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歷史上,是哪個皇帝做了最久
歷史上,康熙皇帝做了最久。
清聖祖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穆麟德:Hiowan Yei,蒙專古人稱為恩赫阿木屬古朗汗 ,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康,安寧;熙,興盛--取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意思。蒙古人稱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 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語「平和寧靜」之意,為漢語「康熙」的意譯)。他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謚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㈡ 中國歷史上誰當皇帝的時間最長
乾隆89歲最長壽康熙在位61年清高宗,名愛新覺羅·弘歷(公元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雍正病死後繼位,為清代入關第四帝。在位60年,病死,終年89歲。葬於河北裕陵愛新覺羅。玄燁,清朝第二代皇帝。順治十一年(1654年)生於景仁宮,為表世祖順治帝第三子。順治十八年(1661年)即位,時年八歲,由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大臣共輔政,年號康熙。康熙六年(1667年)親政。八年,年僅十六歲的康熙暗結內大臣索額圖等人智捕鰲拜,奪回大權。親政後,宣布永停圈地,准許壯丁「出旗為民」,又獎勵墾荒,益錢免糧,任用靳輔,陳潢治理黃河,規定「額外添丁,永不加賦」;設立南書房掌票擬諭旨,加強皇權;又平定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繼茂之子耿精忠長達八的三 藩之亂,派兵攻入台灣;平定準噶爾部噶爾丹叛亂,鞏固了國家統一;又巡行東北,兩次發起雅克薩反擊戰,沉重打擊沙俄勢力侵略,派索額圖、佟國綱赴尼布楚與沙俄談判邊境問題,行前確定黑龍江流域的廣大領土「皆我所屬之地,不可棄之於俄羅斯」的原則,簽定《尼布楚條約》,劃定中俄東段邊界,使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得到鞏固發展。他一生苦研儒學,表倡程朱理學、開博學鴻儒科,設館纂修《明史》,編纂《古今圖書集成》、《全唐詩》、《佩文韻府》、《康熙字典》等。同時,屢興文字獄,殘酷鎮壓反清思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死於暢春園,葬於清東陵之景陵。享年六十九歲,在位六十一年,廟號清聖祖。康熙皇帝在清朝十二帝(包括入關前的清太祖努爾哈赤與清太宗皇太極)中子女最多,子35人、女20人,共計55人。
㈢ 中國哪個朝代最久,哪個皇帝做的最長
周朝最久,800多年
清朝康熙在位最久,60年
他的孫子乾隆也是60年,不想超過爺爺在位時間,所以退位當了太上皇。
㈣ 歷史上哪個皇帝活得最久
中國活得最久的皇帝是乾隆,他在位60年退位,當了3年太上皇,死的時候應該是89歲。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關之後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歲登基,在位六十年,禪位後又任三年零四個月太上皇,實際行使國家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
弘歷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漢學在此期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弘歷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社會經濟文化有了進一步發展。弘歷重視社會的穩定,關心受災百姓,在位期間五次普免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並且重視水利建設,起到了保護農業生產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國庫日漸充實。弘歷武功繁盛,在平定邊疆地區叛亂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績,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並拓廣了領土,並且完善了對西藏的統治,佔領了新疆,正式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清朝的版圖由此達到了最大化。弘歷在位期間,民間藝術有很大發展,如京劇就形成於乾隆年間。但是在位後期奢靡,吏治有所敗壞,多地爆發起義。並且閉關鎖國政策也達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使清朝統治出現了危機。文字獄之風比康熙、雍正時期更加嚴酷。
卒於嘉慶四年(1799年),享年89歲。廟號高宗,謚號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葬於清東陵之裕陵。
㈤ 中國歷史上哪個皇上當得最久
康熙 名玄燁,1654年5月4日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清朝皇帝,康熙的稱謂來自其年號。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㈥ 中國古代哪個皇帝當得最久
最久的是清朝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在位61年
㈦ 中國歷史上誰做皇帝時間最長
中國歷史上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在位61年,時間最長。
清聖祖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穆麟德:engzugosinhūwangdi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康,安寧;熙,興盛--取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意思。蒙古人稱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語「平和寧靜」之意,為漢語「康熙」的意譯)。他8周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下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謚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玄燁是順治帝福臨的第三子,母孝康章皇後佟佳氏時為庶妃,順治帝生前沒有冊立太子。順治十八年,順治帝接受湯若望的建議,因玄燁出過天花具有免疫力而把他選為繼承人,以遺詔的形式冊立玄燁為皇太子。順治十八年正月玄燁即位時只有6歲(虛歲八歲),次年正月(1662年2月)改元康熙。遺詔同時指派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大臣輔政。
康熙8歲喪父(存疑),10歲喪母。母親重病時,玄燁「朝夕虔侍,親嘗湯葯,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病故後,玄燁晝夜守靈,水米不進,哀哭不停。康熙後來回憶說,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
康熙親政不久後,便宣布停止圈地,放寬墾荒地的免稅年限。他還著手整頓吏治,恢復了京察、大計等考核制度。為了防止被臣下蒙蔽欺騙,康熙還親自出京巡視,了解民情吏治。其中最著名的是六次南巡,此外還有三次東巡、一次西巡,以及數百次巡查京畿和蒙古,此舉極大的促進了康熙對民情的了解,他還親自巡視黃河河道,督察河工,並下令整修永定河河道。
康熙晚年倦勤,導致官吏貪污,吏治敗壞。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御史參劾戶部堂官希福納等侵貪戶部內倉銀六十四萬余兩,牽連的官吏多達一百一十二人。康熙說「朕反復思之,終夜不寐,若將伊等審問,獲罪之人甚多矣」。最後只把希福納革職,其餘官吏則勒限賠款。
康熙是清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坐鎮北京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消滅在台灣的漢族政權,顯示了康熙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另一方面,康熙少年時就挫敗了政治對手鰲拜,年老時利用「文字獄」打擊漢族異議人士。康熙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各部;意圖以條約確保清朝政府在黑龍江的領土控制。他開創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偉大的政治家。
㈧ 中國歷史上當皇帝最久的是誰
中國歷復史上當皇帝制最久的是清朝的康熙皇帝。
清聖祖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穆麟德:Hiowan Yei,蒙古人稱為恩赫阿木古朗汗 ,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康,安寧;熙,興盛--取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意思。蒙古人稱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 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語「平和寧靜」之意,為漢語「康熙」的意譯)。他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謚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㈨ 歷史上哪個皇帝做皇帝做的最久
康熙帝在抄位61年,但是乾隆帝實際襲行使國家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
簡介:
清聖祖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穆麟德:Hiowan Yei,蒙古人稱為恩赫阿木古朗汗 ,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康,安寧;熙,興盛--取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意思。蒙古人稱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 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語「平和寧靜」之意,為漢語「康熙」的意譯)。他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謚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關之後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歲登基,在位六十年,禪位後又任三年零四個月太上皇,實際行使國家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
㈩ 哪個皇帝當得最久
在位最長的皇帝:
清聖來祖愛新源覺羅.玄燁,也就是康熙皇帝,在為61年。其孫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即乾隆皇帝作了60年皇帝,退位又作了3年太上皇。
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
是金王朝最後一個皇帝——末帝完顏承麟。他從即位到身亡。還不夠一天的時間。 1233年,金哀宗完顏守緒被蒙古軍隊追趕到蔡州(今河南汝南)。蒙古約南宋聯合攻金。1234年(天興三年)正月,蒙宋軍隊加緊圍攻蔡州。哀宗在正月初九夜裡召集百官,決定傳位於當時任東面元帥的完顏承麟,完顏承麟又哭又拜,不敢承受。哀宗說:「聯肌體肥重,不便鞍馬馳突。卿平日矯捷,萬一得脫,國祚(zuo坐,君主的位置)不絕。」這樣,完顏承麟才即了帝位,他就是金末帝。 即位禮畢,末帝立即帶兵迎敵,此時南宋軍隊攻入蔡州南門,金哀宗自縊身亡。末帝聞知大哭,「哭奠未畢,城潰」,末帝在亂軍中喪命。至此,金王朝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