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淡泊名利的名人有哪些歷史上有哪些人淡泊
1、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陶淵明為了養家糊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郵,到彭澤縣來督察。督郵,品位很低,卻有些權勢,在太守面前說話好壞就憑他那張嘴。這次派來的督郵,是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的旅舍,就差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陶淵明平時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見一見,於是他馬上動身。
不料縣吏攔住陶淵明說:「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並且束上大帶,不然有失體統,督郵要乘機大做文章,會對大人不利的!」這一下,陶淵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長嘆一聲,道:「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人折腰!」說罷,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並且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隨即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縣令的彭澤。
2、山中宰相陶弘景
陶氏為世醫出身,祖父及父親皆習醫術,且有武功。他自幼聰慧,約十歲時即讀葛洪《神仙傳》,深受影響,三十六歲辭官隱居句容茅山,並遍歷諸有名大山,訪求仙葯。當時,他深受梁武帝蕭衍的信任,雖則他時梁武帝多次贈官不受,但梁武帝有關國家大事都要向他諮詢,所以時人對他有「山中宰相」的稱號。
3、諸葛亮躬耕隴畝
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琅琊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琊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在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
諸葛亮3歲時母親章氏病逝,諸葛亮8歲時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今江西南昌)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荊州劉表。
建安二年(197年),諸葛玄去世,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平日喜歡吟誦《梁甫吟》,又常以管仲、樂毅自比,時人對他都是不屑一顧,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人相信他的才幹。
4、介之推功不言祿
介之推隨晉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備受艱辛,有割股啖君之功,但重耳返國主政後,介之推拒不以功邀賞,而偕其母隱於介休綿山。晉文公求賢不得,知他是孝子,於是三面放火焚山,逼其出山,介之推母子守志被焚。
5、君子之交淡如水——薛仁貴和王茂生
唐貞觀年間,薛仁貴尚未得志之前,與妻子住在一個破窯洞中,衣食無著落,全靠王茂生夫婦經常接濟。後來,薛仁貴參軍,在跟隨唐太宗李世民御駕東征時,因薛仁貴平遼功勞特別大,被封為「平遼王」。一登龍門,身價百倍,前來王府送禮祝賀的文武大臣絡繹不絕,可都被薛仁貴婉言謝絕了。他惟一收下的是普通老百姓王茂生送來的「美酒兩壇」。
一打開酒壇,負責啟封的執事官嚇得面如土色,因為壇中裝的不是美酒而是清水!「啟稟王爺,此人如此大膽戲弄王爺,請王爺重重地懲罰他!」豈料薛仁貴聽了,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命令執事官取來大碗,當眾飲下三大碗王茂生送來的清水。
在場的文武百官不解其意,薛仁貴喝完三大碗清水之後說:「我過去落難時,全靠王兄弟夫婦經常資助,沒有他們就沒有我今天的榮華富貴。如今我美酒不沾,厚禮不收,卻偏偏要收下王兄弟送來的清水,因為我知道王兄弟貧寒,送清水也是王兄的一番美意,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
此後,薛仁貴與王茂生一家關系甚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佳話也就流傳了下來。
Ⅱ 古代都有哪些人物交往可以稱得上為君子之交的有關故事是什麼除伯牙與子期的故事外。不勝感謝
管仲 鮑叔牙
Ⅲ 吳國四王子和 徐國國君的君子之交 這兩個人的名字是是一個什麼樣子的故事
《季札贈劍》這個故事猶為讓我感動。季札,春秋時吳國人,吳王壽夢第版四個兒子。封於延陵權,人稱延陵季子。
有一次季子出使晉國,路過徐國拜訪徐國國君,徐國國君當時看到了季子所佩帶的寶劍,臉上露出喜歡的意思,但嘴上並沒有說什麼。季子因為有出使普國的任務,也就沒有說什麼就告辭了。不久,季子從晉國回來再次路過吳國,他想把劍贈與徐國國君,而這時徐國國君已經死在了楚國。於是,季子解下寶劍要送給繼位的徐國新國君。隨從阻止他說:「這是吳國的寶物,不是用來作贈禮的。」季子說:「我不是贈給他的。前些日子我經過這里,徐國國君觀賞我的寶劍,嘴上沒有說什麼,但是他的臉色透露出想要這把寶劍的表情;我因為有出使晉國的任務,就沒有獻給他。雖是這樣,在我心裡卻已經答應給他了。如今他死了,就不再把寶劍進獻給他,這是欺騙我自己的良心。因為愛惜寶劍就使自己的良心虛偽,廉潔的人是不這樣的。」於是解下寶劍送給了繼位的徐國國君。這時,繼位的徐國國君說:「先君沒有留下遺命,我不敢接受寶劍。」於是,季子把寶劍掛在了徐國國君墳墓邊的樹枝上就走了。後人贊美延陵季子,歌唱道:「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
Ⅳ 淡泊名利的名人有哪些 歷史上有哪些人淡泊名利 請舉出具體人物!
左宗棠:「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
諸葛亮:「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版
陶淵明:「權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老子:「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蘇軾:「生、死、窮、達,不易其操」
呂氏春秋:「不疾學而能為魁士名人者,未之嘗有也」
孔子:「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莊子:「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顏氏家訓:「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竊名」
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Ⅳ 君子之交淡如水人的一生中能有幾個「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朋友
這個世界上沒來有天長地久的,源對待朋友,能做的就是現在是真心實意的關心你,呵護你,能做是自己的真誠待人,這就夠了,待人,如果想的是索取,那麼對待朋友的付出,就不是真心的……能時刻在自己身邊的朋友,我想只有愛人了。朋友,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忙,有自己的事要做,但無論怎麼忙,在自己有困難的時候,他不會袖手旁觀的,即使沒有能力幫上自己,他也會用語言或他的方式讓自己寬心,讓自己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人,至少還有他在自己身邊……這就是朋友。
Ⅵ 求幾個歷史上的君子之交的典故(滿意的加分)
『君子之交』的典故:
唐貞觀年間,薛仁貴尚未得志之前,與妻子住在一個破窯洞中,衣食無著落,全靠王茂生夫婦經常接濟。後來,薛仁貴參軍,在跟隨唐太宗李世民御駕東征時,因薛仁貴平遼功勞特別大,被封為「平遼王」。一登龍門,身價百倍,前來王府送禮祝賀的文武大臣絡繹不絕,可都被薛仁貴婉言謝絕了。他唯一收下的是普通老百姓王茂生送來的「美酒兩壇」。一打開酒壇,負責啟封的執事官嚇得面如土色,因為壇中裝的不是美酒而是清水!「啟稟王爺,此人如此大膽戲弄王爺,請王爺重重地懲罰他!」豈料薛仁貴聽了,不但沒有生氣,而且命令執事官取來大碗,當眾飲下三大碗王茂生送來的清水。在場的文武百官不解其意,薛仁貴喝完三大碗清水之後說:「我過去落難時,全靠王兄弟夫婦經常資助,沒有他們就沒有我今天的榮華富貴。如今我美酒不沾,厚禮不收,卻偏偏要收下王兄弟送來的清水,因為我知道王兄弟貧寒,送清水也是王兄的一番美意,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此後,薛仁貴與王茂生一家關系甚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佳話也就流傳了下來。
歷史上著名的交朋友的典故:
楊左之交
楚王招賢,左伯桃應詔前往,路遇羊角哀,結為異姓兄弟,同赴楚都。時值嚴冬,途遇大風雪,凍餓將死,左伯桃捨命助羊角哀成名。羊角哀奏請楚王,為左伯桃建墓立祠。左伯桃墓適建荊軻墓旁。左伯桃魂為荊軻魂所擾托兆於羊角哀。羊角哀拔劍自刎,訴與閻君,與荊軻魂奮斗,終斬荊軻魂。
俞伯牙與鍾子期
伯牙從小就酷愛音樂,他的老師成連曾帶著他到東海的蓬萊山,領略大自然的壯美神奇,使他從中悟出了音樂的真諦。他彈起琴來,琴聲優美動聽,猶如高山流水一般。雖然,有許多人贊美他的琴藝,但他卻認為一直沒有遇到真正能聽懂他琴聲的人。他一直在尋覓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伯牙奉晉王之命出使楚國。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來到了漢陽江口。遇風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風浪漸漸平息了下來,雲開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著空中的一輪明月,伯牙琴興大發,拿出隨身帶來的琴,專心致志地彈了起來。他彈了一曲又一曲,正當他完全沉醉在優美的琴聲之中的時候,猛然看到一個人在岸邊一動不動地站著。伯牙吃了一驚,手下用力,「啪」的一聲,琴弦被撥斷了一根。伯牙正在猜測岸邊的人為何而來,就聽到那個人大聲地對他說:「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個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這里聽到您在彈琴,覺得琴聲絕妙,不由得站在這里聽了起來。」
伯牙借著月光仔細一看,那個人身旁放著一擔乾柴,果然是個打柴的人。伯牙心想:一個打柴的樵夫,怎麼會聽懂我的琴呢?於是他就問:「你既然懂得琴聲,那就請你說說看,我彈的是一首什麼曲子?」
聽了伯牙的問話,那打柴的人笑著回答:「先生,您剛才彈的是孔子贊嘆弟子顏回的曲譜,只可惜,您彈到第四句的時候,琴弦斷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點不錯,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請他上船來細談。那打柴人看到伯牙彈的琴,便說:「這是瑤琴!相傳是伏羲氏造的。」接著他又把這瑤琴的來歷說了出來。聽了打柴人的這番講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著伯牙又為打柴人彈了幾曲,請他辨識其中之意。當他彈奏的琴聲雄壯高亢的時候,打柴人說:「這琴聲,表達了高山的雄偉氣勢。」當琴聲變得清新流暢時,打柴人說:「這後彈的琴聲,表達的是無盡的流水。」
伯牙聽了不禁驚喜萬分,自己用琴聲表達的心意,過去沒人能聽得懂,而眼前的這個樵夫,竟然聽得明明白白。沒想到,在這野嶺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尋覓不到的知音,於是他問明打柴人名叫鍾子期,和他喝起酒來。倆人越談越投機,相見恨晚,結拜為兄弟。約定來年的中秋再到這里相會。
和鍾子期灑淚而別後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約來到了漢陽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麼也不見鍾子期來赴約,於是他便彈起琴來召喚這位知音,可是又過了好久,還是不見人來。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聽鍾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訴他,鍾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臨終前,他留下遺言,要把墳墓修在江邊,到八月十五相會時,好聽伯牙的琴聲。
聽了老人的話,伯牙萬分悲痛,他來到鍾子期的墳前,凄楚地彈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彈罷,他挑斷了琴弦,長嘆了一聲,把心愛的瑤琴在青石上摔了個粉碎。他悲傷地說: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這琴還彈給誰聽呢?」
兩位「知音」的友誼感動了後人,人們在他們相遇的地方,築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們還常用「知音」來形容朋友之間的情誼。
兩人千古傳誦的詩篇: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
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游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像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編輯本段]故事原文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Ⅶ 君子之交是否有出現其他的人物客串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的意思是:君子之間的交情不是建立在金錢或利益上的,很純粹。而小人之間的交情猶如甜酒一般,表面甜美實際虛偽。
君子之交 ( jūn zǐ zhī jiāo )
解 釋 賢者之間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虛華。
用 法 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含褒義 。
近義詞:君子之交淡如水。
Ⅷ 古代有哪些人成為君子
柳下惠。。正人君子典故《孟子》稱他「不羞污君,不辭小官,進不隱賢,必以其道。遺佚而不怨,阨窮而不憫,與鄉人處,由由然不忍去也。故聞柳下惠之風者,鄙夫寬,薄夫敦」。孟子贊曰「柳下惠,聖之和者也。」故世稱「和聖」。柳下惠熱愛父母之邦,為士師三次被罷免,從無怨言。齊伐魯(前634年),魯僖公派展喜向柳下惠請教,如何措辭。柳下惠面授機宜。展喜見到齊侯後說:「昔者成王命我先君周公及齊先君太公曰:』女股肱周室,以夾輔先王。賜女土地,質之以犧牲,世世子孫無相害也。』君來計弊邑之罪,其亦使聽從而釋之,必不泯其社稷;豈其貪壤地而棄先王之命?其何以鎮撫諸侯?恃此以不恐。」(《國語"魯語上》)齊兵於是退了。
有一次,爰居鳥落在了魯東門上,臧文仲讓國人祭祀它。柳下惠說:「越矣,臧孫之為政也!夫祀,國之大節也;而節,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祀以為國典。今無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後來果如其言,海上大風暴,冬暖異常,臧文仲不得不承認自己的錯誤。
《荀子"大略》篇載:柳下惠夜宿郭門,見一女子全身淋濕,無處投宿。柳下惠怕她受冷,便敞開衣襟裹女在懷,二人坐了一夜,沒有發生任何非禮行為。其餘的有孔子。屈原。文天祥等等。
戰國四公子
中國戰國時代末期秦國越來越強大,各諸侯國貴族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滅亡,竭力網羅人才。他們禮賢下士,廣招賓客,以擴大自己的勢力,因此養「士」(包括學士、策士、方士或術士以及食客)之風盛行。當時,以養「士」著稱的有魏國的信陵君、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楚國的春申君。因其四人都是王公貴族(一般是國家君王的後代),時人稱之為「戰國四公子」。
Ⅸ 中國古人對交友有很多種說法,如:君子之交,還有哪些
君子之間的交往是體面上的事,常常是貌合神離,謙謙有禮中難免失去了朋友交往之中的那種貼合
"貧賤立交不可忘".
貧賤之交,對方不以你的身份出身而仍與你交往,不出於任何目的,僅僅是想要與你交好,這種朋友值得信賴.
知己、知音、新知、君子之交、士為知己者死。
孔子的《論語》中關於交友的論點就不少:「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 ,損矣。」
莊子曰:「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西漢思想家揚雄勸告人們:「上不交謅,下不交驕,則可以有為矣。」
明代的陸世儀也說:「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以同利為朋。」
《史記》中說:「以權利合者,權利盡則交疏。」
富貴則無暴集之徒,貧賤則無棄舊之賓
死生貧富轉換之際而始終不渝者,知已也
東漢大學問家鄭玄曰:「同師為朋,同道曰友」
東漢伏波將軍馬援告誡侄兒說:「聞人之過,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言。」
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孔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孔子提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孔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