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陝西歷史遺跡
大明宮遺址,大雁塔,青龍寺
重點文物
陝西境內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延安革命遺址 1937-1947年 延安市
褒斜道石門及其摩崖石刻 漢至宋 漢中市
大雁塔 唐 西安市
小雁塔 唐 西安市
興教寺塔 唐 西安市長安區
西安城牆 明 西安市
西安碑林 漢至近代 西安市
葯王山石刻 隋至明 銅川市
半坡遺址 新石器時代 西安市
豐鎬遺址 周 西安市長安區
阿房宮遺址 秦 西安市
漢長安城遺址 西漢 西安市
大明宮遺址 唐 西安市
黃帝陵 黃陵縣
秦始皇陵 秦 西安市臨潼區
茂陵(漢武帝劉徹墓) 西漢 興平市
霍去病墓 西漢 興平市
昭陵(唐太宗李世民墓) 唐 禮泉縣
乾陵(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合葬墓) 唐 乾縣
順陵(武則天之母楊氏墓) 唐 咸陽市
陝西境內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西安事變舊址 1936年 西安市
藍田猿人遺址 舊石器時代 藍田縣
周原遺址 西周 扶風縣、岐山縣
司馬遷墓和祠 西漢至宋 韓城市
陝西境內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瓦窯堡革命舊址 1935年 子長縣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舊址 1937-1946年 陝西省西安市
大佛寺石窟 唐 彬縣
鍾山石窟 北宋 子長縣
昭仁寺大殿 唐 長武縣
西嶽廟 明至清 華陰市
西安清真寺 明至清 西安市
秦雍城遺址 東周 鳳翔縣
秦咸陽城遺址 戰國至秦 咸陽市
黃堡鎮耀州窯遺址 唐至元 銅川市
長陵 西漢 咸陽市
杜陵 西漢 西安市長安區
橋陵 唐 蒲城縣
扶托村 商周 西安市戶縣
陝西境內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姜寨遺址 新石器時代 西安市臨潼區
鄭國渠首遺址 戰國 涇陽縣
魏長城遺址 戰國 華陰市、大荔縣 、韓城市
統萬城遺址 十六國 陝西省靖邊縣
隋大興唐長安城遺址(包括青龍寺遺址) 隋、唐 西安市
隋仁壽宮唐九成宮遺址 隋、唐 麟游縣
灞橋遺址 隋-元 西安市
華清宮遺址 唐 西安市臨潼區
武侯墓 三國 勉縣
泰陵 隋 咸陽市
永陵 西魏 富平縣
仙游寺法王塔 隋 周至縣
府州城 五代-清 府谷縣
西安鍾樓、鼓樓 明 西安市
水陸庵 明 藍田縣
延一井舊址 清 延長縣
陝西境內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甜水溝遺址 舊石器時代 大荔縣
花石浪遺址 舊石器時代 洛南縣
元君廟--泉護村遺址 新石器時代 華縣
康家遺址 新石器時代 西安市
老牛坡遺址 新石器時代至商 西安市
櫟陽城遺址 戰國至漢 西安市
京師倉遺址 西漢 華陰市
良周遺址 秦、漢 澄城縣
東渭橋遺址 唐 高陵縣
玉華宮遺址 唐 銅川市
西漢帝陵 西漢 咸陽市、西安市
唐代帝陵 唐 富平縣、蒲城縣、三原縣、涇陽縣、禮泉縣、乾縣
三原城隍廟 明 三原縣
鳩摩羅什舍利塔 唐 戶縣
公輸堂 明 戶縣
倉頡墓與廟 明、清 白水縣
泰塔 北宋 旬邑縣
香積寺善導塔 唐 西安市長安區
西安城隍廟 明、清 西安市
白雲山廟 明、清 佳縣
八雲塔 唐 周至縣
涇陽崇文塔 明 涇陽縣
彬縣開元寺塔 北宋 彬縣
韓城普照寺 元 韓城市
韓城文廟 明 韓城市
韓城城隍廟 明 韓城市
黨家村古建築群 明、清 韓城市
耀縣文廟 明 銅川市耀州區
澄城城隍廟神樓 明 澄城縣
鎮北台 明 榆林市
重陽宮祖庵碑林 元至清 戶縣
慈善寺石窟 隋、唐 麟游縣
洛川會議舊址 1937年 洛川縣
楊家溝革命舊址 1947~1948年 米脂縣
陝西境內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龍崗寺遺址 舊石器時代至漢 南鄭縣
石峁遺址 新石器時代 神木縣
石摞摞山遺址 新石器時代 佳縣
李家村遺址 新石器時代 西鄉縣
北首嶺遺址 新石器時代 寶雞市
東龍山遺址 新石器時代至漢 商洛市
橫陣遺址 新石器時代 華陰市
李家崖城址 商至周 清澗縣
梁帶村遺址 周 韓城市
楊家村遺址 周 眉縣
法門寺遺址 南北朝至清 扶風縣
麟州故城 唐至明 神木縣
秦東陵 秦 西安市
張騫墓 漢 城固縣
明秦王墓 明 西安市
蔡倫墓和祠 清 洋縣
精進寺塔 唐至宋 澄城縣
長安聖壽寺塔 唐 西安市
長安華嚴寺塔 唐 西安市
百良壽聖寺塔 唐 合陽縣
昭慧塔 唐 高陵縣
開明寺塔 唐 洋縣
大秦寺塔 宋 周至縣
太平寺塔 宋 岐山縣
武陵寺塔 宋 永壽縣
神德寺塔 宋 銅川市
法王廟 宋至清 韓城市
北營廟 元 韓城市
五門堰 元 城固縣
吳堡石城 明至清 吳堡縣
周公廟 明至清 岐山縣
榆林衛城 明至清 榆林市
張良廟 明至清 留壩縣
扶風城隍廟 明至清 扶風縣
玉皇後土廟 明至清 韓城市
玄武廟青石殿 明 合陽縣
慶安寺塔 明 渭南市
咸陽文廟 明 咸陽市
盤龍山古建築群 明 米脂縣
姜氏庄園 清 米脂縣
豐圖義倉 清 大荔縣
靈岩寺摩崖 漢至民國 略陽縣
石泓寺石窟 隋至明 富縣
楊珣碑 唐 扶風縣
萬安禪院石窟 宋 黃陵縣
易俗社劇場 民國 西安市
渭華起義舊址 1927年 華縣
吳旗革命舊址 1935年 吳起縣
保安革命舊址 1936年~1937年 志丹縣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西安、延安、韓城、榆林、漢中、咸陽。
『貳』 陝西有哪些歷史古跡
西安城牆。。來(明代修築)
大雁塔源。小雁塔。(和尚取經)
兵馬俑,秦皇陵。(秦始皇暴政)
驪山,華清池。(楊貴妃和唐玄宗)
西安碑林。(書法家啊,顏真卿,柳公權 等等)
黃帝陵。(故事很多,上古時期,歷代祭拜)
樓觀台。(老子講學。寫道德經)
華山。(陳摶老祖修煉,名人祭天)
岐山周公廟。(周公的故事,遙遠的西岐)
扶風法門寺。(佛骨舍利)
戶縣重陽宮。(全真教,王重陽)
陝北白雲觀。(乾隆皇帝御賜道藏,毛主席在此問道)
漢中古棧道。(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岐山五丈原。(諸葛亮點將,古戰場。假八卦陣)
紫柏山張良廟。(張良修行之地,離開劉邦學習輕身飛行術的地方)
常寧宮。(胡宗南為蔣介石修的西北行宮)
延安紅色景觀群。(革命的故事,講不完)
還有太多有歷史故事的,暫時想到這些。
只要不是這幾年新修的(大唐芙蓉園,大明宮遺址),這些不算古跡,新做出來賺錢的。
『叄』 榆林都有哪些著名景點
榆林都有以下著名景點:
波浪谷
波浪谷位於榆林市靖邊縣龍洲鄉閆家寨一帶。波浪谷是一個丹霞地貌景地。這里的紅色砂岩在風雨剝蝕下呈現出千奇百怪的姿態和色彩,不同角度、時間都會呈現不同的景色。在雨後天晴時,紅砂岩的色澤會更加鮮艷,同時也會在陽光下形成特殊的光影,景色壯觀奇特。
統萬城
統萬城位於榆林市靖邊縣紅墩界鄉白城子村。統萬城始建於公元413年,歷時5年完成,為東晉南匈奴貴族赫連勃勃的大夏國都城,因其城牆為白色,當地人也稱其為白城子,又因是赫連勃勃所建,也叫赫連城。現今的遺址上,仍可看到部分城垣、城門、馬面及角樓,但城內的建築、道路皆已不存,僅留下高大的夯土台基。
鎮北台
鎮北台位於榆林市榆陽區。鎮北台是長城上的烽火台。鎮北台建於明代(1607年),是明長城中部要塞之一,台高四層,城垣內建有守台戍卒營房,現仍存部分遺址。二層券洞內有石刻,為明代延綏巡撫塗宗浚所書。四層有瞭望哨棚,於清末坍塌。登台頂遠眺,可俯瞰榆林城和紅石峽水庫,景色壯觀。
紅石峽
紅石峽位於榆林市榆陽區城北5公里處。紅石峽也叫雄石峽,長城穿峽而過。峽內有「塞山碑林」之稱的摩崖石刻,這些時刻多為明清所作。這里還保留有開鑿於宋元時代的佛寺和石窟,遺憾的是現今除了某些洞窟的彩繪和雕刻外,其他已不復存在,電影《東邪西毒》也曾在這里取景拍攝。另外,於1472年開鑿於峽谷半山腰的廣澤渠也令人驚嘆稱奇,奔騰不息的榆溪河也是峽內蔚為壯觀的風景。
『肆』 陝西榆林有什麼優秀的文化旅遊景點
榆林古城,城中有四合院和寺廟建築,極具文化價值。統萬城遺址,是匈奴族留下的遺址,具有歷史價值。
『伍』 陝西的歷史戰爭遺跡有哪些(很急!!!)
長安--天然的歷史博物館
古城西安在歷史上曾為中國向世界展示自己偉大輝煌的身姿提供了寬廣而明亮的舞台,為中華民族的生存、進步和發展做出過不朽的貢獻。也許正是出於對西安的回報,歷史慷慨解囊,饋贈給這塊神奇的土地無數的歷史文物和文化遺存。這是一筆難以估價、享用不盡的寶藏,它不僅使每一個華夏兒女引以為自豪並感受到歷史的責任,而且作為人類文化遺產的精華之一,也讓全世界的人們從中領悟到社會文明發展的清晰軌跡和人類澎湃不息的創造力。
西安及其所在關中地區的歷史文物具有罕見的歷史序列的完整性。這一突出的優勢,是由於西安悠久歷史的大跨度特點所決定的,為許多歷史名城所難以企及。
根據1989年文物普查資料統計,全省文物點共有35750多處,其中古遺址 10497 處,古墓葬4368處(其中帝王陵墓79座),石窟寺557處,古建築26.4處,石刻14893處,近現代重要史跡 1090處,近現代有代表性建築 3 67處,其他文物點 1374處。這與全國各省市文物相比,陝西文物,或密度之大,數量之多,等級之高,均具全國之首。所以陝西的文物旅遊,無論是在國內或者國際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特殊地位。
建國以來,我們的考古工作者在陝西境內發現了豐富多彩的各個時期的古文化遺存,這些重要發現為研究陝西地方史、中國史乃至整個人類的物質文化史提供了異常寶貴的科學資料。這些富有價值的資料,舉其要者,大體有如下達:舊石器時代早期有藍田猿人及其文化遺存的發現,南鄭梁山、洛南花石浪龍牙洞舊石器文化遺存的發現。舊石器時代中期有大荔人及其文化遺存的發現。舊石器時代晚期有黃龍人的發現,以及韓城、長武、靖邊、橫山、吳堡、榆林、綏德等地舊石器文化遺存的發現。這些發現表明陝西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及其文化遺存相當豐富,分布范圍很廣,關中、陝北、陝南都留下了我們遠古祖先的足跡。屬於中石器時代的有沙苑文化的發現,於50年代和70年代共發現石器地點 30多處,採集石器標本多達萬件。沙苑文化是黃河中原地區晚於舊石器時代早於新石器時代的一種特殊的文化遺存。它填補了我國古代文化發展鎖鏈上的一個重要缺環,之後在全國各地才陸續有所發現。新石器時代有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廟底溝二期文化及客省庄二期文化的發現,屬於這些文化的遺址有2800多處,已發掘或試掘過的有50多處,其中有北劉遺址、白家遺址、李家村遺址、半坡遺址、姜寨遺址、北首嶺遺址、客省庄遺址、康家遺址、雙庵遺址、石峁遺址等都有重要發現,都是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不同發展階段的頗具代表性的典型遺址。
歷史時期各朝代的文化遺存及重要發現更是早為人們所矚目。商州東龍山遺址二里頭文化遺存的發現,使陝西夏代考古實現了零的突破,可以預見夏代文化在陝西東部日後會有更多的發現;自 80年代以來,已發現重要商代文化遺址 20多處,經過發掘和試掘的已有數處,加上以前徵集的已發現一大批重要文化遺物,其中僅青銅器就達700多件。商代後期,周族在關中西部崛起,經過周人的長期開發、創業、發展、壯大,至公元前11世紀,終於滅商建立周朝,定都豐京和鎬京。秦人曾先後在雍城、櫟陽和咸陽建都,勢力之大為群雄之首,東出潼關、橫掃六國,結束了戰國時期諸侯割據的分裂局面,建立了空前統一的秦帝國。周秦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在周原遺址、豐鎬遺址、雍城遺址、櫟陽遺址和咸陽遺址的重要發現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如周原甲組宮殿遺址的發現,豐京大型車馬坑及青銅重器的發現,鎬京 5號宮殿遺址的發現,雍城宗廟遺址的發現,咸陽 1、2號宮殿遺址的發現,以及秦陵兵馬俑、銅車馬等陪葬坑的發現等,都是周秦強大王朝的象徵。自漢高祖劉邦建都長安以後,新莽、東漢獻帝、西晉愍帝、前趙、前泰、後秦、西魏。北周、隋,以及中國封建社會鼎盛時期的大唐帝國均定都長安。十六國時期的大夏建都統萬城,在陝北靖邊縣。自周至唐在西安及其附近建都的有13個王朝,歷時1000餘年。尤其是漢唐的長安,是世界最大的都市,被譽為世界東方之明珠,也是西達中亞、西亞乃至歐洲、北非"絲綢之路'的起點和中西方文明的交匯地。千多年的帝都,是國家的象徵,是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是東方文明的標志。歷史雖已過去,但歷史卻留下了豐富的寶藏。經考古發掘或勘探過的長安城及其附近的重要遺跡,如城垣、城門、街道、宮殿、苑郁、寺廟、禮制建築、市井作坊、武備設施、陵墓等等,都發現眾多的文化遺存。這些遺跡遺物數量之多,質量之優,製作之精,當屬世所罕見,多與皇家有關,如未央宮、大明宮、華清宮等都是皇帝聽政和起居的地方,其他宮殿多是皇帝宗室的住處。又如漢長陵出土?quot;皇後之室"玉印,北周武帝孝陵出土的"天元皇太後室"金印,長安城及大明宮出土的金龍、金鋪首、玉龍頭以及大量的金銀器、玉器、三彩器、瓷器等都是皇帝、宗室或官宦的用品。這些都是我國古代經濟發達、技術進步、文化藝術高超等文明的反映,也都是古代勞動人民辛勤勞動和智慧的結晶。唐代以後,中國的政治中心東移,但西安仍不失為西北重鎮,一直受到宋元明清各朝的極大重視。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陝西是中國革命的搖籃。1935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工農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抵達陝北 ,建立了陝甘寧革命根據地。1936年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揭開了中華民族一致抗日的序幕。1937年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延安成為八路軍、新四軍、根據地軍民以及全國人民進行抗日戰爭的指揮中心,後來,中共中央又在延安領導了全國人民的解放戰爭,最終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在陝西留下了眾多的重要革命遺跡和遺物。
悠久的歷史創造了得天獨厚的陝西歷史文物,是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體現,是中國古代文化高度發展的反映,同時也是整個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它們是中華民族發生、發展、綿延五千年不斷前進的悠久歷史的體現,從不同領域和側面記載了中華民族以頑強的精神創造人類文明的智慧和力量 ,已成為陝西居於文物大省特殊地位的見證,也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傑出代表。
『陸』 陝北榆林有哪些特色風景、文化聖地
劉家峁村,解放前歸米脂東區印斗管轄,解放後劃歸現橋河岔鄉。
姜氏莊院主人姜耀祖,祖父姜安邦是楊家溝馬氏財主的女婿,在馬家的支助下,姜耀祖以賣沙鍋起家,成了當地的首富。他於1869年從外地請人設計,親自監修的這部集陝北窯洞和四合院為一體的別具風格的莊院,整個修建時間用了15到16年,於光緒12年(1886)竣工落成。
古長城最大的烽火台——鎮北台鎮北台位於陝西省榆林市城北4公里之紅山頂上。距離紅石峽僅2公里,距離榆林市區僅7公里,建於明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067年),台依山踞險,居高臨下,控南北咽喉,鎖長城要口,是古時重要關隘和軍事瞭望台。台南額題「向明」二字,為萬曆時巡撫塗宗睿書。所以兩地可以放在同一個上午或者下午游覽。據險臨下,控南北之咽喉,如巨鎖扼邊關要隘,為古長城沿線現存最大的要塞之一。 台呈方形,共4層,高30餘米。台基北長82米,南長76米,東、西各64米,佔地面積5056平方米。台之各層均青磚包砌,各層台頂外側磚砌約2米高的垛口,垛口上部設有瞭望口,各層垛口內四周相通。其第一層周圍有屋宇環列,乃當年守台將卒營房,至今基座尚存。緊依台北下方建一方形小磚城,名款貢城,是當年蒙漢官員接待洽談及舉行獻納貢品儀式的場所。 鎮北台建於明代,有「萬里長城第一台」的稱號,屬於萬里長城防禦體系之一的觀察所,是明長城中部的要塞之一,可以想見它的雄偉了。登上鎮北台台頂,可以欣賞方圓幾十里內的塞外風光,沙漠、戈壁、草灘、黃河以及三北防護林,也可以看到距離它不遠的紅石峽。 鎮北台是明長城遺址中最為宏大、氣勢磅礴的建築之一,是長城三大奇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台、西有嘉峪關)之一,有「天下第一台」之稱,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的結晶。
榆陽首屆杏樹紅葉文化節「秋染南山、紅葉傳情」為主題的杏樹觀葉活動正式啟動,與此同時榆陽區韓家梁、卧雲山、木瓜峁等杏樹紅葉觀景點也隨之迎來了第一批遊客。
統萬城位於陝西省靖邊縣紅墩界鄉白城則村,陝北邊境納林河南,無定河北岸原頭上。地理座標為東經109度9分,北緯37度59分之間,城址內外被流沙所淹,周圍植被稀少。
城址由外城廓和內城構成,,內城又分為東城和西城兩部分,東西城中間由一道牆分開。外廓城周長約4696米,東西周長2566米,面積0.3985平方公里,西城周長2470米,面積0.3813平方公里。
統萬城是北朝十六國之一「夏」的國都。建於公元413年,毀棄於公元994年。
二郎山,俗稱西山,位於神木縣城西1公里的窟野河與芹河交匯處,因其山上有二郎廟延名。文人墨客視其貌似駝峰,又多稱「駝峰山」。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武宗皇帝巡行駐蹕,賜名「筆架山」。
2003年9月二郎山廟群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李自成行宮在米脂縣城北的盤龍山上。相傳為古代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公元1606至1646年)回鄉省親而建的行宮,造型古雅,氣勢壯觀。米脂縣博物館設在行宮內,館內陳列本縣出土的東漢畫像石和其它歷史文物。李自成,本名鴻基,陝西米脂李繼遷寨人。出身農民家庭,童年放牧,曾為銀川驛卒。李自成崇禎二年(1629年)起義,後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八年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領袖的贊同,聲望日高。次年高迎祥犧牲,他繼稱闖王。
紅石峽大型摩崖石刻群,位於榆林城北5公里處、明長城口紅山腳下的榆溪河谷。因山皆為紅石,故得名為紅石峽。兩山虎峙,石峽中開,一注清流,綠洲而來。紅石峽東壁原來建有紅山寺,據《創建石佛殿碑記》記載:「為宋、元間古剎」,故紅石峽最早開鑿至少可追溯到宋代,有近千年的歷史。
紅鹼淖風景名勝區位於神木縣西北部神府、東勝 煤田腹地。1995年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紅鹼淖的"淖"是蒙古族語,意思是水泊、湖泊。景 區似三角形,東西最寬處10公里,南北最長處12公里,水面面積67平方公里。屬高原性內陸湖,足中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
白雲山廟位於佳縣城南5公里的白雲山,東距黃河西岸約1公里。據《州志》雲,白雲山因峰頂常有白雲繚繞,故名。山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直抵黃河西岸,依山建廟,故名白雲山廟,也稱白雲觀。據《葭州志》和廟內石碑記載,廟由道人李玉風創建於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玉風道人雲游到白雲山,見這里孤峰聳立,霧靄飄浮,猶如仙境,就住在山上,靜心修煉,同時還采葯為當地百姓治病。他死後,人們便在山上修廟來紀念他。白雲山共建廟宇房屋五十三座,建築面積八萬多平方米,規模宏大,氣勢壯觀,是陝西省明、清建築中比較龐大的一組建築群。
『柒』 陝西榆林有什麼豐富的旅遊資源呢
除此之外它的旅遊資源很豐富,一直以來還是革命聖地,具有很悠久的歷史韻味,素來就有文化之鄉的美譽。另外它還是中華民族很重要的發源之處,至今依然還能看到眾多的歷史文物遺址,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還能前往黃帝陵以及黃河壺口瀑布等景點留下足跡,憑借著自身的優勢吸引了很多遊客的目光。如今還有高鐵的助力,相信會有更好的發展前景。對於陝西將要「爆發」的城市,迎來415億新高鐵,全長236公里,不知你對這座城市有什麼看法呢?是否看好它的前景?
『捌』 榆林有何名勝古跡
榆陽區的紅石峽、鎮北台 神木的紅鹼淖、二郎山 鎮川鎮的黑龍潭
米脂的李自成行宮 紅石峽、紅鹼淖、鎮北台、魚八戒
『玖』 楡林歷史文化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陝西榆林
陝北的山來榆林的水/米脂的婆姨實在美/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清澗的石板瓦窯堡的炭……
一曲民謠,道出了榆林山水和榆林人的別樣美麗,道出了黃土高原的無限魅力。
榆林,又稱駝城,位於陝西省最北部,地處黃土高原與毛烏素沙漠的交接地帶,地域廣闊,地貌獨特,既有高山流水,又有大漠沙海。長城沿線,林草蔥綠,牛羊成群,牧歌悠揚,丘嶺溝壑,梯田層層,花果滿山,堪稱「塞上江南」。晉陝峽谷,黃河濤聲,形成了絢麗多姿的特異景觀。
榆林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旅遊資源,六千年前後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遺址遍布無定河兩岸。萬里長城蜿蜒橫貫榆林700餘公里,高聳在榆林城北的鎮北台是長城線上最大的峰火台。神木縣楊家城是宋代楊家將鎮守過的古麟州,米脂縣的盤龍山是闖王李自成的行宮。還有統萬城、佳縣白雲山廟、神木縣二郎山,以及榆林古城、書法寶庫紅石峽摩崖石刻等重要的名勝古跡,和自然風光優美的神木縣紅鹼淖……。
榆林是陝甘寧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老一輩革命家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和劉志丹、謝子長等在這里留下了不朽功業和光輝足跡。來到榆林旅遊,你會有沉甸甸的收獲。
行政區劃:榆林地區轄1市11縣,地區行署駐榆林市。
國土面積:總面積4.4萬平方公里
最佳旅遊季節:春夏秋冬,各有其景
榆林必游:統萬城、鎮北台、李自城行宮、二郎山
注意事項:榆林夏季多雷陣雨和冰雹,如果您夏季去旅遊注意備好雨具
建西部經濟強市 楡林未來20年鎖定三大目標
市況簡介
人口面積:轄榆陽區、神木縣、府谷縣、定邊縣、靖邊縣、橫山縣、佳縣、米脂縣、吳堡縣、綏德縣、清澗縣、子洲縣共1區11縣,人口333.7萬,面積4.3578萬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位於我省最北部,東臨黃河與山西相望,西連寧夏、甘肅,北鄰內蒙古,南接本省延安市。黃河沿東界南下涉境400多公里,古長城橫貫東西700多公里。
財政狀況:2002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111.4億元,財政收入19.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7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28元。
歷史沿革:榆林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春秋時為晉,戰國歸魏,秦統一六國後為上郡地。東晉時匈奴人在西部統萬城建都,稱大夏國。唐及五代時設夏州、銀州、麟州、府州、綏州,均屬關內道管轄。清朝設榆林府,民國設榆林道。建國後,榆林為地區建制,2000年7月改為地級市。1986年,榆林城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榆林是一個革命老區,1935年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後,這里成為抗日戰爭的總後方。毛主席的著名詩詞《沁園春·雪》以及歌曲《東方紅》就誕生在這里。
「我們的目標,就是利用20年的時間完成三大目標,即把榆林建設成為西部經濟強市、建設成既有時代氣息又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大市、建設山川秀美的生態人居環境。同時,我們不但有信心使榆林成為全國經濟發展的亮點,而且有信心使她成為具有國際標準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在接受采訪時,榆林市委書記周一波堅定而又自信地對記者說。黨的「十六大」提出,用20年時間,集中力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省十次黨代會提出把我省建設成西部經濟強省的目標。面對當前難得的經濟發展形勢和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總結過去的發展思路,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新一屆榆林市委領導班子明確提出了今後20年奮斗的「三大目標」。
建設「中國的科威特」
榆林地處華北、西北結合地帶,截至目前,已發現8大類40多種礦產資源,特別是煤炭、天然氣、石油、岩鹽的儲藏量都非常豐富。煤炭預計儲量2714億噸,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天然氣預測儲量4.18萬億立方米,石油預測儲量6億噸,岩鹽預測儲量6萬億噸,約佔全國岩鹽總量的26%。作為國內外少有的能源礦產資源富集區,榆林素有「中國的科威特」之美譽。新時期榆林經濟發展的思路,就是充分發揮地區資源優勢,加快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設,以此帶動相關和其他產業,實現榆林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神華、長慶兩大集團先後進入榆林,累計投入300多億元進行資源勘探開發,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設從此拉開序幕。1998年,國家計委批准了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設規劃,基地建設進入了實質性啟動建設階段。基地的建設依託資源優勢,堅持「高起點、大規模、新機制、抓轉化」的原則,聚集各方面力量,大力發展煤炭、油氣、電力和化工四大支柱產業,建設國家「西煤東運」、「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工程,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輸出與轉化並舉,走集約化、集團化發展的路子,實現可持續發展。
基地開發建設以來,國家給予了巨大的關注和支持。目前,已建成了一批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特大型現代化礦井和亞洲最大的天然氣凈化廠;總裝機容量2000萬千瓦以上規模的火電基地正在加緊建設;包括中國第一條沙漠高速公路———榆(林)靖(邊)高速公路在內的6條高等級公路同時在建。在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設的帶動下,榆林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地方經濟建設明顯加快。周一波說:「榆林又一次大開發、大發展的歷史機遇已經到來,我們將把榆林建設成為具有國際標準的能源重化工基地!」
市委書記罰縣領導栽樹100株
地處毛烏素沙漠和黃土高原過渡地帶的榆林,風蝕沙化和水土流失非常嚴重,是全國生態環境建設重點地區。多年來,惡劣的生態環境成為制約榆林經濟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新的歷史時期,為了給榆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圍繞建設山川秀美的人居環境的目標,在堅決貫徹落實國家和省上有關封山禁牧、退耕還林(草)的各項政策的同時,榆林提出並開展了「三個一百」工程。
「三個一百」工程是指從今年開始的10年之內,全市各級黨政、企事業單位幹部職工每人栽樹100株,全市城鎮居民和農民每戶栽樹100株,鼓勵和支持榆林籍在外工作的各界人士每人為家鄉栽樹100株。該工程實施以來,全市已完成造林面積24萬畝,98萬人次參加了植樹,共收到社會各界捐款148萬元。在樹木的栽植中,由於廣泛使用了覆膜、保水劑、生根粉和其他節水抗旱措施,樹木成活率幾近100%。
同時,「三個一百」工程也被列為幹部政績考評的一項標准。周一波說,我看一個幹部的政績,就是要看「項目引進來沒有、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沒有、地上綠起來沒有」。他還告訴記者,前不久,有一個縣的一位主要領導犯了一點小錯誤,他就罰其栽了100棵樹,由此可見市委對「三個一百」的重視程度。周一波說,「三個一百」工程一定會成為榆林擴大對外開放、加強區域經濟發展的橋梁和載體,成為展現榆林風采,體現榆林人民精神風貌的生態精品工程。
蓋起洋樓留人才
為了給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持,榆林提出了建設既有時代氣息又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大市的發展目標。而在文化大市的建設當中,人才隊伍建設又是重中之重。周一波說,人才資源是所有資源中的第一資源,榆林就是要在加大人才培養、用好現有人才的基礎上,大膽引進一批急需適用的各類人才,騰出好位子給人才坐,蓋起洋樓給人才住,拿出百萬元給人才獎,浪費人才的要重罰。今年,榆林計劃在省級機關、大專院校引進30名博士生、碩士生,充實到縣級和市直領導班子,同時制定實施優惠激勵政策,鼓勵外出人員回鄉創業,通過交流引進和培養一批高素質領導人才隊伍。在幹部的任用選拔上要堅持「以德入圍、以德入選、以才取勝」的原則,使領導幹部成為「學習型、創新型、制度型、服務型、激勵型」氛圍下形成的「五型人才」,把最優秀的人才用到最關鍵的崗位。
與人才隊伍建設的同時,其他各項文化建設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1986年,榆林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為了建設一個開放、文明、特色鮮明的新城市,榆林以創建歷史文化名城品牌為突破口,優化人文環境。今年,榆林計劃完成投資1.5億元,建設中心廣場、南門廣場以及榆溪河廣場等3個廣場,同時啟動紅石峽摩崖石刻的保護和開發、榆林古城牆修復和榆林古城一條街建設,屆時,榆林將再現「南塔北台、六樓騎街」的雄偉歷史風貌。
正如周一波所說,有了當前國內經濟建設和西部大開發的良好機遇,有蘊藏豐富的資源優勢的巨大支撐,有不斷改善的投資環境的有力支持,有高素質的適應經濟發展的人才隊伍和全市人民的努力,榆林實現又一次騰飛是有希望、有把握的!在不久的將來,榆林必將成為全國經濟建設的亮點,成為讓世界矚目的能源競爭大市場!
『拾』 榆林有哪些名勝古跡
榆陽區的紅石峽、鎮北台 神木的紅鹼淖、二郎山 鎮川鎮的黑龍潭 米脂的李自成行宮 紅石峽、紅鹼淖、鎮北台、魚八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