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問題 > 歷史講周滅商後周武王如何治國

歷史講周滅商後周武王如何治國

發布時間:2021-02-05 04:32:57

Ⅰ 周滅商後武王推行什麽制度

實行了分封制抄,主要的內容是襲統治者把大規模的土地連同居民分賞給王室子弟和功臣,建立西周的屬國。其王位由嫡長子世襲繼承,其他庶子則作為小宗被分封為各地諸侯。他們在各自封國內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王位也是由嫡長子世襲繼承,其餘庶子作為小宗分封為卿大夫。卿大夫在各自封地里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封爵仍由其嫡長子世襲繼承,其餘庶子作為小宗分封為士。這樣,根據宗法制和分封制,便形成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等各級宗族貴族組成的金字塔式等級制機構。各個等級之間的相互關系,既是大小宗關系,也是上下級關系。

Ⅱ 周武王是怎樣一個人

周武王

中國周代第一代王。姬姓,名發,周文王周文王次子。他繼承父親遺志,於公元前世紀消滅殷商朝,奪取全國政權,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政治才能,成為中國歷史上一代名君。

周原為商朝地處西陲的一個小屬國。文王周文王在位50年,實行許多正確的政策,國力逐漸強大,逝世時天下三分已得其二,為滅商奠定了基礎。武王姬發繼位後,對內重用賢良,繼續以姜太公為軍師,並用弟弟姬旦為太宰,召公、畢公、康叔、丹季等良臣均各當其位,人才薈萃,政治蒸蒸日上。對外爭取聯合更多諸侯國,孤立商王朝,壯大自己力量。

此時,商朝在暴君紂王統治下,政治上已十分腐敗,但軍事上仍有較強實力。武王審時度勢,積極為滅商准備條件,等待時機。他即位9年後,為便於進攻商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將都城由豐(今陝西西安西南灃水西岸)遷至鎬(今陝西西安西南灃水東岸),舉行了歷史上有名的「孟津觀兵」。

這次觀兵實際上是一次為滅商做准備的軍事演習和檢閱。他率大軍先西行至畢原(今陝西長安縣內)文王陵墓祭奠,然後轉而東行向朝歌前進。在中軍豎起寫有父親西伯昌名字的大木牌,自己只稱太子發,意為仍由文王任統帥。大軍抵達黃河南岸的盂津(今河南孟津縣東北),有800諸侯聞訊趕來參加。人心向周、商紂王孤立無援的形勢已形成,諸侯均力勸武王立即向朝歌進軍。武王和姜尚則認為時機還不成熟,在軍隊渡過黃河後又下令全軍返回,並以「諸位不知天命」告誡大家不要操之過急。

又二年,武王探知商紂王更加昏庸暴虐。良臣比干、箕子忠言進諫,一個被殺,一個被囚。太師疵、少師強見紂王已不可救葯,抱著商朝宗廟祭器出逃。百姓皆側目而視,緘口不言。武王同姜尚研究,認為滅商條件已完全成熟,遵照文王「時至而勿疑」的遺囑,果斷決定發兵伐商,通告各諸侯國向朝歌進軍。出發前,太史卜了一卦,得兆象大凶。見此不吉之兆,百官大驚失色。武王決心已定,不迷信鬼神,毅然率兵車300乘、近衛武士3000人、甲士4.5萬人向朝歌進發。大軍到達朝歌郊外70里處的牧野(今河南汲縣南),各諸侯率兵車4000乘會合。紂王聞知周兵已到,調集都中士兵,再加把囚犯、奴隸、戰俘武裝起來,共起兵17萬(一說70萬)相迎。雙方開始了歷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戰。武王在戰前向全軍發表誓詞,歷數商紂的罪惡,說明伐紂的正義性,動員將士們英勇殺敵。決戰開始後,周軍士氣高漲,奮勇沖殺。商紂的軍隊在周軍凌厲攻勢下一觸即潰。那些被迫參戰的奴隸、囚徒不願為紂王賣命,反把武王看作救星,倒轉矛頭引導周軍殺入朝歌。紂王見大勢已去,登上鹿台,自焚身死。商朝由此滅亡。

武王滅商後,為了收服人心,鞏固新建的政權,在政治上採取了許多政策和措施。

首先,採取了以殷治殷,分而治之的辦法,安撫殷商遺民。他封紂王之子武庚為殷侯,繼續治理殷民。同時,將殷商王畿(京城周圍千里)內之地分為衛、庸、邶三個小國,封自己的三個弟弟分別治理,負責監視武庚,號稱「三監」。他下令釋放被紂王囚禁的百姓,修整商朝賢臣比乾的墳墓,放出賢臣箕子並恢復其原職。又散發供紂王淫樂奢侈之用的財物、糧食,賑濟飢民和貧弱的百姓。通過採取這些措施,商地很快穩定下來。

其次,採取封邦建國的方略,實行對全國的統治。為了吸取商朝滅亡的教訓,治理好國家,武王專門把箕子接來鎬京,虛心請教安邦治國之道。根據箕子講述的道理,他同姜太公、公旦等商議,決定將古時已有但還未完全形成的宗法制度進一步完善和確定下來。即把全國分成若干個侯國,由周天子分封給在滅商大業中做出了貢獻的姬姓親族和有功之臣;各諸侯可以擁兵,但必須隨時聽從天子調遣,定期向天子納貢、朝賀;允許封侯世代承襲,並可在封國內分封卿、大夫;天子對諸侯有賞罰予奪之權,對封國中分封卿、大夫也有權過問。毫無疑問,武王實行的封邦建國方略,相對於商朝那種原始小邦林立的現象來說,顯然是一個進步。它確有統天下於一尊的意義,在當時起到了鞏固和加強全國統治的作用。

武王為了鞏固全國政權,日夜思慮,睡不好覺。他還同公旦討論過在當時被認為地處天下之中的洛邑(今河南洛陽市內)營建東都,以便於加強對東方的控制。可惜他未能實現這個計劃,在滅商二年後即逝世。

Ⅲ 周滅商後,是歷史進步還是倒退

周滅商後,是歷史進步 。 紂王腐敗荒淫、凶惡殘暴,使得商朝的統治再也維持版不下去了。這時周武權王在姜尚和他叔父周公旦的協助下決定進攻商朝。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率領兵車300輛,虎賁(近衛軍武士)3000人,士卒45000人,。周武王在牧野,豎起伐紂大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周武王得民心順民意,越來越強大,最後打敗殷紂王,逼得紂王 把玉石和寶貝纏在腰上玉石俱焚。
武王姬發,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政治才能,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死後謚號「武」,史稱周武王。至成王時期,社會安定,人民和睦,歌頌太平盛世之聲不絕於耳。成王與其子康王統治時期,合稱成康之治,是周代的興盛時期。

Ⅳ 周武王滅商之後有什麼辦法去管理遼闊的疆域的

利用分封制,王畿千里之地實際管控,其他地區服從的服從,不服從的武裝移民。

Ⅳ 周武王為什麼編造商湯滅夏故事

主要是因為當時的周武王准備攻打商國的時候,被朝廷大臣否決,因為大臣們認為沒有理由去攻打商國,而周武王的一意孤行並沒有接受大臣們的認可,導致在中途首陽山多名將士被活活餓死,後周武王退兵回朝。

朝廷人士及百姓大肆批判周武王的行為,認為其以暴制暴的方法跟商紂王基本為同樣的人,深知道臣服民心重要性的周武王並沒有立刻做出強硬舉動。

為了避免臣民們的不滿以及避免對商國的討伐出現差錯,周武王連夜跟姜子牙商討此事,後兩人合力憑空捏造出一個夏國,並告知於天下,商湯滅掉了夏朝。

而正是如此,周武王才能有理由去攻打商國。從《尚書》中的記載得知,整個商朝以前的歷史中都沒有任何朝代是夏國,到周武王滅商紂王成功後,才開始有了商湯滅夏的故事。

(5)歷史講周滅商後周武王如何治國擴展閱讀

五帝帝舜時期,商人的始祖契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邑(今河南商丘。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詩經·商頌·玄鳥》曰:「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史記·殷本記》相傳契是簡狄吞玄鳥蛋而生,所以,商人便以玄鳥為圖騰。

夏朝中期,契的六世孫王亥通過進行商業貿易,使商的勢力逐步強盛起來。 夏朝末年,商的勢力由黃河下游發展到中游,滲透到夏的統治地區,契的第十四代孫商湯滅夏後,返回亳都,以「商」作為國號,建立商朝。

第10任君主仲丁時,商朝的國都開始了頻繁的遷移。至盤庚時,又將國都遷至北蒙,改名為「殷「」,國都才穩定下來,在此建都長達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後世稱為殷或殷商。

Ⅵ 周滅商後,為什麼封武王弟康叔於衛

主要是因為康叔平定三監之亂有功,才把康叔的封地從康國改到了衛國。武王滅商不久後去世,成王即位,周公輔政。為了安撫民心,周王室選擇善待商王室後人,把武庚封在以朝歌為中心的殷商舊地。為了管理殷商後裔,尤其是便於監管殷商王族武庚,防止其引起動亂,便把武王的幾位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分封在朝歌四周,封地分別是衛、鄘、邶。而康叔最開始的封地,是在畿內,也就是當時距離京城較近的康國。

而康叔由於平亂有功,其被改封在衛國。康叔受封衛國時年紀尚輕,他按照兄長周公旦的教導,尊老用賢,勤政愛民。後來也在朝中擔任官職,維護了周王朝的穩定。

Ⅶ 周朝歷史周武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周武王 中國周代第一代王。姬姓,名發,周文王次子。他繼承父親遺志,於公元前11世紀內消滅殷商朝,奪取全容國政權,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政治才能,成為中國歷史上一代名君。<<惟仁是親>> 周武王消滅了殷朝之後,召來姜太公問他說:「將如何處置殷紂王的戰士、百姓?」姜太公回答說:「我聽說誰如果喜歡一個人,那麼連那個人屋上的烏鴉都喜歡;如果憎恨一個人,連那人的牆壁角落都恨到。全部殺掉我們的敵人,讓他們統統死光,怎麼樣?」周武王說:「不可以!」姜太公退出,邵公入內,武王問他:「該如何處置殷紂王的戰土、百姓?」邵公回答說:「有罪的殺掉,無罪的釋放,怎麼樣?」武王說:「不可以!」邵公退出,周公入內,武王問他:「該如果處置殷紂王的戰士、百姓?」周公說:「讓他們各人回各人的家、各種各的田,從前、現在沒有什麼變化,親 近那些有道德的人……」

Ⅷ 周武王滅商紂後建立了何種制度

古代歷史上的奴隸制時代,隨著周武王滅商成功而宣告基本結束。歷史進入了封建社會的初期階段,這一時期從西周、春秋到戰國經歷了700多年的時間,社會組織細分程度進入新的一頁,西周時期的"封諸侯、建藩衛“的政治制度,直接影響歷史進入了春秋、戰國時期。

周朝分封的主要封國

魯國:是周公旦長子伯禽的封國,建都曲阜(今山東曲阜)。

齊國:是佐武王滅商的功臣呂尚(姜太公)的封國,建都營丘(今山東昌樂)。

衛國:是武王之弟康叔的封國,建都朝歌,主要統治商的遺民。

晉國:是成王之弟叔虞的封國,建都於唐(今山西翼城),這里原是夏人的居住地之一,戎人也很多。

燕國:是周的同姓召公奭的封國,建都於薊。對周來說這里是東北的邊防地區。

宋國:是紂王之兄微子啟的封國,建都商丘,周王利用他統治部分商民。

這些諸侯國在初封時,與周王室的關系較多,也很密切,西周還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但由於當時的社會經濟落後,交通不便,諸侯與王室之間相距太遠,彼此的政治、經濟聯系得很少,所以形成了日後諸侯割據的狀態。

後話:

春秋、戰國的原始雛形就此形成,此後的數百年間群雄逐鹿,中原大地狼煙四起。華夏文明也進入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

Ⅸ 周武王滅商給中國歷史帶來了什麼

有人說改朝換代總是一種進步。這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細一想,又覺得值得商榷。不能一概而論。 人類歷史是向前發展的,有一句形象的話是,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但前進的軌跡並不是筆直的,是曲折的,有人稱之謂螺旋式前進。既是曲折,就有暫時停頓,甚至倒退。我們不妨以周滅商為例加以分析。 三千年前的殷國,是當時中國土地最遼闊,生產力最發達,社會制度最先進的國家。到了紂王時期達到了-個新的高峰。紂王不把戰爭中得到的俘虜殺死,讓他們去充當奴隸,去從事生產。也不再讓奴隸殉葬。奴隸中有能幹者,還重用他們,甚至做官,做大官。這就大大解放了生產力,促進了生產的發展。 紂王改革用人制度,不搞唯親是用,而搞唯才是舉。奴隸也可做大官,只要有才。你是個傭才,無能之輩,哪怕你是親兄弟,親叔伯,對不起,我不用你。 女人佔人口的一半,如何充分揮女人的積極性,是促進社會進步的一個大問題。紂王看到了解放婦女的重要性,他開始尊重婦女,聽從婦女的一些正確意見。這就提高了佔人口一半的婦女的積極性,這是對生產力的解放。這對社會的進步有極大好處。 武王滅商的直接後果是,當時中國土地最遼闊,生產力最發達,社會制度最先進的國家消失了。「殷人鵲巢周鳩居。」一個最先進國家的消失,是可悲還是可賀呢? 取而代之的是周。周滅商前是一個文化落後的農耕小國,「直到武王克商以前,周大概尚在氏族社會末期父家長家庭公社階段。」﹙斯維至《早周的歷史初探》﹚到季歷和文王時,農耕有所發展,也是接受了商的農業文化所致。﹙郭沫若語﹚ 一個落後的小國統治集團,取代了一個先進大國的統治集團,去領導一個大國,他們自己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他能領導這個先進國家嗎?這個落後的小國統治集團,會給社會帶來促進嗎?先進的殷商讓落後的周人倒拉著走這是社會的悲哀還是社會的幸亊? 《淮南子》曰:紂兼天下,朝諸侯,人跡所及,舟楫所通,莫不賓服。可見紂統治時期,盡管還有方國存在,但總的方向趨於統一,趨於中央集權。郭沫若說:「偶來洹水憶殷辛,統一神州肇此人。」今之神州最初是帝辛統一的。但周滅殷之後實行分封,分封了七十一國,姬姓之國佔五十三個。武王、周公的同姓親戚只要不是瘋子傻子都被封了。這樣,使統一的形勢隨之趨於分裂。許倬雲在《西周史》中說:「新創之周,實際上是一個諸部族的大聯盟。」後來這個聯盟的形式也沒有了,進入了全面混戰時期。這種情況延續八百年,中國的文明史總共有幾個八百年呢? 一個趨於統一的國家,変為長達八百年的再度分裂,這是進步?還是倒退? 武王死後,周王朝內部矛盾加劇,殷遺民忍受不了周人的殘酷統治,他們舉行大規模的強烈反抗。於是出現了三監與武庚叛周事件。周公又-次東征,用了三年時間平息此次叛亂。 周公東征勝利之後,對絕不馴服的殷遺民實行大遷徙,有大批人被遷往千里之外。有人被遷到了今洛陽,有人被遷到了今陝西甘肅一帶。微子帶著大量的殷遺民遷往商上。朝歌一帶殷遺民所剩無幾,以至康叔封到朝歌之後要「頗收」殷遺民。 周人遷殷遺民人數之多,遷往外地范圍之廣,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這在社會上造成的動盪之大,是可以想見的。連年的戰爭,連年遷徙,人心不穩,社會動盪,必然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而且周人連殷之手工業奴隸,也幾家分分遷走了。這對手工業的發,無疑也將產生巨大的不良影響。 進行權力重新分配,分封諸侯,引起社會動盪。遷殷民要引起動盪。從殷亡到周公三年東征,到分封及遷殷遺民,這中間十多年甚至幾十年時間安定不下來,再加上周人沒有領導能力,這對中國社會的破壞是非常嚴重的。說中國社會經歷了幾十年的倒退過分嗎? 周人太落後,殷國的許多先進文化它接受不了,不知被遺棄了多少。特別是一些非物質文化,它是無形的。創建不容易,丟掉也看不出。 例如:今天,安陽殷國墓地岀土了大量甲骨文,雖然記載的都是卜辭,但統而觀之,它是殷國的國亊檔案。 甲骨文是中國成熟最早的文字。因為殷時中國基本統一,所以它的使用范圍很廣,影響太大,甚至可以說它是殷朝的通用文字,並且成為後來各國創造文字的基礎。可以這樣說:甲骨文是中國文字的基礎,它對傳播中國古老文化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因為如此,也為我們今天破解甲骨文提供了便利。 周人沒有自已的文字,也不沿用殷人的文字。它雖有占卜,但沒有記錄。所以至今沒有發現周人的國家檔案。有人會說,在周原不是發現了甲骨嗎?是的,有一點,並且多為文王時期的。實際上,這也是受殷人的影響而致。 周在八百年的時間里,沒有自己的檔案。這就證明周王室是一個沒有文化的王室,沒有文化的王室是愚蠢的王室。愚蠢的王室是出不了名王的。這就是八百年裡周王室沒有一位有文化、有才能、為人民、為社會作出巨大貢獻、德高望眾的名王的原因。 周人丟棄殷甲骨文,不僅是一種先進文字的被遺棄,同時被遺棄的還有檔案制度。相應被遺棄的還有檔案管理制度。相應被遺棄的還有檔案保存制度。 從這個角度講,周是發展了殷的先進文化還是毀滅了殷的先進文化呢?這算進步了還是倒退了? 僅從甲骨文一項,我們就發現周人丟棄了殷那麼多先進的東西,其他方方面面丟棄了多少,我們難以知道,但可以推測。 社會的發展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周朝八百年,中國有發展,有進步,但這不是周武王的功勞,不是周代替殷帶來的,是那個時期勞動人民創造的。 郭沫若說:「殷辛之功邁周武」。這真是至理名言。我們說帝辛為中華民族的形成與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那是有文字記載的。不是胡說,也不是猜測。周武王阻礙了社會的發展,難道這不是事實嗎?難道帝辛之功還不邁過周武嗎?我們有什麼理由吹虛文武而打擊帝辛呢? 牧野政変之後,周人的統治,給中國帶來了長時間的嚴重社會混亂和社會倒退。應是不爭的事實。

Ⅹ 周武王滅商之後,為何將紂王親屬拜官封侯

我認為之所以周武王在消滅商朝之後,仍然將商朝的皇室成員視為貴賓,而並沒有將他們趕盡殺絕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當時的周王朝雖然打敗了商朝,但是天下的格局仍然是十分混亂的。因此一方面為了穩固民心,周王是不得已將土地分給商朝皇室的後裔,而且當時姬發他為了讓其他曾經與他敵對的諸侯可以歸順於他,因此他卻便對於他自己曾經最大的敵人也展露出了仁慈的一面

而且從另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出周武王分封商朝皇室成員也是別有用心的。當年商紂王的兒子武庚雖然也被封為諸侯,但是他在封為諸侯之後,周王卻是派了人去監視他的。如果周王是真心想要給土地給商紂王的兒子的話,又怎麼會派人去監督武庚呢?

閱讀全文

與歷史講周滅商後周武王如何治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