故事也是起源於中國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們飲茶或者是種植茶葉也是從中國傳過去的。
在西方國家,英國人們也不是這樣認為的,他們認為茶的歷史起源於印度,原因就是在1823年的時候,一支英國侵略軍的少校在日本發現了他們所認為的野生大茶樹,於是,就認為茶的發源地就是印度。
但是在印度幾千年的茶史上,從未出現過野生大茶樹。英國人犯了一個最基本的邏輯錯誤,茶的歷史比人類還要早,不能說哪裡有茶樹,哪裡就是制茶飲茶的發源地。人類制茶飲茶的最早記錄是在中國,茶葉在很久以前就是人們交易的產品。根據可靠的考古學家發現,中國才是茶真正的發源地。如果非要說要古老的茶樹,那麼在中國的浙江餘姚田螺山的遺址就出土了6000年前的古茶樹,如果按照英國人猜測的邏輯,那麼浙江6000年的茶樹,更是可以相信中國才是發源地。
其實,中國也不是只有浙江有古老的茶樹,在其他的地方還出現過比浙江茶樹更老的茶樹,中國的野生大茶樹主要集中在雲南等地區。
⑺ 各種茶葉名字的由來是什麼
各種茶葉名字的由來是什麼?
鐵觀音品種的由來:在安溪留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相傳,清乾隆年間。安溪西坪上堯茶農魏飲製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觀音菩薩,十年從不間斷,可見禮佛之誠。一夜,魏飲夢見在山崖上有一株透發蘭花香味的茶樹,正想採摘時,一陣狗吠把好夢驚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發現了一株與夢中一模一樣的茶樹。於是採下一些芽葉,帶回家中,精心製作。製成之後茶味甘醇鮮爽,精神為之一振。魏認為這是茶之王,就把這株茶挖回家進行繁殖。幾年之後,茶樹長得枝葉茂盛。因為此茶美如觀音重如鐵,又是觀音托夢所獲,就叫它「鐵觀音」。
2.普洱茶的由來:源於古、興於唐、稱名於子明、極盛於清,清雍正七年(1729年)置普洱府。
「普洱茶因普洱而得名,普洱因普洱茶而揚名天下」。
3.大紅袍:傳說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舉人路過武夷山時突然得病,腹痛難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名茶泡與他喝,病痛即止。他考中狀元之後,前來致謝和尚,問及茶葉出處,得知後脫下大紅袍繞茶叢三圈,將其披在茶樹上,故得『大紅袍「之名。還有另一說法,傳說每年朝廷派來的官吏身穿大紅袍,解袍掛在貢茶的樹上,因此被稱為大紅袍。流傳更廣的是每當採茶之時,要焚香祭天,然後讓猴子穿上紅色的坎肩,爬到絕壁的茶樹之上採摘茶葉。
4.葛雷伯爵:相傳在清朝時有位名叫GRAY的伯爵外交官,曾至中國內陸游歷訪問,返回英國時,福建的紳士送了一罐茶葉與佛手柑油給這位伯爵,當伯爵先生返回英國倫敦時,在一次的宴會里,不小心地把佛手柑油滴到茶葉中,沒想……散出的馨香竟使賓客大為贊賞,有人就建議何不就以伯爵之名來命名,EARL GREY之名從此名聲遠播。
⑻ 古代茶的名稱有哪些急需!1
鐵觀音
信陽毛尖
碧螺春
西湖龍井
雲南普洱
六安瓜片
⑼ 茶的名稱有哪些
1.炒青綠茶
炒青綠茶因乾燥方式採用炒干而得名。按外形可分為長炒青、圓炒青和扁炒青三類。長炒青形似眉毛,又稱為眉茶。圓炒青外形如顆粒,又稱為珠茶。扁炒青又稱為扁形茶。長炒青的品質特點是條索緊結,色澤綠潤,香高持久,滋味濃郁,湯色、葉底黃亮。圓炒青有外形圓緊如珠、香高味濃、耐泡等品質特點。扁炒青成品扁平光滑、香鮮味醇,如西湖龍井。
2.烘青綠茶
烘青綠茶大部分用於窨制各種花茶,稱之為茶坯。特點是外形完整稍彎曲、鋒苗顯露、干色墨綠、香清味醇、湯色葉底黃綠明亮。烘青綠茶大部分用於窨制各種花茶,稱之為茶坯。
3.曬青綠茶
曬青綠茶是制緊壓茶的原料。如磚茶、沱茶等。曬青綠茶是用日光進行曬乾的。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等省有少量生產。
4.蒸青綠茶
蒸青綠茶是指利用蒸汽來殺青的制茶工藝而獲得的成品綠茶。
蒸青綠茶的故鄉是中國。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最早發明的一種茶類,比炒青的歷史更悠久。據「茶聖」陸羽《茶經》中記載,其製法為:「晴,采之。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即將采來的新鮮茶葉,經蒸青或輕煮「撈青」軟化後揉捻、乾燥、碾壓、造形而成。
5.小種紅茶
小種紅茶,分為正山小種跟外山小種。正山小種外形條索肥實,色澤烏潤,泡水後湯色橙黃透亮,香氣自然,類花果香,滋味醇厚;煙熏小種帶松煙香,桂圓湯味。
6.工夫紅茶
工夫紅茶也稱工夫茶、紅茶,是我國特有的紅茶品種,也是我國傳統出口商品。當前中國十九個省產茶(包括試種地區新疆、西藏),其中有十二個省先後生產工夫紅茶。
7.紅碎茶
紅碎茶是一種茶葉,是國際茶葉市場的大宗產品,目前占世茶葉總出口量的80%左右,有百餘年的產制歷史,而在我國發展,則是近30年的事。
8.白芽茶
另稱為白毫銀針,是產自中國福建的白茶種類之一,表面滿披白色茸毛的輕微發酵茶,由宋代綠茶三色細芽、銀絲水芽演變而來。
9.黃茶
黃茶,按鮮葉的嫩度和芽葉大小,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三類。黃茶芽葉細嫩,顯毫,香味鮮醇,由於品種的不同,在茶片選擇、加工工藝上有相當大的區別。
10.湖南黑茶
湖南黑茶原產於安化,最早產於資江邊上的苞芷園,後轉至資江沿岸的雅雀坪、黃沙坪、硒州、江南、小淹等地,以江南為集中地,品質則以高家溪和馬家溪為最著名。過去湖南黑茶集中在安化生產,產區已擴大到桃江、沅江、漢壽、寧鄉、益陽和臨湘等地。
茶,(學名: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灌木或小喬木,嫩枝無毛。葉革質,長圓形或橢圓形,先端鈍或尖銳,基部楔形,上面發亮,下面無毛或初時有柔毛,邊緣有鋸齒,葉柄無毛。花白色,花柄有時稍長;萼片闊卵形至圓形,無毛,宿存;花瓣闊卵形,基部略連合,背面無毛,有時有短柔毛;子房密生白毛;花柱無毛。蒴果3球形或1-2球形,高1.1-1.5厘米,每球有種子1-2粒。花期10月至翌年2月。
野生種遍見於中國長江以南各省的山區,為小喬木狀,葉片較大,常超過10厘米長,長期以來,經廣泛栽培,毛被及葉型變化很大。茶葉可作飲品,含有多種有益成分,並有保健功效。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茶在3類致癌物清單中。
(9)歷史上茶的名稱有哪些擴展閱讀:
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嫩枝無毛。葉革質,長圓形或橢圓形,長4-12厘米,寬2-5厘米,先端鈍或尖銳,基部楔形,上面發亮,下面無毛或初時有柔毛,側脈5-7對,邊緣有鋸齒,葉柄長3-8毫米,無毛。
花1-3朵腋生,白色,花柄長4-6毫米,有時稍長;苞片2片,早落;萼片5片,闊卵形至圓形,長3-4毫米,無毛,宿存;花瓣5-6片,闊卵形,長1-1.6厘米,基部略連合,背面無毛,有時有短柔毛;雄蕊長8-13毫米,基部連生1-2毫米;子房密生白毛;花柱無毛,先端3裂,裂片長2-4毫米。
蒴果3球形或1-2球形,高1.1-1.5厘米,每球有種子1-2粒。花期10月至翌年2月。
病蟲防治
1.害蟲種類:對茶樹影響較大的害蟲主要是小綠葉蟬、蟎類、蚜蟲、黑刺粉虱和尺蠖類等。
2.防治措施:對這些害蟲必須以農業防治為主,農葯防治為輔。
3.農業防治:一是經常進行茶園鬆土除草,清除害蟲的滋生場所;二是做好冬季修剪清園,清除陰、弱、病枝、枯枝落葉,並深埋作肥;三是及時採摘,帶走芽梢中的蟲卵,減少下一代的蟲口密度。
4.葯物防治:要抓適時噴葯,對小綠葉蟬和蚜蟲一般每輪茶新梢開始發芽生長後10-20天開始噴葯,7-10天再噴一次,可用2.5%溴氰菊酯1000-1500倍液、40%樂果乳劑1000-1500倍液等均勻噴於葉背面。對尺蠖類必須在三齡幼蟲前噴葯,黑刺粉虱須在卵盛孵期噴葯,特別要根治第一代,可採用2.5%溴氰菊酯1000-1500倍液等葯劑噴射。防治蟎類,可用80%代森鋅1000倍液、75%克蟎特4000倍夜噴射;冬季不採茶期可用0.3-0.5波美度石硫合劑噴射。
參考資料:網路-茶
⑽ 古代都喝哪些茶
中國是茶的故鄉,經過漫長的歷史跋涉,現在茶已經在全世界紮下了根,茶葉已經成為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作為茶的發源地,每個中國人都感到自豪。
當代著名學者錢穆曾指出:「苟寫一部中國飲茶史,亦即中國社會史人文史中重要一項目。」
作為愛喝茶的中國人,知道了這些才敢說真的懂中國茶。
01
茶文化從古至今的發展
對中國人而言,茶不僅是一種飲料,更多的是一種清靜、靜心的精神象徵。歷經千年,茶已經滲透到中國人生活的各個層面。
1、神農時代:5000年以前,神農時代利用生葉當葯用。
2、
西周、東周:3000以前,開始人工栽培茶樹,當菜食。
3、秦代:2300年以前,開始當茗飲,調煮,羹飲。
4、漢代:
(西漢)2000年以前,開始商業化,成都成為我國茶葉最早的集散中心。
(東漢)1500年左右,開始製作茶餅,以便運輸。
5、唐代:1200年以前,受唐代經濟、文化的影響,陸羽《茶經》的倡導,唐代飲茶文化盛行。
6、宋代:1000年以前,泡茶技藝的改進,水質的講究,鬥茶成了一種風潮。
7、元代:700年以前,開始出現散茶。民間則以散茶為主,餅茶主要為皇室宮廷所用。開始出現泡茶方式,即用沸水直接沖泡茶葉。為明代散茶的興起奠定了基礎。
8、明代:600年以前,朱元璋廢團改散,黃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藝相繼形成。
9、清代:300年以前,中國茶風靡世界,獨步世界茶市,當時出口茶葉的只有中國,工藝以烘青和炒青為主,製作了烏龍茶、紅茶、黑茶、花茶、綠茶、白茶。
10、近代:
·1846-1886年是中國茶葉的興盛時期,茶園面積不斷的擴大,茶葉產量迅速增遞,有力的促進了對外貿易發展。
·1886-1947年,是中國茶葉生產的衰落時期,政治、經濟方面、國際茶葉市場競爭失敗。
·1950-1988年,是中國茶葉生產的恢復發展時期,政府的支持和重視,大力恢復舊茶園,建立新茶園,改進新品種,推行科學種茶,茶葉經濟走向穩定發展之路。使得茶葉生產量居世界第二位。
02
茶葉利用的三個階段
中國人的祖先飲茶經歷了四個過程:生吃葯用、熟吃當菜、烹煮飲用、沖泡品飲。古人最早利用茶的方式是口嚼生食,後來生煮羹飲,就象人們今天煮菜場一樣,那時的人們只把茶作為羹湯來飲用,或以茶作菜來食用。
葯用
發現和利用茶可以追溯到原始時期,我國第一部葯物專著《神農本草》中就有「神農氏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做葯用,生嚼內服,清熱,外敷消炎解毒。
食用
從生嚼到煮食,茶葉可以和糧食一起煮「茶粥」,或者灼煮,撈起,加調料。今雲南基諾族仍有「涼拌茶菜」。
飲用源於食用,從食用到飲用,是出於對茶之本味的追求。現代仍然有喝調飲茶的風俗,牧區將茶摻入牛奶共飲,少數民族地區有擂茶和打油茶。
03
飲茶方式的轉變
▲陸羽煮茶圖
1、唐代煮茶法
煮茶前,先把茶葉碾碎,燒開水後將調料放入,再將茶粉撒入鍋內。飲用時,趁熱將茶渣和茶湯一起一起喝下去,謂之「吃茶」。
唐人煮茶一度喜歡往茶湯里添加調味料,如鹽、蔥、姜或橘皮等等,中唐時陸羽極力反對這一煮茶的方式,煮茶的時候最多加一點鹽調味。此後唐人飲茶開始提倡茶湯的原味,為茶道之興奠定基礎。
2、宋代點茶法
宋代的飲茶方式上升到了審美的高度,到達了極致。他們在茶餅上裝飾了很多龍鳳的花紋,十分精緻,叫做「龍鳳團茶」。
先將餅茶碾成細細的粉末,用沸水沖點茶。為了使茶末與水融為一體,用茶筅快速擊打,茶水充分交融,並使茶盞中出現大量白色茶沫。日本的抹茶道就是起源於此。
3、明代泡茶法
到了明代,制茶法和飲茶法一再簡化。朱元璋大力推廣散茶導致了茶類的異化,以前只有綠茶,後來慢慢又出現了別的茶類。
明朝人認為這種飲法「簡便異常,天趣悉備,可謂盡茶之真味矣」。茶葉沖泡的方法也延續到了今天,泡茶不加任何調味料,喝的是茶的原味、真味,同時泡茶所用的茶具和方法也簡化了很多,更利於茶文化的傳播。
04
茶的各種別稱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稱很多,但「茶」則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寫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義的性質,表示茶葉只是其中一項。由於茶葉生產的發展,飲茶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頻率也越來越高。後來,民間的書寫者為了將茶的意義表達的更加清楚,於是就把「荼」字減去一劃,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茶」字。
荼
這是古代用得最多的表示茶的字。「荼」最早見於《詩經·鄴風·谷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句中「荼」字是否指茶,學者推考說法不一。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也說:「荼,苦茶也。」
茗
據說是雲南某地區的「茶」之土音,大約在東漢時始用來表示茶,現在與茶字基本通用,為茶之雅稱。宋代蘇軾有詩雲:「從來佳茗似佳人。」香港陸羽茶室有名作家台靜農題寫的茶聯:「泉烹苦茗琉璃碧,菊釀香醪琥珀黃。」
不夜侯
喝茶有醒腦提神,解除睡意之功,唐代白居易詩雲:「破睡見茶功。」唐代曹鄴詩雲:「六臟睡神去,數朝詩思清。」晉代張華在《博物志》中說:「飲真茶令人少睡,故茶別稱不夜侯,美其功也。」五代十國胡嶠在飲茶詩中贊道:「破睡須封不夜侯。」
消毒臣
唐朝《中朝故事》記載,唐武宗時李德裕說天柱峰茶可以消酒肉毒,曾命人煮該茶一甌,澆於肉食內,用銀盒密封,過了一些時候打開,其肉已化為水,因而人們稱茶為消毒臣。唐代曹鄴飲茶詩雲:「消毒豈稱臣,德真功亦真。」
滌煩子
飲茶,可洗去心中的煩悶,歷來備受贊詠。唐代《唐國史補》載:「常魯公隨使西番,烹茶帳中。贊普問:『何物?』曰:『滌煩療渴,所謂茶也。』因呼茶為滌煩子。」唐代施肩吾詩雲:「茶為滌煩子,酒為忘憂君。」明代潘允哲詩曰:「泠然一啜煩襟滌,欲御天風弄紫霞。」
清風使
據《清異錄》載,五代十國時,有人即稱茶為清風使,盧仝的茶歌中也有飲到七碗茶後,「惟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之句。
往期好文
古代的糖是什麼樣的?
京劇中「生、旦、凈、末、丑」長啥樣?
內容來源:今日茶說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投稿郵件@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